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影像解剖
四肢影像解剖
188第一节 解剖学概述四肢以骨、关节和骨骼肌为主。
肢体的近侧份以单一的长骨为轴心(肱骨、股骨),中分以并列的两个长骨(尺桡骨、胫腓骨)为支架,远侧份的肢端骨架结构复杂。
肢体各部分相连处的关节较大,关节结构复杂。
四肢肌的肌腱常越过关节,在其周围有许多滑膜囊和腱鞘等结构。
肩关节和髋关节均呈球窝状,关节窝周缘有关节唇。
肩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穿行,而髋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关节囊被强大的韧带或肌腱袖加强,周围包裹有骨骼肌(图9-1-1)。
肘关节和膝关节均由三骨、三关节构成,其内、外侧均有带状的侧副韧带加强(图9-1-2),膝关节前方尚有髌韧带,膝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以及内、外侧半月板(图9-1-3)。
腕关节和踝关节均由多骨构成,关节内、外侧同样有侧副韧带加强。
肢端部位的关节相对较小,数目繁多。
前面冠状切面图9-1-1 肩关节189前面冠状切面图9-1-2 肘关节上面图9-1-3 膝关节第二节四肢X线解剖X线成像能清晰显示四肢骨的解剖结构,X线平片上骨皮质呈白色高密度影,骨松质可见骨小梁致密网格影,骨髓为稍淡影。
骨骼肌呈软组织密度,为灰色中等密度影,彼此难以分辨。
X线成像亦能清晰显示关节的构成骨情况,但关节软骨、关节腔及囊内结构对X线吸收较少,表现为关节构成骨端间条带状透亮影,此为X线意义上的关节间隙。
一、上肢骨及关节X线解剖(一)上肢骨1.锁骨锁骨为内前外后弯曲的“S”形扁条状骨,中1/3处皮质厚达2~3mm,骨小梁明显,肩峰端皮质薄到0.5mm。
锁骨外1/3下缘可见喙突粗隆。
2.肩胛骨三角形薄扁骨,覆盖于第2~7肋后方。
其内侧缘与锁骨、肋骨和肺部阴影重叠。
脊柱缘皮质为一条连续的直线,其外侧相当于冈下窝中心区域,骨小梁稀疏,阴影较淡。
肩胛骨下角圆钝致密,常投影于肺野外缘。
外侧缘呈致密粗条状影,终止于肩胛颈下方。
肩胛骨颈连于外侧略宽的关节盂。
关节盂向内倾斜呈扁椭圆形。
在肩胛颈内上钩状骨性突起或卵圆形环状致密影,为喙突。
X线技术人体各部位技术操作
二、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1、尺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
2、桡骨茎突为前臂近腕外侧的突起。
3、尺骨茎突鹰嘴为肘关节的茎突。
4、肱骨内上髁为肘关节内侧的突起。
5、肱骨外上髁为肘关节外侧的突起。
6、肱骨大结节为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
7、锁骨为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的内高外地的骨骼。
8、肩峰为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
9、肩胛骨喙突为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的突起。
10、肩胛下角位于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7胸椎下缘等高。
11、内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
12、外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
13、胫骨粗隆为胫骨上段前缘的突起。
14、髌骨为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
15、股骨内上髁为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
16、股骨外上髁为膝关节外上方的突起。
17、腓骨小头为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的突起。
18、髂嵴为髂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4腰椎棘突高度。
19、髂前上棘为髂骨前上方的突起。
,平第2骶椎高度。
20、股骨大粗隆为股骨上段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
三、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1、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
2、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段连接,平对气管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3、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11胸椎椎体高度。
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
四、脊椎体表定位标志。
下肢后面局部解剖
梨状肌综合征。
2、股后区: 深筋膜与股骨共同形成骨筋膜鞘。 肌层有大腿后群的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坐骨神经: 行于臀大肌深面,在坐 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入 股后,行于股二头肌长 头深面,至腘窝上角分 支。 臀大肌下缘与股二肌长 头外侧缘的夹角处是其 压痛点。
3、膝后区:
腘窝。 1)境界: 外上界是股二头肌腱, 内上界是半腱、半膜肌腱。 外下界是腓肠肌外侧头, 内下界是腓肠肌内侧头。 2)内容物及其排列: 由浅至深依次为: 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 外上界还有腓总神经。
四肢的层次由浅入深一般为: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层、骨骼。 浅层结构:指皮肤和浅筋及浅筋膜内的血管、神经。 深层结构:指深筋膜及其深处的肌层和血管、神经。 四肢的深筋膜与骨共同形成包裹肌群和深部的血管、 神经的骨筋部分界。 可分: 臀部、 股后部、 膝后部、 小腿后部、
4、小腿后区: 深筋膜与小腿骨共同构成骨筋膜鞘。 肌层浅层有腓肠肌、比目鱼肌,深层自外 侧向内侧有踇长屈肌、指长屈肌、胫骨后肌。 1)血管、神经束: 由胫后动、静脉、胫 神经组成,行于浅、 深两层肌之间。 胫后动脉在起始处发 出腓动脉,行于踇长 屈肌与腓骨肌之间。
局部解剖学
蚌医解剖学教研室
张成英
绪论
一、局部解剖学的定义和学习目的
局部解剖学是在掌握系统解剖的基础上,把人体分成 若干局部,着重研究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结构、形 态、层次和毗邻关系的解剖学。是临床医学,特别是 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影像诊断等临床学科的基础课。
二、各部结构出现的规律 头部和躯干的层次由浅入深一般是: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肉、骨骼、脏器。
踝部、
足部。
一、各部的浅层结构
1、皮肤: 臀部较厚,其余各部较薄。 小腿后的皮肤柔软、弹性 好、血供好,是临床常用 的供皮区。 2、浅筋膜: 1)皮神经: 臀上皮神经、后皮经、小 腿后面的腓肠神经。 2)浅静脉: 小腿后面的小隐静脉 。
超详细的膝关节X线解剖及测量
膝关节是人体内最大的关节,也是最常发生损伤的关节,一旦出了问题,除了医生的手法检查,影像学检查是确定损伤部位、判断损伤程度、制定治疗方案以及预测和评价治疗效果的必不可少的方法。
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膝关节X线解剖+解读+测量,超级详细。
一膝关节X线解剖二膝关节X摄影标准标准侧位X片要求:①股骨内侧髁后缘与外侧髁后缘重叠,且投射管球与内外侧后髁的重叠缘垂直。
②最好能够清楚的显示胫股关节间隙与髌股关节间隙。
具体操作:管球从内侧向外侧投照,管球与每个病人膝关节的距离都应是一样的(图01)。
图01首先在X光透视下调整冠状位的投射角度,使内外侧后髁的轮廓线大体一致且两者的最凸点在一个水平(如下面图02右中红色虚线所示)。
图02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让病人将其大腿(股骨)内旋或外旋,从而使内外侧后髁完全重叠。
因此,股骨前内侧髁与前外侧髁可以不重叠;而股骨内侧髁远端与股骨外侧髁远端也可以不完全重叠,如图03-图04。
图03图04图05是一个非常不标准的侧位X光片。
从腓骨头的位置来看,这个片子中的股骨过于内旋了,导致内外侧后髁离得很远。
图05图06这个图比图例05稍好一些,但是从腓骨头的位置来看,片子的外旋稍大。
我们首先需要稍稍调整一下管球的投照角度,使内外侧后髁的轮廓基本一致,然后需要让病人适度内旋才能使内外侧后髁完全重叠。
图06图07这个图基本上符合标准侧位的要求了。
但是内外侧后髁还是没有完全重叠,因此病人再稍微旋转一点点就更理想了。
图07图08~图11是几个完美的标准侧位X光片图08图09图10图11标准正位X片要求:①投射角度需近似与胫骨平台平行,以清晰的显露胫股关节,并使胫骨平台的前后缘重叠;如果不能同时保证内、外侧胫骨平台的前后缘都重叠,那么需要优先保证磨损较轻一侧胫骨平台的前后缘重叠。
②膝关节正位X光片应包括股骨的远端1/4和胫骨的近端1/4。
③可清晰看到内外股骨上髁最凸点;而胫骨髁间棘刚好位于股骨髁间窝的中央。
跟骨普通X线摄影
垂直射入。
• 显示部位:跟骨及距跟关节、跟骰关节侧 位影像 。
4、跟骨侧位
• 体 位:仰卧或坐位,下肢伸直,跟骨紧 贴探测器,足矢状面垂直于探测器。用布 带将被检侧足尖向后拉,使踝关节背屈 。
• 中心线:向头端倾斜35 °~45°角,经跟 骨中心射入胶片。
• 显示部位:跟骨轴位影像。
5、跟骨轴位
Thank you!
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 理而来,供大家参考,
感谢您的关注!
• 解剖
• 1.下肢游离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 足骨。
• 2.下肢游离骨的连接:髋关节、膝关节、 胫腓关节、踝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 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及趾骨间关节。
• 3.下肢带骨:髂骨、耻骨、坐骨,形成髋 臼与股骨头构成髋关,由骶髂关节连接 于躯干。
• 体 位:坐位或侧卧,足跟外侧紧贴探测 器,胶片后缘包括跟骨后部,下缘包括足 底部 。
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
编辑ppt
5. 胸 椎 侧 位
病人取侧卧位。脊柱对台面中 线。 脊柱长轴与台面平行。 中心线对准第6或第7胸椎
编辑ppt
编辑ppt
6. 腰 椎 前 后 位
病人取仰卧位。身体正面对 台面中线。中心线对准脐孔 上方2cm处,通过第3腰椎。
编辑ppt
编辑ppt
7. 腰 椎 侧 位
• 病人取侧卧位。脊柱长轴与 台面平行,对台面中线。中 心线对准 第3腰椎棘突前方约 8cm处,通过第3腰椎体。
编辑ppt
3. 拇指侧位
编辑ppt
4. 腕 关 节 后 前 位
编辑ppt
5. 腕 关 节 侧 位
编辑ppt
6. 尺 桡 骨 前 后 位
病人取坐位。拍前 后位时,手掌向上。 拍侧位时前臂摆成 侧位,尺侧紧靠暗 盒,桡侧向上。中 心线对准前臂中点。
编辑ppt
7. 尺 桡 骨 侧 位
编辑ppt
8. 肘 关 节 前 后 位
编辑ppt
4. 心脏和大血管左前斜位 (第二斜位)
• 病人取立位。病 人从后前位向右 旋转55°~65°。 中心线对准第6胸 椎。观察心脏各 房室及主动脉的 全貌。
编辑ppt
5. 胸 骨 后 前 斜 位
• 胸骨位于胸部前方,正位与内脏和 脊柱重叠,拍摄时必须:①转动体 位或斜射X线;②采用长时间、低电 压、低电流和连续慢呼吸曝光。
编辑ppt
• 病人取俯卧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 线。
• 中心线向左侧倾斜,对准肩胛骨内缘 与第4胸椎联线中点。
• 倾斜角度一般为40(常数)减去胸部 前后径厚度。
编辑ppt
(二)腹 部
编辑ppt
• 包括腹腔、盆腔、腹膜后腔。 • 腹部平片主要用于急腹症的首选检查,
下肢CTA检查及临床运用PPT课件
年龄.Βιβλιοθήκη 19下肢CTA数据统计
甲级片83人,乙级2人,丙级1人。
科室质控小组主观评价
.
20
我院2017年下肢CTA患者数据统计结果
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以及单纯性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患 者下肢动脉易出现病变。
:2:高龄男性高血压患者居多。
建议以上患者出现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症状及时行下肢 CTA检查,做到明确诊断,早期预防与治疗。
.
4
胫腓部动脉解剖
分段: 胫前动脉:由腘动脉发出后,穿小腿骨间膜至小腿前面,经外
踝延伸为足背动脉。 胫腓干:为一短干,后分为胫后动脉及腓动脉,变异较多。 胫后动脉:延小腿后面浅、深屈肌之间下行,经内踝转至足底,
延伸为足底动脉。 腓动脉:沿腓骨下行,分支营养邻近诸肌。
.
5
下肢动脉图
.
6
下肢CTA检查技术
.
21
下肢CTA临床运用 下肢CTA适应症:
1.动脉硬化性闭塞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急性血栓 4.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夹层 5.动静脉瘘 6.支架术后 其他病变观察血管情况
.
22
科室案例1
胡某、男、64岁。 临床诊断: 1: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支架植入术后,心功能III级。 2:2性糖尿病 3:高血压3级
下肢CTA检查技术及临床运用
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南昌市第一医院) 影像中心
史建华 姚子文
.
1
下肢CTA检查技术及临床运用 1.下肢CTA解剖 2.下肢CTA检查方案 3.科室下肢CTA数据统计 4.临床应用
.
2
下肢动脉解剖
股部动脉正常解剖: 1.起源:腹主动脉远端约L4椎体下缘分出左右髂总动脉。髂总动脉 沿腰大肌内侧下行,至骶髂关节处分内、外动脉。 2.分支:
2024版医学影像解剖学人卫版
韧带等,对于诊断脊柱和四肢的软组织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脊柱疾病影像诊断
脊柱骨折
根据X线和MRI表现,可明确骨折的类型、程度和稳定性,为临床 治疗提供依据。
脊柱结核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并评估病变 的范围和程度。
脊柱肿瘤
根据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可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来源和侵犯范围, 为手术和放化疗提供参考。
预后评估与随访管理
人工智能算法还能够根据医学影像数据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制定个性化的随访管理方案。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进展
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研究大脑在执 行特定任务时的功能活动情况,为认知神经科 学研究提供重要手段。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研究大脑在静息状态 下的功能连接和网络结构,为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提 供新视角。
前列腺疾病
包括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 MRI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分期 中具有重要作用。
01 02 03 04
卵巢疾病
包括卵巢囊肿、卵巢癌等,超声、 CT和MRI均可用于卵巢疾病的诊 断和评估。
阴囊及精索疾病
超声是诊断阴囊及精索疾病的首 选影像学方法。
06
脊柱与四肢影像解剖学
Chapter
脊柱与四肢结构概述
医学影像解剖学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辅助诊断 医学影像解剖学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直观、准确的解剖结构 信息,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指导治疗 通过对病变部位的精确定位和定性分析,医学影像解剖学 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科研与教学
医学影像解剖学作为医学影像学和解剖学的重要分支,为 科研工作者提供了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的新手段和新方法, 同时也为医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下肢静脉造影方法
• 回流障碍性疾病(30%):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未完全再通者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先天性深静脉部分缺失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布-加氏综合征
下肢静脉疾病影像学检查
• 静脉造影 • 超声检查 • CT、CTA • MRI、MRA
正常股静脉及其瓣膜在静脉顺行造影中的形态和功能应符合下述 标准: (1)股静脉宽径,男性≤1.4cm,女性≤1.3cm。 (2)股静脉瓣膜数≥2,外形呈对称二瓣型。 (3)瓣窦宽径与静脉宽径比值≥1.2。 (4)Valsalva功能试验,瓣膜下有完整的透亮带。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在西方人群中,下肢静脉曲张发病率>20%(21.8%-29.4%), 其中5%(3.6%-8.6%)有静脉水肿、皮肤改变或静脉性溃疡。
Po(obstruction)为静脉阻塞;Pr,o(refluxandobstruction)为 静脉逆流与阻塞并存。
CEAP分类系统中“C”的定义
• Co:无明确的视、触体征,但有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
症状,以“不安定腿”(restlessleg)为特征,有可能是已再 通的隐匿型腘静脉或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后的临床表现。 C1:有三种不同表现:①毛细血管扩张(telangiectasis),持 久性扩张的真皮内小静脉。红色,内径<1mm,呈线状或 丝状,因而又称为“spiderveins”、“hyphenWebs”和 “threadveins”。②网状静脉(reticulaveins),持久性扩张的 真皮内小静脉。蓝色,内径>lmm,但<3mm,通常呈扭 曲状,不同于正常皮内小静脉,因而又称为“blueveins”、 “intradermalvarices”和“venulectasia”。③冠状静脉扩张 (coronaphelebectasia),是指足内外侧近内外踝的真皮内毛 细血管扩张。呈扇形排列,往往是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进展 的临床表现,且与溃疡好发部位一致。也可称为 “malleolarflare”和“ankleflare”。
运动系统影像解剖—下肢骨及其连结(医学影像解剖学)
参考指南
一、中国解) 二、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三、第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四、中山大学解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五、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刘树伟 山东科学技术 出版社
2.坐骨
坐骨大切迹 坐骨棘 坐骨小切迹 坐骨结节
坐骨支
3.耻骨
耻骨梳 耻骨结节 耻骨联合面
耻骨上支 耻骨下支
练习题
1.骶骨和髋骨均有得结构是: A.粗线 B.月状面 C.耳状面 D.弓状线 E.髋臼 2. 不参于髋构成的骨 A、髂骨 B、耻骨 C、坐骨 D、尾骨 3.髋骨结构中在体表能摸到的是 A、弓状线 B、髋臼 C、耳状面 D、髂前上棘
(一)髋骨
由髂骨、坐骨、耻骨组成。 髂、坐、耻骨三骨会合成的深窝称髋臼 (1)髂骨 构成髋骨上部 (2)坐骨 构成髋骨下部 (3)耻骨
1.髂骨
髂窝 弓状线 耻骨梳
耳状面
1.髂骨
髂嵴
髂结节
髂后上棘 髂后下棘
髂前上棘 髂前下棘
两侧髂嵴最高 点的连线与后 正中线交于第 4腰椎棘突
下肢CTA检查及临床运用课件
PPT学习交流
16
我院2017年下肢CTA统计分析
2017年至今总共检查人数 86人,男56人,女30人
PPT学习交流
17
下肢CTA数据统计
混合病史指患高血压、糖尿病、动
慢性肾病6人,高血压20人, 4人,糖尿病12人,动静脉病 ,其他病症4人。
T学习交流
18
下肢CTA数据统计
人数
80岁以上27人,70-80岁19 ,60-70岁17人,50-60岁1 40-50岁9人,40岁以下4人
PPT学习交流
4
胫腓部动脉解剖
分段: 胫前动脉:由腘动脉发出后,穿小腿骨间膜至小腿前面,经外
延伸为足背动脉。 胫腓干:为一短干,后分为胫后动脉及腓动脉,变异较多。 胫后动脉:延小腿后面浅、深屈肌之间下行,经内踝转至足底
延伸为足底动脉。 腓动脉:沿腓骨下行,分支营养邻近诸肌。
PPT学习交流
5
下肢动脉图
12
简易流程
定位像扫描
修改扫描范围、扫描野 确认螺距、Kv、mAs 设定SmartPrep参数
轴
确认扫描计划
位
移床
扫
监测层面扫描
描
血管内放置ROI
监测相位扫描 注入造影剂80~100ml
启动轴位扫描
结束检查
PPT学习交流 造影剂智能跟踪
13
下肢CTA检查技术
注意事项:
1.病人检查结束后嘱咐病人在机房外停留观察半小时,如果无不 症状,方可离去。
2.打药延迟时间及药量应该根据病人体重及血管情况实时调整, 龄较大者,由于血循环较慢,故应打药后延迟扫描,并稍加大点 量,以保证下肢血管药量充足。
PPT学习交流
14
人体下肢的局部解剖
腓总神经
腓总神经是坐骨神经的另一分支 ,它沿着小腿的外侧下降,支配 小腿前外侧的肌肉和足背的感觉
。
下肢血管
01
动脉
下肢的主要动脉包括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这些动脉
供应下肢的血液,为下肢的组织和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02 03
静脉
下肢的静脉包括浅静脉和深静脉。浅静脉位于皮下组织中,收集皮肤和 皮下组织的血液回流到深静脉;深静脉位于肌肉和骨骼中,将血液从浅 静脉回流到心脏。
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它们穿梭于各个组织中,用于交换氧气和营 养物质,以及排除废物。
04 下肢局部疾病
髋关节骨关节炎
总结词
髋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下肢疾病,主要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 受限。
详细描述
髋关节骨关节炎通常由髋关节退行性改变引起,与年龄、性别、遗传、环境等 因素有关。患者常出现髋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关节 畸形和功能障碍。
05 下肢手术及康复
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目的
通过置换病变的髋关节,恢复关 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
量。
手术适应症
适用于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关节 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手术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或 半髋关节置换。
膝关节置换术
手术目的
手术方法
通过置换病变的膝关节面,恢复关节 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膝关节韧带与半月板
膝关节的韧带和半月板对于维持关节稳定性和保护关节免 受损伤具有重要作用。在置换术中,需要注意这些结构的 完整性和功能。
周围神经血管
了解膝关节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分布,对于手术入路和避免 不必要的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下肢摄影(X线检查技术课件)
(十三)股骨前后位:
中心线 : 经股骨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
屏气方式 : 无。
(十三)股骨前后位:
(十三)股骨前后位:
标准影像显示: 股骨及相邻关节的正位 影像;股骨和胫骨内、 外侧髁形态对称;股骨 远端内侧缘可见髌骨模 糊轮廓。
(六)踝关节前后位:
中心线 : 经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垂直射入探 测器。
屏气方式 : 无。
(六)踝关节前后位:
(六)踝关节前后位:
标准影像显 示:
踝关节位于照片 下1/3中央,关 节面呈切线位, 其间隙清晰可 见;胫腓联合间 隙不超过 0.5cm;踝关节 诸骨纹理清晰锐 利,周围软组织
2.熟悉各体位的摄影目的及照片显示内 容。
3.总结此次课的重点、难点。
4.课后复习。
第一节 透视检查
二、下肢摄影
(十)膝关节前后位:
摄影目的 : 观察膝关节间隙,各骨骨质,外形变化,膝部 软组织、骨垢和籽骨的病变。 成像野大小 : 5×7英寸,沿小腿的长轴竖放。(-) 摄影距离 : 90~100㎝。
(十二)髌骨轴位:
(十二)髌骨轴位:
(十二)髌骨轴位:
(十三)股骨前后位:
摄影目的 : 观察股骨、膝关节、髋关节及周围软组 织的病变。 成像野大小 : 12×15/14×17英寸,纵向1/2分割,与 侧位合用,沿大腿的长轴竖放。(-)/(+) 摄影距离 : 90~100㎝。
(十三)股骨前后位:
(五)跟骨轴位:
(六)踝关节前后位:
摄影目的 : 观察踝关节诸骨、关节间隙和部分足骨 的病变。 成像野大小 : 5×7英寸,沿小腿的长轴竖放。(-) 摄影距离 : 90~100㎝。
从普通DR双下肢全长摄影到具备双下肢全长摄影功能DR的体会
M M I MONTHLY Vol28No.6Jun2019—1302_从普通DR双下肢全长摄影到具备双下肢全长摄影功能DR的体会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江苏221002)张立俊关键词:DR;双下肢全长摄影随着骨科对下肢人工膝关节、髓关节置换术和矫形手术的逐渐增多,现骨科医生迫切需要影像科能提供双下肢全长片⑴,以便在确定手术方案前明确知道下肢力学轴线与股骨解剖轴线和胫骨解剖轴线之间的成角度数⑵。
2014年由于我院DR未配置下肢全长图像摄影功能,为配合骨科开展工作,我们利用了Photoshop7.0图像编辑软件中的拼接功能担当起了双下肢全长X线影的拼接软件,前期通过查阅相关期刊文章,借鉴2014年全国影像年会论文汇编中关于双下肢全长摄影的描述,通过讨论、试照、逐渐掌握了其摄影要领,现已熟练操作。
至2016年9月为止,已完成双下肢全长摄影140余例,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2016年10月份我院安装使用具备双下肢全长摄影功能的Philips DD3,至此双下肢全长摄影的图像质量和摄片效率有了质的提高。
现将两个机器不同的摄影经验和操作体会介绍如下:1普通DR双下肢全长摄影1.1技术方法(1)制标记尺:采用150cm钢尺一把,每隔10cm打一 5mm直径的圆孔并用铅号码为孔眼标记顺序。
使用时平行放在下肢外侧,保证与被照下肢等比例放大。
⑵仪器设备及拼接软件:PhilipsDDX及Photoshop7.0对图像进行无缝拼接。
⑶摄片体位:病人采取同解剖学姿势的仰卧前后位。
(4)摄片前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摄影前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关键的要求就是摄影时患者体位保持不动,这是下肢全长摄影拼接成功的保障。
⑸操作步骤:①摄片前患者做好的准备工作有:去除 外裤(只穿内裤最好),衬裤上不能有拉链和装饰物,除去膏药等物。
②患者取仰卧位,足尖向前,下肢同解剖学姿势放置于摄彫床中心,自制标记尺放于被检侧外lcm处。
③确认从检侧髓关节到踝关节全长均在标记尺刻度范围内,纵向移动检查床,看照射野能否包括全下肢。
下肢DR检查
胫腓骨侧位
体位设计: ①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 ②被检侧膝关节稍屈曲,小腿腓侧靠近暗盒。 ③胫腓骨中点置于照射野中心。 中心线:对准胫腓骨中点垂直暗盒射入胶片。
胫腓骨侧位
标准显示:
①显示胫、腓骨及邻近关节侧位影像。
L
②软组织影像清楚。
胫腓骨侧位
非标准片:
体位不正
摄影不全
摄影不全
膝关节前后位
体位设计: ①被检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床上。 ②被检侧下肢伸直且稍内旋,足尖向上,蝈窝靠 近暗盒。 ③髌骨下缘置于照射野中心。 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垂直暗盒射入胶片。
对外伤患者进行时,应尽量采用改变X线方向或移动摄影床床面等方式,以适应摄影体 位的要求。若需移动肢体,应做到轻、准、快,以免发生骨折错位或增加病人痛苦。
摄影时应注意对被检者的X线防护,特别注意体位防护的运用。 较厚部位摄影时,应使用滤线栅装置,且选用适当厚度的滤过板,厚薄悬殊较大的部位
摄影时,应利用阳极效应。
髌骨轴位
标准显示: ①显示髌骨和股骨间的关节面轴位影像。 ②髌骨呈板栗状显示。
股骨前后位
体位设计: ①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 ②被检侧下肢伸直且稍内旋,足尖向上。 ③股部中点置于照射野中心。 中心线:对准股骨中点垂直暗盒射入胶片。
股骨前后位
标准显示:
①显示股骨及邻近关节正位影像。
R
②股骨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目录
足 跟骨 踝关节 胫腓骨
膝关节 髌骨 股骨 髋关节
摄影注意事项
摄影前应认真阅读摄影申请单,明确检查目的,正确选择摄影体位。 摄影时,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病变局限在一端时,应至少包括邻近病变一端的关
节,以明确其解剖位置。肢体的长轴应与胶片长轴平行。 常规在一张胶片上摄取正位和侧位影像,以便诊断。在一张胶片上摄取同一部位的2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26
髋关节CT
a27ຫໍສະໝຸດ 第三章 下肢髋部(hip region)
髋 关 节 MRI
a
28
a
29
思考题
1. 踝关节的组成及X线解剖 2. 膝关节半月板层面的CT解剖 3. 膝关节的MRI解剖 4. 正常成人及小儿髋关节的X线划线测量
a
30
下 肢a动 脉
31
下 肢a 静 脉
32
a
33
a
34
内侧为“C”形, 外侧为“O”形 • 密度:均匀 CT值在70~90HU
a
19
膝关节MRI
矢状面
a
横断面
20
前交叉韧带 外侧半月板
后交叉韧带
内侧副韧带 内侧半月板
a
冠状面 21
第三章 下肢
CT
大腿(thigh)
MRI
a
22
第三章 下肢
髋部(hip region)
• 构成:
髋臼,股骨头,股骨 颈,大小粗隆,关节 囊
a
膝(knee)
14
第三章 下肢
膝(knee)
膝关节的X线解剖
• 股髁角 (90º~110º) • 胫后角 (<90º)
a
15
膝关节X线造影
a
16
图2-3-+1 右膝a内侧半月板投影 17
图2-3-+2 右膝a 外侧半月板投影 18
膝关节CT(半月板层面)
半月板CT表现 • 形态:轮廓光整
• 胫踝角:4561º (M), 4965º (F)
• 腓踝角:4563º (M), 4362º (F)
a
8
踝关节MRI
a
9
踝关节MRI
a
10
第三章 下肢
小腿(leg)
X线
a
11
小腿CT
a
12
小腿MRI
a
13
第三章 下肢
• 构成
股骨下端 胫骨上端 髌骨 关节囊 滑液囊 辅助结构 (半月板,韧带)
第二部分
第二篇 四肢影像解剖
第三章
下肢影像解剖
a
1
第三章 下肢
• 组成:趾骨(十四节)、 跖骨(五块)、 跗骨(七 块)
• 关节:跖趾关节、跖 跗关节、跟距关节、 跟骰关节、楔舟关节、 舟骰关节、距舟关节
a
足 ( foot )
足部X线 2
足的X线解剖测量
内侧弓与外侧弓 跟骨轴位角17º
跟距骨角
a
• 包括:
骨性关节面,半月形
关节间隙
a
23
髋关节X线解剖
• Shenton’s线 ( 耻颈线 )
• Calve’s 线 ( 髂颈线 )
• Skinner’s线 • 颈干角 (127º)
a
• 股骨颈前倾角 (12~15º)
24
小儿髋关节X线解剖
• Perkin’s方格
• 髂骨角A 43º~67º • 髋臼角B 30º(新生儿)、 a <25º(1岁)、20º(2岁)、10º(2成5 人)
3
足的X线解剖测量
踇趾外翻角10
20º
a
4
足部CT
a
5
足部MRI
a
6
第三章 下肢
• 构成 胫骨下端、腓骨下 端、距骨上面及关 节囊
• 包括 内踝、外踝、后踝
a
踝(ankle)
7
第三章 下肢
踝(ankle)
• 关节间隙:34mm, 踝关节X线解剖
等宽,呈倒“U”字形
• 胫骨纵轴线与距骨垂直 轴线在一条直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