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强迫症个案的心理咨询报告
强迫症的案例分析报告
强迫症的案例分析报告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以下是对几个典型强迫症案例的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强迫症的症状、成因及治疗方法。
案例一:_____,28 岁,女性,强迫清洁_____是一位办公室职员,她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清洁自己的家。
她觉得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必须一尘不染,每天至少要拖地三次,擦拭家具数次。
即使已经非常干净了,她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清洁行为。
如果有一点灰尘或者污渍,她就会感到极度的焦虑和不安。
这种强迫清洁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
她经常因为清洁而迟到,与朋友和家人的社交活动也减少了,因为她觉得没有时间去参与。
在工作中,她也因为过于关注清洁而无法集中精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经过深入的交谈和心理评估,发现_____的强迫症成因与她童年的经历有关。
她小时候生活在一个不太整洁的环境中,父母经常因为家务问题争吵。
这让她内心深处产生了对混乱和不洁的恐惧,认为只有保持绝对的清洁才能避免冲突和不安。
针对_____的情况,治疗方案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强迫观念和行为是不合理的,并通过逐渐暴露于不清洁的环境中,来减轻她的焦虑。
同时,配合使用抗焦虑药物,缓解她的焦虑症状。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_____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她逐渐减少了清洁的次数,能够合理分配时间用于工作和社交,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案例二:_____,35 岁,男性,强迫检查_____是一名工程师,他每次出门前都会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电器是否关闭。
即使已经确认过多次,他还是无法放心地离开家。
这种强迫检查行为常常导致他上班迟到,也让他在旅行或外出时感到极度的紧张和不安。
进一步了解发现,_____的工作压力较大,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这种过度的责任感和对不确定性的恐惧,逐渐发展成为了强迫症。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报告描述了一位由被狗咬伤引发的强迫症状的心理咨询案例。
病例为一名40岁女性,报告中详细描述了她的症状、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暴露治疗的组合应用,她成功地减轻了强迫症状并提高了生活质量。
本案例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实际案例的范例和治疗经验。
关键词:被狗咬伤;强迫症状;认知行为疗法;暴露治疗;心理咨询第一节:介绍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强烈的、反复出现的、难以控制的思想(强迫思绪)和行为(强迫动作)。
这些强迫症状严重干扰到个体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本报告描述了由被狗咬引发的强迫症状的心理咨询案例。
第二节:个案描述病例为一名40岁女性,名为李梅(化名)。
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每当看到狗或听到有关狗的话题时,她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恐惧感,并且会出现一些强迫思绪和行为。
她描述自己感觉自己会被狗追咬,因此她不敢接近或触摸狗,并且会避免一切与狗相关的事物。
这些症状已经持续了大约两年之久,并且严重干扰了她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根据患者描述,这些症状起源于两年前她被一只狗咬伤的经历。
她当时正在公园散步,突然一只狗向她冲过来并咬伤了她的手臂。
这次事件让她感到非常震惊和害怕,自此之后她就开始出现强迫症状。
她试图通过避免与狗接触来缓解她的恐惧感和强迫症状,但这种避免行为并没有能够解决问题,反而让她越来越困扰和束缚。
她决定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第三节:治疗过程在咨询初期,我对李梅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包括了强迫症状的程度、影响和产生强迫症状的解释。
在评估过程中,我了解到李梅对狗的恐惧感远远超过正常人的范围,并且这种恐惧已经严重干扰了她的正常生活。
基于评估结果,我选择了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暴露治疗的组合进行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旨在帮助李梅识别并改变她对狗的负面和畸形的认知,以减少强迫症状的发生。
暴露治疗则旨在逐渐曝露李梅于与狗有关的刺激,从而帮助她构建对狗的正常认知和适应性反应。
一例强迫症学生的心理干预报告
一例强迫症学生的心理干预报告江苏省丹阳市六中吴娜一、一般资料来访者朱XX,17岁,独生女,现高二学生。
家住农村,父母均在外打工,感情稳定。
该生性格内向,从小就很懂事,学习很认真,成绩优秀,平时不喜欢出去玩,朋友也不多。
中考后接触了网络,无意浏览了关于星座和算命的信息,对于其中对自己评价非常诧异,不愿相信,于是更加大量地查阅这方面的信息,并联系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来印证星座理论,逐渐沉迷,表现出焦虑、烦躁的情绪。
高一年级开学后,不由自主地用星座命理的东西计算自己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无心学习,上课总是走神,成绩滑坡严重。
朱XX住校,与宿舍同学相处情况一般,只愿意和同学讨论星座方面的话题。
至2011年4月20日来信咨询,写了11页信纸的自述情况,信件内容大致为自己整天考虑星座命理的事情,无心学习。
至此,该生的情况已经长于6个月。
二、测验与诊断采用SCL-90施测,结果如下:项目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得分41 35 34 48 36均分 3.4 3.5 3.8 3.7 3.6项目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偏执其他得分25 22 37 23 24均分 4.6 3.7 3.7 3.8 3.43 总分:325,总均分:3.61。
1.阳性项目数:88。
阳性项目均分:3.64,表明来访者感觉有症状,程度为中度到严重;各项得分均很高,总体来说量表基本反映了来访者所述问题。
2.诊断:神经症,强迫症3.诊断依据::该生主观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知、情、意1)按照“三项原则”分析【1】不协调,明明知道不应该去想,却忍不住要去想,不属于正常心理范畴。
:来访者病程超过六个月,有现实诱因,2)按照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2】主动求治,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泛化明显,听课效率下降,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综合评定为强迫症。
三、咨询过程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
安排2次咨询。
具体操作:1.通过谈话了解来访者的基本信息,采集一般情况。
朱XX反复叙述自己的痛苦感受。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案例简介】甲先生是一名25岁的男性,最近因为被狗咬而引发了强迫症状。
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示出了对动物的怕的行为,但是自从被一只大型狗咬伤后,他的恐惧变得更为严重,导致了他的生活受限。
甲先生在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以控制他的强迫症状。
【初步评估】在初步评估中,甲先生提到他对被狗咬的恐惧感以及与此相关的强迫症状。
他描述了自己进入房间时不得不数到10,并需要进行多次重复以确保房间中没有狗。
他还说他经常会洗手,并且花很长时间去清洗任何与狗有关的事物,例如狗的图像或狗的咖啡杯。
【治疗计划】在治疗计划中,我们使用了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甲先生处理他的强迫症状。
我们首先对他的恐惧感进行了探索,并帮助他理解这种恐惧是如何形成并保持的。
接着,我们教给甲先生一些应对策略,以帮助他在面对恐惧时控制自己的焦虑。
这包括深呼吸、放松技巧和替代性思维的使用。
我们使用曝光疗法来帮助甲先生逐步面对他的恐惧。
我们从较轻微的刺激开始,例如看狗的图片,并逐渐增加刺激的强度,直到他能够面对实际的狗。
这个过程需要甲先生在安全的环境下逐渐适应他的恐惧,从而减少他的强迫症状。
治疗过程中,甲先生展示了良好的合作态度,并努力按照治疗计划进行。
他逐渐学会了如何使用深呼吸和放松技巧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并且在面对刺激时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强迫症状。
随着治疗的进行,甲先生开始逐渐接触到更多与狗有关的刺激,并且在每一次曝光后,他的焦虑感逐渐降低。
他成功地通过照片、视频和逐渐接触实际的狗来实施曝光疗法,并且在每一次曝光后,他都感到更加自信和放松。
治疗的最后阶段,甲先生已经能够轻松地面对狗,并且没有了之前的强迫症状。
他报告说他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不再受到恐惧的限制。
【结论】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曝光疗法的结合,甲先生成功地克服了他因被狗咬而产生的强迫症状。
他学会了如何应对自己的恐惧,并且能够自如地处理与狗有关的刺激。
这个案例显示了心理咨询对于帮助人们解决强迫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一例伴有强迫症状的一般心理问题个案报告
1.一般资料1.1一般人口学资料何某,男,31岁,汉族,大专文化,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现在某监狱服刑,2011年入监,已服刑4个月。
1.2个人成长史资料幼时学习努力,学习成绩中上,平时很少与别人吵嘴打架,初中未毕业因经济原因开始打工生涯。
在打工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自考了大专文凭。
经过几年的打工,感觉有了一些经验,然后开始经商,服刑前以做销售为主。
1.3精神状态求助者神志清晰,起初有些焦虑、紧张,对难以克服的心理问题感到痛苦。
1.4身体状况身体健康,无躯体疾病,最近一段时间感觉营养不良。
1.5社会功能平时朋友少,不爱说话,很少与他犯交流,与干警及其他服刑人员交往正常,其他社会功能基本正常。
1.6心理测验SCL-90测试结果:躯体化1.75;强迫症状2.7;人际关系敏感1.9;抑郁1.15;焦虑2.1;敌对1.8;恐怖1.5;偏执2.0;精神病性1.6。
SAS:标准分59分,显示轻度焦虑。
一例伴有强迫症状的一般心理问题个案报告李金山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心理咨询师编者按:该篇文章系作者的观点,并不作为国家职业鉴定考核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时的标准范文,特此说明。
摘要:何某,男,31岁,大专文化,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现在某监狱服刑。
近一月来,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时短时记忆受到影响,心中感到困惑、苦恼。
本文通过对此个案的具体分析,运用阿伦·贝克(A.T.Beek)的认知疗法方法对其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探讨与解释,并以相关技术帮助求助者识别并改变错误认知,结合森田疗法和音乐疗法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使求助者增强改造信心,运用正确观念和心理保健技术去健康生活。
关键词:强迫症状贝克认知疗法森田疗法音乐疗法212.主诉与个人陈述2.1主诉近一个月来,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时短时记忆受到影响,心中感到困惑、苦恼。
2.2个人陈述2.2.1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时短时记忆受到影响。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1. 引言1.1 背景介绍患者小明是一名25岁的年轻男性,曾因被狗咬伤而导致强迫症状加重。
在遭遇狗咬事件后,小明出现了强烈的恐惧和焦虑,不敢靠近任何狗。
他开始频繁洗手、反复检查伤口、避免与宠物接触等强迫行为,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研究表明,被动物咬伤是导致强迫症状发生的一种常见事件。
事件本身可能引发个体对于伤害和危险的恐惧,使其产生一系列强迫行为以减轻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对于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小明的病情描述、心理咨询过程、治疗方案、心理效果评估以及心理技巧建议,旨在深入探讨这种特殊情况下的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探讨其心理机制及治疗方法,为类似病例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参考。
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描述、心理咨询过程及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并提供心理技巧建议,旨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心理效果,促进其心理健康恢复。
通过本研究,希望可以总结出针对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的有效治疗策略,为未来类似病例的治疗提供参考,并在心理领域做出积极的贡献。
2. 正文2.1 病情描述患者小玲是一名25岁的年轻女性,之前是一名狗主人,与自己的宠物狗相处融洽。
一次不慎被陌生的大型犬咬伤后,小玲的心理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
她开始感到恐惧、焦虑和厌恶,并且出现了对其他狗的恐惧和回避行为。
这种症状持续了数月,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
小玲表示,在被咬后的第一次心理咨询中,她描述了当时被狗咬伤的情景:她正在街头散步时,突然被一只大型犬冲过来咬伤。
当时的恐惧和疼痛让她感到无助和恐惧,自那以后,她对外出害怕被狗袭击,甚至在家中看到狗的图片或听到狗叫声时也会感到不安。
除了恐惧和焦虑,小玲还经常在夜晚做噩梦,梦见自己被狗袭击,造成她睡眠质量下降和精神状态低落。
她开始避免与狗相关的场合,宁愿独自待在家中,不愿和朋友或家人出门散步或游玩。
强迫症个案咨询报告
强迫症个案咨询报告这个案例是学生由于考试焦虑造成强迫症的案例。
案例分析得很细致, 咨询教师从家庭、学校和本人多方面入手使学生得以恢复。
咨询教师主要是通过其自身的训练来缓解被咨询者考试中的强迫症;但是此个案咨询对于被咨询者来自家庭的原因重视不够, 如果咨询教师能够同时关注家庭治疗, 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分析陈×, 男, 11岁, 海珠区某小学校五年级学生, 独子。
父亲是某医院的药剂师, 母亲为某商店的售货员, 家里的经济状况较好。
陈×遵守纪律, 聪明温顺, 从小是班中的“尖子生”,尤其是数学成绩, 几乎每次都在97分以上。
但父母对该生的期望过高, 要求也过严。
有时数学期未考得了98分, 在班里居前茅, 父母仍不满意, 总认为丢掉那2分太不应该, 呵斥他太粗心, 并要求该生做完试卷后, 一定要仔细、逐字逐题地检查五六次, 倘若成绩达不到满分, 必须重抄试卷三次。
由于父母的过高期望, 陈×的心理压力很大, 学习更加刻苦认真, 每逢测验、考试必然按照父母的要求仔细检查, 丝毫不敢懈怠。
但从小学四年级初开始,他做试卷越来越慢,尤其是做数学试卷, 看题目时, 他必须一笔一画一字一句地看, 以防止自己看错或看漏题;解完题后, 必须将计算结果验算一遍又一遍, 有时甚至为一道题反复检查将近四十分钟, 否则就放心不下, 以致无法及时完成后面的试题。
这样, 长时间地反复检查同一道题, 使得陈×头晕、胸闷, 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导致学习效率降低, 数学成绩也下降到六十多分。
老师把陈ד在试卷上常留空白”的问题告知其父母, 家长既后悔又心急, 开始要求其子不要老是反复检查。
该生也觉得自己的做法过于认真, 却怎么也改不掉, 心里焦虑万分。
现在连做作业也出现该症状。
二、分析诊断询问了陈×的具体情况后, 我认为该生患上了一种心理障碍一一-儿童强迫症。
一例强迫症个案的接纳承诺疗法干预报告
心理技术与应用㊀2018ꎬVol.6ꎬNo.6ꎬ374-381Psychology:TechniquesandApplications374㊀㊀基金项目:2016年国家科技部慢病重大专项ꎬ项目编号:2016YFC1306805ꎻ2016年南昌大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ꎬ项目编号:cx2016238ꎮ㊀通讯作者:胡茂荣ꎬE ̄mail:maron13@126.com一例强迫症个案的接纳承诺疗法干预报告何厚建1ꎬ2㊀胡茂荣1ꎬ2(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ꎬ南昌330006)(2南昌大学体育与教育学院ꎬ南昌330031)摘㊀要㊀为探索接纳承诺疗法在国内干预强迫症的作用ꎬ运用接纳承诺疗法对1位患轻度强迫症的大学生进行连续13周㊁每周1次的心理咨询ꎬ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㊁接纳与行动问卷㊁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分别在干预前㊁干预后和干预后3个月对来访者实施测评ꎬ并收集来访者的主观报告ꎮ来访者经过咨询后ꎬ强迫症状减轻ꎬ经验性回避㊁抑郁㊁焦虑水平显著下降ꎮ自我报告咨询后愿意积极地做出改变ꎬ情绪变好ꎬ自我评价提高ꎮ追踪测评结果显示ꎬ干预结束后的三个月期间ꎬ临床效果持续且稳定ꎮ本案例的干预过程说明接纳承诺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来访者的强迫症状ꎮ关键词㊀接纳承诺疗法ꎻ强迫症ꎻ心理咨询分类号㊀B846DOI: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8.06.0071㊀问题提出强迫症是一种典型的神经症ꎬ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特征ꎬ症状特点是强迫和反强迫并存(许又新ꎬ2008)ꎮ强迫症的认知行为理论认为ꎬ除了功能失调性信念外ꎬ还存在元认知方面的问题ꎮ功能失调性信念主要包括:(1)对危险发生概率㊁后果严重性和责任感的夸大ꎻ(2)完美主义和对不确定性的无法忍受ꎻ(3)强烈的控制欲㊁思想 行动融合(张众良ꎬ张仲明ꎬ李红ꎬ2010)ꎮ元认知的问题包括认知自信低(常常表现为不相信自己的记忆)㊁积极信念强(表现为逼迫自己担忧以防止出现错误)㊁认知自我意识过度(表现为过分关注自己的思维)㊁不可控和危险性评估失控(表现为控制不住地担忧)以及思维控制必要性被强化(表现为绝对化的控制认知)(柴晓运ꎬ田永果ꎬ龚少英ꎬ刘影ꎬ2014)ꎮ强迫症在临床干预上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ꎬ如Whittal等人发现暴露/反应阻止疗法对强迫行为的明显改善率可以达到60%-70%ꎬ但对强迫思维的作用很弱(WhittalꎬThordarsonꎬ&Mcleanꎬ2005)ꎮ精神分析疗法在强迫症的形成机制上强调童年的创伤ꎬ特别是性心理创伤ꎬ治疗时间长ꎬ费用较高ꎬ治疗过程比较痛苦ꎬ并且对心理分析师和心理治疗师的要求比较高ꎬ所以在实际应用时常与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赵岩ꎬ2008)ꎮ人本主义的疗法主要从人格的自我观和防御机制等方面来干预强迫症ꎬ由于人格和防御机制的稳定性ꎬ其干预难度较大ꎬ效果不明显(赵幸福ꎬ张亚林ꎬ2005)ꎮ而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andCommit ̄mentTherapyꎬACT)的诞生为强迫症的干预提供了一种新的取向ꎮ㊀6期何厚建㊀胡茂荣:一例强迫症个案的接纳承诺疗法干预报告375㊀ACT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美国内华达大学Hayes教授创立ꎬ该疗法在各种精神心理问题的干预上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PowersꎬZumVördeSiveV?rdingꎬ&Emmelkampꎬ2009)ꎮACT以关系框架理论和功能语境主义为基础提出了心理行为障碍的病理模型ꎬ该模型由一个六边形构成ꎬ六个角分别代表:(1)经验性回避ꎻ(2)认知融合ꎻ(3)被概念化的过去和令人恐惧的未来所支配ꎻ(4)与概念化自我缠绕(陷入 我是 标签中)ꎻ(5)缺乏明确的价值观ꎻ(6)不行动㊁冲动或逃避(Hayesꎬ2004)ꎮ针对心理病理模型ꎬHayes提出相对的六个心理干预过程:接纳㊁认知解离㊁以己为景㊁拥抱当下㊁明确价值观以及培养与价值观相联系的承诺行为模式(Bach&Moranꎬ2008)ꎮACT的相关理论模型与强迫症的心理病理机制不谋而合ꎮ结合强迫症的认知行为理论可以发现ꎬ在功能失调性信念方面ꎬ来访者 对危险发生的可能性㊁后果严重性和责任感的夸大 代表了心理病理模型中被令人恐惧的未来所支配ꎻ而 完美主义和对不确定性的不可忍受 和 强烈的控制欲 则符合经验性回避(又叫经验性控制)的含义ꎻ 思想 行动融合 和认知融合一致ꎻ元认知方面的问题则符合与概念化自我缠绕ꎮ因此ꎬ运用ACT干预强迫症有着天然的优势ꎮ国外研究已表明ꎬACT对强迫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TwohigꎬHayesꎬPlumbꎬPruittꎬCollinsꎬ&Hazlett-Stevensꎬ2010)ꎮ由于ACT中包含的 接纳 和 承诺行为 与中国道家思想中的 顺其自然 和 为所当为 有异曲同工之妙(何厚建ꎬ胡茂荣ꎬ2017)ꎬ这可能有助于来访者理解部分干预过程ꎮ同时ꎬACT中的正念跟宗教修行关系密切ꎬ对奉行无神论的中国人来说ꎬ对咨询过程可能产生不小的障碍ꎮ因此ꎬ为了体现中国文化背景下ACT干预强迫症的效果ꎬ本文报告一例ACT干预轻度强迫症的个案ꎮ2㊀方法2 1㊀来访者的基本信息2 1 1㊀人口学信息男ꎬ独生子ꎬ19岁ꎬ大学一年级ꎮ2 1 2㊀主诉近两年来反复担心感染艾滋病ꎬ长期注意力不集中ꎬ脑子胡思乱想ꎬ紧张㊁害怕ꎬ逃避人际交往ꎬ自我评价较低ꎮ2 1 3㊀家族史和既往史家族无精神病史ꎮ个人平素健康ꎬ无重大疾病史㊁传染病史㊁外伤史㊁手术史㊁中毒史㊁过敏史㊁输血史ꎮ2 1 4㊀主要症状表现认知方面ꎬ来访者认为与人交谈时他人唾液中的艾滋病毒可通过自己的 伤口 (包括皮肤因摩擦发红)进入身体ꎬ致使其感染艾滋病ꎻ觉得强迫症会导致自己以后的人生失去意义ꎮ情绪方面ꎬ反强迫给来访者带来了严重的焦虑ꎬ同时因无法自行摆脱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而郁郁寡欢ꎮ行为方面ꎬ在生活中处处小心翼翼ꎬ唯恐在身体上留下 伤口 ꎻ对于已经存在的 伤口 ꎬ来访者会反复包扎或消毒ꎬ同时跟人接触过程中会刻意避开对方可能的唾液飞溅ꎮ上述症状导致其社会功能部分受损ꎬ人际关系变差ꎬ学习效率下降ꎮ2 2㊀心理咨询方案2 2 1㊀咨询目标本案例的具体目标为ꎬ纠正认知偏差ꎬ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或想法ꎬ如他人唾液会致使自己感染艾滋病ꎻ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ꎻ缓解或消除强迫性动作ꎻ改善人际交往状况ꎬ提高学习效率ꎮ终极目标为能够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ꎬ按照健康的价值观去生活ꎻ促进自我发现㊁潜能开发和人格完善ꎬ从而促进自我成长ꎮ2 2 2㊀评估工具(1)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Obsessive-CompulsiveScale)ꎬ由美国Goodman等人根据DSM-III-R诊断标准而制定的专门测定强迫症状严重程度的他评量表ꎬ共10个条目(汪向东ꎬ王希林ꎬ马弘ꎬ1999)ꎮ(2)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ꎬSDS)ꎬ由Zung编制ꎬ共20题ꎬ4级计分ꎬ分数越高抑郁情绪越严重(汪向东ꎬ王希林ꎬ马㊀376㊀心理技术与应用6卷弘ꎬ1999)ꎮ(3)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ꎬSAS)ꎬ由Zung编制ꎬ共20题ꎬ4级计分ꎬ分数越高焦虑水平越高(汪向东ꎬ王希林ꎬ马弘ꎬ1999)ꎮ(4)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cceptanceandActionQuestionnaire-SecondEditionꎬAAQ-2)ꎬ由Bond等编制ꎬ中文版由中科院心理所曹静等人修订ꎬ共7个条目ꎬ采用7点计分ꎬ分数越高ꎬ经验性回避程度越高(曹静ꎬ吉阳ꎬ祝卓宏ꎬ2013)ꎮ2 2 3㊀咨询方法运用接纳承诺疗法对来访者进行干预ꎮ根据ACT治疗理论模型ꎬ首先帮助他从对抗强迫症状的状态中摆脱出来ꎬ接着帮助他认识到强迫观念的实质并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看待症状ꎬ然后训练来访者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体验强迫症状带来的情绪以及身体感觉ꎬ最后和来访者讨论他的价值观ꎬ树立健康的价值观ꎬ并鼓励其付诸于行动ꎮ2 2 4㊀咨询过程从2016年12月25日起ꎬ每周定期咨询一次ꎬ每次约50分钟ꎬ共进行13次ꎮ整个咨询过程分成三个阶段ꎮ第一阶段ꎬ资料收集与建立关系ꎮ本阶段主要采用观察㊁倾听以及提问ꎬ了解来访者的成长经历:顺产ꎬ出生后身体健康ꎬ由父母抚养长大ꎮ父亲倾向于棍棒教育ꎬ母亲对来访者忽视ꎬ只提供物质满足ꎬ缺乏情感上的关心ꎬ亲子关系冷漠ꎮ学习成绩一般ꎬ中考不理想ꎮ虚荣心较强ꎮ两年前因上网查阅资料ꎬ无意中看到了有关艾滋病及其并发症的资料和图片ꎬ遂反复担心自己会感染艾滋病ꎮ与别人接触的过程中ꎬ担心别人说话时飞溅的唾液会溅入的眼睛ꎬ导致自己感染艾滋病毒ꎻ对身上的划痕以及伤口ꎬ会通过反复包扎和逃避与人接触来避免感染ꎮ每次上厕所时都会产生严重的焦虑ꎬ曾因此产生不想活了的念头ꎮ反复给各地疾控中心打电话求证ꎮ另外ꎬ利用强迫量表㊁AAQ-2㊁SAS和SDS对来访者进行初步评估ꎮ与来访者定咨询目标ꎮ咨询师向来访者介绍了自己的专业背景(接受了ACT的系统性培训)㊁ACT的基本原理以及保密原则ꎮ第二阶段ꎬ咨询实施ꎮ咨询实施过程中关注认知和行为ꎮ从认知角度可将咨询实施阶段分为五个子阶段ꎬ每个阶段都包含行为改变ꎮ(1)接纳阶段本阶段主要通过创设无望的方法ꎬ让来访者认识到以前应对问题的方式是无效的ꎬ以激发出接受新方法的主动性和依从性ꎮ下面是咨询片段(L-来访者ꎬZ-咨询师ꎬ下同):Z:这两年来ꎬ你采取过什么方法来摆脱这种不受控制的担心?L:陆陆续续地使用过不少方法ꎬ比如告诉自己不要想ꎻ以 艾滋病不会通过这种方式传播 的想法去对抗自己的担心ꎬ等等ꎮZ:效果怎么样?L:基本上没用ꎮ比如当我告诉自己不要去想时ꎬ担心反而会更加强烈ꎻ当使用安全的想法去替代担心时ꎬ根本替代不了ꎮZ:既然这些措施根本没作用ꎬ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接着ꎬ咨询师开始引导来访者去尝试新的方法来应对当前的困境ꎮ让其领悟到自己头脑中的想法是无法控制的ꎬ任何控制性应对方法只会导致问题越来越糟ꎮ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问题的存在ꎬ不采用否认和对抗的态度ꎮ首次咨询结束时ꎬ咨询师布置家庭作业:监控自己的控制性应对方法ꎮ通过对家庭作业的检查ꎬ帮助来访者觉知自己的行为惯性:当担心出现的时候ꎬ第一反应就是要控制这种担心ꎬ以逃避这种担心所引发的负性情绪ꎮ(2)认知解离阶段在上次咨询的基础上ꎬ随即引入新的应对方式:认知解离ꎮ认知解离是指将自我意识从思想㊁意象和记忆中分离ꎬ客观地注视思想活动ꎬ将思想看作是语言和文字本身ꎬ而不是它所代表的意义ꎬ摆脱语言对行为和情绪的控制(曾祥龙ꎬ刘翔平ꎬ于是ꎬ2011)ꎮ咨询片段如下:Z:你愿意学习一些新的技术来应对你的担心吗?这种技术与你以往学习过的任何技术都不㊀6期何厚建㊀胡茂荣:一例强迫症个案的接纳承诺疗法干预报告377㊀一样ꎮL:我愿意尝试一下ꎮZ:这个技术叫铁钦纳式重复ꎬ具体的操作是这样的:现在我告诉你一个词语 柠檬 ꎬ当你听到这个词语的时候ꎬ大脑里的反应是什么?L:大脑中出现了一个柠檬的样子ꎬ黄色的ꎬ很酸ꎮZ:好ꎮ那你在三十秒内用尽可能快的速度口头重复 柠檬 这个词语ꎮ 现在这个词语带给你什么感受?L:刚才头脑中那个柠檬的样子不见了ꎬ而且重复到后面就只感觉到自己的嘴唇在动ꎬ同时伴随着一串奇怪的音调ꎮ接着ꎬ咨询师通过对比两种情况下同一个词语产生的不同效果ꎬ启发来访者认识到人类头脑中的想法实质是一串无意义的音符和字符而已ꎮ在进化的过程中ꎬ人类将无意义的符号与过去的经验建立起联系ꎬ赋予这些符号相应的情绪和意义ꎬ以简化认知的过程ꎻ这种联结很容易建立起来ꎬ却难以打破ꎮ人类的心理困扰就来源于痛苦经验和言语的联结ꎮ通过体验式练习让来访者认识到痛苦的根源ꎬ训练来访者对自己头脑中出现的想法进行加工ꎬ让想法和情绪保持距离ꎬ减少想法对行为的影响ꎮ比如ꎬ当觉察到头脑中出现 我可能会感染艾滋病 的想法时ꎬ建议告诉自己 我的大脑中产生了一个 我可能会感染艾滋病 的想法 ꎬ还可以对该想法进行进一步地加工 我觉察到:我的大脑中产生了一个 我可能会感染艾滋病 的想法 ꎮ来访者发现ꎬ通过对这个念头的逐步加工ꎬ自己与这个想法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ꎬ由这个想法所产生的焦虑和害怕的情绪也越来越轻ꎮ咨询师给来访者布置了家庭作业:在家勤于练习上述操作ꎬ保持对负性想法的自我觉察ꎮ(3)关注当下阶段经过经验性回避和认知融合的双重作用ꎬ来访者会逐渐将过去概念化ꎬ失去对此时此刻经验的感受ꎬ沉浸于过去的错误或对未来的担忧中(Hayes&Strosahlꎬ2004)ꎮ认知解离技巧可以减轻负面想法所带来的影响ꎬ但无法彻底去除ꎻ加上经验性回避的惯性反应ꎬ来访者依然会抱怨:如果当初我没有这种害怕(感染艾滋病)ꎬ我现在该多么幸福啊ꎻ如果将来我的害怕依然存在ꎬ那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啊ꎮACT鼓励来访者有意识地关注当下的感受和外部环境ꎬ主张采用正念觉察的方式ꎬ以完全接纳的态度ꎬ不加判断地融入到当下的生活中ꎬ从而帮助个体更好地体验生活ꎬ从负性情绪中解脱出来ꎬ并发现认知的 意外 ꎬ以提升行为的灵活性ꎮ咨询片段如下:Z:你有没有发现你的抱怨内容有什么特点?L:(沉默) 很正常啊ꎮZ:你曾说 如果当初 ꎬ等到以后 ꎬ你关注点不是假设过去就是空想未来ꎮ但是除了过去和未来ꎬ是否还有其他?L:(沉默) 还有现在ꎮZ:对ꎮ在过去㊁现在和未来中ꎬ哪一个是最重要的?通过开放式提问ꎬ引导来访者关注当下ꎬ让他认识到过去已经成为历史ꎬ无法改变ꎻ未来尚未发生ꎬ无法控制ꎻ只有现在才是最真实的ꎬ是自己能够把握的ꎮ关注现在ꎬ才能促使来访者思考如何从去解决问题ꎬ而不是沉溺于无能为力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ꎮ另外ꎬ为了让来访者能够更好地关注当下ꎬ咨询师布置家庭作业:练习正念呼吸ꎮ正念呼吸即让意识跟随着呼吸ꎬ注意一呼一吸之间身体每一个感受强烈的角落ꎬ不管自己的意识被外界拉走多少次ꎬ都不要责怪ꎬ而是轻轻地回到呼吸上来ꎮ由此ꎬ让来访者能够将正念迁移到自己的各种体验中ꎬ这有助于增加自我觉知和自我接纳ꎮ(4)明确价值观阶段当来访者熟练运用认知解离和正念的技巧时ꎬ负面想法的影响也显著减弱ꎮ这一阶段就以价值观为切入点干预来访者的认知ꎮ价值观与行为密不可分ꎬ价值观贯穿于生活每一个有目的的行动中ꎬ是一种积极的ꎬ有建设性的力量ꎬ引导个体的行为ꎮ因为担心得艾滋病而产生负性体验ꎬ来访者的价值观变成了回避痛苦ꎬ而丧失了真正对其重要的东西的关注ꎬ其行为就被限制在无效的㊀378㊀心理技术与应用6卷循环中ꎮ为了探寻来访者的价值观ꎬ在上次的家庭作业中让其填写了一份靶心图(Harris&Hayesꎬ2009)ꎬ以备后续咨询使用ꎮ靶心图中的圆环距离圆心越远ꎬ说明来访者的行为与其价值观越不一致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ꎬ从工作/学习㊁娱乐休闲㊁健康/个人成长和与周围人/物的关系四个方面来评价自身行为与其价值观的一致程度ꎬ并在相应的圆环内划∗ ꎮ图1㊀靶心图㊀㊀咨询片段如下:Z:从你填写的靶心图来看ꎬ你写得很详细ꎬ你能简单概述一下吗?L:我想要获得一份能够证明自己且有一定挑战的工作ꎬ让身边的人能够欣赏自己ꎬ赚很多钱ꎮZ:你从刚才陈述的内容中发现什么特点吗?L:没注意过ꎮ不过你一提醒ꎬ我发现好像是有一些共同点ꎮZ:这些共同之处是什么呢?L:我似乎试图通过这些来获得他人的尊重ꎮ通过靶心图的填写和讨论ꎬ启发来访者思考自己的价值观ꎬ并将具象化的价值观概括为 我想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ꎮ帮助来访者明确自己的价值观ꎬ相当于在漆黑的夜晚为来访者找到了乌云后的北极星ꎬ在北极星的指引下ꎬ来访者不再迷茫ꎮ当来访者知道了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之后ꎬ就需要思考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向着这一方向迈进ꎮ因此ꎬ思考这个问题就是本次咨询的家庭作业ꎮ(5)承诺行为阶段来访者缺乏明确的价值观ꎬ就会把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过程目标的实现上ꎮ但这样只能短时间缓解其负性状态ꎬ长期使用会损害其社会功能ꎬ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ꎮ因此和来访者讨论 如何才能向着自己价值所在的方向前进 ꎬ并制定相应的计划ꎬ就相当重要了ꎮ咨询片段如下:Z:对于 如何才能向着自己价值所在的方向前进 这个问题ꎬ你有什么看法?L:现阶段我要获得奖学金ꎬ以后我要找一份体面的工作ꎬ这样就能实现我的价值了ꎮZ:这是一个长远的计划ꎬ有没有当前你就可以做到的呢?L:(沉默) 帮助别人?Z:也可以ꎮ还有呢?你想想ꎬ受人尊重的人都有什么特质呢?L:言而有信ꎬ待人温和ꎬ彬彬有礼等等ꎮZ:那你是不是也可从这些方面来努力呢?通过引导来访者将行动的关注点从长远计划转移到当下行动ꎬ将长远计划和当下行动结合起来ꎬ一方面ꎬ当下行动有利于增加自我效能感ꎬ促进有效行为的保持ꎻ另一方面ꎬ长远计划有助于树立目标ꎬ增加对未来的兴趣ꎮ本阶段主要关注来访者的行为改变ꎬ通过行为的结果来验证认知改变的必要性ꎮ第三阶段ꎬ结束ꎮ㊀6期何厚建㊀胡茂荣:一例强迫症个案的接纳承诺疗法干预报告379㊀利用强迫量表㊁AAQ-2㊁SAS和SDS对咨询结果进行评估ꎮ总结整个咨询过程ꎬ并和来访者讨论咨询结束后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及其应对的方法ꎮ通过模拟的情境ꎬ考察来访者是否可以将咨询所获得的经验内化成一种应对困境的方法ꎮ结果发现ꎬ来访者很好地掌握了应对方法ꎮ3㊀结果从来访者自我报告来看ꎬ经过ACT的咨询ꎬ来访者反映自己能够和负面的想法和情绪保持一定的距离ꎬ这些情绪和想法对行为的影响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减弱ꎻ在看待事物时能够从主体和客体两个角度去看待问题ꎬ能够积极地面对问题ꎬ解决问题ꎮ人际关系明显改善ꎻ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逐步去尝试之前想做又不敢做的事ꎮ从咨询师的评估来看ꎬ来访者的自我评价更加客观ꎻ情绪状况也有了明显好转ꎬ对未来的悲观和担忧减弱ꎬ能够更多地关注当下的生活ꎮ该来访者干预前强迫量表分数显示为中度强迫ꎬAAQ-2得分远远高于普通大学生的得分(曹静ꎬ吉阳ꎬ祝卓宏ꎬ2013)ꎬSAS得分显示达到中度焦虑ꎬSDS得分显示为轻度抑郁ꎮ减分率显示ꎬACT干预强迫症状㊁经验性回避水平ꎬ抑郁情绪显著有效ꎮ干预前㊁干预后和跟踪期的具体测量结果见表1ꎮ表1㊀来访者在干预前㊁干预后㊁追踪期各量表评分情况干预前干预后追踪期(3个月)干预前后减分率(%)强迫分数199852 6%AAQ-232151653 1%SAS655043 7523 1%SDS56 2532 531 2542 2%4㊀讨论4 1㊀ACT对强迫症认知的干预首先ꎬ强迫症来访者常常处于与强迫症状相对抗的状态ꎬ无休无止ꎮACT通过隐喻故事启发来访者以开放的态度面对强迫症状ꎬ接纳强迫症作为自己的一部分ꎮ引导来访者对其经验性回避行为的作用进行评估ꎬ让其认识到经验性回避行为的无效性ꎬ从而跳出对抗的漩涡ꎬ为新应对方法的使用奠定基础ꎮ其次ꎬ强迫症来访者常常将自己担忧的小概率事件扩大化ꎬ并深信不疑ꎮ在ACT看来ꎬ他们出现了认知融合ꎮ在这样的情况下ꎬ通过认知内容的矫正常常于事无补ꎮ因此ꎬACT主张通过认知解离过程来对来访者的认知过程进行干预ꎬ即拉开认知内容与自我的距离ꎮ除了前文中提到的铁钦纳式重复ꎬ认知解离技术还有其他操作方法ꎬ如将大脑中的某个 负面想法 加工成 我有一个想法: (负面想法) ꎬ再进一步加工成我意识到我有一个想法: (负面想法) ꎬ这种加工可以让来访者远离这种关系的影响(Harris&Hayesꎬ2009)ꎮ另外ꎬ以己为景(即以一种类似于上帝视角的状态来观察自己的知㊁情㊁意)和正念训练(将来访者的注意力集中于当前的事件㊁改变原来看待问题的态度)也被用来干预认知ꎮ通过这一系列的干预措施ꎬ可以大大降低负面认知对来访者情绪和行为的影响ꎮ最后ꎬ强迫症来访者因为沉溺于强迫症状导致价值观不清晰ꎬ无法实施符合其价值观的行为ꎮ因此ꎬ咨询师协助来访者澄清 什么对他来说是重要的ꎬ他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ꎬ即明确价值ꎬ为实施建设性行为提供指导ꎮ认知干预过程将对抗强迫症状变为接纳㊁去除不必要的关系框架㊁敞开心扉体验因反强迫带来的情绪情感㊁以超然的态度去观察强迫症状ꎮ这一系列的过程让来访者对自己的强迫症状产生了新的认识ꎮACT没有直接对来访者的强迫症状进行言语评价ꎬ不植入外部观念ꎬ而是通过对认知过程进行重塑ꎬ让来访者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症状ꎬ为接下来的行为干预打下基础ꎮ4 2㊀ACT对强迫症情绪的干预认知决定情绪ꎮ强迫症属于焦虑谱系的一种ꎬ因此ꎬ焦虑情绪属于强迫症的原发情绪问题ꎮ在与强迫症状做斗争的过程中ꎬ长期的挫败滋生了来访者的抑郁情绪ꎬ因此ꎬ抑郁情绪属于继发性㊀380㊀心理技术与应用6卷情绪问题ꎮACT并没有对焦虑情绪进行直接的干预ꎬ而是通过促进接纳㊁认知解离等手段对认知过程进行干预ꎬ打破了负面认知引发消极情绪的机制ꎬ达到缓解焦虑情绪的目的ꎮ继而采用间接方式干预抑郁情绪ꎬ主要通过鼓励来访者实施与价值观相一致的行为ꎬ以积极的行为结果来改善抑郁情绪ꎮ另外ꎬ良好的咨访关系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温馨安全的氛围ꎬ同样对缓解来访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重要的作用ꎮ4 3㊀ACT对强迫症行为的干预强迫症来访者的强迫和反强迫行为都是为了缓解自身的焦虑情绪ꎬ都属于经验性回避ꎮ但是这些经验性回避行为对于强迫症状来说都属于治标不治本ꎬ反而会导致恶性循环ꎮ因此ꎬACT在明确价值的基础上ꎬ将价值观细化为当前可以采取的有效行动ꎬ并鼓励来访者积极实施ꎬ最终使经验性回避行为转移到有建设性意义的与价值观相一致的行为ꎮ行为干预过程建立起一套积极的行为模式ꎬ对改善强迫症来访者的情绪及社会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ꎮ另外ꎬ咨询过程之外的练习和家庭作业为咨询效果的巩固提供了保证ꎮ总之ꎬACT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也能够有效干预强迫症ꎬ且疗效比较稳定ꎮ另外ꎬ中国文化融合佛㊁道㊁儒三家思想ꎬ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文化ꎮ在理解植根于西方文化的ACT思想时ꎬ如对认知解离和以己为景的理解ꎬ会出现一些障碍ꎮ因此ꎬ鉴于文化的差异性ꎬ为了使ACT更好地适用于中国的来访者ꎬ应结合本土文化加以调整ꎮ虽然本研究团队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ꎬ如将ACT与道家思想结合(何厚建ꎬ胡茂荣ꎬ2017)ꎬ对比分析ACT与道家认知疗法(何厚建ꎬ胡茂荣ꎬ王敬ꎬ陈盈ꎬ赖雄ꎬ2017)ꎬ但ACT的完全本土化仍然有一段路要走ꎬ如将ACT与儒家㊁佛家思想相结合ꎮ同时ꎬACT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也应该扩大ꎬ除心理障碍外ꎬ还可以尝试探索ACT在精神障碍ꎬ躯体健康问题以及成瘾行为上的应用ꎮ参考文献曹静ꎬ吉阳ꎬ祝卓宏(2013).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中文版测评大学生的信效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ꎬ27(11)ꎬ873-877.柴晓运ꎬ田永果ꎬ龚少英ꎬ刘影(2014).元认知视角下的强迫症的特征㊁模型及干预.心理科学进展ꎬ22(1)ꎬ97-103.何厚建ꎬ胡茂荣ꎬ王敬ꎬ陈盈ꎬ赖雄(2017).接纳承诺疗法与道家认知疗法的比较分析.心理技术与应用ꎬ5(7)ꎬ427-432.何厚建ꎬ胡茂荣(2017).道家视角下的接纳承诺疗法.中国道教ꎬ(2)ꎬ18-23.汪向东ꎬ王希林ꎬ马弘(1999).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许又新(2008)神经症(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曾祥龙ꎬ刘翔平ꎬ于是(2011).接纳与承诺疗法的理论背景㊁实证研究与未来发展.心理科学进展ꎬ19(7)ꎬ1020-1026.张众良ꎬ张仲明ꎬ李红(2010).强迫症病理的认知-行为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ꎬ18(2)ꎬ306-313.赵幸福ꎬ张亚林(2005).强迫性神经症的心理机制.临床精神医学杂志ꎬ15(2)ꎬ114-115.赵岩(2008).强迫症心理治疗方法综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ꎬ36(5)ꎬ47-49.BachꎬP.A.ꎬ&MoranꎬD.J.(2008).Actinpractice:caseconceptualizationinacceptanceandcommitmenttherapy.Oakland:NewHarbingerPublications.HarrisꎬR.ꎬ&HayesꎬS.C.(2009).ACTmadesimple:aneasy-to-readprimeronacceptanceandcommitmentthera ̄py.Oakland:NewHarbingerPublications.HayesꎬS.C.(2004).AcceptanceandCommitmentTherapyꎬrelationalframetheoryꎬandthethirdwaveofbehavioralandcognitivetherapies.BehaviorTherapyꎬ35(4)ꎬ639-665.PowersꎬM.B.ꎬZumVördeSiveVörding.ꎬ&EmmelkampꎬP.M.(2009).Acceptanceandcommitmenttherapy:ameta-analyticreview.Psychotherapy&Psychosomaticsꎬ78(2)ꎬ73-80.TwohigꎬM.P.ꎬHayesꎬS.C.ꎬPlumbꎬJ.C.ꎬPruittꎬL.D.ꎬCollinsꎬA.B.ꎬ&Hazlett-StevensꎬH.ꎬetal.(2010).Arandomizedclinicaltrialofacceptanceandcommitmenttherapyversusprogressiverelaxationtrainingfor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JournalofConsulting&ClinicalPsychologyꎬ78(5)ꎬ705-716.WhittalꎬM.L.ꎬThordarsonꎬD.S.ꎬ&McleanꎬP.D. (2005).Treatmentof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cognitivebehaviortherapyvs.exposureandresponsepre ̄vention.BehaviourResearch&Therapyꎬ43(12)ꎬ1559-1576.。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引言:本文将介绍一个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的心理咨询案例。
这位受访者是一名30岁的女性,被一只陌生狗咬伤后出现了强迫症状。
本文将探讨她的症状特点、治疗过程和效果,并提出相关的心理咨询建议,以期帮助她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生活。
一、个案背景:这位受访者名叫李婷(化名),30岁,已婚,没有子女。
她是某家公司的行政助理,性格活泼开朗,与同事关系良好。
事发前,李婷对狗没有特别的敏感或恐惧。
二、症状特点:1.强迫念头:被狗咬后,李婷出现了频繁且强烈的强迫念头,总是想象自己再次被狗咬伤或传染狂犬病病毒。
她会反复检查自己的身体,尤其是伤口附近是否有异常迹象,甚至用肥皂不断清洗伤口,以消除她的不安感。
2.强迫行为:为了应对强迫念头,李婷开展了各种强迫行为。
她每天都要进行一定数量的清洁行为,如多次清洗伤口、洗手和洗澡。
她还会规避与狗相关的环境,尽量避免与狗接触。
三、治疗过程:1.初步咨询:李婷在被狗咬后出现了强迫症状,她感到非常困扰和苦恼。
她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并详细描述了她的症状。
咨询师了解到她的强迫症状与被狗咬有关,可能是产生了一种狂犬病的病态恐惧。
2.认知行为疗法(CBT):心理咨询师采取了认知行为疗法(CBT)来治疗李婷的强迫症状。
咨询师首先帮助李婷认识到她的忧虑和行为的不合理性,教她如何分辨心理诱惑和行为,以及如何与强迫症状抗争。
3.暴露治疗:为了帮助李婷走出对狗的恐惧,咨询师进行了暴露治疗。
在咨询师的指导下,李婷逐步接触与狗相关的刺激,比如看图片、触摸狗玩具等。
随着疗程的进行,她逐渐减少了清洗伤口和洗手等强迫行为,并发现自己并没有再次被咬伤或感染狂犬病。
四、治疗效果:经过数月的心理咨询治疗,李婷的强迫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
她的强迫念头减少了,强迫行为几乎消失,不再困扰于狗相关的环境。
她重新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自己的掌控。
五、心理咨询建议:针对类似的案例,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以下建议:1.及早寻求专业帮助:对于出现强迫症状的患者,应尽早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以便及时干预和治疗。
一名高中生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名高中生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强迫症对人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强迫症进行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主要是通过记录一例强迫症心理咨询过程,探讨森田疗法在强迫症干预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强迫症森田疗法一、一般资料来访者吴某,16岁,男,洪湖市某高中高二学生。
身高172cm,体重60kg,体形中等。
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吴某是家中独生子,2004年以前,父母在外地做生意,没有时间照顾来访者,来访者是由祖母抚养长大。
祖母是普通农村妇女,没有文化,十分溺爱吴某,对他千依百顺。
2004年以后,吴某父母回到本地做生意,吴某有时和父母同住,有时和祖母住在一起。
吴某对父母不是十分亲近。
父母对他寄予很高期望,管教方式简单粗暴。
一旦父母知道吴某成绩不好或者出了什么差错,非打即骂,甚至关在黑屋子里。
症状出现以前其个性就比较内向,比较听家长的话。
学习成绩中上,05年开始有所下降。
04年,曾经作过一次鼻息肉摘除手术,手术虽然很顺利,但是认为自己生病是由于平时不注意卫生引起的,而且住院期间,害怕被传染上其他疾病。
出院后变得非常爱干净,别人坐过的地方不愿意坐,觉得很脏。
甚至父母无意中碰了他的床单,他都要拿去洗了才肯睡。
不爱和人交谈,觉得别人的口气不干净。
性格变得孤僻,喜欢一个人呆着,一个人看电视。
之后病情逐渐加重,出院3周后,逐渐出现了反复洗手这个强迫动作。
只要手拿了或者碰触了什么东西马上就洗手每次要洗3~5分钟才感到心里舒服,否则就浑身不自在。
每天晚上临睡前要反复洗手1~2小时才会休息。
家属带他前来咨询室求助。
心理测验的结果:2、 SCL—90(九十项症状清单):显示有中等程度强迫、焦虑、抑郁3、 SDS(抑郁自评量表):584、 SAS(焦虑自评量表):61二、求助者主诉:来访者者诉“紧张,头痛,难以入睡,睡后易醒,容易疲劳,这些症状已经持续3个多月”。
来访者说:“我之所以会长鼻息肉,是因为平时没有注意卫生。
一例强迫行为的咨询案例报告
内向拘谨 , 处处严格要求 自己, 尽量做得尽善尽美。
3 . 咨询师观察和他 人反 映 2 . 主诉 和个人陈述
咨 询 师观 察 到求 助者 穿 着校 服 ,讲 话声 音 模
主诉 : “ 两 周 以来 因书包 不 知 往哪 儿放 而 焦虑
・ 心 理咨询技术 ・
室 到叙 述 完 毕 , 都表 现得 郁 郁 寡 欢 , 很少说话 , 情 状 , 但与 强迫 症状 相 比,焦 虑症 状不 是 主要 的 , 而 绪焦 虑 。 班 主任 反 映 : 李 某 内 向少 言 , 安 静 听话 , 做 事
一
是 强 迫症状 的伴 发 症状 , 因此 可 以排 除焦虑 症 。 ( 4 ) 与抑 郁症 相 鉴 别 : : 求 助者 有 情 绪 低 落 , 少
郁பைடு நூலகம்。
向认 真仔 细 , 并学 习成 绩 较 好 , 朋 友 不 多但 在 班 言寡语 的表现 , 但 不是 主要 症 状 , 因此 可 以排 除抑 里没 有 跟其它 同学发 生 过矛 盾 冲突 。
4 . 评估与诊 断分析
4 . 1诊 断结 论
5 . 原 因分析
5 . 1生物 因素 1 6岁 , 男生。
不安 、 情绪低落 、 无法 集 中注 意力 听 课 , 学 习效 率
6 2
糊, 情绪低落 , 言语磕巴 , 无幻觉 、 妄想 , 无 智 能 障
碍, 自知 力完 整 , 有 明 确 的求 助 要求 。从进 入 咨} f 珂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9 卷 总第 1 6 2 期 2 0 1 4 年第 9 期 总第 9 5 9 页
期发生 , 不 良情 绪 行 为 持续 一 个 月 , 评为 1 分; 该 求 助者 表 现 出焦虑 、 烦躁 、 强 迫思 维 、 强 迫行 为 、 睡
中学生强迫倾向的心理咨询案例
中学生强迫倾向的心理咨询案例[摘要]为青少年强迫症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将家庭系统思维引入青少年强迫症个体行为治疗中,并采用“空椅技术”治疗创伤。
结果病例获得很好的短期疗效,而且带来稳定的长期疗效,个案的生活型态都发生了改变。
结论青少年心理及行为的问题往往是家庭关系出了问题,做青少年个体的心理咨询时,心理健康教师不仅要有个体思维,还要有系统思维。
一、个案情况(一)一般资料本校初二某班男生,15岁,强迫拔眉 5年余,期间曾在深圳市某医院被诊断为强迫症,并进行过强迫症心理和药物的专业治疗,治疗费高达10万多元,但收效甚微。
2019年 3月 22日第3节课间,一个身材矮小瘦弱、面色苍白的学生低着头走进了校医室。
“校医,我肚子疼”,询问后,初步印象是学生常见的脐周痛,不需要做太多的处理,但男生耷拉在眉毛上的长刘海引起了我的注意。
于是,本人用手捋了捋他的头发,显露出了稀疏且残缺 2/3的眉毛。
原来留这么长刘海是为了挡住眉毛,我登记了相关信息后,约其下午放学再来。
第 1次晤谈之信息(症状发展史和治疗史) 该生下午如约来到校医室,笑了笑说:“校医,本人之前我爸爸带我在深圳和广州看了好多医生,之前的心理老师也找过我,都没有用”。
这是一个温顺,看起来内向,却还比较善谈的孩子。
可能是以前他接触了许多心理专业人士的原因,虽然他认为我没有能力帮助他,但不论我问什么,接下来他还是告诉了如下信息。
(二)家庭背景个案是 4口之家,父亲在另一个城市做家族生意,每月或几个月回 1次家,母亲是全职太太,姐姐住校正在读高三,平时只有他和母亲在家,家住在学校附近的新农村。
(三)问题表现个案四年级以前各方面都很正常,四年级时最疼爱他的曾祖母去世,他感觉很难受、痛苦、恐惧,但就是没能哭出来,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大人们都在忙没有人管他,晚上他无意中拔了睫毛很痛,但眼泪流出来后感觉舒服多了。
之后他心理有解决不了的事,如和姐姐吵架 (愤怒)、被爸爸骂(压抑 )、考试或碰到不会做的题时(学习压力)就会拔睫毛,但拔睫毛实在是太痛了,不久他发现拔眉毛也能让自己舒缓,还没有那么痛,就改为拔眉毛至今。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强迫症
强迫症咨询案例第一次咨询记录基本情况:求助者:男,24岁,高中肄业。
目前待业在家,无所事事。
未婚。
形象端正,语言急速,思维反应正常。
无任何精神病性迹象。
要求首次会谈一对一形式,满足了求助者的要求。
主要谈话内容求助者似乎对介绍自己的“症状”有点羞涩,但断续之间已经披露出来了。
据说,求助者在读高二的时候开始“发病”。
那时候,他本来是一个学习成绩相当好,效能非常高的孩子,但“不知何故”就无缘无故地关注起不该关注的人与事,闹得自己六神无主,筋疲力尽,不得不中断学业。
最初被诊断为强迫症。
他的关注对象,是上课时分心关注一个前排的同学。
自己觉得那样不应该,但无论如何都克制不了。
就是换了位置,这个问题还是存在,只是关注的人物稍有变换而已。
其它措施都一样不灵。
曾经求询过八九次心理医生,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并无大进展,据称对自己药物也不对症,没有效果。
甚至到了上海去求治,也是无果而返。
那以后就一直呆在家中以病人角色自处,不再介入社会了。
以前也安于这样的状态,现在越来越发现,如果再这样下去自己就要成为废人了,于心不甘,只好试图改变。
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变,苦恼至极。
这一次寻找心理咨询,也是自我努力的结果。
家中人并不了解自己,也无法帮助自己,自己甚至觉得也不能和他们说清楚自己的情况,十分孤独。
只要能治好自己的病,条件都好说,求助者说自己也不急,知道这得有一个过程。
我们的交流,指向对强迫症的起因的了解与理解。
从整体上,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解开了困惑数年的心结:我为何是这个样子?为何不能回到过去效率高的状态?核心问题求助者一直以为过去的自己是正常的,只有得了强迫症后才变得不正常。
求助者一心想回到过去的状态里,那时候,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但经过咨询师的质疑,求助者慢慢地发现,过去的所谓正常也许正是一种不正常的发端呢。
而当前经过调整后的慢节奏,倒是相对正常了。
提示求助者,强迫症状的出现,其实是肌体对于个人过度投入某种非人性非生物的追求的矫枉过正。
一例强迫症个案的心理咨询报告-精选文档
一例强迫症个案的心理咨询报告1 强迫症概述1.1 强迫症的概念强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OCD)是一种源于自我且又违反自己意愿而重复出现缺乏现实意义的、不合情理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具有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且冲突强烈,虽力图克制但又无力摆脱为特点的神经症(傅安球,2001)。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强迫症状,国内一般分为三类: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
1.2 强迫症的归因目前流行的生理学理论认为,强迫症病人血液中的5-羟色胺代谢异常。
但有研究比较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RIs)、非5-羟色胺混合物和安慰剂对于强迫症治疗的功效,结果并不支持上述假说(Zohar&Insel,1987)。
也有研究发现,血浆中率丙咪嗪(CMI)水平与强迫症状有显著相关,治疗效果方面,CMI也优于SRIs。
社会心理因素也是强迫症重要的诱发因素:诸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或由于丧失亲人,受到突然的惊吓等等。
有些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但可在社会因素影响下被强化而持续存在,从而形成强迫症。
2 个案资料与治疗2.1 临床资料个案男,1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理科,性格内向,过分要求完美和细节,独生子,2008年11月首次就诊于某市精神卫生中心,母述有自残行为,脾气暴躁而无法控制,经诊断为强迫症。
住院治疗2个月,于2009年1月出院,病情有所减轻。
2009年3月再次来诊,自述经常反复思考同一问题或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诊断结果为强迫症,尤以强迫思维为主要症状伴随强迫行为。
2.2 咨询过程与方法2.2.1 与来访者的面谈第一次面谈,患者不爱说话,表情沉重,自述有时候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总会出现一些无聊的想法,上课也集中不了注意力,有时候脾气暴躁无法控制等。
经过第一次的面谈,笔者与来访者建立了比较好的信任关系。
一例强迫性神经症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强迫性神经症的咨询案例报告大连增键心理咨询培训学校[摘要]本文介绍了采用认知领域疗法对一位患强迫症的男大学生咨询过程的报告,该疗法旨在通过解释使求助者改变不恰当的认识,得到领悟从而使症状减轻直至消失,咨询效果比较明显。
[关键词]心理咨询强迫症认知领悟疗法一、资料收集(一)一般资料张某,男,汉族,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独生子,身体健康,无任何躯体不适,无精神病家族史,家庭经济条件良好。
(二)求助者自述从小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生活在很传统的家庭,父亲为某高中班主任,母亲为某医院护士长,家庭和睦。
但管教很严厉,从小要求他做一个懂规矩的好孩子,养成做事情要一定做好的习惯。
上小学后,用心学习,兴趣爱好较少,很少与同伴玩耍、做游戏。
从小学到高中学习一直很优秀并考入理想大学,在生活方面特别注意讲究个人卫生,从来不用别人的东西,也不愿让别人用自己的东西,偶尔同学用了一下他的杯子子他都要用酒精反复擦洗,从不和同学一起郊游、吃饭。
上大学后不喜欢和同学共住一个寝室,总觉得周围的一切人和环境不干净。
不喜欢同学碰他的东西,只要被同学碰过的餐具或生活用品,他不是送人就是扔掉。
因住下铺,曾有同学坐他的床,便与同学发生争吵,之后将床单反复清洗铺整抚平,同学们觉得他很怪异而疏远他。
由于没有朋友,倍感孤独苦恼。
一年级下半学期一同学被查出急性肝炎,于是很紧张担心自己被传染,当即把被褥大洗一遍。
以后还是不放心,每天焦虑不安,唯恐身上沾上了致病病菌,觉得课桌、床铺不干净,于是反复擦拭桌面整理床单,而且总觉得自己的手洗得不干净,于是一天要洗十几次,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明知道没必要反复整理已经很干净的床铺和桌面,也不需要洗很多遍手,可是就是没法控制,自己心里非常痛苦。
也知道大家都讨厌他的行为,所以现在什么活动都不敢参加,也不想和别人接触,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学习成绩也越来越下降。
因此到心理门诊,迫切希望得到帮助,改善目前状况。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的情况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被狗咬引起的强迫症状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文通过一例实际案例,对被狗咬伤引发的强迫症状进行心理咨询分析,分析案例中患者的具体心理表现、原因及治疗方法,以期为类似病例的心理咨询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强迫症状;被狗咬伤;心理咨询引言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会出现多种强迫性的行为和想法,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而被狗咬伤引发的强迫症状是一种特殊情况,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
案例描述小林,25岁,女性。
患者在一年前被邻居家的狗咬伤,造成左手臂多处受伤,伤口经过治疗后已痊愈。
伤后患者出现了多种强迫症状,包括:1. 洗手频率加大:患者经常感觉左手臂被狗咬过的地方不干净,每天洗手的次数比以前明显增加。
2. 反复核对伤口:患者经常反复触摸伤口处及周边皮肤,担心伤口没有愈合或者被感染。
3. 逃避接触动物:患者避免接触任何动物,包括家中的宠物狗,害怕再次被咬伤。
患者这些强迫症状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她感到焦虑和烦躁不安,希望能够得到心理咨询帮助。
分析与应对在面对被狗咬伤引起的强迫症状时,心理咨询师需要进行分析和应对,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
1. 病因分析患者出现强迫症状的原因主要与被狗咬引起的心理创伤有关。
在被狗咬后,患者对与伤口相关的事物产生了过度的焦虑和恐惧,认为这些事物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危害,从而导致强迫行为和想法的出现。
这些强迫症状实际上是患者在试图通过特定的行为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恐惧。
2. 应对策略(1)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师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理解,让患者感到自己并不孤单,有人可以帮助她克服这种困难。
(2)认知重塑:对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帮助患者理性地认识被狗咬后的伤害和治愈情况,减少过度的焦虑和恐惧。
(3)暴露疗法:通过渐进暴露患者于与伤口相关的事物,帮助她逐渐适应和克服自己的恐惧和焦虑。
治疗效果与展望经过几个月的心理咨询治疗,患者的强迫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一例强迫性神经症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强迫性神经症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文是一例强迫性神经症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来访者由于受强迫性神经症的困扰,内心非常痛苦,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主要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厌恶疗法进行咨询治疗,在接受了十二次咨询后,来访者的症状基本消失,达到了心理咨询的预期目的。
关键词:强迫行为,不合理信念,厌恶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筱某,男,18岁,高中三年级学生,身高1.70米,体态正常,五官端正,衣着干净大方,讲话语速较快,思维清晰。
个人成长比较顺利,无重大躯体疾病病史。
家庭经济条件中等,家有父母和姐姐,父母皆为农民,在家务农,父亲高中文化水平,母亲小学文化水平。
姐姐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县城打工。
和父亲关系疏远,和母亲关系还可以,和姐姐关系比较好。
家族成员中无精神疾病史。
现在因强迫行为(翻书)而导致精神痛苦基本无法学习,故来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SCL—90测验结果:躯体化0.9 强迫2.9 人际关系2.0 抑郁1.1 焦虑2.4 敌对0.7 惊恐0.8 偏执0.7 精神病性0.6二、主诉:自卑,睡眠不好,心情烦躁、压抑,做什么都没有兴趣,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自己明明知道书本里边没什么东西,但还是禁不住的去看,并为此感到非常苦恼,上课时间基本都消耗在看还是不看的矛盾冲突中。
来访者自述:从我小时候起父母每天忙于种蔬菜大棚,很少有时间对我进行管教,我大多数时间是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整个家族就我一个男孩,父亲对我期望很高,希望我能成才为家庭争光。
母亲对我宠爱有加,父亲则对我管教严格。
奶奶性格内向,很少上街串门找别人玩,所以,我小时候大多在家里玩,和周围人接触较少。
从幼儿园至小学都是乖孩子,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到了初中后,学习成绩明显不如以前突出了,为此而感到苦恼过。
考高中时因为比录取分数线低2分,拿了九千元委培费才得以来到高中继续上学。
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关注自己的吃穿打扮,很想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但表现的同时又感到紧张和不好意思,父母来看自己的时候,也感到不好意思,不愿意让同学们见到他们。
2019年一例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的分析报告
一例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的分析报告潘 丹(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466001)【摘 要】本文报告了一例通过心理咨询,运用系统脱敏法和认知行为疗法,使求助者克服强迫思维及强迫行为,成功摆脱强迫症的案例。
【关键词】心理咨询;强迫症;系统脱敏;改变认知一、求助者一般资料王娟(化名),女,19岁,汉族,大学二年级学生,家中长女,身高1.63米左右,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父母务农,均为高中文化程度。
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求助者自述:主诉:反复想一些不必要的事,做无意义的动作,伴沮丧、失眠10个月。
个人陈述:我自幼生活在一个家教严格的家庭,我是家中长女,有个妹妹。
母亲内向、孤僻,不善言谈,也不太好与人交往。
父亲曾当过几年民办教师,思想正统,对我要求很严。
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我学习很认真,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老师常表扬我,我也很自豪。
经过一番艰苦努力我在02年考上了大学,大学生活和想象很有差距,由于大家程度差不多,想拿好成绩须花更多精力。
大概在03年初,我开始出现奇怪的状况,上课时会不断的想以前学过的公式,从初中一直想到高中,按顺序一个一个的想,若控制自己不去想,不久还会从头想起。
因为走神,常听不清内容,导致课后还得问老师,或反复向同学求证,有时虽然知道自己已经听懂,但就是不放心,总要问几遍。
03年5月SARS期间,听学校广播宣传要用流动水洗手,我便出现反复清洗的现象,比如早上起床后,我必须洗手洗脸若干次才觉得干净,而且还边洗边数数字,并赋予每个数字不同的含义(如13和14都不好,必须洗到16或18次才比较吉利),以至于每天都不敢用洗面奶,否则清洗次数会增加,6点半起床,8点还无法进入教室学习。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今。
我也知道没必要,但就是觉得要洗,否则就不干净,就会传染上病毒。
心里很痛苦,但没有知心的朋友可以倾诉,跟父母说了几次,他们也无法理解。
现在我根本无法正常学习,心情越来越沮丧,这两个月经常失眠、做梦,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强迫症个案的心理咨询报告
摘要:强迫症是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同时存在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
强迫症或强迫症状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介绍了一例强迫症患者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较详细地记录了咨询过程和方法,并指出目前治疗强迫症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强迫症强迫症状心理咨询
1 强迫症概述
1.1 强迫症的概念
强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OCD)是一种源于自我且又违反自己意愿而重复出现缺乏现实意义的、不合情理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具有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且冲突强烈,虽力图克制但又无力摆脱为特点的神经症(傅安球,2001)。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强迫症状,国内一般分为三类: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
1.2 强迫症的归因
目前流行的生理学理论认为,强迫症病人血液中的5-羟色胺代谢异常。
但有研究比较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RIs)、非5-羟色胺混合物和安慰剂对于强迫症治疗的功效,结果并不支持上述假说
(Zohar&Insel,1987)。
也有研究发现,血浆中率丙咪嗪(CMI)水平与强迫症状有显著相关,治疗效果方面,CMI也优于SRIs。
社会心理因素也是强迫症重要的诱发因素:诸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或由于丧失亲人,受到突然的惊吓等等。
有些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但可在社会因素影响下被强化而持续存在,从而形成强迫症。
2 个案资料与治疗
2.1 临床资料
个案男,1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理科,性格内向,过分要求完美和细节,独生子,2008年11月首次就诊于某市精神卫生中心,母述有自残行为,脾气暴躁而无法控制,经诊断为强迫症。
住院治疗2个月,于2009年1月出院,病情有所减轻。
2009年3月再次来诊,自述经常反复思考同一问题或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诊断结果为强迫症,尤以强迫思维为主要症状伴随强迫行为。
2.2 咨询过程与方法
2.2.1 与来访者的面谈
来访者在预约咨询之前,已经接受了两个月的药物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并未痊愈。
来访者在辅导员的建议下,主动要求心理咨询。
来
访者共接受六次心理咨询,每周一次,每次40~50分钟。
以下是六次心理咨询的记录摘要。
第一次面谈,患者不爱说话,表情沉重,自述有时候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总会出现一些无聊的想法,上课也集中不了注意力,有时候脾气暴躁无法控制等。
经过第一次的面谈,笔者与来访者建立了比较好的信任关系。
经过面谈,咨询师不断扩充来访者的资料,对来访者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后续的咨询工作作好铺垫。
第二次面谈,来访者表现出得非常焦虑,眉头紧锁,说好累,双手不停地揉搓,自感紧张、烦躁。
在这次面谈中,笔者了解到来访者的妈妈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在儿子的身上,不仅现在如此,未得病之前也如此,夫妻关系不是很好。
经过这次面谈,来访者对自己的信心增加,并且准备系统学习绘画,笔者鼓励他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把细心和追求完美用到绘画当中。
第三次面谈,由于来访者参加考试,所以是其母代来咨询。
这次面谈,咨询师建议母亲适当放开,更多地让来访者自己处理生活事件。
第四次面谈,来访者表现出了很大的阻抗。
这一次的面谈,首先教来访者做自我放松训练。
学会后回家要反复练习。
放松训练之后,来
访者的情绪逐渐稳定,并愿意继续接受心理咨询。
咨询师引导来访者看清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探讨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和母亲的缠结关系,使其明白病症只不过是自己用来反抗母亲过度关爱和不合理家庭结构的方式。
同时,咨询师协助来访者重建个人生活系统,并学习独立面对与处理自己的问题。
第五次面谈,开始进行了30分钟的放松训练。
来访者说这一周的情绪比较稳定,能够在紧张的时候做自我放松,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有时候感觉放松不下来。
这一次,来访者更多地谈论自己的事情,对大学生活和未来表现出积极的情绪。
强迫症状明显减少。
第六次面谈是两周以后,来访者自述大学生活比较丰富,自己也很努力地做事,强迫症状虽然还不能完全消失,但是能够控制,能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事情。
2.2.2 病因分析
来访者从小对细节很敏感,追求完美,行为刻板。
具有强迫人格特质。
成长中的突发性事件(军训)成为刺激源,引发了强迫症状,家庭系统结构的失调又维持了强迫症状。
2.2.3 治疗方法
认识领悟疗法是钟友彬教授在心理分析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而发展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可称之为中国特色的心理分析法。
认识领悟疗法认为强迫症状是过去或幼年期的恐惧在成年人心理上的再现。
因此,这些症状具有幼稚性和初级思考方式的特点,只是由于成年人生活经历的影响而使恐惧带有成年人的内容,使人不能理解,认识领悟疗法主张用病人理解的、符合他们生活经验的解释,使病人理解、认识并相信它的症状和病态行为的幼稚性、荒谬性和不符合成年人逻辑的特点,可以达到真正的领悟,从而使症状消失(邹华综述,2004)。
催眠疗法治疗强迫症的理论机制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森田疗法也是治疗强迫症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最常用的是暴露与仪式阻止法(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简称ERP治疗法。
后续的很多研究都发现ERP疗法对大多数强迫症病人都是比较有效的,他们的症状在临床上有显著改变,而且愈后效果也较好。
近些年来,家庭治疗也逐渐兴起,并在一些临床领域诸如强迫症、进食障碍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家庭治疗是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将其单个成员作为干预目标的一种治疗技术。
在家庭治疗者看来,个体的问题反映了家庭的问题,个体的症状是功能失调的家庭系统的症状,因此,治疗的目标是改善整个家庭功能。
当家庭结构趋于合理,功能得到完善,个体的问题也随之得到缓解直至消失。
2.3 结果评定
按照治疗计划,来访者共进行了六周的心理咨询,期间配合药物治疗。
心理咨询每周一次,每次40~50分钟。
咨询结束后,来访者强迫症状明显减少,自主活动增多,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
3 讨论
近些年来,学界对于强迫症的研究不断深入,然而其治疗仍然十分棘手。
本文中,笔者以家庭治疗的角度去看待此例强迫症个案,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强迫症病因复杂多样,单纯依靠ERP或家庭治疗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笔者认为,深入研究与发现强迫症的病因,并探索其有效治疗方法是今后临床与实践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傅安球.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5.
[2] 陈丽.青少年强迫症状的特点及其认知归因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1.
[3] 郑会蓉.强迫症患者童年精神创伤及家庭环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
[4] 赵玲.中学生强迫症的家庭因素分析及其系统家庭治疗初探
[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