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之倒装句教案 人教版高质版
《文言文倒装句式》教学设计
《文言文倒装句式》教学设计语文组王凤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高考对文言文倒装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结合实例对文言文句式中的倒装句进行讲解,并进行相关练习。
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知识点加以巩固,适当结合高考题进行提高训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倒装句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在文言文翻译中,准确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归纳积累小组合作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分析“你怎么了?”和“怎么了,你?”的不同。
联系国歌中的“起来,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和高考加油标语“加油,为了我们的明天”,进行分析,引入文言文倒装句式的学习。
二、明确考纲要求及定义《考纲》对本考点的表述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文言文倒装句是指文言文中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
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
三、明确现代汉语中语序:现代汉语中语序:主谓宾,是主干,定语藏在主宾前,谓语一看着了急,前状后补巧打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示例:﹙高中﹚学生〔应努力〕学〈好〉﹙语法﹚知识。
四、文言文倒装句式学习1、宾语前置(1)、概念:将宾语移置到谓语之前的现象。
(2)、阅读书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并翻译例句。
(3)、师生共同分析学生有疑问的例句,并补充宾语前置中的“介词的宾语前置”。
介词的宾语前置例句:“一以贯之”、“余是以记之”、“奚以知其然也”。
(4)、完成课堂练习。
并学生完成板书。
2、定语后置方法:学生先预习课本内容,了解定语后置的几种情况。
然后观看视频,学习定语后置的相关内容。
之后练习巩固。
并学生完成板书。
教师举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公开课教案】《文言句式·倒装》教案(公开课)
《文言句式·倒装》教案(公开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文言倒装句的类型与规律。
2、以练促学,初步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的引导、理解和归纳。
教学方法:问答、探讨、归纳三者结合。
教学设备:多媒体辅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预习安排:1、复习语文第三册文言常用句式(第109页)。
2、复习归纳语文第四册的第五、六单元的倒装句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
反弹琵琶,初步感知。
(一)你能将下列句子译成文言文吗?我像老鼠爱大米一样爱学习。
(译成状语后置)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译成定语后置)唐·吉诃德大战风车,太荒唐了!(译成主谓倒置)动感地带,我的地盘,听我的!(译成宾语前置)(二)学生思考,提问明确。
1、翻译:余嗜书如鼠之爱米。
卒而不欲为将者不为优也。
荒唐之盛,吉诃德公之力战风车!动感地带者,余之地盘也,唯余是听!2、简明归类: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宾语前置。
二、文句示例,探讨规律。
(一)主谓倒置贤哉回也!——回,贤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予怀渺渺兮。
(二)状语后置1、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于、乎、以”等介词+宾语,后置。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三)定语后置1、中心语+之+定语例句:凌万顷之茫然2、中心语+定语+者例句: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3、中心语+之+定语+者例句: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四)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例句:寂寥而莫我知也。
表否定义的词:不,莫,未,弗,毋,非等。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例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疑问代词:胡,何,奚,安,谁等。
3、“是”“之”“之为”等标志词,提前宾语。
具体句式:①是/之单用:夫晋,何厌之有?②唯(惟)…是(之)…:唯兄嫂是依。
③唯(惟)…之为…:惟弈秋之为听。
文言文倒装句教案
文言文倒装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倒装句的常见类型,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2、帮助学生掌握判断文言文倒装句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翻译倒装句。
3、通过学习文言文倒装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增强对古代文化的感受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这四种倒装句的特点和规律。
能够正确翻译各类倒装句。
2、难点理解宾语前置句中不同类型的条件和用法。
区分定语后置句与正常语序句子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倒装句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练习法:通过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过程1、导入(来点儿趣味的)同学们,咱们来玩一个小游戏。
我给大家说一句话:“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现在我把它改成“书我放在桌子上”,你们觉得这两句话一样吗?很明显不一样对吧!在现代,我们习惯说前面那句,但在古代,后面这种语序可是很常见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倒装句。
2、知识讲解(1)宾语前置给大家举个例子,“何陋之有?”正常语序应该是“有何陋”,这里“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再比如“忌不自信”,正常应该是“忌不信自”,意思是邹忌不相信自己。
同学们,你们想想,为什么古人要把宾语放到前面去呢?其实啊,这有时候是为了强调宾语,有时候是因为一些固定的句式。
(2)定语后置咱们来看“马之千里者”,正常语序应该是“千里之马”,“之……者”就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还有“求人可使报秦者”,正常语序是“求可使报秦之人”。
这种定语后置的句子,是不是读起来有点特别呀?(3)状语后置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正常语序是“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于蓝”就是表示地点的状语,放到后面去了。
再比如“具告以事”,应该是“以事具告”。
(4)主谓倒装这个比较简单,比如“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就是为了强调谓语。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word
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文言文倒装句教案
文言文倒装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倒装句的概念和类型。
2、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倒装句的结构和特点。
3、培养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和翻译文言文倒装句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这四种倒装句的结构和特点。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对文言文倒装句进行准确的翻译。
2、难点(1)理解宾语前置句中不同类型的语法规则和逻辑关系。
(2)区分定语后置句和正常语序的句子结构差异。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文言文倒装句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举例法通过大量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倒装句的特点和用法。
3、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文言文倒装句的识别和翻译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句子的语序和我们现代汉语不太一样。
比如“何陋之有”,按照我们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是“有何陋”。
这种语序不同的句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倒装句。
(二)讲解文言文倒装句的概念文言文倒装句是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的成分顺序发生了变化,与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不同。
倒装句主要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这四种类型。
(三)宾语前置句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意思是“拿什么”)“沛公安在?”(“安在”应理解为“在安”,意思是“在哪里”)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应理解为“不欺余”,意思是“不欺骗我”)“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为“莫肯顾我”,意思是“不肯顾念我”)3、用“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如:“夫晋,何厌之有?”(“何厌之有”应理解为“有何厌”,意思是“有什么满足的”)“唯利是图”(“唯利是图”应理解为“唯图利”,意思是“只贪图利益”)(四)定语后置句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文言倒装句式复习教案
文言倒装句式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倒装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对典型例句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并熟练运用各种文言倒装句式。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倒装句的基本概念、分类及运用。
2. 教学难点:文言倒装句式的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举例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倒装句式。
2. 通过小组讨论、同伴互助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言倒装句的相关资料和典型例句。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文言文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
1.2 提问:什么是文言倒装句?为什么会出现文言倒装句?2. 知识讲解2.1 讲解文言倒装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2 分类讲解文言倒装句式,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2.3 分析典型例句,使学生理解并熟练运用各种文言倒装句式。
3. 课堂练习3.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2 教师选取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小组讨论4.1 学生分组讨论文言倒装句式的识别和运用。
5. 课堂小结5.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6. 作业布置6.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文言文,识别并运用文言倒装句式。
6.2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7.2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拓展6.1 引导学生了解文言倒装句在古代汉语中的广泛应用,举例说明其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6.2 对比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分析两者在表达上的差异。
6.3 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倒装句式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七、课堂练习7.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2 教师选取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讲课教案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宜乎)④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乌纱之横,皂隶之俗甚矣!)二、定语后置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 的格式。
例如: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精技击之少年)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之石)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
例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鲜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之太子及宾客)④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⑤村中少年好事者(好事之少年)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 的格式。
【公开课教案】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教案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和掌握文言倒装句式及其用法。
过程与方法:梳理并归纳各类句式格式,并通过相关练习巩固和提高学生对相关句式的掌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辨析掌握较复杂的文言倒装句的方法。
教学方法:点拨法、归纳法、自主探究法一、初步感知请牢记以下汉语句子结构图: (定)主+(状)谓+(定)宾(补)这是讲述一切语法知识的根本!二、合作探究(一)定语后置我们知道,定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
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规律。
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
形式变为:主(定)+谓+宾或者:主+谓+宾(定)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把它归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①(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今)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今)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他的人民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他的君主担忧。
分析:①②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爪牙”、“筋骨”、“庙堂”、“江湖”,后置定语分别是“利”、“强”、“高”、“远”,四个“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2.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例如:③(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今)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担粮食。
④(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孟子"梁惠王下》)(今)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
⑤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分析:③④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马”、“穷民”,后置定语分别是“千里”、“无告”,标志性的词语分别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
(完整版)文言文倒装句教案
文言文倒装句专题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对文言倒装句式的要求.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倒装句式及其用法.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学习重点】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倒装句式方法。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学:练习导学阅读下面的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将画线的句子特征作判断,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问曰:“画孰最难?”曰:“犬马最难.”“孰最易?"曰:“鬼魅最易.”“何为?““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也,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1)客有为齐王画者(句式:)翻译:(2)不罄于前(句式: )翻译: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三、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探:双主探究)一、主谓倒装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
①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②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③渺渺兮予怀 (予怀渺渺兮)二、宾语前置(重点)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我无诈尔,尔无虞我)③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信自)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②沛公安在?(沛公在安)③而又何羡乎?(而又羡何乎?)3.用“之"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大。
文言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安徽无为大江中学何启沪一、教学设想1、《考试大纲》中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一项。
2、教学方法上,传统中有所谓“乐学”。
今之学者也有“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脑科学研究者斯佩里因左右半脑说于1981年获诺贝尔奖。
“乐学”有助于开发右脑。
3、作业法。
二、预计教学效果也只是给学生留下一点稍重的印象。
真正要掌握,还要有待于日后的教学与训练。
三、教学重点:宾语前置(《考试大纲》特别提及)第一环节:导入师:同学们,《考试大纲》中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用法”一项。
倒装句式便是这“不同的句式”中的一种。
它包括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四大类。
不论是自身阅读,还是辨别高考试题中的句式题以及翻译文句,都要求我们对倒装句式有个全盘的了解与掌握。
第二环节:作业(印发资料)你能将下列句子倒译成文言文吗?1、我像老鼠爱大米一样爱学习。
(译成介词结构后置)2、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3、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4、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译成定语后置)5、语文老师太不讲理了!6、唐吉诃德大战风车,太荒唐了!(译成谓语前置)-1-7、偶尔上上网,你不应当打我。
8、准备这些东西干嘛?演动漫罢!9、我偏要同她交朋友!10、动感地带,我的地盘,听我的!11、一定能考进北大,我相信自己。
第三环节:点拨1、每个学习小组上黑板汇报两道题,其中第六学习小组只汇报最后一题(第11题)。
2、教师当场评点。
3、教师打开投影仪演示:何老师马后炮1、余嗜书如鼠之爱米。
2、石之精美者善歌咏。
3、卒而不欲为将者不为优胜者。
4、予轻扬其臂兮,作别霓虹之西隅。
5、甚矣,语文教员之横!6、荒唐之盛,吉诃德公之力战风车!7、上网,偶一为之,君不当余殴。
8、具此等劳什子何为?再现动漫耳!9、余决计其与交游!10、动感地带者,余之地盘也,唯余是听!11、金榜题名于北大,我之谓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人教版高三教案设计)
特殊句式的表达作用
判断句:陈述事实,强调判断结果的真实性 被动句:表达被动关系,强调动作承受者 省略句:简洁明了,强调省略的部分 倒装句:调整句子结构,强调特定语序
特殊句式的阅读和理解方法
判断句:掌握判断句的基本特点,注意判断句中动词和名词的关系。 被动句:理解被动句的结构特点,掌握被动词的运用。 省略句:注意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根据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 倒装句:了解倒装句的基本结构,掌握倒装词的运用。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特殊句式及其 特点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掌握特殊句 式方面的不足之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强调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的重要 性和作用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导学 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06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评价学生在实际阅读文言文作品 中的表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文言文特殊 句式的知识点。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 果。
添加标题
评价目标: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 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 学效果。
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特殊句式的阅读和 理解方法。
练习题目的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练习方式: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个人阅读、全班分享等方式进行。
练习步骤:先让学生阅读句子,再引导他们理解句子的意思和结构,最后让他们尝试翻译 句子。
文言特殊句式之倒装句教案
文言倒装句之宾语前置句(教案)西安交大彬县阳光高级中学张敏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与掌握宾语前置句式的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逐步归纳出宾语前置句的特点,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辨析、翻译宾语前置句。
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分析归纳;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PPT教学过程一导入:列举一个现代汉语的句子,让学生明白现代汉语的句法成分。
(学生自己造句,并添加成分)引入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明确文言特殊句式是与现代汉语比较而言的。
二初步探究1、提问:文言文特殊句式都有哪几类?明确: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2、倒装的意思是谁的位置颠倒了?都有哪些类型?PPT展示倒装句各成分的变化关系明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
三合作探究学习归纳宾语前置句的几个特征。
1、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指名翻译,师生共同讨论句式特点。
明确:结论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完成练习题。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C )A、豫州今欲何至?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2、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④指名翻译,并让学生自己仿照结论一总结出规律二。
明确:结论二:【】中【】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否定句;代词)完成下列习题。
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C )A、城中皆不之觉B、时人莫之许也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3、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夫晋,何厌之有?③、唯命是从④、唯利是图学生自己翻译,自己总结。
明确:结论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中学语文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分析教案
中学语文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分析教案一、引言倒装句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特别在文言文中应用广泛。
掌握倒装句的使用方法和特点,对于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以中学语文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为主题,探讨其基本用法和分析技巧,并提供相应的教案。
二、倒装句的定义倒装句是指将句子中的主语与谓语动词按照特定的规则调整位置的句子结构形式。
根据倒装的方式可以分为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两种。
三、完全倒装句1. 完全倒装句的基本形式为“谓语动词+主语”,常见于疑问句中。
例1:什么时候开始下雨了?例2:你知道他为什么生气了吗?2. 在以“有”、“是”、“在”、“能”、“要”、“得”、“以”、“为”等词开头的句子中,主语与谓语动词也会发生倒装。
例3:有理想的人不会被现实打败。
例4:为了国家,他勇往直前。
四、部分倒装句部分倒装句是指只将谓语动词的一部分与主语调换位置的倒装形式。
1. 在以“不但…而且…”的句型中,常见部分倒装的表达方式。
例5:他不但瘦了,而且变得更健康了。
2. 在以“只有”、“只要”、“不是…就是…”等表达条件、限制和选择意义的句子中,也常用部分倒装句。
例6: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五、倒装句的特点和作用1. 倒装句的倒装形式突破了平常语序,以独特的句式结构提高了文章的表达手法和文学效果。
2. 倒装句常用于强调句意,使句子更加凝练、生动、有力,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3.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的使用频率较高,因此掌握倒装句的用法对于理解文言文文章的内涵和风格是至关重要的。
六、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倒装句的定义与基本形式;2. 熟悉倒装句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场景;3. 分析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并解释其作用和特点。
七、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通过短视频、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八、教学流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倒装句的视频或课堂讲解,激发学生对倒装句的兴趣,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倒装句教案
倒装句教案第一篇:倒装句教案《文言句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课时】本专题共3课时。
其中讲读课1节,练习课1节,讲评课1节。
二、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 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全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一、倒装句倒装句是把谓语动词的一部分提到主语前面,使语序颠倒的一种句式。
常用于强调、疑问和表示否定等语气。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形式较多,常见的有下列几种:1、主谓倒装:把动词提到主语前面,用于加强句子语气。
例如:时至兹乃方始春。
(《谷梁传》)2、谓宾倒装:把宾语放到谓语动词前面,用于强调宾语。
例如:夫神气者,莫之能加也,死生安之。
(《庄子·养生主》)3、主谓宾倒装:即把宾语提到主语和谓语动词的前面,用于强调宾语。
例如: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小雅·车舝》)4、状语倒装:将表示时间、地点或方式等状语提到句首,常用于强调性语句。
例如:阳春白雪,江山如画。
(《红楼梦》)二、比拟句比拟句是一种把事物与事物相比较的句式。
文言文中的比拟句多采用“如…之…”的形式,表示以某种事物作为标准,将另一件事物与之相比较。
例如:德如水,法如束;仁者爱人,信者让人。
(《道德经》)三、并列句并列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或复合句分别用逗号、句号、分号等连接起来的句子。
并列句的连接词往往是“且”、“及”、“而”、“或”等。
例如:斯见矣,肇乎其名,夫惟贤达,能有所鉴也。
(《论语·里仁篇》)四、反问句反问句是用疑问词或不用疑问词,表示肯定的意思,常采用反问的语气来表达强烈的态度,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彼何人也?子之谁也?(《论语·里仁篇》)五、破折句破折句是指一个长句被打断成数个小句子,各个小句子中间用“、”或“,”等标点符号分隔开来,使句子有节奏感,更具表现力。
它常用于强调或描写具体事物。
例如:辛苦者,其所得甚微,安乐者,其所受甚少。
(《论语·公冶长》)六、排比句排比句是指在语言表达中,重复使用同一类词汇或句型结构,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国语·晋语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一、教学目的:.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二、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大量的训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
正文引入高考中所涉及的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有: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固定句式。
在高考中,它的设题方式一般是:、判断省略成分是否正确、选出与题干的句式相同的一项、选出句式不相同的项、通过翻译考查句式倒装句概念:所谓倒装句,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语序:[ ], ( )主语[ ] 谓语()宾< >分类: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即谓语前置)(一)、宾语前置、概念:将宾语移置到谓语之前的现象、类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自信”——“信自”)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未之有”——“未有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
《师说》(“不知句读”“不解惑”)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欺余”)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知吾”)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胜自”控制自己)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未闻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莫能御之”)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词“不、未、毋(无)莫“等。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形成宾语前置的情况。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以(凭借)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如何”怎么样)彼(他)且(将要)奚适也?《逍遥游》〈庄子〉(“适奚”到哪里去)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庄子〉(“待恶”等待什么)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在安”在哪里)夫晋,何厌(通“餍”满足)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有何厌”)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尤何”)洞庭君安在哉?《柳毅传》李朝威(“在安”)无情郎安在?《柳毅传》李朝威(“在安”)()、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坐在教室)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把“教室”提到“在”前)。
疑问句中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陈述句中格式:宾+介+动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以何”)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以何”)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史记〉(“以何”)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以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卫风.氓》〈诗经〉(“以秋为期”)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以是”)奚以知其然也?(凭什么知道是这样呢)《逍遥游》〈庄子〉(“以奚”凭什么)、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格式:主+宾+之(是)+动: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法何古”效法哪一个古代)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惟命是听(成语)惟利是图(成语)惟马首是瞻《冯婉贞》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惟你是问。
:补充:“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例: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②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例:①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项脊轩志》)译文:“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逝了)”宾语前置总结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视东面”看东面,向东面看去)举例练习年高考: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分).君何以知燕王.夫子何哂由也.夫晋,何厌之有.何故而至此(选,此题考了介词宾语前置与动词宾语前置。
)(二)、定语后置:、概念: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
、类型: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这里的“者”是语气助词,用来煞尾,无实意)楚人有涉江者。
(《察今》)(“有涉江的楚人”)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铿然有声的石头”)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张溥(“不易其志的缙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荷担的子孙”)()、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陆离的长铗”“崔嵬的切云”佩戴着光闪闪的长剑,戴着高耸的切云冠)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广大的地域”)()、中心词数量词(定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一石粟”)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一双白璧”“一双玉斗”)(三)、状语后置:、概念:在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的,所以在翻译时它就作了状语。
而这个状语被放置到了谓语之后,这就形成了状语后置。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类型:()、用介词“于”组成的用着状语的介宾短语被放置到谓语之后,作后置状语:急于星火。
(“于星火急”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养刘之日短也。
(“于陛下尽节”给陛下尽职)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于庭杂植兰桂竹木”在院子里交错种上兰、桂、竹等各种花木)鸡栖于厅。
(“鸡于厅栖”鸡在厅中栖宿)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于此居”在这里居住)室西连于中闺。
(“于中闺连”和中闺相连)其制(形式)稍异于前。
(“于前稍异”与以前不同)()、用介词“以”组成的用着状语的介宾短语被放置到谓语之后,作后置状语(此请况在文言文中出现较少。
):具以事告。
(“以事具告”把事情全部告诉了他)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
(“以天子之礼上祀先公”用天子的礼节对上来祭祀祖宗)()、用介词“乎”组成的用着状语的介宾短语被放置到谓语之后,作后置状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先乎吾。
风乎舞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译文:“在舞雩台上吹风”课堂随堂练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以桑树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以孝悌之义申之”“于道路负戴”)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多次)。
《鸿门宴》〈史记〉(“三示之”多次暗示他)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于君有益”对你有好处)虽(即使)董(监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以严刑董(监督)之,以威怒振(震)之”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用威严的势力镇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于蓝取”“于蓝青”)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荀子〉(“乎己参省”每日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史记〉(“以尉首祭”)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邶风•静女》〈诗经〉(“于城隅俟我”)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苏轼(“于江渚之上渔樵”)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苏轼(“乎舟中枕藉”)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
《柳毅传》李朝威(以白璧作柱,以青玉雕砌,以珊瑚作床,以水晶作帘)命坐于灵虚之下。
《柳毅传》李朝威(“于灵虚之下坐”)(四)、主语后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一般很少。
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快哉此风!(宋玉《风赋》)“美哉,我少年中国。
课后练习、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状语后置译文:“把箭放回先王灵位之前,禀告大功告成”)、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定语后置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时人莫之许《隆中对》(宾语前置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主谓倒装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马之千里者《马说》(定语后置译文:“千里马”)、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勾践灭吴》(定语后置译文:“国中出游的年青人,没有不供给他粮食的”)、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宾语前置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状语后置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