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广志艺术风格及作品分析

合集下载

气势宏伟 潇洒灵秀

气势宏伟 潇洒灵秀

气势宏伟潇洒灵秀发表时间:2020-12-02T03:41:16.069Z 来源:《教育学》2020年11月总第232期作者:吉晓艳[导读] 一个画家的成就高下,全在于其有无独创风格,在其所创风格中透视出作者的修养、品德、功力等整个美学观念。

——论抱石皴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文化馆715699摘要:我们研究笔墨也是为了获得形式的基本构件,谁能找到最理想的形式谁就是成功者。

这是古今中外无数事例所证明了的,也是毫无例外的。

傅抱石既是一位实实在在的传统继承者,也是一位实实在在的探索者。

傅抱石倾心研究石涛的美学思想,悟出其中道理,并创出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抱石皴”。

关键词:抱石皴绘画风格技法散锋笔法一个画家的成就高下,全在于其有无独创风格,在其所创风格中透视出作者的修养、品德、功力等整个美学观念。

傅报石在现代画家中对石涛的学习研究最为成功。

他曾说过:“于石涛上妙谛,可谓癖甚深,无能自己。

”倾心倾力对石涛的不懈研究,可以说石涛影响了傅抱石的一生。

傅抱石在对古人画论的研究过程中,善于取其精髓,赋予新意。

他在分析六朝时期的宗炳和王微的《画论》后说:“他们明确地对山水画提出的要求是‘畅写山水之精神’,即要求体现自然内在精神的艺术创造,而不是单纯地诉于视觉的客观的描写。

”这就是中国绘画的意象的传统,也是傅抱石一生创作历程所实践的。

早期以师法古人为主的作品,时间大约在1925年的前后,这段时间他学会了很多石涛的画。

他觉得石涛的画生机勃勃,具有独特的风格,便对石涛的画十分敬佩。

当他看到石涛在《话语录》上所述的语句,如:“太古无法,太朴一散而法立矣。

法与何立?立于一画。

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

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

”“我之我为我,自有我在。

古人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揭我之须眉。

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

天然受之也。

深切缅怀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大师

深切缅怀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大师

深切缅怀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大师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南李北关”的说法就盛传于中国水彩画坛。

其中“南李”指李剑晨,“北关”指的就是关广志。

在他逝世5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这位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中国近代水彩、铜版画的先驱。

1896年,关广志出生于吉林市。

他毕业于沈阳美专,于1931年赴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深造,并曾到法、意、德、荷、俄等国考察,深得西方绘画的精髓。

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国立艺专、辅仁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任教,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同时始终呕心沥血地致力于绘画创作。

1958年,这位一代名家在艺术事业发展的巅峰之时不幸病逝,实在令人惋惜!融贯东西,开拓多方画业作为中国最早且极有影响力的水彩画家,关广志既精通旧学、传统画法,又熟悉新学、西方绘画,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即开始向世界介绍中国京城文化,并将西方水彩、水粉及铜版艺术引入国内,影响了一代艺术家和美术爱好者,推动了20世纪前半叶中国美术的发展。

关广志的水彩画源于英国而植根于中国。

他的作品反映出独特的审美观,其代表作《玉泉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一点。

这幅创作于70年前的画作的光影处理令人叫绝。

画面中心,逆光的秋树在太阳下金灿夺目,汉白玉栏杆和残垣断壁的影子透明而微妙,画面的背光部分极为丰富。

在色调和色彩的处理上,画家大胆地使用了绿与红、黄与紫、蓝与枯黄等对比色,并将多种对比色和谐地笼罩在统一的暖色调中,用色多而不乱,亮而不俗。

同时,独创的“留色填空法”的运用,使画面变化丰富而不失整体感,肯定有力、有面有线的用笔也充分显示出了画家的国画功底。

此外,充盈在画作中的东方意象,更使其具备了完全不同于其他作品的韵味。

这幅炉火纯青的画作,犹如一首金秋交响乐。

关广志一生都在对水粉画的东西融合进行不懈探索,他跳出了对水粉画的一般理解和定式,先在色纸或亚麻布上做丰富的肌理,再勾勒白描稿,而着色时使用的是透明及不透明两种颜料,从而形成了他独具一格的表现形式,至今无人可及。

河北梆子名家名段赏析

河北梆子名家名段赏析

河北梆子名家名段赏析河北梆子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地方剧种,以其豪放、激烈、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风格而闻名。

而河北梆子名家更是在这个剧种中拥有极高地位的演员,他们的表演不仅技艺精湛,更是将河北梆子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

本文将以河北梆子名家名段为主题,对河北梆子名家的表演艺术进行赏析。

一、名家介绍。

1. 王文娟。

王文娟是河北梆子的代表性演员之一,她擅长表演《打金枝》、《二进宫》等经典剧目。

王文娟的表演风格独特,她的声音富有穿透力,表演中的动作刚柔相济,充满了梆子戏的特有韵味。

2. 马连良。

马连良是河北梆子的传承者和发扬者,他擅长表演《三岔口》、《赵氏孤儿》等传统剧目。

马连良的表演风格稳重大气,他的唱腔饱满而有力,演技纯熟,深受观众喜爱。

3. 李艳芳。

李艳芳是河北梆子的优秀演员,她擅长表演《打金枝》、《孟丽君》等经典剧目。

李艳芳的表演风格细腻婉转,她的唱腔清亮悦耳,演技精湛,被誉为“梆子皇后”。

二、名段赏析。

1. 《打金枝》中的《长亭送别》。

《打金枝》是河北梆子中的经典剧目,而其中的《长亭送别》更是成为了河北梆子名段中的代表作。

在这一段中,王文娟的表演极具感染力,她的声音穿透力强,唱腔悠扬动听,将角色的离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在欣赏这一段时,往往会被王文娟的表演所感动,仿佛自己也置身于离别的场景之中。

2. 《二进宫》中的《倾国倾城》。

《二进宫》是河北梆子中的另一部经典剧目,而其中的《倾国倾城》更是成为了河北梆子名段中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一段中,马连良的表演技艺达到了巅峰,他的声音浑厚有力,唱腔激昂激情,将角色的悲壮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在欣赏这一段时,往往会被马连良的表演所震撼,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历史的沧桑之中。

3. 《三岔口》中的《玉堂春》。

《三岔口》是河北梆子中的又一部经典剧目,而其中的《玉堂春》更是成为了河北梆子名段中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一段中,李艳芳的表演婉转动人,她的声音清亮悦耳,唱腔婉转动听,将角色的柔情万种表现得淋漓尽致。

声乐作品《黄水谣》的艺术赏析

声乐作品《黄水谣》的艺术赏析

毕业设计说明书系别: 艺术系专业方向: 音乐表演班级: 7130101****: *******: ***职称: 助教20 年月日中文摘要《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跨时代的经典名著,《黄水谣》作为《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更是令人为之流泪。

本文从历史和曲式结构两个角度,论述了歌曲,《黄水谣》的创作特点,从历史角度上看,通过回顾作者创作音乐得历史背景及过程,论述了作品的时代性与群众性;从作品的曲式结构上看,通过分析音乐曲式旋律,描述了作品的民族性与艺术性。

通过本文对作品《黄水谣》的剖析,以及在演唱上的处理,来阐述声乐作品演唱情感的表现力。

关键词:《黄水谣》演唱感情演唱音色演唱呼吸AbstractIs the epoch-making classic of the Yellow River chorus, "including a communal" as part of the Yellow River cantata ", but also is for the tears, from the angles of history and formal struc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ongs, "including a communal"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by reviewing the author creating music history background and proc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ork time and mass; Look from the works of formal struc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usic melody melody, describes the work of nationality and artistry. Through the works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a communal", as well as the processing in the singing, to illustrate vocal music singing emotional expression.Key words: "including a communal singing emotional singing sound singing breath目录摘要 (1)前言 (4)一、作品分析 (5)(一)作品分析1、歌曲创作背景 (5)2、作者介绍 (6)(二)歌曲的创作特色1、曲式结构 (7)2、歌词文学 (7)3、情感表现 (7)二、表演设计 (8)(一)表演技术技巧处理 (8)(二)服装及音响设计 (8)(三)舞台的表演设计 (9)三、练习与排练方案(一)各时间段的任务以及达到的效果 (10)(二)练习计划安排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附录 (13)前言本曲目是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全曲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在歌曲的演唱中,情感的把握以及演唱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浅析五代南北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差异性

浅析五代南北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差异性

浅析五代南北⼭⽔画艺术风格的差异性2019-10-29内容摘要:五代时期的⼭⽔画在⼭⽔画史上占有举⾜轻重的地位,这⼀阶段开始形成南、北两派各具特⾊的⼭⽔,南派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北派以荆浩、关仝为代表,他们为五代时期的⼭⽔画做出了巨⼤贡献,将五代时期⼭⽔画⽔平发展到了极致,并对后世产⽣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南派北派⼭⽔画艺术风格传统⼭⽔画在中晚唐时期已经逐步⾛向独⽴,到五代时期更是以迅猛之势发展,并且贡献突出,成为⼭⽔画史上不可磨灭的⼀笔。

这⼀时期的⼭⽔画家在继承隋唐画家优秀传统的基础之上⼤胆创新,总结出了⾃⼰的⼼得体会,形成了独具艺术特⾊的绘画风格,将⼭⽔画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峰。

这些⼭⽔画家中尤以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最为有名,成就最为突出,并逐渐开始形成南、北两种不同的风貌,其⼭⽔画风格具有诸多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

⼀、不同的笔墨技法笔墨是中国画中最基本的艺术语⾔,⼀⽅⾯,作为描述中国画形成规律的⼀个对⽴范畴,笔墨典型地表达了中国画画理的阴阳辩证观念;另⼀⽅⾯,作为东⽅艺术的主流,笔墨是我们对⾃然万物充满智慧的创作性阐释,是⼀种有意味的追求审美价值的情感活动。

因此,笔墨在⼭⽔画中占有举⾜轻重的地位。

由于南北⽅地域的差异,⼭体的轮廓、肌理都是不⼀样的,地貌的区别使南北画家在笔墨趣味上产⽣了较⼤差异。

北⽅⼭势地貌具有坚毅稳定的特征,所以北⽅画家的笔墨风格趋向雄强刚劲;⽽南⽅地貌则给⼈以松弛灵动的感觉,南⽅画家的笔墨风格则趋向柔和温润。

这⼀时期的⼭⽔画家⽤⾃⼰的笔墨语⾔阐释了南北⽅⼭⽔风格的差异。

北⽅画家⽤笔苍劲有⼒、⼲枯有道,画⾯线条遒劲挺拔。

以荆浩、关仝为例,荆浩所画的⼭⽔画线条直断中藏曲折,运笔⽅式⼲枯劲道,使线条具有峻厚中见⽣辣的美感。

这种⽤笔⽅式的表现,使画⾯体现出了古拙刚毅的⽓质。

从其作品《匡庐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树⽊、⼭体的⽤笔都⼗分肯定,⼤多是长线条,曲折处以短线相间,长短线条交相呼应,整个画⾯给⼈以苍古有⼒的感觉。

广绣在传统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

广绣在传统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

广绣在传统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广绣是中国传统手工刺绣的一种,起源于广东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粤剧戏服中,广绣以其细腻的手工技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粤剧戏服的重要元素之一。

广绣在传统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底蕴。

本文将从广绣的文化内涵、工艺特点和在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广绣的文化内涵广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刺绣的代表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仅是一种手工技艺,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延续。

在广绣的刺绣图案中,往往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如花鸟昆虫、传统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等,这些图案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和传承。

广绣的图案多样,每一种图案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通过这些刺绣图案,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广绣在传统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中也有着丰富的表现。

在广绣的图案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关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描绘,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等,这些图案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信仰和尊崇,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再现和传承。

广绣通过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广绣的工艺特点广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刺绣的一种,有着独特的工艺特点。

广绣的刺绣技艺非常考究,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

广绣刺绣的工艺包括选线、布料、绣线、绣针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精湛的操作,这样才能完成一件精美的广绣作品。

广绣的颜色搭配非常注重协调和美感,绣线和布料的颜色选择需要经过精心的考量,以确保整个刺绣作品色彩和谐、层次丰富。

广绣刺绣的细腻程度非常高,能够表现出花草鸟虫等自然景物的细腻质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广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刺绣的代表之一,在传统粤剧戏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北京的城楼》说课稿

《北京的城楼》说课稿

《北京的城楼》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好,我是和平里四小的老师王雪,我的教学内容是《北京的城楼(二)》。

一,指导思想依照《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

二,教材分析p4《北京的城楼》是人美版第八册第15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是在前一课欣赏、了解北京城楼建筑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版画技法表现出北京城楼的雄伟壮观。

三,学情分析通过《北京的城楼(一)》这节欣赏课,对北京的城楼古建筑也有自己的一些认识与了解。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了解北京古建筑城楼的基础上,找到城楼的建筑特点,并用多种版画技法表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探究—示范,引导学生了解城楼的造型特点,并用吹塑纸版画及多种版画艺术形式进行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城楼建筑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在学习中体验版画的制作情趣。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认识北京城楼的建筑特点,学习用吹塑纸版画的方法进行制作,感受不同版画的制作方法与效果。

难点:在吹塑纸版画基础上综合运用其它技法表现。

教学设计:第一环节:回忆导入——城楼的知识1、首先教师谈话导入帮助学生回忆欣赏课《北京的城楼(一)》中讲到的简单的城楼知识。

2、提问:你知道有哪些北京的城楼?教学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城楼的功能和历史意义都有了很好的回顾,并与这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衔接。

过渡语:回忆部分结束。

第二环节:观察了解—北京城楼的建筑特点是什么。

1、出示图片分析城楼的建筑结构特点。

提问:你发现了城楼的哪些特点?教学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学生对城楼建筑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会发现屋顶是歇山式,屋檐是重檐式,城楼是城台和城楼组成的,城楼有拱形门,有窗,有琉璃瓦。

2、分析城楼的整体造型特点。

提问:城楼的外形又有什么特点?教学意图:观察后学生能够总结城楼是左右对称的建筑,而且是由下到上外形逐渐变小。

从城楼外观上看城楼的图案美观,花纹精细色彩浓郁。

解读摄影家石广智艺术作品的绘画性

解读摄影家石广智艺术作品的绘画性

解读摄影家石广智艺术作品的绘画性文/王根(著名油画家、文艺评论家)摄影艺术家石广智拍摄了大量精美、风格独特的艺术作品,他用分层曝光的方法拍摄而非电脑后期制作来保持摄影的原始性。

这些影像可以称得上“震人心魄涤荡灵魂的摄影作品”,石广智在二十多年的摄影生涯中,始终不断探索技法新模式,是中国当代意象摄影作品的早期探索者,在不断追求和探索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下面我们从绘画的角度分析一下石广智不同风格作品的表现形式。

1.“花非花系列”如同中国的工笔画,把写实与抽象相结合。

站在不同的角度,美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有各自不同的解释,西方的审美观点与中国有着很大的差异,西方对于美的欣赏更直观,认为圆与直线和波动的曲线是最美的,西方的传统文化是以“真”为美。

西方古典油画特征是表现生动逼真的物象,照相机的出现使西方古典油画失去了记录的功能,因此出现了超写实、印象派、抽象派等反映艺术家主观追求的纯艺术流派。

在形式上用微距、点、线、面的西方审美技法浓缩艺术作品。

中国的工笔画起源于线的描绘,追求的是真实的效果,这就与西方审美有一个交汇点,把这个交汇点放大就是中西的共同审美特点。

石广智摄影作品就抓住了这个审美的共性,从形式上运用点、线、面、体的实物组合表现出东西方共同的审美特性,这是石广智摄影作品广受中外人士赞誉的原因之一。

花非花系列之一其二,中国是以善为美,尚善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从审美的范畴上看,神韵对于中国艺术来讲是最好的审美境界。

“花非花系列作品”吸取中国画写意的精华,运用黑色或白色背景衬托主体造成水墨效果,同时,运用细腻的肌理或露珠增加气韵生动的效果,启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另一层理解。

2.“清风竹影系列”是形式演变和重新架构意象影像和诗性的一种呈现。

这个系列作品跳出了人们对竹林的一般性印象,而如一幅幅生动的中国画作品展现在眼前,创造出各种触觉意象:细腻的触觉会给人轻快、活泼或冰冷的意象;平滑的触觉给人含蓄、安静、质朴的意象;粗糙的触觉给人笨重、杂乱、沉重亦或生动、稳重和悠远的意象。

关广志与清华大学建筑专业的美术教育

关广志与清华大学建筑专业的美术教育

关广志与清华大学建筑专业的美术教育关广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兼美术教育家,1896年出生于吉林市郊一个贫苦的满族家庭。

关广志自幼酷爱绘画,从沈阳美专毕业后,转赴上海和北京学习。

1931年至1934年曾留学英国,是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最早的中国留学生,专攻水彩、水粉和版画。

英伦三岛的优美风光和浓郁的艺术氛围并没有留住这位身高一米八六,头发自来卷,英俊威武的东北大汉,牵动他的心的是当时仍处在灾难中的祖国。

从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后,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的关广志带着大量的英国画册、画具,和当时中国还未曾有的铜版画机器回国了。

归国后的关广志凭着自己的天赋和勤奋很快就成了中国早期水彩代表性人物,19世纪30年代,他与也曾留学英国的李剑晨在中国水彩画坛并称双雄,有“南李北关”之誉。

关广志的绘画融贯中西,既有西方艺术的精髓,又蕴涵着东方艺术的神韵,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其作品大多流传到国外,成为国际上知名的中国风景建筑画家。

关广志曾先后在解放前的燕京大学、国立艺专、辅仁大学,解放后的北京大学、北京建筑专科学校、清华大学任教,惠及学子无数,古元、张启人、彦涵等中国著名画家,也都曾经受过关广志的培养和指导,是公认的现代美术教育家。

1953年,关广志先生和清华大学学生在一起1952年初国家对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1953年夏,北京建筑专科学校二年级27名专科生并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关广志与北京建筑专科学校的另三位教师也一同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被聘为教授,开始了他在清华大学的教书岁月。

清华大学建筑系在建立之初,参照的是法国巴黎美术学院(Ecole des Beaux Arts)和德国格罗比乌斯(Prof. Walter Gropius)所创造的包豪斯(Bauhaus)的方法,强调建筑师的艺术素养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建筑系的创始人梁思成先生曾说:“建筑师的知识领域要很宽广,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与实践,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但是最最根本的是他应是一位有文化素养的综合艺术家。

关山月作品赏析

关山月作品赏析

关山月作品赏析摘要:一、引言- 介绍关山月及其作品- 阐述赏析的意义和目的二、关山月的艺术风格- 介绍关山月的生平- 分析关山月的艺术风格特点三、关山月的代表作品- 《江山如此多娇》- 《黄河之水天上来》- 《庐山谣》四、关山月作品赏析- 从构图、色彩、笔触等方面分析作品- 阐述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五、关山月作品在当代的意义- 对中国画坛的贡献- 对后世艺术家的启示和影响六、结语- 总结关山月及其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表达对关山月作品的敬意和感慨正文:关山月作品赏析关山月(1912-2000),原名关泽霈,字山月,号六一居主人,广东阳江人。

他是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岭南画派的杰出代表之一。

关山月的作品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构图新颖,色彩明丽,笔触豪放,富有诗意。

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在国际画坛也颇具影响力。

本文将对关山月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进行赏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画坛巨匠的艺术成就。

一、关山月的艺术风格关山月生于清末民初,早年受到民间艺术、诗词和书法的熏陶,后入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师从高剑父、高奇峰等名家。

他擅长画山水、花鸟、人物,尤以山水画最为著名。

关山月的山水画融合了南北派的特点,既有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北方山水风貌,又有婉约清新、秀丽多姿的南方山水神韵。

他的作品注重线条、色彩和构图的运用,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关山月的代表作品关山月的作品众多,其中《江山如此多娇》、《黄河之水天上来》、《庐山谣》等作品堪称代表之作。

1.《江山如此多娇》《江山如此多娇》是关山月的一幅巨幅山水画,创作于1959 年。

这幅作品以我国壮丽的山河为背景,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繁荣昌盛。

画面中,崇山峻岭、飞瀑流泉、烟波浩渺,充满了诗情画意。

作品构图丰满,色彩明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之水天上来》创作于1985 年,是关山月的一幅具有史诗般气魄的山水画。

画面描绘了黄河波涛汹涌、奔腾不息的景象,寓意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广绣在传统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

广绣在传统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

广绣在传统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
广绣,又称“白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期使用的缝绣工艺,在艺术品中占据着重
要的位置。

传统的广绣以其高档、非凡的艺术手法而著称,尤其把其运用在粤剧戏服上,
更是十分more重要的装饰。

广绣在粤剧戏服中,不仅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且表现出独特
的艺术效果,是完美展现精致细节的艺术形式。

广绣在粤剧戏服中是重要的装饰元素,艺术家能够表达心中情思,体现出广绣艺术运
用到戏服上的奇妙之处。

其中,在粤剧衣服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抒情的、演讲的效果,有着
丰富的内涵,可以表达出角色的丰富的情感。

一些复杂的图案,一些文字,传递出一种富
有生活趣味的、富有技艺的装饰效果。

以粤剧衣服的剪裁而言,能够更加突出演员的肩形
和曲线,例如服裝的领口、袖口,都是精细的广绣点缀,体现出非常趣味的艺术表现。

另外,粤剧衣服上的广绣也有着独特的内涵和风格,在很多演出中也保持着风格一致性。

广绣中有着精湛的设计,构思丰富多彩,寓意丰富,表现出艺术家对戏服效果的专业
性和萃取力。

是一种把空间装饰和衣物穿搭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现。

总的来说,传统的广绣在粤剧戏服中的艺术表现不仅能够体现出独特的传统文化风情,而且能够更好的全面表现出精致细节,充满艺术气息。

现代水彩的现状思考

现代水彩的现状思考

2012年第·5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30期M ay2012[摘要]水彩是一个新兴的画种,在国内艺术院校中,国、油、版、雕四个系可常见,而水彩画系却很少,即使单独成立院系,也是较为年轻,无法与传统院系相比,但是我们又可以从美协的专业委员会设置上看到这个画种的不断壮大。

因此国内一些艺术家钟情于水彩艺术的创作,大胆尝试各种媒介和材料,他们的目的是要探索有关水彩更深层次的东西,推动水彩艺术向前发展。

[关键词]现代水彩;媒介和材料;中国味[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5-0173-03现代水彩的现状思考厉子强(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1231)广义上讲,以水为媒介的画都称之为水彩画;狭义上讲,是指用水调和颜料表现出透明、轻快、湿润特点的一种绘画。

中国的水墨画是不是水彩画?这样的问题如同要把艺术归结到某个框架式的定义中一样,把油画、水彩区分开,然后又把水彩贴成中国式、西方式的标签,这些做法看似很学术,其实无非是为了正确描述大象的样子,各自摸住大象的一部分,侃侃而谈而已。

当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门派或者界线越来越模糊,这是艺术发展必定会产生的结果。

无论横向或者纵向的联系和渗透,只要这种状态不是毁灭性的,它没有影响到艺术的本质,那么把水彩纯粹起来就变得有些荒唐了。

国内一些艺术家钟情于水彩艺术的创作,大胆尝试各种媒介和材料,他们的目的是要探索有关水彩更深层次的东西,应该不是哗众取宠这么简单。

比如以水调和的丙烯颜料的作画方法、综合材料的水彩技法表现等等,这些尝试都不失为一种选择,但对于水彩艺术而言,尝试是前进所必须经历的,而交流中的批判和否定并非是为了阻止水彩艺术的前进,反而是对水彩艺术有益的。

关于水彩画,有人认为始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德国画家丢勒的作品。

中国先驱水彩画家,他的水彩画独具一格

中国先驱水彩画家,他的水彩画独具一格

中国先驱⽔彩画家,他的⽔彩画独具⼀格关⼴志关⼴志,1896年出⽣于吉林市。

毕业于沈阳美专,1931年赴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并曾到法、意、德、荷、俄等国考察。

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学、北平国⽴艺术专科学校、辅仁⼤学、清华⼤学、中央美术学院等⾼等院校任教。

关⼴志是我国最早⽽且极有影响的⽔彩画家,在他留学英国期间,专门研究⽔彩画、⽔粉画,并曾到法、意、德、荷、俄等国考察,深得西⽅绘画的精髓。

他的⽔彩画画法独具⼀格,运⽤空⽩填⾊透明画法,⼀次完成,⽤⾊薄⽽透明,但感觉浑厚,⽤⾊洗练,点染渗化,⼲净利落,⽆复笔,⽆脏⾊,⾊彩艳丽,笔法有致,⾃成⼀体。

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出学习西⽅哪家传统,但泰纳的光⾊炫耀,康斯坦布尔的⽔⾊淋漓以及法国维格业尔的雄伟幽雅之风等特长,都融会于他的作品之中。

关⼴志的⼀⽣,创作了⼤量的⽔彩画、⽔粉画,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于国外,尤其是描绘中国各代著名建筑风景的⽔彩画,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解放后,他以极⼤热情,以⽔彩画歌颂社会主义建设,1954年全国⾸届⽔彩、速写展览中,他50年代的代表作品《三⾥河清真寺》以技法纯熟、⾊彩瑰丽,被誉为展览会上的精品之⼀。

关⼴志1958年逝世,年仅62岁,但他对中国⽔彩艺术做出的贡献是相当⼤的,所以有'南李(剑晨)北关(⼴志)'的称谓,说明了这位⽼先⽣在⼈们⼼⽬中的崇⾼位置。

雷⾬雷⾬(1921.11—1989)⼴东中⼭⼈。

擅长⽔彩画。

早年随李铁夫学美术,曾在⾹港与⼈合办美术学校。

后迁移上海改为画室,招收学员专授⽔彩画。

1952年任上海美术制⽚⼚美术设计,代表动画⽚为《⼀幅僮锦》、《森林之王》等。

业余创作⼤量风景、⼈物肖像。

出版有《⽔彩画技法研究》、《雷⾬⽔彩画辑》等。

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彩画研究会⾸届副会长。

李咏森李咏森(1898~1998),江苏常熟⼈。

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此后毕⽣在上海⼯作。

20世纪20~50年代,历任《太平洋画报》编辑、中国化学⼯业社美术设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图案系教授、苏州美专沪校副校长等职。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艺术形象分析》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艺术形象分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艺术形象分析姓名:学校:学号:指导教师:定稿日期:目录一、勇武超群、人品出众 (3)二、刚毅果敢、深通谋略 (4)三、忠贞冠绝、义薄云天 (5)四、骄傲自满,刚愎自用 (5)五、悲剧命运 (6)参考文献 (6)《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艺术形象分析摘要: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

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

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

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

艺术形象:勇武超群、人品出众;刚毅果敢、深通谋略;忠贞冠绝、义薄云天;却又骄傲自满,刚愎自用。

悲剧命运:关羽的悲剧形象,有明显的社会和时代烙印,高傲自负,缺乏战略眼光,导致孙曹联合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是蜀汉政权的巨大损失。

关羽这一有着明显性格缺点的失败英雄,作者在悲剧的结局中使他的人格进一步升华。

关键词:关羽艺术形象悲剧命运《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

该书将天下奇才诸葛亮,一代枭雄曹操,勇者张飞、许褚,庸主献帝、刘禅等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无不各极其态。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髯公”关羽,他的忠、义、勇、气,很令我钦佩。

关羽,字云长,河北解良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人称“美髯公”。

书中描写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追风赤兔马。

可谓气宇轩昂,威风凛凛。

关羽文武双全:他读过很多书,知春秋,明大义;他武功盖世,斩大将颜良、文丑,三战吕布等等。

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

关羽武艺超群,智勇双全,上报国家,下报黎庶,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

在古今历史英雄画廊中,关羽是极为后人称道的艺术形象,人们用“武圣人”与孔子的“文圣人”并称于世。

真善美的感染力-浅析关广富绘画艺术

真善美的感染力-浅析关广富绘画艺术

真善美的感染力-浅析关广富绘画艺术真善美的感染力——浅析关广富绘画艺术亓宏刚第一次走进关广富先生的画室,便看到一幅幅金题玉躞的作品,每一幅都透露着画者的“热烈”、“激情”、“大气”、“浪漫”、“自然”、“朴实”、“宠辱不惊”。

关于创作者的品质已经在广富先生最新一本作品集的后记中被提及,他说:“我画画从开始到现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追求真善美。

毛泽东同志告诫我们要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这是对艺术的最高境界的要求。

我画画就是秉持着这一点,不仅立意要美,形式要美,画面也要美。

”书画融注真善美文化焕发精气神真善美三字间都流露着各自不同的涵义,在三个领域中揭示着事物不同的价值。

它们不能相互取代,也不能相互等同但又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前提。

所以一幅优秀的书画艺术作品是否美,根本在于是否有真和善的先决条件。

“真”,指客观规律。

艺术作品要还原现实生活, 这就要求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关注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生存状况,不加雕琢、不予装饰地保持生活的原生态。

也只有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艺术作品才更能体现创作者的创作灵魂。

“真实亲切的生活画面、善良和谐的人民群众”,关广富先生将艺术赋予一项真实的使命,自然地描绘着自己感受到的事物,不拘泥于其他的约束,从而使得艺术生命可以自由流动、蔓延。

“善”是人的实践活动。

创作过程从来就是创作者的主观活动,它必然表现创作者的认识和情思,也一定会反映创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目的。

关广富先生的作品大多着眼于诠释生活、表现生活、再现事物的客观本质,有着对生活本真的高度提炼,对人生、对生命、对自然本真的积极讴歌和表现。

在一幅幅传神的作品中反映着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也就在其作品上淋漓尽致的表现出美学概念上的“善”。

“美”,即艺术的完美性,指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是否和谐统一,是否有艺术个性,是否有创新和发展。

美衡量着一幅作品的成功与否,也是艺术的最高形态。

水粉静物写生在色彩基础教学中的作用

水粉静物写生在色彩基础教学中的作用

水粉静物写生在色彩基础教学中的作用水粉静物写生在色彩基础教学中的作用来源网络作者郭振山复制·编辑塞上齐翁内容摘要:文章通过论述水粉静物写生在色彩基础教学中的作用,提出掌握和领略水粉写生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旨在表述它是对于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和学习表现方法以及提高学生感受能力的最佳途径。

同时也提出对于水粉技法的有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展望。

色彩静物写生课是学习运用色彩语言塑造艺术形体的一门重要的美术基础课程,它对于绘画色彩学理论的应用和技法的实践有着十分独到的价值。

由于色彩静物写生通常是在室内进行的,所摆放的物品也是相对静止的,这就为我们认识、观察、分析、理解和研究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因此,色彩静物写生是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和学习表现方法以及提高学生视觉感受能力的一个最佳途径。

另外,古今中外的许多杰出画家毕生致力于静物画的创作和研究,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仅显示出了高超的技艺,同时更可贵的是在画面中体现出的志趣,同时也反映出了他们对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当静物画家赋“ 物” 予充分情感的同时,大师级的作品便由此而生。

这说明静物画不仅仅是基础训练的传统领地,同时也蕴含着深奥的艺术境界和无穷的艺术表现空间。

用水粉去画静物在今天的艺术院校里已相当普及,在相当部分的专业如视觉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装饰艺术、版画专业、美术教育专业等,都开设由此课程。

这并不仅仅是20世纪50 — 60年代以此画中为宣传服务的工具和改革开放后的美术院校招生色彩考试的缘故,原因在于,相对于其它众多的画种,水粉画的工具、材料使用起来较为简单且价格比较低廉。

水粉画颜料是一种水溶性颜料。

由于在颜料中掺入了一定比例的瓷土,具有一定量的覆盖力,非常适于反复修改和多层的深入塑造。

在表现技法上有着相对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它既可以借鉴油画的塑型手段,可以画得很厚,笔触也比较外露,效果与油画的效果很相似,另外水粉画又可以依据水彩画的表现技法,使水分较大,颜色较薄,画面的效果是清新润泽的,与水彩画很接近。

3.3静物有声水粉画表现教学设计-高中美术选择性必修1绘画

3.3静物有声水粉画表现教学设计-高中美术选择性必修1绘画
3.课时学习重点:对水粉画的材料、工具、画法以及笔法的体验;结合水粉画构图的形式美
法则,进行水粉静物的写生,并能掌握水粉画的作画步骤及特点。
4.课时学习难点:对于构图的“形式美”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观看水粉作画视频以及教师
示范,掌握水粉静物画的写生方法和步骤,完成一幅静物写生作品。
5.课时学习目标:
(1)图像识读:引导学生对水粉画作品,及其他绘画作品的观看、欣赏和解读。
和情感。
(4)文化理解:了解水粉画的材料、画法等基本知识;理解静物画构图中的“形式美”
法则,并学会运用;运用静物画来托物寄情,表达内心的情感。
(5)创意实践:在掌握水粉画干湿画法和基本表现技法的基础之上。在作品中注入个人情感以及对家乡的理解和认识。创造性的表达主观感受,形成一定的、独特的艺
术表现形式。
作。
(3)课后:由于本课程是绘画实践课,欣赏加实践,学生的绘画基础差别很大,既要兼顾大部分没有绘画基础的同学,又要把课程内容深入。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会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
能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设计意图:总结回顾本节课,反思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提高。】
环节6学生作品展示,教师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1)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并点评。
(2)回顾本节课知识点并总结。
(3)布置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所学静物画要点,布置课后作业。】
7.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静物有声——水粉画表现
水粉画的特点:水色交融、平实厚重
构图形式美:主次、疏密、均衡、黄金分割
6.课时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们回顾前面两次课所学到的知识,以最近刚刚发生的国际新闻:“梵高的向日葵被极端分子泼番茄浓汤”事件作为导入, 展示梵高的向日葵系列作品。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边塞意识与艺术风格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边塞意识与艺术风格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边塞意识与艺术风格唐代诗人王之涣以其独特的边塞意识和艺术风格而为世人所知。

他的作品常常表达着对战乱岁月中边塞生活的思考,同时展现了他深厚的感情和出色的艺术才华。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王之涣的边塞意识与艺术风格。

首先,我们来探讨王之涣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鲜明边塞意识。

作为一位居住在唐代北方边境地区长安城内的诗人,王之涣亲身经历了战乱和军事威胁带来的困扰与恐惧。

这种绝境环境下士兵们日夜巡逻、守卫国土形成了他心灵深处永远也消退不去杂念- 保家卫国使命感。

因此,在他笔下往往能看到那种坚定、无畏和牺牲精神。

例如,《登幽州台歌》是王之涣最有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诗。

“前不见古人”,指山势险要少有行旅;“后见来者”暗指敌人频繁侵扰;“忧心如焚”更体现了他对边塞战乱时代的深深担忧。

整首诗以直接、简练的语言描述着边塞上防御工事和守军们孤寂而艰难的生活,情感真挚而动人。

其次,王之涣的艺术风格也是非常独特且鲜明。

他注重表达内在情感与思想,并运用抒情手法将自己的感受传递给读者。

通过精妙选取恰当形象描写,使得他极度浪漫化地呈现出那种壮志凌云、豪情万丈。

例如,《登金陵凤凰台》一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虽然字面上看并无太大意义,在结构和技巧方面却显示出了王之涣高超的修辞技巧。

“白日依山尽”,既可理解为夕阳西下、天色渐晚;也可以引申为固定不变等等。

“黄河入海流”的意境则暗示江水东去成立一个优美景观图片般影像, 过程中有着绵延不断的壮丽情景。

整首诗多用自然图像描写,将自己内心的激荡与恢弘之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最后,王之涣还善于借助典故和历史背景来丰富他的作品。

他广泛涉猎经史、文学等领域,并能将这些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这种博览群书和引经据典展示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程度有着清晰认识。

例如,在《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王之涣讴歌了唐代在西域扩张战争中取得胜利并平息乱局的功绩。

“忠魂惨被秦皇泪”,指杨素为保护边塞无私奉献;“龙城飞将”形容高力士勇猛精神;“冯唐易老”则是暗示英雄已逝而时过境迁。

水彩魅影

水彩魅影

水彩魅影李剑晨和关广志两位水彩画巨擘放在一起比较研究,是极有意义的事情。

李剑晨与关广志以其丰硕研究成果和精湛的艺术创造,在中国画坛并双雄。

自从八十年代初,李剑晨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画的色彩问题,即将西画色彩自然地溶于中国画传统笔墨之中,并在中国画背景及构图方面作出大胆的探索之后,其中国画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一九八三年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了〈李剑晨中国画展〉,这是建国后李剑晨第一次个人中国画展,其鲜丽的色彩,雄浑的笔墨、新颖多变、结构严谨的构图,出奇制胜,使中国画面貌为之一新,在美术界引起了剧烈反响。

关广志的《三里河清真寺》,他的着色法主要是分次完成的留空填色法,而非层层加色,因此可以保持水彩透明清晰的特性。

关广志在英国时曾拜著名铜版画家马勒卡姆•奥斯本为师,学习了多种技法。

成为中国最早的铜版画家。

除一般腐蚀法外,还擅长松香粉腐蚀及针雕法。

他的水粉画全部作于有色纸或亚麻布上,形成冷暖不同的基调。

起稿的线条有轻重虚实、滞涩流畅之别,着色时暗部稀薄透明,层次微妙,类似国画渲染之法;而亮部施以浓色,明快响亮,大有油画之风。

他的作品《沟崖》虽仅取山峦峭壁之一侧,却以国画皴法,引人想象峰峦之挺秀与山势雄奇。

李剑晨的水彩画兼具中国画的特色,以传统笔墨的精髓为基础,融合西画之色彩与结构,讲求章法的变化与意境的雄深。

他有意识的在色彩方面进行突破性探索,终于达到富丽中见典雅,丰富中显纯净的境地,注入了时代的活力。

李剑晨的油画在继承西欧古典艺术严谨而完美的造型传统的基础上,汲取印象派对光色的研究成果,采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在运用西画技法表现东方文化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创新,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他将水彩画的水分、色彩、时间列为三要素,制作出了极精细的色谱变化表,台湾美术大师刘延涛先生评论他的画“亦中亦西亦我,有血有肉有神。

”真正做到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他运用中国水墨画技法融入西洋水彩画中,结合东方的风土人情,“集万千之微而臻于成”,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水彩画,他在研究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文人画存在的问题,即在色彩与构图上的遗缺,提出“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源”的中画创新原则,他的作品色彩浑厚强烈、华丽,用笔练达、技法多样,融西画之色彩、构图与中画传统笔墨精髓于一炉,创造出富丽清新、雄健刚劲、有血有肉有神、雅俗共赏的李派画风张易生的家乡是江苏宜兴,因此他对南方水乡独有钟情,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展露无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关广志艺术风格及作品分析
作者:周雪铵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3期
摘要:关广志是我国老一辈的艺术家,他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技法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文章通过对关广志作品的分析,研究关广志的艺术风格特点。

关键词:关广志艺术风格艺术家
关广志是我国老一辈的艺术家,是早期最有影响的水彩画家之一。

他的绘画作品融贯中西,既有西方水彩绘画的精髓,又蕴涵着东方艺术的气韵。

他的代表作品有《玉泉山》、《天坛祈年殿》、《中山公园》等,出版物有《江山如此多娇》、《关广志》、《关广志画家》等。

关广志水彩的艺术风格
1.自然的视像
关广志自幼习画,对绘画的艺术的热爱已经流淌于他的血液之中。

早年留学英国,在英国画家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学习期间,他受到透纳、康斯特布尔等著名画家的影响,受印象派“逼真的再现自然”的影响,其作品以中国文化底蕴为支柱,融合西方科学艺术,走中西融合的绘画道路。

1关广志酷爱写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是他创作的源泉。

他常说:“我的家乡,三青水秀,景色如画,大自然就是我的第一任启蒙老师。

”2他对自己的作品要求特别严格,通常都是在现场绘制完成后,再拍以照片,回去仔细研究,然后返回写生地,反复琢磨。

他这种对自然的好奇心而绘制的作品,把自然万物细腻的变化融入绘画作品中,赋予其独特的美感。

他的水粉代表作品《天坛祈年殿》(现收藏于中国美术博物馆),水彩作品《颐和园琉璃塔》《岳阳楼》、《中山公园》等作品,都是画家深入自然,深入生活的体现。

《天坛祈年殿》是对祈年殿外一景物的写生,看着作品,我们仿佛看到了相似的景点。

作品厚重的风格,就像祈年殿的历史一样,经久不衰。

这幅作品是以微仰视的角度描绘祈年殿的景色,在构图上突破了传统的构图方式。

传统的绘画喜将建筑物至于风景之后,这样能避免在描绘建筑物时,线条显得单板,生硬。

而关广志突破传统的构图,把建筑物作为主体,敢于创新和挑战,克服建筑物线条结构容易呆板的现象。

在构图平衡中,大殿重心线位于右1/3的黄金分割线上,这样的构图使得左边的古柏承受了更多的力,在视觉平衡和心理平衡上有偏向右倒的趋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关广志很巧妙的在画面下方围墙的处理上,把围墙的交接线放在中间偏右的位置。

这样使得黄金分割线,在视觉和心理上达到了一种平衡。

可见关广志在写生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景物角度的选择,反复琢磨后,才选定绘画的地点。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既能看到西方绘画的独特光影表现,又能感受到中国传统的笔法和气韵。

2.“留空填色,分次完成”
关广志的绘画作品,在技法上没有局限于西方的传统绘画方式,而是根据水彩画的材料特点和表现对象的需要,逐渐摸索出“留空填色,分次完成”的独特表现方法。

任何表现艺术一旦拘泥于表象,就容易陷入俗套。

水彩画因其特性,其绘画形式很容易被庸俗化,画面陷入媚俗,这也是水彩画创作的难处。

关广志的水彩画在写实中发挥水彩的透明、色调统一、笔法干脆利落都井然有序,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关广志的《湖边》、《北海颐和园》、《万寿山西》等作品,正是如此,借助自然风光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万寿山西》这张作品,在构图上将建筑主体放在中间偏左的位置,用近景墙面分割线引导观者的视线,使得画面更具动感,整个画面颜色鲜亮。

空白填色的独特技法使得整个画面干净明亮。

线与面的交错使用,使其建筑画既具有建筑自身的美和量感,又富有光影变化。

结语
关广志留学回国后致力于水彩教学和绘画艺术研究,他的作品以写实为主,他独特的填色留白的水彩技法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逐渐学会了理解自然之美,理解自然不仅仅表现人是有价值的,表现每一草一木都能凝聚艺术家最真实的感动,最终,我们在关广志的艺术作品中找到了这种感动。

参考文献:
[1]袁振藻编著中国水彩画史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9年6月第1版
[2]张俊国关广志画集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1984年6月第一版
[3]石志刚出版威廉·透纳吉林美术出版社 2010年2月第一版
[4]任道斌《缅怀中国第一水彩大师》载于中国文化报
作者简介:周雪铵(1985-)江西宜丰人,是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0级美术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