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第三版)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0年修订版全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力生副主任委员:吴兆苏朱鼎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委员陈鲁原陈伟伟初少莉高润霖顾东风黄峻蒋雄京孔灵芝李勇李南方李舜伟李小鹰李新立林金秀刘力生刘梅林马淑平米杰潘长玉孙宁玲唐新华王文王海燕王继光王拥军王增武吴兆苏许樟荣严晓伟姚崇华游凯袁洪曾正陪张维忠张新华张宇清赵冬赵文华朱俊朱鼎良朱曼路诸骏仁祝之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学术委员会委员陈春明陈兰英戴闺柱戴玉华方圻冯建章高平进龚兰生顾复生管廷瑞郭静萱洪昭光胡大一华琦黄振文霍勇纪宝华姜一农金宏义雷正龙李卫李广平李光伟李一石林曙光刘国树宁田海戚文航钱荣立沈璐华孙明陶军汪道文王克安王兴宇魏岗之吴海英吴可贵吴锡桂吴印生向红丁谢晋湘徐成斌徐守春杨天伦杨艳敏余国膺张麟张运张廷杰赵连友序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近年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工作,200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纳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3年实施方案,截至2010年底各地已管理3553.8万高血压患者;同时《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管理的50万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管理满1年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70%。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人群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我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高血压联盟(中国)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修订。

修订工作以我国近年来心血管病流行病研究结果和高血压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为依据,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经专家多次讨论,历时2年,于2010年底完稿。

从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看CCB在降压治疗中的地位(中南大学湘雅附属第二医院黄全跃教授)

从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看CCB在降压治疗中的地位(中南大学湘雅附属第二医院黄全跃教授)

利尿剂常见药物--代表药物有氢氯噻嗪、吲哒
帕胺等,常单独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纳催离natrilix (吲达帕胺indapamide) 施维雅
二. ACEI: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
药理作用:舒张血管,降低血压。 作用机制
① 抑制整体RAAS的AIⅡ形成,对血管、肾发挥直接作用;并进 一步影响交感神经系统及醛固酮分泌发挥间接作用。
② 抑制局部组织RAAS,使局部生成的AIⅡ减少。 ③ 减少缓激肽的降解。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转换血管紧张素Ⅱ,ACEI就是抑 制这种酶对血管紧张素的催化作用,使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下 降,而血管紧张素Ⅱ可直接收缩血管,间接造成水钠潴留,导致 血压升高,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就是使周围的小动脉扩 张,血压下降。
尿 酸 6.10
6.20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07, 25:1711–1718
(mg/dL)
6.00 5.90 5.80 5.70
0
2
4
随访(年) 3 458 3 672 3 240 3 455 2 974 3 191
最后随访 (4.5-6年) 2 997 3 210
3 710 3 840
特殊人群
老年高血压 +
优选CCB的推荐
我国完成的Syst-China、STONE等临床试验结果均表明钙 通道阻滞剂治疗老年人高血压可显著减少脑卒中发生风险。 ACEI或ARB和CCB在标准剂量下较少发生不良反应,通常 作为首选的儿科抗高血压药物 必要时谨慎使用降压药。口服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或CCB;
吡啶类CCB为研究用药,并证实以二氢吡啶类CCB为 基础的降压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

依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分级

依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分级

依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分级依据2010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血压分级导语: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根据2010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分级是评估高血压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根据这一指南,深入探讨高血压的血压分级及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了解高血压的治疗和管理。

一、高血压的严重性及危害据统计,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患者数量正急剧增加,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高血压如果不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管理,会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评估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二、2010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血压分级根据2010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的血压分级主要包括三个等级:轻度高血压、中度高血压和重度高血压。

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可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不同的等级,有利于医生进行治疗方案的定制,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1. 轻度高血压:收缩压为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

这一等级的患者血压虽高,但尚未达到中度和重度高血压的水平,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非药物治疗进行管理。

2. 中度高血压:收缩压为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

这一等级的患者血压已经较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血压监测和调整药物用量。

3. 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这一等级的患者血压非常高,需要立即进行药物治疗,并密切监测血压水平,防止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意外。

三、高血压的治疗和管理针对不同血压分级的高血压患者,2010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和管理建议。

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应首先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增加体育锻炼等来降低血压。

对于中度和重度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将成为主要手段。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精选全文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精选全文

继续监测
考虑药物治疗
继续监测
注明:*家庭自测血压平均值比诊室低5mmHg(即家庭135/85相当于诊室的149/90mmHg);
按患者的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
(2009年基层版指南)
其它危险因素 和病史
Ⅰ无其它危险因素 Ⅱ1~2个危险因素 Ⅲ ≥3个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
1级高血压 SBP140~159 或DBP90~99
⑵ 高血压 1 级 伴 RF 1-2个
高危
⑴ 高血压 3 级

⑵ 高血压1 级或 2级
伴RF≥3个

(3)靶器官损害

(4)临床疾患
简化危险分层项目的内容:
分层 项目
高血压分级
(SBP/DBP)
分层 项目 内容
1级:140-159 /
90-99 2级:160-179 /
100-109 3级:180/
基层指南目录
❖ 第一节、高血压的检出 ❖ 第二节、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 ❖ 第三节、高血压的治疗 ❖ 第四节、高血压预防和教育 ❖ 第五节、高血压的管理 ❖ 第六节、高血压患者的双向转诊 ❖ 第七节、高血压防治工作考核及评估
高血压概念
1.高血压基本定义 ❖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
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的疾病; 是最常见的慢 性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 经非同日(一般间隔2周)三次测量,血压 ≥140和/或≥90mmHg,可考虑诊为高血压。
血压测量标准方法
❖ 测量工具:合格水银柱式血压计、电子血压计。 ❖ 环境:温度、无噪音; 患者、医生均不讲话,保持安静 ❖ 袖带的大小适合,至少覆盖上臂臂围的2/3。 ❖ 血压读数应取偶数(0、2、4、6、8)。电子血压计以显示数据为准。 ❖ 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以3次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是国内专家多年研究的成果,为中国高血压患者提供了一份详细、全面的防治方案。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份指南进行深入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高血压是指在正常生活状态下,血压持续增高而超过一定阈值的一种疾病。

根据2010版指南的分类,高血压分为三个阶段:正常血压、正常高值和高血压。

其中,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139毫米汞柱(mmHg),舒张压80-89mmHg;正常高值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高血压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收缩压超过160mmHg或舒张压超过100mmHg。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高血压的危害和影响。

高血压是全球公认的十大心血管疾病之一,可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高血压还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眼底病变等多种疾病有关。

因此,早期发现和控制高血压非常重要。

指南指出,高血压的干预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和控制体重。

指南推荐的DASH饮食(低盐、高钾、高镁的饮食计划)和心血管运动(有氧运动、力量训练)都有助于降低血压。

此外,限制烟酒的摄入和控制体重也是预防和管理高血压的关键。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指南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治疗建议。

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初始治疗应选用单一药物;对于老年患者和合并疾病的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和剂量。

同时,治疗过程中需要多次测量血压,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高血压的防治过程中,建立健康档案和控制好血压的目标值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医生和患者可以跟踪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另外,指南还提出了不同患者而言的目标血压值,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和肾脏疾病患者,血压控制要更加严格。

此外,除了药物治疗,指南还强调了高血压的综合管理。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PPT课件》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PPT课件》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要点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要点
指南目录
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2、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3、诊断性评估 4、高血压分类与分层 5、高血压的治疗 6、特殊人群的高血压处理 7、高血压防治的对策和策略 8、高血压的社区防治 9、继发性高血压 10、指南的推广与实施
• 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步降压 达标。
• 如能耐受,以上全部患者的血压水 平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 舒张压低于60mmHg的冠心病患者 ,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情况下逐渐 实现降压达标。
高血压治疗血压达标时间
原则:能耐受,尽早达标;长期达标 对1-2级高血压且药物能耐受,血压达标时间4--12周 对药物耐受性差,血压达标可延长 老年人,血压达标时间可适当延长
壮族、苗族和彝族等患病率则较低
1.3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1)高钠低钾饮食 (2)超重和肥胖 (3)饮酒 (4)精神紧张 (5)其他:年龄、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等
1.4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
农村低于城市;男性低于女性;经济不发达地区低于经济发达地区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高血压的危害
SBP升高20mmHg DBP升高10mmHg
心脑血 管并发 症风险 翻倍
重度高血压人群,终末期肾 病是正常血压者的11倍
血压水 平升高
脑卒中 冠心病 心力衰竭 肾脏疾病 大动脉及 周围动脉病变
指南目录
5、高血压的治疗 6、特殊人群的高血压处理 7、高血压防治的对策和策略 8、高血压的社区防治 9、继发性高血压 10、指南的推广与实施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降压药物适用人群的推荐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降压药物适用人群的推荐
1007 9688(2012)01—0015—02
专家简介:卢新政,男,医学博士后,主任医 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血管 分会高血压学组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中国 医师协会高血压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微循 环分会委员。主要从事高血压、o肌疾病、o力衰 竭的诊治, 2011年5月15日,我国公布了2010版《中国 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南强调,高血压治疗应在改 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及合 适的剂量,有效控制|I【L压、降低心血管风险。常用 的降压药物包括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 换酶抑制剂(ACE])、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 (ARB)、利尿药、B受体阻断药,以及上述药物组 成的固定复方制剂。在降压治疗过程中,有针对性 地选择降压药物很重要。 1降压药的推荐应用原则 降压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药物双方特点选 择治疗方案。推荐降压药物,应遵循以下原则:有 效、安全、全面、方便、便宜。具体而言,根据以下原 则:(1)降压平稳、持久;(2)副作用小,耐受良好; (3)除降压作用外,尽量有利于并存的心血管疾病 及危险因素;(4)方便服用,依从性好;(5)价格合 适,患者能够承受。 2新指南中常用降压药物的推荐适应人群 指南建议,上述五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高I【IL 压患者的初始和维持用药,但这并不意味着各类 降压药物的应用几率均等。各种降压药物的特点 不同,其推荐适应人群也不同。适应人群的推荐是 基于循证医学及药理学特点的。随着近年研究的
f收稿日期:20ll
12—08)
13受体阻断药 其推荐适应汪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快速
性一t5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其常见的不良反应 包括疲乏、肢体冷感、激动不安、胃肠不适等。高度
房室传导阻滞、哮喘患者禁用√漫性阻塞性肺病、

【全文】中国高血压2010指南

【全文】中国高血压2010指南
第二十页,共53页。
靶器官损害
左心室肥厚 心电图Sokolow-Lyons>38mv或Cornell>2440mm·mms 超声心动图LVMI男125,女120g/m2 颈动脉超声IMT>0.9mm或动脉粥样斑块 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12m/s(* 选择使用) 踝/臂血压指数<0.9(* 选择使用)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GFR<60ml/min/1.73m2)或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男性 115-133mol/L或,女性 107-124mol/L或) 微量白蛋白尿 30-300mg/24h或 白蛋白/肌酐:22mg/g(2.5mg/mmol)
JAMA. 2004 Jun 2;291(21):2591-9
20
20
6
7
3
39
9
3
4
4
5
54
4
1
1
35
13
4
4
2
4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CHD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CVD
高血压
吸烟

TC

HDL
糖尿病
肥胖
第七页,共53页。
高血压人群中脑卒中/MI发病比值,我国vs.西方国家:5~8:1 vs. 1:1
第二十八页,共53页。
普通高血压患者降至140/90mmHg以下 老年患者(≥65岁)收缩压降至150mmHg 伴肾脏疾病、糖尿病或冠心病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脑卒中后血压目标140/90mmHg 能耐受,逐步达标。冠心病患者舒张压低于60mmHg时,应引起关注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0年修订版全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力生副主任委员:吴兆苏朱鼎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委员陈鲁原陈伟伟初少莉高润霖顾东风黄峻蒋雄京孔灵芝李勇李南方李舜伟李小鹰李新立林金秀刘力生刘梅林马淑平米杰潘长玉孙宁玲唐新华王文王海燕王继光王拥军王增武吴兆苏许樟荣严晓伟姚崇华游凯袁洪曾正陪张维忠张新华张宇清赵冬赵文华朱俊朱鼎良朱曼路诸骏仁祝之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学术委员会委员陈春明陈兰英戴闺柱戴玉华方圻冯建章高平进龚兰生顾复生管廷瑞郭静萱洪昭光胡大一华琦黄振文霍勇纪宝华姜一农金宏义雷正龙李卫李广平李光伟李一石林曙光刘国树宁田海戚文航钱荣立沈璐华孙明陶军汪道文王克安王兴宇魏岗之吴海英吴可贵吴锡桂吴印生向红丁谢晋湘徐成斌徐守春杨天伦杨艳敏余国膺张麟张运张廷杰赵连友序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近年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工作,200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纳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3年实施方案,截至2010年底各地已管理3553.8万高血压患者;同时《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管理的50万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管理满1年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70%。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人群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我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高血压联盟(中国)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修订。

修订工作以我国近年来心血管病流行病研究结果和高血压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为依据,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经专家多次讨论,历时2年,于2010年底完稿。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_2010年修订版_重点内容介绍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_2010年修订版_重点内容介绍
收稿日期: 2011 - 12 - 01
·69·
·指南与共识·
( 总 150) 中国临床医生 2012 年 第 40 卷 第 2 期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柯氏音不消失者,可以柯氏音 压。对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建议
第Ⅳ时相( 变音) 为舒张压。⑧血压单位在临床使用 连续家庭测量血压 7 天( 至少 3 天) ,每天早晚各 1
的耐受 性、重 要 性 不 亚 于 或 甚 至 更 胜 过 药 物 的 疗效。 3. 2. 1. 2 尽量应用长效制剂 尽可能使用 1 天 1 次给药且有持续 24 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 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 并发症的发生。如使用中、短效制剂,则需每天 2 ~ 3 次用药,以达到平稳控制血压。 3. 2. 1. 3 联合用药 以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 良 反 应 ,在 低 剂 量 单 药 治 疗 疗 效 不 满 意 时 ,可 以 采 用两种 或 多 种 降 压 药 物 联 合 治 疗。 事 实 上,2 级 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联合治疗。对血 压≥160 /100 mmHg 或中危及以上患 者,起 始 即 可 采用小剂量两 种 药 联 合 治 疗,或 用 小 剂 量 固 定 复 方制剂。 3. 2. 1. 4 个体化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及 个人意 愿 或 长 期 承 受 能 力,选 择 适 合 患 者 的 降 压 药物。 3. 2. 2 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 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 道 阻 滞 剂 ( CCB ) 、血 管 紧 张 素 转 换 酶 抑 制 剂 ( ACEI)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利尿剂 和 β 受体阻滞剂五类,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 配比复方制剂。此外,α 受体阻滞剂或其他种类降 压药有时亦可应用于某些高血压人群。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学习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学习

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
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主要 手段。目前,在临床和人群防治工作中,主要采用诊室血压、动 态血压以及家庭血压三种方法。 诊室血压由医护人员在诊室按统一规范进行测量,目前仍是评估 血压水平和临床诊断高血压并进行分级的常用方法。 动态血压监测(ABPM)则通常由自动的血压测量仪器完成,测量次 数较多,无测量者误差,可避免白大衣效应,并可测量夜间睡眠 期间的血压,因此,既可更准确地测量血压,也可评估血压短时 变异和昼夜节律。 家庭血压监测(HBPM)通常由被测量者自我完成,这时又称自测 血压或家庭自测血压,但也可由家庭成员等协助完成。因为测量 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进行,因而,也可以避免白大衣效应。家庭 血压监测还可用于评估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数年血压的长期变 异或降压治疗效应,而且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参与意识,改善患者 的治疗依从性。
不论采用哪种测量方法,诊室血压、动态血压或家庭血压,
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风险均呈连续、独立、 直接的正相关关系。与舒张压相比,收缩压与心血管风险 的关系更为密切。目前,冠心病事件迅速增加,但脑卒中 仍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的诊断性评估
确定血压水平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并
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体危险,因此,应在治疗高血压 的同时,干预所有其它的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如 吸烟情况。危险因素越多,其程度越严重, 若还兼有临床情况,则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就越高, 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力度也应越大。
降压药选择
1. 医生应对每一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药。 2. 首先掌握药物治疗的禁忌症和适应症,根据病情和患 者意愿选择适合该患者的药 物;治疗中随访病人,了 解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 3.考虑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比选择降压药种类更重 要。

2010版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特殊情况高血压的处理)

2010版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特殊情况高血压的处理)

2010版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特殊情况高血压的处理)6. 特殊情况高血压的处理6.1. 老年高血压6.1.1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与流行现状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27万人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

即约每2位60岁以上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常并发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

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生率远高于西方人群。

若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更易发生靶器官损害。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如下:1. 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占高血压的60%。

随着年龄增长ISH的发生率增加,同时脑卒中的发生率急剧升高。

老年人脉压与总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呈显著正相关。

2. 血压波动大:血压“晨峰”现象增多,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者增多。

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在改变体位为直立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如头晕或晕厥。

老年ISH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应用利尿剂、扩血管药或精神类药物者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老年餐后低血压(PPH)定义为:餐后2h内每15min测量血压,与餐前比较SBP下降>20mmHg,或餐前SBP≥100mmHg,餐后<90mmHg,或餐后血压下降轻但出现心脑缺血症状(心绞痛、乏力、晕厥、意识障碍)。

老年人血压波动大,影响治疗效果,血压急剧波动时,可显著增加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3. 常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高,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10%(非勺型)或超过20%(超勺型),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增加。

4. 白大衣高血压增多。

5. 假性高血压(pseudohypertension)增多, 指袖带法所测血压值高于动脉内测压值的现象(SBP高≥10mmHg或DBP高≥15mmHg),可发生于正常血压或高血压老年人。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我国高血压临床研究的证据
高血压的诊断性评估
确定血压水平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分类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 <120 <80正常高值 120~139 80~89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60 ≥10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3级高血压SB
1-2个其他危险因素
中危
中危
很高危
≥3个其他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
高危
高危
很高危
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
将合并糖尿病患者划为很高危人群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高血压(1-3级)·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 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 常(6.1-6.9 mmol/L)·血脂异常:TC≥5.7mmol/L(220mg/dL)或LDL-C> 3.3mmol/L (130mg/dL)或HDL-C<1.0mmol/L(40mg/dL)·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 女性≥85cm)或肥胖(BMI ≥28kg/m2)·高同型半胱氨酸>10mol/L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修订要点及特色
指南修订的概况
卫生部疾控局委托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对2005版高血压指南进行修订2009年2月18日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和中国高血压联盟在北京召开指南修订新闻发布会2009年4月开始正式修订工作,近100位专家分工撰稿,多次讨论,修稿,定稿2011年5月15日更新版指南主要内容在北京发布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指导医生和患者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中国高血压学会制定了《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本文将依据该指南,介绍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一、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根据《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如下:1. 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2. 自我测量:在家自我测量的血压高于等于135/85 mmHg。

3.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 mmHg。

在满足上述任一诊断标准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多次血压测量,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二、高血压的治疗方法《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供了以下高血压治疗方法:1. 非药物治疗: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非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

这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如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钠摄入、增加运动、戒烟限酒等。

2. 药物治疗:对于中度和重度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用钙离子拮抗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降压药物。

3. 联合治疗:对于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联合药物治疗。

但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堆积。

4. 针对合并症的治疗:一些高血压患者可能伴随有其他合并症,如糖尿病、冠心病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针对合并症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高血压的预防措施除了治疗,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性也不能被忽视。

以下是预防高血压的一些建议:1. 积极的生活方式: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控制糖分和盐分摄入;保持正常的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每周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等。

2. 防止过度紧张和情绪激动:长期的紧张和激动容易导致血压升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放松和应对压力。

3. 避免不良嗜好: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和烟草的摄入,这些物质对心血管系统有不良影响。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 钙拮抗剂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 利尿药
• β受体阻滞剂
• 低剂量复方制剂
降压治疗初始小剂量单药或两种药选用参考
单药治疗 对象: 确诊高血压 小剂量联合治疗 血压<160/100mmHg 低危患者 C C+B C+D+A A C+D D B C+A D+A F
我国高血压“三率”水平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知晓率 治疗率 12.1 6.1 2.8 控制率 26.3 30.2 24.7
1991 2002
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比较(%)
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
1/10万人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990 1995 2000 2005 2009 心脑血管病 肿瘤 呼吸病 损伤/中毒 消化病 传染病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注:⑴、本表与200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相同;⑵、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 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 为1、2、3级。
图1
初诊高血压的评估干预流程
高血压防治的基本理念
1. 高血压是可控的,大多数需长期治疗; 2. 降压治疗的好处公认,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 中及心脏病风险; 3. 根据心血管总危险和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措施, 4. 长期平稳有效控制血压,降压治疗要达标; 5. 高血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 高盐饮食 ,长期过量饮酒,长期过度精神紧张。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3.4.1. 诊室血压
• 血压测量的步骤: • 要求受试者坐位安静休息5分钟后开始测量。 • 选择定期校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 计。 • 测量坐位时的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 至少间隔1-2分钟测量两次,若两次测量结果差别比较大 (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 • 首诊时要测量两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 上臂血压。 • 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
• •
• •
• •
5.4.5. 降压药的联合应用
• 联合用药用的适应证:Ⅱ级高血压和(或) 伴有多种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 患的高危人群,往往初始治疗即需要应用 两种小剂量降压药物,如仍不能达到目标 水平,可在原药基础上加量或可能需要3 种,甚至4种以上降压药物。
6.4. 高血压伴脑卒中
• 急性脑卒中的血压处理 •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前血压应控制在<185/110mmHg。急性缺 血性卒中发病24小时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除非收缩压 ≥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 层、高血压脑病者,一般不予降压,降压的合理目标是24小时内血压 降低约15%。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者,如神经功能平稳, 可于卒中后24小时开始使用降压药物。 急性脑出血患者,如果收缩压>200 mm Hg或平均动脉压>150 mm Hg,要考虑用持续静脉滴注积极降低血压,血压的监测频率为每 5分钟一次。如果收缩压>180 mm Hg或平均动脉压>130 mm Hg, 并有疑似颅内压升高的证据者,要考虑监测颅内压,用间断或持续的 静脉给药降低血压;如没有疑似颅内压升高的证据,则考虑用间断或 持续的静脉给药轻度降低血压(例如,平均动脉压110 mm Hg或目标 血压为160/90 mm Hg),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56页】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56页】
Ia类,二氢吡啶类 可扩张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 Ib类,地尔硫卓类 介于Ia类Ic类之间,主要治疗心绞痛
Ic类,维拉帕米为代表 对房室传导、心率、心肌收缩力抑 制作用较强 Ib类 二氢吡啶类 Ia类 非二氢吡啶类 Ic类
(一) 利尿剂
(3)
11
(二) β受体阻滞剂
(1)
抗高血压
抗心肌缺血
抗动脉粥样硬化
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兴奋减慢心率减少心排出量
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 血管紧张素II的心血管作用
抗心律失常
减慢心率,心肌收缩力及耗氧量
高血压患者的心脏性猝死
高血压所致心血管事件
12
(二) β受体阻滞剂
(2)
心绞痛心梗后快速心律失常(房速、房颤等)充血性心力衰 竭妊娠
30
降压治疗的收益主要来自降压本身不同类别降压药除降低血压外,有不同的其他作用同一类药物有其共同的作用,即类作用,同一类药的各药物之间作用有不同,即个体作用。对于不同病人药物的疗效或耐受性会有差别
针对不同临床情况选用不同作用药物
31
不同类降压药在某些方面的可能的
相对优势
预防卒中 ARB﹥b阻滞剂 , 钙拮抗剂﹥利尿剂预防心衰 利尿药﹥其他类延缓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不全 ACEI或ARB ﹥其他类改善左心室肥厚 ARB ﹥ b阻滞剂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 钙拮抗剂﹥利尿药或b阻滞剂
禁忌症
妊娠,高血钾 双侧肾动脉狭窄
不良反应
血钾升高,血管性水肿 (罕见)
23
(4)
(五)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代表药 氯沙坦(科素雅)25-100 mg/日 1次/日 缬沙坦(代文)80-160mg/日 1次/日 厄贝沙坦(安博维)150-300 mg/日 1次/日 坎地沙坦(必洛斯)8-32mg/日 1次/日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rflnl
mm
Hg,
Hg相对应。③测鼍方案:目前还
没有一致方案。一般情况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 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血压控制平稳者,可每周l天测 量血压。对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连 续家庭测量血压7 d(至少3 d),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测量 2—3遍,取后6 d血压平均值作为参考值。④最好能够详细 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衄压读数.而不是 只记录平均值。应尽可能向医生提供完整的血压记录。 家庭血压适用于: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监测;白大衣 高血压识别;难治性高血压的鉴别;评价长时血压变异;辅助 降压疗效评价;预测心血管风险及预后等。 未来通过无线通讯与瓦联网为基础的远程控制系统将 可实现血压的实时、数字化监测。 2.评估靶器官损害: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心、脑、肾 或血管等)的识别,对于评估患者心血管风险、早期积极治疗 具有重要意义。在高JliL压到最终发生心m管事件的整个疾 病过程中,亚临床靶器官损伤是极其重要的中间环节。采用
Hg。也诊
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对于18岁以上患者,义进 一步将高mL压分为1级、2级和3级(表1)。 2.按心血管风险分层:高m压及血压水平是影响心血 管事件发生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凶素,但并非惟一决定闪素。 大部分高|lll压患者还有血压升高以外的心血管危险冈素。 凶此,心血管风险分层根据m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凶素、靶器 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 危4个层次(表2)。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分层,有利于 确定启动降压治疗的时机。有利于采用优化的降压治疗方 案.有利于确立合适的血』E控制日标,有利于实施危险闪素
30 rain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1.高钠、低钾膳食:人群中,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 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 呈负相关。膳食钠/钾比值与血压的相关性甚至更强。 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均每天盐摄入量12~t5 g以上。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最主要的危险 因素之一。

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要点

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要点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5月15日正式发布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9项要点(一)
1.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 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但高血压“ 三率”较低 2.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 因素。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 态势 3.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控 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4. 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 亡总危险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140/90 mm Hg以下; 在可耐受情况下还可进一步降低
JNC 7
130/80mmHg
ESC 2009
130/80mmHg 130/80mmHg(一 般糖尿病)
140/90mmHg
中国高血压指南2010
140/90mmHg
多项研究一致显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收缩压 控制在130mmHg获益更多
162 155 154 153 143 145 144 139 132 128 138 137 144 140 145 143 134 143
吡啶类CCB为研究用药,并证实以二氢吡啶类CCB为 基础的降压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
CCB新适应症: 左室肥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脑血管病
表 11 常用降压药的适应症 表 12 常用降压药种类的临床选择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适应症 左室肥厚 肾功能不全 颈动脉增厚 心绞痛 心肌梗死后
左心室肥厚 心电图Sokolow-Lyons>38mv或Cornell>2440mm·mms 超声心动图LVMI男125,女120g/m2 颈动脉超声IMT>0.9mm或动脉粥样斑块 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12m/s(* 选择使用) 踝/臂血压指数<0.9(* 选择使用)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GFR<60ml/min/1.73m2)或血清肌酐轻度 升高(男性 115-133mol/L或1.3-1.5mg/dl,女性 107124mol/L或1.2-1.4mg/dl) 微量白蛋白尿 30-300mg/24h或白蛋白/肌酐:22mg/g(2.5mg/mmo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方利血平片(利血平0.032mg/氢氯噻嗪3.1mg/双肼屈嗪4.2mg/异丙嗪2.1mg)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利血平0.1mg/氨苯蝶啶12.5mg/氢氯噻嗪12.5mg/双肼屈 嗪12.5mg) 珍菊降压片(可乐定0.03mg/氢氯噻嗪5mg )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氯沙坦钾50mg(100mg)/氢氯噻嗪12.5mg ) 缬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 ) 替米沙坦/氢氯噻嗪(替米沙坦40mg/氢氯噻嗪12.5mg ) 卡托普利/氢氯噻嗪(卡托普利10mg/氢氯噻嗪6mg ) 复方阿米洛利(阿米洛利2.5mg/氢氯噻嗪25mg ) 贝那普利/氢氯噻嗪(贝那普利10mg/氢氯噻嗪12.5mg )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培哚普利4mg/吲达帕胺1.25mg ) 氨氯地平/缬沙坦(氨氯地平5mg/缬沙坦80mg) 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氨氯地平5mg/贝那普利10mg) 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赖诺普利10mg/氢氯噻嗪12.5mg) 复方依那普利片(依那普利5mg/氢氯噻嗪12.5mg) 尼群地平/阿替洛尔(尼群地平10(5)mg/阿替洛尔20(10)mg) 依那普利/叶酸片(依那普利10mg/叶酸0.8mg)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丁(氨氯地平5mg/阿托伐他丁10mg)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要点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要点
指南目录
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2、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3、诊断性评估 4、高血压分类与分层 5、高血压的治疗 6、特殊人群的高血压处理 7、高血压防治的对策和策略 8、高血压的社区防治 9、继发性高血压 10、指南的推广与实施
SBP升高20mmHg DBP升高10mmHg
心脑血 管并发 症风险 翻倍
重度高血压人群,终末期肾 病是正常血压者的11倍
血压水 平升高
指南目录
5、高血压的治疗 6、特殊人群的高血压处理 7、高血压防治的对策和策略 8、高血压的社区防治 9、继发性高血压 10、指南的推广与实施
内容
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
指南目录
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1.2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
(全国每年新增高血压1000万人,目前有2亿高血压患者)
1.2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
年龄:递增 性别:女性在更年期前低于男性,但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
至高于男性 地域:寒冷、高纬度地区高于温暖低纬度地区 饮食习惯:盐与饱和脂肪摄入高的患病率也越高 种族:藏族、蒙古族和朝鲜族等患病率较高
壮族、苗族和彝族等患病率则较低
1.3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1)高钠低钾饮食 (2)超重和肥胖 (3)饮酒 (4)精神紧张 (5)其他:年龄、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等
1.4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
农村低于城市;男性低于女性;经济不发达地区低于经济发达地区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首位危险因素
(%)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高血压 吸烟 高TC 低HDL 糖尿病 肥胖
3 7
5 4 4 3
411
424 4
6
9
13
20
54
39
35
20
CHD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CVD
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病比例:5-8:1
JAMA. 2004 Jun 2;291(21):2591-9
复方降压药物
复方利血平片(利血平0.032mg/氢氯噻嗪3.1mg/双肼屈嗪4.2mg/异丙嗪2.1mg)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利血平0.1mg/氨苯蝶啶12.5mg/氢氯噻嗪12.5mg/双肼屈 嗪12.5mg) 珍菊降压片(可乐定0.03mg/氢氯噻嗪5mg )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氯沙坦钾50mg(100mg)/氢氯噻嗪12.5mg ) 缬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 ) 替米沙坦/氢氯噻嗪(替米沙坦40mg/氢氯噻嗪12.5mg ) 卡托普利/氢氯噻嗪(卡托普利10mg/氢氯噻嗪6mg ) 复方阿米洛利(阿米洛利2.5mg/氢氯噻嗪25mg ) 贝那普利/氢氯噻嗪(贝那普利10mg/氢氯噻嗪12.5mg )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培哚普利4mg/吲达帕胺1.25mg ) 氨氯地平/缬沙坦(氨氯地平5mg/缬沙坦80mg) 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氨氯地平5mg/贝那普利10mg) 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赖诺普利10mg/氢氯噻嗪12.5mg) 复方依那普利片(依那普利5mg/氢氯噻嗪12.5mg) 尼群地平/阿替洛尔(尼群地平10(5)mg/阿替洛尔20(10)mg)
1、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 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靶 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
2、抗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和药物两种方法,大多 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治疗
3、定期测量血压;规范治疗,改善治疗依从性,尽 可能实现降压达标;坚持长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 压
5.0 0.0
30.2 26.3
50% 24.7
40% 32.4%
1320.%1
22.6% 20%
48.4%1991
2002
38.5%
6.1 2.8
知晓率
10治% 疗率
9.5%
控制率
2.8%
人群高血压知晓率、0治% 疗率和控制率比较(%)
1992-1994
2004-2005
小结:
指南目录
2、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降压药物治疗原则
CCB降压药物满足新指南的降压原则要求
常用降压药的种类
钙拮抗剂 (CC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利尿药( Diuretics ) β受体阻滞剂(β-blockers) 低剂量复方制剂
常用降压药物
其他降压药物
复方降压药物
高血压的控制目标
针对不同人群,细化降压目标值
高血压治疗血压达标时间
原则:能耐受,尽早达标;长期达标 对1-2级高血压且药物能耐受,血压达标时间4--12周 对药物耐受性差,血压达标可延长 老年人,血压达标时间可适当延长
血压水平 寻找原因,明确有无继发高血压 靶器官的损害/危险因素/临床疾病
选择治疗方案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高血压的治疗策略--治疗时机Biblioteka 高血压的治疗策略--治疗方法
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非药物疗法内容和目标
内容
减少钠盐摄入 合理饮食 规律运动 控制体重 戒烟 限酒
心理平衡
目标
每人每日食盐小于6克; 减少膳食脂肪;适量蔬菜水果; 每周3~5次中量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 BMI<24kg/m2;腰围男<90cm;女<85cm; 坚决戒烟; 不提倡饮白酒;如饮酒,则每日白酒小于 50ml; 葡萄酒小于100ml;啤酒小于300ml 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