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检查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部CT检查

口腔颌面部CT检查

第十一章口腔颌面部CT检查CT由Hounsfield 1969年首先完成设计,于1972年在英国首先应用于临床。

在口腔颌面部,主要应用于颞下窝、翼腭窝、鼻窦、涎腺及颞下颌关节疾患的检查。

第一节 CT简介一、CT机的发展(1)第一、二代CT机扫描是平移—旋转式,即X线管与检测器做同步直线移动。

同时进行扫描,接着旋转一个固定的角度,再做平移扫描。

如此进行,直至旋转180度,完成一个层面的扫描并获得足够的信息。

(2)第三代CT机扫描用扇形X线,采用旋转—旋转式,即X线管与多个检测器相对,以被查体为中心旋转,同时扫描。

(3)第四代CT机的扫描方式分为二种,一种为旋转—固定式,另一种为旋转—头式。

(4)第五代CT机则采用多个静止X线管和多个检测器,即全电子控制的多X线源、多检测器系统。

可大大缩短扫描所需时间,电子计算机与储存系统更加完善。

CT 主要为横断成像,但带有越来越多的图象后处理系统,如多维断层重建,扫描后再次重建放大,薄层冠状成像,图象的伪彩色处理,立体模型与几何模型测量法等。

近几年来CT的主要进展有 1)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可清晰显示咽、喉的解剖,还可以研究吞咽及发音活动的各个时相。

肺部HRCT,能显示次级肺小叶的解剖。

2)三维CT(three dimensional,3DCT),所获得的骨性结构和肝内管道的立体图像,酷似解剖标本。

3)螺旋CT(spiral orhelical CT),它与现代图象后处理方法相结合可获得呼吸移动器官和血管造影的满意图象。

4)电子束CT(electron-beam,EBCT)其扫描速度(0.05秒/层)为一般CT的数倍至数十倍,能完成螺旋CT不能完成的任务,如冠状动脉CTA及心造影还可作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药物弥散等功能检查,因此EBCT亦称心血管CT.总之,CT技术正向着快速薄层三维立体功能化简单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二 CT的基本结构和原理1 CT的基本结构(1) X线的发生部分包括高压发生器、X线球管、扫描框架,和冷却器等,其基本功能是提供一个稳定高压。

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检查PPT演示课件

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检查PPT演示课件
9
第二章: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
第一节 一般检查
10
第一节、 一般检查
一、口腔检查 二、颌面部检查 三、颈部检查 四、颞下颌关节检查 五、唾液腺检查
11
一、口腔检查
原则:口腔检查 应遵循有外到里、由前至 后、由浅入深,必要时,应进行健、患对 比检查 1.口腔前庭检查 2.牙及咬合检查 3.固有口腔及口咽检查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三、 颈部检查
1、一般检查 2、淋巴结检查
62
1、 一般检查
观察颈部外型、色泽、轮廓、活动度是否 正常,有无肿胀、畸形、斜颈、溃疡及瘘管 有肿块明确性质、特别注意肿块与周围重要 血管与神经的关系。
63
2、淋巴结检查
64
65
66
67
68
69
70
四、颞下颌关节检查
1、面型与关节动度检查 2、咀嚼肌检查 3、下颌运动检查 4、颌关系检查
71
颞下颌关节局部相关肌
翼外肌 咬肌 颞肌 翼内肌
72
73
74
75
鉴别诊断
颞下颌关节炎(arthritis)
化脓性颞下颌关节炎——疼痛、错合 类风湿性关节炎——游走性、多发性小关节炎
7
学术水平
• 国际上赞誉为 “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 ” • 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前任主席曾
说:
“如果没有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医 师的加盟,我们这一协会就缺少最 具有实力的一部分”
8
口腔颌面外科的明天:
发展方向:1 以遗传与基因研究为主 2 多学科的综合序列治疗 3 材料工程学的应用 4 老年医学的发展

口腔颌面部检查(阳性体征意义)

口腔颌面部检查(阳性体征意义)
膜上出现针头大小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 为麻疹的早期征象
口(MOUTH)
口腔溃疡 ——慢性复发 性口疮 白色膜状物—雪口病 鹅 口疮

干燥舌
— 脱水
— 舌炎,血肿,甲低,先天愚型,肿
舌体增大

地图舌(黄色细胞的隆起,)---
核黄素缺乏
裂纹舌---横向:Down病及核黄素缺乏,
主动脉瓣关
闭不全和贫血
发绀:心衰和呼衰
疱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2.形状 唇裂—先天性发育畸形 红斑—遗传性毛细血管 扩张症 肥厚—粘液性水肿,肢 端肥大症,克汀病
口腔黏膜(oral mucosa ) :
正常口腔粘膜光洁呈粉红色 出血点瘀斑—出血疾病 维生素C缺乏
Koplik斑—麻疹粘膜斑:在第二磨牙的颊粘
眼:瞳孔的变化——颅脑损伤
鼻:脑脊液鼻漏——前颅底骨折
患侧鼻阻塞或鼻腔有血性分泌物——
(3)颌面部组织和器官检查 (4)颈部检查 (5)颞下颌关节检查 (6)唾液腺检查
上颌窦癌
耳:外耳道流血或渗液——中颅底骨折而
致脑脊液耳漏。髁突骨折引起的外耳道破 裂,也可有外耳道溢血。
叩诊

水平或侧方叩诊——根侧牙周膜炎 垂直叩诊:根尖周炎(急性——剧痛,慢性——轻 痛)

谢谢观赏
内容:1、龋齿 检查龋洞深浅,有无探痛。 2、牙周 探测龈表面松软或坚实感;检测牙 周袋深度;龈下牙石部位及数量等。

3、窦道 指一端有开口的通道,注意检查窦 道方向,以便找出患牙。
扪诊 牙周组织明显破坏

牙龈压痛:牙龈脓肿、牙周脓肿、
智齿冠周炎或根尖周炎
(1)牙、牙周组织检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固有口腔扪诊

口腔颌面外科检查注意事项

口腔颌面外科检查注意事项

口腔颌面外科检查注意事项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口腔颌面外科检查那些事儿。

你想想啊,咱这嘴巴、脸盘子、下巴啥的,那可都是重要部位啊!要是出点啥问题,那可不得了。

去做口腔颌面外科检查的时候,可得注意啦!首先呢,你得把嘴巴洗干净咯,别带着一嘴食物残渣就去了,那多不好意思呀!就好比你去见重要的人,总不能蓬头垢面吧?
然后呢,要乖乖听医生的话。

医生让你张嘴就张嘴,让你闭嘴就闭嘴,别调皮捣蛋。

这就像你跟着老师做动作一样,得听话才有好结果呀。

还有哦,别紧张!一紧张你可能就哆嗦,这一哆嗦医生还怎么好好检查呀。

就跟你上台表演似的,一紧张就容易出错。

检查的时候,可别乱动。

万一不小心碰到了医生的工具,那多危险呀。

这就好像你走路的时候别乱蹦跶,不然容易摔跟头。

要是医生问你啥问题,如实回答呀!别隐瞒病情,不然医生怎么能准确判断呢?你要是在学校里对老师撒谎,那后果也不好吧。

检查完了,也别着急走呀。

听听医生怎么说,有啥注意事项都记好了。

这就像老师布置作业,你得认真听着,不然怎么完成任务呢?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口腔颌面外科检查,这关乎着咱的健康和形象呢!你想想,要是牙齿不整齐,笑起来多难看呀;要是脸盘子出了问题,那多影响颜值呀!所以呀,一定要重视起来。

大家都记住这些注意事项了没?可别不当回事儿呀!为了咱自己的嘴巴、脸盘子能好好的,都认真对待口腔颌面外科检查吧!咱得对自己负责,对吧?。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临床牙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是指利用影像技术进行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逐渐成为临床牙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一、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口腔颌面部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常见的包括颌面部肿胀、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骨炎、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在临床上,医生需要通过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触诊、听诊、血常规、影像检查等等。

口腔颌面部的影像检查主要是采用X线、CT等来进行疾病诊断。

X线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辐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影像信息。

CT则是一种更先进且更灵敏的检查方法,它通过对身体进行多次横断面扫描来得到更为精细的影像信息。

同时,口腔颌面部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和超声成像技术(US)也在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分类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可以根据其所使用的成像技术进行分类。

1、X线影像X线影像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可以通过放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颌骨和牙齿的影像信息。

在临床上,X线影像通常用于检查齿周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骨骨折、根尖周病变等口腔颌面部疾病。

2、CT影像CT影像是一种先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它可以通过多次横断面扫描来获得精细的影像信息。

在临床上,CT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颅骨折等疾病。

相对于X线影像,CT影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三维空间分辨能力。

3、MRI影像MRI影像是一种无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它利用磁场和脉冲磁场来产生影像信息。

由于MRI具有与人体组织相同的信号强度,因此可以显示组织的解剖变化和功能活动情况。

在口腔颌面医学中,MRI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

第3节 电离辐射对正常口腔颌面组织的影响
皮肤:由轻到重 毛囊性丘疹与脱毛、红斑反应、水疱、及坏死。
剂量与临床表现 伽马射线分割照射每次2Gy,累计20Gy, 可出现融合性黏膜炎。 20Gy一次,隔2周则看不到累计效应。 照射口腔黏膜的病理改变 成纤维细胞浸润,易溃烂,放疗后一年内避免使用义齿及吸烟饮酒
电磁辐射通过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产生转移能量 放射诊断-----光电效应 放疗--------康普顿效应
粒子辐射
定义:一些组成物质的基本物质,或由这些基本粒子构成的原子核,通过消耗自己的动能,把能量传递给其他物质。
自由基
电离和激发
靶学说和靶分子
五、影响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的主要因素
辐射种类 不同种类的辐射产生的生物效应不同 辐射剂量 总的规律剂量越大,效应越显著但并不呈完全直线。
放射防护三个主要原则 实践的正当性:首先判断X检查的必要性。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剂量。 个人剂量的限制:限制个人所受总照射量。
二 放射防护的具体方法
添加标题
照射时间:
01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味觉的影响
01
添加标题
累计剂量10Gy开始有损害,20~50明显增加。
02
添加标题
对牙合系统的影响
03
添加标题
牙齿: 龋坏增多,口干
04
添加标题
儿童接受30Gy,牙齿停止或发育迟缓。
05
添加标题
成人65Gy,发生骨坏死。
06
THANK YOU
THANK YOU
THANK YOU
THANK YOU
整体活动预期
整体活动预期
THANK YOU

口腔颌面部检查-精品医学课件

口腔颌面部检查-精品医学课件

5、触诊 6、嗅诊 7、咬诊
颌面部常规检查
主要是问诊,望诊,扪诊, 听诊。
颌面部专科检查方法及内 容如下:
1、表情与意识形态 表情的变化既可是某些口腔颌面外科
疾病的表征,又可是各种全身疾病的反 应。
2、外形与色泽 颌面部外形左右是否对称,上中下比
例是否协调等
3、颌面部器官
(1)眼睑、外耳、鼻
(2)颌面损伤病人 瞳孔,脑脊液鼻 漏、耳漏,外耳道溢血
加固术,关节结节切除术、增高术等。
三、陈旧性脱位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强直
颞下颌关节强直指因关节及关节周 围组织器质性病变造成开口困难或完全 不能开口者。
一、关节内强直 [病因] 先天性:出生时损伤 后天性:外伤和感染
非感染性炎症如类风湿性关节 炎,放射治疗
[临床表现] 大多发生在儿童,进行性张口受限。 纤维性强直在关节区无疼痛,患者可轻微张
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解剖
位于颅骨与下颌骨之间,分左右两侧。 有颞骨的关节窝和关节结节,下颌骨
的髁突,以及关节盘、关节囊、关节韧 带等组织构成。
一、颞下颌关节的硬组织
1、关节窝 2、关节结节 3、髁突
二、颞下颌关节的软组织
1、关节盘 2、关节囊 3、韧带 4、颞下颌关节的血管和神经分布
三、咀嚼肌
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 外肌以及舌骨上肌群
病原菌----溶血性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厌氧菌少见
[临床表现] 急性炎症过程, 化脓性或腐败坏死性
牙源性感染多继发于牙槽脓肿或骨髓炎 后,早期即有脓液形成,症状剧烈
腺源性感染早期为浆液性炎症,后化脓, 症状轻缓
成人症状相对轻,婴幼儿严重
[治疗原则] 1、全身治疗 一般支持疗法与抗生素治疗 青、链霉素,大环内酯类,头孢霉素类 2、局部治疗 早期可外敷药物、针灸、封闭、理疗

口腔颌面影像学重点

口腔颌面影像学重点

第4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影像口腔颌面部用专用X线机:牙科X线机、曲面体层X线机、X线头影测量机、口腔颌面锥形术CTX线平片检查口内片:根尖片、合翼片、合片口外片: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斜位置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置片、华特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颧弓位片、颏顶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髁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X线头影测量片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患者位置】①上颌后牙,外耳道口上缘至鼻翼连线(听鼻线)与地面平行②上颌前牙,头稍低,前牙唇侧面与地面垂直③下颌后牙,外耳道口上缘至口角连线(听口线)与地面平行④下颌前牙,头后仰,前牙唇侧面与地面垂直【胶片分配】成人3X4cm14张,儿童2X3cm10张【胶片位置及固定】感光面紧靠舌腭侧面,前牙竖放高出切缘7mm,后牙横放高出合面10mm,其目的是使照片形成明显的对比度及避免牙冠影像超出胶片【X线中心线】①角度:X线中心线与被检查牙的长轴和胶片之间的分角线垂直,X线中心线向牙近远中方向倾斜与被检查牙邻面平行②位置:X线中心线需要通过被检查牙根的中*上颌〜以外耳道口上缘至鼻尖连线为假想连线1、上中切牙,鼻尖2、单侧切牙及侧切牙,鼻尖与鼻翼连线中点3、尖牙,鼻翼4、上前磨牙及第一磨牙,瞳孔向下垂直线与外耳道口上缘和鼻尖连线交点即颧骨前方5、上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外眦向下垂线与外耳道上缘与鼻尖连线交点,即颧骨下缘*下颌〜X线中心线均在沿下颌骨下缘上1cm的假想连线上【特点】⑴优点:无需特殊持片器和定位投照装置⑵缺点:根据假想角平分线调整X线中心线方向,不够准确,图像失真变形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投照技术】⑴拍摄牙及其周围结构真实的X线图像⑵胶片与牙长轴平行放置,X线中心线与牙长轴和胶片均垂直【特点】⑴优点:准确真实地展示牙及牙周结构的形态和位置关系⑵缺点:要求使用持片器和定位指示装置,操作比较费时根尖片牙及牙周组织正常图像①牙釉质:X线影像中密度最高,似帽状被覆在冠部牙本质表面。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

第二章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一、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1、教学内容(1)口腔检查包括口腔前庭、固有口腔、口咽部以及牙、颌骨的检查。

(2)颜面部检查颜面外形检查包括唇腭裂先天畸形、颌骨发育畸形以及后天畸形等;面瘫的检查,表情与意识状态的检查。

(3)颈部检查颈部包块的检查(4)颞下颌关节检查关节区、颌周咀嚼肌以及下颌运动、牙合关系的检查(5)唾液腺三大唾液腺腺体及其分泌功能的检查(6)常用的辅助检查活体组织检查,穿刺检查以及X线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特殊检查。

2、目的要求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检查手段,做到规范化、系统化,不漏体征,准确无误,客观有序。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1)对颌面部各组织的外形和功能的检查。

(2)颈部包块的检查,对包块客观、准确、完整地描述。

2、难点(1)对包块的部位、大小、质地、边界、活动度的客观判断要依靠规范的手法,必要时还需借助一些特殊的辅助检查手段,要求检查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2)对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的选择,应根据各项检查的目的和意义来选择相关的检查,以便更准确地作出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同时也要避免不必要的检查,以免增加病员负担。

三、试题及参考答案【A型题】1、颌面外科医生检查牙齿时,最重要的是了解:A 牙有无松动及松动原因B 上下牙咬合关系是否正常C 牙列有无缺失D 牙齿有无叩痛E 牙龈瘘管及其走行方向2、颌骨肿瘤、颌骨骨折最容易出现的牙问题是A 颌骨上的牙齿松动、脱落B 牙龈撕脱或坏死C 咬合关系错乱D 牙齿自发痛E 慢性牙髓炎3、张口度的测量是指:A 上、下唇之间的距离B 上、下前牙的切缘间之距C 上、下中切牙的切缘间之距D 上、下切牙之间的距离E 上、下颌骨之间的距离4、正常张口度的简易测量:A 检查者食、中、无名指三指末节的宽度B 检查者食、中、无名指三指中节的宽度C 被检查者食、中、无名指三指末节的宽度D 被检查者食、中、无名指三指中节的宽度E 被检查者除拇指外的任意三指宽度5、临床上张口受限可分为:A 1度B 2度C 3度D 4度E 5度6、上、下中切牙切缘间距在1cm以内,称为:A 轻度张口受限B 中度张口受限C 中重度张口受限D 重度张口受限E 完全性张口受限7、上、下中切牙间距在1~2cm左右,称为:A 轻度张口受限B 中度张口受限C 中重度张口受限D 重度张口受限E 完全性张口受限8、对舌肌内病损临床检查通常选用:A 双手双合诊法B 双指双合诊法C B超D CT或核磁共振E 穿刺检查9、对口底深在病损的临床检查通常采用:A B超B CT或核磁共振C 穿刺检查D 双指双合诊法E 双手双合诊法10、对腮腺的扪诊检查应选用:A 双手双合诊法B 双指双合诊法C 三指平触诊D 双指提拉式扪诊E 单指扪诊11、对颌下腺及舌下腺的扪诊常采用:A 双手双合诊法B 双指双合诊法C 三指平触诊D 单指扪诊E 双指提拉式扪诊12、穿刺检查最适用于:A 深部实体包块的诊断B 深部囊性包块的诊断C 表面实体包块的诊断D 表面新生物的诊断E 浆液期炎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3、冰冻活检的标本切取后,应:A 立即放入10%甲醛固定液中B 立即放入3%戊二醛固定液中C 立即放入75%酒精中脱水D 立即放入0.9%生理盐水中E 不作任何处理,尽快送病理科14、对颞下区深部包块的早期诊断,最佳的手段是:A 切取活检B 穿刺活检C CTD B超E 放射性核素检查15、要判断口腔癌晚期有无全身转移,最佳的检查手段是:A 全身CTB MRIC ECTD D.S.AE B超【B型题】A 张口度2.5~3.7cm左右B 张口度2~2.5cm左右C 张口度1~2cm左右D 张口度1cm以下E 牙关紧闭、完全不能张口16、轻度张口受限17、中度张口受限18、重度张口受限【C型题】A 99m TcB 125IC 两者均可D 两者均不可19、口腔内异位甲状腺20、颌骨恶性肿瘤A CT检查B 磁共振检查C 两者均可D 两者均不可21、确定颞下区深部恶性肿瘤的侵犯边界22、明确腮腺恶性肿瘤是否侵及面神经【X型题】2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适用于:A 颈动脉体瘤B 颈鞘浅面的转移性淋巴结C 颜面部血管瘤D 腮腺浅叶肿瘤E 血运丰富的恶性肿瘤24、口腔检查应遵循:A 由前至后B 由外及内C 由浅入深D 健、患两侧对比E 上、下部位对比25、口腔前庭检查应警惕艾滋病的早期口腔表现,常见体征有:A 牙龈线性红斑B 口炎C 白色念珠菌感染D 粘膜、牙龈新生物E 坏死性牙周炎26、检查、描述颜面部外形应包括:A 左右对称否B 比例协调否C 有无突出和凹陷D 表情E 意识神态27、双手双合诊适用于哪些部位的检查:A 舌肌内病损B 口底深在病损C 唇、颊部病损D 颌下区E 颈侧包块28、双指双合诊适用于哪些部位的检查:A 舌肌内病损B 口底深在病损C 唇、颊部病损D 颌下区E 颈侧包块29、怀疑有以下哪些疾病时,需作听诊检查:A 蔓状血管瘤B 海绵状血管瘤C 淋巴管瘤D 颈动脉体瘤E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30、颞下颌关节髁突动度检查,常采用:A 关节区听诊法》B 外耳道指诊法C 耳屏前扪诊法D 双手双合诊E 双指双合诊31、唾液腺分泌功能检查时,可选用:A 酸性物刺激定性测定B 酸性物刺激定量测定C 收集24小时自然分泌量D 某一时段的自然分泌量测定E 放射性核素扫描32、穿刺检查适用于:A 表皮样囊肿B 腮裂囊肿C 海绵状血管瘤D 颈动脉体瘤E 脓肿33、细针穿刺适用于:A 脓肿B 血管瘤C 实体肿瘤针吸活检D 囊性淋巴管瘤E 动脉瘤34、常用的活体组织检查方法有:A 切取活检B 吸取活检C 切除活检D 钳取活检E 冰冻活检35、冰冻活检诊断常用于:A 表浅恶性肿瘤B 深部恶性肿瘤C 唾液腺肿瘤D 颌骨肿瘤E 恶性淋巴瘤36、切取活检适用于:A 位置表浅的溃疡型肿瘤B 位于皮下的小肿瘤C 浅表淋巴结D 高度疑为恶性黑色素瘤E 血管瘤37、涂片检查常用于:A 血管瘤内血液B 囊肿内的囊液C 脓肿的脓液D 溃疡面分泌液E 口腔内唾液38、超声检查在口腔颌面外科检查中多用于:A 颈部肿块B 下颌下区肿块C 颌骨内肿块D 颞下区肿块E 腮腺肿块39、超声检查的目的:A 确定有无占位性病变B 判断是囊性还是实性肿块C 明确肿块的良恶性D 仅为肿瘤良恶性提供信息E 确定肿块与邻近重要血管的关系40、X线造影检查可用于:A 腮腺良性肿瘤B 腮腺恶性肿瘤C 舌下腺恶性肿瘤D 海绵状血管瘤E 颌下腺导管阳性结石41、X线造影检查可用于:A 颌下腺导管阳性结石B 颌下腺导管阴性结石C 毛细血管瘤D 腮裂囊肿E 腮腺舍格林氏综合征【填空题】42、下颌下淋巴结群,位于三角内,主要收纳来自颊、鼻侧、上唇、下唇外侧、舌尖、舌侧、、牙龈、部和下淋巴结输出管,然后汇入颈淋巴结群。

口腔颌面影像学

口腔颌面影像学

向头侧倾斜
-18°~-20°
向头侧倾斜
-10°
向头侧倾斜
-5°
精选文本
4
( 3 )正常图像
牙齿及牙周组织
上颌磨牙位根尖片
上颌中切牙位根尖片
牙齿及牙周组织
下颌磨牙位根尖

精选文本
5
体层摄影检查
上颌侧位体层片
上颌侧位体层片(磨牙列
上颌侧位体层投照方法
精选文本
层)正常图像
6
上颌后前位体层片
精选文本
上颌后前位体层投照 方法
72
颌成骨釉成细釉胞细瘤胞瘤
颌骨牙源性的良性肿瘤瘤样病变
成釉细胞瘤
精选文本
73
颌骨骨折
牙槽突骨折
精选文本
74
下颌骨骨折
精选文本
75
下颌骨骨折
精选文本
76
下颌骨骨折
精选文本
77
下颌骨骨折
精选文本
78
髁突骨折
精选文本
79
左侧髁突嵌入中颅窝底
精选文本
80
左 侧 髁 突 矢 状 面 骨 折
根尖周炎
精选文本
41
根 尖 周 肉 芽 肿
精选文本
42
根 尖 周 囊 肿
精选文本
43
致密性骨炎
精选文本
44
牙骨质增生
精选文本
45
牙 骨 质 结 构 不 良
精选文本
46
牙体形态异常
畸形中央尖
畸形舌侧尖
畸形舌侧窝
牙中牙
完全融合牙
精选文本
47
部分融合牙
牙根发育异常 弯曲牙
精选文本
48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课件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课件
X线、CT、MRI等检查方法。
适应症
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03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技术 与应用
X线检查技术与应用
X线检查原理
X线是一种电磁波,能够穿透人体组 织并被吸收,通过观察不同组织对X 线的吸收程度,可以判断组织结构和 病变情况。
X线检查设备
X线检查应用
主要用于口腔颌面部骨折、肿瘤、炎 症等疾病的诊断,以及牙齿和颌骨结 构的观察。
人才短缺
目前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领域的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提高该领域的专业水平。
伦理和法律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领域可能面临一些伦理和法律问题,如患 者权益保护、医疗责任等。需要建立健全的伦理和法律规范,确保技术的合理应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临床应用价值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建立
01
价值评估方法
介绍用于评估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临床应用价值的常用方法,如成
本效益分析、效果评估等。
02 03
指标体系建立
阐述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用于全面评价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 断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包括诊断准确性、治疗有效性、患者满意度等方 面。
价值评估实践
包括普通X线机、数字化X线机等,其 中数字化X线机具有更高的成像质量 和更低的辐射剂量。
CT检查技术与应用
01
02
03
CT检查原理
CT是利用X线束对人体某 一部位进行多层面、多角 度的扫描,通过计算机处 理后获得三维图像。
CT检查设备
包括普通CT机和多层螺旋 CT机,多层螺旋CT机具 有更高的扫描速度和更薄 的扫描层厚。
分享一些成功的价值评估实践案例,说明如何将价值评估方法应用于口 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临床实践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口腔颌面骨影像学检查

口腔颌面骨影像学检查

口腔颌面骨影像学检查口腔颌面骨影像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观察口腔颌面骨骼结构以及相关的疾病情况。

本文将介绍口腔颌面骨影像学检查的意义、常见的检查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意义口腔颌面骨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详细的骨骼结构图像,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通过口腔颌面骨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以下情况:1. 骨骼畸形:口腔颌面骨影像学检查可以探测到骨骼发育异常或畸形,如错颌畸形、颅颌面畸形等,为医生提供治疗方案制定的依据。

2. 骨质疾病:骨质疾病包括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等,通过口腔颌面骨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骨骼的病变情况,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3. 牙齿异常:口腔颌面骨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牙齿的位置、牙根的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牙齿异常情况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颞下颌关节疾病:口腔颌面骨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情况,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为治疗提供参考。

二、常见的检查方法口腔颌面骨影像学检查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方法包括:1. X线检查:X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骨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骨骼结构、齿槽、牙根形态等情况。

X线检查的优点是成本低、辐射剂量小,但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能力相对较弱。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多次X线照射并综合计算机处理得到的三维影像。

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骨骼结构图像,对于复杂的颞下颌关节疾病、骨骼畸形等情况有更好的诊断能力。

3. 核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进行成像的方法,可以观察到软组织和骨骼结构。

MRI在检查颞下颌关节疾病、颅底畸形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但相对于其他方法,MRI的成本较高。

三、注意事项在口腔颌面骨影像学检查前,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遵循医生指导:口腔颌面骨影像学检查需要医生的指导和安排,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时完成检查。

2. 检查前准备:对于不同的检查方法,可能有不同的检查前准备要求,如禁食、解除金属物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颌面检查
常用器械和检查方法
常用检查器械(见书268)
口镜:反光、映像;牵拉、推压;叩诊 牙用镊子:持物;松动度检查;叩诊 牙用探针:探诊;牙周深度;分离牙龈
常用器械和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
基本检查法 问诊;视诊;探诊;叩诊;扪诊;嗅诊 辅助检查法 牙髓活力测试 X线检查 局部麻醉检查
常用器械和检查方法
手术后护理常规
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半坐卧位 敷料渗出情况 指导患者的进食 语言沟通 评价病人的疼痛程度等,松弛法、注意力转 移,或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口腔护理
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的管理
口腔颌面外科的特点 病房管理
Ⅰ度松动:颊舌(腭)或唇舌向松动 Ⅱ度松动:颊舌及近远中向松动 Ⅲ度松动:颊舌、近远中、垂直向松动
颞下颌关节检查
检查方法
耳屏前触诊法 外耳道指诊法
颞下颌关节检查
检查内容
开口度:过大、过小、强直 开口型:偏斜、绞索 杂音:性质;时间;数量 疼痛:关节周、咀嚼肌群、关节后区 咬合关系:
颌面பைடு நூலகம்检查
表情与意识神态检查 颜面部外形与色泽检查 面部组织和器官检查 颜面病变部位和性质检查 语音及听诊检查
牙髓活力测试
温度检查法 冷诊:冷水,先后顺序 热诊:热牙胶 电流检查法 直流电 感应电
常用器械和检查方法
常用X线检查
根尖片(牙片): 了解个别牙牙体、牙髓、牙周情况 咬合片: 了解牙齿与颌骨情况 曲面体层片(曲断): 全口牙列、上下颌骨、鼻腔、上颌窦、关 节
根尖片
咬合片
曲面断层片
口腔检查
主要检查唇、颊、牙龈、系带、舌、腭、口 底等部位 口腔粘膜色、形、质的改变 唇、舌、颊、软腭的运动情况 涎腺导管分泌情况 系带的附着
牙齿检查
视诊
牙齿数目:多生、缺额、阻生、拔除 形态:大、小、形态 牙色:氟斑、釉质不全、四环素、死髓 牙齿位置:错位、扭转 萌出情况:乳牙滞留 牙体牙周组织:
牙齿检查
探诊:探针
探查龋病 探查穿髓孔 检查牙本质过敏 检查牙石情况 龈袋、牙周袋、瘘管
牙齿检查
叩诊 根尖周病变 扪诊 牙周组织 牙齿松动度检查
涎腺检查
一般检查(视诊、触诊、探诊) 分泌功能检查 涎腺造影
张口度检查
张口度
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
正常张口度
3.5~4.1cm 自身食指、中指、无名指合拢时三指末节 的宽度
张口度检查
分级
轻度张口受限:二横指,约2~3cm 中度张口受限:一横指,约1~2cm 重度张口受限:不足一横指 完全张口受限:牙关紧闭,关节强直 张口过大:超过4.5cm
重点内容回顾
常用检查器械 牙齿松动度分级 张口度检查
拔牙术
适应证 禁忌证:月经期、怀孕前3个月、后3个月 拔牙前准备 操作过程 操作后护理:拔牙后须知
口腔科手术病人的常规护理
手术前常规护理 手术后常规护理
手术前的护理常规
了解病人的既往史 心理护理 评价营养状况 疼痛护理:对疼痛的预期发展加以说明 护理常规:备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