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_杯子变热了教学课件设计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教案设计大赛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孟祥芹
1、能根据生活经验,借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的传递”的。
2、能在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中,逐步养成善于交流、认真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3、知道热传导的基本特征、不同物体传热的本领不一样,知道生活中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的应用。
三、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学期《热的传递》单元的第一课。
刚才同学们都动脑思考了,老师这儿为每个小组准备了这样的材料,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是凡士林,它的特点是有粘性,可以粘住轻小物体,遇热会熔化。(蜡烛、铝棒固定在支架上、酒精灯、火柴、铝片、试管夹、铜棒)
小组讨论,利用这些材料我们怎样来设计实验,比较直观地看到热是怎样传递的呢?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取三根火柴,分别用火柴头蘸取少量凡士林,等距离地粘在铜棒上,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发生的现象。大屏幕演示:
2、教材分析:杯子变热了,锅把变热了,这些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现象。它们是怎样变热的呢?本课通过一系列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认识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不同材料传热的本领不同,辨析常用物品中传热材料的特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探究热在固体中传递的特点,认识热传导。
(2)这两组实验都说明了热是怎样传递的?
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板书:传导:温度高→→温度低。)
(三)验证物体的传热能力
教师:铜铝都是金属,其他物体传热本领一样吗?
教师:木、铝、瓷、玻璃、塑料、热水、烧杯,你能利用这些材料比较传热本领吗?
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教师:每件物品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制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单元的第一课。
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热传导的特点;了解并区分什么是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热传导的特点;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固体中热是怎样传递的。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按着提出问题——猜想预测——交流探究方法——动手实验验证——交流得出结论这样的课堂线条来梳理课堂探究的各个环节。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探究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本课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扶到方、由半独立到独立的教学原则,“经历感觉过程、自主动手研究”二、教学目标:1.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三、教学重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导到另一个物体,并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固体中热是怎样传递的,各种物体传热本领有什么不同五、课前准备:教师演示所用器材:不锈钢杯、木杯、铁杯、瓷杯、玻璃杯学生分组所用器材(按照四个组):酒精灯、石棉网、烧杯、小盒(盛凡士林),铜丝、铅丝、小铁锯、铝片(易拉罐)、玻璃棒、铁丝、试管夹、木棒(竹筷子)、塑料棒、玻璃片、打火机、瓷勺、两把暖水瓶,一把盛热水,一把盛凉水。
六、教学过程:(一)由生活体验导入上课时老师出示一个不锈钢杯子。
师生谈话: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看是什么?(不锈钢杯子)师:谁来摸一下什么感觉?(凉的)师:我现在把这个杯子倒入热水(师边倒热水边说),你们猜猜这个杯子会有什么变化?(会变热)师:真得吗?怎么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亲手摸一摸)师:对了,任何事情只有当你亲自验证了以后才能说明它是正确的。
小学科学_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针对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递的途径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2.愿意交流与合作,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教学准备:铁架台、铜棒、木棒、铁棒、玻璃棒、塑料尺、酒精灯、火柴、蜡、凡士林、三脚架、铁片、烧杯、热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不锈钢杯子,让同学感觉装上热水前后的感觉。
师:你有什么感觉?谈话:盛热水的杯子变热了这是为什么?你能想象热是怎样传过来的吗?生讨论后回答。
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研究杯子变热了。
(板书课题)二、实验探究师:通过杯子变热了这一现象,同学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讨论后回答。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第一个探究知识。
1.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
(板书)(1)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实验材料,利用现有的实验材料,你们打算怎么研究,请设计出你们的实验方案。
(2)生讨论后分享实验方案。
a.把三根火柴的尾端用凡士林依此在实验架的铁丝下。
点燃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现象。
b.把蜡烛油放在铁片上,点燃酒精灯固定一点加热,蜡融化说明热从这个地方经过。
师:同学们的实验方案都用到了酒精灯,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酒精灯,介绍并演示酒精灯使用方法。
)师:还需要注意些什么?(生答)老师还有几点提示(出示课件)(3)进行探究实验。
各小组根据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分享实验现象:a.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
b.蜡从被加热的一边开始融化。
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老师也进行了总结,大家看老师的总结对不对?(出示课件)(5)师生总结: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优质课件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火柴按照从酒精灯靠近的地方开始依次掉落。
为什么?
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 部分,而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正是因为热传 导,使得热从被酒精灯加热的一端,逐渐向着另一端 传导,最后整个铁丝都热了。
8
不同物体传热的能力
为什么盛着粥的碗很烫,用来吃粥的筷子却不烫呢?
课堂拓展
学习了什么是热传导,知道了什么是良导体和不 良导体,大家有没有想要学以致用呢?比如制作一个 不会烫手的杯子,要怎么制作呢?大家可以开动脑筋, 课下自己试着动手制作。
14
课堂练习
1.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_高___的部分,传 向温度较_低___的部分。热的这种传递方式叫做__传___导___。 2.各种物体传导热得能力是不同的。__容__易__传__热___的 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__不__容__易___传__热_____的物体叫做热 的不良导体。 3.金属中导热性能最强的是 银 。
15
课堂总结
热的传导
概念: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 部分,而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
物体的传 热能力
良导体:容易传热的物体,如金属 不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如玻璃、木头
液体中除水银外都不容易传热、气体比液体更不容易传热
16
谢 谢 观 看!
9
实验验证
将不同材质的东西,如铜丝、铝丝、木块、竹 筷、铁勺、塑料棒、玻璃棒,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 中,浸泡相同时间,触摸留在外部的感觉。
10
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各种物体都能够传热,但不同物体传热本领不同。而容易 传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 固体最容易传热,其次是液体,气体最不容易传热。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第一单元 水 第2课 《水沸腾了》教学课件
思考:
1.图片里展示的是什么情 景?
2.你烧过水吗?如果我们 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 会出现什么情况?
思考:利用这些实验材料,这节课我们可以怎么做?
温度计
打火机
三脚架
酒精灯
石棉网
烧杯 套有塑料袋的漏斗
小组活动:
1.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三脚架上加热。 2.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3.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4.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 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提示: 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 不要用手触摸。
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时间 0 (分钟)
温度计 30℃ 示数
水的变 无 化
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记录表
象
上的现象
水面不停地翻滚 有热气上升
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将带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 的水面下,观察到的现象
(液态)水
水蒸气(气态)
塑料袋里有水珠出现,这些 水珠是哪里来的呢?
(液态)水
水蒸气(气态)
比较蒸发和沸腾现象
1.两种现象都是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蒸气的过程。 2.水和水蒸气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3.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是液体的各个地方 都在气化。
通过这节课学习: 我学会了……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我发现生活中…… 我还感到疑惑的是……
2
4
6
8
10
40℃
59℃
72℃
85℃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说课课件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希望学生先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得 出“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的结论,再通过充分交流研讨,引 导学生发现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得出“水在吸收热量后, 温度上升,形态发生变化”的结论。
板块四、知识点梳理 1.双手握住一杯热茶,手会慢慢地热起来;要是握住一块冰,手就会变得 越来越冷。 2.我们平时说得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也就是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发现1号杯子里的水温度低,2号杯子里的 水温度高,这说明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4)如果在2号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子,可以观察到玻璃盖子的( A ) 有小水珠。 A.里面 B.外面 C.里外都有
(5)上题中小水珠形成的原因是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 盖子凝结成小水珠。 (6)继续加热2号杯子直到水沸腾,此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C )。 A.温度计示数为110℃ B.水中气泡静止不动 C.水面之上有大量白气
一、说教材
《温度与水的变化》是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的第1 课。本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提出问题“我们已经观 察过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的现象,水的这些变化与什么有关”。第二部 分——探索,首先让学生回忆并整理水形态的变化与温度的关系;其次是 学生设计和进行“在持续加热、停止加热和继续加热情况下,观察和记录 水的温度变化和形态变化”的实验。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温度计夹 子、热水、护目镜、湿布、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水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课件资料,学生活动手册。
板块一、聚焦 1.出示情景图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以三种形态存在着。 提问一:图片中的水以哪些形态存在? 提问二:水的这些形态会发生变化吗?
小学科学_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热能在固体中传递,各种物体传热本领有什么不同。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了解生活中传热现象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圆形和方形铁片、铜棒、铁架台、试管夹、酒精灯、火柴、蜡烛沫、凡士林;烧、’玻璃棒、木棒、塑料棒、铝棒、装满开水的暖壶等教学过程: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我们开始上课一、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喝水的杯子,请位同学上前面来用手摸一摸,试试它是凉的还是热的?几个学生来摸杯子:凉的师:现在老师往里面倒上热水,你们猜这回杯子是凉还是热的?生:热的师:口说无凭,我再找位同学上来摸一摸,看看到底是热还是凉学生摸杯子,发现杯子变热了。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师:刚才杯子是凉的,现在却变热了,同学们,有感兴趣的科学问题想知道吗?生提出问题:生1、杯子为什么变热了?生2、杯子是怎样变热的?生3、不同材料的杯子变热的速度是不是一样?生4、倒上热水之后,杯子的哪个地方先变热?生5、杯子变热后是不是每个地方都一样热?师:这几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意义,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咱们只来研究其中的两个问题:【课件出示问题】(二)猜测假设1.师:“杯子为什么会变热”以前你想过这个问题么?现在请开动你的脑筋,同桌讨论一下,猜一猜杯子为什么会变热?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从热水传到杯子上的.师:为什么热量能从热水传到杯子上呢?生:热水热,杯子凉。
师:也就是说热可以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板书:温度高?温度低】同学们的猜测很有想象力,不过这只是你们的猜想,要想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生:做实验(三)设计实验方案:师:我赞同,因为实验是检验猜想的最好方法。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物体的传热本领》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物体的传热本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的第8课时《物体的传热本领》,主要内容是物体的传热本领。
通过实验,学生将认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并能将材料的导热性能与它的用途相联系,解释导热性能不同的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学生还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保温盒的制作,培养他们的探究实践能力和多人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科学思维: 能将材料的导热性能与它的用途相联系,解释导热性能不同的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实践: 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保温盒的制作。
3. 态度责任: 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
难点: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保温盒的制作。
四、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小组合作的能力,他们对于热的传导现象可能有一定的基础认识。
然而,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实践,以便深入理解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并能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杯用金属制成的杯子和一杯用塑料制成的杯子,并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两个杯子在放热水时,哪个杯子的手感会更烫?”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A:我觉得金属杯子的手感会更烫,因为金属是良导体,热量会很快传导到杯子的表面。
学生B:我觉得塑料杯子的手感会更烫,因为金属容易导热,热量会传到手上。
教师:你们的观点都很有道理。
实际上,金属是良导体,所以热量会很快传导到杯子的表面,让我们的手感到更烫。
而塑料是不良导体,热量传导较慢,所以手感相对较凉。
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2. 实验展示:教师将展示台上放置一个用金属制成的杯子和一个用塑料制成的杯子,并用相同温度的热水壶倒入两个杯子中。
教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
请大家看,热水倒入杯子后,金属杯子的表面是否会快速变热?学生们观察后回答。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9《热传导》教学设计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2)能基于所学知识,对热传导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热传导的探究实验计划,并展开探究活动;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实验结果。能提出探究热传递的途径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3)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4)了解热传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学生经历了根据看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根据老师给准备的多种实验材料来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完善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样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强化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
9.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8.生:凡士林不要太多,每次要匀一点。
使用酒精灯时要按要求点燃酒精灯。
……
12.各小组交流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环节三:生活中有哪些热传导现象?
教师活动
1.播放视频资料:学生常见的生活用品,如锅、勺等。
3.师生小结:铁等金属,传热较快,是热的良导体。
你想不想亲自来调查一下?课下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并写一份调查报告,下节课我们再来展示交流,好吗?
学生活动
2.学生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将研究活动拓展到课后。
6.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小学科学《温度计的使用》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温度计的使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做简单记录。
2、通过视频的辅助,认识并掌握温度的读写方法。
3、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意识到人们在不断地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发明创造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正确读写温度。
教学资源:烧杯、温度不同的水、温度计、教学视频、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教师出示三杯温差不大的水,学生猜测,哪杯水更热?[出示三杯水更能反映问题:哪杯水更热,让学生判断较热的两杯,为下面的教学进行铺垫。
]板书:哪杯水更热?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呢?交流方法(用眼睛看、用手摸)[主要让学生交流一下感官的方法,这样前后的对比可能会更有效果。
]2、交流判断结果,进行初步体验。
找几名学生来通过感官来判断哪杯水更热一些。
集体讨论后得出“用感官判断温度的高低不准确”。
3、师: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更准确的判断哪杯水热呢?对,我们可以利用“温度计”来测量。
在测量前,我想问问你们,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温度计?学生自由发言。
4、什么是“温度”呢?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这些温度计都是用来测量温度的。
那么什么是温度呢?谁想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发言。
[出示微视频]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摄氏度”好吗?(出示课件: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温标,用符号“℃”表示。
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提出来的。
)[在一开始的微视频里没有这部分内容,觉得加上比较好,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师:不同的温度计有不同的用处,我们下面要使用的工具——温度计,就是测量水温的仪器。
二、借助工具,测量感知。
1、认识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构造。
出示课件:温度计是有玻璃管、刻度、液柱、玻璃泡四部分组成的。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沸腾了》PPT说课教学课件
板块一、情景导学、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带水的东西变干的现象吧。谁能 说出一些? 让部分学生说出。
1.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家中见过煮汤、烧开水吗?水在加热过程中会出 现什么情况呢?
2.学生汇报:见过。水在加热过程中会冒白气,水会变烫。 3.你们还知道其他现象吗? 4.学生讨论回答。
下大上小
沸腾时温度100℃ 达到最高温度 非常多
大量气泡迅速上升
下小上大
沸腾后继续加热 移走酒精灯后
不变 下降
不变 减少至没有
不变 气泡上升速度减慢,至没有
气泡
下小上大 下小上大
实验分析: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水会逐渐变为沸腾的状态,水开始翻
滚,期间会伴随气泡增多、声音变大、体积增大等变化。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研讨2
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是在100℃沸腾的。沸腾后水面翻滚,水的 温度不变,水的体积增大,同时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 逐渐变大,一直上升到液面后破裂。
课堂练习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误的打“×”。
× 1.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 ) √ 2.使用温度计时要符合操作规范。( ) √ 3.水沸腾后,如果不持续加热,就不会持续沸腾。( ) √ 4.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 √ 5.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100℃不变。( ) × 6.用酒精灯烧水时,冒泡就说明水沸腾了。( )
(3)点燃酒精灯的方法。 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火。 (4)熄灭酒精灯的方法。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重盖一次,以免下一 次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焰,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造 成爆炸。
小学科学_水变热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科学_⽔变热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变热了》教学设计教学⽬标:1、能对“煮稀饭”“烧开⽔”的现象认真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探究的问题,能根据假设设计探究实验,并能利⽤实验结果解释假设,能利⽤图形表⽰⾃⼰的研究成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活中的⼩问题。
3、知道液体和⽓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了解热对流的应⽤。
课前交流:教师准备:烧杯、三脚架、⽯棉⽹、酒精灯等学⽣准备:课前观察,煮稀饭时⽶粒在锅⾥的游动情况。
教学过程:⼀、对⽐设疑,导⼊新课1、同学们煮过稀饭吗?见过你的⽗母住过稀饭吗?在煮稀饭的过程中,你发现锅⾥有什么变化?2、如果把⼀条活蹦乱跳的鱼放在锅⾥煮,结果会怎样?(学⽣回答)3、⽼师今天能让鱼在沸腾的⽔中⾃由⾃在地游来游去,你相信吗?4、教师演⽰“沸⽔活鱼”实验: 在平底烧瓶⾥放⼀条⾦鱼,然后在平底烧瓶的瓶⼝处加热,直⾄沸腾。
5、提出问题:烧瓶上⾯的⽔都沸腾了,⽽⾦鱼还能⾃由⾃在的游来游去,(出⽰课件)同样是给⽔加热,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6、学⽣猜测:究竟⽔是怎样变热的呢?⼆、合作探究,认识对流活动⼀:实验探究热在⽔中的传递⽅式1、猜想:你认为热在⽔中是怎样传递的呢?2、提出问题:你有办法证明你的想法正确吗?学⽣:给⽔加热,从容器底部给⽔加热……3、学⽣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教师及时引导,⽔是⽆⾊透明,不容易清楚的观察运动过程,怎样才能清楚的看到热⽔的运动过程呢?学⽣可能想到:给⽔加上⼀些颜⾊或在⽔⾥加⼊其他物体如⽊屑、茶叶等,通过⽊屑在⽔中的运动,观察到热在⽔中的传递⽅式。
)4、学⽣汇报实验⽅案,并交流实验注意事项。
(学⽣⾃由回答,教师要强调酒精灯的使⽤⽅法,并提醒学⽣加热时不要⽤⼿去接触三脚架和烧杯,观察过后,不要⽴即取下烧杯,应先熄灭酒精灯,待其冷却后在取下杯⼦,实验中要认真观察,并作好记录,同时将记录卡发给各⼩组。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杯子》优秀教案
2.各种各样的杯子【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杯子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的第二课。
本课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了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认识各种杯子的材料是什么做成的,借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一课所学内容,来辨认杯子的材料是什么。
第二个活动:用看一看、捏一捏、加入热水摸一摸等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不同材料做成的杯子之间性质的差别。
活动三:引导学生认识到杯子使用中的不便之处,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活动四:贴近学生生活,选用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保温杯,升华学生对于材料选择和应用之间联系的认识,渗透学生用改进产品满足人们需求的意识。
本课从辨认各种制作杯子的材料开始,引导学生比较和发现不同材料具有的优点和缺点,再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借助其他材料的优点设计出更优化的产品。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常见材料,具备了辨认各种杯子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能力,在前一课的学习中也简单认识了制作产品时选择不同材料的原因,了解了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优点。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使用杯子的经验,也具备了简单的比较分析能力。
在学习过各种常见材料后,学生能够分辨出杯子的材料是什么,但是对于多种材料的优缺点,学生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看法。
借助具体的杯子,来认识不同材料的特点,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提升的过程。
【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辨别各种不同的杯子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对比出不同材料做成的杯子之间的特点。
3.能运用生活经验和课堂中的观察,说一说不同材料的杯子在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4.能根据找到的问题,想出解决方法。
5.了解集合不同材料的优点,可以优化产品设计。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结合不同材料的特点,以优补缺。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塑料杯、玻璃杯、纸杯、陶瓷杯、金属杯、木杯、杯套、棉保护套、花茶。
学生材料:塑料杯、玻璃杯、纸杯、陶瓷杯、金属杯、木杯、热水、花茶。
小学科学9《热传导》(教案)
小学科学9《热传导》(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教授小学生关于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热传导的定义、探究热能传导的方式,并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
教学目标:1. 理解热传导的概念与特点;2. 掌握热传导的方式;3. 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传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释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热传导的概念和特点;2. 热传导的方式。
教学资源:1. 热传导实验相关材料:导热板、金属棒、塑料棒、细线、烛台、蜡烛、专用温度计等;2. 学生练习册、教学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老师向学生简单介绍热传导的概念,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热传导是什么,有哪些例子可以举出。
2. 请学生思考一下,你觉得热传导有哪些方式?如何解释这些方式?二、探究热传导(20分钟)1. 准备实验材料:导热板、金属棒、塑料棒、细线。
2. 将导热板放在桌上,导热板的两端分别插入金属棒和塑料棒。
观察棒的两端的现象,并请学生解释。
3.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金属棒会迅速感觉到热量,而塑料棒则不会?三、组织实验(3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
2. 实验一:用专用温度计测试导热板上不同区域的温度,并进行记录和观察。
3. 实验二:使用细线将烛台与导热板相连,点燃蜡烛,观察蜡烛下的导热板的现象。
4. 实验三: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其他材料的热传导特性。
四、实验结果整理与总结(2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总结热传导的特点和方式,并将结果整理在教学PPT上。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透明杯子中的水变暖等日常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
五、知识巩固(15分钟)1. 学生练习册的相关习题。
2. 教师提问巩固学生对热传导的理解和应用。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分组讨论:探讨其他与热有关的现象,如热膨胀、热辐射等,并给出相关实例。
2. 班级竞赛或小组展示,邀请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解释热传导现象。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案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杯子变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实验观察:杯子变热的现象。
2. 探究原因:热水变凉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1. 杯子变热的现象。
2. 探究热水变凉的原因。
四、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2. 热水变凉原因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杯子、热水、温度计、计时器。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杯子变热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杯子会变热?二、实验观察(1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将热水倒入杯子,观察杯子变热的现象。
2. 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尝试实验,观察杯子变热的过程。
3. 教师引导学生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和杯子的温度变化。
三、探究原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热水为什么变凉?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还有哪些物体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五、安全须知(5分钟)1. 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提醒学生注意烫伤。
2. 学生签名表示已了解安全须知。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发学生对杯子变热现象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杯子变热的过程,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变化。
5. 安全须知: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学生签名表示已了解。
七、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杯子变热的现象。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3. 问答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2. 学生对热水变凉原因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分享观点的准确性。
4. 学生对实验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杯子为什么会变热?是 怎样变热的?
2、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能 力一样吗?
材料:
铜棒 凡士林 火柴
圆铁片 铁架台 水槽
瓷盘 试管夹 酒精灯
方形铁片
蜡 烛沫
1、拿开灯帽,放在一边。
2、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
3、用外焰加热。
4、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打 开,再盖上。
1、实验中要正确使用酒精灯。
2、实验装置装好后再加热。
3、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不能用手 直接接触实验中的铜棒和铁片,实 验结束后,待铜棒和铁片冷却后再 处理。
4、小组分工合作,认真操作,仔细 观察,及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温 度
温 度
温度低
温度高
温度低
温度高
低
高
热可以沿着物体,从 温度高 的部分传到 温度低的部分,这种 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传导。
比一比,下面哪些物体容易传热,哪些物体不容易传热。
木棒 铝棒 玻璃棒 塑料棒
1、选择的各种材料长短、粗细尽量相 同。
2、将各种材料同时放入热水中,经过 相同时间后,再触摸。
3、小组内分工合作,把实验结果填入 实验记录单。
资料卡
各种物体都能够传热,但是不同的物 体传热的本领不同。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 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 不良导体。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在金属 中,最容易传热的是银,其次是铜、铝和 铁等。瓷、纸、玻璃、木头、皮革等都是 热的不良导体,最不容易传热的是羊毛、 羽毛、棉花、石棉等松软物质。液体中除 水银之外,都不容易传热。气体比液体更 不容易传热。
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设计 一个不烫手的便于携带的杯子。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