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古诗《村居》
古诗词鉴赏《村居》
古诗词鉴赏《村居》村居宋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译文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
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
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
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
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译文二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
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注释二陂田:山田。
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两两:成双成对。
鉴赏这首诗写的是农村秋日黄昏的小景,前两句是具体描写村居,后两句是从村居以外来描写村居,意象非常丰富。
农家的情况,见诸于诗的已经不计其数,很难写出新意来。
这首诗采用远近交替的写法,重在对场景气象的渲染烘托,以大特写的手法,提供带有暗示性的画面,所以后来者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诗前两句采用当句对,以便于把很广泛的题材浓缩成集中的平面。
诗说水田环绕的人家,篱笆外种满了竹子,院落里的榆树钱已经落尽,槿花也都稀疏了。
写出晚秋季节里斜阳照耀着的农舍,水竹清华,落木萧萧的景色,充满了和平静穆的气氛。
诗仅写了村居外围,而村居本身即可由此想象,成功地避开了熟见的茅檐、白门、蓬窗、桑圃等词,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同样,诗没有写人,而通过环境,也可表现住在村居里的人的品藻趣味。
三、四句是传颂的名句。
诗将薄暮景色作了高度浓缩。
夕阳西下,照着原野,也照着上面所说的村居、水田,诗在这儿仅以“夕阳”二字,回照上文,增加前两句的形象。
而在整个村野中,诗只捕捉住回村的老牛这一中心写,说牛背上没有牧童,牛儿在夕阳中不慌不忙地自己沿着归路,往村里走来;在牛背上,双双乌鸦伫立着,悠闲自在,仿佛是老牛正把它们带回村庄。
整个画面没有一个人,虽然是写动,但节奏很缓慢,表现出大自然宁静和平的气氛,给人以恬淡温馨的享受,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观。
读着这诗,很自然地令人想到《诗经》所写的“日既夕矣,羊牛下来”那幅原始的自然美的风光来。
古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翻译赏析
古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翻译赏析《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高鼎。
其古诗全文如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前言】《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是清代诗人高鼎的诗作。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村居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注释】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水汽。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yuān):老鹰。
【翻译】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鉴赏】《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小学语文-小学古诗注释及译文《村居》
小学语文-小学古诗注释及译文《村居》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⑴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⑴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⑴散学:放学。
⑴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⑴东风:春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古诗《村居》赏析
古诗《村居》赏析古诗《村居》赏析《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一起来看看古诗的赏析,仅供大家参考!谢谢!古诗《村居》赏析篇1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⑴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⑶散学:放学。
⑷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⑸东风:春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古诗村居的全诗翻译
《村居》翻译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村居》原文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注释1、村居:住在农村。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3、散学:放学。
4、纸鸢:风筝。
鸢,老鹰。
《村居》创作背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
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的来临,而写下此诗。
《村居》赏析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
农历二三月间,正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万物欣欣向荣,遍地姹紫嫣红,而村野田间,尤能感受到这浪漫的春光之美。
诗的前两句,诗人以轻快活泼的笔调,选取了这美丽春景中最富有特征的几项景物进行了描绘,点染出了一派美不胜收的融融春光。
第一句“草长莺飞二月天”,化用了梁朝文学家丘迟《与陈伯之书》的句子“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高飞)”,仅将“三月”按诗作时间的需要改成了二月”,因二、三月的风景原本很是相似的。
诗人将丘迟所描写的那个优美的境界挪了过来,浓缩成七个字,既不失原句的风致神韵,又切合眼前风光,可谓妙于点化熔铸。
村居古诗的简短解释
村居古诗的简短解释1.三年级古诗村居的诗意村居清代: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注释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③散学:放学。
④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2.古诗村居的意思村居⑴·【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⑴村居:住在农村。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醉:迷醉,陶醉。
⑷散学:放学。
⑸纸鸢:鸢:老鹰。
纸鸢:风筝。
【题解】《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
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村居》古诗的意思
《村居》古诗的意思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t
村居的古诗,在这首简短的诗句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历史,也折射出一种弘扬乡村文明朴素和安宁之美的理念。
村居,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具有意蕴的一个概念,反映了中国古代农民对家园的眷恋之谊。
回忆起古代,当我们想起“乡音”,便会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祥和
安宁。
古诗云:“山非高,有仙则名,无人耕者,山更青。
”就是当时片片田园里最深刻的情感。
村落的平静、田园的清新、耕种的勤劳,都让人感受到那份安宁的家园情怀。
每当那细雨绵绵,湿润着一片碧草、柔软的青翠;每当风轻拂着荷花,发出微风轻轻拂过,那清新的气息,洗涤着心灵;每当田野里,有着农夫的牵着耕犁连绵,把种子种在黄土地上,月夜里,那幽幽的灯火,发出的光,把田园的景色照亮,那份宁静,那份和谐,令人心旷神怡。
当我们想到古诗中的村居时,首先想起的便是它所代表的美好的意蕴:家的宁静、田园的宁谧、乡村的安居バ、谦虚隐退!古人在这片土地上演绎着他们绿色的梦想。
村居中也蕴含着无穷的和谐与美好,朴实善良,有着睦邻友爱的礼仪。
此外,村居还有着更加神圣和传承的意义。
这一切源自中华文明上溯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熏陶。
比如节日庆祝,风俗习惯,火祭仪式,还有傩祭等等,他们保护重新传统文化。
这些观念,在村庄里得以传
承,实现农民的聚积、国家的繁荣。
从古至今,村居的依旧安宁,这是中华文明的最大发展动力。
它不只是人们对家园的思念和安宁的渴望,更是一种文明理念的实践。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受到这些古诗中村居美好的意蕴,实践着宁谧、安居、谦虚隐退的美德!。
《村居》古诗的意思
《村居》古诗的意思
《村居》是苏轼的诗作,他用简洁而凝重的语言对村庄的生活进行了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描写了自然界的清幽,安静无声,也暗示出人的存在,表明了充满活力的人文景观;随后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幽僻的村庄景象,即使是深山苔藓都能反射出璀璨的光芒;最后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则表达了村庄在自然界中的秩序,生机勃勃。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村庄的描写,表达了苏轼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生命的赞美。
《村居》全诗翻译赏析
《村居》全诗翻译赏析《村居》全诗翻译赏析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译文] 夕阳西下老牛归来时,牛背上不见有人卧,却驮着个寒鸦,老牛与寒鸦一起回来。
[出自] 北宋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释:陂(音“悲”)田:积水塘附近的田地。
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
乡村多以之为篱,花早开晚落。
两两:成双成对。
两两归:指牛驮着乌鸦一同回村。
译文: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
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
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
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
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赏析:这首诗以淡墨写生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静谧清寂的山村晚归图,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水绕陂田竹绕篱”,远处,淙淙溪水环绕着山坡上的层层梯田;近处,摇曳的翠竹环绕着短短的篱笆。
由远及近写来,竹、篱之内的茅舍宛然在目。
首句写景中已点了“村居”之题。
两个“绕”字用得妙,把水、陂田、竹、篱非常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音韵流美,情味悠长。
“榆钱落尽槿花稀”,那篱边榆树枝头的串串榆钱早已落光,篱上的木槿花也只残存稀疏的几朵了。
笔触由篱外转到篱内,写出山村农家庭院内的风光。
这句景物描写中已表现了季节特征。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夕阳西下,在暮色苍茫中,一头牛缓缓归来。
牛背上没有短笛横吹的牧童,只立着两两悠闲自在的寒鸦。
“寒”字,点出这是深秋季节。
夕阳牛归,这是前人诗中多次出现过的景象。
《诗经王同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
”王维《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这些诗句都描写了这种田园风光,而且都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以得得的牛蹄声衬出山村的静谧。
此诗在牛背上点出两两寒鸦,就更富诗情画意了。
同时期的'几位诗人都写过这种景象。
例如苏迈的断句说:“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向远村。
村居古诗的意思全解高鼎
村居古诗的意思全解高鼎一、引言古人诗词中描绘村居生活的作品不胜枚举,其中高鼎的《村居》堪称经典之作。
这首诗深度描绘了村居景物和人物的生活,线条流畅,情感真挚。
本文将对高鼎的《村居》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中的意境和价值。
二、高鼎简介高鼎(公元665年-公元713年),字元礼,唐代文学家。
他一生以诗文才华闻名,其作品流传至今,备受赞誉。
高鼎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乡村景物和生活场景,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三、《村居》解读1. 诗歌概述《村居》是高鼎的一首七言绝句,整首诗由16个字构成,通过描写村居景物和生活情境,传达了作者对质朴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村居的景物描写高鼎的《村居》从第一句就将读者带入村庄的美景之中,通过生动的描写,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他描绘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这两句揭示了春天的来临,鸟儿飞翔,杨柳摇曳生姿,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
3. 村居的生活场景高鼎的《村居》不仅描绘了村庄的自然景物,还刻画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
他写道:“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句表达了村庄中儿童们放学后嬉戏的场景,展示了村庄生活的纯真和活力。
4. 对自然的感悟高鼎的诗中透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他写道:“茅店瓶罄破瓜甜,大巢小巢皆同栖。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将自然中的事物与人类生活相结合,赋予了诗歌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四、《村居》的艺术价值1. 自然情感的表达高鼎通过描绘村居的景物和生活场景,将自然情感融入诗歌之中。
他以真挚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这种自然情感的表达赋予了诗歌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2. 唐代乡村生活的写照《村居》是一幅唐代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高鼎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古代村庄的情境中,展示了村民们的生活琐事和纯朴的生活态度。
这对研究唐代乡村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高鼎的《村居》虽然写于唐代,但其中有很多启示对现代社会仍然适用。
【经典诗句】古诗村居的意思
【经典诗句】古诗村居的意思[导语]《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3、散学:放学。
4、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5、东风:春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
村居这个古诗的意思
村居这个古诗的意思古诗村居的意思《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3、散学:放学。
4、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5、东风:春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古诗词《村居》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一年级)
古诗词《村居》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一年级)古诗词《村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篇诗作。
下面是《村居》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南村北麦苗绿,天畔竹林眠鸟声。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这首诗以描写村居景色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倾诉内心情感的愿望。
诗的第一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描绘了二月天气温暖,草木繁茂,莺鸟飞舞的景象。
这一句以自然景色的变化为出发点,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接着,诗中描述了“拂堤杨柳醉春烟”。
这句意味着春天的美丽景色:河堤上的杨柳在微风中摇曳,仿佛被春天的烟雾所陶醉。
这里的“醉春烟”形容了春天的气息和美感,使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浪漫和繁华。
下一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了村落中孩子们放学回家的情景。
这句表达了村居生活的自由与快乐:孩子们抓住放学的时间,迎风放飞自制的纸鸢,享受着自然和游戏的乐趣。
接下来,“村南村北麦苗绿,天畔竹林眠鸟声”。
这句描述了村庄的景色。
诗人描绘了村南村北郁郁葱葱的麦苗,天边的竹林中传来鸟儿悠扬的鸣唱。
这里的景色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觉,展现了农村的宜居环境。
最后两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则描绘了农村的宁静与随意。
整个乡村显得非常宁静,空旷的篱落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蛱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这一句通过对乡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心中宁静祥和的理想乡村生活,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以朴实、自然的描写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
通过对春天景色、纸鸢放飞、麦苗绿色和蜻蜓蛱蝶飞舞等细节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宁静美丽的村庄形象,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感受。
同时,通过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这首诗更加丰富和具有深刻的意义。
通过对《村居》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也可以从中领略到宁静美丽的乡村风光。
《村居》原文、翻译、赏析(15篇)
《村居》原文、翻译、赏析《村居》原文、翻译、赏析(15篇)《村居》原文、翻译、赏析1南乡子·秋暮村居纳兰性德〔清代〕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
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
译文及注释:译文:寒冷的溪上飘满红色落叶,一路上山林试静无人,万木都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
试着登上小楼极目远眺,群山高低连绵。
一片烟雾笼罩着数十里湖泊。
狗吠声中夹杂着鸡鸣,灯光闪烁,找不到回去的路。
沿着横亘山而行,忽远忽近,时东时西。
家掩映在秋冬的林木深处,正孤独地关着门儿。
注释:南乡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
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两平韵、两仄韵;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亦有五十八字或五十四字。
寒溪:寒冷的溪流。
齐:一致。
这里意即秋天到了,万木都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
陂(bēi):池塘、湖泊。
荧(yíng)荧:灯光闪烁的样子。
唐杜牧《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寒林:秋冬的林木。
扉(fēi):门。
赏析:全词以轻灵浑朴的笔调描绘出秋日山村之全景,处处洋溢着词人那跃动的欣喜和向往。
全词景象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动静相间,有声有色。
其中洋溢着诗人陶然欣喜的情致,“在纳兰词中是少见的。
尤其那点睛一般的叶音节词语的巧妙运用更是让全篇风景霎时有了层次。
于是一幅极具透视效果的风景画跃然纸上。
该词先叙去“村居”的路上所见:“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也是《秋全村居》的第一个画面:它由“红叶”、“寒溪”、“空山”和“万木”构成。
接下来是《秋全村居》的第二个画面,第二个画面形成了三个小层次:“一片烟笼十里陂。
”“里“陂”是一个关键词。
对“个词,注释者都解释为:“池塘”,或者是“积水,的池塘湖泊”。
其实,“一句“望”的是远处,又是在“烟笼”的情境下“望”的,所以眼中的景象不是很分明:有池塘,有水边或者水岸,有山坡或者斜坡。
高鼎《村居》欣赏(优秀9篇)
高鼎《村居》欣赏(优秀9篇)高鼎《村居》欣赏篇一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
在历代流传的经典诗篇中,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析这首诗。
清代诗人高鼎,虽然并非大家,却凭着一首《村居》,清新隽永,直抒胸臆,在文学琼林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诗人一开始,仅仅用了草长莺飞二月天七个字,就把读者引入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明媚春光图里。
绿草在生长,黄莺在飞翔,仔细品味,还仿佛看到了草尖的新绿,听见了雏莺婉转的歌喉,沐浴在二月明媚的春光里,这是一个似静实动的意境。
第二句拂堤杨柳醉春烟。
诗人笔锋一转,动态的画面跃然纸上。
堤岸上的柳树成林,枝条低垂,此时,迎面吹来轻风,嫩绿的枝叶在风中摇摆,仿若娉婷的少女晃动长袖拂拭着长堤,衬上河面升腾而起的丝丝雾蔼,多么沁人心脾的春之气息!沉浸在这氤氲宜人的场景之中,诗人醉了,于是他把一个醉字赋予了杨柳,这样的美景,谁人不醉,何物不醉呢?就在这温馨的氛围中,在这早春的迷人背景里,一群放学归来的孩子,奔跑着,嬉戏着,放起了漂亮的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结尾两句由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景致渲染的淋漓尽致。
纸鸢,是风筝的别称,春季放风筝,是我国的一项传统运动。
如果说春为四季之始,那么儿童即为人生之初,河堤岸边,孩子们奔跑着放飞风筝,嬉戏玩闹,配上一派生机勃勃又如诗如画的景致,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的情景!到了这里,诗人虽然没有写出来,其实已经点明题意:儿童是人生的春天,未来的希望,以此选材立意,更显得诗人匠心独具,别出心裁,从而成就了一曲春的佳作。
清代诗人高鼎的一首《村居》,描写的是早春二月江南乡村的迷人景致。
全诗用词平实,不雕不琢,贴切自然,却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令人流连忘返的春天风景图,写出了一首充满盎然生机的春之歌,在许许多多以春天为题材的古诗之中,可以称得上为佳作。
《村居》原文、翻译、赏析(优秀5篇)
《村居》原文、翻译、赏析(优秀5篇)《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xxx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村居》原文、翻译、赏析(优秀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古诗《村居》赏析篇一作品原文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⑴,榆钱落尽槿花稀⑵。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⑶。
作品注释⑴陂田:水田。
⑵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⑶两两:成双成对。
作品译文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
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作品鉴赏这首诗写的是农村秋日黄昏的小景,前两句是具体描写村居,后两句是从村居以外来描写村居,意象非常丰富。
农家的情况,见诸于诗的已经不计其数,很难写出新意来。
这首诗采用远近交替的写法,重在对场景气象的渲染烘托,以大特写的手法,提供带有暗示性的画面,所以后来者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诗前两句采用当句对,以便于把很广泛的题材浓缩成集中的平面。
诗说水田环绕的人家,篱笆外种满了竹子,院落里的榆树钱已经落尽,槿花也都稀疏了。
写出晚秋季节里斜阳照耀着的农舍,水竹清华,落木萧萧的景色,充满了和平静穆的气氛。
诗仅写了村居外围,而村居本身即可由此想象,成功地避开了熟见的茅檐、白门、蓬窗、桑圃等词,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同样,诗没有写人,而通过环境,也可表现住在村居里的人的品藻趣味。
三、四句是传颂的名句。
诗将薄暮景色作了高度浓缩。
夕阳西下,照着原野,也照着上面所说的村居、水田,诗在这儿仅以“夕阳”二字,回照上文,增加前两句的形象。
而在整个村野中,诗只捕捉住回村的老牛这一中心写,说牛背上没有牧童,牛儿在夕阳中不慌不忙地自己沿着归路,往村里走来;在牛背上,双双乌鸦伫立着,悠闲自在,仿佛是老牛正把它们带回村庄。
整个画面没有一个人,虽然是写动,但节奏很缓慢,表现出大自然宁静和平的气氛,给人以恬淡温馨的享受,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观。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阅读——《村居》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阅读——《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1)村居:住在农村。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散学:放学。
(5)纸鸢:鸢:老鹰。
纸鸢:风筝。
【诗意】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
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古诗《村居》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一、知人论世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著有《拙吾诗稿》。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壮志难酬,于是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
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心情愉悦写下此诗。
二、注释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三、译文
草木生长鸟儿飞舞的杨春二月时节,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般的水汽之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天色还早,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四、赏析
“草长莺飞二月天”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
摆。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主要写人物活动。
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
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春景既然如此动人,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诗的后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
天气实在太好了,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赶紧放起风筝来。
“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
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
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