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
“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
“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案例:章某,女,18岁。
小时候由于双手患有严重的湿疹,为了防止传染所以一直戴手套。
一年前湿疹好转了,就不戴了。
但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拼命洗手,而且越洗越频繁,洗一次手约半小时左右。
如果催促他的话,时间可略微缩短。
洗手时,需要先用水冲,再擦肥皂,一直要擦洗到肘关节处。
他自己也感到不合理,希望能够改变。
分析:案例中章某表现出的症状是强迫行为。
具体体现在有一些屈从性强迫行为的症状“他开始拼命洗手,而且越来越频繁,洗手一次约半小时左右……”以及一些强迫性仪式动作“洗手时,需要先用水冲,再擦肥皂,一直要擦洗到肘关节处”是否可以诊断为强迫症,还应当参考强迫症状出现时,章某本人的情绪体验,例如是否会有严重的内心冲突或者焦虑、痛苦等。
根据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诊断为强迫症: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①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②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③上述的混合形式;2、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3、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
案例中仅说“他自己也感到不合理,希望能够改变”,因此还应当进一步探究,如果有前面所提及的那些情绪体验则可以诊断为强迫症。
根据案例中的描述“小时候由于双手患有严重的湿疹,为了防止传染所以一直戴手套。
一年前湿疹好转了,就不戴了。
但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拼命洗手”,因此章某的洗手行为可能是因为害怕湿疹而引起的,在咨询中可以考虑采取一些行为疗法:1:采用松弛治疗,尽量制止章某洗手的次数,同时在章某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放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或者让章某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来代替洗手,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控制章某洗手的次数,让章某在不洗手的同时情绪能够放松,缓解其对湿疹的恐惧。
强迫症案例分析
强迫症案例分析我们先来看下面的案例:【太原圆成心理咨询案例】梁某,男,19岁,高职二年级学生,是一个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他总是把东西收拾得干净、整齐,桌子擦了一遍又一遍,生怕沾上灰尘,书籍由高到矮摆得平平整整,看完什么书都要归为原位。
有一次,有一位同学借了一本书把书折了一下,他就感觉非常生气,从此不再借书给别人。
有时候不在寝室,老是担心别人动他的东西,回到寝室反复地整理、清查,把桌、椅反复地擦洗,有时突然感觉哪里不对劲,觉得浑身有什么东西,于是赶快洗澡、洗衣,有时甚至一天洗三四次澡,自己心里有时也觉得这样没什么必要,可就是不由自主,心里很烦恼,同学们也总是觉得他怪怪的,不敢与其打交道。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症状表现为:一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有时反而会影响工作效率。
二是不合理地坚持别人也要严格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否则心里很不痛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
三是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做出决定。
四是常有不安全感,穷思竭虑,反复考虑计划是否适当,反复核对检查,惟恐疏忽和出差错。
五是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
六是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体验,相反容易悔恨和内疚。
七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无业余爱好,拘谨吝啬,缺少友谊往来。
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强迫型人格障碍。
可见梁同学具有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一般在幼年时期开始,与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直接有关。
如梁某,据他回忆母亲对他管教严厉,常严格要求他,小时在家做事拘谨和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事而遭到母亲的惩罚,逐渐形成了做事优柔寡断、犹豫的性格,并常伴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
一些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
如医生家庭,由于过分清洁,对孩子的卫生特别注意,可能使孩子产生强迫性洗手等行为。
另外,幼年时期受到较强的挫折和刺激,也可能形成强迫型人格。
7-1.836 一位初二学生的强迫症心理治疗案例
一位初二学生的强迫症心理治疗案例一、主诉:小C,男,15岁,在读六年级第二学期时,在学习方面经常钻牛角尖,但经过父母、老师的帮助,在一个暑假内恢复,初一时已基本好转,但到了初二下学期又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思想感到紧张,并且由开始在学习上钻牛角尖发展到了所有事情上面。
具体表现为:1、总是在回忆自己做过的事情,想了之后又会渐渐遗忘,回忆不起来时会感到很焦虑;2、每次做作业时,在拿笔前脑海里会有杂念,迟迟不敢下笔,然后又会去回忆刚才的事。
3、当自己做题目想不起如何做,或者老师讲过的内容不会自己就会很紧张,由此回忆引发一系列的胡思乱想。
4、如果不小心,笔或者其它的东西与自己接触,总想去回忆刚才接触的过程,或者去查看自己有没有接触过后的痕迹。
5、考试时也会经常回忆自己的事情,以至于经常考试来不及。
6、与同学间有过言语争论后,尝尝忘不掉这件事情,又回去回忆事情发生的具体过程。
小C说这些回忆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想要去控制,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考试耽误了很多次,学习成绩下降,做作业效率非常低,眼看着要转入初三,进入考高中的关键时期,因此前来咨询,希望能够有个高效率的初三生涯。
二、治疗情况:吴力苏老师运用乐天心理平衡疗法对小C进行治疗,来上海乐天治疗共4个月,每周做一次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两个月后,强迫性回忆的基本消失,思维变得轻松自由很多。
现在虽然有时有些郁闷,但是很快就能过去,可以说已经康复了。
对自己也比较有信心了。
三、主要的治疗过程:1、认识抑郁、强迫的根本原因。
对学习过分看重结果,不允许自己出错。
对思维的结果有过分的强求,比如我一定要想清楚,一定要严密,不能遗漏等。
当过度思维造成紧张恐惧,低落的情绪以后,不能很好的面对这些情绪,产生对抗,导致情绪不能顺畅。
使情绪症状经进一步强化。
咨客在思维方面也存在过于强求自己必须要想清楚,或者过分控制自己的思维,导致思维不够自由,产生强迫思维。
2、改变认知。
认识到学习的不可能百分之百都能正确的,人的思维也不是都是严密的,既然发生了,对你来说就是合理的。
强迫症个案咨询报告
强迫症个案咨询报告这个案例是学生由于考试焦虑造成强迫症的案例。
案例分析得很细致, 咨询教师从家庭、学校和本人多方面入手使学生得以恢复。
咨询教师主要是通过其自身的训练来缓解被咨询者考试中的强迫症;但是此个案咨询对于被咨询者来自家庭的原因重视不够, 如果咨询教师能够同时关注家庭治疗, 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分析陈×, 男, 11岁, 海珠区某小学校五年级学生, 独子。
父亲是某医院的药剂师, 母亲为某商店的售货员, 家里的经济状况较好。
陈×遵守纪律, 聪明温顺, 从小是班中的“尖子生”,尤其是数学成绩, 几乎每次都在97分以上。
但父母对该生的期望过高, 要求也过严。
有时数学期未考得了98分, 在班里居前茅, 父母仍不满意, 总认为丢掉那2分太不应该, 呵斥他太粗心, 并要求该生做完试卷后, 一定要仔细、逐字逐题地检查五六次, 倘若成绩达不到满分, 必须重抄试卷三次。
由于父母的过高期望, 陈×的心理压力很大, 学习更加刻苦认真, 每逢测验、考试必然按照父母的要求仔细检查, 丝毫不敢懈怠。
但从小学四年级初开始,他做试卷越来越慢,尤其是做数学试卷, 看题目时, 他必须一笔一画一字一句地看, 以防止自己看错或看漏题;解完题后, 必须将计算结果验算一遍又一遍, 有时甚至为一道题反复检查将近四十分钟, 否则就放心不下, 以致无法及时完成后面的试题。
这样, 长时间地反复检查同一道题, 使得陈×头晕、胸闷, 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导致学习效率降低, 数学成绩也下降到六十多分。
老师把陈ד在试卷上常留空白”的问题告知其父母, 家长既后悔又心急, 开始要求其子不要老是反复检查。
该生也觉得自己的做法过于认真, 却怎么也改不掉, 心里焦虑万分。
现在连做作业也出现该症状。
二、分析诊断询问了陈×的具体情况后, 我认为该生患上了一种心理障碍一一-儿童强迫症。
一名高中生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名高中生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强迫症对人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强迫症进行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主要是通过记录一例强迫症心理咨询过程,探讨森田疗法在强迫症干预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强迫症森田疗法一、一般资料来访者吴某,16岁,男,洪湖市某高中高二学生。
身高172cm,体重60kg,体形中等。
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吴某是家中独生子,2004年以前,父母在外地做生意,没有时间照顾来访者,来访者是由祖母抚养长大。
祖母是普通农村妇女,没有文化,十分溺爱吴某,对他千依百顺。
2004年以后,吴某父母回到本地做生意,吴某有时和父母同住,有时和祖母住在一起。
吴某对父母不是十分亲近。
父母对他寄予很高期望,管教方式简单粗暴。
一旦父母知道吴某成绩不好或者出了什么差错,非打即骂,甚至关在黑屋子里。
症状出现以前其个性就比较内向,比较听家长的话。
学习成绩中上,05年开始有所下降。
04年,曾经作过一次鼻息肉摘除手术,手术虽然很顺利,但是认为自己生病是由于平时不注意卫生引起的,而且住院期间,害怕被传染上其他疾病。
出院后变得非常爱干净,别人坐过的地方不愿意坐,觉得很脏。
甚至父母无意中碰了他的床单,他都要拿去洗了才肯睡。
不爱和人交谈,觉得别人的口气不干净。
性格变得孤僻,喜欢一个人呆着,一个人看电视。
之后病情逐渐加重,出院3周后,逐渐出现了反复洗手这个强迫动作。
只要手拿了或者碰触了什么东西马上就洗手每次要洗3~5分钟才感到心里舒服,否则就浑身不自在。
每天晚上临睡前要反复洗手1~2小时才会休息。
家属带他前来咨询室求助。
心理测验的结果:2、 SCL—90(九十项症状清单):显示有中等程度强迫、焦虑、抑郁3、 SDS(抑郁自评量表):584、 SAS(焦虑自评量表):61二、求助者主诉:来访者者诉“紧张,头痛,难以入睡,睡后易醒,容易疲劳,这些症状已经持续3个多月”。
来访者说:“我之所以会长鼻息肉,是因为平时没有注意卫生。
中学生的思维性强迫症
【咨询案例】一例中学生的思维性强迫症治疗过程王涛(化名),男,16岁,初三学生。
孩子家长的描述:自幼行为规矩,做事小心谨慎,缺乏决断力,朋友很少,不太和朋友有更深入的交流。
在公告场合总是感到很不自在。
家里经济富裕,母亲在家专职照顾孩子,孩子的依赖性比较强。
平时最喜欢打篮球,玩电脑,听音乐。
自述生活中重大事件:4岁前,一直跟奶奶在老家一起生活,奶奶对他的教育很严格。
4岁的时候她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拿家里的鸡蛋砸邻居的狗,被奶奶发现后,奶奶给了他一巴掌,还让他跪在门口悔过,饿了他很长时间。
上三年级时,曾随口跟人说,自己喜欢自己班的班长,被同学们抄得很夸张,沸沸扬扬。
后来他就真的喜欢上了那个女生,总是很注意她,她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很文静。
但是我那时候根本不敢跟女生搭一句话,“因为我脸皮很薄,很怕别人说我什么”,后来到了初中就发现我与女生交谈就觉得很有压力,到现在一直不敢跟女生说话。
上初二下学期时,父亲因赌博欠了很多人的钱,逃出去了两个月,母亲将家中一处房子变卖还了赌债。
半年前,就在他上初三时,父亲再次赌博欠债,出逃一直未归,和家里也失去了联系。
母亲一人在家里靠着过去父亲挣下的家业维持着,生活很简朴,但父亲的失踪,使得母亲整日郁郁寡欢,一家人突然间感觉失去了依靠。
自己也觉得自己十分的不幸,很自卑。
主要问题:父亲出逃后,王涛担心父亲一人在外受苦,怕他所住的地方会有蛇,老鼠和虫子会很脏等等,最近一个多月,总在担心父母亲会出现种种意外,车祸、天上掉下什么重物会不会砸着他们,住着的楼突然坍塌会不会伤着自己和家人,即使上课也会有这样的担心萦绕脑间。
还有他喜欢班上的一个女孩子,他也十分担心班上的同学知道自己家里的事情笑话他,并且告诉那个女生,同学们只要一小声交谈,他就觉得是在说自己。
明知道这样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想控制但控制不住,如此无休无止,只觉心情烦躁、脑袋发胀,全身倦怠,学习成绩江河日下。
晚上睡不着,白天没有精神。
中学生强迫倾向的心理咨询案例
中学生强迫倾向的心理咨询案例[摘要]为青少年强迫症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将家庭系统思维引入青少年强迫症个体行为治疗中,并采用“空椅技术”治疗创伤。
结果病例获得很好的短期疗效,而且带来稳定的长期疗效,个案的生活型态都发生了改变。
结论青少年心理及行为的问题往往是家庭关系出了问题,做青少年个体的心理咨询时,心理健康教师不仅要有个体思维,还要有系统思维。
一、个案情况(一)一般资料本校初二某班男生,15岁,强迫拔眉 5年余,期间曾在深圳市某医院被诊断为强迫症,并进行过强迫症心理和药物的专业治疗,治疗费高达10万多元,但收效甚微。
2019年 3月 22日第3节课间,一个身材矮小瘦弱、面色苍白的学生低着头走进了校医室。
“校医,我肚子疼”,询问后,初步印象是学生常见的脐周痛,不需要做太多的处理,但男生耷拉在眉毛上的长刘海引起了我的注意。
于是,本人用手捋了捋他的头发,显露出了稀疏且残缺 2/3的眉毛。
原来留这么长刘海是为了挡住眉毛,我登记了相关信息后,约其下午放学再来。
第 1次晤谈之信息(症状发展史和治疗史) 该生下午如约来到校医室,笑了笑说:“校医,本人之前我爸爸带我在深圳和广州看了好多医生,之前的心理老师也找过我,都没有用”。
这是一个温顺,看起来内向,却还比较善谈的孩子。
可能是以前他接触了许多心理专业人士的原因,虽然他认为我没有能力帮助他,但不论我问什么,接下来他还是告诉了如下信息。
(二)家庭背景个案是 4口之家,父亲在另一个城市做家族生意,每月或几个月回 1次家,母亲是全职太太,姐姐住校正在读高三,平时只有他和母亲在家,家住在学校附近的新农村。
(三)问题表现个案四年级以前各方面都很正常,四年级时最疼爱他的曾祖母去世,他感觉很难受、痛苦、恐惧,但就是没能哭出来,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大人们都在忙没有人管他,晚上他无意中拔了睫毛很痛,但眼泪流出来后感觉舒服多了。
之后他心理有解决不了的事,如和姐姐吵架 (愤怒)、被爸爸骂(压抑 )、考试或碰到不会做的题时(学习压力)就会拔睫毛,但拔睫毛实在是太痛了,不久他发现拔眉毛也能让自己舒缓,还没有那么痛,就改为拔眉毛至今。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强迫症
强迫症咨询案例第一次咨询记录基本情况:求助者:男,24岁,高中肄业。
目前待业在家,无所事事。
未婚。
形象端正,语言急速,思维反应正常。
无任何精神病性迹象。
要求首次会谈一对一形式,满足了求助者的要求。
主要谈话内容求助者似乎对介绍自己的“症状”有点羞涩,但断续之间已经披露出来了。
据说,求助者在读高二的时候开始“发病”。
那时候,他本来是一个学习成绩相当好,效能非常高的孩子,但“不知何故”就无缘无故地关注起不该关注的人与事,闹得自己六神无主,筋疲力尽,不得不中断学业。
最初被诊断为强迫症。
他的关注对象,是上课时分心关注一个前排的同学。
自己觉得那样不应该,但无论如何都克制不了。
就是换了位置,这个问题还是存在,只是关注的人物稍有变换而已。
其它措施都一样不灵。
曾经求询过八九次心理医生,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并无大进展,据称对自己药物也不对症,没有效果。
甚至到了上海去求治,也是无果而返。
那以后就一直呆在家中以病人角色自处,不再介入社会了。
以前也安于这样的状态,现在越来越发现,如果再这样下去自己就要成为废人了,于心不甘,只好试图改变。
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变,苦恼至极。
这一次寻找心理咨询,也是自我努力的结果。
家中人并不了解自己,也无法帮助自己,自己甚至觉得也不能和他们说清楚自己的情况,十分孤独。
只要能治好自己的病,条件都好说,求助者说自己也不急,知道这得有一个过程。
我们的交流,指向对强迫症的起因的了解与理解。
从整体上,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解开了困惑数年的心结:我为何是这个样子?为何不能回到过去效率高的状态?核心问题求助者一直以为过去的自己是正常的,只有得了强迫症后才变得不正常。
求助者一心想回到过去的状态里,那时候,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但经过咨询师的质疑,求助者慢慢地发现,过去的所谓正常也许正是一种不正常的发端呢。
而当前经过调整后的慢节奏,倒是相对正常了。
提示求助者,强迫症状的出现,其实是肌体对于个人过度投入某种非人性非生物的追求的矫枉过正。
青少年强迫症、抑郁症调整成功案例
青少年强迫症、抑郁症调整成功案例小王18岁正处青少年时期,近日刚刚被精神卫生中心诊断患有强迫症(强迫症是什么?)和轻度抑郁症,医生给孩子开了精神科药物,但是小王服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副作用明显,且没有太大改善,开始排斥服药,转而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青少年强迫症、抑郁症调整成功案例小王18岁正处青少年时期,近日刚刚被精神卫生中心诊断患有强迫症(强迫症是什么?)和轻度抑郁症,医生给孩子开了精神科药物,但是小王服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副作用明显,且没有太大改善,开始排斥服药,转而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小王自述:自己从初三开始就可能已经存在心理问题,当时压力大导致,后来慢慢稍有缓解,到高中后半段,问题越来越严重。
到高三时,每次睡觉前都会在床前坐半小时,反复拉衣服上的拉链,早上穿衣服也要穿脱两三次后才结束,不重复穿脱就会感到不舒服。
写字要一直重复描写,高考时因为控制不住要描字,导致考试没有完成,高考失利。
小王对自己的评价就是感觉自己不成熟,被父母关注太多,照顾太好,成绩也一直比较好,所以一方面对自己要求很高很自负,另一方面又有很多能力上的不足,很敏感、矛盾。
小王父母描述,孩子性格内向、胆小、敏感、多疑,做事一直会犹豫不决。
小王爸爸性格也是比较胆小、内向,而妈妈则比较追求完美。
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是以前表现都挺不错的,和同学相处也很好,但自从孩子的问题表现出来后,越来越不和同学接触,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变化比较大。
现在孩子总和家长说自己心里会感到莫名的恐惧,甚至有时候吃饭会吐出来。
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在详细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根据小王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调整方案,从性格、问题症状(青少年强迫症;青少年抑郁症)、父母教育等多方面对小王及父母进行调整,经过几次的调整之后,小王的强迫症状明显改善,认知和思维方式都重新建立,心情也重新阳光起来,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
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张某,男,20岁,东营市某中学学生。
该生从小学习很好,经常考第一。
但“从小就非常不老实,在小学时,曾将胳膊摔断,而且也经常和别人打架,几乎天天被人找上门。
人家领着孩子找上门,我父亲就十分生气,就打我,这样我几乎天天挨打,但我仍旧不改。
我案例介绍蓝某,女,9岁,小学三年级(4)班学生。
学习成绩一般,不够稳定。
性格内向,胆子小,害羞。
在学校里,很少与老师、同学们交谈,老师找她谈话,她一声不吭,面无表情。
上课时无精打采,眼睛无神,对什么事情总是提不起兴趣。
平时独来独往,爱在一旁观看别人的活动,自己很少参加。
她家庭生活比较贫困,因而有点自卑。
父母为个体户,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不够重视,父母忙着为生计奔波,而忽略了与孩子的内心交流,她终日闷闷不乐,从来没有看见她脸上有笑容。
案例分析蓝某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因而觉得生活了无意趣,在情绪上以抑郁、悲伤为主要心境,在意志行动上,表现为精神不振,不想动,遇事从消极方面进行归因,以悲观的眼光看未来。
其次,家庭环境不好,父母对她关心够,不重视感情沟通,使她缺少亲情。
学习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常表现为自我评价低,对前途、希望看得非常悲观,自卑感随之产生。
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转载请保留出处。
辅导方法1、经常会谈。
不定期地找蓝某交谈,对她表现出亲切,关怀的态度,并诚恳地说明老师愿意帮助她,使她产生信任感。
2、设计心理问卷测试。
由于蓝某不愿说话,一问三不答。
根据其性格特征,从她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文娱活动等各方面设计有针对性的心理问答,让她参与测试。
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全面了解她的心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3、开展“一帮一”活动。
安排一个性格开朗,能说会道,乐于助人的同学与她同桌,给同桌布置任务,让他每天与蓝某说五句话,话题随意,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
通过训练逐渐激发蓝某与人说话的欲望。
4、指导交友,多参加各项集体活动。
心理案例之强迫症
第三讲、案例目录强迫症咨询案例 (1)青少年抑郁症防治的运动处方 (2)紧张焦虑咨询与辅导 (3)学校适应问题辅导 (5)抑郁症咨询案例 (6)一则认知情绪障碍个案的研究 (8)忧郁的邓丽 (10)对一位情绪障碍学生的辅导 (11)强迫症咨询案例一、案例介绍小强,男,18岁,某市一重点中学高三学生。
小强小学时学习很好,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学得轻松,同时也很爱玩,师生关系融洽。
初中在其母工作的学校(非重点)就读,起初学习不太用功,较贪玩,学习成绩中等,处于班级十几名之下。
初三时,父母征求他的意见:是考高中还是考中专?他开始意识到前途问题,决定考高中。
父母为其借来大量参考资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静心苦读,进步很快,终以年级第4名考入重点高中。
进入高中后,信心大增,给自己定下考名牌大学的目标。
但高一阶段成绩在班级为14~15名。
暑假中碰到原初中几位就读其他重点高中的同学,得知人家成绩均在年级前列,很不服气,谴气自己努力不够,暗自定下在高二跃上班级前列的目标,并制定了具体计划,如要求自己上课一定要听懂,课间即总结好,回家不再花时间消化,而是阅读参考资料,结果并不理想。
再次检查自己,认为目标、计划没错,还是自己用功不够,便挤出更多时间看书。
高二开始不久,出现看书时脑内出现杂念,如:“这部分内容是不是高考的重点”、“考试时会怎样考”,继而脑中出现考不好时的紧张情境,排解不掉;平时产生紧张感,考试前加剧。
此后学习成绩持续下降,学习成绩在班级中降至25名,十分焦虑。
进入高三后,症状加剧,只要是学习就出现杂念,已无法听课与看书作业,自己更为焦虑。
想到高考迫近,非常紧张,整日焦躁不安,对自己爱好的小提琴、足球均提不起兴趣。
于是找了一些心理卫生书籍看,试着自我调整,效果不大,来咨询中心求诊。
二、案例分析这是中学生中常见的强迫症案例。
小强主要表现为前瞻性强迫担心与焦虑,即总是担心自己考试失败,上不了大学,引起严重焦虑。
强迫性神经症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
强迫性神经症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1.案例介绍孟某某,男,l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独子。
身高大约1.75 米左右,体态正常。
患过肺门结核、感染过乙肝病毒。
通过其一般资料、个人陈述和同学的反映及咨询师的观察,结合心理测验,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和诊断。
在与求助者协商的基础上确定了咨询目标,并制定了咨询方案。
通过四次面谈,基本上解除了求助者的强迫症状,主要表现在其强迫观念和强迫意向。
通过求助者自我评估及咨询师的评估和心理测验,咨询效果良好。
2.背景资料父亲为工程师,母亲为医生,均为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
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自认为有些强迫症状,有时反复读一句话,认为自己属于外部控制型,做什么事情易后悔。
有时恨母亲,认为是母亲给自己遗传下来的乙肝。
小时候母亲在省城学习,跟父亲生活,或住在外婆家。
埋怨父母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小时候没有让自己学点特长。
上中学时,上课不停地画飞机、大炮。
高中阶段,母亲因其学习不够努力,总骂他,母亲总以该生在复旦大学读书的表哥为其榜样。
认为自己的接受能力较好,有时在意一些小事,而大事糊涂。
由于自己感染过乙肝病毒,担心自己将来不能结婚。
别的同学给他看手相,说他好色,记在心上,见剑漂亮姑娘就会多看几眼,担心自己将来能否娶妻生子。
高三时很长一段时闻,同班男生相互交流,告诉自己黄色网站的网址,自己身不由己地去网吧浏览黄色网页,上课时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黄色画面。
有时怀疑自己的生殖器是不是太小,有时感到痛苦,有时想控制又控制不住。
为了上网,几次在家偷钱,每次都不多。
高一时,有的同学就劝告他上网吧将影响学习,后悔当时要听就好了。
自己临开学时着凉,双肩和腰风湿痛,抱怨母亲没给加衣服,病后没领他去医院看医生,对自己不在意,没有照顾好自己。
自认为自己评价事物消极,易“五十步笑百步,有时光想,行动不起来。
有时幻想自己是英雄,被拯救的是嘲笑自己的入。
对黑暗、尸体(没见过)、鬼、窗外的黑影、画面上的枪口等都感到恐怖。
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担心:高中生调节强迫性思维心理辅导个案
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担心:高中生调节强迫性思维心理辅导个案01案例概况(一)问题表现小西(化名),高中女生,成绩优异,自我要求高;体形微胖,衣着整洁,交流过程很少有表情变化;对老师有礼貌,比较在意同学和老师的评价,与班级同学关系融洽。
小西自述常出现不必要却无法控制的忧虑情绪,从初中开始,就时常陷入不必要的担忧之中,对自己缺乏信心,不确定自己能否将事情做好。
如担心衣服洗得不够干净、担心门没关好、担心听到的负面消息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关灯后总会再三确认等。
特别是大考前,她对考试有诸多担心,做事小心翼翼,生怕任何一丝小小的差错都会影响考试表现。
即便是在考试过程中,也会因为想起对考试的担心而无法集中精力应考。
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也时常会有一些不必要的担心在头脑里冒出来。
这些无法控制的担心让小西感到苦恼,也影响了她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进入高中后,这种情况愈发频繁,为此,她在高二上学期、高三上学期以及下学期都曾主动预约心理辅导。
交流过程中,小西表达流畅,思维清晰,对行为症状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助意愿,无幻听、幻视等精神病症状。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排除精神疾病,小西的情况属于强迫性思维。
(二)问题分析小西之所以陷入强迫性思维的困境,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 现实压力升入高中后,学习难度增大,周围优秀的同学变多,小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她对自己的学习和成绩有很高期望,渴望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专注于学习。
2. 家庭期望爸爸对小西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在学习方面。
然而在小西的印象里,只有小学的一次考试能够基本满足爸爸的要求。
3. 个性特征敏感多虑。
小时候身体较弱,常受他人欺负。
长大后,在与他人交往时,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引发她丰富的消极联想。
自觉思虑过多,很累,很辛苦。
情绪起伏少。
生活中,她很少出现强烈的开心或难过情绪,总是趋于平静。
印象最深的一次开心情绪出现在小学考上理想初中时,可没过多久心情又很快平静下来。
一例强迫性神经症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强迫性神经症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文是一例强迫性神经症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来访者由于受强迫性神经症的困扰,内心非常痛苦,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主要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厌恶疗法进行咨询治疗,在接受了十二次咨询后,来访者的症状基本消失,达到了心理咨询的预期目的。
关键词:强迫行为,不合理信念,厌恶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筱某,男,18岁,高中三年级学生,身高1.70米,体态正常,五官端正,衣着干净大方,讲话语速较快,思维清晰。
个人成长比较顺利,无重大躯体疾病病史。
家庭经济条件中等,家有父母和姐姐,父母皆为农民,在家务农,父亲高中文化水平,母亲小学文化水平。
姐姐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县城打工。
和父亲关系疏远,和母亲关系还可以,和姐姐关系比较好。
家族成员中无精神疾病史。
现在因强迫行为(翻书)而导致精神痛苦基本无法学习,故来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SCL—90测验结果:躯体化0.9 强迫2.9 人际关系2.0 抑郁1.1 焦虑2.4 敌对0.7 惊恐0.8 偏执0.7 精神病性0.6二、主诉:自卑,睡眠不好,心情烦躁、压抑,做什么都没有兴趣,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自己明明知道书本里边没什么东西,但还是禁不住的去看,并为此感到非常苦恼,上课时间基本都消耗在看还是不看的矛盾冲突中。
来访者自述:从我小时候起父母每天忙于种蔬菜大棚,很少有时间对我进行管教,我大多数时间是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整个家族就我一个男孩,父亲对我期望很高,希望我能成才为家庭争光。
母亲对我宠爱有加,父亲则对我管教严格。
奶奶性格内向,很少上街串门找别人玩,所以,我小时候大多在家里玩,和周围人接触较少。
从幼儿园至小学都是乖孩子,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到了初中后,学习成绩明显不如以前突出了,为此而感到苦恼过。
考高中时因为比录取分数线低2分,拿了九千元委培费才得以来到高中继续上学。
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关注自己的吃穿打扮,很想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但表现的同时又感到紧张和不好意思,父母来看自己的时候,也感到不好意思,不愿意让同学们见到他们。
心理咨询师强迫症案例分析
强迫症案例1:自小受循规蹈矩和“很传统”的父亲的教育。
要求自己当一个好孩子。
上课时遵照老师的要求将双手放到课桌上,自己克制尽量不变换姿势;见到姐姐穿的衣服“露脐”,批评她“这样不文明,会污染环境”;控制自己“不看女孩子的胳膊”。
怕学成“坏孩子”。
自去年开始每次洗手都要反复数十遍,晚上入睡前还要下床反复检查煤气阀和自来水阀是否关闭。
自己虽然知道没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地要反复做。
案例2:某男,大学二年级学生。
自诉: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发作一种快要死的感觉!那天,我正忙于准备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
为了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喝了不少咖啡,没有吃晚饭,一直干到很晚。
然后,匆匆忙忙赶往英语角。
路上不时地出现塞车。
坐在出租车上的我逐渐紧张起来,遂感到有些发热和头晕,呼吸也感到困难。
下车付费时基本还能挺住。
可是到了英语角门口时,我几乎失去了控制。
当时我全身冒汗,胸闷不适,心慌。
我想肯定是心脏病发作了,就赶快去了医院。
强迫症教育矫治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受到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困扰。
在我国,强迫症的发病率约为0.1%-0.3%,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为了帮助强迫症患者恢复心理健康,本文将以一个真实的案例,探讨强迫症教育矫治的过程。
二、案例介绍患者,男,25岁,大学毕业后在某企业工作。
患者自述自高中时期开始出现强迫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检查、反复洗手、反复思考等。
患者曾尝试过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
近期,患者症状加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和工作。
三、诊断与评估1. 诊断: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患者符合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2. 评估:通过评估,发现患者存在以下问题:(1)认知功能受损:患者对强迫症状的认知能力不足,难以认识到症状的异常性。
(2)情绪调节能力差:患者情绪波动较大,易受强迫症状影响。
(3)应对能力不足:患者面对生活压力时,容易陷入强迫症状的恶性循环。
四、矫治方案1. 认知行为治疗(CBT)(1)认知重建: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认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纠正错误的认知。
(2)行为暴露:让患者面对强迫症状,逐步减少强迫行为的发生。
2. 情绪调节训练(1)情绪认知:帮助患者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2)情绪调节技巧:教授患者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3. 应对能力训练(1)问题解决训练:帮助患者掌握问题解决技巧,提高应对能力。
(2)应对策略:教授患者制定应对策略,如时间管理、求助等。
4. 家庭教育(1)家庭成员认知:提高家庭成员对强迫症的认识,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2)家庭支持: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共同应对疾病。
五、矫治过程1. 第一阶段:认知行为治疗(1)认知重建: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其错误的认知,逐步引导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
(2)行为暴露: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让患者逐步面对强迫症状,减少强迫行为的发生。
2. 第二阶段:情绪调节训练(1)情绪认知:通过情绪日记、情绪卡片等方式,帮助患者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及辅导记录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及辅导记录一级标题: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及辅导记录引言:心理健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阶段。
因此,心理辅导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调整情绪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几个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并结合相应记录,探讨有效的辅导方法。
一、患了强迫症的小明小明是一个七岁的小男孩,他最近被父母发现表现出频繁洗手和整理东西等强迫行为。
这种行为给他自己带来了困扰,也影响到了学习和社交。
以下是对小明进行心理辅导时记录的内容。
1. 探索原因并建立信任在第一次见面时,我告诉小明我是来帮助他解决问题的,并试图建立起与他之间良好信任关系。
通过询问开放性问题,如“你觉得什么时候开始频繁洗手呢?”以及“有没有某些事情会让你感到不安?”来鼓励他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2. 解释强迫症的原理为了让小明理解为什么他会产生这些强迫行为,我向他简单解释了强迫症的原理,并告诉他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我在适当的时候使用了一些具体案例来帮助他更好地理解。
3. 建立应对策略我与小明共同制定了一些逐渐减少洗手次数和应对焦虑情绪的策略。
例如,开始时可以减少每天洗手的时间和次数,并通过其他方法来转移注意力,如阅读或参加兴趣班等。
4. 家长配合辅导针对此问题,我还与小明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向他们详细介绍了所采取的辅导方案,并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
二、失眠困扰下的张丽张丽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她最近反复抱怨晚上难以入睡。
这个问题影响到她白天精力不集中,情绪起伏大。
以下是我的心理辅导记录:1. 帮助她表达情绪在第一次见面时,我尽量让张丽感到舒适,并给予她倾听。
通过提问,我了解到她最近有很多烦恼和担忧的事情,这可能是导致她失眠的原因。
2. 提供放松技巧我教给张丽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以帮助她在睡前平静下来。
我还鼓励她建立一个稳定的晚上睡眠习惯和环境。
3. 分散焦虑注意力为了帮助张丽减少对烦恼事情的过度关注,我建议她使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
一例强迫性抑郁症高中女生--2023-2024学年学校辅助性心理辅导的案例报告
【个案辅导研讨】一例强迫性抑郁症高中女生学校辅助性心理辅导的案例报告编者按:学校中严重心理问题甚至于神经症的学生现今已不鲜见。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做什么呢?我想不外乎前期的及时发现并转介,以及后期治疗中的辅助性心理辅导。
本文就是这样的一个案例,针对一位强迫性抑郁症高中女生,辅导工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为纯粹的心理咨询辅导,咨询师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放松冥想技术等心理咨询技术让来访者的强迫、抑郁和焦虑症状均有所减缓。
后一阶段的咨询在该生开始精神科药物治疗后的四个月,以精神科药物治疗为主导,心理咨询为辅,帮助该生控制病情缓解症状。
相信这样的案例能够给我们的老师一些启示。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1、一般资料与成长史F,女,17岁,高二学生。
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
家族无精神病史。
曾在高一上学期看精神科,诊断为抑郁症。
因觉得药品又无效又贵,擅自停药。
高二开学以后症状日益严重,甚至出现自杀念头。
父母健在,有一姐姐,住校。
父亲外出打工,家境一般。
与姐姐、外甥女关系较好。
因小时家境困难,父母做出决定让成绩出色的姐姐放弃学业赚钱养家。
此事便成为F学习的直接压力来源,当学习成绩不佳时母亲经常会说当初不如供你姐姐上学你赚钱之类的话。
小学时成绩出色,活泼好动。
长大渐渐安静下来。
学习成绩在初三后慢慢下滑。
现在因脑中经常出现伤害家人的念头而害怕,情绪受影响,无法听课做作业,失眠,有自杀念头,故而前来咨询。
2、主诉和个人陈述来访者自述:很害怕,以前害怕别人会伤害自己,现在害怕自己会伤害别人。
经常会出现自己要伤害别人的念头,于是命令自己不许想,但越不允许越想得厉害。
觉得自己怎么会变成这样,渴望回到以前可以专心学习的状态。
班主任反映:什么都看不出来,跟同学关系也很好,如果不是她自己来跟我反应她的内心痛苦,旁人谁都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姐姐反映:妹妹向来安静,不声不响。
很懂事,也愿意帮家里干活,学习认真,怎么也想不通怎么会得这样的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来询者基本情况及主诉李某,男,18岁,盲校学生。
四年前因意外致盲,积极向上,现精神状态良好。
对自己的症状有一定的了解。
起初,“一句话、一件事会反复出现在头脑中,不停地想,摆脱不了,影响了我的生活。
”患者进行了自我调节,“我努力去想一些感兴趣的事情,或是有意识地加入朋友们的讨论和游戏中。
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我的状况渐渐好转,现在基本消失了。
”后来,“我上了盲校,为方便学习,我就住校了。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发现,我对宿舍楼里的一个水龙头恋恋不舍,总是担心没关好,也不知去开、关了多少回。
经常,我半夜醒来,就开始担心水龙头没关好,我不得不爬起来,到水房去看”,“因为我行动不方便,每每这时,我总是小心翼翼的,更怕被同学知道这件事,所以我很紧张。
知道这样不好,我就尽力控制自己,少回宿舍。
但是我即使是在教学楼,一想到水龙头,我就控制不了,会找些理由回宿舍关水龙头。
”“我间接了解到,我的这种状况是一种心理疾病,叫强迫症,是可以治疗的。
我虽然是盲人,但是我坚信自己不比正常人差,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做得更好,我要多学些知识。
但这强迫症总是困扰我,我没有告诉过别人。
它让我自卑,我怀疑自己的能力,也许我是比正常人差。
所以我非常想治好它,请帮帮我!”2.诊断分析与治疗这位患者是通过写信的方式与我们联系的。
从他的信里,我们了解到,患者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人,有很好的自我意识,对自己的病症有些了解,能进行自我调节。
但由于病症的困扰,学习和生活受到了影响。
在第一次通信治疗中,我们给患者讲解有关强迫症的一些知识,告诉困扰他的不断出现的念头和行为属于强迫症中的强迫怀疑和强迫行为。
为了坚定患者的治疗信心,缓解他的心理压力,我们给他讲了一个病例:病人也是个强迫症患者。
她的同事染上了一种传染病,与此同时,她的父亲也患病住进了医院,她不得不整日在医院陪父亲。
后来,不知为什么,她总觉得自己的手很脏,于是就反复洗手。
经常是刚刚洗过手,就又觉得脏了,只好再洗手。
最终,她求助于心理医生并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克服了这一心理障碍。
同时,在这封信中,我们给他布置了家庭作业,要求他认真思考一下致盲前后是否有过做事失败、受到批评或是被指责的经历,然后回信答复我们。
不久,收到患者的回信。
在信中他讲述了一件发生在他致盲后的事。
发生意外后他学着帮妈妈做家务、收拾饭桌、拿碗筷,一直都做得很好。
但一次,他不小心撞到门框,手里的碗摔碎了。
妈妈顺口说了他一句“怎么这么笨”。
他为此难过了好几天,再拿碗时,他总是战战兢兢的,惟恐再摔坏碗。
在做其他事情时也是小心翼翼的。
尤其是在上盲校后的一段时间,妈妈的责备总会出现在耳边。
第二次通信治疗中,我们采用了精神分析疗法。
着重分析了他患强迫症的原因是与他的意外致盲以及妈妈的无心责备有关。
意外致盲使他成为行动不方便的人,而在他接受现实、开始新的生活时,由于不小心摔碎碗而引起妈妈的责备,使他刚刚建立起的信心遭到打击,以致他再做事时,害怕、小心、谨慎。
再加上他进入盲校学习,完全是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很多事情要从头开始。
并且患者在第一封信中表达了要求进步、不服输的决心。
这些都增加了他的心理负担,做事时产生怀疑、不确定,出现“开关水龙头”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
通过以上分析要求患者明白自己的病因是心理负担过重,如果能建立起自信心,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适当做些心理治疗,他的症状就会慢慢好转。
患者在回信中表示赞同我们的观点,并补充说,自己在进入盲校后,心理状况的确不太好,想要建立自信心,可“自卑心”总是占上风,怕做错事情。
希望得到进一步的指导与治疗。
第三次通信治疗中,我们要求患者按如下治疗方法做。
(1)当自己又对水龙头不放心时,就对自己说:“我已经把它关好了,一定没问题了!”刚开始时,这样的心理暗示可能无法完全制止患者的疑虑。
我们告诉他,在压抑不住时,可以到水房,先打开水龙头,再认真地关上,同时对自己说:“好了,这一次,我真的关好了!”回去后,还要这样暗示自己几次。
(2)把病症告诉家人,如可能,也告诉亲密的可信任的朋友。
请他们帮助和监督治疗。
在朋友和家人的关心下,治疗过程会更轻松更有效一些。
例如,在对水龙头不放心时,朋友的一句“你关好了,放心吧!”胜过患者对自己的多次暗示。
而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家人和朋友的肯定也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如,在患者做完一件事情后,简简单单地对他说一句“你做得真好!”可以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消除他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3)建议患者多参加班级活动,最好做些班级工作。
这样,不仅能锻炼他的能力,也能转移他的注意力,忘记水龙头。
同时也能增强他的自信心。
(4)要有恒心、耐心。
毕竟治疗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症状有所好转后,仍要注意调整。
如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症状可能会反复,要不惊不馁,用同样的方法战胜它。
如此巩固治疗,病症才能完全好转。
前面我们讲过了,患者是很有进取心的。
在得到我们的建议后,他积极主动地进行治疗。
不久,我们收到他的好消息,他已经好多了,病症基本得到控制,学习和生活都恢复正常了。
3.小结强迫症总称“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一般由主观因素造成。
它包括强迫怀疑、强迫观念、强迫动作等。
患者早期出现的“对一件事情总是念念不忘”以及后来的“对水龙头不放心,反复开关”是强迫怀疑和强迫动作的表现。
治疗强迫症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较为常用的方法有行为疗法、疏导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
在本病例中,采用的是精神分析疗法和疏导疗法。
由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疗法,特别重视人的无意识的心理过程。
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疾病的根源在于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埋人潜意识的心理冲突。
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心理冲突即成为日后发病的根源。
精神分析的工作,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那些创伤和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的东西。
分析者启发病人重新认识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病人获得一种感情体验的领悟,从而摆脱症状的困扰。
精神分析疗法主要包括:疏泄疗法、自由联想疗法和领悟疗法。
疏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治疗者用准确、鲜明、亲切、适当、合理的语言,分析疾病的根源和形成过程,疾病的本质和特点,教给患者战胜疾病的方法,激励患者同疾病做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充分调动患者的能动性,逐步培养患者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矫正的能力。
行为疗法也称矫正疗法、学习疗法或条件反射疗法。
其基本的治疗原则是用条件反射、社会学习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通过一些特殊设计的治疗程序,逐步地纠正、消除患者的病症。
它主要包括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满灌疗法、自我控制疗法、行为塑造疗法等。
在实际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忙于其它事情而不能立即满足婴儿的需要的时候。
但是生活现实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情感冷漠的母亲,她们对婴儿的哭声充耳不闻,她们感到婴儿是自己生活中的负担和烦恼的根源。
由于婴儿对依恋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伤害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人格类型并伴随他们终生。
儿童:对遗弃的恐惧一些母亲对孩子依恋需要的反应不稳定:有时候能满足孩子的需要,而有时候则不能。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多种的,如母亲的情绪不稳定,没有适应做母亲的角色,有时冷淡烦躁,有时呵护有加。
或者一个爱护孩子的母亲却由于工作原因不能时时守在孩子身边,还有的母亲受了一些宣传的影响,认为不能溺爱孩子,不能要吃就喂,一哭就抱,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按顿吃奶的习惯等等,不到时间坚持不喂奶,任凭孩子哭闹等等。
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情况:婴儿有时能得到他所需要的食物和呵护,有时候则不能,在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唯一所能做的事就是竭尽全力地大声哭闹。
经过一段时间的哭闹后,他的需要终于得到满足。
这样的孩子不能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安全感,并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观念:只有不断的哭闹才能得到他所需要的食物和爱护、才能生存下去。
婴儿一方面使出全身解数,努力地用哭闹吸引母亲的注意,从而使自己的依恋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却又为自己受到冷迂而感到愤怒。
母亲成为他的愉快与痛苦的同一源泉,他在生理和情感体验上的愉快、满足与愤怒、伤心交替出现。
因而形成了他对母亲的爱和恨并存的矛盾情感。
这种儿童我们称之为依恋儿童。
成年:依恋型人格如果依恋儿的处境不能在后来的成长阶段中得到改变,他们的心理发育就会停滞在依恋阶段。
他们在这一阶段中没有得到的需要将会成为其基本人格特征而伴随终生。
在成年之后他们对依恋的需要始终存在,当他们进入了一个亲密关系时,这种依恋倾向就会突出地表现出来。
我们会发现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矛盾的中心不满就是:“当我需要你的时候,你总是不在。
”他们对亲密接触的要求似乎永无止境,每当他们认为自己被对方忽视的时候,便会感到被遗弃,就会愤怒,就会恐惧。
他们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要求对方时时刻刻的关注,不能容忍丝毫的忽视和冷遇。
他们总是在埋怨对方对自己不够关心,辜负了自己的爱,并总是试图用生气,吵闹,和威胁等手段来迫使对方来关心自己,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这和他们在婴儿时期用哭闹的方式来获得母亲的关心是一样的。
由于强烈的不安感和对遗弃的的恐惧,他们心中充满了嫉妒和猜疑,无论对方如何表白,他们还是难以给对方以信任。
生气,哭闹,吵架,猜疑嫉妒都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归根结底,这是源于他们早年对母亲怀有的爱与恨的矛盾情感。
安女士与男朋友王先生一起来到我的诊室,安女士目前下岗在家,王先生是一个计算机公司的部门经理。
安女士告诉我,王先生每天光是忙着公司里的事,心里完全没她。
但是王先生却说,事实上大部分周末他都是与安女士一起度过的。
安女士也承认,周末通常还是挺愉快的,可是只要王先生一忙于工作,自己就很抑郁,就感到自己被生活抛弃了。
他总是不断地追问王先生是否真心爱她?是否真的要与她结婚?如果她得到了想要的回答,便十分满足和愉快。
如果万先生的表现不能令自己满意,她便会十分伤心,并马上转为愤怒,开始用各种语言来刺伤对方,或者滔滔不绝地数落和抱怨王先生的种种“不是”,并且把他赶到客厅的沙发上去睡觉。
在王先生上班的时候,安女士会常常打电话到他的公司里去,意图“了解”他的行踪。
如果王先生能陪她在电话里多聊一会,她就会很满足。
如果王先生正在忙,不能多讲,安女士便会愤愤地挂上电话。
如果王先生再打电话过来,她便会变得十分冷淡,一脸不想谈的姿态。
王先生告诉我说:“他简直像一个小孩子,喜怒无常,我真不知道如何才能让她满意。
”安女士的行为表现出典型的“依恋型人格”的特点,她现在正是无意识地用自己在婴儿时期吸引母亲注意力的方法――哭闹来吸引王先生的注意力,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
遗憾的是,正是这种方法造成了与王先生之间关系出现裂痕。
儿童:对拒绝的恐惧另一种母亲是持续的情感冷漠的妈妈。
她也许本来就没有想要孩子,孩子的降临使她充满了奥悔和失望,她把孩子看做自己不幸的根源,或是一个错误行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