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通试卷(五)简答和论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考通练习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考通》选择题练习参考答案制作整理:zhangweilin第一章练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P2)2.A(P2)3.A(P2)4.C(P2)5.D(P2)6.A(P2)7.A(P3)8.D(P3)9.A (P4)10.B(P4)11.A(P4)12.D (P5)13.C (P5)14.D (P5)15.C (P6)16.D (P6)17.C (P6)18.B (P6)19.C (P6)20.A (P7)21.C(P7)22.A (P7)23.C (P7)24.A (P8)25.B (P9)26.B (P9)27.A (P9)28.C (P9)29.D (P10)30.D (P11)31.A(P12)32.D (P12)33.D (P12)34.B P16)35.C(P17)36.B (P17)37.C (P17)38.C (P19)39.B (P19)40.A (P20)41.B(P20)42.B (P20)43.D (P20)44.B (P20)45.D (P21)46.C (P21)47.B (P23)48.B (P24)49.A (P24)50.B(P25)51.A(P25)52.D(P25)53.B (P25)54.C (P25)55.AD (P26)56.D (P26)57.A (P26)58.C (P27)59.C (P27)60.D(P28)61.C(P30)62.B (P30)63.A (P30)64.B (P30)65.C (P31)66.B (P31)67.B (P31)68.C (P31)69.D (P32)70.C(P32)71.C(P34)72.A (P35)73.B (P35)74B. (P35)75. C(P36)76.D (P36)77.D (P36)78.A (P37)79.C (P37)80.B(P41)81.B(P41)82.A (P41)83.A (P42)84.D (P42)85.D (P42)86.B (P42)87.A (P43)88.C (P43)89.C (P43)90.D(P43)91.D(P43)92.B (P43)93.B (P44)94.C(P44)95.A (P44)96.B (P44)97.C (P44)98.A (P\45)99.C (P45)100.A(P46)101.D(P46)102.A (P47)103.D (P47)104.B (P47)105B. (P47)106.D (P48)107.C (P48)108C. (P48)109.B (P48)100.B (P49)二、多项选择题1.BCD(P2)2.ABC (P2)3.ABCD (P4)4.AB (P4)5.ABC (P5)6.ABCD (P5)7.ABC (P5)8.BCD (P5)9.ABC (P5)10.ABD (P5)11.ABC(P5)12.BCD (P6)13. ABCD (P7)14.BCD (P7)15. ABCD (P9)16. ABCD (P9)17.BCD (P9)18. ABCD(P10)19. ABCD(P10)20.ABC (P11)21.BD(P12)22.CD (P13)23.ABC (P14)24.AC (P14)25.AD (P15)26. ABCD (P17)27.BC (P17)28.AB (P18)29.BD (P19)30. ABCD (P25)31.BCD(P25)32.AB (P25)33. ABCD (P25)34. ABCD (P25)35. ABCD(P26)36.ABC (P27)37ABC. (P30)38. ABCD (P31)39. ABCD (P31)40. ABCD(P31)41. ABCD(P31)42. ABC(P31)43.ABC (P31)44.ABC (P32)45.ABC (P32)46. ABCD (P32)47.BCD (P34)48.ABC (P35)49.ABC (P35)50.ABD (P35)51.CD(P35)52.ABC (P36)53. ABCD (P36)54. ABCD (P36)55.ABD (P37)56. CD(P41)57.AB (P41)58.ABD (P41)59. ABCD (P42)60.BC (P42)61.ABC(P43)62.BCD (P43)63.AC (P43)64.AB (P43)65.ABCD (P43)66.AB (P44)67.BCD (P44)68.AB (P45)69.BD (P47)70. ABCD(P47)71.ABC(P50)72. ABCD (P51)73.ABC (P52)74.AB (P52)75.ABC (P52)76.ABC (P52)77.AB (P53)78.ABC (P56)79.AB (P57)80.AC (P57)81.AB(P57)82.BD (P57)83.BCD (P59)84.ABD (P59)85.AB (P59)86.ABCD (P61)87.ABC (P61)88.ABC (P61)89.ABC (P61)90. ABCD (P61)91.AB(P62)92.AC (P63)93. ABC(P63)94.BCD (P64)95.BC (P64)96.(P66)97.ABC (P66)98.BC (P66)99.BC (P66)100.ABC (P66)101.BD(P67)102.ABC (P67)103.AB (P68)104. ABCD (P68)105. ABCD(P68)106.(P69)107. BD(P69)108. ABD(P69)109.ABC (P70)100.ABC (P71)一、单项选择题1.B(P23)2.B(P24)3.A(P24)4.B(P25)5.D(P25)6.A(P25)7.D(P25)8.B(P25)9.C (P25)10.A(P26)11.D(P26)12. A(P26)13. C(P27)14.C (P37)15. D(P28)16. C(P30)17.B (P30)18. A(P30)19.B (P30)20. C(P31)21.B(P31)22. B(P31)23.C (P31)24.D (P32)25.C (P32)26.C (P34)27.A (P35)28. B(P35)29. B(P35)30.C (P36)31.D(P36)32.D (P36)33. A(P37)34. C(P37)二、多项选择题1.ABCD(P25)2. BCD(P25)3.AB (P25)4. ABCD(P25)5.ABCD (P25)6. BCD(P26)7. ABC(P27)8.ABC (P27)9. ABCD(P30)10.ABCD (P31)11.ABCD(P31)12.ABCD (P31)13.ABC (P31)14. ABC(P31)15. ABC(P32)16. ABCD(P32)17.BCD (P34)18. ABC(P35)19. ABC(P35)20. ABD(P35)21.CD(P35)22.ABC (P36)23. ABCD(P36)24.ABCD (P36)25.ABD (P37)第三章练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P41)2.B(P41)3.A(P41)4.A(P42)5.D(P42)6.(P42)7.D(P42)8.B(P43)9. C(P43)10.C(P43)11.A(P43)12. D(P43)13. B(P43)14. B(P44)15.C (P44)16.A (P44)17.B (P44)18. C(P44)19. A(P45)20. C(P45)21.A(P46)22. C(P46)23.A (P47)24.D (P47)25.B (P47)26.B (P47)27.D (P48)28. C(P48)29. C(P48)30. B(P48)31.B(P49)32. D(P50)33.B (P51)34.A(P51)35.B (P51)36. B(P51)37. D(P52)38.A(P52)39. A(P52)40. D(P52)41.B(P52)42. A(P53)43. C(P53)44. C(P53)45.C (P53)46.D (P53)二、多项选择题1.CD(P41)2. AB(P41)3.ABD (P41)4.ABCD (P42)5.BC (P42)6. ABC(P43)7. BCD(P43)8. AC(P43)9.AB (P43)10.ABCD (P43)11.AB(P44)12.BCD (P44)13.AB (P45)14.BD (P47)15. ABCD(P47)16.ABC (P50)17. ABCD(P51)18.ABC (P52)19.AB (P52)20. AB(P52)[本题标准答案为ABC,疑错误,因C是针对段祺瑞公然破坏临时约法,其时袁世凯已死.当系答案错误]21.ABC(P52)22. AB(P53)第四章练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P56)2.C(P56)3.B(P56)4.A(P57)5.C(P57)6.B(P58)7.B(P58)8.A(P59)9. B(P59)10.C(P61)11.D(P61)12.A (P61)13.D (P62)14. B(P63)15. B(P63)16.C (P64)17.D (P64)18. B(P64)19. A(P64)20. B(P65)21.C(P66)22. A(P66)23. D(P67)24. C(P67)25. A(P67)26.D (P68)27. C(P68)28.D (P69)29. C(P69)30. C(P69)31.B(P69)32.A (P70)33.B (P70)34. D(P70)35. A(P71)36. B(P72)37. C(P72)二、多项选择题1.ABC(P56)2.AB (P57)3.AC (P57)4. AB(P57)5. BD(P57)6. BCD(P59)7. ABD(P95)8. AB(P59)9. ABCD(P61)10. ABC(P61)11ABC.(P61)12.ABCD (P61)13.AB (P62)14. AC(P62)15. ABCD(P63)16.ABC (P63)17. BCD(P64)18.BC (P64)19.ABCD (P66)20.ABC (P66)21.BC(P66)22. BC(P66)23. ABC(P66)24. BD(P67)25.ABC (P67)26. AB(P68)27.ABCD (P68)28.ABCD (P68)29.ABCD (P69)30. BD(P69)31.ABD(P69)32. ABCD(P70)33. ABC(P71)34.BC (P71)35. AB(P71)36. AB(P72)一、单项选择题1.C(P76)2.C(P76)3.C(P76)4.C(P77)5.B(P77)6.C(P78)7.B(P79)8.A(P80)9. A(P82)10.D(P82)11.A(P82)12. B(P82)13.D (P82)14.B (P82)15.A (P83)16. A(P83)17. A(P83)18.A (P84)19. A(P85)20. C(P85)21.C(P86)22. A(P87)23. A(P87)24. B(P88)25. B(P88)26.C (P89)27. D(P90)28. D(P90)29.D (P90)30. B(P90)31.A(P91)32. C(P92)33. C(P92)34. C(P92)35.D (P92)36. B(P93)37. B(P94)二、多项选择题1.AB(P76)2.ABD (P78)3. BCD(P78)4. ABC(P79)5. ABCD(P79)6. ABC(P79)7. ABCD(P80)8. AB(P80)9. AD(P80)10. ABCD(P81)11.ABCD(P81)12. BCD(P82)13. ACD(P82)14. AB(P82)15. ABCD(P82)16. ACD(P83)17.ABC (P83)18.ABCD (P83)19. ABC(P83)20.ABC (P83)21.ABD(P85)22. ABC(P85)23.BC (P86)24.ABCD (P86)25. AB(P87)26. ABD(P87)27. ABC(P87)28. ABC(P89)29.ABCD (P92)第六章练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P96)2.A(P96)3.A(P96)4.B(P97)5.B(P97)6.C(P97)7.B(P98)8.D(P101)9.D (P101)10.C(P101)11.C(P101)12.C(P102)13. A(P102)14. B(P102)15. C(P102)16. A(P103)17. C(P103)18. C(P103)19.A(P103)20.D(P104)21.C(P104)22.B(P105)23. D(P105)24. A(P105)25. B(P105)26. B(P105)27. D(P106)28.B(P106)29. B(P108)30. A(P108)31.A(P108)32. B(P108)33.A (P109)34.A (P110)35. D(P111)36.A(P112)37.B (P112)38. B(P113)39. D(P114)40.B (P114)41.C(P116)42. C(P116)43. B(P116)44. C(P116)45.B (P117)46. C(P117)47. B(P117)48. C(P117)49. D(P120)二、多项选择题1.ABCD(P100)2.ABCD (P100)3.ABCD (P101)4. ABC(P102)5.ABCD (P102)6. AB(P103)7. ABCD(P104)8. ABD(P104-105)9. ABCD(P105)10.ABC (P105)11.ABCD(P105)12.ABC (P106)13. CD(P107)14.SBD (P107)15.BCD (P108)16.ABC (P109)17. ABD(P109)18. ABCD(P109)19.ABC (P111)20.BCD (P112)21.ABC(P112)22. ABD(P112)23.ABC (P112)24. ABC(P113)25.BCD (P114)26. BCD(P115)27. ABC(P115)28. ABD(P115)29. ABC(P115)30. AD(P116)31.BC(P117)32.ABCD (P117)第七章练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P123)2.C(P125)3.A(P125)4.D(P125)5.A(P125)6.A(P125)7.C(P126)8.B(P126)9. A(P126)10.A(P127)11.C(P127)12. D(P128)13. B(P128)14. D(P128)15. B(P128)16. C(P128)17. D(P129)18.A (P129)19. B(P129)20. C(P129)21.D(P130)22.C (P130)23. D(P130)24. C(P131)25. B(P132)26. A(P132)27.C (P133)28. B(P133)29.A(P134)30.A (P134)31.A(P134)32. B(P135)33. B(P135)34. C(P136)35. C(P137)36. C(P138)37.D (P138)38.B (P139)39.A (P139)40. C(P139)41.D(P140)42. C(P140)43. B(P42)44. A(P142)二、多项选择题1.ABCD(P123)2. BCD(P125)3.ABC (P125)4. ABCD(P126)5. ABCD(P126)6. AD(P126)7. BC(P126)8. AB(P128)9. ABCD(P129)10.ABD (P129)11.ABD(P130)12.AC (P130)13.ABD (P131)14. ABCD(P131)15. ABD(P132)16. AD(P132)17. ABCD(P134)18. ABD(P135)19. CD(P137)20. ABC(P137)21.ABCD(P137)22.ABCD (P138)23. ACD(P138)24. AB(P139)25. ACD(P140)26. AB(P141)27.ABCD (P142)28. AB(P142)第八章练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P146)2.C(P147)3.A(P148)4.C(P149)5.D(P149)6.A(P149)7.B(P149)8.B(P149)9.A (P149)10.A(P150)11.B(P150)12. A(P150)13. C(P151)14. C(P151)15. D(P151)16. A(P151)17. A(P152)18. B(P152)19. A(P152)20. B(P152)21.C(P153)22.C (P154)23. B(P154)24. C(P155)25.C (P155)26.D (P155)27. D(P156)28. B(P158)29. B(P158)30. D(P158)31.C(P159)32. D(P159)33. D(P159)34.B (P160)35. B(P161)36. C(P161)37.C (P161)38. A(P162)39. B(P163)40.A (P163)41.D(P164)42. A(P164)43. A(P167)二、多项选择题1.ABC(P147)2.AC (P150)3. ABCD(P150)4. ABC(P152)5.ABD (P152)6. ABCD(P153)7. BCD(P153)8.ABD (P154)9. BC(P156)10. ABC(P157)11.ABCD(P157)12. BC(P157)13. AD(P159)14. BCD(P159)15.ABCD (P159)16. ABCD(P160)17. BCD(P161)18.ABC (P161)19.ABCD (P162)20. AB(P163)21.ABCD(P163)22. ABC(P163)23. ABCD(P164)24. ABC(P166)第九章练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P117)2.B(P171)3.C(P171)4.C(P171)5.C(P172)6.D(P172)7.A(P172)8.A(P172)9. A(P173)10.B(P173)11.B(P174)12.B (P174)13. C(P176)14. D(P181)15. B(P181)16.B (P184)17. B(P184)18. C(P186)19. C(P186)20. B(P186)21.C(P187)22. C(P187)23. A(P191)24. B(P192)25.D (P192)26.A (P193)二、多项选择题1.ABCD(P171)2. AB(P172)3.BC (P172)4. AC(P174)5. ABCD(P175)6. ABD(P175)7.ACD (P176)8.ABCD(P177)9. ABC(P179)10.BD (P179)11.ABC(P180)12.ABCD (P182)13.ABCD (P183)14.ACD (P186)15. AC(P193)16.AC (P194)17.ABCD (P194)第十章练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P198)2.A(P198)3.C(P199)4.A(P199)5.D(P199)6.B(P200)7.A(P201)8.A(P201)9. B(P202)10.D(P205)11.C(P205)12.C (P205)13. C(P206)14. D(P207)15. C(P208)16. D(P209)17.B (P209)18. C(P210)19. C(P216)0.B (P216)21.A(P217)22.C (P219)23. B(P219)24. D(P210)25.B (P210)26.B (P221)27. B(P221)28.A (P222)29. D(P224)30. D(P224)31.A(P227)32. B(P227)二、多项选择题1.ABC(P199)2.ABCD (P200)3.BCD (P202)4. ABCD(P202)5. ABCD(P203)6. AB(P204)7.ABCD (P204)8. AC(P204)9. ABD(P205)10. ABC(P207)11.ABC(P209)12. ABC(P210)13. ACD(P211)14.ABC (P219)15.ABCD (P219)16. ABC(P221)17.ACD (P224)18. ABCD(P224)19. ABCD(P225)。
一考通试卷(六)简答和论述
简答题26.(1 P74)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4)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27.(2 P109)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答:(1)认识的有限性实质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
(2)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是辩证统一的。
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中,并通过无数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
(3)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
28.(4 P161)简述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答:(1)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也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
(3)生产商品的劳动,从另一方面来看又是抽象劳动。
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抽象运动。
所以,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29.(5 P198)简述二战后垄断统治进一步加强的主要表现。
答:(1)企业兼并速度加快,混合兼并占主导地位。
(2)企业规模扩大,垄断程度提高。
(3)垄断组织的生产经营多样化,混合联合企业大量涌现。
自考《知识产权法》简答题(一考通题库)
1,知识产权客体的物质性?答:知识产权的客体即知识产品,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所在,也是该项权利与有形财产所有权的最根本区别。
2,简述知识产权专有性的法律表现?答:一,知识产权为权利人所独占,没有法律规定或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知识产权权利人的知识产品;二,对同一项钟声产品,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一属性的钟声产权并存;三,知识产权与所有权在专有性的效力方面也有区别,所有权的排他性表现为所有权人排斥他人对其所有物进行不法侵占、妨害或损毁,而知识产权的排他性则主要是排斥他人对知识产权进行不法仿制、假冒或者剽窃。
3,为什么对知识产权要有时间上的限制?3,答:知识产权时间性的特点表明:(1)知识产权仅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有效期,相关的智力成果即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
(2)知识产权的时间性,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原则。
(3)知识产权的时间性,反映了建立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需要:既要促进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又要注重保护智力成果创造者的合法权益,协调知识产权专有性与智力成果社会性之间的矛盾。
(4)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就在于文学艺术作品和发明创造对于社会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规定一定的期限,使智力成果从个人的专有财产适时地变为人类公有的精神财富。
4,简述知识产权的时间性。
答:知识产权仅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法律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利就自行消失,相关的知识产品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
不同性质的知识产权,其法律保护期限的规定不同(具体列举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保护期的规定)。
5,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一般包括哪些法律制度?答:(1)著作权法律制度;(2)专利权法律制度;(3)商标权法律制度;(4)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工业版权法律制度、商号权法律制度、产地标记法律制度、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
31,外国人的作品在哪些情形下受我国著作权的保护?答:外国人作品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受我国法律保护:(1)外国人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受我国法律保护;(2)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或经常居住地国与中国签订的协议或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3)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我国法律的保护。
2025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5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主要内容是:A、唯心论B、机械唯物论C、唯物历史唯心论D、物竞天择2、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是:A、个人意志B、宗教信仰C、物质生产力D、天意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C.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5、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是()A、物质决定意识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6、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里的“经济基础”指的是()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生产关系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D、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7、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含义是:A、经济基础直接决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B、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有决定性影响,而上层建筑反过来对经济基础没有影响C、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只是上层建筑的附属物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独立,不存在影响关系8、马克斯主义理论中,辩证法是:A、一种唯物的哲学世界观B、一种唯心的思维方法C、一种机械论的认识论D、一种本质主义的认识论9、无产阶级怎样实现自己的领导权?10、如何理解工人阶级是最有前途的阶级?11.下列哪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统一性的基本观点?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B.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各有特点C.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D. 世界本源是绝对精神而非物质实体1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A.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无关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 社会意识先行于社会存在并引导其发展1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什么?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人民至上D、实事求是1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A、物质利益B、社会矛盾C、自然环境D、科学技术15、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的,是被看成“一切原罪根源”的历史发展必然性的A. 法律B. 阶级斗争C. 偶然性D. 自然进化论16、以下对辩证法最准确的表述是A.所有事物发展的规律都是相对的,无绝对规律B.事物发展是单向的,总是在朝着一个方向前进C.事物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D.事物本身的发展是理性的,不受偶然性的影响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殖过程可以概括为:A. 工人生产自己的工资,并这部分工资开始积累财富B. 工人不仅生产出自己的工资,而且还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C.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后与工人共同创造价值,其中工人价值大于资本家投资D.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后只是借用工人的劳动生产与自身能力相等的使用价值18、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垄断——A. 使得生产规模不断缩小,商品价格不断上升B. 产生了各种反垄断组织,法律体系日臻完善C. 资本规模扩大,企业规模逐渐变小D. 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19、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以下哪个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基础?A. 科学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实践观点D. 阶级斗争学说 20、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B. 商品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资本家与消费者的矛盾21.[数字]“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体系。
六年级上册一考通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数中,是质数的是()A. 13B. 14C. 15D. 162. 下列图形中,面积最大的是()A. 正方形B. 长方形C. 三角形D. 梯形3. 下列运算中,结果是负数的是()A. (-3) × (-2)B. (-3) ÷ (-2)C. (-3) + (-2)D. (-3) - (-2)4. 下列数中,是偶数的是()A. 2B. 3C. 5D. 65. 下列图形中,周长最小的是()A. 正方形B. 长方形C. 三角形D. 梯形6. 下列运算中,结果是正数的是()A. (-3) × (-2)B. (-3) ÷ (-2)C. (-3) + (-2)D. (-3) - (-2)7. 下列数中,是奇数的是()A. 2B. 3C. 5D. 68. 下列图形中,面积最小的是()A. 正方形B. 长方形C. 三角形D. 梯形9. 下列运算中,结果是0的是()A. (-3) × (-2)B. (-3) ÷ (-2)C. (-3) + (-2)D. (-3) - (-2)10. 下列数中,是整数的是()A. 2B. 3C. 5D. 6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1 + 2 + 3 + ... + 100的和是__________。
12. 25 × 25 =__________。
13. 3 × 3 × 3 × 3 × 3 =__________。
14. 12 - 3 × 4 =__________。
15. 36 ÷ 6 =__________。
16. 100 × 100 =__________。
17. 5 × 5 × 5 × 5 × 5 =__________。
18. 24 ÷ 4 =__________。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一考通样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将其符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观是【】A.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B.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D.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一种【】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5.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是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B.是否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C.是否具有新的形式和新的特点 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6.“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种【】A.相对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折中主义观点7.“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A.形而上学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真相和假象的区别的是【】A.真相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相是确定的,假象是不确定的C. 真相是稳定的,假象是变动不居的D.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9.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1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一种【】A.客观的物质活动 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具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 D.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11.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发展的C.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 D.有用的就是真理12.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A.具有宗教信仰 B.具有思想意识C.具有语言文字 D.制造使用工具13.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C.合作互助关系 D.思想交往关系14.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D.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15.社会革命是【】 A.先进阶级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B.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武装斗争C.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经济斗 D.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政治斗争1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六年级一考通试卷数学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数中,是质数的是()A. 19B. 18C. 20D. 212. 下列各数中,是合数的是()A. 15B. 14C. 13D. 123.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A. 24厘米B. 28厘米C. 32厘米D. 36厘米4. 下列各数中,是偶数的是()A. 15B. 16C. 17D. 185.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它的面积是()A. 36平方厘米B. 42平方厘米C. 48平方厘米D. 54平方厘米6. 下列各数中,是奇数的是()A. 15B. 16C. 17D. 187. 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A. 15π厘米B. 20π厘米C. 25π厘米D. 30π厘米8. 下列各数中,是正数的是()A. -3B. 0C. 1D. -19.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A. 96平方厘米B. 100平方厘米C. 108平方厘米D. 112平方厘米10. 下列各数中,是负数的是()A. -3B. 0C. 1D. 3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3个4相乘的积是______。
12. 下列各数中,是质数的是______。
13.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14. 下列各数中,是合数的是______。
15.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______厘米。
16. 下列各数中,是偶数的是______。
17. 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它的周长是______厘米。
18. 下列各数中,是奇数的是______。
19.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______厘米。
20. 下列各数中,是正数的是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21. 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后到达B 地。
求A地到B地的距离。
2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求它的面积。
03709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一考通题库全本大题
绪论简答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任何新的理论和学说,都必须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以前人的思想所达到的终点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2)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以及其他成果,为马克思、恩格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3)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既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又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各个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2、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2)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研究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总结了高热惊厥斗争的实践经验,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做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3、简述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1)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面对实际生活,关注和研究时代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2)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它能正确的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对它们进行批判的研究,剔除其中错误的观点,吸收其积极合理的内容(3)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它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发现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把自身提高到与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更加适应的水平。
一考通试卷(五)简答和论述
简答题26.(1 P67)简述实践客体的基本类型及其含义。
答:实践客体具有三种基本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1)自然客体既包括同人的活动发生关系的天然的自然物,也包括经过改造和加工的人工自然物。
(2)社会客体是指人类社会。
(3)精神客体指的是成为人们实践对象的主观精神和客体化精神。
主观精神是指人们的感觉、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它们以表情、姿态和语言表现出来。
客体化精神是指以物的形式存在的精神生产的结果。
27.(2 P108)简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须具备的条件。
答: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1)感性材料必须十分丰富而不是零碎不全,必须合于实际而不是错觉,人们是无法根据零碎不全与不符合实际的感性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的。
(2)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借助于思维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必须通过思维的加工,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8.(3 P151)如何理解人民群众范畴?简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答:(1)人民群众范畴既有量的规定性,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又有质的规定性,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2)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9.(4 P190)简述“三权分立制”的实质。
答:(1)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政府、法院,一般来说,三者地位平等,各行其职,同时又彼此制约,三权互相制衡,这就是所谓的“分权制衡”原则。
(2)实际上,所谓“三权分立”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权力分立,而决不是与劳动人民或其他阶层分享权力。
(3)资产阶级的国家权力,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利整体,是为资产阶级总体利益服务,统一而不可分割。
所以,所谓“三权分立”,实际上不过是资产阶级为了更好地实现其整体阶级利益,而采取的一种权利分工方式。
全国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考试外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含解析
全国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考试外国新闻事业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真理报》创办于______。
A.1909年B.1910年C.1911年D.1912年2、把《独立宣言》称为人类“第一个人权宣言”的人是______。
A.林肯B.马克思C.恩格斯D.华盛顿3、1864年11月,确定《蜂房报》为自己的机关报的组织是______。
A.国际中央委员会B.共产国际C.巴黎公社D.国际工人联合会4、克伦威尔上台后,允许出版的两份官报是《政治信使》和______。
A.《公众情报员》B.《国会情报员》C.《大众信使》D.《牛津公报》5、目前意大利最大的通讯社是______。
A.埃菲通讯社B.安莎社C.共同通讯社D.交流新闻社6、于1917年创刊,对墨西哥影响最大的报纸是______。
A.《至上报》B.《墨西哥先驱报》C.《环球报》D.《日报》7、1981年,默多克买下的报纸是______。
A.《太阳报》B.《独立报》C.《卫报》D.《泰晤士报》8、作为无产阶级政治报纸的卓越代表,《北极星报》诞生于______。
A.葡萄牙B.法国C.英国D.德国9、贝内特创办的报纸是______。
A.《论坛报》B.《世界报》C.《纽约时报》10、1843年创办于伦敦的英国最有影响的周刊是______。
A.《学者杂志》B.《明镜》C.《新政治家》D.《经济学家》11、创办于1877年的美国报纸是______。
A.《华尔街日报》B.《华盛顿邮报》C.《洛杉矶时报》D.《纽约时报》12、1900年12月,《火星报》出版于______。
A.伦敦B.巴黎C.莫斯科D.莱比锡13、近代意义上的期刊(杂志)最早出现于______。
A.1665年B.1666年C.1667年D.1668年14、法国第一份定期报刊是______。
A.《巴黎新闻》C.《文雅信使》D.《国民报》15、法国大革命前,被米拉波译为法文版并广泛发行的著作是______。
A.《人权宣言》B.《论出版自由》C.《国富论》D.《社会契约论》16、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的简称是______。
一考通试卷(四)简答和论述
简答题26.(1 P64)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答:(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或“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成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意义: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7.(2 P105)简述欧洲近代哲学中两位典型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答:在欧洲近代哲学中有两位典型代表人物。
一位是英国的休谟,他认为人能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感觉经验,而这种感觉经验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即这种感觉经验是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人是无法知道的。
这就是说,外部世界本身是否存在、是否可以认识,我们是无法知道的。
这就是说,外部世界本身是否存在、是否可以认识,我们是无法知道的。
另一位是德国哲学家康德。
康德并不否认外部世界的存在,也不否认感觉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但他认为人们所能认识的只是客观世界的外在现象,至于现象背后的本质人的认识是无法达到的。
他把事物的本质叫做“自在之物”,“自在之物”的现象可以引起人的感觉,由于在现象与本质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认识无法达到事物的本质,即无法达到“自在之物”。
28.(3 P145)简述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1)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是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2) 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委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3)社会改革具有在一定程度上破除旧思想、旧观念、旧风俗、旧习惯,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新风俗、新习惯,提高精神文明水平的作用。
29.(4 P189)什么是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答: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又称“分权制”,它是资本主义国家权力机构体系进行组织和活动的一种制度,特别是在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中,三权分立是其政权机构组织形式的显著特征。
2022年自考专业(公共关系)传播学概论考试真题及答案5
2022年自考专业(公共关系)传播学概论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小题1、根据信息传受范围的大小,可以把传播分为五个层次,其中位于其次层次的是()A.大众传播B.群体传播C.自我传播D.人际传播2、1949年,首次从学科角度整理、总结此前传播特殊是大众传播讨论成果的学者是()A.卢因B.施拉姆C.拉斯韦尔D.霍夫兰3、布雷多克在拉斯韦尔5W模式基础上提出了7W模式,其中增加的因素是动机和()A.理解B.记忆C.选择D.情景4、误差最小的抽样形式是( )A.简洁随机抽样B.等距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5、"试图描述在新闻大事与最终的接受者(如报纸的读者)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中间传播者"的把关模式是()A.怀特的把关模式B.巴斯的把关模式C.卢因的把关模式D.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6、内容分析是讨论传播内容的一种方法,根据贝雷尔森的定义,这种方法的特点是()A.客观、思辨、定性B.实证、系统、定性C.客观、系统、定量D.实证、思辨、定量7、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文明进展史分为三个时期,其中文字印刷传播时期也叫()A.部落前文化时期B.部落文化时期C.脱离部落文化时期D.重归部落文化时期8、根据选择性因素理论的观点,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传向受众时遇到的其次关是受众的()A.选择性留意B.选择性暴露C.选择性记忆D.选择性理解9、20世纪70年月至今是传播效果讨论的第三阶段。
这个阶段提出的关于传播效果的主要观点是()A."议程设置理论B."两级传播理论C."有限效果理论D."劝说性传播理论10、格伯纳等学者提出的"培育理论"特殊强调一种传播媒介在"培育"人们形成"共识"方面的作用,这种传播媒介是()A.报纸B.广播C.电视D.网络11、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克拉帕B.哈贝马斯C.盖洛普D.麦克卢汉12、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的社会心理学家是()A.霍夫兰B.施拉姆C.卢因D.拉扎斯菲尔德13、"新闻媒介历来没有发挥过独立的作用,也从来没有摆脱权力的操纵。
政治经济学一考通题库——课后题,简答题,论述题汇总(绪论和1-3章)
导论思考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创立的。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无产阶级要求有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诞生。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以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的。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而且还批判地继承了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有价值的见解,阐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的。
马克思、恩格斯从青年时代就积极投身于那个时代的社会实践。
在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过程中,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状,研究了大量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统计资料,关注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和新问题。
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获得吃、穿、住、行等的基本生活资料,才能生存。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2)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从事生产活动之外的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如政治、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
物质资料生产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3.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中相互之间必然发生一定的关系。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3)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也标志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
广告学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一考通汇总
广告学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一考通汇总1.广告:广告是付费的信息传播形式,其目的在于推广商品和服务,阻碍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以取得广告主所预期的成效,广告活动的构成要素有广告主、广告代理商、广告媒介、受众、广告信息等。
2.广告主:所谓广告主即进行广告者,是指提出公布广告的企业、团体或个人。
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3.广告学:广告学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治理的科学。
4.应用广告学:应用广告学是广告学的主体,它以广告实践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和揭示广告在商品促销中的活动规律。
应用广告学表达的广告学研究的目的性,是贯穿于整个广告学的中心问题。
5.导入期广告:导入期广告是指产品刚进入市场时的广告,这一时期的广告强调“新”字,明说暗喻介绍产品的新功能、新特点、新方法,以吸引消费者购买、试用。
6.成长期广告:成长期广告是指产品进入成长时期的广告。
这一时期的广告重在营建好的感度,强调“好”字,多采取‘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策略,抓住竞争对手没有,或不敢仿照跟进的优点、特色,进行诉求。
7.成熟期广告:成熟期广告是指产品进入成熟期后的广告,这一时期的广告强调“稳“字,重在提醒消费者购买,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
广告的设计力求简单。
8.衰退期广告:衰退期广告是指产品进入衰退期后的广告,这一时期的广告多为形象广告,重在品牌和企业,专门少宣传产品,突出“稳”和“久”,强调“转”字。
9.数字互联媒介广告:数字互联媒介广告是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利用互联网作为传播载体,具有多媒体的特点,传播范畴广,交互性强。
10.直邮广告:直邮广告是以特定的组织(或个人)为对象,把宣传单、产品名目、明信片、订购单等形式的广告通过邮寄途径传递出去。
11.国际广告:国际广告是国际营销的活动产物,又称全球性广告。
它是国际性的广告主为实现跨国销售的目标,通过国外的或者国际性的传播媒介策划实施的、适应国际市场特点的广告活动。
12.消费者广告:消费者广告直截了当指向最终消费者,是由生产者或商品经营者向消费者推销其产品的广告。
一考通试卷(二)简答和论述
26.(绪P5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答: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2)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27.(2 P99)简述时间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1)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2)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3)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
28.(3 P136)简述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
答: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都是马克思提出来的,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说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两者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作用是互补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而且这两种划分法本质上是统一的。
人的依赖性社会或自然经济社会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物的依赖性社会或商品经济社会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指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属于商品经济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或产品经济社会,则指的是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我们既不能只讲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不讲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也不能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否定或取代五种社会形态划分29.(4 P184)简述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
答:(1)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
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职能资本家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成为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从职能资本的运动过程中暂时闲置而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为获取利息而借贷出去时,就转化为借贷资本。
中国文化概论一考通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一、名词解释1、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2、儒家:创始人孔子,学术背景是鲁国礼乐文明,思想核心“仁”3、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烦人如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不能超越传统的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4、谚文:古代朝鲜依照汉字创制的文字,字母近似汉字的笔画,每个音节平成一个方块。
5、“返本开新”:现代新儒家的文化主张,即复返儒家心性学之“本”,开出民主政治和科学技术之“新”6、文化传统: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7、名家:又称刑名家,创始人邓析,代表人物公孙龙、惠施等。
其先后理论有“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离坚白”“合同异”等,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的关系问题8、永嘉之乱:晋永嘉二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山西平阳称帝,国号汉。
永嘉五年,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最大的结果是北方边地民族的大举内侵和汉族人群的大规模迁移9、七巧板: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其原理是占算中的“出入相补原理”10、郡县制:战国时代郡县已成为各国一般行政区划,秦朝汲取西周分封制导致王权削弱的教训,以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在地方建立起郡县两级地方行政记过,直属中央,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郡县制至清代基本沿袭未改,只是名称历代稍异11、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的时期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12、墨家学派:产生于春秋时期,创始人墨翟。
思想核心“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乐”等。
到了战国时期,该学派在逻辑和科技方面有不少的发明创造13、毕昇: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既节省了工料又提高了效率14、《法经》: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在各国普遍制定与公布成文法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制作了《法经》六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15、知行合一:古代哲学家主张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把知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16、名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文化的差异和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17、《齐民要术》:贾思勰,为古代农业科技书籍。
中国文化概论一考通答案电子版
中国文化概论一、名词解释2、狭义文化:3、文化产品:4、文化内涵:5、文化现象:6、文化事象:7、文化观念:8、文化思潮:9、文化政策:10、民族文化:11、国别文化:12、中国传统文化:13、文化传统:14、天下观念:15、新石器时代:16、三是五帝17、百家争鸣:18、名家:19、西域:20、察举制:21、永嘉之乱:22、三省六部制:23、一条鞭法:24、摊丁入亩:25、乾嘉学派:1、广义文化:3、中和之美:”4、谚文:。
5、“返本开新”:6、文化传统:7、名家:8、永嘉之乱:9、七巧板:10、郡县制:11、文化思潮12、墨家学派:13、毕昇:14、《法经》:15、知行合一:16、名族文化:17、《齐民要术》:18、道家:19、家族:20、地神祭祀:21、文化内涵:22、仰韶文化23、行业组织24、饮食文化:25、科举制:26、文化政策:27、察举制:28、家庭:29、天神祭祀:30、因材施教:31、国别文化:32、新乐府运动:33、十二时辰:34、五服:35、《说文解字》:36、传统文化:37、两税法:38、历法:39、辩证思维:40、中体西用论:41、文化现象:42、一条鞭法:43、本草之学:44、三省六部制:45、语言崇拜:46、文化产品:47、“大一统”:48、乾嘉学派:49、勤农观:50、“天人合人”:二、解答题1、四大发明:2、简述五帝至商的宗教崇拜分野:(3、我国历史传说中解释的工匠有哪三个特点:4、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特点:5、简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作用:6、简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7、简述元明时期南北文化对峙的新变化:8、简述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布状况:9、简述社区文化互动的历史价值:10、简述“家天下”的政权模式:11、简述荀子的“约定俗成”理论:12、简述中国稻作农业未在岭南形成的原因:13、简述传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14、简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15、简述中国人的修辞观:16、简述中国古代利用自然的一些失误:19、简述汉字、汉语在境外的传播:20、谈一谈地理环境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作用:21、谈谈唐代开放的名族政策:22、周期性出现的岁时节日礼仪对民众生活的伦理规范有什么意义:23、为什么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促进其他文化事像的发展:24、简述中外文化第二次交汇的特点:25、简述宋元时期大运河沿河中小城市的兴起:26、见书上古文化区域及其形成的原因:27、简述我国的生产经济与文化特征:28、“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有什么积极影响:29、否定派对汉字的理由是什么:30、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总体趋势和分期是什么:31、汉武帝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32、简述汉代察举考试与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区别:33、简述汉语的特点:34、简述分封制的特点和意义:35、简述中国长期流传的饮食观念:36、简述宗法制的特点:37、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最集中的表现在中国的传播影响:38、语言文字与民俗的关系,突出的表现在哪两个方面:39、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40、简述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大势:41、家庭共同体的地缘合作表现在哪些方面:42、简述礼与俗的关系:43、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风格有哪些:44、中国古代在兴修水利方面有哪些重要贡献:45、简述我国民族手工业发展:46、冠礼的内容是什么:48、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在沟通中西文化上做了哪些主要工作:三、论述题1、试述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2、试述中国古代家训族规的礼俗教育与规范功能:3、试述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4、试述中国制度文化对世界的贡献和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正、负面影响:。
公共政策学一考通所有章节重点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选择1、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注:要理解由哪些概念2、公共政策学的次级概念指的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是政策议程的子概念;3、公共政策学概念体系的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4、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学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5、公共政策学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二战后初期孕育而于20世纪50年代诞生的。
6、1951年,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面世. 这本书被誉为“政策科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7、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和《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学: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各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2、非政府组织(NGO):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各种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
它们被称为非政府公共部门,或者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主要任务也是处理社会的各种公共事务,提供各类公共物品.简答1、对政策系统的研究,从研究者来说有四个突出问题应予重视①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②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③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④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2、公共政策学的诞生的主要条件有以下四个方面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论))②决策科学的形成③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④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3、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现已取得丰硕的成果①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我所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
26.(1 P67)简述实践客体的基本类型及其含义。
答:
实践客体具有三种基本类型:
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1)自然客体既包括同人的活动发生关系的天然的自然物,也包括经过改造和加工的人工自然物。
(2)社会客体是指人类社会。
(3)精神客体指的是成为人们实践对象的主观精神和客体化精神。
主观精神是指人们的感觉、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它们以表情、姿态和语言表现出来。
客体化精神是指以物的形式存在的精神生产的结果。
27.(2 P108)简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须具备的条件。
答: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1)感性材料必须十分丰富而不是零碎不全,必须合于实际而不是错觉,人们是无法根据零碎不全与不符合实际的感性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的。
(2)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借助于思维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必须通过思维的加工,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8.(3 P151)如何理解人民群众范畴?简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答:
(1)人民群众范畴既有量的规定性,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又有质的规定性,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2)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9.(4 P190)简述“三权分立制”的实质。
答:
(1)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政府、法院,一般来说,三者地位平等,各行其职,同时又彼此制约,三权互相制衡,这就是所谓的“分权制衡”原则。
(2)实际上,所谓“三权分立”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权力分立,而决不是与劳动人民或其他阶层分享权力。
(3)资产阶级的国家权力,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利整体,是为资产阶级总体利益服务,统一而不可分割。
所以,所谓“三权分立”,实际上不过是资产阶级为了更好地实现其整体阶级利益,而采取的一种权利分工方式。
30.(6 P241)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答:
(1)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
(3)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性。
论述题
31.(1 P81)试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2)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既要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又要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求进。
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
32.(3 P130)试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为: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a.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性质与发展要求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把人类社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2)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正确解释和运动这个规律,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这一规律为理论依据的。
33.(5 P217)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有哪些新变化?如何认识其实质?
答:
(1)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的调整。
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所谓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建立和发展了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并在国民经济的某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私人企业股权分散化,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成为一种新的资本所有制形式,它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
在劳资关系上,建立了所谓劳资共决、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等制度,发挥工会在维护工人就业、工作条件改善和进行工资谈判等方面的作用,采取允许工人代表参加企业管理等措施,改善了劳资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
在分配关系上,许多发达国家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如实行社会福利政策,通过再分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还喝了社会矛盾。
(2)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仍然存在。
当代资本主义的某些社会改良,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是资本主义在其总的量变过程中发生的某些阶段性的部分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