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脏腑热之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汤的方解及适用证候
葛根芩连汤的方解及适用证候葛根芩连汤为常用经方,本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四味药组成,见于《伤寒论》34条,原文为“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本方在《方剂学》中列入解表清里之剂。
一般认为本方有解表清里之功,主治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的病证;并认为本方为太阳阳明经药。
如《医方集解》:“此足太阳阳明药也,表证尚在,医反误下,邪入阳明之腑,其汗外越,气上奔则喘,下陷则利,故舍桂枝而用葛根,专治阳明之表(葛根能升阳明清气,又为治泻圣药),加芩连以清里热,甘草以调胃气,不治利而利自止,不治喘而喘自止矣。
又太阳表里两解之变法也。
”喻昌曰:“太阳病,原无下法,当用桂枝解外,医反下之,则邪热之在太阳者,未传阳明之里,所以其脉促急,其汗外越,其热上奔则喘,下奔则泄,故舍桂枝而用葛根,以专主阳明之表,加芩、连以清里热,则不治喘而喘自止,不治利而利自止。
此又太阳阳明两解表里之变法也。
”以上引证说明,不少医家认为葛根芩连汤为太阳阳明之方。
根据姚荷生老师的经验,本方应为阳明经脉方,依据有二:一为葛根为阳明经主药,如《中药学讲义》认为性味甘辛平,归经人脾胃经,功效升阳发表,解肌透疹,生津止泻。
《本草纲目》引王好古曰:“气平味甘,升也,阳也,阳明经引经的药也。
”张元素曰:“升阳生津,脾虚作渴者,非此不除,勿多用,恐伤胃气。
张仲景治太阳阳明合病,桂枝汤内加麻黄、葛根;又有葛根黄芩黄连解肌汤,是用此以断太阳入阳明之路,非即太阳药也。
头颅痛如破,乃阳明中风,可用葛根葱白汤,为阳明仙药。
若太阳初病,未入阳明而头痛者,不可便服升麻、葛根发之,是反引邪气入阳明,为引贼破家也。
”时珍曰:“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
盖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
所以二味药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
”再者《医学入门》认为:“浮而微降,阳中阴也,足阳明经药。
【优秀文档】葛根芩连汤中药方剂
葛根芩连汤中药方剂
清泄里热,这样的功效在中药方剂中,是常会出现的。
下面小编说的葛根芩连汤中药方剂就是主治这个的,大家如果想要调理调理身体,可以多多了解一下。
至于葛根芩连汤的方子,小编马上就为大家讲解,请看下文!
【方剂名称】
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组成配方】
葛根30g,黄连5g,黄芩20g,炙甘草5g。
【功能主治】
清泄里热,解肌散邪。
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
身热,下利臭秽,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使用注意】
虚寒痢疾禁用。
【用法用量】
先煮葛根,水煎服。
【方剂摘录】
《伤寒论》。
【现代运用】
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证属阳明里热甚者。
各家论述
1.(《汉方简义》)
方以甘平之葛根,能散阳邪,兼能起阴气者,用至半斤,且先煮之,奉以为君。
更以甘。
葛根芩连汤
按语:本案麻疹末透,见舌红、苔黄腻、脉浮滑数等症,为表邪不解,湿热内蕴为患。葛根芩连汤既能清利湿热,又可解表透疹,方证相对,当径用不疑。
倦怠,面色萎黄,双下肢肌肉松懈,感觉消失,皮肤发凉,舌苔黄腻而厚,脉滑数。此湿热壅遏阳明,津液不濡筋脉。治拟清热燥湿,升
提清阳。选葛根芩连汤:
。葛根30克,黄芩10克,黄连lo克,炙甘草6克,3剂晚分服,忌油腻辛辣。
服1剂腹痛较重,下肢知其痛痒,2剂腹不痛,能步行13剂如常人。为巩固疗效,再服3剂。后几日患者喜眉登门致谢,体健如初。
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甘草6克,紫草10克蒲黄10克,3剂,水煎服。
二诊自述发热减轻,次数减少,继服5剂而愈。
(国医论坛1989;(3>:37)
按语:经断前后诸证多以调和肝脾为治,然本案患者乎素喜食辣厚味,必有湿热内蕴脾胃,此有舌脉为凭。脾胃主肌,头面为阳明经所过,湿热循经上蒸,故见面红耳赤,头部汗出。知柏地黄丸为滋阴之剂,投之反助湿生热,故用之反甚。本方清热利湿,药中病机,故效。
(四川中医1989;(3):11)
按语:本案盗汗,非阴虚所为,乃湿热陷于脾胃之中。其辨证眼目是肛门灼热,苔黄腻,脉濡数。脾主肌肉,湿热蕴蒸,迫律外泄,故而盗汗。《景岳全书》云:“湿气乘脾者,亦能作汗。……若热胜湿者,但去其火而湿自清。”并主张用黄芩芍药汤、清化饮等清利湿热之剂治之。葛根芩连汤既能清利中焦之湿热,又能透达肌腠之府,用之使湿去表畅,则汗出可止。
二、脱肛
胡献国医案:车某某,男,52岁,1984年5月6日初诊。主诉脱肛两月余,三月前患肝硬化腹水住某院内科,经护肝、利尿、维持水电解平衡等处理,腹水消退而出院。因便意频频,临厕努挣而使直肠下垂。近来逐渐加剧,始则用手推后可以还纳,以后手推也难以还纳。曾以补脾益气、升阳举陷之补中益气汤治疗月余未,女,48岁,1987年10月15日初诊。自述近半年来时有面部及全身烘热,继而汗出热退如常人,每日发作数次,不分昼夜。因服知相地黄丸,其热较前加重而来我科求冶。来诊时正值发病,证见面红耳赤,头部汗出,口淡不渴,二便正常,月经先后无定期,肌肤微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有嗜辛辣厚味习惯。此乃湿热内蕴,熏蒸头面肌表所致。治当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以葛根芩连汤加味:
奇方之葛根芩连汤
奇方之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在后世医者的简单化以后,又叫“葛根芩连汤”,方中只有葛根、黄芩和黄连,以及国佬药物甘草所组成。
原方仲圣是治疗桂枝汤误下以后所出现的太阳阳明病变症状!这么说是特别复杂的,所以简单来说就是治疗有个人感冒了,然后医生开错药,把邪气引到肠胃,然后出现腹泻,喘气汗出,脉跳很快的现象。
这里的着重点实际是在汗出、腹泻,说明有表证,同时所病变的重心在肠胃。
葛根和原方“喘而汗出”差不多字眼的方子还有“麻杏石甘汤”,而这个方子重点在肺,因为即便他有出现腹泻症状,那也是轻症腹泻——我们要想到肺与大肠的联系,它们是相表里的,能互相影响,所以在葛根芩连汤里面的喘,这个属于大肠湿热循经迫肺所致,而重心还在肠胃。
相比之下,“参苏饮”也是一个特别有对比性的方子,参苏饮和葛根芩连汤可以说只有一点不同:寒热。
前者治疗寒夹虚,如果出汗怕冷,大便稀泻而不臭,不黄,没有肛门灼热,那么用参苏饮即可;如果热喘出汗,大便泻而发臭,粘而发黄,或肛门灼热,那么就用葛根芩连汤。
所以它们是寒热的对比?为什么不是虚实了?因为葛根芩连汤也可以补虚。
葛根葛根可以益津补阴,也通过激励脾胃气机升阳清热,这种属于间接性补充,我们想一下,方热邪逼迫身体,那么是不是首先要想到人体的阴气够不够?因为热肯定先伤阴,所以我们临床上对于没有特殊原因的发热病人医嘱上,肯定得有“补充水分”这一条,即便发热后期的恢复,也要提倡巩固阴液,所以葛根芩连汤为什么要用葛根?就是这么个道理,它不单单可以解表,可以升阳止泻,还可以补充水分。
黄芩为什么要升而止泻了?因为原方是治疗邪气从外被引导式的进入内部的一个特殊机制!所以在治疗上也最好要一个引导,把内部的东西引导到外部。
这里说的不是把邪气引导到外部,这里说的是人体的“正气”,我们打个比方,比如敌人攻城,从正面攻不进,但是有内奸把敌人从侧面放进来,这时候正面的守军为了保护皇帝,认为中了“调虎离山”,所以全部返回去保护皇帝,这时候就会发现,正面可能要失守,而里面有乱成一团!黄芩葛根芩连汤的葛根作用在于把返回来的士兵有序的调回去正面守城,同时用黄芩黄连帮助城里的士兵打败已经侵入的敌兵。
葛根芩连汤作用与功效
葛根芩连汤作用与功效葛根芩连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汤剂,由葛根、黄芩和连翘三味药物组成。
在中医理论中,葛根芩连汤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利咽、解表散邪的功效。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等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葛根芩连汤的作用与功效。
一、葛根芩连汤的成分及药性葛根芩连汤由葛根、黄芩和连翘三味药物组成。
其中,葛根为葛藤的根,性味甘凉;黄芩为毛茛科黄芩或黄芩的根茎,性味苦寒;连翘为虎耳草科连翘的干燥根或全草,性味苦寒。
葛根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邪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发热、头痛、口渴等症状。
黄芩有清热解毒、宣肺利咽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连翘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利咽、解表散邪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咽喉炎等症状。
二、葛根芩连汤的主要作用与功效1. 清热解毒葛根芩连汤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对于中医所称的“外感风热”有明显的疗效。
外感风热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葛根芩连汤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的作用将体内的风热邪气排出,从而缓解上述症状。
2. 解表散邪葛根芩连汤还具有解表散邪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感冒等疾病往往是由外邪入侵引起的,人体发热是抵抗外邪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
葛根芩连汤通过解表散邪的作用,可以促使体内的表邪外出,减轻发热等症状。
3. 宣肺利咽葛根芩连汤还具有宣肺利咽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肺主呼吸和喉咙,肺卫外泽,与上呼吸道密切相关。
葛根芩连汤可以通过宣肺利咽的作用,清除肺中的热毒,缓解喉咙疼痛,改善咳嗽等症状。
三、葛根芩连汤的应用范围1. 感冒感冒是由感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等。
葛根芩连汤可以通过清热解毒、解表散邪的作用,帮助体内排除病毒,缓解上述症状。
2.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
葛根芩连汤可以通过宣肺利咽的作用,改善咽喉炎症,缓解咳嗽等症状。
3. 急性咽喉炎急性咽喉炎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喉咙炎症,主要症状包括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
葛根芩连汤的功能主治
葛根芩连汤的功能主治1. 简介葛根芩连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由葛根、黄芩、大黄等草药组成。
它具有很多功效和主治作用,对于一些疾病和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是葛根芩连汤的具体功能主治。
2. 功能主治葛根芩连汤主要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它对一些内外伤引起的热毒、血热病症以及炎症、水肿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2.1 清热解毒•葛根芩连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有效降低体内的炎症反应,改善炎症引起的不适。
•它可以治疗一些热毒引起的疾病,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
2.2 凉血止血•葛根芩连汤可凉血止血,对于急性出血有一定的疗效。
它能够收敛血管,减少血液外流,促进伤口愈合。
•它适用于咯血、便血等症状,对于一些出血性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2.3 消肿止痛•葛根芩连汤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减轻一些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它对于扭伤、骨折、关节炎等疼痛和水肿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适应症葛根芩连汤适用于下列疾病和症状:•热毒引起的疾病,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
•出血性疾病,如咯血、便血等。
•炎症、水肿引起的疼痛,如扭伤、骨折、关节炎等。
4.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口服:每次服用10-20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禁止使用。
–对药物过敏者慎用。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宜长期使用。
–遵循剂量,不得超量使用。
5. 结束语葛根芩连汤作为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等功能主治。
它在治疗一些热毒疾病、出血性疾病和炎症、水肿等症状中有良好的疗效。
然而,在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第35讲清脏腑热:清胃散(二)玉女煎葛根芩连汤芍药汤(一)
第35讲清脏腑热:清胃散(二)玉女煎葛根芩连汤芍药汤(一)好,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
上一次讨论到清脏腑热里面的清胃散。
清脏腑热这一节里面,清胃肠的涉及到清胃散、玉女煎、葛根芩连汤,以及清肠道湿热、热毒的芍药汤、白头翁汤。
清胃散上次我们谈到李东垣强调它胃中积热,化火循经上攻。
从他讨论到的几种可能性,一般(有)三类。
他特别强调了这种过服温补药物造成胃中积热化火上攻的。
那从这个症状表现来看,集中在上部,以这种牙痛牵引头脑,牙痛牵引到头痛,那这种牙痛比较剧烈,那上部除了牙痛之外,由于这个阳明胃经它向上环循口唇以后它要入牙龈,上牙龈,同时到头面。
因此集中在腮颊、牙龈、头面,有一组症状。
而且胃中郁热化火上攻,涉及到血分,所以它表现出来除了牙痛牵引头脑之外,局部面颊头面可以发热,当然这个程度可以具体不同了。
那邪热循经上炎阻滞血络,可以导致热伤血络而牙宣出血,热壅成毒也可以导致牙龈溃烂。
所以从腮颊红肿、疼痛,牙龈溃烂,这反映出热邪涉及血分,也有一定的热毒。
所以从治疗方面:一个是循经上炎这个火要降,胃中积热这个郁热要散。
所以这个方药味虽然少,它体现了这种积热要散,这种循经上炎之火要降。
这种升阳散火,苦寒降火的一种结合。
这是这个方组成当中针对病机的一个特点。
当然作为胃中有热,要有一定的伤阴,会伤阴。
所以这个方除了对于这种火热的升散苦降相结合,也要凉血养阴。
从它功用来讲,整个是清胃,凉血,清胃热是核心。
同时凉血有助于解除血分热毒。
这个方里君药呢,黄连和升麻。
在全方里黄连、升麻的配伍意义是方解的重点。
黄连擅长于清胃火,它清降胃火。
同时黄连可以燥湿,燥湿有助于像牙龈溃烂,唇舌腮颊肿痛这类消肿。
升麻有升阳散火作用,使得胃中积热能散;化火上炎,上炎之火得降。
黄连、升麻配伍(有)这个意义了。
这是分工合作,相辅相成。
但是作为胃中积热,单用黄连降,加重这种积热。
胃热循经上炎,用升麻散,升阳散火,有可能助它的烈焰升腾,助它这种上炎之势。
治疗糖尿病的方剂很多,中医分享一个常用方剂葛根芩连汤,清热润燥、生津养液。
治疗糖尿病的方剂很多,中医分享一个常用方剂葛根芩连汤,清热润燥、生津养液。
葛根芩连汤最早出自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
脉促者,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
”此方主治热挟表邪下利证。
其中以葛根发表解肌,升发脾胃清阳之气,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止利。
方中葛根用量较大,因其既可清泄肺胃实热,又能生津养液,对糖尿病患者的口干口苦症状有明显改善。
葛根芩连汤的主要功效为清热润燥、生津养液,以肺胃热盛者为主。
对于寒热错杂或无典型里寒而有轻度热象者,亦可酌情选用。
临证根据气血阴阳盛衰之不同,常辅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健脾除湿、清热解毒等法。
如兼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心烦多汗,舌红少津,脉细者配合生脉散,辅以益气生津。
如兼见头晕耳鸣,视物昏花,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肝肾阴虚症状者,配合六味地黄汤,辅以滋补肝肾;如兼见形体肥胖,脘腹胀满,不欲饮食,心下痞满,舌苔黄腻者,配合平胃散,常加草果、茵陈等,加强清热化湿之效;如兼见皮肤痉痒,干燥,夜间尤甚,或皮肤生疮,红肿疼痛,舌红苔黄,脉数者,配合五味消毒饮,加强清热解毒之效。
临床上根据患者情况不同,症状不同,需辨证加减进行治疗。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在临床上我用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案例。
患者患糖尿病一年多,长期口服二甲双肌、达美康等降糖药。
血糖控制在7.0-8.0mmol/L,因出现夜间口干口苦甚,双下肢乏力,纳差,晨起恶心欲呕等症状,遂来找我看诊,患者来时,症见食后腹胀,大便稀,舌红、苔黄腻,脉沉细。
证属脾虚湿困,燥热伤津。
方用白术,厚朴,陈皮,茯苓,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天花粉,乌梅,升麻。
复诊时,患者自诉口干口苦症状改善,双下肢乏力减轻,大便成形,于原方加桑白皮继续治疗。
三诊时,患者小腿自觉发胀,余症皆除,原方去升麻、乌梅、桑白皮,加木瓜,威灵仙。
其后随访患者情况良好,症状基本消失。
中医讲求的是辨证施治,任何的方子都不是万能的,也不针对所有人,中医治病是一人一方,所以必须是因人而异的辨证开方,才能起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脏腑热之葛根芩连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脏腑热之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
组成: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原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
身热,下利臭秽,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葛根芩连汤是Ⅰ类方。
葛根芩连汤这个方出在《伤寒论》,这个《伤寒论》上葛根芩连汤本来是用在治疗协热下利。
也就是说外邪由太阳进阳明,由表入里的时候化热,化热进入阳明了,当然如果阳明本身那个胃肠有积滞这些它就可以形成腑实了,而胃肠热郁在气分,阳明涉及胃肠,没有这些明显的积滞,一般地邪迫津液下泄可以形成一种协热下利这种类型。
但是表邪还在,原来是治疗表邪还在,热邪入里化热造成协热下利。
那表证还有一定的寒热,内在又形成协热下利,比如大便热痢,热泻,那肛门灼热,臭秽。
由于是里热,所以里热迫津液外泄可以出汗,里热迫肺可以气喘。
所以这个是表里同病。
从《伤寒论》的时候针对病机,表证还在,里热已成,以协热下利为主,是这样的。
所以它叫热陷阳明。
热是外邪入里郁而化热,表邪没有尽,产生了热泻、热痢。
因为仲景时代下利那个利很多和痢疾那个痢不分了。
所以这个方过去用是热泻、热痢都可以,但兼有表证,表邪入里化热内陷阳明这样产生的。
所以发热,它有整体发热,下利。
由内热可以造成胸脘烦热,特别口干作渴,喘而汗出。
是反映出什么?内热形成以后,内热伤津液,内热迫肺,热迫津液外泄。
同时热邪逼迫津液下泄,就形成邪迫津液,协热下利。
往往伴随有像肛门灼热这一热象,下利有一种热气臭秽,有这种特点,热证。
针对这个要解表清里相结合。
胃肠有热要清里,外有表邪要解表。
尽管现在这个方运用,有没有表证都用,大多在使用的时候表证不明显。
这个方君药是葛根,用葛根量比较大,重用葛根。
葛根芩连汤的功效与作用
葛根芩连汤的功效与作用
葛根芩连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葛根、黄芩和连翘等草药组成。
它在中医领域中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以下是这种汤剂的一些功效与作用:
1. 清热解毒:葛根芩连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特别适用于身体出现发热、口干咽痛、咳嗽等症状,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热毒。
2. 祛风散寒:这种药物可以祛除体内的寒气和湿气,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寒颤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清热祛痰:葛根芩连汤可以润燥清热、化痰止咳,对于湿热痰咳、痰多黏稠等病情有较好的疗效。
4. 改善血液循环:药物中的一些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气血不畅引起的头痛、身体乏力等症状。
5. 增强免疫力:葛根芩连汤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葛根芩连汤之前,最好咨询中医师的建议,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该药物。
十六、葛根芩连汤证
十六、葛根芩连汤证姜佐景医案:治李孩,疹发未畅,下利日行二十余次,舌质绛,而苔白,嘴唇干,目赤,脉数,寐不安,宜葛根芩连汤加味。
葛根18克、川黄连3克、黄芩6克、山药15克、甘草9克、花粉18克、升麻4.5克。
李孩服上方后,下利渐稀,疹透有增无减,逐渐调理而安。
又有溏泻发于疹后者,亦可推治。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寥笙注:本案为疹发未畅,而兼下利之症。
患孩麻疹下利,疹发未畅,与太阳病桂枝症,医反下之,邪陷阳明之热利病机相符。
《伤寒论》说:“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葛根芩连汤原为太阳病邪陷阳明之解表清里方,然误下邪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其病为表里并受之症,其方为表里两解之方。
患孩服本方而愈,亦表里两解法也。
方加升麻者,以其味辛,性微寒夕葛根得之,透疹解表之力更强也;加花粉者,以其性寒,味酸甘,生津润燥也;加山药者,以其味甘,性微温,甘淡养脾益气,以妨芩连苦寒伤胃也。
姜佐景医案:治孙孩。
满舌生疮,环唇纹裂,不能吮乳,饮则痛哭,身热尿少,脉洪而数,常烦躁不安,大便自可,拟葛根芩连汤加味。
葛根12克、黄芩4.5克、黄连3克、甘草9克、灯心1克、芦根30克。
寥笙注:本案系小儿口疮症。
患孩满舌生疮,环唇纹裂,身热尿少,烦躁不安,脉洪而数,此为阳明阳邪成实之证。
阳明之有葛根岑连汤,犹太阳之有大青龙,少阳之有小柴胡。
太阳以麻、桂解表,石膏清里。
少阳以柴胡解表,黄芩清里。
阳明则以葛根解表,芩连清里,芩连之苦,不独可升可降,且合苦以坚之之义,坚毛窍可以止汗,坚肠胃可以止利。
所以,此汤又治下利不止之症。
故凡属阳明病之里热腹泻症,风火上炎之目赤症,均可用以施治。
本方加灯心者,以其性微寒,味甘淡,能清热利尿也,加芦根者,以其味甘性寒,善清胃热也,故病孩口疮服之而愈。
古方|葛根芩连汤:清热止泻,治腹泻的经典方
古方|葛根芩连汤:清热止泻,治腹泻的经典方葛根芩连汤【名方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使用历史】约1900年。
【主要成分】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整体药性】寒凉。
【功能主治】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典型征象】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及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恶风、头痛身痛。
【禁忌人群】有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脓血等慢性病史者,患泄泻后应去医院就诊。
脾胃虚寒腹泻者不适用。
葛根芩连汤全名葛根黄芩黄连汤,出自名医张仲景《伤寒论》,被誉为中药抗生素,具有抗病毒、抗菌、清热、止泻、提高免疫的作用,对流感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发热、头痛、喉咙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葛根芩连汤多效合一,具有抗病毒、抗菌、免疫增强的作用,而且可以同时治疗风热感冒和各种痢疾腹泻。
最重要的是葛根芩连汤安全性高,是纯中药方剂,不会像抗生素那样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等。
拉肚子别怕,葛根芩连汤来解忧葛根芩连汤由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组成,具有外解表邪、内清热燥的功效。
葛根是葛根芩连汤中的主药,甘辛凉,入脾经、胃经。
现代药理学对葛根研究发现,葛根总黄酮、葛根素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脑循环作用。
其中的黄连、黄芩是辅药,苦寒清热燥湿,厚肠止痢。
炙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几种药配合在一起,充分起到湿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的作用,特别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利臭秽,同时治疗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
症见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舌红苔黄脉数。
《伤寒论》里曾描述,当邪热内陷于三阳经之里,阳明之腑,必须以芩连直接从里之腑而清泄,又恐怕残邪不能全部被清除出来,所以大量使用葛根透发邪热,让它发于表,由表而解。
葛根辛而不热、不燥,既能升津液输于太阳,又可清解内陷之邪热。
故本方证表邪未解,误下致邪陷阳明引起的热利,当以葛根为主,输津解热;配用苦寒之黄芩、黄连,清胃肠之热,燥胃肠之湿,如此表解里和,身热下痢诸证可愈。
040慢性肠炎葛根芩连汤
040慢性肠炎经方案例夏某,女,52岁,郑州人,有多年慢性肠炎病史,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大便溏泻1日3~4次且胶结不爽,肛门灼热,轻微腹痛,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沉弱。
辨为大肠湿热,气虚不固证,治当清热燥湿,健脾益气,给予葛根芩连汤与四君子汤合方加味:葛根24g,黄连10g,黄芩10g,红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山药24g,炙甘草10g。
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大便溏泻日仅1次,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基本成形,肛门灼热消除,以前方6剂;四诊:大便正常,以前方6剂;五诊:诸证基本消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12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大便溏泻、肛门灼热辨为热,再根据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因苔黄腻辨为湿热,以此辨为大肠湿热,气虚不固证。
方以葛根芩连汤清热燥湿止泻;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止泻,加山药益气固涩止泻。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药歌诀】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合成方,大肠热利或兼表,清热止利功最好。
【学用导读】葛根芩连汤既能治疗细菌性痢疾,又能治疗急性肠胃炎,用方关键是审证求机。
再则,运用葛根芩连汤务必认清葛根于方中的治疗作用。
【中医辨证】大肠热利证:腹痛,下利,或便脓血,利下不爽,肛门灼热,小便黄赤,喜饮冷水,或汗出,或气喘,或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数。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葛根芩连汤,以主治大肠热利证为基础方,以主治太阳温病证与大肠热利证(发热,恶寒,汗出或无汗,腹痛,下利臭秽,肛门灼热,头痛,或咽痛,舌红,苔黄,脉浮数)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邪热侵袭大肠,下迫下注,大肠传导变化失职,以此而演变为大肠热利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腹痛,下利,肛门灼热,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数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急,慢性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毒性肠炎,肠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上消化道出血等。
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汤【组成】葛根24g 黄芩9g 黄连9g 炙甘草6g【用法】水煎服【主治】外感表症未解,热邪入里。
症见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舌红苔黄脉数。
【方义体会】《伤寒论》曰:“太阳病桂枝症,医反下之,利遂止,脉促者,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葛根黄岑黄连汤主之”。
此为误下使邪热内陷于三阳经之里,阳明之腑也。
阳明主阖,虽原系桂枝症,今则不可用桂枝汤,必须以芩连直接从里之腑而清泄之,尤虑残邪不能尽从里清,故以大量葛根透发邪热,仍由表而解。
葛根与麻桂皆能辛散走表,而葛根辛而不热、不燥,既能升津液输于太阳,又可清解内陷之邪热。
葛根与石膏共味辛而清凉,能生津止渴。
而葛根是“出而清之”,石膏则“入而清之”。
故本方证表邪未解,误下致邪陷阳明引起的热利,当以葛根为主,输津解热;配用苦寒之黄芩、黄连,清胃肠之热,燥胃肠之湿,如此表解里和,身热下痢诸证可愈。
所用甘草,意在护胃缓中,协调诸味,共为解表清里之剂。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临床应用】此方可治疗各种痢疾,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
见有发热腹痛,下痢浊秽。
热灼肛门,里急后重者,下痢脓血,苔黄脉数,可加清热解毒之品治之。
病例较多,仅举治疗噤口痢一例证之:王氏,女,36岁.发热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已八日,病势日增,邀余诊洽.家人述,近二日仍发热,便次频频,虽量少但皆有脓血,恶心呕吐,已水食不进。
诊见:面色焦黄,两目深陷,神倦懒言,舌面干燥,脉微而数.余认为此乃噤口痢之危证.津液胃气大伤.,且表邪不解,漫热毒邪内盛.余斟酌再三,遂出以清里解表生津的葛根芩连汤,方为葛根24克、川黄连6克、黄琴12克、炙甘草6克,急令水煎温呷服,幸好饮药未吐。
一剂后,身热渐退,后重亦轻,便次明显减少,诊其脉象细略数,又给与仓廪汤以益气解表,败毒养胃,一剂后,诸证好转,以能稍量迸食。
后继以仓廪汤冲服香连散数日,症状消失。
调养月余而康复。
葛根芩连汤——曹颖甫“心痛之方”
葛根芩连汤——曹颖甫“心痛之方”葛根黄芩黄连汤方证:方:葛根半斤甘草(炙)二两。
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上四味。
以水八升。
先煮葛根。
减二升。
内诸药。
煮取二升。
去滓。
分温再服。
证:太阳病。
桂枝证。
医反下之。
利遂不止。
脉促者。
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恽铁樵因丧子之痛,痛定思痛,学习仲景书,应用麻黄汤,活其第四子之“伤寒”重症。
后行医办校,传播中医。
曹颖甫病重期间,其长孙病,麻疹下利,现葛根芩连汤证,长子未敢用是方,病重而亡,深为心痛。
然其长子后却用葛根芩连汤活众孩之麻疹重症,为医之不易,可见一般。
又回头试想,如恽铁樵早些学用麻黄汤,前三子亦不会因患“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的伤寒麻黄汤证而被时医以“温病”方(马培锋注:方是好方,关键是指导思想错误,可参考“经方人”公众号相关麻黄汤、表证文章及视频学习,自会明白)治之而夭亡。
《经方实验录》里相关记录如下:引出曹颖甫长子用葛根芩连汤治疗麻疹病案如下:第二五案葛根黄连黄芩汤证其一(佐景医案)李孩疹发未畅,下利而臭,日行二十余次,舌质绛(马培锋注:纯是里热,且有津伤),而苔白腐,唇干。
目赤脉数,寐不安,宜葛根芩连汤加味。
粉葛六钱,细川连一钱淮山药五线生甘草三钱淡黄芩二钱天花粉六线升麻半钱【佐景按】李孩服后,其利渐稀,痧透有增无减,逐渐调理而安。
湘人兄亦在红十字会医院屡遇小孩发麻疹时下利,必治以本汤,良佳。
又有溏泄发于疹后者,亦可以推治。
麻疹之利属于热者,常十居七八,属于寒者,十不过二三,故宜于葛根芩连汤者十常七八,宜于理中汤或桂枝人参汤者十不过二三。
一或不慎,误投汤药,祸乃立至,可不畏哉!曹颖甫论葛根芩连汤治疗麻疹下利,提及长孙,心痛不已。
曹颖甫曰:凡病入于血分,则易化热,易于生毒,若痈疽然,为其血分受灼,血郁而毒生也。
故麻疹之从热化者尤为重要。
推而言之,葛根芩连一方可以治下利,可以治目赤、鼻痛。
去岁,予长孙患疹,目赤、下利、脉数,予适患眩晕重证,以此方语长子湘人。
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汤1.急性肠炎周氏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15g,黄连3g,黄芩6g,金银花10g,木香6g,茯苓10g,马齿苋10g,扁豆衣10g,荷叶10g,法半夏8g,竹茹8g),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每日腹泻3次以上,伴恶心呕吐,心烦口渴,小便短赤等,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
龙氏史治疗急性肠炎,以腹泻为主,大便呈水样便或稀烂便,泻下急迫,色黄浊,多则每天20余次,少则每天7~8次,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濡或脉滑数。
予加味葛根芩连汤:葛根、救必应各30g,黄芩、车前草、槟榔各15g,黄连10g,甘草1g。
2.溃疡性结肠炎张氏治以清热利湿,理气健脾,疏风清热,予葛根芩连汤、香连丸合桑菊饮加减治疗。
处方:葛根20g,黄芩、黄连各15g,甘草6g,木香12g,桑叶12g,菊花、杏仁、连翘、桔梗、芦苇、薄荷、白术各10g。
加减:湿重于热者加厚朴、陈皮、苍术燥湿宽中,挟食滞者加神曲、麦芽、山楂以消食化滞;身热加金银花、蒲公英、贯众;便血者加仙鹤草、茜草、白及;夏季盛暑之时发生泄泻,证见泻下如水,自汗面垢,烦渴尿赤,可加藿香、香薷、扁豆衣、荷叶以清暑化湿;脘痛甚加延胡索、枳壳、乌药、白芍药。
王氏加味葛根芩连汤:葛根30g,黄芩15g,党参12g,白术12g ,茯苓30g,薏苡仁30g,木香9g,藿香9g,黄连12g,冬瓜仁30 g,甘草6g。
3.慢性结肠炎齐氏治以清热解毒,固肠止泻,药用葛根、黄芩、黄连、白头翁、黄柏、秦皮、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等。
4.轮状病毒肠炎伍氏将诊断为轮状病毒性肠炎且中医辨证为湿热泄泻患者,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9g,甘草3g,黄芩6g,黄连6g。
发热者加用柴胡6g、金银花5g;腹痛者加炒白芍6g;里急后重者加木香3g;呕吐者加半夏5g;大便酸臭者加山楂、神曲、麦芽各6g;湿重者加薏苡仁9g。
5.急性脑梗塞徐氏等以葛根芩连汤合五苓散加味,药用:葛根30g,黄连5g,黄芩20g,炙甘草5g,猪苓12g,茯苓12g,泽泻20g,白术12g,桂枝8g。
JT叔叔慢慢教-52-葛根芩连汤解
JT叔叔慢慢教-52-葛根芩连汤解【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7.3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热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主之。
葛根黄芩黄连汤,桂林本叫这个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汤。
葛根芩连汤,它的病是怎么发生的呢?他说,“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热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主之。
”这样一条。
这个汤剂啊,如果单独来看,这一条条目内有很多字都可以删掉。
因为我们临床用,专门是要抓这个汤剂的主证,就是问大便。
你在拉肚子啊,大便会不会臭臭黏黏的?会不会烫屁股?那都会。
那会不会肚子绞痛?不会!那么就开了。
就是我们临床上大概就问这些问题就可以开了。
可是呢,他在条文上他其实有一些其它的意义哦。
就是在别的条文做对比的时候,张仲景这样写是蛮好的。
他首先说,“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
”那完整的一套桂枝汤证是什么样子我们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
那病在表,就不能说用下法,用了下法这个邪气就会内陷。
所以当你在得桂枝汤证的时候,你家里人说他只不过大便稀,而给你灌……那个病可能过之哦,可能就变葛根芩连汤证,就是这样子一个变化。
我们在临床上面,要遇到葛根芩连汤证的时候啊,是不是一定要感冒之后,桂枝汤证误被下过呢?其实不是的。
我们临床上要得到一个葛根芩连汤证,非常容易的,说不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验。
就是,大概是这样子,我们去一个餐厅吃饭,然后它的冷气有一点偏强。
可是,几位客人都很重要,都在吃饭,你也不好把它关小。
然后背就是风,然后一直吹,一直吹,一直吹,然后就觉得后脑后背开始越来越凉。
然后等到这顿饭吃到快要完的时候,忽然觉得肚子怪怪的,然后忽然觉得不但肚子怪怪的,而且开始呼吸急促起来,然后身上开始有汗滴冒出来,然后去到厕所拉肚子。
其实葛根芩连汤最容易发生的状况是这样子。
当他发生之后,如果是不懂经方派中医的人,就会到西医院挂急诊,西医就会说你是急性肠胃炎。
葛根芩连汤,热袭肠胃、下利不止。
葛根芩连汤,热袭肠胃、下利不止。
热邪内虚肠胃、遂下利不止
抱朴言:至美中医、至朴之言
太阳病,桂枝证。
医反下之,利遂不止。
脉促者,表未解也,喘
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桂枝证即太阳中风证,它是一个表证,宜用汗法发散表邪。
然而医生并没有采取汗法,而错误的选择了下法。
不可下而贸然攻之,必损肠胃而造成内虚。
在外的表邪此时乘虚内入,客于胃脘。
热邪急迫,水谷不及运化便随着急迫的热邪倾泻而下。
因而下利不止。
促脉属阳脉,促为阳盛,说明邪在表而不在里,宜汗而不宜下。
喘是热邪内入,气逆而喘。
汗出说明津液已伤,应有口渴。
这是一个发热、下利为主证的病人,气逆而喘和汗出伤津都是由于邪热内盛所致。
治法应以清其内热为主,兼以解表。
葛根黄连黄芩汤四味中药——葛根、甘草、黄芩、黄连。
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般治二阳,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下利保安康。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两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方中葛根为君药,葛根是辛凉之药。
既能发散表邪,又能生津液,对证脉促和汗出。
黄芩、黄连都是苦寒之药,苦能降逆气、寒能清热,对证因热邪内虚肠胃而致的下利。
甘草之甘能和中缓急,既能缓解急迫的协热利,又能缓解黄芩、黄连的苦寒。
葛根黄芩黄连汤适应于发热、拉肚子的症状,是表里双解剂,但它解除的是热邪。
此外该方偏寒凉,因而虚寒性的下利服用该方只恐更虚肠胃,加重病情。
/完/。
葛根芩连汤加味湿热内蕴【第426期】
葛根芩连汤加味湿热内蕴【第426期】
上期原医案
冯某某,女,48岁。
近半年来时有面部及全身烘热,继而汗出热退如常人,每日发作数次,不分昼夜。
证见面红耳赤,头部汗出,口淡不渴,二便正常,月经先后无定期,肌肤微热,舌红苔黄腻,脉滑。
有嗜辛辣厚味习惯。
此乃湿热内蕴,熏蒸头面肌表所致。
治当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以葛根芩连汤加味:
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甘草6克,紫草10克蒲黄10克,3剂,水煎服。
二诊自述发热减轻,次数减少,继服5剂而愈。
按语
经断前后诸证多以调和肝脾为治,然本案患者乎素喜食辣厚味,必有湿热内蕴脾胃,此有舌脉为凭。
脾胃主肌,头面为阳明经所过,湿热循经上蒸,故见面红耳赤,头部汗出。
知柏地黄丸为滋阴之剂,投之反助湿生热,故用之反甚。
本方清热利湿,药中病机,故效。
相关经典原文学习
《伤寒论》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脏腑热之葛根芩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利, 清里解表保安康。
组成: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原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
身热,下利臭秽,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葛根芩连汤是I类方。
葛根芩连汤这个方出在《伤寒论》,这个
《伤寒论》上葛根芩连汤本来是用在治疗协热下利。
也就是说外邪由太阳进阳明,由表入里的时候化热,化热进入阳明了,当然如果阳明本身那个胃肠有积滞这些它就可以形成腑实了,而胃肠热郁在气分,阳明涉及胃肠,
没有这些明显的积滞,一般地邪迫津液下泄可以形成一种协热下利这种类型。
但是表邪还在,原来是治疗表邪还在,热邪入里化热造成协热下利。
那表证还有一定的寒热,内在又形成协热下利,比如大便热痢,热泻,那肛门灼热,臭秽。
由于是里热,所以里热迫津液外泄可以出汗,里热迫肺可以气喘。
所以这个是表里同病。
从《伤寒论》的时候针对病机,表证还在,里热已成,以协热下利为主,是这样的。
所以它叫热陷阳明。
热是外邪入里郁而化热,表邪没有尽,产生了热泻、热痢。
因为仲景时代下利那个利很多和痢疾那个痢不分了。
所以这个方过去用是热泻、热痢都可以,但兼有表证,表邪入里化热内陷阳明这样产生的。
所以发热,它有整体发热,下利。
由内热可以造成胸脘烦热,特别口干作渴,喘而汗出。
是反映出什么?内热形成以后,内热伤津液,内热迫肺,热迫津液外泄。
同时热邪逼迫津液下泄,就形成邪迫津液,协热下利。
往往伴随有像肛门灼热这一热象,下利有一种热气臭秽,有这种特点,热证。
针对这个要解表清里相结合。
胃肠有热要清里,外有表邪要解表。
尽管现在这个方运用,有没有表证都用,大多在使用的时候表证不明显。
这个
方君药是葛根,用葛根量比较大,重用葛根。
用它两方面,一个方面解肌透邪,它可以解肌透表,它偏凉性。
对内,既能够清内热,解肌透热达外。
有一点表邪,葛根还可以散邪。
它有升脾胃清阳的作用,升阳有助于止泻。
这样它表里兼顾,对解表清里、止泻上都有作用。
作为君药,用量也重用,较大。
黄苓、黄连两个药作臣药,那是清热燥湿,在这种方里是一种清热燥湿。
说它厚肠止利,清热燥湿。
厚肠胃,止泻痢。
经常说到黄连、黄苓的苦寒燥湿,作为湿邪, 不是通过芳化、淡渗,那就是苦燥了。
能够增强脾胃除
湿的作用。
不管湿热、寒湿,都是泄泻、痢疾产生的一个物质基础了。
所以从黄连经常说它厚肠胃,实际上从燥湿的角度来考虑的,黄连又成为治痢之最,泄泻、痢疾常用的首选药物,叫它治痢之最。
和葛根相配止痢,厚肠胃,止泻痢。
用甘草那既能够养胃气,防止苦寒药物伤胃,也能调和表里两组药,调和药性,那是一个佐使药。
这个实际上是个基础方。
总的功用解表清里。
临床运用的时候要随着热泻、热痢的具体情况加减使用。
后世在这个基础上变化的方不少。
因为仲景用苓、连止泄泻方还是很多,黄苓或者黄连或者同用。
除葛根苓连汤之外,包括像白头翁汤、黄苓汤这个方面针对热邪,针对湿热的方很多。
这是其中一张体现表里同治的一张方。
我们现在用这个方一般来说,兼不兼表证都用,大多数实际上已经不兼表证。
所以用它不一定根据有表证,临床使用这个方辨证的要点,以发热,下利,这最就是基本的。
发热,下利,不一定有表证了。
内热,苔黄,脉数这是基本的一个依据。
所以这个方对热泻、热痢,无论有无表证,都可以运用,现在是这样的。
在临床运用方面,应该要结合后世的一些治疗热泻、热痢的一些发展。
在仲景时代,像治疗痢疾一类或者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治法上相对单一一点。
到后来,治痢,热泻、热痢这一类的手段、治法相对多一些,有个发展过程。
所以结合后世的用药特点,这个方在临床应用的时候,像腹痛、
热泻,往往热迫津液下泄里面如果有一定积滞可以造成腹痛。
或者气
机阻滞可以导致里急后重,特别在热痢可以里急后重。
胃气不和可以呕吐,如果这个积滞以夹食滞为主,那我们还是要消食。
这里一些参考,腹痛加芍药;里急后重加木香、槟榔,像这些都是在金元时代运用的一些方法。
呕吐加半夏和胃;饮食积滞加山楂。
这一个是作为参考,一个用来说明什么呢?说明经方在后世运用当中,也应该而且人们也这样做了,结合后世的一些用药特点对它进行一些补充。
这个不应该就是说把那个完全隔开,你比如说到热痢、热泻,人们就把像芍药汤、白头翁汤说到完全对立隔开,有些经方派的。
虽然临床上芍药汤一类的,它有它很大的一个优点。
但主证是热痢,热痢不一样,因为这个方里可以讲它是热痢。
黄苓、黄连清热,一般仍然说它是湿热,协热下利,下利泄泻那个热泻,热痢跟湿热有关,从这个葛根苓连汤来讲。
但是湿热会阻滞气机。
芍药汤也是湿热痢,白头翁汤是热毒痢,有的叫疫毒痢,那人们把它截然分开。
一是白头翁汤里为什么没用调气活血之品呢?那就是仲景时代,它就是治疗那个特点,一定要问他为什么没用刘河间调气活血的方法呢?那是因为仲景认为白头翁汤涉及血分,不主要是在气分。
血分实际上是气分的深一层,你既然有腹痛、里急后重、便脓
血。
有里急后重怎么不涉及到气机阻滞呢?湿
热能阻滞,热毒也能阻滞,都能搏结气血。
所以像这类后世运用,里
急后重要调气,用木香、槟榔。
腹痛用芍药,这类汲取了后世(经验)
的和运用经方当中的一个结合,这个可以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