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论文:风险与内控
企业管理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企业管理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论文企业管理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日趋突显。
在我国,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
纵观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认识上也存在着许多误区和模糊的地方,找出原因,提出企业在完善内部控制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实现风险管理。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途径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概念(一)内部控制。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及各组织在经济活动中,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二)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是对企业内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一)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解存在偏差。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简单地被理解为建章立制。
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远远不是各项规章制度的汇总,规章制度必须包括制度制度、制度执行和制度执行结果的考核,三者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1]。
(二)混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一种情况是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同起来,常常产生这样的误解:内部控制可保证企业成功并使其财务报告绝对合法;内部控制可以防止企业管理决策失误;建立了内部控制就等于实施了科学管理等。
反之认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相互独立,各自独立于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
(三)过分关注内部控制细节而忽视企业风险管理。
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所有细小的`、微不足道的控制上。
表面上控制得很好,实际上浪费了许多管理资源,还使企业重大风险被忽视,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浅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案例
浅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案例在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概念两两辨析的基础上,认为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三者的最终目标是相同的:即提高企业的期望收益水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案例,供大家参考。
浅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案例篇一摘要:全面风险管理自产生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和企业内部控制联系紧密,但又不是完全一致的。
本文从全面风险管理的兴起与发展、其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二者现存问题、解决方案及全面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在中国的应用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明确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促进我国企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危机;完善;差异;风险评估;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与企业的运营息息相关,人们应该积极解决现存的问题,不断完善其体系,从而提高企业躲避风险的能力,加强内部管理控制。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兴起与发展(一)全面风险管理的兴起与发展20世纪30年代,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席卷了大部分的资本主义国家,大量企业倒闭,经济萎靡不振,人们开始认识到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随后,美国在实践中提出了“风险管理”理论并被大部分国家接受。
至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贸易向着复杂化前进,全面风险管理日臻成熟,理论体系更加完善[1]。
然而,与理论的发展相比,实践中,全面风险管理制度的应用却不尽人意,世界上大量企业的内部存在严重漏洞,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有待提高。
(二)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竞争的激烈性增加了企业风险。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兼并、倒闭现象时有发生,人才流失也愈发严重,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风险增加,因此,只有通过全面风险管理,对各个风险进行评估,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对风险管理政策中的方案进行监督,才能帮助企业尽可能地抵制风险,实现利益最大化。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案例分析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二者互为前提,相辅相成。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案例分析,供大家参考。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篇一《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浅论》【摘要】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不同的风险,除了客观存在的不可控的风险外,大部分的企业风险是可控的,可以通过加强内控制度、规范操作流程来建立较为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同时内部监督的强化也可以规避风险,使风险降低到可承受的程度。
【关键词】企业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定义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战略、经营效果、财务报告、资产评估等基本目标的控制活动,究其本质是保证企业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企业基本目标的实现。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共同实施的,应用于战略制定及企业各个层次的活动,旨在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的各种潜在事件,并按照企业的风险偏好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一书中,提出风险管理的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等。
由此可知,任何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都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气压应该在掌握客观的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控制方法,制定控制流程和措施,以期能达到实现企业的目标。
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内在关系风险管理的目的是要防止风险、及时地发现风险、预测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并设法把不良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内部采取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依据主要是由风险甚至完全由风险因素(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来决定的。
维护投资者利益、保全企业资产、创造新的价值是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根本作用。
作为企业制度组成部分的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防止经济欺诈,保护财产安全,同时保护企业名誉,以免造成经济损失等。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探讨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探讨论文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探讨论文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的关注度逐渐升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经济活动频繁发生,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逐渐趋于完善。
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风险的构建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就我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风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探寻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构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策略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逐渐扩大,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得到了进一步分离,为了尽量避免各种舞弊现象和错误的发生,很多企业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经营管理方法,并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很多企业开始深入反思自己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高度关注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
因此,一方面,企业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不仅能够对企业的资产安全完整提供保护,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对各流程等关键环节和控制点的有效控制,帮助企业合理、有效、科学、规范化规避各种风险的发生。
可见,现代企业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二、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据了解,目前我国现代企业中的大部分员工并未真正了解到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只是简单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管理制定一些规章制度;管理仅仅是企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无关;企业的整个高层领导者由于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理念与文化,认为企业建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是一项多余的工作,更是企业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的浪费。
正是由于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认识和观点,使得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实施不到位,粗放式管理现象严重,并未将内部控制与企业的财务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进行密切联系,在内部控制的关键点把控上存在差距。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论文有关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论文第一篇一、企业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内部审计工作不够完善在企业管理的内部,审计工作是监督核查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状况的有效措施,是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即便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机制不健全。
因此,企业即便开展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也不能够达到相关目标,不能够有效地规避企业面临的风险,缺乏内部审计工作的保障。
2.企业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在与国内的同行进行竞争时还面临着国外企业带来的压力,因此,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风险因素也不断增多。
虽然我国的经济已经与国际接轨,但是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认识观念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认识较为陈旧,主要表现为:在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内部审计工作是财务人员或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和人员无关”这样的错误认识,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了阻碍,降低了工作的质量。
另外,企业认为进行风险控制就一定能够保障企业经营的安全,因此会采取更大的风险控制措施,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过犹不及。
综上所述,企业必须改变对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固有的认识,不但要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还需要及时更新相关的理论观念,这样才能够选择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手段,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3.缺乏关于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关系的认识上文中说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息息相关,二者缺一不可,但是企业管理者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并不是两项独立的工作,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内部控制能够提高风险管理的质量,同样,风险管理也能够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
从目前企业发展情况上来看,企业很难对两者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内部控制方面,管理者仅仅将企业各方面制度做简单的汇总处理,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2)在风险管理方面,企业也仅会在遇到风险时才会对其进行关注,在风险防范、规避风险方面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论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及防范措施
论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及防范措施摘要:企业内部控制是管理企业风险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防范企业经营和财务风险,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和经营效率。
本文主要从内部控制的定义和要素、内部控制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关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措施正文: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和要素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实现经营目标和经济利益方面,对信息记录、财务报告、资产保护以及业务执行活动等方面的组织、方法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
其中,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包括企业管理层的道德水平和诚信度、管理体制和人员、公司文化等方面。
二、内部控制风险及其防范措施1. 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是企业内部控制失误或疏漏或存在漏洞,导致企业无法保障经济利益或产生其他不良后果的现象。
内部控制风险主要包括财务报告风险、合规风险、人员管理风险等。
2. 防范措施企业应根据内部控制风险的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企业应制定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并且及时更新和完善。
(2)加强对财务报告的监督和审计:企业应聘请专业审计师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确保财务报告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3)明确责任和权限:企业应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且进行制度化管理。
(4)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企业应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确保有效共享信息和意见。
(5)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估。
三、结论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该在内部控制建设中重视措施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更好地避免风险,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是管理企业风险和提高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内部控制的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基于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论文2篇
基于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论文2篇第一篇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存有的主要问题多数企业认识到了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在某些方面认识还不够深入。
侧重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忽视了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与岗位之间的关系;侧重于控制生产经营管理程序各个环节,忽视了企业整体的协调性;侧重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忽视了提升制度执行人综合素质;侧重于控制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
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控制目标设定不合理。
企业的大多数内部控制的目标,大多局限于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合理遵循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低端方面,而忽视企业整体战略规划和风险的管理,导致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使内部控制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脱节。
2.内部控制的环境不完善。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大多数企业不注重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治理层和管理层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董事会制约着企业监事会,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文化缺失等。
上述现象造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紊乱,会造成企业内部控制基础薄弱。
3.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
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法律风险、外汇管制风险等。
营运风险在众多风险中,居于首位。
企业应当建立一个风险识别、评价和反应机制,确定高风险领域,以便增强该类风险管理。
我国企业对于风险意识薄弱,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
企业对抗风险的能力薄弱,主要体现为:一是缺乏风险事项识别机制。
企业管理层尚未认识到风险识别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通盘考虑,大多数企业成为风险被动接受者。
二是缺乏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现在依然处于只解决眼前的问题,不超前的考虑各种方法,处于被动阶段。
4.内部控制活动管理不到位。
管理层为了确保其指令被贯彻执行而制定的各种措施和程序称为控制活动。
我国大多数企业设计和执行的内部控制活动往往是偏重事后控制,部分企业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内部控制制度并未发挥出其应发挥的作用。
风险控制与内控机制
风险控制与内控机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加。
为了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风险控制和内控机制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内控机制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建立健全的内控机制的关键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风险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风险控制是指识别、评估和应对可能对企业目标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过程。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风险的发生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因此,风险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帮助企业识别潜在风险、制定应对策略,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内控机制是企业风险控制的核心。
内控机制指企业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和措施,规范和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安全、合规和有效。
内控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控机制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风险。
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企业可以及时了解风险的存在和程度,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第二,内控机制能够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
通过建立制度、流程和规范,明确职责和权限,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减少违规操作和管理失误的发生,保护企业的利益和声誉。
第三,内控机制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规范的管理流程和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内控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四,内控机制能够加强企业的监督和控制能力。
通过建立内部审计和风险监控机制,企业能够实施对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防止风险的扩大和蔓延。
要建立健全的内控机制,有几个关键因素需要注意。
首先,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和承诺是建立内控机制的基础。
只有高层管理者意识到内控对企业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
其次,制度的完善是内控机制的关键。
企业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明确责任和权限,制定规范和流程,健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概念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篇一摘要:信息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使得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关注重心转向信息化以及时效性,尤其是企业风险管理已经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生存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但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简单地在他们之间画上等号。
本文将就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两者在企业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以期能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1992年由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首次提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共同作用于交易发生的过程,进而影响到整个财务管理过程,这标志着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联性开始正式受到关注。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联系不断加强,随后基于内部控制理论而出台的新COSO框架下又进一步明确界定了两者的共同性,这意味着国外内部控制正在向企业风险管理阶段转变。
虽然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控制现状很大程度上仍存在不足,但风险管理导向型的内部控制发展趋势是必然的。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涵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包括对风险的管理、预防、控制等,是一种基于企业的专业管理制度和策略并利用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模式,通过确立核心控制点、过程监控、流程监管等不同方式来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业务展开多视角的标准式的管理模式。
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功能包括确立风险管理的下属系统: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管控也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重点,属于全面落实企业风险管理在的关键环节。
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企业以下的内部环境实施专业的分层监控:设置内部管控机构、内部审计、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的治理模式和社会责任等。
与企业风险评估比较而言,企业的内部控制方式要求进一步保证确立目标的合理性,结合企业的风险评估的过程和结论,明确界定企业监管的内部承受范围,进而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
论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及防范措施
论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及防范措施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各种控制机制,以防范出现各种经营风险,保证企业安全、高效地运营。
企业内部控制重点管理的是涉及企业安全、健康、财务等多方面的风险,因此,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时必须要考虑到各种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下面,就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及防范措施分别进行浅谈。
一、企业内部控制风险1. 人为因素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的意思是指企业内部职员为满足个人或团体利益而从事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包括败坏企业文化、挪用公款、虚报资产等行为。
人为因素不属于自然风险,它来自于企业内部的职员和管理者,甚至包括企业高管。
这种内部风险常常是难以察觉和防范的,只有加强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等手段才能有效防范。
2. 监管控制的缺失企业内部风险还包括了监管控制的缺失。
在特殊的时期,很多企业会缺乏权威和鲜明的监管机制,使得企业内部风险得以乘虚而入。
对于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企业缺少对行业和政策的深刻理解,导致企业在规划和选择投资方面受限和控制不足。
3. 技术工具与软硬环境基于企业的基本目标:追求经济效益,企业内部现在的工作环境极其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这种环境下企业内部的风险相对多样。
技术工具与软硬环境出现漏洞或者软件病毒的蔓延,将可能攻击企业的系统、文件和数据库,如此一来,企业隐私信息和隐私资产的损失可能是致命性错误。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防范措施1. 提高职员意识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不仅需要加强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自我抵御和防御能力,并且需要员工们自觉接受行业规范、法规和政策,以平衡和保护企业及用户利益,加强意识教育,使员工们能够自觉遵守中央环保标准,争取可持续性发展。
2. 制定品牌战略企业内部管理不止需要加强合规性管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增强品牌与战略。
品牌和战略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和企业定位,制定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发展战略和区分明确的品牌战略,通过品牌的价值和标示引领企业发展,从产品、服务、技术、顾客、社员等方面切入述求,宣传价值成果。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三篇.doc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三篇第1条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融为一体。
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和外部竞争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外,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的概念在实践中逐渐发展和完善。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要素。
内部控制是建立过程控制系统、以描述关键控制点,并基于专业管理体系以过程的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督为目标而形成的管理标准。
(2)风险管理的概念分析风险管理,又称危机管理,是指通过识别风险、并测量和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以最低的成本防止风险的发生或最小化风险造成的各种损失的管理方法。
从功能上讲,风险管理是在观察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控制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风险管理的定义可以理解为:首先,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风险识别、测量和控制等。
第二,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控制和减少损失,提高相关单位或个人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第三,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既不同又相关。
我们既不能把两者分开,也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等同起来。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结构来看,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在五个方面是相同的,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与监督。
这些巧合是由大多数目标的巧合和实现机制的相似性决定的。
风险管理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应对三个新要素,在这些重叠要素中,风险管理的内涵也有所拓展。
因此,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从内部控制的发展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根本作用是维护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企业资产,创造新的价值。
从理论上讲,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条件下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机制。
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三篇
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三篇《篇一》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也越来越大。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防范风险、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成为我当前工作的重点。
我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审查,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我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风险防范措施,确保企业的运营安全和资金安全。
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财务管理等方面。
然后,对企业的风险点进行识别和评估,并根据风险的大小和可能性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最后,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运行。
工作的设想:我希望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资金安全。
我也希望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员工的的风险意识和责任心,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第一周: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
第二周:对企业的风险点进行识别和评估,制定初步的风险防范措施。
第三周:完善风险防范措施,制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的详细计划。
第四周:对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1.全面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风险点的准确识别和评估。
2.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确保企业的运营安全和资金安全。
3.加强对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运行。
4.组织内部控制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心。
5.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6.设立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范工作。
7.每周五进行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的例会,及时了解和解决问题。
8.每月进行一次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认识和能力。
9.每季度进行一次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的全面检查,确保措施的落实和有效性。
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是我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全面审查内部控制体系、识别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我期望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资金安全。
风险内控年征文
风险内控年征文1. 引言风险内控是一个组织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越来越关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风险内控的重要性,并讨论其对企业的影响和挑战。
2. 风险内控的定义和目标风险内控是指通过一套明确的政策、流程和控制措施,以管理和减轻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
其目标是确保组织的运营不受到无法承受的损失或不良影响。
3. 风险内控的重要性风险内控对企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它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包括战略、操作、财务和合规风险等。
通过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企业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或减轻其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其次,风险内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决策质量和运营效率。
有效的内控措施可以减少错误和失误的发生,并确保企业拥有准确和可靠的信息。
这将使企业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并在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
此外,风险内控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声誉和信任。
通过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来管理风险,企业可以向利益相关方展示其负责任和透明的经营方式。
这将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最后,风险内控是法规和法律要求的一部分。
许多行业都有各种各样的监管机构和法规,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遵守这些法规和法律是企业合法经营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能够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4. 风险内控的挑战尽管风险内控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实施有效的风险内控并不容易。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4.1 复杂性企业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且变化多端。
不同的风险可能相互影响,使得风险内控更加复杂化。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系统性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机制,以确保能够应对各种风险。
4.2 人为因素风险内控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然而,人为因素往往是风险内控的一个薄弱环节。
员工的不合规行为、盗窃和疏忽都可能导致内部控制的破坏。
因此,培养和保持员工的合规意识和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摘要:对现代化企业而言,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密不可分。
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长远发展,就应加大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力度,系统分析目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合理解决对策,如提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设置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多种方法优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降低风险出现概率,从而确保企业实现持续平稳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引言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重要位置,对提升企业管理质量、推动企业平稳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但是,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力度不足、风险管理理念滞后,导致自身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企业立足现实状况探寻解决对策,以保障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实现长远发展。
1、煤炭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内涵内部控制最早由美国会计师协会提出,是指企业为了提升财务信息质量,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的一系列控制方法和对策。
内部控制由企业管理层负责设计,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负责实施,力求控制实施全过程。
内部控制目标包含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性,维护资产安全,确保企业财务报告和资金信息的真实完整性,提升企业运营质量,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2.1企业自身内部控制不足就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无论是任何企业其开展内部控制会受到多方面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其中包括法人治理、管理理念等。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论文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论文随着我国企业逐步融入全球经济舞台,参与到国际合作与竞争之中,我国企业便面临着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双重压力。
而正是这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使得企业风险无处不在。
然而从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上来看仍不容乐观。
因此,从风险管理角度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建立切实可行的内不控制制度则尤为重要。
以下笔者即结合个人多年从事财务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现状1.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过于紊乱内部控制环境作为一个企业的基本基调,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
也正因如此,可以说内部控制环境势与内部控制活动、风险管理方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纵观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不难看出,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过于紊乱,以至于整个公司在治理结构上权责不分明,内部控制组织形同虚设,管理理念与约束、监督、激励机制更是尚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其不具备可行性,仅仅只是提留在书面上,而这也严重的抑制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2.企业在风险评估管理上发展水平缓慢风险评估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就是为企业即将要实现的目标进行相关的风险分析,实现对其的风险管理。
也正因如此,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则尤为重要。
然而纵观目前我国企业在风险评估工作上的成效,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企业普遍缺乏风险评估意识,且评估管理水平落后,即便是在金融、证券等风险管理小有成效的企业中,其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水平仍然较低,并缺乏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以至于当前风险管理工作仍局限在少数业务职能部门的具体活动之中,而不能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之中,也就无法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与战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企业缺乏顺畅的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是整个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框架与内在要素的重要连接体,其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剧,风险已成为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管理与控制风险变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范文一:中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的内部问题分析内容提要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远未结束,而我国跨国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须提升其风险管理水平以应对此次危机。
本文首先对中国跨国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类分析,然后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这两个密切关联的范畴进行了逻辑的统一,并借鉴国内外相关论述对中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内部问题进行了探讨。
最后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内部问题一、引言对全世界而言,跨国公司是国际经济的行为主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根据目前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统计,跨国公司年生产总值占整个世界生产总值的50%,它们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60—7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对一个国家而言,跨国公司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培育和发展中国跨国公司是我国政府提出的“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使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的数据统计,中国大陆已有2000家跨国公司母公司,海外分支机构有21.5万家。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虽然没有继续蔓延加剧,但也远远没有结束,这导致世界经济剧烈的变动,跨国公司的经营环境不断恶化。
多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已经步入全面风险管理阶段,《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实施了全面风险管理,有30%实施了部分风险管理。
虽然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和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而言,其风险管理仍处于风险管理的策划实施阶段向部分风险管理阶段的过渡过程之中。
“企业风险管理现状调查”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包括各类跨国公司的我国企业还处于风险管理建设的初级阶段:有71%的企业只是建立了一定的风险管理流程,但流程缺乏相互的约束机制;有15.79%的企业“已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但体系尚未全面开始运作”;另外还有5.26%的企业“没有建立风险管理方法和制度,风险的防范只依赖于员工的责任心和个人行为”。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案例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案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剧,风险已成为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管理与控制风险变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范文一:国有企业房地产开发项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内部控制,能更好地实现对企业业务流程及运营风险的管理。
在房地产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完整、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实现对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且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国有企业房地产开发项目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认识不足当前,在国有企业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房地产商品的开发和销售上,认为内部控制不能产生直接经济价值,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重视。
加之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深入的认识,这就导致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只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内部控制操作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多侧重于事后控制,对事前的预防控制较为忽视,这就给内部控制的执行带来了较大影响。
2.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处置力度较小当前,国有企业房地产开发项目中风险管理活动没有专门人员和机构负责,在风险管理中,每个人及每个部门只针对自己的工作采取一定的措施,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
部分企业自身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缺乏认识,对风险管理工作缺乏积极性和系统性,不仅事前风险管理缺位,且在事中和事后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强的随意性。
对风险管理较为被动,不能主动识别、评估、管理和监控企业的主要业务风险,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瞬时性和间断性,且缺乏对风险的定期复核和评估,导致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对风险的规避能力缺乏,不能有效适应环境变化。
二、完善国有企业房地产开发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的措施(一)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要坚持相关原则1.合法性原则企业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在制定时需要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进行,因此,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需要遵循合法性原则,从而保障制度的有效性。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 企业风险⽆处不在。
随着全球经济⼀体化进程的加剧,企业竞争⽇益激烈,每个企业都要⾯临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双重压⼒。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供⼤家参考。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篇⼀ 摘要: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企业和市场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必须快速作出反应。
企业要提⾼⾃⾝的国际竞争⼒及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信誉度, 减少财务丑闻的发⽣,必须加紧改善⾃⾝的管理,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识别和衡量企业所⾯临的内外部风险,开展恰当的控制活动,消除或减少企业风险带来的损失,提⾼企业的应对能⼒和竞争⼒。
⽂章主要通过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概述,阐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进⾏研究,提出企业风险防范的有效途径,从⽽构建企业风险管理的预警体系,做好企业风险的防范⼯作。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0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004-4914(2012)09-265-0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全球经济⼀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融为⼀体,企业所⾯临的风险与机遇也是越来越多。
企业在新的竞争条件下要想⽴于不败之地,实现⾃⾝经营⽬标,建⽴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注重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概述 (⼀)风险管理的涵义、要素及⽬标 企业风险管理是⼀个过程,它由⼀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实施,应⽤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企业风险管理⼀般由内部环境、⽬标设定、事件辨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以及监督等8个⽅⾯组成。
1.内部环境。
企业的内部环境是其它所有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为其它要素提供规则和结构,也为风险管理的其它组成因素提供了框架。
其中特别是管理当局的风险偏好,决定了公司对可能出现的预料之外的事件的态度,管理当局和董事会必须明确战略及其执⾏过程中的风险和回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论文:风险与内控
【摘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有利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其有效实施。
如何将内部控制评价发展为独立的管理工具和体系,是实践中的一个难题。
文章以山西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为例,探讨在电网企业中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程序与方法。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内部审计;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真实可靠,保证财产安全完整,保证法律法规和上级公司指令有效遵循而由其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内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准确、控制活动有效、信息沟通顺畅、监督检查有力的内部约束机制。
20世纪90年代起,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就引起国内外实务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指出,之所以要设置内部控制,就是促使企业在迈向获利目标的路上,达成管理理念,把路上的意外惊吓减到最少,并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明确了内部控制的目标为“营运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法令的遵循”。
随着该框架的广泛采用,标志着内部控制在理论上和实务上走出了审计范畴,而成为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财政部从2001年开始,陆续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
范》等许多规范性文件,以指导企业制定适合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
近年来,为了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纷纷依据财政部颁布的一系列规范和国资委印发的《中央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指引》,加强了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促进了公司规范协调发展。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独立开展的调查、测试、分析、评价和报告等活动。
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有利于促进电网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持续完善和有效实施。
从2006年开始,山西省电力公司立足全面提升公司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突破了传统审计范畴的内部控制评价,参照国内外相关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一套针对所属分、支供电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开展,将引导和推动公司系统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本文通过对其介绍,来探讨如何在电网公司构建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这一新的课题。
一、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重要性原则
评价范围并未面面俱到,而是以风险评价为导向,选取覆盖所属分、支公司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进行评价。
(二)导向性原则
通过利用本体系进行评估,应能够指出所属单位在内控方面先进、达标、落后的具体情况,使被评价单位与人员发现潜在的风险,从而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
(三)明晰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避免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尽量做到简捷明了、交叉少、覆盖面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性强,有利于评价人员的理解操作。
(四)可计量性原则
对被评价单位内控评价指标的分值,采取定量的方式较为准确地衡量。
对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比如企业文化的先进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等,也尽量合理地设置评价标准,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予以量化。
(五)灵活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应能够根据可能发生的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灵活运用。
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体系的内容
评价体系包含两大部分内容:内部控制要素(内部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的健全有效性;主要业务(电力营销、工程项目、实物资产、货币资金、预
算控制)控制的健全有效性。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基于上述原则,笔者尝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包括10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又包含若干二级指标。
(三)评价内容的确定
对表1中的每项二级指标,都确定了具体的评价内容。
以电力营销控制评价为例(见表2)。
(四)指标权重的设定
对表1中的指标权重,采用了层次分析法来确定。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方法。
该方法自1982年被介绍到我国以来,以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特点及系统灵活简捷的优点,迅速在我国能源系统分析、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科研评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基本思路是,整理和综合人们的主观判断,实现定量化决策。
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使其按不同层次汇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最终归结为最低层(方案、措施、指标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
要程度的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问题。
采用ahp法来确定指标权重,有利于较为客观、科学地评价电网公司的内控水平。
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确定了由最高层(电网公司内控科学评价)、中间层(一级指标)、最底层(二级指标)三个层次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参见表1)。
2.构造判断矩阵。
对同一层次指标间两两重要性进行比较与判断。
判断值由省公司评估小组的各位专家来判定(在对指标相对重要程度测量时,依据9分位的相对重要比例标度来进行),从而构成判断矩阵。
3.对指标权重系数进行计算。
通过利用决策支持软件包expert choice,自动建立了成对比较矩阵,进行综合处理运算,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并对每个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来确定判断矩阵的有效性。
(五)制度设计
根据制定的内控评价体系(草案),抽取了若干家分公司进行了现场测试,在测试的基础上不断修正,最终形成了《山西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山西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操作指南》、《山西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等制度。
三、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实施及启示
2007年初,山西省电力公司开始运用该系统,对所属分、支供电公司进行内控评价,评价结果纳入了分、支公司的考核范围。
从实践情况来看,首先,该体系在设计上予以了综合考虑,突破了传统的内控评价重“会计控制”、轻“管理控制”的束缚,对公司业务进行了细致的流程分析和风险评估,选取了关键控制点,保证了评价能够突出重点,抓住要害。
其次,由于更高层次的“自控制”代表了内部控制发展的趋势,因此该体系在设计上,不仅有利于外部评价,也有利于公司的自我评价。
外部评价由省公司派出的评价组进行。
自我评价是对外部评价的有益补充,由分、支公司自发进行,评价的深度和范围由本单位控制,能够全面梳理自身存在的问题,引发对工作的反思,实现主动改进。
另外,对内控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过程,尤其是公司的自我评估,通过员工的广泛参与,使公司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积极性获得显著的提高。
总之,通过评价,一方面促进了分、支公司内控水平的改善和内控意识的加强;另一方面,也对该评价体系进行了“评价”,发现了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有利于该体系的持续改进。
由于电网公司在生产方式、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行业特色,决定了其所面临的风险、控制目标、程序和方法
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再加上内部控制评价一旦走出审计范畴,实行内部会计控制评价和内部管理控制评价并举,则评价的内容大幅增加,难度不断加大,所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复杂。
如何构建一套完善的电网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任重而道远,尚需依赖业内同仁的不懈探索与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戴维.r.安德森.数据、模型与决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张砚.内部控制历史发展的组织演化研究[j].会计研究,2005(2).
[3]陈雄智,刘波,张良.军队审计信息化测评体系构建[j].中国内部审计,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