[关于,中美,内部控制,其他论文文档]关于中美内部控制制度比较与思考
中美内部控制制度比较
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制度,它对内防错纠弊、保护资产,对外为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效率提供有效途径。
因此,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中美内部控制变迁比较(一)我国内部控制变迁早在西周时,便有统治者为防止官吏贪污盗窃、弄虚作假,制定了分工控制和交互考核的措施,实行职务、职权的相互牵制和制约。
其作用正如朱熹所说,“毫财赋之出入,数人之耳目通焉”。
西汉时期出现了上计制度,地方须将其户口、垦田、钱财、谷物等情况编册上报,并呈报皇帝审查。
及至宋太祖时期,实行“官职分离”、“职差分离"的官职制,“主库吏三年一易”.与今天的职务轮换制类似。
清朝时,政府在财物出纳、调拨、储运、保管方面,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程序。
内部控制的现代理论研究大约起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加大企业内部控制的推进力度。
1996年财政部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提出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内容,规定cpa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第37条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2001年6月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将内部控制定位于内部会计控制,2004年底“审计风险准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基于coso框架的评价方法.但这都只是从审计角度出发,还无法为企业实际操作提供直接依据。
(二)美国内部控制变迁美国的内部控制是以英国为蓝本发展起来的。
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掀起了经济发展的高潮,出现了公司制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当时的美国铁路公司为控制、考核各地的运输业务,采用内部稽核制,取得了显著效果,各大企业起而效之。
二十世纪初,经济的发展使股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一些企业建立起了“内部牵制制度”,规定交易的处理不能由一人或一个部门包揽全过程.二战后,生产连续化、自动化、社会化程度的空前提高,对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管理者实行分权管理,调动员工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求采取更完善的控制制度,以便有效经营。
中美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分析
2 美 国 内 部 控 制 形 成 机 制 。 在 内 部 控 制 规 范 的 制 . 定 』 美 同 的 主 要 做 法 是 广 泛 吸 收 社 会 各 界 的 意 见 , , 程 序 j 提 高 透 明 度 , 彻 民 主 决 策 的 原 则 。 C0So 委 员 会 - 贯
3 .两 个 内 部 控 制 形 成 机 制 之 差 异 。 从 对 形 成 机 制
标 。报 告 方 面 的 目 标 是 指 企 业 报 告 的 可 靠 性 , 括 内 部 包
起 源 很 早 , 以追 溯 到 1 世 纪 可 8 1 .我 国 内 部 控 制 形 成 机 制 。 我 圈 的 内 部 控 制 规 范
设 的 急 速 发 展 时 期 , 只 能 先 借 鉴 囝 外 先 进 成 果 制 定 出
具 有 指 导 性 的 规 定 , 后 随 着 外 部 环 境 的 变 化 、 位 业 然 单
务 职 能 的 调 整 和 管 理 要 求 的 提 高 , 再 对 其 进 行 不 断 的
修 改 和 完 善 。 ( ) 部 控 制 目标 比 较 二 内 1 .我 国 内 部 控 制 目 标 。 据 审 汁 准 则 定 义 . 国 内 根 我 部 控 制 的 主 要 对 象 是 企 业 内 部 控 制 的 会 计 控 制 , 这 就 决 定 了 内 部 控 制 的 总 体 目标 是 保 证 企 业 资 产 的 安 全 完 整 、 务 会 计 的 可 靠 可 信 及 业 务 活 动 的 合 法 合 规 。财 务 财 部 发 布 的 《内 部 会 计 控 制 规 范 — — 基 本 规 范 》( 行 ) 试 指
票 的 方 式 我 的 内 部 控 制 规 范 从 2 0 年 年 初 财 政 部 0 0 会 汁 刮 组 成 内 部 控 制 研 究 小 组 到 2 01年 6 月 《内 部 会 0 计 控 制 规 范 — — 基 本 规 范 ( 行 ) 和 《内 部 会 计 控 制 规 试 》 范 — — 货 币 资 金 ( 行 ) 发 布 , 共 经 历 了 一 年 半 的 时 试 》 总
中、美、日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比较分析
中、美、日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比较分析作者:邓楚瑶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9期一、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变迁美国自2000年爆发安然、世通、安达信财务舞弊丑闻后,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再次暴露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
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规范资本市场,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
美国证监会(SEC)在该法案的基础上,2003年8月发布了《最终规则—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报告及其对定期披露的证明》(简称《最终规则》)。
为指引审计业务的执行,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于2004年3月发布了《与财务报表审计结合进行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简称AS2)。
SOX302和404规定,企业管理层需书面声明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企业年度报告中需披露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报告,并由独立审计师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鉴证,披露审计意见。
SOX法案的颁布标志着美国对内部控制的建设上升至法律层面,信息披露由原来的自愿性披露改为强制性披露。
SEC颁布的《最终规则》在SOX302、404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责任,并要求对企业实施财务报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出具审计意见。
PCAOB颁布的AS2,将内部控制的缺陷定义为“重大缺陷”、“重要控制弱点”,首次提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审计”的概念。
2007年PCAOB发布了第五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简称AS5),取代原来的AS2。
AS5进一步优化自下而上的审计方法,细化了重大缺陷、实质性控制弱点的标准,增加对舞弊控制的评价,强调控制测试的重要性,精简审计程序、减低审计成本。
PCAOB还就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做了特别说明,当审计师未发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时,发表无保留意见;当审计师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时,发表否定意见;当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时,发表无法表示意见;但不能发表保留意见,可见内控审计要求比财务报表审计更为严苛。
中美会计管理制度的比较(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管理制度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保障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与此同时,美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会计管理制度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本文将从会计准则、会计信息披露、审计制度、内部控制等方面对中美会计管理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二、会计准则1. 中国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准则体系自2006年起开始实施,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分为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会计准则解释三个层次。
我国会计准则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国际会计准则(IFRS)的要求,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2. 美国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体系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为主,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美国会计准则在制定过程中强调原则导向,注重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3. 比较分析(1)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性质不同。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为政府部门,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为民间组织。
(2)会计准则制定原则不同。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以历史成本为主,美国会计准则制定以公允价值为主。
(3)会计准则具体内容不同。
在收入确认、固定资产折旧、金融工具计量等方面,中美会计准则存在一定差异。
三、会计信息披露1. 中国会计信息披露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企业按照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并向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披露相关信息。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季度报告等。
2. 美国会计信息披露美国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企业按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并向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披露相关信息。
美国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包括年度报告、季度报告、临时报告等。
3. 比较分析(1)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同。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企业披露财务报表和附注,美国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企业披露财务报表、附注和补充信息。
(2)会计信息披露形式不同。
中美企业内部控制操作体系的比较研究
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
创造 。 职务 发明 创造 申请专 利 的权利 属于 该 单位 : 被批 准后 , 申请 该单位 为专 利权 人 。, ’ 应
修 正
笔者认为, 以职 务 发 明创 造 权 属 界 定
以来, 美国为了适应新的经济需求, 2 0 于 04 年颁布 了《 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 以强
化 内部控 制 环境 和 风 险 应对 问题 ;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次
的要素确认、 务发明创造权 属界定 的属 职 性认定为前提 , 在此基础上确立共有职 务
第一, 对专利 法第六 条第一 款“ 执行
本 单 位 的任 务 或 者 主要 是 利用 本 单位 的 物
我 国的内部控制体 系建立 较晚, 近年 来, 随着 市场 经济 的进 一步 发展 , 在一 些 规模较大 的上市公司中, 开始逐渐应 用内 部 控 制 理论 , 建 立 企 业 内 部 控 制 模 型 , 初 见成 效。2 0 年 5月 由财 政部等五部委 08
1 4
明 创 造 任 务 的 完 成 者 ,两 者 是 合 作 关 系 , 其 中 提 出者 是 先导 , 成者 是 关键 。 完 第 二 , 主 要 是 利 用 本 单 位 的 物 质 技 在 术条件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任务 中, 本 单位 是 职 务 发 明 创 造 条 件 的提 供 者 , 单 本 位员工是职务发明创造任务的完成者 , 两 者 也 是 合 作 关 系 ,其 中 完 成 者 是 关 键 , 条 件提 供 者 是保 障 。
当修正为‘ ‘ 执行本单位 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 用本单位 的物 质技术条件所完成 的发明创
中美内部控制比较论文
中美内部控制研究的比较摘要:内部控制的研究持续多年,各界认识保持对其的关注度,特别是近年来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财务丑闻财务造假案发生后,人们对其热情有增无减。
本文分析了我国与美国的内部控制在发展历程,目标,概念,框架上的异同。
希望对我国的内部控制建设有所助益。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最早出现于1936年(胡郑利,2008),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内部控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
其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
美国的内部控制研究硕果累累,为各国所效仿,本文拟对我国和美国的内部控制进行比较,以对我国的内部控制的建设有所裨益。
1 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历程的比较美国的内部控制研究发展较早,起初以英国为蓝本,后来逐渐超越英国。
18世纪,当出现公司制的企业形式时,企业的内部控制采用的是内部稽核制,20世纪随着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建立了内部牵制制度,而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加快了内部控制的制度性建设,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以“内部控制结构”取代“内部控制制度”。
90年代coso委员会出台《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含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法案,提出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强制要求。
sec亦相应地于2003年8月发布规则,具体规定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起步较晚。
财政部在1986年发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内部控制制度作了相应的规定。
在1996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第一次对内部控制进行定义,提出了内部控制包含三要素,即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
同时于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这是第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的行政法规。
内部控制论文内部控制审计论文:中美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比较与建议
内部控制论文内部控制审计论文:中美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比较与建议摘要: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颁布,我国正式确立了内部控制的外部审计制度。
该文通过对中美相关内控审计制度的比较,为我国内控审计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安排2002至2007年,美国陆续颁布了《萨班斯法案》、审计准则第2号及第5号(以下简称as2、as5)。
2010年4月,我国财政部与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随着指引的颁布,我国正式确立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审计制度。
笔者拟对两者逐一进行分析。
一、内控审计制度所处地位的比较as2和as5均是独立的审计准则,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我国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规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却并非处于"准则"的地位,仅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配套指引。
显然,"指引"的法律地位和效力不如"准则"。
二、内控审计制度规范内容的比较(一)总体情况总体上,as5的规定更为详细,不但包括简介、计划审计工作、自上而下的方法、评价识别出的缺陷等方面,而且在附录中详细列举了多个专题和特殊情况的应对审计策略。
应该说as5较偏向于规则导向。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则较为粗略,没有单独列举特殊情况。
(二)内控审计的性质定位审计从性质上来看,可分为“信息审计”和“过程和行为审计”。
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性质定位,美国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萨班斯法案》和as2均把内控审计界定为“审计师就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测试和评价”的鉴证业务。
这说明在早期,美国认为内部控制审计应属于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信息审计,是对管理层认定的再认定。
随后pcaob 颁布的as5重新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界定,规定“审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对公司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自此,内部控制审计被界定为对过程和行为进行直接审计的活动。
中美内部控制法规体系的比较(区别)
美国的行业自律规范是在SEC的监管下制定的,效果好。
我国相关指导原则、指引、规范出自不同部门,主要是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国资委、证券交易所。各部门强调的重点各不相同,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统一与协调。
三、中美内部控制法规体系其他方面的比较:
美国
《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
对内部控制进行定义(二分法: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
1992年
COSO委员会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
1993、1994年
《1993年证券法》、《1994年证券法》
美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基本依据,确立了信息披露制度,体现了内部控制的主要精神。
1996年
AICPA
行政法层次的规范
大多由SEC颁布,包括条款、以一般公告形式颁布的监管文告、解释性公告、诉讼公告、概念性公告、政策声明等
设计内部控制的行政法规:《总会计师条例》;
美国由SEC颁布的行政法构成了内部控制法规体系的主体。
我国内部控制规范逐渐完善,但在具体执行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行业自律层次的制度
美国证券交易所和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受SEC管辖,制定相关规则并执行监管活动
中国
中美比较
规范制定主体
COSO委员会(非官方的职业自律组织);2002年成立PCAOB,官方开始参与,但仍以自律为主
2006年以前,主要包括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和中注协,以官方为主;2006年成立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自律与他律双重作用,仍以他律(官方)为主。
美国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组织以行业自律为主,中国则以官方制定为主导.
《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
浅议中美内部控制比较
浅议中美内部控制比较本文从内部控制的内容、目标、环境、手段、层次等方面对中国和美国内部控制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了我国与美国有关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异,试图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内部控制提供一些建议。
标签: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差异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的企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就必须要求我国的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然而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
一、中美内部控制理论存在的差异我国的内部控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上的研究,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笔者认为我国与美国内部控制制度之间的差异主要存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如下图所示)1.内部控制环境的差异。
美国政府通过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来为美国的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特别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在美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虽然也发生过安然等重大的财务丑闻,但总体看来其所占比例很低。
而在我国却存在相反的情况,在沪市和深市上市公司仅1000多家,但违规者却众多,严重影响了整个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和投资者的信心。
2.内部控制内容的差异。
我国与美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历程都经历具有自身特征的几个阶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如下表所示),3.内部控制目标的差异。
美国的内部控制目标同时注重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然而根据我国审计准则定义,内部控制更多关注的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目的是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财务会计的可靠可信及业务活动的合法,在我国内部控制的目标由最初的查错防弊目标到最后实现企业战略等。
4.内部控制的手段差异。
美国的内部控制己将风险评估作为主要的控制手段,这一考虑是针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设置的。
而我国内部控制的手段主要还停留在以查错防弊为主,这也是由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不高,投资环境还不是良好,监管者的意识和素质不够高等因素决定的。
中美内部控制法规体系的比较(区别)
时间
机构
事件
意义
1986年
财政部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提到内部会计控制,我国内部控制发展的起点
1996年
财政部
发布《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
1999年
证监会
《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减值准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拟定(或修订)内部控制制度
2000年
中国
中美比较
规范制定主体
COSO委员会(非官方的职业自律组织);2002年成立PCAOB,官方开始参与,但仍以自律为主
2006年以前,主要包括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和中注协,以官方为主;2006年成立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自律与他律双重作用,仍以他律(官方)为主。
美国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组织以行业自律为主,中国则以官方制定为主导。
《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
对内部控制进行定义(二分法: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
1992年
COSO委员会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
1993、1994年
《1993年证券法》、《1994年证券法》
美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基本依据,确立了信息披露制度,体现了内部控制的主要精神。
1996年
AICPA
2006年
财政部、银监会、国资委
联合成立了“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ICSC)
2007年
ICSC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2008年6月
五部委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试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二、中美内部控制法律框架的比较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中美比较与借鉴
成 内部控制研 究小组到 2 0 0 1 年 6月 《 内部 会计控 制规范一基本 目前 , 就我 国公 司的现状 而言 , 诚 信原则 和道 德观 念 的建 设 规范( 试行 ) 》 和《 内部会 计控制 规范一货 币资金 ( 试行) 》 发布 , 总 也 有了一定 的基础 , 现在 急需解决 的问题 是如何在 诚信原则 和道 共 经 历 了 一 年 半 的时 间 。 德 观念建设 中避免 空洞的说教 , 针对各 岗位的特点 建立起具有 操 2 . 美 国内部 控制形成机制 。 在 内部控制规范 的制定上 , 美 国的 作性 的行 为规范与准则体系 。 主要 做法 式广 泛吸收 社会各 界 的意见 , 程序 上提 高透 明度 , 贯彻 ( 二) 风险评估方面 。 民主决 策的原则 。 C O S O委员会就是 由多个专业 团体发起组织 的。 要积极培育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一方面 , 企业把风 险管理责任 2 0 0 4年 的《 企业 风险管 理框架》 也是 由世界著 名 的会 计师事 务所 深人渗透到每一个部 门、 每一个岗位 、 每一个工作环节 , 让每一位员 普华永道 组织主导实施 的。美 国内部控制 规范的形成时 间一般较 工认识到 自身的工作岗位可能存 在的风险 , 时刻 普惕 , 形成 防范风 长, C O S O报告 是 C O S O委 员会在 1 9 8 7年成立 以后 ,经历 4年 的 险 的第一道屏 障。让每一位员工树立正确 的职业态度和工作 习惯 , 反复研究后 才于 1 9 9 2年发布 的。 ( 二) 内部控 制的 目标 比较 。 将风险管理理念深人贯彻落实到全员的每一项工作 中, 确保风险管 理工作全面开展 , 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 的需要。 另一方面 , 企业建立 1 . 我 国内部控制 目标 。 根据 审计 准则定义 , 我国 内部控制 的主 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 确保相关信息能够及 时 、 准确 的传递到合适 要对 象是 企业 内部控制 的会计 控制 , 《 内部会计 控制 规 范一基 本 的 岗位环节 , 确保风 险管理能够在各个环节正常运行 。 规范 ( 试行 ) 》 指 出, 内部会计控 制应 当达到 以下基本 目标 : 规 范单 ( 三) 信息与沟通方面 。 位会计行 为 , 保 证会计资料 真实 、 完整; 堵塞漏洞 、 消除 隐患 , 防止 首先 ,企业应 该建立 一个有 效 的企业 管理 与沟通 的信 息 系 并及 时发现 、 纠正错 误及舞 弊行 为 , 保 护单 位资 产的安 全 、 完整 ; 统 ,公 司的信息 系统能定 期 向不 同的管理层 提供详 略得 当的 资 确保 国家有关 法律 、 法规 和单 位内部规章制度 的贯彻执行 。 料, 并且跨 部 门之 间的横 向沟通是必要 的; 其次, 员工与公 司管理 2 . 美 国内部控制 目标 。 美 国内部控制 目标逐渐 多元 化。 从企业 层能对 企业管理 事项大部 分达成共识 , 如: 存 货的输人 、 输 出都要 的经 营方 面看 , 内部 控制 目标分 为战 略与运 营两方 面 , 战略 目标 办理相 关的手续 , 相应 的管理人 员还要 签章; 再次 , 管理层 了解员
中美内部控制审计比较及其启示
中美内部控制审计比较及其启示[提要]近年来,一系列公司财务舞弊事件使各国政府监管机构、企业界以及广大投资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
本文对中美两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进行比较,并探讨对中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审计目标近年来,国内外很多上市公司出现的财务舞弊事件让投资人、监管机构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
各国逐渐意识到有必要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与有效程度进行相应的评价和披露。
美国是在内控审计领域走在世界前沿的国家,比较中美两国内控审计制度,有助于实现审计准则国际趋同。
一、美国的内部控制审计规范发展美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发展中,萨班斯法案的颁布是一个重要分水岭。
(一)萨班斯法案颁布前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
COSO委员会于1992年颁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是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96年美国独立审计人员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提出风险控制的意识理念,促进了内部控制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萨班斯法案颁布后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
本世纪初,安然倒塌等舞弊事件相继发生,再一次暴露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
美国率先于2002年公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要求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企业,除定期提供财务报告及相关资料外,还要提供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并要求企业经营者对财务报告信息的真伪及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注册会计师要对经营者评价后报告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制度分别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二、中国的内部控制审计规范发展在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发展中,《基本规范》是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一)《基本规范》颁布前的中国内部控制审计发展。
从1996年到2005年,是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发展的起步阶段。
我国社会各界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开始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
1996年财政部颁布《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
中美内部控制比较
中美内部控制比较作者:曾燕来源:《管理与财富》2009年第10期[摘要]:美国企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创新精神的企业,研究美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我们汲取美国企业运营与管理方面的经验,提高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内部控制比较一、内部控制目标不同根据审计准则定义,我国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目的是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财务会计的可靠可信及业务活动的合法合规;而美国的内部控制目标不仅涵盖企业的会计系统控制,而且还需要合理保证经营的效益性和管理的合法合规性。
要达到该目标,需要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的活动,涉及到对企业经营过程的详细分析。
在内部控制中增加非财务目标,其目的亦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可以看出coso报告中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的内容更为宽泛。
coso报告提出的内部控制的目标有三;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
二、控制手段不同我国内部控制的手段主要以查错防弊为主,即在一定的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下,防止、发现、纠正会计系统的差错与舞弊,而美国的内部控制己将风险评估作为主要的控制手段,这一考虑是针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设置的。
越弱的控制意味着越大的潜在损失和越多的风险,而越强的控制则意味着较少的潜在损失和同一资金水平下的较少风险,当用风险评估手段识别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环节,可以事前将经营管理风险含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在最小程度,即认为在企业内部哪个环节控制风险最大,哪个环节就是要加强的关键控制点,不论其是否会对企业的会计系统产生影响。
可以看出coso报告中内部控制的手段主要体现在事前控制上。
我国仍停留在内部牵制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并没有明确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而是直接列出了内部控制的内容。
从一定程度上讲,也就是将内部控制的设置限定在业务项目层次上进行,而美国的内部控制已采用内部控制要素的观念,内部控制的设立是按照业务循环及每个业务循环的五项构成要素来进行的。
中美内控制度监管理念的核心区别与联系
中美内控制度监管理念的核心区别与联系文/宋国良 张笑梅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萨班斯法案》)已于2006年7月15日开始对年销售收入在5亿美元以上的海外企业正式生效。
如今,诸多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正在经受该法案的严厉考验。
华能国际、中国网通、中国人寿等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相继获得审计师出具的“零缺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为满足《萨班斯法案》的要求,中国网通近三年时间里先后动用了集团十余万员工参加各级内控管理培训。
一直以来,中国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相对其他一些大型跨国公司都显得薄弱。
2004年3月,中国人寿因财务违规行为被股东提起了集体诉讼。
而在2005年前两个月,更是连续有UT 斯达康、中航油、前程无忧网站、新浪等数家公司在美遭遇“提供虚假信息”和“隐瞒重大事实”的集体诉讼。
中国从2002年初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到2006年9月28 日出台《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作了比上交所内部控制指引更为详尽的规定。
高密度的政策出台, 表明了我国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
由此可见中美两国对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视及努力。
然而,两国不论在监督规定上,还是在公司内部控制框架上,差异均十分显著。
相关规定比较:对管理层的约束《萨班斯法案》抑制了上市公司造假的动机萨班斯法案在会计职业监管、公司治理、证券市场监管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完善了现行美国法规在处理虚假财务报表、虚假财务审计、销毁财务证据等方面的漏洞。
《萨班斯法案》最为鲜明的特点,即以立法的形式,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加以约束。
《萨班斯法案》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极为严厉,如,“故意进行证券欺诈的犯罪最高可判处25年入狱。
对犯有欺诈罪的个人和公司的罚金最高分别可达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
”国内的司法约束仍然不足上交所、深交所内部控制指引被业界称为中国版的《萨班斯法案》。
内部控制指引是根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和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而制定的。
中美主要内部控制规范比较分析——兼论对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建议
标而采取重大措施 的贯彻执行 , 障经 营管理的有效性 , 保 提高经营
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 降低 实现经营 目标 的不确定性 ; 确保企业建立 针对各项 重大风险发生后 的危机处理计划 ,保 护企业不 因灾害性 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 《 基本规范 》 出了由五个 目标构成 的完 整 目标体系 , 中战 提 其
用 于 实 现 企业 其他 三类 日标 的过 程 中 ,也 应用 于企 业 的战 略 制 定
破。 本文对《 基本规范》 《 、指引》C S 新 旧报告进行 了较 为详细的 、O O
比较 分 析 后 , 建设 企 业 内 控体 系 提 m 了具 体 建议 。 就
一
阶段 。 另外 , O O C S 新报告还将报告拓展到“ 内部的和外部的” 财务 “
略 目标 是 内部 控 制最 终 的 目的和 最 根 本 的 目标 。 O O 报 告 在 原 CS新
《 萨班斯法案》 和美国证监会 (E 规则等多方面要求 , 0 4 S C) 于2 0 年发 布了 《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以下简称C S 新报告 )我 国 ( OO 。
内部控制 自2世纪9 年代 以来发展很快。0 6 0 0 2 0 年国资委发布 了 《 中
的 和 非财 务 的报 告 ”该 目标 涵 盖 了企 业 的 所有 报 告 。 ,
、
《 引》 《 本 规 范 》 C 0新 旧报 告 主 要 内容 比 较 指 、基 、 0S
第 , 要素上 的比较 分析。 指 引》 《 没有直接 引入要 素概念 , 仅 从全面风险管理 内容看 , 包括风险管理 策略 、 险理财措施 、 风 风险 管理 的组织职能体系 、风险管理信息 系统 和内部控制系统五个方 面。 基本规范 》 《 的五要 素是借鉴C S H O OI报告 的五要 素 , 并根 据我 国实 素 如《 将 限定 为内部环境和 内部监督 , 突出了内部控制的“ 内部” 特征 ; 在风 险评估 引入了风险承受度 , 明确 了风险识别 、 风险分析 、 风险应 对 策 略; 把控制活动界定 为控 制措施 , 提 了具体 的控 制措施 , 并 更 具可操作性 ; 在信息 与沟通要 素中加入 了反 舞弊机制。 当然 , 国 我 《 基本规范》 中存在着要素划分不够 清晰的问题 , 如将 内部审计作 为 内部环境的构成部分 ,而又规 定内部审计在 内部监督 中的职责 设置 、 治理结构 、 权责分配和人力资源政策也同时具有内部环境和 控 制 活 动 的 特 征 。 O O 报 告 在 原有 旧报 告 的基 础 上 新 增 了三 个 CS新
中美内部控制规范比较研究
【 关键词 】内部控制规范 制定机制 执行机制
20 年 6 2 08 月 8日,财政 部等五 部委联合 发布 了 《 企 业 内部控 制 基 本规 范 》 以下简 称 《 本规 范 》o 基 本 ( 基 《
规 范 》是 我 国企 业 内部 控 制体 系 中 的第一 个 制度 性 的整 体 框架 , 也被 称为 “ 中国版 的萨班斯一 奥克 斯利法 案” 《 。 基
s e a ia i n a ni g a iy p cilz ton a d e r n squ lt .Aud tng ii :A ou na f J r lo
Pr c i e a d Th o y 22 71 9 a t n e r : - 7 c
计 质量 的影 响 ,而本 文则 从专 业技 能角 度 ,以 20 年 制 06 造业 截 面数 据 为样 本 ,研 究 了审 计质 量 与盈 余 管理 之 间 的关 系 。研 究结 果 发 现 ,在控 制 了公 司规模 、经 营状况
产 ) 00 9(20 7 } :一 .3 一 .3 )
制 度等 专用 性投 资 , 累大量行 业 审计 经验 与审计 资源 , 积
最 终达 到 “ 规模 效应 ”与 “ 专长 效应 ”, 提高 审计服 务的
质量 。
L v( 司资 产负债 率 ) .0 07 3 e 公 :O0 9(.7 ) R A ( 司总资产 报酬率 ) . 8(. 5 O 公 :08 28 ) 0 9 A sA( bT 应计 利润 总 额 的绝对 值 除以上 年 总资产 ) :
本 规范 》的 发布 ,标 志 着我 国企 业 内部 控 制规 范体 系 建 设 取得 了重 大进 展 ,同时也 是 我 国继 实施 与 国际 接轨 的
浅谈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doc
浅谈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文章从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现状入手,通过对两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说明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定期披露分部披露预测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是指上市公司为保障投资者利益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而依照法律规定必须公开其有关的信息和资料,使投资者能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决策的一系列制度。
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证券监管体系中,信息披露制度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监管制度。
在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还很不规范,有必要借鉴国外发达、完善的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监管制度。
众所周知,美国证券市场是世界上最大、最具透明性,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资本市场。
美国资本市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其成功的管理制度,该管理制度的重点即是对投资者的完全信息披露。
本文主要从两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制度来进行比较,并对我国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一、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现状1、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现状美国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经过了长期的过程。
20xx年以前,美国实行的是自愿的信息披露制度。
20xx年,安然事件和世通事件以及一系列会计丑闻引起了美国股市的巨大波动。
20xx年7月30日,布什总统签署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标志了美国新的资本监管时代的到来。
相比以往的信息披露制度,该法案有三个方面突出的内容:(1)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纳入强制信息披露的范围之内。
(2)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需要由注册会计师出具验证报告。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管理当局的自我评价进行测试并做出报告,确定其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充分合理的保存会计记录并对实施测试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违规进行描述。
(3)强化了上市公司关键管理人员对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内部控制的责任。
可见,美国上市公司现行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保证,并提供注册会计师验证的内部控制报告。
美国与中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美国与中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引言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企业有效管理风险、保护资产、遵守法律法规并提高运营效率。
本文将重点关注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方面的特点和差异。
美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美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主要基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简称SOX)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COSO)。
1.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这是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重大改革。
该法案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要求,以防止类似于恩隆、安然等丑闻的再次发生。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要求,要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管;•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要求公司领导层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公开披露;•对公司董事会和高管层的责任进行强化,要求管理层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定、评估和维护负有更高的责任;•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与所审计的上市公司保持独立性,并对审计的结果进行公正、客观的报告。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通过对美国的上市公司和整个资本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促使公司加强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及财务报表的透明度。
2. COSO框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COSO)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内部控制框架,由美国内部控制研究与教育基金会(COSO)发布。
该框架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定义,并提供了一种评估和改进内部控制的方法论。
COSO框架主要包括五个组成部分:•控制环境:关注组织的整体风险管理意识、道德标准、管理哲学等;•风险评估:确定和评估组织面临的风险,并确定如何响应和管理这些风险;•控制活动:将风险管理策略转化为具体控制活动,确保实施有效的控制;•信息与沟通:确保及时获取、处理和传达关键信息,并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监控活动: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纠正异常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美内部控制制度比较与思考
【论文关键词】内部控制;控制目标;控制要素
【论文摘要】美国的内部控制制度发展至今,已经达到较完善的程度。
本文通过对我国和美国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比较,找出我国企业目前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一些建议。
1中美内部控制制度比较
管理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理论。
2我国内部控制的不足
2.1我国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较低,且过于简单化和形式化只局限于差错防弊、会计资料
的合法和保证业务的有效进行,而并没有把营运的效率和效果包含在内,更没有把其提到目标的高度,来增加企业价值,实施风险管理。
2.2我国没有形成内部控制的规范体系实务指导上尚缺乏一个统一指挥和协调机制,主要
是从单个作业环节上进行规范的定义,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不具备完整性,没有形成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结构、内容和联系)。
2.3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部会计控制研究,且多是从审计角度出发,视野范围过
于狭窄在内部会计控制的方式上,已经有相关法规提到信息技术控制和风险控制,理论界也有相关的研究提到信息对于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性问题,但并没有系统地从信息化的角度去透视企业内部控制的运作流程。
3对我国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当前我国的现实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提出了严峻挑战。
综合以上差异比较,以及我国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具体情况,应该有一下的建议可以采纳。
3.1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
际状况,量身定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特别要注意应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建立上和实践上的不足和缺陷,从根源上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对策,来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益性、报表的可靠性和法规的遵循性,并最终服务于社会。
3.2建立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我国现阶段的内部控制建设应由内部控制逐渐转向内
部会计控制、控制、风险控制以及信息评估等多个要素结合的体系。
既要充分体现它的针对性、适应性和现实性,也要考虑其前瞻性、系统性。
从而形成前后统一的完整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