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舌诊口诀!建议收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舌诊口诀!建议收藏!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更是看重舌苔的改变。

舌诊,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医诊断时常会看看患者的舌头,从舌苔及颜色等,透过舌象的观察来了解和认识疾病的本质,千万不能轻视。

一、脏腑经络与舌象形成的联系【歌诀】
心肝脾肾系舌本,经脉经别经筋通,
三焦膀胱胃三腑,经脉经筋连舌中。

苔乃胃气熏蒸成,五脏六腑与胃通,
并与肾气不分离,先天后天两作用。

脏腑精气营于舌,病变也可观舌容。

二、舌面的脏腑部位划分【歌诀】
舌尖心肺脾胃中,两边肝胆根肾踪,
上以候上中候中,下以候下脏腑同。

【解析】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舌尖——属心肺。

舌中——属脾胃。

舌边——属肝胆。

舌根——属肾。

三、舌诊的临床意义【歌诀】
舌诊意义要记住,正气盛衰观舌质,
病位深浅察厚薄,病邪性质重苔色,
病势进退多方察,立法处方遵舌象。

综合舌诊的临床意义,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正气的盛衰舌质由脏腑气血所主,察舌质重点在于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

所以判断正气的盛衰主要在于观察舌质的神、色、形态各方面的变化。

如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衰虚;舌色晦暗,枯槁无华,是为失神,提示脏气衰败,正气大伤,预后不良。

此外,舌苔的有无,又可反映胃气的存亡,故舌光无苔,表示胃气衰败或胃阴枯竭,正气已衰。

(2)判别病位的深浅外邪入侵机体,随邪气侵犯部位的浅深,舌苔、舌质会出现有规律的变化。

薄苔多为疾病初期,病位尚浅,病邪在表;厚苔多为病邪入里,病位已深。

随着病邪由表入里,苔色也由白转黄或灰黑。

舌质的颜色也反映着热邪入侵的层次,红舌者邪尚在气分,绛紫者则邪已深入营血。

(3)辨别病邪的性质不同性质的病邪,舌象出现不同的反映。

舌苔黄色或灰黑干燥多属热,苔白或灰黑滑腻多属寒;舌苔腐腻常为湿浊痰食内阻;舌质紫暗或紫斑,为瘀血之征。

(4)推断病势之进退由于舌苔的变化反映着正邪消长和病位的深浅,所以,观察舌苔的变化可以推断病势的进退。

这在急性热病中尤有特殊意义,如舌苔由白转黄、变黑,多见病邪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寒化热,说明病进。

反之,若舌苔由黑转黄再变为薄白,是邪热渐消,说明病退。

(5)指导临床立法及处方用药舌象的状况,是临床立法、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风温初起,外邪袭表,苔薄白为邪在卫分,可用辛凉宣透的银翘散或桑菊饮。

苔若转成纯黄无白时,为邪入气分,同时若见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等症状者,可清气分之热,用辛寒清气的白虎汤。

一旦舌色变成红绛,标志邪热已深入营分,可用清营透热的清营汤。

若舌色变成深绛或紫绛,为邪热陷入血分,又宜用凉血散血的清热地黄汤(犀角地黄汤)等。

舌诊口诀

舌之与苔,首须辨识;
苔为苔垢,舌是本质。

苔察气病,舌候血疾;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邪气浅深,察苔可知;
脏腑虚实,舌质可识。


舌苔变化,各有分部:
舌尖心肺,中央胃腑,舌根属肾,四畔脾土,舌之两旁。

肝胆地步,另有一法,三脘分看,尖上根下,舌中中脘。


辨舌津液,润燥滑涩。

润多正常,湿厚属湿。

润而多津,滑苔之色。

涩又浮粗。

燥则津劫。


有神无神,别在荣枯。

荣为荣润,津液充布;红润鲜明,气血丰富。

枯无血色,正气将竭;津乏干枯,病属危急。


红舌主热,尚多分别。

心火上炎,舌尖色赤。

红在舌边,肝胆有热。

温病初期,尖边多赤;见于杂病,心肝之色;头痛失眠,烦躁便实。

红色鲜艳,亦各有殊;温病热甚,杂病阴虚。

舌心干红,阴液被劫。

光嫩无津,为镜面舌;病多主凶,津液枯竭。

若气血虚,淡红舌质。


绛色深红,温热传营。

纯绛鲜泽,包络热盛。

干枯而萎,涸竭肾阴;兼见嗌干,大命将倾。

更有一种,绛舌少苔,甚至舌裂,阴液将殆。

绛舌粘腻,似苔非苔,湿邪挟浊,芳香宣开。

望之若干,扪之有津,津液已伤,湿热熏蒸,浊痰蒙窍,清泄生津。


紫舌主病,有阳有阴;有苔无苔,主要区分。

润燥深淡,满舌或斑,主病不同,轻重两般。

黄苔紫舌,脏腑积热;兼见干燥,通下为急。

舌见青紫,浮苔滑润。

伤寒初,直中三阴。

瘀血之病,舌紫且晦,一般滑润,或见灰苔,重则满舌,轻则斑块;痛久入络,与此同类。

酒客成积,舌多紫斑。

中心白滑,醉后伤寒。

紫舌肿大,酒毒为患,冲心危险,性命难挽。


蓝色变化,略如紫舌;尚能生苔,正气未竭。

光蓝无苔,色萎不泽,证极危险,元气败绝。

蓝不满舌,主证各别:瘟疫秽浊,兼苔粉白;黄腻浊苔,湿温郁热;苔滑中蓝,湿痰之舌。


黑主重病,有阴有阳:嫩滑湿润,寒极为殃;粗涩干焦,热极所伤。

血已败坏。

古称死证。

辨准早救,或可得胜。


老娇嫩,亦要分析:坚敛苍老,实热壅结,神气尚存,病多属实;浮肿虚寒,亦属痰湿。

娇嫩齿印。

虚弱之识。

十一
纹剥芒刺,各有标志:纹在舌质,几如碎瓷,血虚热甚,亦见阴虚。

剥如剥落,一块光洁,阴伤现象,每难填没。

病情更重,整舌剥脱。

舌生芒刺,有黑黄色,不论前后,化燥之志。

舌体胀大,痰饮热湿。

舌体瘦瘪,诸虚证急。

十二
软而柔和,正常舌质,运动灵活,气血相得。

痿绛阴亏,运动无力,色见淡红,气血虚极。

舌体强硬,风火痰别:舌强瘫痪,心脾风入;赤肿而硬,心火已极;痰肿而硬,苔浊灰色。

舌之伸舒,常人自如;倘伸无力,颤动属虚。

舌欲舒伸,根如线牵,其因有三,燥寒痰涎,均病筋脉,舌强语蹇。

燥干寒急,风痰粘连。

舌舒痰热,麻痹虚证。

歪于一侧,风中络证。

吐弄舐唇,心脾积热,小儿惊风,常可见得。

舌忽缩短,干红阴损;白润寒凝;粘腻痰卷。

十三
有根无根,亦须分别,中气存亡,有关得失。

有根之苔,从舌生来,紧贴舌面,均匀铺开。

无根之苔,厚苔一片,四围净洁,如涂舌面。

十四
苔厚苔薄,内外邪结。

表寒均薄,兼证各别;
邪积苔厚,内证多实。

腐苔松厚,揩之即去,
正将化邪,阳气有余。

腻则粘舌,刮亦不脱,
痰湿踞中,阳被阴遏。

腐苔如霉,或如腐脓,
胃气败坏,或有内痈。

十五
苔布满舌,邪气散漫,表证薄白;
白腻属痰,用药宜慎,防多变幻。

苔生一偏,中后或前,或左或右,
按部钻研,苔色变换,顺逆可寻:
由白而黄,黄退生新,此为顺象,邪解正胜。

白黄灰黑,逐渐加甚,正气不支,病邪日深。

苔若骤退,不由渐化,邪气内陷,病危可怕。

十六
食物染苔,注意分别。

枇杷橄榄,变黄变黑。

甜酸咸物,色酒果汁,
均能染苔,多白润舌。

十七
白苔主表,并湿虚寒。

苔白而滑,外感风寒。

白苔舌红,风温初染。

白苔转黄,邪气内传。

白苔绛底,湿遏热伏。

白苔粘腻,痰湿内搏。

白苔湿润,边尖齿印,
并兼胖舌,湿痰之证。

虚证白苔,望之明净,
舌多嫩滑,阳虚之证。

十八
黄苔主病,属里属热。

微黄不燥,初传当别;
黄而干燥,里热已极。

舌苔黄聚,阳明腑实。

燥生黑刺,或者发裂,
均为热深,阴液消失。

黄而滑腻,痰湿热结。

以上黄苔,均属热实。

别有一种,淡松花色,
色黄而淡,胖嫩舌质,
津润而冷,脾虚有湿。

十九
灰苔主病,寒热阴阳,辨在润燥,察之当详。

由黄转灰,苔燥干厚,伤寒传经;里热证候。

苔由骤见,并无积垢,薄而滑润,三阴证候。

苔灰微黑,滑润舌质,痰饮水肿,细辨自识。

二十
黑苔与灰,辨证相近,灰黑渐来,里热日深。

黑而燥裂,津伤热盛。

苔根黑燥,下焦热甚。

均属实热,急下存阴。

黑而滑润,阴寒直中;杂病阳虚,苔亦相同。

另一种人,平素痰饮,舌常灰黑,舌面滑润。

证无险恶,切勿惊心。

二十一
平素体质,舌苔有别。

常见多苔,灰黄或白,
病在脾胃,属于湿热;
至有病时,苔反薄脱,
中气不足,留心辨识。

舌赤无苔,尖边红点,
见于平时,阴亏可验。

二十二
润燥厚薄,可知邪正;
察舌关键,辨证纲领。

润为津存,燥乃热乘;
厚是病进;薄为邪轻。

结合苔色,病情自明。

若因饮食,混冲当侦。

诊而后食,厚薄分清;
诊而后饮,润燥分明。

以上舌苔,牢记当真;
临证不惑,要用灵活。

【本人总结,如有不妥之处请同行指正修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