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数学归纳法 课件(人教A选修4-5)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高二A版选修4-5 4.1数学归纳法

人教版数学高二A版选修4-5 4.1数学归纳法

课后训练1.设111()12331f n n =++++-(n ∈N +),则f (n +1)-f (n )等于( ). A .132n + B .11331n n ++ C .113132n n +++ D .11133132n n n ++++ 2.某个命题与正整数有关,若当n =k (k ∈N +)时该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当n =k +1时该命题也成立,现已知当n =5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 ).A .当n =6时,该命题不成立B .当n =6时,该命题成立C .当n =4时,该命题成立D .当n =4时,该命题不成立3.设1111()1232f n n n n n=+++++++(n ∈N +),那么f (n +1)-f (n )等于( ). A .121n + B .122n + C .112122n n +++ D .112122n n -++ 4.若f (n )=12+22+32+…+(2n )2,则f (k +1)与f (k )的递推关系式是________.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N +时,1+2+22+23+…+25n -1是31的倍数”时,n =1时,原式=__________,从k 到k +1时需添加的项是__________.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32-42+…+(2n -1)2-(2n )2=-n (2n +1)(n ∈N +).7.求证:n 棱柱中过侧棱的对角面的个数是f (n )=12n (n -3)(n ∈N +,n ≥4). 8.已知数列{a n }满足条件(n -1)a n +1=(n +1)(a n -1),且a 2=6,设b n =a n +n (n ∈N +).(1)求a 1、a 3、a 4的值;(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已知点的序列A n (x n,0),n ∈N +,其中x 1=0,x 2=a (a >0),A 3是线段A 1A 2的中点,A 4是线段A 2A 3的中点,…,A n 是线段A n -2A n -1的中点,….(1)写出x n 与x n -1、x n -2之间的关系式(n ≥3);(2)设a n =x n +1-x n ,计算a 1,a 2,a 3,由此推测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并加以证明.参考答案1. 答案:D解析:因为111()12331f n n =++++-. 所以111111(1)1233133132f n n n n n +=+++++++-++. 所以111(1)()33132f n f n n n n +-=++++. 2. 答案:D解析:利用等价命题,原命题的真假等价于逆否命题的真假,若n =k +1时命题不成立,则n =k 时命题不成立,所以n =4时命题不成立. 3. 答案:D解析:因为111()122f n n n n=+++++, 所以11111(1)2322122f n n n n n n +=+++++++++. 所以()11111(1)212212122f n f n n n n n n +-=+-=-+++++. 4. 答案:f (k +1)=f (k )+(2k +1)2+(2k +2)2解析:∵f (k )=12+22+32+…+(2k )2,而f (k +1)=12+22+32+…+(2k )2+(2k +1)2+(2k +2)2,∴f (k +1)=f (k )+(2k +1)2+(2k +2)2.5. 答案:1+2+22+23+2425k +25k +1+25k +2+25k +3+25k +46. 分析:当n =k +1时,左边的项应该增加两项(2k +1)2-(2k +2)2.证明:(1)当n =1时,左边=12-22=-3,右边=-1×(2×1+1)=-3,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N +,k ≥1)时,等式成立,即12-22+32-42+…+(2k -1)2-(2k )2=-k (2k +1),则当n =k +1时,12-22+32-42+…+(2k -1)2-(2k )2+(2k +1)2-[2(k +1)]2=-k (2k +1)+(2k +1)2-[2(k +1)]2=-2k 2-5k -3=-(k +1)(2k +3)=-(k +1)[2(k +1)+1],即当n =k +1时,等式成立.由(1)(2)可知,对任何n ∈N +,等式成立.7. 分析:利用“递推”法,f (k +1)-f (k )来寻找n =k +1比n =k 时增加的对角面的个数. 证明:(1)当n =4时,四棱柱有2个对角面,12×4×(4-3)=2,命题成立. (2)假设当n =k (k ∈N +,k ≥4)时命题成立,即符合条件的棱柱的对角面个数是f (k )=12k (k -3),现在考虑n =k +1的情形,第k +1条棱A k +1B k +1与其余和它不相邻的k -2条棱分别增加了1个对角面,共(k -2)个,而面A 1B 1B k A k 变成了对角面,因此对角面的个数变为f (k )+(k -2)+1=12k (k -3)+k -1=12(k 2-3k +2k -2)=12(k -2)(k +1)=12(k +1)[(k +1)-3],即f (k +1)=12(k +1)[(k +1)-3]. 由(1)(2)可知,命题对n ≥4,n ∈N +都成立.8. 解:(1)∵(n -1)a n +1=(n +1)(a n -1)(n ∈N +),且a 2=6, ∴当n =1时,a 1=1;当n =2时,a 3=3(a 2-1)=15; 当n =3时,2a 4=4(a 3-1)=56,∴a 4=28.(2)由a 2-a 1=5,a 3-a 2=9,a 4-a 3=13. 猜想a n +1-a n =4n +1,∴a n -a 1=(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 ∴a n =2n 2-n (n ∈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1时,a 1=2×12-1=1,故猜想正确. ②假设当n =k 时,有a k =2k 2-k (k ∈N +,且k ≥1). ∴(k -1)a k +1=(k +1)(a k -1),(k -1)a k +1=(k +1)(2k 2-k -1). ∴a k +1=(k +1)(2k +1)=2(k +1)2-(k +1). 即当n =k +1时,命题也成立. 由①②知,a n =2n 2-n (n ∈N +).9. 解:(1)当n ≥3时,122n n n x x x --+=. (2)a 1=x 2-x 1=a , a 2=x 3-x 2=2122x x x +-=2111()22x x a ---=, a 3=x 4-x 3=3232x x x +-=321111()()2224x x a --=--=. 由此推测112n n a a -⎛⎫- ⎪⎝⎭=(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1时,012112a x x a a ⎛⎫- ⎪⎝⎭=-==,通项公式成立. ②假设当n =k 时,112k k a a ⎛⎫- ⎪⎝⎭-=成立.那么当n =k +1时,a k +1=x k +2-x k +1 =11111()222k k k k k k x x x x x a --++++-=-=11122k a ⎛⎫-- ⎪⎝⎭-= (1)112k a ⎛⎫- ⎪⎝⎭+-=,通项公式成立. 由①②知,112n n a a ⎛⎫- ⎪⎝⎭-=(n ∈N +).。

选修4-5《数学归纳法》课件

选修4-5《数学归纳法》课件

05
练习与思考
练习题一
总结词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详细描述
通过解答练习题一,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理解,掌握归纳法的应用步骤,并能够运用归 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练习题二
总结词
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详细描述
练习题二要求学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 明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解答这 道题,学生可以巩固数学归纳法的应 用技巧,提高数学证明能力。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时,同样需要验证基础步骤和递推关系,同时需要 注意不等式的性质和变换技巧。
详细描述
在证明不等式时,首先验证n=1时不等式是否成立。然后假设n=k时不等式成 立,再证明n=k+1时不等式也成立。在证明递推关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等 式的性质和变换技巧,如放缩法、比较法等。
解决数列问题
总结词
数学归纳法在解决数列问题时,主要应用于证明数列的性质和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详细描述
利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数列的性质,如单调性、有界性等。在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时,也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来 推导。首先验证n=1时公式是否成立,然后假设n=k时公式成立,再推导n=k+1时公式的形式,最终得到数列的 通项公式。
举例:在证明一个组合数的性质时, 需要验证从第k项到第k+1项的递推关 系是否成立,以确保整个性质的正确 性。
避免循环论证
循环论证是一种常见的逻辑错误,在数学归纳法中要特别注意避免。在证明过程中,不要将待证明的结论或假设作为递推基 础或递推关系的依据,否则会导致逻辑上的循环。
举例:在证明一个不等式时,不能将待证明的不等式作为递推基础或递推关系的依据,而应该从已知的事实或公理出发进行 推导。

4.1 数学归纳法 课件(人教A选修4-5)

4.1 数学归纳法 课件(人教A选修4-5)

=x2(x2k-y2k)+y2k(x2-y2) ∵x2k-y2k与x2-y2都能被x+y整除, ∴x2(x2k-y2k)+y2k(x2-y2)能被x+y整除. 即n=k+1时,x2k+2-y2k+2能被x+y整除. 由(1)(2)可知,对任意正整数n命题均成立.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时,关键是整理出
线段(或射线)
直线l把这k条直线又一分为二,多出k条线段(或射线);l又 被这k条直线分成k+1部分,所以这k+1条直线彼此互相分 割成k2+k+k+1=(k+1)2条线段(或射线),即n=k+1时, 命题成立.
由(1),(2)知,命题成立.
点击下图进入创新演练
[(3k+3)+1]· 7k+1-1=[3k+1+3]· 7· 7k-1=
7· (3k+1)· 7k-1+21· 7k =[(3k+1)· 7k-1]+18k· 7k+6· 7k+21· 7k
k k k
由归纳假设(3k+1)·k-1能被9整除,又因为 18k·k+ 7 7
27·k也能被9整除,所以[3(k+1)+1]·k+1-1能被9整除, 7 7
1 1 1 1 1 =( + +…+ )+ - 2k 2k+1 2k+2 k+1 k+2 1 1 1 1 1 =( +…+ + )+( - ) 2k 2k+1 k+2 k+1 2k+2 1 1 1 1 = +…+ + + =右边, 2k 2k+1 2k+2 k+2 所以,n=k+1 时等式成立. 由①②知,等式对任意 n∈N+都成立.
nn-3 5.求证:凸 n 边形对角线条数 f(n)= (n∈N+, 2 n≥3).
证明:(1)当 n=3 时,即 f(3)=0 时,三角形没有对角线, 命题成立. (2)假设 n=k(k∈N+,k≥3)时命题成立,即凸 k 边形对角 kk-3 线条数 f(k)= .将凸 k 边形 A1A2…Ak 在其外面增加 2 一个新顶点 Ak+1,得到凸 k+1 边形 A1A2…AkAk+1,Ak+1 依次与 A2,A3,…,Ak-1 相连得到对角线 k-2 条,原凸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5课件:4.1数学归纳法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5课件:4.1数学归纳法
第四讲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一 数学归纳法
【自主预习】 1.数学归纳法的定义 一般地,当要证明一个命题对于不小于某正整数n0的 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时,可以用以下两个步骤: (1)证明当____时命题成立.
n=n0
(2)假设当_n_=_k_(_k_∈__N_+,_且__k_≥__n_0_)_时命题成立,证明_n_=_k_+_1_ 时命题也成立. 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不小于n0 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
3.运用数学归纳法的关键 运用归纳假设是关键,在使用归纳假设时,应分析p(k) 与p(k+1)的差异与联系,利用拆、添、并、放、缩等手 段,或从归纳假设出发,从p(k+1)中分离出p(k)再进行 局部调整.
类型一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
【典例】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3n-1+an-1 (n≥2,n∈N+) (1)求a2,a3. (2)求证:an=
因,并加以改正.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4-8+…+(-1)n-1·2n-1=(-1)n-1·
证明:(1)当n=1时,左边=1,右边=
2n 1 =1,.等式成立.
33
21 33
(2)假设n=k时,等式成立,即1-2+4-8+…+(-1)k-12k-1
=(-1)k-1· 2k 1. 则当n=k+1时3 ,有3 1-2+4-8+…+(-1)k-1·2k-1+(-1)k·2k
【解析】由证明过程知,在证明当n=k+1命题成立的过 程中,没有应用归纳假设,故不是数学归纳法. 答案:在证明当n=k+1命题成立的过程中没有应用归纳 假设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5 第四讲 一 数学归纳法 (共31张PPT)教育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5 第四讲 一 数学归纳法 (共31张PPT)教育课件























































































































































当证明一个命题对于不小于某正整 数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可以用数学归 纳法.

4.1 数学归纳法 课件(人教A选修4-5)

4.1 数学归纳法 课件(人教A选修4-5)
10b1=16,故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Tk+12=-2ak+10bk,则 当n=k+1时有: Tk+1=ak+1b1+akb2+ak-1b3+…+a1bk+1 =ak+1b1+q(akb1+ak-1b2+…+a1bk) =ak+1b1+qTk
=ak+1b1+q(-2ak+10bk-12) =2ak+1-4(ak+1-3)+10bk+1-24 =-2ak+1+10bk+1-12. 即Tk+1+12=-2ak+1+10bk+1. 因此n=k+1时等式也成立.
[读教材· 填要点] 1.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当要证明一个命题对于不小于某正整数n0的所有正整数 n都成立时,可以用以下两个步骤: (1)证明当 n=n0 时命题成立; (2)假设当 n=k(k∈N+,且k≥n0)时命题成立,证明 n=k +1 时命题也成立. 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不小于n0 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
线,命题成立. (2)假设 n=k 时命题成立, 1 即凸 k 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 f(k)= k(k-3)(k≥4). 2 当 n=k+1 时, k+1 边形是在 k 边形基础上增加了一边, 凸 增加了一个顶点 Ak+1,增加的对角线条数是顶点 Ak+1 与不
相邻顶点连线再加上原 k 边形的一边 A1Ak, 共增加的对角线条 数为(k+1-3)+1=k-1. 1 1 2 f(k+1)= k(k-3)+k-1= (k -k-2) 2 2 1 1 = (k+1)(k-2)= (k+1)[(k+1)-3]. 2 2 故 n=k+1 时由(1)、(2)可知,对于 n≥4,n∈N*公式成立.
[通一类] 2.求证:n3+(n+1)3+(n+2)3能被9整除. 证明:(1)当n=1时,13+(1+1)3+(1+2)3=36,能被9整 除,命题成立. (2)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 k3+(k+1)3+(k+2)3能被9整除. 当n=k+1时,(k+1)3+(k+2)3+(k+3)3 =(k+1)3+(k+2)3+k3+3k2· 3+3k·2+33 3 =k3+(k+1)3+(k+2)3+9(k2+3k+3). 由归纳假设,上式中k3+(k+1)3+(k+2)3能被9整除,又 9(k2+3k+3)也能被9整除. 故n=k+1时命题也成立. 由(1)(2)可知,对任意n∈N*命题成立.

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修4-5 , 数学归纳法, 课件

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修4-5 , 数学归纳法, 课件
数学归纳法
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使用 范围. 课标解读 2.会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 单问题.
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一般地,当要证明一个命题对于不小于某正整数n0的所 有正整数n都成立时,可以用以下两个步骤: (1)证明当 n=n0 时命题成立; (2)假设当n=k(k∈N*,k≥n0)时命题成立,证明 n=k+1 时命题也成立. 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不小于n0 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
1 1 【答案】 - 2k+1 2k+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 1 1 1 1 1 1 1 1- + - +„+ - = + +„+ . 2 3 4 2 n 2n 2n-1 n+1 n+2
【思路探究】 要证等式的左边共2n项,右边共n项,
f(k)与f(k+1)相比左边增二项,右边增一项,而且左、右两 边的首项不同.因此,由“n=k”到“n=k+1”时要注意 项的合并.
【思路探究】 先验证n=1时命题成立,然后再利用归 纳假设证明,关键是找清f(k+1)与f(k)的关系并设法配凑. 【自主解答】 (1)当n=1时,原式=(3×1+1)×7-1 =27,能被9整除,命题成立.
(2)假设当n=k(k∈N+,k≥1)时,(3k+1)· 7k-1能被9整 除,则当n=k+1时, [ 3(k+1)+1]· 7k+1-1 =[21(k+1)+7]· 7k-1 =[(3k+1)+(18k+27)]· 7k-1 =[(3k+1)· 7k-1]+9(2k+3)· 7k.
1 1 1 1 1 =k+1+k+2+„+2k+ - 2 k + 1 2k+2 1 1 1 1 1 =k+2+„+2k+2k+1+k+1-2k+2

第一讲 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知识归纳 课件(人教A选修4-5)

第一讲 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知识归纳 课件(人教A选修4-5)

对于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范围问题,常见类型及其解法
如下:
(1)分离参数法:
运用“f(x)≤a⇔f(x)max≤a,f(x)≥a⇔f(x)min≥a”可解决恒成立
中的参数范围问题.
(2)更换主元法:
不少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若直接从主元入手非常 困难或不可能时,可转换思维角度,将主元与参数互换,
常可得到简捷的解法.
5 ②当- ≤x≤2 时, 2 3 原不等式变形为 2-x-2x-5>2x,解得 x<- . 5 5 3 ∴解集为{x|- ≤x<- }. 2 5 ③当 x>2 时,原不等式变形为 x-2-2x-5>2x, 7 解得 x<- ,∴原不等式无解. 3 3 综上可得,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 }. 5
2|≤1+2|y-2|+2≤5,即|x-2y+1|的最大值为5.
答案:5
3.(2011· 陕西高考)若不等式|x+1|+|x-2|≥a对任意x∈R 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令 f(x)=|x+1|+|x-2|= -2x+1x≤-1, 3-1<x<2, 2x-1x≥2, ∴f(x)≥3. ∵|x+1|+|x-2|≥a 对任意 x∈R 恒成立,∴a≤3.
[解析]
x+3z 由 x-2y+3z=0 得 y= , 2
2 2 y2 x +9z +6xz 6xz+6xz 则xz= ≥ =3, 4xz 4xz
当且仅当 x=3z 时取“=”.
[答案]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1 1 [例 3] 设 a, c 为正实数, b, 求证:3+ 3+ 3+abc≥2 3. a b c 1 [证明]因为 a,b,c 为正实数,由平均不等式可得 3+ a

人教A版选修4-5 第四章 一 数学归纳法 课件(36张)

人教A版选修4-5 第四章 一 数学归纳法 课件(36张)
第四讲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一 数学归纳法
第四讲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了解数学归纳法的使 用范围. 3.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问题.
第四讲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1.数学归纳法的定义 一般地,当要证明一个命题对于不小于某正整数 n0 的所有正 整数 n 都成立时,可以用以下两个步骤: (1)证明当__n_=__n__0 ___时命题成立. (2)假设当_n_=__k_(_k_∈__N_+_且___k_≥__n_0_)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_n_=__k_+__1__ 时命题也成立. 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不小于 n0 的所 有正整数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N+时,1×1 3+3×1 5+… +(2n-1)1(2n+1)=2nn+1.
栏目 导引
第四讲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证明:①当 n=1 时,左边=1×1 3,右边=2×11+1=13,左边 =右边,所以等式成立. ②假设 n=k(k≥1,k∈N+)时,等式成立,即有1×1 3+3×1 5+… +(2k-1)1(2k+1)=2kk+1,则当 n=k+1 时, 1×1 3+3×1 5+…+(2k-1)1(2k+1)+
栏目 导引
第四讲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的注意点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代数恒等式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准确表 达 n=n0 时命题的形式,二是要准确把握由 n=k 到 n=k+1 时,命题结构的变化特点,并且一定要记住:在证明 n=k+1 成立时,必须使用归纳假设.
栏目 导引
第四讲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栏目 导引
第四讲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4-5课件:4.1 数学归纳法

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4-5课件:4.1 数学归纳法

Z重难聚焦 HONGNAN JVJIAO
D典例透析 IANLI TOUXI
1.数学归纳法及其证明思路 剖析: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得出的一般结论的推 理方法.它包括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 不完全归纳法是根据事物的部分(而不是全部)特殊事例得出的一 般结论的推理方法.比如在学习数列的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 列的前几项来写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过程用的就是不完全归纳法, 我们知道仅根据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所得出的一般结论有时是不 正确的.例如,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n2-5n+5)2,容易验证 a1=1,a2=1,a3=1,a4=1.但如果由此作出结论——对任何n∈N+,an=(n25n+5)2=1都成立,那就是错误的,事实上,a5=25≠1. 完全归纳法是根据事物的所有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 数学归纳法常与不完全归纳法结合起来使用,用不完全归纳法发 现规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结论.
-5-
一 数学归纳法
M 目标导航 UBIAODAOHANG
Z重难聚焦 HONGNAN JVJIAO
D典例透析 IANLI TOUXI
归纳假设的使用是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关键,这也是能否由“n=k” 递推到“n=k+1”的关键,在证明过程中,需根据命题的变化或者在步 骤的变化中,从数学式子的结构特点上,利用拼凑的方法,凑假设,凑 结论,从而使“递推关系”得以顺利进行,命题得以证明.
-4-
一 数学归纳法
M 目标导航 UBIAODAOHANG
Z重难聚焦 HONGNAN JVJIAO
D典例透析 IANLI TOUXI
2.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条件和n0值的确定 剖析:数学归纳法一般用来证明某些涉及正整数n的命题,n可取

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课件(新人教选修4-5)

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课件(新人教选修4-5)

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问题
例 1 观察下面两 ,从 个 第 数 几 列 a 项 始 起 终小 b 于 n n? 证明你的 . 结论
2 n n
a n :1 , 4 , 9 , 16 ,25 ,36 , 49 , 64 , 81 , ; b 2 :2 , 4 , 8 , 16 ,32 , 64 , 128 ,256 , 512 , .
3 3 2 ( k 1 ) 5 ( k 1 ) k 3 k 3 k 1 5 k 5 3 (k 5 k ) 3 k ( k 1 ) 6
3 能够 6 整 被除 ,从 而 (k 1 ) 5 (k 1 ) 能够 6 整 被除 ,因 此 ,当
3 由假设 k 知 5 k 能够 6 整 被除 ,而 k (k 1 ) 是偶 ,故 数 3 k (k 1 )
nk 1 时命题 .成 立
3 由 ( 1 ), (2 ) 知 ,命 题 对 一 切 正 ,即 整 n 数 5 n ( 成 n 立 N )
能够 6 整 被除 .
特别提示:
数学归纳法证题的关键是“一凑假设,二凑结论”,在证 题的过程中,归纳推理一定要起到条件的作用,即证明 n=k+1成立时必须用到归纳递推这一条件.
课堂练习:
2 n 1 1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1 a a a ( a 1 ) 在验
n 1 时 , 左端计算所得的项为 (C ) A.1 B.1 a
2 C.1 a a 2 3 D . 1 a a a
1 1 1 2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1 n n ( n N ,n 1 ) 2 3 2 1 第二步证明从 " k 到 k 1 " ,左端增加的项数 (B )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4-5 4.1 数学归纳法 课件 (共16张PPT)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4-5 4.1 数学归纳法 课件 (共16张PPT)
1 (1)当n 3时, f (3) 3 (3 3) 0.而三角形没有对角线 , 2 命题成立.
(2)假设当n k时命题成立,即凸k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 1 f (k ) k (k 3)(k 3).当n k 1时, k 1边形是在k边形的基础上 2 增加了一边, 增加了一个顶点 Ak 1 , 增加的对角线条数是顶 点Ak 1与 不相邻顶点连线再加上 原k边形的一边A1 Ak , 增加的对角线条数为 (k 2) 1 k 1
P50习题4.1第6题 : 平面上有n条直线, 其中任意两条都相 交, 任意三条不共点 , 这些直线把平面分成多 少个区域? 证明你的结论
n2 n 2 解 : 这样的n条直线把平面分成的区 域数目为f (n) 2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 1时, 一条直线将平面分成两 部分, f (1) 2, n 1时命题成立 .
特别提示: 数学归纳法证题的关键是“一凑假设,二凑结论”,在证 题的过程中,归纳推理一定要起到条件的作用,即证明 n=k+1成立时必须用到归纳递推这一条件.
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
例2.平面上有n(n N , n 3)个点, 其中任何三点都不在 同一条直线上 , 过这些点中任意两点作 直线, 这样的直线 共有多少条? 证明你的结论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要分两个步骤,两者缺一不可.
(1)证明了第一步,就获得了递推的基础,但仅靠这一步还不能 说明结论的正确性. 在这一步中,只需验证命题结论成立的最小的正整数就可以了, 没有必要验证命题对几个正整数成立. (2)证明了第二步,就获得了推理的依据.仅有第二步而没有第 一步,则失去了递推的基础;而只有第一步而没有第二步,就可 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因为单靠第一步,我们无法递推下去,所 以我们无法判断命题对n0+1,n0+2,…,是否正确. 在第二步中,n=k命题成立,可以作为条件加以运用,而n=k+1 时的情况则有待利用命题的已知条件,公理,定理,定义加以证 明. 完成一,二步后,最后对命题做一个总的结论.

4.1 数学归纳法 课件(人教A选修4-5)

4.1 数学归纳法 课件(人教A选修4-5)

(2)假设当 n=k(k≥2 且 k∈N+)时命题成立, 就是该平面内 1 满足题设的任何 k 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为 f(k)= k(k-1), 则当 n 2 =k+1 时,任取其中一条直线记为 l,如图,剩下的 k 条直线 为 l1,l2,…,lk.由归纳假设知,它们之间的交点个数为 f(k)= kk-1 . 2
[读教材· 填要点] 1.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当要证明一个命题对于不小于某正整数n0的所有正整数 n都成立时,可以用以下两个步骤: (1)证明当 n=n0 时命题成立; (2)假设当 n=k(k∈N+,且k≥n0)时命题成立,证明 n=k +1 时命题也成立. 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不小于n0 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
线,命题成立. (2)假设 n=k 时命题成立, 1 即凸 k 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 f(k)= k(k-3)(k≥4). 2 当 n=k+1 时, k+1 边形是在 k 边形基础上增加了一边, 凸 增加了一个顶点 Ak+1,增加的对角线条数是顶点 Ak+1 与不
相邻顶点连线再加上原 k 边形的一边 A1Ak, 共增加的对角线条 数为(k+1-3)+1=k-1. 1 1 2 f(k+1)= k(k-3)+k-1= (k -k-2) 2 2 1 1 = (k+1)(k-2)= (k+1)[(k+1)-3]. 2 2 故 n=k+1 时由(1)、(2)可知,对于 n≥4,n∈N*公式成立.
10b1=16,故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Tk+12=-2ak+10bk,则 当n=k+1时有: Tk+1=ak+1b1+akb2+ak-1b3+…+a1bk+1 =ak+1b1+q(akb1+ak-1b2+…+a1bk) =ak+1b1+qT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命题成立. (2)假设 n=k 时命题成立, 1 即凸 k 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 f(k)= k(k-3)(k≥4). 2 当 n=k+1 时, k+1 边形是在 k 边形基础上增加了一边, 凸 增加了一个顶点 Ak+1,增加的对角线条数是顶点 Ak+1 与不
相邻顶点连线再加上原 k 边形的一边 A1Ak, 共增加的对角线条 数为(k+1-3)+1=k-1. 1 1 2 f(k+1)= k(k-3)+k-1= (k -k-2) 2 2 1 1 = (k+1)(k-2)= (k+1)[(k+1)-3]. 2 2 故 n=k+1 时由(1)、(2)可知,对于 n≥4,n∈N*公式成立.
1 1 1 1 1 = + +…+ + - 2k 2k+1 2k+2 k+1 k+2 1 1 1 1 = + +…+ + , k+2 k+3 2k+1 2k+2 从而可知,当 n=k+1 时,命题亦成立. 由(1)(2)可知,命题对一切正整数 n 均成立.
[悟一法]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代数恒等式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准 确表述n=n0时命题的形式,二是准确把握由n=k到n=k+1 时,命题结构的变化特点.
1 1 1 = + +…+ (n∈N+). 2n n+1 n+2 [精讲详析] 本题考查数学归纳法在证明恒等式中的应
用,解答本题需要注意等式的左边有2n项,右边有n项,由 k到k+1时,左边增加两项,右边增加一项,而且左、右两 边的首项不同,因此由“n=k”到“n=k+1”时,要注意项的
合并.
1 1 1 (1)当 n=1 时,左边=1- = ,右边= ,命题成立. 2 2 2 (2)假设当 n=k(k≥1,且 k∈N+)时命题成立,即有 1 1 1 1 1 1- + - +…+ - 2 3 4 2k-1 2k 1 1 1 = + +…+ . 2k k+1 k+2 则当 n=k+1 时, 1 1 1 1 1 1 1 左边=1- + - +…+ - + - 2 3 4 2k 2k+1 2k+2 2k-1
[悟一法] 对于几何问题的证明,可以从有限情形中归纳出一个变 化的过程,或者说体会出是怎么变化的,然后再去证明,也
可以采用递推的办法,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时,关
键是正确分析由n=k到n=k+1时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
[通一类]
1 3.证明:凸 n 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 f(n)= n· (n-3)(n≥4). 2 1 证明:(1)n=4 时,f(4)= · (4-3)=2,四边形有两条对角 4· 2
3.数学归纳法中的两步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在数学归纳法中的第一步“验证n=n0时,命题 成立”,是归纳奠基、是推理证明的基础.第二步是归 纳递推,保证了推理的延续性,证明了这一步,就可 以断定这个命题对于n取第一个值n0后面的所有正整数 也都成立.
[研一题]
[例 1] 1 1 1 1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 + - +…+ - 2 3 4 2n-1 2n
x2k-y2k能被x+y整除,
当n=k+1时,
即x2k+2-y2k+2=x2·2k-x2y2k+x2y2k-y2·2k x y =x2(x2k-y2k)+y2k(x2-y2). ∵x2k-y2k与x2-y2都能被x+y整除, ∴x2(x2k-y2k)+y2k(x2-y2)能被x+y整除. 即n=k+1时,x2k+2-y2k+2能被x+y整除.
当n=k+1时,
12-22+32-42+…+(2k-1)2-(2k)2+(2k+1)2-(2k+2)2 =-k(2k+1)+(2k+1)2-[2(k+1)]2 =-k(2k+1)-(4k+3)=-(2k2+5k+3) =-(k+1)[2(k+1)+1], ∴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何n∈N+都成立.
[例2] 求证:二项式x2n-y2n(n∈N+)能被x+y整除.
[精讲详析] 本题考查数学归纳法在证明整除问题中
的应用,解答本题需要设法将x2n-y2n进行分解因式得出x
+y,由于直接分解有困难,故采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x2-y2=(x+y)(x-y), ∴能被x+y整除. (2)假设n=k(k≥1,且k∈N+)时,
[读教材· 填要点] 1.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当要证明一个命题对于不小于某正整数n0的所有正整数 n都成立时,可以用以下两个步骤: (1)证明当 n=n0 时命题成立; (2)假设当 n=k(k∈N+,且k≥n0)时命题成立,证明 n=k +1 时命题也成立. 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不小于n0 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
(2)假设当 n=k(k≥2 且 k∈N+)时命题成立, 就是该平面内 1 满足题设的任何 k 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为 f(k)= k(k-1), 则当 n 2 =k+1 时,任取其中一条直线记为 l,如图,剩下的 k 条直线 为 l1,l2,…,lk.由归纳假设知,它们之间的交点个数为 f(k)= kk-1 . 2
10b1=16,故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Tk+12=-2ak+10bk,则 当n=k+1时有: Tk+1=ak+1b1+akb2+ak-1b3+…+a1bk+1 =ak+1b1+q(akb1+ak-1b2+…+a1bk) =ak+1b1+qTk
=ak+1b1+q(-2ak+10bk-12) =2ak+1-4(ak+1-3)+10bk+1-24 =-2ak+1+10bk+1-12. 即Tk+1+12=-2ak+1+10bk+1. 因此n=k+1时等式题· 大思维] 1.在数学归纳法中,n0一定等于1吗? 提示:不一定.n0是适合命题的正整数中的最小值,有 时是n0=1或n0=2,有时n0值也比较大,而不一定是从1 开始取值.
2.数学归纳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提示:数学归纳法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 学命题的证明.
由(1)(2)可知,对任意的正整数n命题均成立.
[悟一法]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时,关键是整理出除数
因式与商数因式积的形式,这就往往要涉及到“添项”与“减
项”等变形技巧,例如,在本例中,对x2k+2-y2k+2进行拼
凑,即减去x2y2k再加上x2y2k,然后重新组合,目的是拼凑
出n=k时的归纳假设,剩余部分仍能被x+y整除.
Tn=-2(3n-1)+3×22+3×23+…+3×2n+2n 2= 121-2n-1 + +2n 2-6n+2=10×2n-6n-10. 1-2 而-2an+10bn-12=-2(3n-1)+10×2n-12=10×2n- 6n-10,故 Tn+12= -2an+10bn,n∈N*.

法二:(1)当n=1时,T1+12=a1b1+12=16,-2a1+
(2)应用数学归纳法时的常见问题
①第一步中的验证,对于有些问题验证的并不是n=1, 有时需验证n=2,n=3. ②对n=k+1时式子的项数以及n=k与n=k+1的关系的 正确分析是应用数学归纳法成功证明问题的保障.
③“假设n=k时命题成立,利用这一假设证明n=k+1
时命题成立”,这是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核心环节,
[通一类] 2.求证:n3+(n+1)3+(n+2)3能被9整除. 证明:(1)当n=1时,13+(1+1)3+(1+2)3=36,能被9整 除,命题成立. (2)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 k3+(k+1)3+(k+2)3能被9整除. 当n=k+1时,(k+1)3+(k+2)3+(k+3)3 =(k+1)3+(k+2)3+k3+3k2· 3+3k·2+33 3 =k3+(k+1)3+(k+2)3+9(k2+3k+3). 由归纳假设,上式中k3+(k+1)3+(k+2)3能被9整除,又 9(k2+3k+3)也能被9整除. 故n=k+1时命题也成立. 由(1)(2)可知,对任意n∈N*命题成立.
2+3d+2q3=27, 条件,得方程组 8+6d-2q3=10, d=3, 解得 q=2.
所以 an=3n-1,bn=2n,n∈N*. (2)法一:由(1)得 Tn=2an+22an-1+23an-2+…+2na1,


2Tn=22an+23an-1+…+2na2+2n 1a1. ② 由②-①,得
由(1)和(2),可知对任意n∈N*,Tn+12=
-2an+10bn成立.
点击下图片 进入:
(2)记Tn=anb1+an-1b2+…+a1bn,n∈N*,证明Tn+12
=-2an+10bn(n∈N*.)
[命题立意]
应用.
本题考查数学归纳法在证明数列问题中的
[解]
(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 d,等比数列{bn}的公
比为 q.由 a1=b1=2,得 a4=2+3d,b4=2q3,S4=8+6d.由
对待这一推导过程决不可含糊不清,推导的步骤要完整、
严谨、规范.
[通一类]
1.证明12-22+32-42+…+(2n-1)2-(2n)2=-n(2n+ 1)(n∈N+). 证明:(1)当n=1时,左边=12-22=-3,
右边=-1×(2×1+1)=-3,
∴当n=1时,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就是 12-22+32-42+…+(2k-1)2-(2k)2 =-k· (2k+1).
[研一题]
[例 3] 平面上有 n(n≥2,且 n∈N+)条直线,其中任意两
条直线不平行,任意三条不过同一点, nn-1 求证:这 n 条直线共有 f(n)= 个交点. 2
[精讲详析]
本题考查数学归纳法在证明几何命题中的
应用,解答本题应搞清交点随 n 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然后 采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 n=2 时, ∵符合条件是两直线只有 1 个交点, 1 又 f(2)= ×2×(2-1)=1. 2 ∴当 n=2 时,命题成立.
本课时考点常与数列问题相结合考查数学归纳法的 应用,2012年天津高考将数列、数学归纳法相结合,以解 答题的形式进行了考查,是高考模拟命题的一个新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