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杯子变热了》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分析:

认真学习三个科目,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所学的技术手段改变教学,让教学内容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学习的高效和快乐。将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有效地结合,既有效保留传统教学的精髓,又有效吸收新技术为教学增添双翼。在实践中结合我校的现有设备条件加强了电子白板应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四年级科学第五单元热的传递第一课,研究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之一---热传导。本课主要有三个版块组成,导课部分,从杯子传热现象中提出问题;实验探究部分,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并由实验现象归纳概括出热传导概念,认识其基本特征,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热传导的能力不同,应用部分,区分常见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材料,体会不同特性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热传递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认识相对浮浅,正确引导学生探究热传导现象,并会用规范科学的语言表达科学概念,需要师师、师生、生生的通力合作。

教学目标:

1.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递的途径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教学重难点

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

1.铁架台、蜡烛、铜棒、易拉罐剪下的圆形铝片、酒精灯、三角架、火柴、凡士林。

2.铁勺、铝勺、塑料勺、竹筷、木筷、玻璃棒;烧杯、热水、暖水瓶、烧杯、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演示材料:

酒精灯、火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对比实验导入,引出要探究的问题

1、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左手拿的是什么材料的杯子?右手拿的又是什么材料的杯子?

(大部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立刻就能说出一个是玻璃的,一个是不锈钢的)

2、请三位同学上台,其中一位同学用手摸一摸杯壁,倒入热水后,再摸杯壁,看到底有什么变化?

3、杯子变热了并且不锈钢杯子热得快。对此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杯子为什么在倒入热水后就变热了?

生:材料不一样,热的为什么不一样?

生:水的热是怎样传给杯子的?

生:……

师: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与“不同材料传热能力不同吗?哪些传热更快一些?哪些传热慢?”这两个问题。

【评:创设情景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以提问题为契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二、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1.师:出示所需的材料:铁架台、蜡烛、罐头盒盖、铜棒、易拉罐剪下的圆形铝片、酒精灯、火柴、凡士林等。小组讨论怎样运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

2、设计实验。学生进行实验设想。

3、交流实验设想,形成实验方案。

【评: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小组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各小组的设想不同,这样可以多角度多视角去寻找多种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1)用凡士林把4根火柴棒粘到铜棒上,用酒精灯给铜棒一端加热,观察铜棒上的凡士林熔化后,火柴棒会不会掉下来,如果能掉下来说明铜棒能传递热。如果能掉下来,掉下来的顺序可能是怎样的?观察热的传递方向。

(2)在在圆形铝片上涂抹黄油,加热罐头盒盖的中心,观察黄油的熔化方向。

3.讲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播放课件)

[ 因学生第一次使用酒精灯这一实验仪器,为提高操作技能,保证学生安全,

利用课件加强直观性,提高学生认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4.学生实验验证,教师巡回指导。

5.交流实验研究过程中发现的现象,分析得出的结论。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师:同学们热情都非常高,肯定有不少的收获,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这些现象又说明什么问题?

生:我们小组按实验方案一做的,发现粘到铜棒上的火柴棒,离酒精灯近的先掉下来,其它的由近及远依次掉下来,离酒精灯越远的火柴棒掉下来的越慢。说明热是沿罐头盒盖,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的。(投影展示小组的实验记录)

师:其他用这个方案研究的小组有没有不同发现?

生:我们小组用方案二来实验的,加热圆形铝片上的中心发现黄油会熔化,说明圆形铝片能传热。离中心越近,蜡熔化越快,说明热沿着圆形铝片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

生……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2)讨论各小组汇报的结果,达成共识。

师生总结: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我们把热的这种传递方式叫热传导。(播放课件:动画展示热递的过程。)【评: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间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完成,可以发挥成员的作用,提高其参与意识。组织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成果,一方面可以使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使其他学生受到启示,共同提高。课件的使用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三、验证物体的传热能力

1、师:上课一开始,两种材料的杯子,我们摸到不锈钢材料的倒水后杯热得快,看来材料不同,传热能力也不同。那么究竟哪些材料传热快呢?刚才我们只是感觉,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投影出示实验提示图片,给学生以启发。)

2、生开始的实验,把不同材料物体放入热水中,感觉一下,哪个热,就容易传热,越不热,越不容易传热。

3、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体传递热的能力是不相同的。铁、铜、铝等容易传递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而木头、塑料、竹子、玻璃、瓷器等不容易到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评:学生分组实验,亲历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小组同学间交流合作。在实验中,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喜悦。】

四、热传导应用与拓展

1、师:热传导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有时候利用热传导,有时候阻止热传导。当需要传热的时候,就用热的良导体材料,不需要传热和防止热量散发的时候,就用热的不良导体材料。

列举生活中利用、阻止热传导的例子。

教师课件出示锅、水壶、电熨斗、电暖器等物品,学生交流这些用品各部分使用的哪种材料,这种材料是热的良导体,还是热的不良导体,为什么?

2、知识巩固: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完成后师在白板软件的注解模式下进行即时书写,集体纠正答案。

【多媒体的使用节省教学时间,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五、拓展活动

学以致用,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不烫手的杯子

【拓展活动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去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把课上活动延伸到课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