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高一语文《鸿门宴》导学案第三课时学生版
高中语文鸿门宴(第三)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三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巩固所学知识2、拓展深化练习【达标训练】(一)阅读课文第一段,完成1-5题。
(15分)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3分,每3字1分)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范增说.()项羽曰④好.()美姬⑤皆为.()龙虎⑥未得与项羽相.()见⑦使子婴为相.()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分,每词0.5分)①旦日飨.士卒()②范增说.项羽曰()3.解释下列多义词。
(7分,每空0.5分)⑴军①沛公军霸上()②为击破沛公军()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⑵相①未得与项羽相见()②使子婴为相()⑶为①为击破沛公军()②皆为龙虎()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⑷在①沛公兵十万,在霸上()②此其志不在小()⑸于①使人言于项王曰()②贪于财货()③长于臣()4.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4分,每句2分)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译文: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译文:(二)阅读文章第二段,完成6-12题。
(33分)6.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每字0.5分)①鲰生说.我曰()②沛公奉卮酒为.寿()③要.项伯()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每词0.5分)①张良是.时从沛公()②亡.去不义()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④固.不如也()⑤秦时与臣游.()⑥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⑦不如因善遇.之()⑧且.为之奈何()8.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2分,每句0.5分)①距关,毋内诸侯通②要项伯通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9.解释下列多义词。
(10分,每空0.5分)⑴善①素善留侯张良()②不如因善遇之()⑵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⑶之①珍宝尽有之()②为之奈何()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鲰生说我曰……故听之()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⑷以①具告以事()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④所以遣将守关者()⑸幸①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⑹王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④秦地可尽王也()⑺乃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10.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第03课 鸿门宴(导学案·学生用)-【备课无忧】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备课“三件套

鸿门宴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司马迁以及《史记》的必备知识;2.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特殊文言文现象。
3.梳理情节, 感受情节的跌宕起伏;4.分析人物言行, 总结、评价《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5.体会《史记》在写人叙事方面的艺术特色。
自学案一、了解、识记文化常识司马迁 (约前145-前90)字子长, 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元封三年任太史令, 后因替李陵辩解, 得罪下狱, 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 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共130篇, 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记载了上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下至汉武帝时期共计3000余年的历史。
《史记》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为二十四史”之首。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目的是欲“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 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等。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二、解题鸿门宴故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07年楚怀王与诸将约定, 先破秦入咸阳, 即为关中王。
项羽大破秦军后, 听说刘邦已入咸阳, 且派兵据守函谷关, 非常恼火, 随即遣兵破关。
刘邦为了缓和与项羽的关系, 至新丰鸿门谢罪, 项羽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本文就写了项羽和刘邦双方在鸿门宴会上斗争冲突的全过程。
三、自读课文, 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梳理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读通文章;(2)结合注释, 梳理文意四、理解文章内容(归纳概括能力)导学案一、教师导入二、了解并积累作者、作品、写作背景等常识三、梳理文意(请在自读的基础上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结合教材注释, 认真听讲并做记录。
高中语文 6鸿门宴导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1

四、拓展提升“性格决定命运,细节 决定成败”,学了本课后从刘邦、项羽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谈谈你心中的想法。
4.翻译重点句子并指出句式特点。(B级)
(1)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句式)
(2)项王曰:“沛公安在?”(句式)
你还能联想起具有这种特点的句子吗?能总结出以上句式的规律吗?(C级)
三、深化理解
5.“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对樊哙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浓墨重彩,形神兼备。课文从以下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将原文语句写在下面。(C级)
(1)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句式)
(2)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句式)
(二)朗读课文第五六七段,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3.梳理重点字词的意义及用法。
(1)会( )其怒(2)相去()四十里
(3)道()芷阳间( )行(4)度( )我至军中
(5)再()拜奉大将军足下(6)闻大王有意督过( )之
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外貌描写:
想一想,樊哙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6.樊哙闯帐后,项羽不但不治其罪,反而称其为壮士,赐以卮酒,从樊哙与项羽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项羽有怎样的性格特点?(C级)
7.你能背诵并默写樊哙说的名言吗?你能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吗?(B级)
8.鸿门宴是为谁设的一场宴会?最后得利的人又是谁?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种结局?(C级)(从人物性格方面去谈)
《鸿门宴》
学习内容
个性笔记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1《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鸿门宴》是一部历史悠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中国传统文艺作品。
它以明朝末年一个著名的故事为主线,围绕着英雄豪杰的忠肝义胆、恩怨情仇、家国情怀和爱恨情亲等方面,全面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传达出爱国主义、崇尚英雄、尊重生命等一系列正面主题。
本文将以《鸿门宴》为主题,通过导学案的形式,为广大高中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文艺素质教育。
一、整体情境预设1.1背景知识概括《鸿门宴》是我国一部著名的传统戏剧,产生于明朝末年白话小说《三国演义》和《魏书》中汉献帝劝降曹操的历史故事之基础上。
全剧描写了刘、项两家的恩怨情仇,并通过曹操与汉献帝的心里描写,表达出正义、忠诚、爱国等思想。
1.2阅读目标与任务高一的学生首先应该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传记,同时还需要掌握剧中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塑造、主题内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点。
通过阅读《鸿门宴》这一文学经典作品,高一学生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3教学方法指导针对本导学案的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策略和手段。
例如,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小组讨论、广场演讲、剧本编写、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
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阅读心得、文艺评论、作品创作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详细教学内容2.1历史背景与人物介绍《鸿门宴》描写了汉朝末年吴楚联盟与秦国段家的家族恩怨情仇,其中包括著名的英雄人物有:汉献帝刘协、吴王孙权、楚王刘备、段氏兄弟、曹操等。
此时,豪强地主借助秦王昭阳反汉的事情,兴风作浪,纷纷响应王诩、李傕等反汉集团,造成汉朝内乱,威胁到汉朝的安全。
西北边陲的军阀曹操,三顾茅庐地请将在隐居的草庐中的伟大领袖——孔明从绝境中解救出来,鼓舞了胆怯的汉帝和大臣,聚义团结,以保护祖国的安危为重。
【学生】高一语文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

【关键字】学生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知识,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总结虚词“且”的用法及宾语前置句的类型2. 能力目标:把握人物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3.情感目标:正确分析项羽失败的个人原因和历史原因,正确评价项羽这一英雄形象。
【学习过程及内容】一、自主学习,提出问题1.课外查找有关司马迁以及《史记》的介绍,将知识要点写下来。
2.背景资料“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
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
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刘邦、项羽都有南面称孤的野心。
当年刘邦看见秦始皇,曾十分羡慕地说:“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也曾自负地说:“彼可取而代之!”秦王朝覆灭后,刘、项矛盾日趋激化,对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则拼死相争。
3.默读课文并给下列字正音飨()(犒劳) 鲰()(无知、浅陋)卮()(酒器) 郤()(同隙)玦()(半环形有缺口的玉器)彘()(猪) 胜()(尽)哙()戟()(长柄兵器)瞋()(瞪,怒生气) 俎()(砧板)眦()(上下眼睑的接合处) 跽()(双膝着地上身挺直)芷()(多年生草本植物)4.自我疏通课文并提出问题:二、合作探究,质疑点拨1.学生自读课文,同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范增说()项羽曰④好()美姬⑤皆为()龙虎⑥未得与项羽相()见⑦使子婴为相()8鲰生说我曰()9沛公奉卮酒为寿()10要项伯()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高中语文《鸿门宴》(第三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鸿门宴》(第三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①再次熟读课文。
②预习文本中的有关刘邦、项羽的语言、动作描写
③尝试评价文中的项羽的人物形象。
预习案
Ⅱ。
预习自测
一导入:
请学生欣赏两首诗
(一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二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问题设置:《垓下歌》与《大风歌》分别表现了项羽、刘邦此时怎样的心情?
探究案
探究点一、分析人物
卡尔?荣格说性格决定命运。
不错,刘邦、项羽的性格就决定了他们自己的命运。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项羽兵败自刎乌江,而刘邦却能衣锦还乡?《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文本中就是通过任务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性格。
【问题1】在原文找出刘邦阶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反映出的性格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 1 -。
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学习难点
生活动
教学设计
目标与导入
二、简答题
11.下列句子中包含的成语分别是什么?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2)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币物币:礼品。
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歉,道谢。
穷而匕首见穷:穷尽。
答案:C(谢:谢罪。)
A.图穷而匕首见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伏曰:“如大王言。”伏:信服。
绐曰绐:欺骗。
北北:北面。
答案:D(北:败退。)
“骑”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骑从者八百余人
骑追之
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骑
答案:A(动词,骑马;B、C、D项均为名词,骑兵。)
课后反思:
某某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合
作
互
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学习重点
理解文句,掌握重点词语意义。
互动与展示
(2)X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答案:X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多次暗示项王。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如果)不(这样做),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答案:(1)秋毫无犯(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4)劳苦功高
鸿门宴导学案(学生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鸿门宴》导学案(学生版)年级:高一班级:学生姓名:【课前预习任务】朗读课文至少两遍,结合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完成《鸿门宴》预习学案。
一、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2、关于《史记》司马迁(约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谈之子,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
初任郎中,后继父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人共订太初历。
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于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12篇本纪,30篇世家,70篇列传,10表,8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表是大事纪,书记礼、乐、音律等。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通史)。
书中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情况及帝王、公侯、将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也是一部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汇编。
书中对国家统治者敢于批判、讽刺,同情农民起义,歌颂了我国人民的革命传统、群众的优良品质和殊异才能。
作者有极高的写作技巧,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重要特征,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3、经典点评郑板桥评论:“《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为最。
”“巨鹿之战”:是项羽暴兴、成为西楚霸王的起点。
作者着重写他如何叱咤风云、勇冠三军,摧毁秦军主力,扭转反秦局势,成为众望所归、天下注目的英雄。
鸿门宴第三课时导学案

《鸿门宴》第三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练习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概括加工能力。
2.了解、把握历史人物的特点及形成原因3.能够联系现实,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二、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的小组探究交流、展示为主。
2.以学生为主,老师恰当点拨,及时引导。
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1.激发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久违的情感。
2.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全面地认识和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并能够从中有所收获,为自己的今后带来一点帮助。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讨论探究人物形象,明确人物特点。
2.难点:在师生的交流中能够从历史和他人的事实中有所收获,并能够联系现实和生活为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做出选择。
课前预习,学案导学主持人引入(略)一、(检查预习)串联课文主要内容,明确故事情节。
(可以以图片的形式来进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由故事情节引出对人物的分析和探究。
在鸿门宴上的不同表现,使得这些人物都有了自己永久的光辉,辉耀着历史的天空。
请结合课文给主要人物项羽、刘邦做出分析和评价。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是感受最深的人物进行评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小组内交流,文字化成果,可以主动或派代表到黑板上板演并阐释。
师生互动,引导点拨四、联系历史、现实和生活,整理自己的感悟,交流自己的收获,调整自己的方向。
(小组为单位,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方向或其他同学和自己想到的独特的方面。
)例如,可以探讨以下的话题:1.性格与命运;2.意气与勇气;3.英雄的标准;4.人才的使用;5.团队的合力;6.优势劣势的转化;7.小节与大事;8.感情与理智;9.成功的要素……巩固练习,拓展提高五、通过练习检验、深化学习效果1.从课文中的人物里,选择一个你印象深刻的进行分析和评价2.写给一个人的评语和希望。
如:写给项羽例子:①风吹起,尘飞扬,骏马万里赴战场,将军手握天子剑,冲锋陷阵莫能挡。
尔虞我诈非英雄,真刀明枪好儿郎。
智谋非下诸葛亮,英勇不亚赵关张。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鸿门宴》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2、积累写作素材二、过程与方法1、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人物形象的刻画应为教学重点。
2、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三、教学重点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概括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3、写作素材积累。
四、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文中提到的“义”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一)检查作业:收集并解释出自本文的成语。
(二)自主学习:梳理文章的思路1、理清结构层次,围绕“鸿门宴”课文如何划分层次?2、在故事中,刘、项阵营分别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是什么关系?(三)、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1、“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
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喧宾夺主”?)提示:课文对樊哙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浓墨重彩,形神兼备。
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
外貌描写:“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
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
文章巧妙地把握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义”,赞其“勇”,赐酒、赐彘、赐坐,张良则是“导演”兼“舞台调度”,一切全由张良策划,读来绝无喧宾夺主之感。
2、分组讨论主要人物--项羽A、项羽的性格特点如何,依据是什么?你认为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理有据即可。
)明确:沽名钓誉,缺乏政治远见;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
高中语文 第6课 鸿门宴课堂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6课鸿门宴《鸿门宴》是传记文学的典范,无论是文言知识,还是文学技法,都要认真总结学习。
文言知识应加以整理。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在结合文本的基础上加以拓展,以了解更多的不同评价。
1.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成分省略、宾语前置等文言现象,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4.探究刘邦、项羽成败的个人原因和历史原因。
3课时(连案)课前活动区1.2.3.4.思考“课堂探究”中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活动区1.(1)皆为龙虎,成五采((2)距关,毋内诸侯((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令将军与臣有郤((7)因击沛公于坐()(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1卮酒安足辞.(今者出,未辞.也(大礼不辞.小让((2沛公起如.厕(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4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杀人如不能举.()(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哙拜谢.(乃令张良留谢.((6沛公军.霸上()从此道至吾军.()为击破沛公军.((7亡去.不义(相去.四十里((8项王、项伯东向坐.()因击沛公于坐.((9刑人如恐不胜.(沛公不胜.杯杓()(10客何为.者(窃为.大王不取也()我为.鱼肉(为.击破沛公军(吾属今为.之虏矣(何辞为.(军中无以为.乐((11因.击沛公于坐()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若属皆且.为所虏(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此其志不在小.((4)素善.留侯张良((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6)沛公今事有急.((7)项伯杀人,臣活.之((8)吾得兄.事之((9)籍.吏民,封府库((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1)范增数目.项王((12)常以身翼.蔽沛公((13)头发上.指((1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5)道.芷阳间行((16)间.至军中((17)拔剑撞而破.之(4.(1)沛公居山东..时((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5)再.拜献大王足下(5.(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此亡秦之续耳(4)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5)欲呼张良与俱去(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7)籍何以至此(8)大王来何操(9)客何为者(10)沛公安在(11)具告以事(12)若属皆且为所虏(13)吾属今为之虏矣课堂探究1.2.项羽接到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
人教版高一上册《鸿门宴》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鸿门宴》导学案《鸿门宴》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2、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
【学习重点】掌握1—2段中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学习难点】掌握1-2段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讨论法【知识衔接】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不但具有特别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特别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依照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
高中语文 6鸿门宴(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湖南省衡阳市高中语文6鸿门宴(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衡阳市高中语文6鸿门宴(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衡阳市高中语文6鸿门宴(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学要点:把握人物性格及刻画人物的方法.一、提问、探究,把握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1、“鸿门宴”是《史记》流传下来的一段史实,人们一提起它,想到的不是揖让进退、宾主言欢,而是剑拔弩张、险象环生。
那么,既然是“宴席”,就要有座次之论,“鸿门宴”上座次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说明了什么?关于鸿门宴上的坐次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
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项羽目中无人、自高自大,而力量的悬殊,刘邦的处境已令人忧心。
再看项羽集团内部,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备课札记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
2、提问:处于矛盾冲突顶峰时,人物之间的称谓,往往能体现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试分析课文中宴会前后的称谓变化,判断人物之间的关系。
课文中,(1)张良对刘邦三次直呼“大王”,前两次只有他与刘邦在场,后一次只添了几个自己人,称“大王”正表露出他们君臣同心协力,决心与项羽抗衡、战而胜之的雄心壮志。
鸿门宴学案 (学生版)

年级:高二学科:语文主备人:陈陆英雷丽芬审核人:肖春艳使用人:上课时间:2015.9.7--2015.9.9 课题:鸿门宴课型:新课课时:3课时《鸿门宴》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
【学习重点】掌握1-2段中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掌握“为”、“之”的用法。
【学习难点】掌握1-2段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法指导】诵读法自主学习法探究讨论法【学习过程】【背景介绍】秦末,反秦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秦王朝濒于灭亡,反秦力量中的两大主力项羽、刘邦分别向秦的首都咸阳进军,并约定“先入咸阳者王之”。
结果,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破武关入秦,抢先占领咸阳,并与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政严刑,颇得民心。
项羽一路与秦精锐部队苦战,大破秦军之主力,乘胜向咸阳进发。
听说刘邦已破咸阳,想称王关中,勃然大怒,率四十万大军破关直入,屯兵鸿门,准备消灭刘邦。
“鸿门宴”的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
鸿门宴故事就是在这个地方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预习检测】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欲王关中()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崤()山好()美姬()鲰()生说()我熟与君少长()奉卮()酒为寿从百余骑()戮()力而攻秦范增数()目项王樊哙()举所佩玉玦()交戟()之卫士瞋()目视项王目眦()尽裂按剑而跽()沛公之参乘()赐之彘()肩切而啖()之如恐不胜()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道芷()阳【自主学习】一、通读全文,通其大意,用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按情节将课文分几个部分。
二、熟悉课文,填写下表,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阵营主帅谋士武士内奸刘营项营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二、检查预习三、研读第一部分(1)3分钟时间自主学习本段,疏通文意,利用圈点标注重点字词,并划出有疑问的词语。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精品导学案:7 鸿门宴 3

《鸿门宴》导学案(三)【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掌握“举”、“谢”词语意义,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等主要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1、学习作者善于运用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的写作方法。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学习难点】如何评价项羽这个人物形象。
【学习方法】探究+讨论【学习过程】一、研读第五至七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一词多义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杀人如不能举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哙拜谢(3)乃令张良留谢(4)张良入谢辞:(1)大礼不辞小让(2)卮酒安足辞(3)我为鱼肉,何辞为(二)、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2、道.芷阳间.行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4、拔剑撞而破.之(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大王来何操2、我持白璧一双3、沛公安在4、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四)、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为.我献之2、相去.四十里3、沛公则置.车骑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5、沛公不胜.杯杓(五)下列句子中包含的成语分别是什么?(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2)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六)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2、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七)文段分析思考1、这部分共写了几件事?2、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二、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作以分析。
三、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处于什么地位?四、本文除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外,还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五、如何评价项羽这个人物?六、【拓展阅读】项羽何以输给刘邦?易中天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刘邦是沛县小混混,是平头百姓一个。
鸿门宴导学案第三课时

课题:必修一6《鸿门宴》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第4-7段,积累词语“与”“且”“而”“辞”“置”“属”“胜”“过”。
2、通过分析樊哙的人物形象,熟悉塑造人物的手法。
3、正确分析刘邦取胜项羽失败的原因,评价项羽这一悲剧的英雄形象。
导学案第三课时一、文学常识司马:官名。
西周始置,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
掌管军政与军赋,为朝廷大臣,常统率六师或八师出征。
诸侯国与卿大夫也都设有"三有司"。
春秋时诸侯多设置,宋有大司马、少司马。
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左尹:楚国官名。
又有右尹。
位次于令尹,为楚国之卿。
都尉:武官名。
战国始置,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秦与汉初,每郡有郡尉,秩比二千石,辅助太守主管军事。
景帝改名为都尉。
西汉有掌管人员也入京畿的关都尉,掌管边郡与田的农都尉,管理归附各族的属国都尉,掌皇帝所乘车辆的奉车都尉,掌副车之马者称驸马都尉,掌乐府的协律都尉等。
骖乘:也作“参乘”。
古代乘车时居右边陪乘的人。
古人乘车“尚左”,即以左方为尊。
乘车时尊者在左,御者(驭手)居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
陪乘的人就叫“骖乘”,其任务在于随侍尊者,防备车辆倾侧。
兵车的情况有所不同,主帅居中自掌旗鼓指挥作战,御者在左,另有一人在右陪乘,其任务是保护主帅,排除车行中随时可能出现的事故,这个人就叫“车右”。
二、课前预习1、翻译下列句子。
①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②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③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④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⑤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zǔ),我为鱼肉,何辞为?”⑥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高中语文 第六课 鸿门宴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某某省某某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第六课鸿门宴第3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2)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重点难点】(1)重点: 分析“项羽”“X邦”等人物形象。
(2)难点: 从鸿门宴会坐次安排看风云突起。
【学习内容】一、复习导入二、探究提问(1)鸿门宴是《史记》流传下来的一段史事,这个词现在的意思是比喻不怀好意的宴请。
人们一提到它想到的不是宾主言欢而是剑拔弩X、险象环生。
那么既然是宴席,就要有座次之论,那么在鸿门宴上座次是如何安排的呢?这能说明什么?提示:①古代“座次”问题:官职:古代以右为尊。
“位在廉颇之右”车骑:由以左为尊。
“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
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X増也;沛公北向坐;X良西向侍。
”按古代礼仪,宴会中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北向,西向为侍坐。
可见在鸿门宴中,项王、项伯是首席,X増第二位,再次是X邦,X良则是侍坐。
宴设于项羽帐中,X邦虽为宾客,却得不到尊位,可见项羽目中无人,自高自大,也可见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X邦处境堪虞,但X邦却能泰然处之,可见起能屈能伸。
而项氏集团内部,谋士X増的地位还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膜,事不可谋,已初见端倪。
③古代的礼节:坐: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
跪:仍象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板。
跽:长跪,把身体挺得很直。
顿首: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
稽首:较“顿首”礼节更重,头碰地时停留的时间较“顿首”长。
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再拜:拜了又拜为“再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导学案
第三课时
一、研读第五至七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一词多义
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杀人如不能举
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哙拜谢
(二)、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2、道芷阳间行
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4、拔剑撞而破之
5、公为我献之
6、相去四十里
7、沛公则置车骑8、度我至军中,公乃入9、沛公不胜杯杓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大王来何操
2、我持白璧一双
3、沛公安在
4、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下列句子中包含的成语分别是什么?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2)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五)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六)文段分析思考
1、这部分共写了几件事?
2、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
3、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处于什么地位?
二、人物分析:分析刘邦和项羽两人的性格特征
1、找出你认为文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语句进行点评分析,体会作者写人的妙处。
提示:精心描写的每个情节、每个场面的具体情境;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
2、总结刘邦和项羽两人的性格特征
3、对比两人性格的不同
鸿门宴上刘、项性格的较量,不过是“楚汉相争”的缩影,要充分认识项羽的性格,选下面几个片段,通过对项羽、刘邦二人的不同表现,体会二人的不同性格。
资料一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资料二
秦末,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
诸将莫利先入关。
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
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剽悍猾贼。
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遣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
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
今项羽剽悍,不可遣。
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
资料三
项羽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
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资料四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资料五:
“古往今来看项羽”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政由羽出,近古者未尝有也,赞之!王侯叛之,难矣!不觉寤不自责,过矣!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
诗词中对项羽的评价:见《点金训练》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