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视角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哪些地方可以见到热的不良导体?
看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
(展示)
(意图:从生活中的事例引入到所需研究的科学问题,即“科学于生活”,又能够通过学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锅把是利用热的不良导体”又回到生活中去,即“科学服务于生活”。突出了“科学生活化,生活科学化”的教学理念。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最终要应用在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科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4、教师说实验注意事项。
5、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并填写实验报告。
6、汇报实验现象:

热从铁片的中间传向四周。

热从铁片的一个角上传向周围。

热从铁丝的一端传向另一端。
7、得出实验结论:
师:刚才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从温度上考虑)。
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传导。
板书课题:
《杯子变热了》
(二)、学习新课:
实验一:热在固体中是怎么传递的?
、提出猜想:
师:同学们猜想一下热在杯子中是如何变热的?生:自由回答。
2、设计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实验材料小组讨论思考,设计你们的实验方案,来研究热在固体中是如何传递的?
3、汇报实验方案:
①我们想研究热在圆形铁片上是如何传递的?
第一单元
热与我们的生活
杯子变热了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准备:玻璃杯、不锈钢杯、木块、瓷勺、铁勺、铝丝、玻璃棒、火柴
教师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粗铁丝、蜡烛二教与学的目标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想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方法:在圆形铁片的中间和四周滴上蜡烛油,加热铁片的中间,看看哪里的得蜡油先融化?
②我们想研究热在长方形铁片上是如何传递的?方法:在铁片的一个角上何周围滴上蜡油,加热铁片的一个角,看看哪里的蜡油先融化?
③我们想研究热在铁丝上是如何传递的?
方法:在铁丝上均匀的滴上三滴蜡油,把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铁丝的一端,看看哪边的蜡油先融化?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热能在固体中传递,各种物体传热本领有什么不同。
三、课前准备
不锈钢杯6个、塑料杯6个、两只装满开水的暖壶;细长铜丝、细长铁丝、玻璃棒、细木棒、橡胶棒各6根,铁架台、酒精灯、瓷勺、小铁片、火柴、试管夹、蜡等
四、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样实验材料,你认识吗?出示酒精灯、试管夹、铁架台、玻璃棒等,让同学们认识并说说正确的使用方法。生:自由回答。
(小组汇报,生与师补充,在汇报的过程中交代清楚注意事项。如:加热点要固定,铁片怎么放置等)
(意图:学生在实验时,肯定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出现许多的麻烦,因此在动手实验之前,交待注意事项有助于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会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为研究实验结论做铺垫)
5、动手实验
那么热究竟能否沿着物体传递?如果能传递的话又是如何传递的?想不想赶快探究出里面的秘密?那就开始小组动手实验吧。
(生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意图: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了,才可以使学生探究出结论,从而明白生活中的问题)
6、汇报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首先热可以沿着这些物体传递,再从火柴棒掉下的顺序以及蜡沫和蜡滴融化的顺序中,我们又可以看出,热在这些物体中是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的,我们把热在物体中的这种传递方式叫做传导。
六、课下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铁和铝传热速度比较快,那么他们两个谁传热会更快一些?
猜一猜
设计方案
汇报中点明材料的长短、粗细要一样,用同一个热源,加热时间一样,粘的火柴棒距离火源远近一样等。
课下动手实验
七、课后反思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本节课中,注重了动手之前的动脑活动,先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然后全班交流,修改、完善实验方案,使实验方案多样化、合理化,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突出了动手之中的动脑活动;实验结束后,各组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注重了动手之后的动脑活动。实验材料的选择,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法的逐步完善,都是学生认真思考的结果。像设计实验探究物体传热本领的大小时,学生对实验方法的完善就是学生之间思维火花碰撞的结果。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达到了获得新知识的目的。
老师这里有一根铁棒,如果老师把铁棒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加热的这一端温度会怎样?另一端呢?加热一段时间后呢?(生回答)
如果老师在上面选择红、白、绿三点,这三点热起来的顺序会是怎样的?谁先热谁后热你能看得到么?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能看得到?
(生想办法)
(意图:实验之前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元化,有助于开发他们的思维)
二、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学生摸杯子,发现杯子变热了。)
杯子变热了(板书)
刚才杯子是冷的,现在却变热了,同学们,有感兴趣的科学问题么?

生提出问题)
这几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意义,那咱们就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杯子为什么会变热?
三、猜测原因
杯子为什么会变热?以前你想过这个问题么?现在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请开动你的脑筋,猜一猜杯子为什么会变热?
那么谁来解释一下刚才的杯子为什么会变热了?生:自由回答。
实验二:不同材料的物体传递特的本领不同。
师:老师有两只杯子,一只是塑料的,另一只是铁的。
让同学们摸摸,说感受。如果老师同时倒入相同多的水,再让同学们摸摸说感受。
生:不一样热,铁的杯子比塑料杯子热。
、提出猜想:
师:老师同时倒入相同的水,为什么会不一样热呢?生:自由回答。可能铁比塑料传热快。
、热源讨论
做实验之前,先想一想,在科学课中,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种给物体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我们共同来认识并一起来学习它的使用方法。
(展示酒精灯的组成部分,以及它的使用方法)学生动手操作学习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意图:学以致用,认识了就要学会使用,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为下面实验的顺利进行做铺垫)
(反思:学生们学习得很投入,使用方法基本掌握)2、引导
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热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叫热传导。还学习了,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
课下,同学们继续搜集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传热快,哪些地方需要传热慢?
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案例背景: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实际的问题;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极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探究的基本方法为依托,采用“生活导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动手实验、汇报结论”的教学模式,从生活场景入手,驱动学生的好奇心。
(生猜测原因)
同学们的猜测真的是很有想象力,不过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要想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做实验)
(反思:整个的前半部分有条不紊的进行,上课思路非常清晰、明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兴趣浓厚,效果不错。)
四、实验过程
实验一: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设计实验来研究热在物体中是如何传递的。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从最平常的生活场景切入问题,自然的引发学生从最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思维的对象和吸取知识的原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卷入问题探究的热情。因此,我尽量选择与本课知识有关并且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新课的学习,学生也会感觉到原来许多生活中的东西蕴含着科学,科学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对科学的陌生感。)
2、设计实验方案:
师:那么我们用我们手中的实验材料来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案:
生:同时把铁丝、铜丝、塑料、玻璃棒、橡胶棒、木条放入热水中,摸摸谁先热?如果铁的、铜的先热,说明金属易传热。
4、实验验证:
5、汇报实验现象:
生:金属易传热,非金属不易传热。
6、得出实验结论:
师:像金属这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像非金属这样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如:玻璃、塑料、木头、竹子等。
(板书
温度高→温度低)
实验二
物体传热本领实验
物体有很多种,那他们的传热本领是否一样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不同的物体他们的传热本领是怎样的。
、出示材料
铁棒、铝棒、木棒、竹棒
2、猜测
来猜测一下这四种材料的物体传热得快慢会是怎样的?(生猜测)
猜测对不对?还得做实验,
3、热源讨论
我们用什么给它们加热呢?
热水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杯子,生活中我们天天和它打交道,但是关于杯子有很多学问,在这里有很多知识需要我们去研究,现在我有个问题,你摸到杯子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很凉。
师:如果往杯子里倒上热水,会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很热。
师:杯子是怎么变热得?热在杯子中是如何传递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杯子变热了》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三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3、设计实验方案
同学们可真聪明,现在老师把实验材料换一换,老师相信你肯定能设计出更好的方案来研究热是如何在物体中传递的。下面根据小组的实验材料先来设计实验方案吧。
(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师引导)
(意图:动手之前先动脑,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思在前,行在后)
4、汇报实验方案
刚才看到每个小组都讨论的很激烈。那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其他小组注意仔细听。
(三)科学应用:
师:刚才我们把被子里倒入热水会烫手,同学们想办法不烫手。
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这就是运用的热的不良导体这个知识,其实生活中很多地方运用了这个原理,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筷子、
锅把、
水壶
生:自由回答。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自由回答。
4设计实验方案
对材料有什么要求?
怎么做实验?引导学生注意材料要同时放入热水,加热时间要一样,同时摸四种材料的相同高度。
5、动手实验
填写报告单
老师统一记时学生实验,然后填写报告单。
6、汇报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热的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
五、生活拓展
虽然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本领不一样,但是他们又各自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作用,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热的良导体?
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ຫໍສະໝຸດ Baidu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问题的提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科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科学熟视无睹,对科学缺乏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与用分离,把科学学习与生活割裂开来。
这就需要我们彻底改变观念,让学生回归生活,培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本课从科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阐述了科学教学生活化一些具体做法,使科学走近学生的生活,融入学生的实际,让科学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同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知识就蕴含在平常生活之中,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材料准备:
不锈钢杯(1只)、铁棒(1根)、烧杯(6)、铁棒、铝棒、木棒、竹棒(6)、铁片、蜡沫(2)、铁条、凡士林(4)、有蜡滴的铁片(2)、试管夹(6)、酒精灯(6)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口渴了你会怎么办?你用什么盛水呢?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只杯子,来,用手摸一摸,看看它是冷的还是热的?现在老师往里面倒上热水,你还敢不敢像刚才那样去摸这只杯子?为什么?到底会不会像你想的那样变热了呢?得亲自摸一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