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试题带答案
2024年江西省中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下图是甲骨文中的“史”字:“一个人手里拿一块用来记录的板,两只脚叉开站着”,指负责记录事情的人。
“史”字的造字方法是( )A. 象形B. 指事C. 形声D. 假借2. 下面是七年级同学编写的历史剧本《朝会》。
该剧本中始皇认同的制度是( )丞相王绾:今陛下一统天下,疆域辽阔,请分封诸子以拱卫王室廷尉李斯:武王分封子弟甚众,诸侯互相攻击,而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始皇嬴政:廷尉所言甚是。
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刺史制D. 行省制3. 今天日本的邮政地址,还是沿袭唐制,以町、番、目为单位。
这从侧面反映了唐朝( )A. 严格的坊市界限B. 丰富的都市生活C. 开放的社会风气D. 先进的典章制度4. 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
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A. 中华民族的认同感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 儒家思想的正统性D. 民族隔阂完全消失5. 元朝设立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同时兼管地方,设置三路宣慰司,管理军务、民事或兼管军民。
宣政院兼管的地方是( )A. 新疆B. 西藏C. 云南D. 台湾6.作品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故事,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强。
烈要求个性自由,堪称明朝戏曲之冠。
该作品是( )A. 《窦娥冤》B. 《长生殿》C. 《牡丹亭》D. 《红楼梦》7. 下图是清朝中期的人口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
这反映了清朝中期( )A 人地矛盾突出 B. 农业生产恢复 C. 阶级矛盾激化 D. 土地兼并严重8. 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与一批官僚开始“察吏、整军、筹饷、辑夷”各事,《清史稿》将他看作“中兴之臣”。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烟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务必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城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5.写在试卷上或答题卡指定区城外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
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
据此判断“该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半坡遗址2. 殷墟考古发掘出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还有玉石料、陶范、原始瓷器、王墓和贵族墓葬等丰富的文化遗物,这些考古发现( )A. 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历史B. 确立了商朝的信史地位C. 对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有宝贵价值D. 体现出高超的青铜工艺3. 里耶秦简绝大多数写于秦统一以后,其中8—461号木方记载了秦统一文字形体和统一官府文书、法律文本的格式,程序、文体、称谓等内容。
“8—461号木方”记载内容中的“统一”( )A. 推动思想文化发展到高峰B. 结束了长期以来争战混乱的局面C. 促使国家财政有很大改善D.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4. 汉武帝即位后,随着社会经济实力增强,国策由“无为”转为“有为”。
下列能体现其政治“有为”的是( )A. 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 实施了“推恩令”C.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 统一铸造五铢钱5. 魏晋南北朝时期,小麦进一步扩种,加之面粉发酵技术成熟以及石转磨的普及,麦食地位的的的不断提升,胡汉融合的丰富饮食文化进一步显现。
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以下哪项措施?A. 焚书坑儒B. 推行科举制C. 建立郡县制D. 创立儒家学说答案:C2. 唐朝时期,实行了一种开放的对外政策,下列哪项不属于唐朝的开放政策?A. 丝绸之路的繁荣B. 遣唐使的交流C. 闭关锁国D. 与外国通商答案:C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答案: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
2. 清朝末年,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的条约是______。
答案:《南京条约》。
三、简答题1.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 请简述唐朝盛世的成因。
答案:唐朝盛世的成因主要包括:政治清明,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化开放,与外国的文化交流频繁;军事强大,边疆稳固。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及其影响。
答案:洋务运动是清朝晚期的一场以“自强”和“求富”为目标的改革运动。
它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创办了一批军事和民用企业,提高了中国的军事实力和工业水平。
但洋务运动未能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最终未能实现其目标,也未能阻止列强的侵略,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 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及其影响。
答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制度变革,包括土地改革、公私合营、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这些变革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这些变革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五、材料分析题1. 阅读以下材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请分析这句话在中国历史上的体现,并说明其意义。
答案: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的循环往复。
2024年云南省中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
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经过考古学家的长期发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
这一考古发现,可用来说明北京人()A. 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方法B. 已经掌握农作物种植技术C. 居住于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 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2. 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
这些措施有利于()A. 促进经济发展B. 增强军队战斗力C. 提高行政效率D. 强化旧贵族特权3. 西汉以后,我国的冶铁技术、漆器、井渠法等传入大宛、安息,甚至西传至更远的罗马。
这主要得益于()A. 丝绸之路的开辟B. 文成公主入藏C. 江南地区的开发D. 市舶司的设立4. 下图是小云同学学习隋唐这一单元后绘制的思维导图。
据图可以判断隋唐的时代特征是()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5. 北宋时,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驻地定期更换。
这些措施意在()A. 加强中央集权B. 削弱宰相权力C. 丰富市民生活D. 发展海外贸易6.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了有效管辖如此广阔的疆域,元朝创立了()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三省六部制D. 行省制7. 我国古代建有一项宏伟工程,蜿蜒于高山、深谷之中。
它最初的定位与作用是以军事防御为主,后来逐渐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
A.背景B.目的C.内容D.意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商鞅变法使劳动力得到了充分释放,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掌握了社会的主要财富,登上历史舞台。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该材料描述了商鞅变法的意义,D项正确;商鞅变法的背景是战国时期是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秦孝公即位后,决心图强改革,排除A项;商鞅变法的目的是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排除B项;废除井田制,商鞅变法的内容是: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奖励军功,实行统一的度量衡制度。改革户籍制度等,排除C项。故选D项。
8.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上记录了“一、感知会议:确定党的名称”“二、感悟会议: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据此可知,该同学的学习内容是()
6.1915年,大生纱厂添建两间纺车间,还新建了织布车间,很快纱锭增至7.63万锭,织布机增至720台。这一变化得益于()
A.晚清政府政策扶持B.欧洲列强放松侵略
C.国民政府实业救国D.近代中国政局稳定
【答案】B【ຫໍສະໝຸດ 析】【详解】据题干“1915年,大生纱厂添建两间纺车间,还新建了织布车间,很快纱锭增至7.63万锭,织布机增至720台。”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大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B项正确;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此时清政府已经不存在,排除A项;国民政府实业救国与史实不符,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排除C项;近代中国政局稳定与史实不符,中国近代政局动荡,排除D项。故选B项。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历史中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是()。
A、唐朝B、秦朝C、夏朝D、清朝2、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A、汉武帝B、唐太宗C、宋太祖D、明成祖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哪一项措施直接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关?A、统一度量衡B、车同轨C、焚书坑儒D、推行郡县制4、下列哪次战役是三国时期蜀汉与曹魏之间的重要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彝陵之战D、定军山之战5、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哪一项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为深远?A、修建长城B、统一度量衡C、实行郡县制D、统一文字6、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政治局面?A、唐太宗李世民B、唐玄宗李隆基C、武则天D、唐高宗李治7、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了哪种制度?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8、唐朝时期出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的创造者是?A、毕昇B、蔡伦C、张衡D、李时珍9、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公九卿制 10、唐朝的科举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是()。
A、文举B、武举C、词赋D、进士11、秦朝统一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哪种行政制度?A、郡县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国并行制12、唐朝的科举制度对社会有何影响?A、扩大了官员来源,选拔公正B、促进了社会阶层固化C、限制了人才的选拔范围D、减少了教育机会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建安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2024年辽宁朝阳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年辽宁朝阳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
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
下面文物反映出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A.烧制陶器B.种植水稻C.建造房屋D.制作乐器2.“诸侯王嫡长子继嗣王位之外,其余兄弟亦当推恩,均沾先王之福荫。
”材料反映汉武帝实行()A.郡县制B.休养生息政策C.“推恩令”D.盐铁专卖3.近期,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了主题展览,与以下展览内容有关的治世局面是()沙场战神·少秦王不世雄才·唐太宗万民之王·天可汗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4.郑和下西洋,使得中华文明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的沿岸国家形成一个关联网络,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材料表述的是郑和下西洋的()A.目的B.条件C.经过D.影响5.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以监督西藏地方的管理事务;1762年,清朝设立伊犁将军,为新疆南北两路的最高军政长官。
以上官职的设置旨在()A.加强海防B.安定边疆C.发展交通D.繁荣经济6.某班设计主题为“中华大地·英才辈出”的板报,下列历史人物所在版块的标题是()A.传播文化助交流B.悬壶济世医天下C.锐意改革促发展D.抗击侵略卫主权7.下面是五四运动爆发后社会各界的反应,据此可知五四运动()学生:用切实方法,挽救危亡工人:自愿全体齐心,即行罢工商人:吾辈牺牲光阴、金钱,纯自出良心救国之主张……A.凝聚了民族力量B.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C.改变了社会习俗D.抨击了旧道德旧文化8.品读红色诗歌,传承革命精神。
历史中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焚书坑儒C. 推广铁器D. 修建长城答案:C2. 唐朝时期,被誉为“诗仙”的诗人是?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A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新大陆D. 寻找长生不老药答案:B4.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推翻了清朝统治B. 建立了中华民国C.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D. 彻底结束了封建制度答案:D5. 下列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 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B. 结束于1943年C. 中国军队在战争中始终处于劣势D. 中国军队在战争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答案:A6.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提倡白话文B. 反对封建礼教C. 提倡儒家思想D. 提倡科学和民主答案:C7.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B. 发生于1919年C. 直接导致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 促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答案:C8. 下列关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表述,正确的是?A. 始于1934年B. 历时两年C. 长征的终点是延安D. 长征的目的是寻找新的根据地答案:D9.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B.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D. 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答案:D10.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始于1966年B. 持续了十年C. 被称为“十年动乱”D. 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统一的货币,这种货币被称为________。
答案:秦半两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__。
中考初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中考初三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A. 公元前221年B. 公元前202年C. 公元前202年D. 公元前221年答案:A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 唐太宗B. 唐高祖C. 唐玄宗D. 唐高宗答案:B3. 明朝的建立者是: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允炆D. 朱由检答案:A4. 清朝的建立者是:A. 努尔哈赤B. 皇太极C. 顺治帝D. 康熙帝答案:B5.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是:A. 1911年B. 1912年C. 1913年D. 1914年答案:A6.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A. 鲁迅B. 胡适C. 陈独秀D. 以上都是答案:D7.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是:A. 1919年B. 1920年C. 1921年D. 1922年答案:A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A. 1949年B. 1950年C. 1951年D. 1952年答案:A9.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A. 1954年B. 1955年C. 1956年D. 1957年答案:A10. 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 1966年B. 1967年C. 1968年D. 1969年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________。
答案:秦朝2. 唐朝的盛世被称为________。
答案:开元盛世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宏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答案: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4.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________。
答案: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5. 辛亥革命的主要成果是________。
答案: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6.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________。
答案:民主与科学7.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________。
答案:外争国权,内惩国贼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________。
初中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初中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焚书坑儒D. 修建长城答案:ABCD2. 唐朝时期,以下哪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D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宣扬国威B. 贸易往来C. 寻找建文帝D. 传播文化答案:A4. 下列哪项不是清朝康熙皇帝的政绩?A. 统一台湾B. 编纂《康熙字典》C. 平定三藩之乱D. 开辟丝绸之路答案:D5.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以下哪项不是辛亥革命的成果?A. 废除科举制度B. 颁布《临时约法》C. 建立君主立宪制D. 提倡民主与科学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__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郡县2. 唐朝时期,唐太宗的年号是________。
答案:贞观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平定了________之乱。
答案:三藩5.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首任临时大总统是________。
答案:孙中山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中央集权措施。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2. 唐朝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答案:唐朝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包括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军事强大。
3. 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答案: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在于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4.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清朝康熙皇帝的治国方略及其影响。
24年历史中考试题及答案
24年历史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事件,发生时间最早的是:A. 甲午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抗日战争答案:A2.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遵义会议D. 中共七大答案:D3.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在:A. 1949年B. 1950年C. 1951年D. 1952年答案:B4.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的年份是:A. 1951年B. 1952年C. 1953年D. 1954年答案:C5.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错误批判的“走资派”是指:A. 知识分子B. 地主阶级C. 资产阶级D. 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答案:D6.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开始于:A. 安徽省B. 四川省C. 河南省D. 江苏省答案:A7.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 中共十三大B. 中共十四大C. 中共十五大D. 中共十六大答案:C8.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时间是:A. 2000年B. 2001年C. 2002年D. 2003年答案:B9.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B.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C. 台湾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D. 保持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繁荣稳定答案:C10. 我国成功举办的第一次夏季奥运会是在:A. 2008年B. 2010年C. 2012年D. 2014年答案:A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大改造”。
答案:三大改造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土地改革,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实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24年天津市中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历史(开卷)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合场考试,合计用时12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为第6页至第8页。
试卷满分100分。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最可信的依据是()A.文字记载B.考古发现C.专家推测D.民间传说2.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3.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尊崇儒术”。
他们都是为了()A.削弱诸侯王势力B.加强思想控制C.消除匈奴威胁D.打击豪强地主势力4.下列成语典故出自于淝水之战的是()A.纸上谈兵B.破釜沉舟C.闻鸡起舞D.草木皆兵古代墓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请完成下面小题5.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
这些文物共同反映出()A.唐蕃和亲B.中外交往C.北人南迁D.边界贸易6.内蒙古赤峰的宁城和松山辽墓中分别出土了有汉族文化特征的铜香炉和鸳鸯三彩壶。
这些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A.农业生产的发展B.海外贸易的兴盛C.经济重心的南移D.民族文化的交融7.顺治皇帝册封了“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了“班禅额尔德尼”。
这都属于清朝对西藏地方进行有效管辖的()A.背景B.措施C.作用D.目的8.“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特别是建立现代的政治制度方面被证明行不通,中国必须通过革命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
”文中“改革”是指()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9.某班同学搜集了李鸿章、康有为、张謇、孙中山、陈独秀等人的相关史实。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开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
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A. 处于旧石器时代B. 形成了早期国家C. 出现了定居生活D. 产生了贫富分化2. 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
表中措施( )诸侯国名称部分措施魏国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秦国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权A 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 B. 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C 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 D.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3. 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
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 休养生息B. 尊崇儒术C. 盐铁专卖D. 版图拓..展4. 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A. 科举取士制度B. 三省六部制度C. 藩镇割据现象D. 重文轻武政策5. 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
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A.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B. 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 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D. 奠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6. 乾隆年间,汪中主张给予未成婚而守节的女子改嫁自由,纪昀反对以严苛态度处理妇女和家庭问题,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讴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
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文科综合试题-初中历史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
木牍是战国晚期参加伐楚的秦军士兵黑夫兄弟写给长兄的家书。
在家书里,他们特地询问,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是否收到,相关待遇是否落实。
这封家书佐证了商鞅变法()A.建立县制B.奖励军功C.鼓励耕织D.废除特权2.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
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历史上称之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3.学习历史离不开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只解决“真伪”问题,而价值判断是对事物的美丑、善恶、好坏、进步或落后等进行评价。
下列属于价值判断的是()A.长平之战B.楚汉之争C.赤壁之战D.安史之乱4.下表摘自眉山市三苏祠陈列的“吏事精详”中的“景德、元祐各级官员数量表”(该表根据苏辙《元祐会计录收支叙》统计)。
表中官员数量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宋朝()A.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大量重用文臣B.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提高进士地位C.增设多重机构和官员,以分化事权D.与辽、西夏政权对峙,以应对战事5.清末,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到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机构蓬勃兴起,如“中华革命党”“中华银行”等。
这一现象()A.否定了传统的华夷观念B.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传播C.体现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D.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6.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一份饱经血与火洗礼的党证。
党证的主人是农民贺页朵,内容是:“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
”这份1931年的党证见证的历史发生在()A.大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7.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伪军加紧封锁和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中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中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正确的是:A.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
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
答案:ABCD解析: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秦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同时,为了加强统一,他还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
此外,秦始皇还推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以消除思想上的分歧。
2. 关于唐朝的科举制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是唐朝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B. 科举制度包括了进士科、明经科等科目。
C. 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得社会地位的流动更加频繁。
D. 科举制度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ABCD解析:唐朝时期,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它包括了进士科、明经科等多个科目。
科举制度的实行,打破了世袭制度,使得社会地位的流动更加频繁,同时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因为官员的选拔和任免都由中央政府控制。
二、填空题1. 唐朝时期,著名的女皇帝是______。
答案:武则天解析: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唐朝时期统治了国家,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由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的是______。
答案:造纸术解析:蔡伦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他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张的生产更加便捷和经济,对后世的文化传播和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简答题1. 简述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的主要政绩。
答案:康熙皇帝在位期间的主要政绩包括:- 平定三藩之乱,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 实行“摊丁入亩”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 开展“康熙字典”的编纂工作,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 进行了多次对外战争,扩大了清朝的疆域。
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2.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 李世民B. 李渊C. 李隆基D. 李治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B. 外交C. 探险D. 军事答案:B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项重要的农业政策?A. 均田制B. 屯田制C. 租庸调制D. 摊丁入亩答案:D5.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E. 丝绸答案:E6.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种货币制度?A. 金本位制B. 银本位制C. 铜钱制D. 纸币制答案:C7. 唐朝时期,哪位诗人被誉为“诗圣”?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B8. 元朝时期,哪位皇帝实行了“一国两制”?A. 忽必烈B. 成吉思汗C. 窝阔台D. 蒙哥答案:A9. 明朝时期,哪位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厚照D. 朱由检答案:B10. 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发生了哪次著名的农民起义?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红巾军起义D. 白莲教起义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其中“衡”指的是____。
答案:重量2. 唐朝时期,著名的“贞观之治”是哪位皇帝的年号?答案:唐太宗3. 明朝时期,著名的“永乐大典”是由哪位皇帝下令编纂的?答案:朱棣4. 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密折制度5. 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著”中,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小说是____。
答案:《三国演义》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唐朝时期“开元盛世”的主要特点。
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主要特点包括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稳定和对外交流频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试题带答案
中考历史的复习离不开做试题,接下来,店铺为你分享中考历史试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唐朝建立于:
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
3、发现并提拔名臣姚崇、宋璟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中考历史试题(二)多项选择题
5、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的治世是指: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光武中兴
D.文景之治
中考历史试题(三)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
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贞观政要》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中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C
4.D
(二)多项选择题
5.AB
(三)材料解析题
6、①有关系。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
②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③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