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中国药典解析

合集下载

中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

中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

中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摘要:一、引言二、中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的概述三、中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的主要内容1.药物的分类2.药物的命名规则3.药物的性状、鉴别与检查4.药物的炮制5.药物的制剂四、中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的应用与价值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国药典是中医药行业的一部权威性法典,对药品的研究、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的相关内容。

二、中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的概述中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简称2010版药典一部,是按照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的。

该书于2010年正式出版,是我国药品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的主要内容1.药物的分类2010版药典一部对药物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包括中药材、中药提取物、中药成方制剂、化学药品、生化药品、抗生素、放射性药品等。

2.药物的命名规则药典规定了药物的命名原则,包括通用名、化学名、商品名等,并对药物的命名进行了规范和统一。

3.药物的性状、鉴别与检查药典对药物的性状、鉴别与检查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外观性状、理化性质、鉴别方法、检查方法等,为药品的真伪鉴别提供了依据。

4.药物的炮制药典对药物的炮制进行了规范,包括炮制方法、炮制程度等,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5.药物的制剂药典对药物的制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制剂工艺、处方、质量要求等,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四、中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的应用与价值2010版药典一部的出版,为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导,对提高我国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中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是中医药行业的一部权威性法典,对药品的研究、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修订情况及主要特点

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修订情况及主要特点

(二)附录(对所有药品标准具有法定约束 附录( ——同品种同时废止 同品种同时废止) 力——同品种同时废止)
中药新增14个(如:黄曲霉素测定法、异常毒性 等),修订47个。 化药新增15个(如:溶血与凝聚、注射剂安全性 检查指导原则),修订69个。 生物制品新增18个(如:残留溶剂、牛血清白蛋 白残留量测定),修订39个。 对于生产工艺落后、质控水平低的7种生物制品从 药典中撤下并列入再评价工作中。
二、主要特点
三是部分品种控制标准已高于欧美药典,如:肝 素标准已在多项指标超过欧美药典、疫苗生产与 产品中的抗生素要求等均已超过国外企业产品要 求,抗生素、甘油等标准亦已与国际看齐等。目 前,已从 2010版《中国药典》中速选出10个品 种与美国药典进行协调统一,力争实现标准互 认。
总之,在全国同仁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版《中 国药典》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实质性的提升,它 的实施,必将对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药品质量保 证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必将对我国将要开展的 全面提高药品质量标准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 用,也必将作为技术桥梁对促 进我国药品走向国际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主要特点
2.化学药 一是检测方法更加专属准确——药典化药品种中 采用了分离效能更高的离子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 法;新增了335个品种的HPLC测定含量以取代原来 的专属性不强的方法如生物测定法,以实现准确 测定。
二、主要特点
二是红外光谱在原料药特别是制剂鉴别中的应用 进一步扩大,50种原料、72种制剂增加了IR鉴 别,为打击假药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手段。 三是进一步增加溶出度、含量均匀度等检查项 目。新增99个品种溶出度和59种含量均匀度检 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均一。
二、主要特点
四是结合我国实际深入考察,依靠标准导向,为 产品工艺改进奠定基础。如:西咪替丁4种晶型的 考查,制定生物利用度高的A晶型优化标准,促使 晶型不好、生物利用度低的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工 艺改进。

1《中国药典》2010年版有关内容概述

1《中国药典》2010年版有关内容概述

3217
1386 43%
2237 70%
34
4567
2、品种收载情况
各部品种收载数量
内容 一部 新增 1019 修订 634 2010年版 2005年版 2165 1146
二部
三部 总计
330
37 1386
1500
94 2237
2271
131 4567
1970
101 3217
3、附录增修情况:
内容 05年版收载 新增 修订 10年版收载
3、药典基本结构:
2、正文: 每一个具体品种的质量标准
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 处方来源、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虽制定的、用 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 稳定均一技术的规定。
3、药典基本结构:

3、附录 主要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 原则。 制剂通则:按药物剂型分类,针对剂型特点所规定的 基本技术要求。 通用检测方法:检验时所用的设备、程序、方法及限 度 指导原则: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 药品标准等的指导性规定。
2010版《中国药典》的凡例总则



7、首次明确附录的法律约束力 《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附录中收载的指导原则 是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标准所制定的指导性规 定,不作为法定标准。” 《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附录中收载的指导原则 是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标准所制定的指导性规 定。” 新版药典凡例虽然也有同样规定,但不在总则之中描 述,而在总则之中却明确药典收载的“凡例、附录” 对药典以外的其他国家药品标准具同等效力”,因此 可以理解为附录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指导性规定。
《中国药典》2010年版 有关内容概述

中国药典2010年版

中国药典2010年版

影响吸收的因素:
1. 眼睑缝隙损失(7~30μl,1滴药液约50~70μl) 2. pH和pKa值(分子型>离子型药物,双亲性药物更易吸收) 3. 刺激性、表面张力、粘度等 4. 外周血管消除(结膜→外周→消除)
2013-7-30
Page 19
附录ⅠG 眼用制剂增修概况与解读(一)
滴眼剂 系指由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供滴入眼内的无菌液体制
3. 给药途径多(胃肠道、腔道、皮肤、粘膜等)
4. 可降低某些药物的刺激性(如碘或溴化物等) 5. 可提高某些药物AUC 6. 但不稳定(物理、化学与生物学)、携带和运输不便、可能含防腐剂等
2013-7-30
Page 22
附录ⅠC 酊剂增修概况与解读
酊剂
系指将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 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供口服或外用。
2013-7-30
Page 20
附录ⅠG 眼用制剂增修概况与解读(二)
除另有规定外,眼用制剂应进行以下相应检查 (必检项目)
【渗透压摩尔浓度】 除另有规定外,水溶液型滴眼剂、洗眼剂和 眼内注射溶液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照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附 录Ⅸ G)检查,应符合规定。 【无菌】 (眼内注射溶液、眼内插入剂及供手术、伤口、角膜穿通伤用的眼用 制剂,)照无菌检查法(附录Ⅺ H(J))检查,应符合规定。 删除【微生物限度】检查
2013-7
定义:丸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以适当方法制成的球状或类球状
固体制剂。
基本分类:滴丸、糖丸、小丸等。
滴丸 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后溶解、乳化或混 悬于基质中,再滴入不相混溶、互不作用的冷凝(液)介质中,…。 糖丸 系指以适宜大小的糖粒或基丸为核心,用糖粉和其他辅料的混 合物作为(撒粉)材料,…。 生产与贮藏期间(一般要求): 第四点:…供口服的滴丸或小丸可包糖衣或薄膜衣。必要时,薄膜包 衣丸应检查残留溶剂(与片剂要求一致)

中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

中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

中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
摘要:
1.介绍《中国药典2010 版第一部》
2.该版本的主要内容和更新
3.《中国药典》的历史和作用
4.《中国药典》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
正文:
《中国药典2010 版第一部》是我国国家级的药品标准规范,对药品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以及药品的流通和使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标准的核心,它的每一次更新都受到广泛的关注。

2010 版第一部的《中国药典》是对前一版的修订和完善,主要包括了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各类药品的标准。

此次修订,对药品的收载数量、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和改进,以适应我国药品研发和生产的新需求。

《中国药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3 年,其初衷是为了规范药品的生产和使用,保障人民的用药安全。

从那时起,《中国药典》已经经历了多次修订,每一次修订都反映出我国药品标准的进步,以及药品研发和生产技术的提升。

《中国药典》对我国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它规范了中医药的生产和使用,保障了人民的用药安全。

另一方面,它推动了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医药与国际接轨。

2010药典四部 -回复

2010药典四部 -回复

2010药典四部-回复什么是2010药典四部?2010药典四部是指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的四个不同部分,分别是《一般药品》、《中药制剂》、《药用辅料》和《中药材》。

这些部分包含了药品的标准、质量要求、检测方法等内容,是中国医药行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般药品部分主要规定了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以及一些特殊药品的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

这部分内容包括了药品的纯度、杂质限度、溶解度、稳定性等指标,旨在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

中药制剂部分主要规定了中药的制剂方法和质量要求。

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材加工制成的制剂,如丸剂、颗粒剂、口服液等。

这部分内容包括了中药的生产工艺、制剂的质量标准、有效成分的含量等,以保证中药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用辅料部分主要规定了药品中所使用的辅助材料的质量要求。

药用辅料是指用于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辅助材料,如溶剂、稳定剂、乳化剂等。

这部分内容包括了药用辅料的纯度、杂质限度、溶解度等指标,以确保药用辅料不会对药品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中药材部分主要规定了中药材的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

中药材是指未加工的中药原材料,如草药、动植物的部分或全部。

这部分内容包括了中药材的鉴别方法、理化指标、微生物限度等,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对于药品生产企业和医药行业从业人员来说,2010药典四部是一份重要的参考资料。

它们提供了药品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帮助企业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并且为监管部门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用于对药品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和审核。

此外,2010药典四部还对药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环节提出了相关要求,促进了全行业的规范发展。

它们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品质量和促进行业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2010药典四部是中国医药行业的重要标准,对于药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为药品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保障了药品的质量安全,并且对于监管部门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用于监督和审核药品质量。

同时,它们也推动了行业的规范发展,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和药品的质量。

2010版药典新增内容浅析

2010版药典新增内容浅析

② 药用辅料应经安全性评估对人体无毒害作用;化学 性质稳定、与药物成分之间无配伍禁忌、不影响制 剂的检验、尽可能用较小的用量发挥较大的作用。 ③ 药用辅料的质量标准应建立在经主管部门确认的生 产条件、生产工艺及原材料的来源等基础上。(上 述影响条件因素任何之一发生变化,均应重新确认 药用辅料质量标准的适用性)
⑤ 静脉输液及椎管注射用注射液需进行渗透压摩尔浓
度测定。
2012-2-3
28
酊剂
2010版药典二部 版药典二部 ① 通则规定项下要求检查乙醇量。 新增内容 ② 检查项下要求检验甲醇量。
胶囊剂
2010版药典二部 版药典二部 ① 硬胶囊增加“半固体或液体”成分。 新增内容 ② 缓释胶囊和控释胶囊定义中删除“水”性介 质。
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 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 修订内容浅析 修订内容浅析
杭州市药品检验所 杨直
2012-2-3
1
2010版中国药典的简介 版中国药典的简介 新版药典二部附录新增内容简介 新版药典二部附录部分修订内容简介 新版药典二部凡例修订内容简介 新版药典二部各论修订内容简介(部分) 新版药典二部各论修订内容简介(部分) 部分药典品种的比较( 部分药典品种的比较(例)
2012-2-3
20
第六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原理: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色 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其在280nm的波长处具 有最大的吸光度,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 蛋白质浓度呈正比。 注意事项; ① 方法简便,适用于纯化蛋白质的微量检测, 一般样品浓度为0.2mg-2mg/ml。 ② 准确度差,干扰物质多。 ③ 分一法和二法。一法利用吸收系数法或对照 品比较法直接测定,二法适用于供试品溶液 中存在核酸时蛋白质的测定。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成药标准的介绍解读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成药标准的介绍解读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中成药标准介绍
1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成药标准 增修订主要内容
一.2010年版药典中成药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总体目标及技术要求
二.2010年版药典中成药品种和项目收载的总 体情况
三.2010年版药典中成药增修订的内容
四. 2010年版药典中成药增修订的特点
2
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6
含量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要求
测定方法
容量法 氮测定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薄层色谱扫描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相对平均偏差(%)
不得大于2 不得大于3 对照品比较法不得大于2 比色法不得大于3
不得大于5 不得大于2 蒸发光散射检测不得大于5
不得大于2
7
中药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建立应能体现中药的 整体特征
在满足表征中药化学成分群整体性质的前提下,要求 有较好的重现性。明确了指纹图谱认证、方法验证、 数据处理及计算分析的依据和方法。
提出药典成方制剂原则上不再使用和收载濒危 药材
除规定使用天然麝香、天然牛黄的特殊品种外,其他 使用麝香、牛黄的品种均改为“人工麝香”或“人工 牛黄”;
属于濒危物种或商品匮乏的药材,若需减去或替换应
30
四. 2010年版药典增修订的特点
中成药质量控制的主要特点
(一)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 (二)注重中成药的安全性质量控制 (三)实现整体性、多成分、多指标质量控制 (四)使中成药标准更科学、有效 (五)注重绿色环保及减少濒危药材使用
31
(一)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
首次对原标准(包括拟新增品种和2005年版全部修订 品种)收载的方法进行了全面验证和复核,使质量标准 整体水平和系统性、可行性、规范性大大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版药药典二部化药增收15.4%,辅料增收86%
2005版收载 1970
其中(辅料) 72
新增品种 330
62
修订品种 1500
52
2010版收载 2271
132
《中国药典》发展与展望
2010版药药典三部(生物制品)增收29.7%
类别 预防类 制品 病毒 细菌 生物技术产品 治疗类 制品 血液制品 微生态活菌制品 抗毒素 收载总数 27 21 35 17 1 18 71 10 61 新增 修订
《中国药典》发展与展望
中国自古修编药典
《新修本草》-公元659年 唐朝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公元1078年 宋 《中华药典》-1930年,国民党政府卫生署 参照英美药典编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在卫生部成立药 典委,开始组织编制药典
《中国药典》发展与展望
中国药典发展简况
《中国药典》发展与展望
中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典2010版概况
收载品种有大幅度增加
在坚持“科学、实用、规范”、质量可控性和标准先进性的原 则下,新版药典积极扩大收载品种,力求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 种的需要,并扩大了中药饮片和常用辅料的收载。对于多年无生产、 临床不良反应多,标准不完善的药品,加大调整力度。
2005版收载 3217 新增品种 1386(43%) 修订品种 2237(70%) 未收载 36 2010版收载 4567
2010版中国药典概述
2010版中国药典
一、 《中国药典》发展与展望 二、 《中国药典》2010年版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 三、 2010年版中国药典凡例附录简介 四、 《中国药典》 2010年版一部增修订情况简介 五、 《中国药典》2010年版药用辅料概述 六、 《中国药典》2010年版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部分增修订内容
中国药典2010版概况
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
液-质联用技术、DNA分子鉴定技术、薄层-生物自显影技术的应用。
保护药材资源,关注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石斛、川贝母使用栽培品种,独一味药用部分修订为“地上部分”。
《中国药典》发展与展望
中国药典2010版概况
全面提升药品安全性质控技术
眼用制剂;按无菌制剂要求; 橡胶膏剂:首次提出卫生学检查要求; 微生物限度:增养基需作灵敏度等检查; 安全性项目检查法: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黄曲霉素测定法。 建立较完整的重金属检查控制方法检测体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法测定 砷、汞、铅、镉、铜的含量。 有机溶剂残留:工艺中使用有机溶剂的均检查有机溶剂残留(全面禁 用苯); 杂技控制:化学药品; 生物制品:单独两期学习班; 辅料:强化质量控制.
48
10
38
体内诊断类
体外诊断类 总计
4
8 131 8 37
4
94
《中国药典》发展与展望
2010版药药典附录增收12.5% 内容 一部附 录 2005版 收载 98 137 140 新增 14 15 18 修订 47 69 39 2010版 收载 112 152 149
二部附 录
三部附 录
《中国药典》发展与展望
类别 药材和 饮片标准 项目 药材 饮片 2010年版新增 65 359 439 16 499 1019 2165 22 253 634 1146 2010年版修订 2005年版 551 (其中单列的饮 片标准13个) 31 564
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标准 中成药标准 小 计 总 计
《中国药典》发展与展望
《中国药典》发展与展望
2010版药药典品种收载情况
内容 一部 二部 三部 总计 新增 1019 330 37 1386 修订 634 1500 94 2237 2010年版 2165 2271 131 4567 2005年版 1146 1970 101 3217
《中国药典》发展与展望
2010版药药典一部(中药): 增收89%
中国药典发展展望
中国药典发展展望
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理念,发展药典文化,规范标准语言; 坚持服务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需要; 在确保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前提下,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 步,支持积极、合理、有意义的规范提高《中国药典》品种标准。 鼓励药品标准品研究、开发; 倡导绿色标准; 加强药典增补本编制工作,扩大品种和附录。将五年一版的总任务提 前分解、落实到以编制增补本为主。 系统考虑、整体推进、均衡发展,以药材、提取物、原料药标准化为 龙头,全面推进成药和制剂质量标准的提升; 科研为标准服务,标准为监管服务,监管为众服务,尽可能排除和杜 绝因标准缺陷而导致问题药品发生;
1953年版《中国药典》-仅有一部 1963年版《中国药典》-分为一、二部 1977年版《中国药典》 1985、1990、1995、2000版《中国药典》 2005版《中国药典》-分为一、二、三部 2010版《中国药典》-分为一、二、三部 《中国药典》(增补本)-基本每版一部
中国药典发展展望
坚持标准先进性,但必须兼顾国情、药情,不盲目追求不切合实际的 “高、精、尖”技术,引导和支持国产仪器的应用和发展; 推行规范的科研项目招标制度,加强管理与考核。多做雪中送炭,免 搞锦上添花,好钢用在刀刃上。 拟推行承担中国药典科研任务单位的资质评估、认证机制,药检所主 要承担复核验证工作; 药典科研工作进一步向高校、科研机构及有科研实力、重视标准工作 的企业开放; 加强中国药典的宣传、技术培训及执行监督,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 中国药典的作用和地位; 加强药品标准法规建设,规范和约束标准工作,维护法定药品标准的 权威性; 广泛加强国际间药典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药典2010版概况
管理创新 强化系统性、规范性、基础性工作
标准验证和复核;一般检查项目的增补和完善;中药材拉丁名词序 变更;规范功能与主治等。
注重体现中药
特色,表达中药特点
重视中药材与中药材饮片标准,注重质量控制的专属性,一测多 评技术,多指标成分定量;特征和指纹图谱技术的应用。
《中国药典》发展与展望
《中国药典》2010年版 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