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优秀教案
蜀道难教案(通用10篇)
![蜀道难教案(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f2b72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c.png)
蜀道难教案(通⽤10篇)蜀道难教案(通⽤10篇) 作为⼀名⽆私奉献的⽼师,有必要进⾏细致的教案准备⼯作,教案是教材及⼤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是⼩编为⼤家整理的蜀道难教案(通⽤10篇),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蜀道难教案1【教学⽬标】 【教学⽬标】 1.基础知识⽬标:理解诗歌的艺术⼿法,如意境、声韵等 2.能⼒培养⽬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 3.情感培养⽬标:让学⽣⾛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势 2、借助于“剥⽪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及艺术⼿法鉴赏,体会李⽩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1、鉴赏李⽩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法】【教学⽅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主学习,⼩组合作 4、多媒体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导⼊⼀、导⼊ 天地是怎么形成的?(盘古开天辟地)可是在我们西南部有⼀个传说,天是男神造的,地是⼥神造的,因为⼥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没法和天合起来,于是她便把地折叠起来,形成了⾼⼭、低⾕,这样天地就吻合了也许是西南部的崇⼭峻岭给了⼈们灵感,让他们创造了这个神话,也许是西南的⼭⼭⽔⽔给了我们伟⼤的浪漫主义诗⼈李⽩以灵感,让他创作了诗歌《蜀道难》(PPT展⽰) 说起《蜀道难》唐代的诗评家殷番评价这⾸诗是“奇之⼜奇,⾃骚⼈以还,鲜有此体调也”究竟这⾸诗奇在何处,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共同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诵读感知风格之奇(PPT展⽰) ⼆、诵读感知风格之奇 1[活动] 下⾯先请⼤家听⼀遍⽼师诵读,听的时候注意感受诗歌风格 2[活动] ⽣诵读 3[提问] 通过通过诵读和听读感受这⾸诗歌⼜怎样的风格? [明确] 雄浑、豪放 4 [活动] 诵读诗歌主旋律再次感悟雄浑豪放的风格(PPT展⽰) 5 [提问] 主旋律是那⼏句话?在诗中出现了⼏次? [明确] 噫吁嚱(xī),危乎⾼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西望长咨(zī)嗟 6 [活动]指导诵读,感受诗风 乐府诗⼤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诗⾔蜀道之险,有“风⼈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试分层加以解说: ①“噫吁……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散⽂化的句⼦,表明这是诗⼈在仰望蜀道时情不⾃已,脱⼝⽽出,也显⽰了感叹的强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义重出,极⾔蜀道⾼峻“乎”“哉”,皆可有延长⾳“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明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听此凋朱颜!” 蜀道能使红润的脸⾊枯萎,应读出害怕的感情,声⾳也应该越来越低沉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西望”后稍作停顿,再⽤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以发⼈深思 [⼩结] 通过对主旋律的诵读,诗歌⼀唱三叹的风格就体现出来了 三、品读涵泳意境之奇三、品读涵泳意境之奇 欧阳修这样评价《蜀道难》“太⽩之精下⼈间,李⽩⾼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落笔⽣云烟”(PPT展⽰)李⽩的这种于众不同的风格是如何通过语⾔来营造的,他反复咏叹蜀道难,蜀道到底难在哪⼉?请同学们抓住⽂章的主旋律,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个⾓度突出了蜀道难,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加以赏析,注意句⼦所⽤的表现⼿法 1.赏析第⼀⼩节 (1)[提问] 第⼀处的难是从什么⾓度写蜀道难的? [明确]第⼀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主要是说⼭势之⾼ (2) [提问] 哪些句⼦可以体现这⼀特点?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来鉴赏⼀下 ①上有六龙回⽇之⾼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了“六龙回⽇”的神话故事,作者还⽤了上下对举的⽅式说明蜀道难⾏写出了⼭势之⾼,绵延接天万仞之深,极望回旋把蜀道的危和⾼写得令⼈⼼惊⾁跳 [⼩结] 主要⽤了神话,突出了蜀道的⾼峻,连太阳神见了它都要绕道⾏驶,意象可谓阔⼤雄奇 ②“地崩⼭摧壮⼠死,然后天梯⽯栈相勾连”——巧妙地化⽤“五丁开⼭”这个神话传说故事,写出了开蜀道的难写出了古代⼈与⾃然的⽃争和改造⾃然的强烈的愿望,以及改造⾃然的困难这句话显得很有⽓势,写出古代劳动⼈民在劈⼭架路的过程中的悲壮的业绩⽽且这句话还运⽤了传说故事极富有浪漫主义的⾊彩 ③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押韵,读起来朗朗上⼝第⼆句写出了蜀道⼭势迂回,地势极为复杂,是⼀种会让⼈迷惑的⼭路,⾛进去就像迷宫⼀样突出了蜀道的迂回盘旋曲折的特点 ④“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攀缘”——按理说黄鹤飞得很⾼,连黄鹤都飞不过去,可见蜀道⼭势的⾼峻猿猱⼀般攀缘技术⽐较好,这种⼭连猿猱都攀不过去,可见⼭势的险峻通过黄鹤和猿猱都飞不过去或者攀不过去来侧⾯的烘托出蜀道之⾼实际上是⼀种以虚衬实的写法 ⑤“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通过摹写神情、动作侧⾯:⼿扪星⾠、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这也很像⼀组摇镜头,⽽有趣的是后⼀幅:诗⼈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说明】根据学⽣所选句⼦进⾏诵读指导 [⼩结]由此可知,第⼀⼩节⾥有⼤胆的夸张,有丰富的想象,还引⽤了神话传说,虚实结合,意象⼗分的雄奇、壮阔,感情奔放,读来确实有摄⼈魂魄的效果充分的体现了李⽩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5)[活动] ⽣再齐读整个第⼀⼩节读的时候注意体会李⽩浪漫主义的激情 2.赏析第⼆⼩节 (1)[活动] ①这是第⼀⼩节,我们通过诵读⼀起来鉴赏了⼀下接下来看⼆⼩节,第⼆⼩节有两处描写的⽂字,请分别把它勾画出来 (2)[提问] 这两处描写展⽰了蜀道的什么特点? [明确] 描写了蜀道的险 (3)[提问] 这两处⽂字是怎样来变现蜀道的险峻的? [明确] “但见悲鸟号古⽊,雄飞雌从绕林间⼜闻⼦规啼夜⽉,愁空⼭”这是诗⼈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是凄清的:鸟鸣,使⼭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样荒寂⽆⼈跟此前的画⾯相⽐,⾊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氛是逼⼈的,使⼈感到孤寂得可怕借景抒情:古⽊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规啼夜⽉)使⼈闻声失⾊,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万壑雷”这是⼀幅极其惊险的画⾯,与上⽂着重写蜀道之⾼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都会危及游⼈的⽣命,使⼈望⽽⽣畏,闻⽽⼼惊,故下⽂云“其险也如此”运⽤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峰之⾼,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氛 [⼩结] 如此多的画⾯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不待⾔;且⽆论写⼭之⾼,⽔之急,河⼭之改观,林⽊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之势,其⽓象之宏伟,确⾮他⼈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往往出⼈意料,使⼈⽬不暇接故沈德潜云“起雷霆于指顾之间”,绝⾮虚⾔! (4)[活动] ⽣齐读 3.赏析第三⼩节 [提问] 第三段是从什么⾓度写蜀道的呢? [明确] ⼀夫当关,万夫莫开表现了蜀道易守难攻,地势的险要 所守或匪亲,……杀⼈如⿇蜀地凶险 [活动] ⽣读这⼏句话,感受蜀地的凶险读出紧张的语⽓ [⼩结] 蜀道如此的⾼峻,如此的险阻,猛兽如此的凶恶 [提问] 如果让你们进蜀⼭,⾛蜀道,你们会有什么感受?(⽣可能答害怕) [明确] 雄奇可怖(PPT展⽰)这就是李⽩这⾸诗给我们营造的奇特的意境 同样是写蜀道,我们看三秦民谣怎么写的:武功太⽩,去天三百孤云两⾓,去天⼀握⼭⽔险阻,黄⾦⼦午蛇盘鸟栊,势与天通(《三秦民谣》)(PPT展⽰)武功县的太⽩⼭很⾼,离天只有三百尺孤云、两⾓⼆⼭,离天只有⼿⼀拳那么近;⼭⾼⽔急的⼦午⾕,战略地位⼗分重要蛇盘、鸟栊两座⼭,⼭势曲折险峻,⾼耸接天 [提问] 同样是写蜀道,请同学们⽐较⼀下这⾸民谣和李⽩的事在表现⼿法上有哪些相同好不同之处? [明确] 相同:夸张不同:想象神话传说侧⾯描写虚写映称 [⼩结] 李⽩的这种瑰丽的想象,⼤胆的夸张,神奇的传说,奔放的激情,就构成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法⼿法多样造意境奔放的激情瑰丽的想象⼤胆的夸张神奇的传说(PPT展⽰) 四、精读揣摩意蕴之奇四、精读揣摩意蕴之奇 [提问] 那么李⽩为什么要极写蜀道难呢?请看教材注释① 这⾸诗是为送别友⼈⽽作“黯然销魂者,唯别⽽已”同样是送别,却没有⼀点送别的哀婉之情,⽽是极写蜀道难,⽬的是为了劝有⼈不要去,哪些句⼦体现了他的意图? [明确]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胡为乎来哉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PPT展⽰) [提问] 这三个句⼦中那些字需要重读? [明确] 何时不可胡为早 [活动] 分组朗诵 看来是极⼒劝友⼈不要去那么这是不是全诗的所有意图呢? (PPT展⽰):写作背景 李⽩⼆⼗六岁时只⾝出蜀,四⼗⼆岁才被召⼊长安,供奉翰林,但并⽆实职唐⽞宗沉迷于声⾊,任⽤奸⾂李⽩⽓质傲岸,桀骜不驯,蔑视权贵,不久,得罪权贵,⽽被谗⾔毁谤,排挤出京 天宝初年, 地⽅节度使势⼒膨胀藩镇割据,怀觊觎之⼼者,⾮徒安史 请同学们结合背景以及诗歌的第三⼩节讨论⼀下,诗⼈有没有⾔外之意?(PPT展⽰) [明确] ⾔外之意两种解读 第⼀种:融⼊⾝世之感,感叹⼈⽣之难,仕途之难,不如放浪形骸,回归精神家园 第⼆种:警告当时的统治者,谨防军阀割据,表现对时局的隐忧(PPT展⽰) [⼩结] 李⽩是在⼀番奇语倾吐⼀腔幽愤之情,⼀副狂态难掩⼀颗⾚⼦之⼼(PPT展⽰) 结束语:全体诵读,感受诗⼈的这幅⼼肠吧 板书:xxx 蜀道难教案2【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蜀道难》是⼈教版普通⾼中课程标准语⽂必修3的课⽂。
蜀道难教案(精选多篇)
![蜀道难教案(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8e247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8.png)
蜀道难教案(精选多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蜀道难》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能够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蜀道难》;(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蜀道艰难的描绘,体会其中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2)了解中国古代交通事业的艰辛,树立敬畏自然、尊重历史的观念;(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蜀道难》;(2)理解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2)诗中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3)对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风格;(2)阐述《蜀道难》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蜀道难》,理解诗文内容;(2)要求学生圈点批注,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2)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中的难点字词和句子;(2)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阐述其艺术效果;(3)解读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诗句接龙游戏,巩固记忆;(2)选取诗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朗读比赛。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蜀道难》;(3)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深入体会诗人的创作风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蜀道难》;2. 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的看法;3. 查阅资料,了解蜀道的历史背景,绘制一幅蜀道示意图,并配以文字说明。
《蜀道难》教学设计优秀3篇
![《蜀道难》教学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e0b29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2.png)
《蜀道难》教学设计12【教学目标】通过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
板书:体会诗人情感,品味艺术特色【教学重点】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背诵《蜀道难》。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诵读:唐诗的美是读出来的,诵读的过程就是一种审美的过程。
学习《蜀道难》我们就从诵读开始。
1、个别诵读,由三位同学来完成整首诗的诵读;范读,调动学生的探知欲,激发学习热情;齐读,感受诗人奔放的情感。
诵读第一段:《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更正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诵读第二段: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更正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诵读第三段: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更正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2、示范诵读:《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读出一种爆发式的激情,如平地一声惊雷。
奠定雄放的基调)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读出对历史的沉思。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读出悲壮,人类改造自然的艰难。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读出磅礴的气势。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而况人乎!)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关于《蜀道难》优秀教案4篇
![关于《蜀道难》优秀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53e70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d.png)
关于《蜀道难》优秀教案4篇关于《蜀道难》优秀教案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蜀道难》优秀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蜀道难》优秀教案篇1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蜀道难》课堂实录3。
《蜀道难》课堂实录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播放视频《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同学们,我们在李白诗歌的吟诵中,牙牙学语,渐渐成长,不断收获。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诗仙的文字,一起神游《蜀道难》。
说起《蜀道难》,唐代诗评家殷璠曾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究竟这首诗它奇在何处?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一起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
首先请同学们抬起头来,跟随老师的声音,一起进入诗歌的情景,感知诗歌的风格。
(配乐朗诵)(学生鼓掌)师:感谢同学们的掌声,老师真有些飘飘然了。
而诵读一直是我们解读诗歌的一个重要手段,诗歌的风格,它又是呈现多样性的。
比如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它是清新自然的。
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它是雄奇奔放的。
再比如说,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沉郁顿挫的。
那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诵读诗歌,来初步感知《蜀道难》的主体风格是怎样的。
读起来,发出声音。
放开声音读!放开声音读!(学生在下面自由朗诵)师:好的,同学们,通过听读和诵读,你初步感知到这首诗的风格是怎样的?生:这首诗的风格十分雄伟。
师:雄伟应该是表现景物的特点。
风格?生:风格十分豪迈。
豪迈的,豪放的。
师:还有吗?生:富有气势的。
师:富有气势,应该是比较雄浑的,是吧?好,请坐。
感知比较准确。
雄浑豪放正是这首诗歌的主体风格。
(多媒体展示:雄浑豪放)所谓“雄浑”,有空间感、立体感;所谓“豪放”,是指感情的奔放。
《蜀道难》教案集锦10篇
![《蜀道难》教案集锦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dbe242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f.png)
《蜀道难》教案集锦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蜀道难》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蜀道难》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2.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3.了解李白的放达。
教学重点诵读教学难点诵读要求教学方法指导示范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以杜甫评价李白的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谈到唐诗的地位及李白的成就。
朗读课文教师疏通文意范读课文。
二、朗读1.个别朗读。
2.集体朗读师生探讨朗读师生探讨朗读1.“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但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
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
“噫吁唏”是惊异之辞。
“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
“乎”“哉”,皆可有延长音。
“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
“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
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凋诵读。
“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
李白诗作《蜀道难》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李白诗作《蜀道难》教学设计(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577e9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0.png)
李白诗作《蜀道难》教学设计(精选15篇)篇1:李白诗作《蜀道难》教学设计李白诗作《蜀道难》教学设计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思想教育目标:了解李白的放达。
3、能力培养目标: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诵读。
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
2、了解唐代诗歌发展历史。
〖教法〗讲解。
〖教学步骤〗一、导入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二、关于唐诗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
评述唐代的诗歌,一般都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评为“初唐四杰”,诗风健康,活泼。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这一单元涉及到的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
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三、关于李白1、生平: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
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少有大志,自诩“怀经济之才”,能“济苍生”。
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
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被玄宗召入长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三年的供奉翰林生活,虽然有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的种种传奇式的生活故事,但毕竟使他看清了朝廷的腐败。
李白《蜀道难》优秀教案
![李白《蜀道难》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619d4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7.png)
李白《蜀道难》优秀教案•相关推荐李白《蜀道难》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蜀道难》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蜀道难》优秀教案篇1【文本解读】《蜀道难》是杂言古体诗,格律不拘,形式灵活。
这首诗想象奇特,笔意纵横,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创作特点。
诵读时,一方面要感受杂言古体诗的参差错落之美,另一方面要想象作者笔下蜀道的雄奇险峻,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素养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成就,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3.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探究诗歌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导入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他是谁?(李白)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天上的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来“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一、知人论世1.了解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平生有“大济苍生”之志,但不被重用,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2.相关背景从诗的内容来看,此诗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诗中的“君”有人说是李白的一位好友,有人说仅是一种虚拟方式,即实无其人,泛指所有“西游”之人。
李白《蜀道难》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
![李白《蜀道难》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91536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1.png)
李白《蜀道难》优秀教学设计李白《蜀道难》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引言:《蜀道难》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蜀道难》系列诗歌体现了蜀道山水诗表现手法上从现实主义到浪漫主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蜀道难》优秀教案,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李白《蜀道难》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教学重难点】1、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2、诗人表现雄奇险峻的写法;3、品味寓于诗中的思想感情,体会其对待生活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国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大家知道是哪位诗人吗?是的,他就是李白。
我们学习过不少李白的诗歌,例如大家都熟悉的《床前明月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曾经有人认为,李白所做的诗歌都是在喝醉酒的情况下创作的,是酒引出了他的诗意。
真的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吗?还是另有玄机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蜀道难》,对他进行一番彻底地了解。
二、解题《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
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唐朝,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
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
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
”孟《本事诗·高逸》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往访,见《蜀道难》:‘称欢者数四,号为谪仙。
’”《唐摭言》第七卷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蜀道难教案(最新9篇)
![蜀道难教案(最新9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1d5f5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e.png)
蜀道难教案(最新9篇)《蜀道难》教案篇一蜀道难【教学目标】1.了解本诗基本内容及其寓意;2.感悟并品味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3.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1.诗的寓意2.诗的风格【教学方法】诵读,感悟,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设想:1.由温习李白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导入。
2.由背诵李白诗歌竞赛导入。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1.释题:“蜀道难”,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
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唐朝,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
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
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
”孟《本事诗高逸》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往访,见《蜀道难》:‘称欢者数四,号为谪仙。
’”《唐摭言》第七卷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另外,此诗曾收入殷璠所选《河岳英灵集》,其书据近人岑仲勉考证,编于天宝四年或十二年。
由此故知,《蜀道难》是安史之乱前的作品,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2.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
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
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
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
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
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
《蜀道难》教案15篇
![《蜀道难》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d3ae0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4.png)
《蜀道难》教案15篇《蜀道难》教案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蜀道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蜀道难》教案1《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
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不妨看看人教版高一上《蜀道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2.思想教育目标:了解李白的放达;3.能力培养目标: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教学重点:诵读。
教学难点:诵读要求。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语设计:提起李白,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床前明月光”了,那里有真挚的感情,有清丽的词句,但我们也许只感到它的优美,并不觉得有什么出奇,因为同样意境的语句,在其他人的诗里同样可以读到。
再后来,读的诗越来越多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纶送我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体浓”… …也许从这里我们开始惊诧于他才思的绮丽,那些打破常规而有无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来的?他的字里行间,果然带有一股飘忽飞逸的神仙气息。
大家还记不记得高二时我们学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哪有通篇记述梦境的?人间哪有这般的山水?而李白所用的哪里是人间的言语!他的句子没有任何格律的束缚,有的是《诗经》似的端雅,有的是《山鬼》的激越。
他逸兴递飞,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飞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
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尘土,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穿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时空毫无拘束地游行。
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
蜀道难语文教学教案优秀5篇
![蜀道难语文教学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87cd2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7.png)
蜀道难语文教学教案优秀5篇蜀道难语文教学教案优秀5篇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下面给大家分享蜀道难语文教学教案,欢迎阅读!蜀道难语文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
2.了解七言诗、乐府诗、歌行题等文体常识。
3.领会诗歌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4.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背诵全诗。
5.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1.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诗的意境、风格、章法、气象和基调等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对诗歌主旨及寓意的理解、探讨、评析。
【教学方法】合作与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起诗歌大家酒会想到唐诗,说到唐诗大家就会想到李白。
请大家跟我一起回忆背诵高二学过的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中通篇记述梦境中的山水。
作者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马。
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中,李白抖去凡世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下黄泉。
他的神思在时空之中毫无拘束地畅游。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蜀道难》,领略一下作者为我们描绘的蜀道上的奇丽险峻的山水,感受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二、简介蜀道,图片、音乐欣赏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绵阳、德阳等地。
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栈道为无路可通之处,人工凿壁插以木枋,上铺木板而成的古代悬空通道。
远望仿佛悬空小阁,故称栈阁。
充分反映了古蜀道之险绝艰难与古人坚韧顽强的毅力。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
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
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三、听录音朗读听其声、悟其情四、诗题解说:《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语文《蜀道难》教案(最新5篇)
![语文《蜀道难》教案(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ab455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0.png)
语文《蜀道难》教案(最新5篇)蜀道难教案篇一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蜀道难》。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蜀道难》选自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本篇课文是一首古风体裁的诗歌,诗人李白通过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以及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从高险、惊险、凶险几个方面,将蜀道的抽象之“难”,以具体的物象形式表现出来,表达了诗人大胆、奇特瑰伟的联想力,正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飘逸的艺术特点。
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本文是一首古风诗歌,因而重心在诵读上。
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
2.通过听录音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
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蜀道之难”难在何处?3.感受李白诗风的豪迈特点,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奇险雄壮之美。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李白诗歌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蜀道“难”在何处,文章如何表现蜀道之难的。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
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会通过诵读课文首句导入:“噫唏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教案10篇
![蜀道难教案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ab8f3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c.png)
蜀道难教案10篇蜀道难教案蜀道难教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作品描述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法、串讲法、赏析法。
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二、难点重点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赏析,学习作品描述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
(难点)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在我国的历史上,以前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他是谁?(李白)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天上的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来“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貌的呢?我们这天一齐来学习一下。
2、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
关于本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
如课文注解(1)有人(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
今人有人认为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挫折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3、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
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即唐玄宗把他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情绪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语文《蜀道难》教案优秀6篇
![语文《蜀道难》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d71ab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2.png)
语文《蜀道难》教案优秀6篇《蜀道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这首诗参差错落的语言特点,在吟咏中体会蜀道的雄奇壮丽、高峻险要,感受诗的声韵美。
2.品味蜀道之“难”的典型意象,体会诗人豪放飘逸的诗风,感受诗的意境美。
3.鉴赏诗人状“难”之法,体悟诗人赞叹、惊惧、忧虑之情,感受诗的情感美。
教学重点:立足于“读”,品味诗的意象、语言、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调动想象力及感悟力,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蜀道:复习旧知,激发兴趣1、竞赛背诵李白诗句2、“诗仙”由来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此后,李白就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3、李白简介二、倾听蜀道:初读感知,疏通文意(一)初读《蜀道难》气象雄奇奔放,感情激越跌宕,兴寄遥深,“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曾国藩语),让我们在诵读中感知诗情,参悟画意。
1、读准字音。
噫吁嚱(yīxūxī)鱼凫(yúfú)秦塞(sài)石栈(zhàn)猿猱(náo)扪(mén)参(shēn)历井抚膺(yīng)巉(chán)岩飞湍(tuān)喧豗(huī)砯(pīng)崖万壑(hè)峥嵘(zhēngróng)崔嵬(cuīwéi)吮(shǔn)血咨嗟(zījiē)2、指名朗读。
其他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是否准确。
3、示范朗读。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特别注意读准节奏、语气,可轻声跟读。
读前指导示例:(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噫吁嚱”是复合叹词,须一气读出,中间不得停顿。
“危乎高哉”亦当一气读,“乎”有延长音。
“之”“于”皆当轻读。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语文《蜀道难》教案(优秀4篇)
![语文《蜀道难》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dde10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b.png)
语文《蜀道难》教案(优秀4篇)《蜀道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2.思想教育目标:了解李白的放达;3.能力培养目标: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教学重点:诵读。
教学难点:诵读要求。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与步骤:第一课时一、范读全诗二、诵读提示1.“噫吁唏……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但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
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
“噫吁唏”是惊异之辞。
“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
“乎”“哉”,皆可有延长音。
“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
“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
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凋诵读。
“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
“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
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
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
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
精选《蜀道难》优秀教案三篇
![精选《蜀道难》优秀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e5f95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a.png)
《蜀道难》优秀教案精选《蜀道难》优秀教案三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蜀道难》优秀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蜀道难》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像、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教学难点:1、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2、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像、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的盛唐时期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他是谁?(明确:李白)李白在文学上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诗圣”杜甫对他极为倾服,称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代表作品《蜀道难》。
二、解题1、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2、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性格豪迈,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3、课题简析《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
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
蜀道难教案(优秀4篇)
![蜀道难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8adb1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7.png)
蜀道难教案(优秀4篇)《蜀道难》教学设计篇一《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1、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2、了解唐代诗歌发展历史3、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4、把握结构上回旋往复的特色教学难点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风格教学过程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一、关于唐诗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
评述唐代的诗歌,一般都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评为“初唐四杰”,诗风健康,活泼。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这一单元涉及到的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
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二、关于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三、关于《蜀道难》在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给学生2—3分钟速读一遍课文,之后找一名同学范读,订正字音,断句。
提问:读过这首诗后,你会发现有一句话重复出现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吗?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提问:这句话在三段中分别出现了三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明确:不是,意义上是有区别的。
第一段中说“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蜀道的高峻及开辟历史,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蚕丛及鱼凫。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讲了蜀道的来历。
第二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以手抚膺坐长叹”)写蜀道的高峻。
蜀山太高,连太阳的车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被冲拧倒流。
善飞的黄鹤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过。
山路纤曲,蜀道极高处,登者可以上扪星辰。
学生熟读,背诵。
第二段中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写蜀道的奇险难行及途中的恐怖气氛。
《蜀道难》教案(精选11篇)
![《蜀道难》教案(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474ef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3.png)
《蜀道难》教案《蜀道难》教案(精选11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蜀道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蜀道难》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2、明确诗歌的基本内容及行文脉络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给诗歌划分节奏,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2、重点赏析诗歌的主要诗句的深刻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品味诗歌的特色,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高中阶段学生对诗歌的正式接触是必修三的第二单元,学生对古典诗歌有一定的了解,但仅停留在机械的记忆层面。
学生对诗歌的文体特征、时代特点、及创作背景都比较陌生。
另外学生对诗歌的赏析知之甚少【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2、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二、教学难点: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多媒体影音(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国的盛唐时期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他是谁?(明确:李白)李白在文学上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诗圣”杜甫对他极为倾服,称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代表作品《蜀道难》。
二、诵读感知风格之奇1、朗读诗歌的技巧(1)节奏划分节奏,一般有两种依据:音节划分或语意。
在朗读时停顿的一般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语意。
例: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2)语速: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的情绪时,语速应该比较缓慢;而快速的动作、紧张的场面、或表达兴奋、激动的情绪时语速应快。
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优质教案(通用8篇)
![李白《蜀道难》优质教案(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acb43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4.png)
李白《蜀道难》优质教案李白《蜀道难》优质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蜀道难》优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蜀道难》优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精彩的语言。
2、学习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语:时间穿越千年,而今唐诗依然被我们吟唱。
这灿烂的诗园中,有一个人曾为唐诗树起一面猎猎大旗,引领唐诗走上了浪漫主义的高峰。
他就是诗仙——李白。
因为李白有颗狂放之心,所以他只须把胸中那口气喷出便成就华美的篇章。
于是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壮阔;于是有“仰天大笑出门去”得意;于是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
他的诗中更有如席的雪花,三千之飞瀑;以及他的危楼摘星,他的梦飞吴越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想象之奇妙。
所以也只有狂放的李白,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被人称为“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也”的诗篇《蜀道难》,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
展示教学目标。
(课件展示目标)1、品味诗歌精彩的语言。
2、学习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
二、向大家介绍三种读诗方法:(1)响读——放声朗读,初感文意。
(2)品读——领悟语言、学习写法。
(3)吟诵——入情入境,审美体验。
(课件展示方法)三、响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标出自己读不准的字词。
明确字词的准确读音。
(课件展示字词学生读)2、请大家简单说说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谈谈对印象最深的诗句的理解。
(学生交流展示)——大家初读此诗,感受到了蜀道的雄奇险峻,体会到作者对朋友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劝诫。
诗中想象、夸张的大气,让人读之难忘。
四、下面老师范读课文,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找出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走向的诗句,并解说。
(学生交流)(在文中三次出现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句子。
)(课件展示)——大家对这几句诗歌感情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
高一语文下册《蜀道难》教案设计【优秀4篇】-最新
![高一语文下册《蜀道难》教案设计【优秀4篇】-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c96a446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4.png)
高一语文下册《蜀道难》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4篇《高一语文下册《蜀道难》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蜀道难》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体会诗人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诵读诗歌的技巧、背诵的要领。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3、思想情感目标(1)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2)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仔细品味诗人奔放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和生动活泼的语言,用心感受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2)认识、理解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正确态度。
2、教学难点(1)领悟诗中想想奇特、丰富,气势宏伟、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2)深入理解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表达效果(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用具:幻灯机、黑板、板擦、粉笔(五)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标;2、介绍作者、解题;3、疏通文句(1)学生阅读注解,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2)教师订正并讲解重点文言实词、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4、试译难句、难段或全文(1)、口译(2)、笔译(二)预习要求:1、作者和作品的简述,整体把握文章。
2、生字词的读音字形和意义。
3、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粗通本诗,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三)具体步骤:1、导入新课: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千年,至今仍以它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蜀道难》教学设计
明确学习目标:体会浪漫主义诗风(课件)
(学生讨论解决)师
(二)三名学生分别读(在扫清字词句障碍的基础上)
三、再读文本,质疑问难
思考:这首诗重点写蜀道“难”,初读这首诗,感觉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课件)
这是贯穿全诗的主旨句,诗中出现了三次,诗人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难”呢?让我们
带着这个问题去体会诗人的浪漫主义诗风吧!
四、重点品读,合作探究
反复诵读、鉴赏
1、思考:第一部分诗人感叹蜀道的高危,从哪个角度写了蜀道之“高”呢?学生自由朗
读,疏通大意,思考回答。
明确:从悠远的古蜀国,自古以来秦、蜀间少有往来,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秦、
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只有高飞的鸟儿才能横度峨眉颠。
诗人运用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秦、蜀长久不通人烟的原因。
又用五丁开山的神话,让秦、蜀间的互通带上了传奇的色彩。
如一部乐章的前奏,气势恢宏。
那么开篇两句应如何读呢?
一生读,一生评(示范)。
明确:开篇感叹蜀道的高危,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感情基调,读的要有气势。
“危”与
“高”极言其高,应重读,但不可平均用力,重读“高”;三个感叹词,读时应拖长声音,读
出惊异、畏惧状;“难于上青天”读的声音应更高,更果断有力。
齐读这两句。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应如何读?
“地崩山摧”应重读,想象“崩、摧”的画面,语速快一些,且有气势。
齐读这一句。
2、诗的第二部分直接极写山势高危,感叹蜀道之高险(板书)。
先自由朗读,交流这一部分的大意。
在诵读与鉴赏中,一起探讨应该怎样鉴赏诗句,怎样来写蜀道之险的?
选择这一部分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诗句加以赏析。
师示范,引领学生赏析一句。
例“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
明确:①弄清意思,想象画面:山高的连善飞的黄鹤也不得飞度,敏捷的猿猱也愁于攀援。
能千里翱翔的黄鹤在
高危险峻的蜀道前盘旋,鸣叫中透着失望、无奈;轻疾敏捷的猿猱徘徊、无助的一幅画面。
②品味揣摩重点词语:“尚”,有“还”意,善飞的黄鹤还飞不过去,更何况人呢?“愁”,面对高峻难以逾越的蜀道,那种急躁、无可奈何之状可以想见。
让人感到行路之人无尽的惆
怅、忧愁。
③赏析艺术表现手法:借助“黄鹤”“猿猱”衬托蜀道山势之高,以虚衬实,映衬人行走
难上加难。
(补充:夸张、对比、反衬、情景交融等)(课件)
因此,赏析诗歌的方法可以初步概括为:①弄清意思,想象画面;②品味揣摩重点词语;
③赏析艺术表现手法(课件)
在赏析的基础上如何读呢?
明确:读的要有忧愁、惆怅的意味,“尚” 字要重读,“愁”字要读的语速慢些,语调低
些,读出悠长的意味。
齐读这一句。
下面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加以赏析,写在作业本上。
(学生思考写下,讨论交流)
明确:①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突兀而立的高山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前行之路;山下则是波涛汹涌,曲折回旋的河川。
“回日”,蜀道太高无法越过,只好载日而归。
“逆折之回川”,衬托山势的高危。
借助神话传
说,描写蜀道的高峻,上下对举,可以想见那幅惊心动魄的画面。
②“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
青泥岭曲折盘旋环绕山峦。
“盘盘” “萦”让人想到曲曲折折,盘旋环绕陡峭山峦的情景,行人步履艰难攀爬的画面,那种无奈、艰难之状似无尽的曲折山路。
读时语速要放慢,尤其是“盘盘” “萦”。
③“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
蜀道高入云天,行人似乎可以触摸经过天上的星宿,仰望星空,紧张得屏住呼吸,抚胸长叹。
“仰胁息”让人感受到呼吸紧张,心跳加速的畏惧。
“抚膺长叹”,无法攀越的失望、惆怅。
摹写攀越蜀道之人的神情动作,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诵读时“扪参历井”应重读,速度
放慢,略停顿后再读“仰胁息”,“坐长叹”要一字一顿,读出无可奈何,仿佛叹息的情状。
④“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
这两句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古木参天,月夜之下,空谷幽寂苍凉,鸟声悲戚,杜鹃悲鸣的
㈣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
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
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二】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完成课时跟踪训练(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枣庄优质课比赛中设计的一课,现在在原来的基础上又稍加改动,上完这节课后,感觉本教案设计存在优点的同时,也有不足:一、学生读的少,诗歌应该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李白的浪漫诗风。
二、诗歌鉴赏的方法学生掌握之后,在拓展练习上落实不太好。
三、本课没有涉及到诗的主旨,应该是个欠缺,虽然对《蜀道难》的主旨众说纷纭,作为探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