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复习资料
《论语》十二章复习资料
《<论语>十二章》复习资料一、重点字词识记(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 悦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一词多义(四)词类活用二、基础巩固(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时.习()2. 说.乎()3. 不愠.()4君子..() 5. 三.省.( ) 6. 为.人谋( )7.不信.()8. 传.不习乎?() 9. 四十而不惑.( ) 10. 不逾.矩()11. 不逾矩.() 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 人不堪.其忧() 15.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6.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7. 饭.()疏食饮水.()18. 择其善者..()而从之 19. 逝.者()如斯.()夫不舍. 20. 夺.帅()匹夫..()三.填空。
1.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是:,?2.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是: , 。
3. 《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4.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5.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
6.《论语》中用简洁朴素的笔致,勾画出一个安贫乐道者的心理状态,平凡而又高洁,令人向往之至,在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的句子是: , , 。
, 。
7. 写出五个在《论语》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8.“之”常用作代词,说说下面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对象。
(2分)(1)学而时习之.()(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3)曲肱而枕之.()(4)择其善者而从之.()四、简答题(20分)1. 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2.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论语》十二章复习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修养呀,一竹筐饭,
一瓜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 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 乐。颜回多么有修养呀!”
代词,代指学问
子曰:“知
hào喜欢、爱好
之
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
……的人
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
可以为我所取法(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 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 正。”
河
流逝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
这
舍弃(停留)
夫,不舍昼夜。”
句尾语气词,表感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
习(演习、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 志同道合的人(朋友)从远处来,不也是快 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 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曾子曰:“吾
每天 名词作状语
xǐng,反省 多次 诚实,诚信
日
三 省吾身:为人
谋
替
wú,我 出主意 表转折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传
表转折
迷茫
有害(疑惑)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子曰:“
品质高尚 (有修养)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忍受 乐于学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却
乐。
贤哉,回也!”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
论语十二章复习题
论语十二章复习题第一章:学而1. 请简要解释以下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名言出自《论语·学而篇》中,意思是学习并经常复习,不是非常快乐吗?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持之以恒的态度。
2. 学习的道德价值是什么?学习对于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的道德价值。
通过不断学习,个人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智慧。
同时,学习也帮助个人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3. 学习与实践的关系是什么?《论语·学而篇》中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仅仅知道而不去实践,远不如对所学知识充满热情并乐于实践的人来得有价值。
第二章:为政1. 什么是仁?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提到了仁的概念。
仁指的是关心、照顾他人,以及更加完美地实现自己的人性。
仁是一种广泛的道德美德,涵盖了兼爱、宽容、谦逊等多个方面。
2. 如何实现仁?孔子认为通过修炼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可以实现仁。
他提倡君子应当追求道德上的完美,并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教育他人,从而达到实现仁的目的。
3. 为什么要廉洁自律?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强调廉洁自律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政治家遵循廉洁自律的原则,才能够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有效地治理国家。
第三章:八佾1. 八佾是什么?八佾是古代宴会上的一种仪式,是一种有规定的舞蹈和乐器演奏表演。
八佾在古代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礼仪活动。
2. 为什么要参与八佾?参与八佾可以提升一个人的修养和气质。
通过参与八佾,人们可以学习到如何与他人协调合作、舞蹈和音乐的基本技巧,以及如何礼貌地与他人交流。
3. 八佾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是什么?八佾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
通过参与八佾,个人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和品格,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第四章:里仁1. 什么是里仁?里仁是指在家庭、社区和乡村等小范围内实践和展现仁爱的概念。
夜雨寄北《论语》十二章复习
《论语》十二章考点(一)文化常识1.语录体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
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
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被称为语录体。
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2.《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
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通过《论语》,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论语》的体式有三种: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而“五经”则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3.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基础字词1.虚词总结(1)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然后,就)(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连词,表顺承,然后,就)(3)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但、却)(4)为人谋而.不忠乎:(连词,表转折,但、却)(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连词,表转折,但、却)(6)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但、却)(7)为.人谋而不忠:(介词,替)(8)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习的内容)(9)知之.者:(代词,指学问和事业)(10)传不习乎.:(相当于“吗”)(11)可以为师矣.:(相当于“了”)2.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时常)(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乐趣)(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3.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论语》十二章复习及练习
10《论语》十二章1.走近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2)一词多义【其】①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②人不堪其忧(代词,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种困境)③回也不改其乐(代词,代“颜回的”)【为】①为.人谋而不忠(替)②可以为.师矣(做)(3)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4)词类活用①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按时)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⑤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3.主题解说课文《〈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4.重点突破课文所选12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哪三个方面的内容?提示:一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包括第1、2、4、5章。
学习方法有:复习法、反省法、学思结合法。
二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包括第7、9、10章。
学习态度包括:要以学为乐、诚实谦虚、善于取长补短、珍惜时间。
三是关于修身做人的,包括第1、2、3、6、8、9、11、12章。
在这几章里,孔子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方法,那就是要宽以待人、忠实守信、顺心而为、安贫乐道、择善而从、坚守志向、博学仁德。
5.结构图解学习勤于复习方法学思结合学习以学为乐是为《论语》十二章学习态度诚实谦虚了更珍惜时间好地修身宽厚仁义做人做人坚贞守节6.学法点津文言字词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与重点实词的意思是文言文阅读必考的知识。
【典型例题】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四十而不惑. (2)不亦说.乎 (3)吾日.三省吾身【参考答案】(1)迷惑,疑惑 (2)通“悦”,愉快 (3)每天【技法点睛】文言字词理解的方法有:(1)扩词法。
论语十二章复习 综合整理
论语十二章》一、常识: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人。
2、《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二、内容理解(课后习题1、2)1、第一章“学而时习之”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2、第二章“三省吾身”讲学习方法,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34。
567891011、第十一章“三军可夺帅也”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
12、第十二章“博学而笃志”讲个人修养,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
三、重点字词(课后习题3)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德行学问的人)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指尽心尽意,是与他人相处的道理,不仅臣对君而言,也包括其他人)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义”即“宜”,是行为的尺度。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是道德的本体。
仁义相连,仁是发端,义是体现。
)四、成语: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未在本课出现)1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五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4、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论语十二章》复习资料
《论语》复习1、子曰:“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亦/说乎【不也是很高兴吗】?有朋/自远方来【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不知/而不愠【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亦/君子乎【不也是君子吗】?”——学习方法,乐趣,为人态度。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品德修养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而立【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而不惑【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而耳顺【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又不会逾越规矩】。
”——学习和品德修养的过程4、子曰:“温故而知新【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可以为师矣【就可以当老师了】。
”——学习方法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了】。
”——学习方法6、子曰:“ 贤哉,回也【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箪食【一竹篮饭】,一瓢饮【一瓢水】,在陋巷【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人/不堪其忧【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贤哉,回也【么有贤德啊,颜回】!”——学习态度和品德修养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学习态度8、子曰:“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曲肱/而枕之【弯着胳膊当枕头】,乐/亦在/其中矣【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不义/而/富且贵【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于我/如浮云【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复习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复习版)一、必须掌握的字词句(1)学而时习之时:时常。
(2)不亦说乎说:愉快。
(3)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4)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
省:反省,自我检查。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6)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谢。
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古今异义词语: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多。
今义:表示确数。
饮水水,古义:冷水。
今义:指所有的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一词多义:为:①可以为师矣。
(当、做)②为人谋而不忠乎(替)而:①人不知而不温(表转折)②温故而知新(表顺承)③博学而笃志(表并列)④三十而立(表修饰)乐:①不亦乐乎(快乐)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③乐亦在其中矣(乐趣)④回也不改其乐(乐趣)二、课外知识拓展1、三个出自本课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2、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共28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家___不__了__解__我__,__我__却__并__不__因__此__恼__怒__,__不__也__是__有__才__德__的__人__吗__?__”___
曾子曰:“吾日(
<zd>
</zd>
每天
)三省(
<zd>
</zd>
自我检查、反省
)吾身:为人谋(
<zd>
</zd>
谋划事情
)而不忠
<zd>
</zd>
子曰:“三军( 军队 )可夺( 改变 )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zd>
</zd>
<zd>
</zd>
_孔__子__说__:__“_一__国__军__队__,__可__以__改__变__其__主__帅__;__一__个__人__的__志__向__却__是__不__能__改__变__的__。__”____
( 竭尽自己的心力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诚信 )乎?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 )不习乎?”
<zd>
</zd>
<zd>
</zd>
(《学而》)
曾___子__说__:__“_我__每__天__多__次__进__行__自__我__检__查__:__替__人__谋__划__事__情__是__不__是__竭__尽__自__己__的__心__力__呢__?__跟__朋__友__交__往__是__不__是___
子夏曰:“博学而笃(
<zd>
</zd>
坚定
)志,切(
论语十二章复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___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以体为主,共_____篇,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__ 8.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四十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知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不逾.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14.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 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 18.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于.我如浮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21.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 22.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_______________26.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通假字:1.不亦说乎同,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意思是四.古今异义词。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总结(文档版)
《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文学常识:1.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二、词语解释:1. 子曰(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2. 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3.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4.不亦君子乎?(君子:有才德的人)5. 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6.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8.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9. 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10.五十而知天命(命:命令)11.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12. 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快乐)16.饭疏食,饮水(饭:吃)17.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18. 子在川上曰(川:河流)1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这,指河水)20.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军队)(夺:改变)(匹夫:泛指平民百姓)21.博学而笃志(笃:坚定)22.切问而近思:(切:恳切)23.仁在其中矣(仁:仁德)三、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3.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4.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办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5.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过了呢?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复习
《论语》十二章复习内容一、关于《论语》1、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2、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3、以对话体和语录体为主。
二、关于孔子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人。
2、孔子是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至圣先师”。
三、生字。
论语lún 不亦说.(yuâ)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吾日三省.吾身(xǐng)传.(chuán)不习乎吾(wú)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不逾矩(yújǔ)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一箪(dān)食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曲肱(gōng)而枕之博学而笃.志(dǔ)为wâi人谋而不忠乎逝者如斯夫fú四、翻译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词:子:先生,指孔子。
时:按时,及时。
习:复习,温习。
亦:也。
说:通“悦”,愉快。
乎:语气词,相当于“吗”。
愠:发怒、生气。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不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批注:强调学习要按时复习,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欢迎远方的朋友来做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默写:①孔子认为学习要时常复习的句子是:“,”。
②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③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解词: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事情。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10《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1.走近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 .(2)一词多义【其】①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②人不堪其忧(代词,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种困境)③回也不改其乐(代词,代“颜回的”)【为】①为人谋而不忠(替).②可以为师矣(做).(3)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4)词类活用①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⑤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3.主题解说课文《〈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4.重点突破课文所选12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哪三个方面的内容?提示:一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包括第1、2、4、5章。
学习方法有:复习法、反省法、学思结合法。
二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包括第7、9、10章。
学习态度包括:要以学为乐、诚实谦虚、善于取长补短、珍惜时间。
三是关于修身做人的,包括第1、2、3、6、8、9、11、12章。
在这几章里,孔子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方法,那就是要宽以待人、忠实守信、顺心而为、安贫乐道、择善而从、坚守志向、博学仁德。
5.结构图解学习勤于复习方法学思结合学习以学为乐是为《论语》十二章学习态度诚实谦虚了更珍惜时间好地修身宽厚仁义做人做人坚贞守节6.学法点津文言字词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与重点实词的意思是文言文阅读必考的知识。
【典型例题】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四十而不惑 (2)不亦说乎 (3)吾日三省吾身...【参考答案】(1)迷惑,疑惑 (2)通“悦”,愉快 (3)每天【技法点睛】文言字词理解的方法有:(1)扩词法。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论语》十二章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 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 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孔子说:“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能约 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吗?”颜渊 说:“请问行动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 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资质愚钝,请让我依照这话去实践。”
子曰:“譬如为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装土用的竹筐),止,吾 止也。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倒)一篑,进,吾往也。”(《子 罕》)
子曰:“知(通“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约束)己复礼为仁。一日(一旦)克己复礼, 天下归(称赞)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细 则)?”子曰:“非礼(名动,符合礼制)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聪明),请事(付诸行动)斯语矣。” (《颜渊》)
7.《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君子把“仁”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是一件重大的使命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8.《论语》十二章认为贯彻“仁”的精神需要一辈子直到生命结束都不能停息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9.《论语》十二章中运用比喻来说明做学问、做事情仅仅差一点就成功了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0.拥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拥有仁心的人不会忧愁,拥有勇气的人无所畏惧,《论语》十二章中体现以上观 点的三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君子要约束自我,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先王之礼,这样才能达到儒家所说的 “仁”的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论语》十二章中强调人一旦做到自我约束,使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人都会称赞他是仁人君子的两句 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复习资料
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重点字词解释:(1) 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 而:连词,表顺接。
时:名词做状语,时常。
之:代所学知识 (3) 说:通“悦”,音yuâ,愉快.(4) 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古今异义词,今义为朋友)亦:副词,也。
(5)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
而:连词,表转折。
却,但是。
(6) 愠:生气,发怒。
(7)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句型:不亦......乎?译成:不也是......吗?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地去复习,不也是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段解: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为人态度。
第二章: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â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重点字词解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真诚、诚实 (5)传:老师传授的知识翻译: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段解: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修养。
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复习
”
【重点句子翻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重点句子翻译: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
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重点句子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可
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重点句子翻译: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
我的老师。】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重点句子翻译: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
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重点句子翻译: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
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甚微。
6、“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给你
什么启示?
答: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
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理想追
求的人,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是幸福的 。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给你什么启示?
答: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
修 身 做 人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 中矣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十二章考点
《论语十二章》是《论语》中的经典章节,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涉及道德、教育、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点:
1. 孔子的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
2.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3. 孔子的政治观点:为政以德、以民为本。
4. 孔子的道德标准:君子、小人、仁者、勇者、智者。
5. 孔子对学习的看法: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孔子对人生的态度: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 孔子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8. 孔子对礼仪的重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9.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以上是《论语十二章》可能涉及的考点,具体考点可能因考试要求和教材版本而有所不同。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结合原文理解和实际应用,以加深对《论语》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复习
1、子曰:“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亦/说乎【不也是很高兴吗】?有朋/自远方来【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不知/而不愠【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亦/君子乎【不也是君子吗】?”——学习方法,乐趣,为人态度。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品德修养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而立【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而不惑【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而耳顺【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又不会逾越规矩】。
”——学习和品德修养的过程
4、子曰:“温故而知新【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可以为师矣【就可以当老师了】。
”——学习方法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了】。
”——学习方法
6、子曰:“ 贤哉,回也【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箪食【一竹篮饭】,一瓢
饮【一瓢水】,在陋巷【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人/不堪其忧【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贤哉,回也【么有贤德啊,颜回】!”——学习态度和品德修养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
——学习态度
8、子曰:“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曲肱/而枕之【弯着胳膊当枕头】,乐/亦在/其中矣【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不义/而/富且贵【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于我/如浮云【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道德修养
9、子曰:“三人行【几个人一同走路】,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学习态度
10、子在川上曰【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逝者如斯夫【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不舍昼夜【日夜不停呀】。
”——珍惜时间(学习态度)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道德·修养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在其中矣【仁德就在其中了】”
——学习方法
一、重点词语把握
1、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2).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
3、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
4、一词多义
(1).为:
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2).知: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3).而: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4).其:
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5、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表明了学须有友。
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16、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8、《论语》中含义深远,金铿玉振,古往今来,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
险恶的环境中守志不移
....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论语》中用简洁朴素的笔致,勾画出一个安贫乐道者的心理状态,平凡
20、写出五个在《论语》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十而立不舍昼夜逝者如斯匹夫不可夺志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