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风险防范论文
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及其防范对策急诊护理是医学护理的重要分支,它具有处理急性疾病、创伤、中毒等危急情形的特点。
因此,急诊护理也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
不正确的急诊护理会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甚至会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因此,护士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必须要认真分析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首先,急诊护理最常见的风险是病人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在急性疾病或创伤等情况下,病人的生命状态非常不稳定,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心跳骤停等情况。
护士在急救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采取救治措施。
此外,护士要了解病人的病史和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不适合病人的药物和方法,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次,急诊护理还存在一定的诊疗误差风险。
在处理急性疾病时,护士需要按照医嘱执行治疗措施。
但是,由于急诊护理的时效性要求非常高,护士有时会出现一定的诊疗误差。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护士需要提前了解患者的情况,并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辅助医生进行正确的治疗。
此外,急诊室人员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也是一个风险因素。
在繁忙和高压的急诊护理环境中,护士可能会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负荷,容易产生疲劳、情绪波动等问题,从而导致错误的操作和做出不当的决策。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护士需要在日常护理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定期休息、放松心情,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为了防范急诊护理风险,护士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护士需要充分了解病人的情况,从而减少误诊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次,护士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充分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以保证正确执行护理措施。
此外,护士还需要和医生和其他急救人员建立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传递病人情况和治疗效果,协同配合,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护士还要增加急救知识和应急技能的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确保安全可控的急诊护理。
浅谈急诊急救中的护理风险防范
浅谈急诊急救中的护理风险防范(吉林省乾安县120急救中心姚楠)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医院、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等都可能成为导致护理风险发生的不确定因素。
而急诊急救科是接收和抢救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以及患者病死率高的场所,可想而知其中发生护理风险的可能性会更大,为了有效的减少护理投诉和医患纠纷等现象的发生,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各种护理地风险的发生尤为重要。
一、急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1.医院方面一是急诊管理制度不健全,例如护理抢救制度尚不完善,致使夜间急诊急救效果不佳;护理安全制度还不完善,未能有效地监督和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
二是急诊查对制度以及交接班制度不健全,致使部分护理人员的工作收效差,有些繁琐环节会发生重复和失误,从而使患者的满意度降低。
2.护理人员方面首先,很多护理人员由于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导致护理质量降低;其次,部分护理人员由于未能及时掌握相应的急救护理方法以及相关设备的操作流程,这就为护理埋下了安全隐患;此外,部分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或是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时,由于时间有限,很容易发生误漏诊现象,致使治疗进度被延误,进而加剧了护理风险。
3.患者自身方面有些患者及家属对病情语言表述得不清楚,并且对一些具体的护理措施有疑问,致使在护理期间在用药、饮食等方面依从性不高。
再就是有些家属由于心情焦急,言语上对护理人员不得当,诸如此类都将不利于急诊护理。
二、急诊急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1.加强护士的法制教育,强化法制观念定期对急诊护理人员开展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证倒置等法律知识,以及与护理人员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都要有所涉猎,这样有利于护理人员知法、懂法、守法,自觉地遵守法律,避免因差错导致事故和纠纷的发生,进而使急诊护理风险得以降低。
此外,院方要及时地将国家有关医疗法律、法规所发生的变化传达给护理人员,划分清楚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各自权力,对于在工作中有可能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所导致的法律问题要有足够的认识,增强预见风险的能力,便于对有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好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风险防范措施论文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18-02急诊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职能部门,是直接面对社会大众的窗口,具有就诊病患病情危、急、重以及不可预见性、风险性大、流动性大、疾病谱广、工作任务繁重和工作难度大等特点,属于高风险科室[1]。
在医院工作中医疗护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所以发生的医疗纠纷多牵涉到护理问题[4]。
现将急诊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作如下分析:(1)职业本身的原因:急诊就诊人数不断上升,而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导致急诊护士的劳动强度和精神压力增大;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入院,也相应增加了急诊护士的工作量,同时增高了急诊工作中的护理风险[1,2]。
徐国英[2]的调查中85%的护士长认为不安全因素是由于“急诊工作紧张身心疲劳”所致。
各种针刺伤等物理因素,消炎药、消毒剂、抗癌药等化学因素及流感病毒、乙肝病毒、hiv病毒等生物因素都使急诊护理的风险大大增加[3]。
(2)护士、护理管理的原因:有些纠纷是因为护士操作技术不过硬,或业务知识缺乏,对病人病情观察缺乏预见性所造成的[4]。
护理队伍年轻化、新护士服务意识差、缺乏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技巧、在急诊工作中易引起护患矛盾[4]。
某些护士缺乏工作责任心,徐国英[2]的调查中85%的护士长认为不安全因素是由“查对不严谨”所致。
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也是护患纠纷的原因之一,例如随便议论患者病情,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保密权等[5]。
一些护士对书写抢救记录只停留在应付护理文书质量的检查上,思想上不够重视,存在做了不记、多做少记、滥用口头医嘱后漏补、护理病历与医疗病历记录不一致、随意涂改等现象,导致文书书写不完善,在如今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纠纷给医院举证造成不利[6]。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风险意识教育不够系统等因素也大大增高了急诊工作中的护理风险[1]。
(3)病人及家属的原因:随着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的增强,加上媒体负面报道的影响,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务人员、故意制造纠纷[6,7]。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急诊护理是医疗机构中最为复杂和危险的环境之一,因此急诊护理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这篇文章旨在分析急诊护理中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便保障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1.药品误用在急诊环境下,医务人员常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病人,因此药品误用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药品误用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恶化甚至死亡,而对于医务人员自身而言,也会带来法律风险和职业风险。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急诊护理人员应该进行良好的药品管理和正确的给药技巧。
防范措施:(1)对药品的购进、贮存、配药、摆药、分配、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应严格执行规定,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药品的开药、复核、打印标签和外观检查等工作都应由交叉检查人员实行确认工作。
(3)将药品的品名、规格、用量等参数输入电脑计算机,通过正确的配置,实现正确的药品配药。
(4)在给药前仔细核对病人姓名、病历号码、剂量、用法、用量等信息,确保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传染病传播急诊病人往往会携带各种各样的传染性疾病,包括肝炎、结核、肺炎等等。
而这些传染病疾病可以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等方式传播给其他人。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急诊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传染控制措施。
(1)在急诊环境下,应戴手套、口罩、护目镜、帽子等个人防护用品,有效防止呼吸道、眼部、皮肤等感染途径。
(2)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
如对疑似MERS、SARS等传染病病人进行隔离,贴标记,并通知相关部门。
(3)为患者提供消毒和清洁环境。
(4)坚持有条不紊地执行手消毒规定,以及其他卫生防疫措施。
3.误诊、漏诊急诊病人往往症状复杂,如缺少必要的医疗知识,医务人员就有可能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
误诊、漏诊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疗效,还会带来法律风险和医疗纠纷。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判断力。
(1)对急诊科医生、护士进行不间断的专业培训和训练,以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急诊科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五篇范文
急诊科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五篇范文第一篇:急诊科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急诊科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1.护理业务技术水平低:急诊科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岗位,就诊病人多,病种复杂,病情重且发展迅速,要求护士能快速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
低年资护士是急诊护理队伍的主要力量,由于临床经验欠缺、心理素质较差等因素,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失误,而急诊科又是开放式服务,一旦病人有什么不好情况,家属立刻把愤怒情绪发向医务人员,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对策: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组织学习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及抢救方法,让低年资护士有章可循,规范护理操作,掌握常用的护理技术及急救技术。
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定期考试。
2.护患沟通不到位:由于患者和家属的文化背景及受教育情况不一,各自对医疗的期望值不同,对疾病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所以急诊护士缺乏较好的应变能力,对家属或病人反应的信息不予重视,语言用词不恰当,沟通不统一,安排不到位等都容易激化矛盾。
与临床科室之间协调不彻底,病人被“踢皮球”等,引起纠纷。
对策:尊重、关怀、温暖,爱护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在护理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外文化背景及对疾病认知的差异提供人性化的护理,如使用对方可以听懂的方言,在执行各种操作前提前告知患者或家属,取得同意和配合。
告诉患者治疗的目的,减少矛盾发生。
同时,工作中严格要求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加强与医生、工勤人员、挂号、药房、收费机其他临床科室的沟通协调,保障急诊绿色通道通畅。
3.救仪器设备老化或不完善,药品未及时补齐:药品失效、未能及时补齐,摆放凌乱,抢救仪器设备配备不足或未配备、老化及保养不妥,或者使用后未及时归位以及未及时充电,在关键时刻无法正常运行,故障等导致延误抢救时机,酿成医疗纠纷。
对策:保障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班班查对点清,各班下班前补齐,发现设备故障及时报修或寻找代替。
保障急救物品药品在完好备用状态,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4.急诊人力资源不足:急诊人流不确定,随机性较大,病人相对集中的时候工作量大,观察病情及沟通欠缺,不能及时满足病人及家属的需求,容易引起纠纷。
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论文
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方法:分析护理风险的因素,制定应急措施与方案,降低纠纷、投诉率。
结果:经过防范措施的执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了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
结论: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改善护理质量,可使患者享受满意、规范、可靠、安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方法对策【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76-01在医护护理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某些护理风险,属于一种可能发生、不确定性不安全因素。
医院急诊科属于危重症疾病抢救的重要环节,因急诊病情变化快、发病急、抢救难度较高、风险较大[1],所以,急诊科的整个护理过程均伴有护理风险。
本文临床分析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旨在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现总结如下:1护理风险因素首先,护士因素。
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技术方面。
因护士的操作不熟练,技术水平较低,在10min内不能完成静脉穿刺、呼吸机连接、呼吸道通畅等护理工作,延缓了抢救的最佳时机。
(2)理论知识。
在护理实践中不能贯穿理论知识,无法预见性实施护理措施,停滞于机械执行、医嘱执行的层面。
(3)责任心。
由于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在护理工作时,不能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流程随意性较大,存在违规操作行为。
(4)沟通技巧。
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因护士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不能很好实施告知程序,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知识了解不深刻,甚至模糊,具有较高的护理期望值,极易引发护理纠纷[2]。
其次,急救设备。
因急救药物使用不合理、数量短缺,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对急救抢救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极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
第三,护理文书。
护士在书写护理文书时,存在乱涂、不规范现象,不能确切描述病情,不合理使用医学术语,不能及时监测患者病情、用药效果,导致医护记录不一致。
关于急诊病房护理风险管理分析的论文
关于急诊病房护理风险管理分析的论文护理风险管理就是对护理工作中潜在或者经常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并提前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给予科学管理。
急诊病房的患者病情危重,风险性大、不可预见性强,流动性大,工作的任务量大,病谱广,工作的难度较大,为风险性高的病区,护理人员一旦在工作中出现任何的疏漏,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在急诊病房中采取护理的风险管理可得到较好的护理效果[1]。
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并及时针对异常症状采取相应干预,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6例急诊病房中的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6例急诊病房中的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41例,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29-74岁,平均年龄为:(53.42±5.10)岁,病情:10例为重症肺炎,28例为脑出血,3例为其他内科疾病。
对照组患者35例,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26-72岁,平均年龄为:(52.31±5.28)岁,病因:10例为重症肺炎,23例为脑出血,2例为其他内科疾病。
两组患者的身体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选择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基础护理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告知其治疗的目的和效果,缓解恐惧、紧张的心理情绪,指导正确的饮食,叮嘱注意事项,加强病房巡视,给予疾病相关指标的检查,包括胸片、心电图、尿、血、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
1.2.2护理制度干预对科室的护理制度进一步完善,针对科室具体情况,给予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并使护理人员能够把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各项操作的风险和目的,使其同意后再进行操作,减少医患纠纷,并对紧急情况也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2]。
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总结,积极寻找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给予强化,对操作流程不断完善。
急救护理工作论文: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急救护理工作论文: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常见安全隐患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方法对金堂县第三人民医院2007年至2009年院前急救2018人次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引起院前急救安全隐患的原因诸多。
结论针对院前急救常见安全隐患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第一环节尤为重要,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急救环境差、时间紧迫、随机性强、车载设备有限、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及法律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稍有不慎则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和事故。
因此,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培训,增强急救技能,强化法律意识,是每个急救医护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金堂县第三人民医院从2007年至2009年院前急救2018人次,接回金堂县第三人民医院继续救治1989人次,院前死亡29人,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6个月,平均年龄68.9岁。
现将金堂县第三人民医院院前急救最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1院前急救最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1.1接听呼救电话的同志,没有问清楚病情,没有问患者的姓名,地址记录不详,患方的联系电话号码错位导致专科医师派错、救护车跑错方向,不能及时到达现场抢救患者,延误抢救危重患者的黄金时间。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第一环节尤为重要,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急救环境差、时间紧迫、随机性强、车载设备有限、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及法律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稍有不慎则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和事故。
1.2有些医师、护理人员对急诊急救工作的认识不够;出诊速度慢、急诊分诊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急救意识不强,未在预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影响了院前急救的医疗护理工作质量。
1.3出诊前的物品或药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或不适用。
急诊护理风险与预防
急诊护理风险与预防摘要:目的根据我院护理工作中多年的经验发现护理风险贯穿始终,因此探讨急诊护理工作中降低风险的应对措施非常必要。
方法阐述急性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并针对每个护理风险的关键点进行详述,提出工作要点和应对方法。
结论降低急诊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在急诊护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运用,在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因素;预防措施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
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
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良好的沟通素质,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急诊护理风险因素1.1规范制度落实不到位急诊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最高的一类就是不落实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如抢救前物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或是抢救后不及时补充,使得抢救工作忙乱而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
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表现在执行医嘱、进行各项治疗前不认真进行“三查七对”,交接班不认真,巡视不到位,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安全防护不周到,护理纪录不认真或漏记、错记,抢救器械不及时消毒等。
1.2护士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操作能力护士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操作能力,无法很好的对患者的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判断。
急诊科病人的病情较为复杂,多处于一个复合,多发的状态,患者的病情会出现反复,复杂病情变化等,这就需要护士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十分熟练的操作技术,还要有面对任何急症发作时临危不乱的表现,更要提高护士的全面综合分析能力,一旦出现患者危急情况或危及生命的情况,护士都要将其进行快速的判断,进行抢救。
而有一些护士根本不熟悉急救的具体流程,不明其中道理,只是机械的执行医嘱,病情观察时只看到表面伤情,而忽略了潜在的并发症,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动态发展变化。
急诊护理论文:急诊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急诊护理论文:急诊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摘要】目的:分析目前医院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探索其防范对策。
方法:通过对我院近几年时间的督查结果反馈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护理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结论: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从而为急诊病人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为护士提供安全的职业环境,不断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综合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急诊科是接受急诊患者就诊及抢救重危患者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也是医院医疗护理服务最前沿的窗口,面对的病人大多数是各种及危重病人,年龄不一,病情复杂,文化层次悬殊,情绪焦急烦躁,对医护人员期望值很高,是医疗护理纠纷极易发生的地方,也是一个高风险科室。
任何不满意的、不理解的医疗护理行为,都会成为病人投诉或医疗纠纷的导火索,医护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纠纷[1]。
我们对常见的护理风险进行了归类、分析,针对性的制定了风险防范对策,并予以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的避免了急诊护理风险,减少了护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现将我们对急诊护理风险认识及采取的防范措施总结介绍如下:1 急诊护理风险1.1 护理文书记录不规范常常由于时间紧,病人重,人手少,询问不仔细,记录上出现空项,文字不确切,字迹潦草,涂改,使记录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
1.2 抢救时间与患方提出的就诊时间不符因病人病情严重,医护人员忙于救治,没有及时与家属沟通,当病情发生变化或死亡时,“时间”就成了医患纠纷的焦点。
1.3 抢救记录过于简单对病人的救治及时、准确,但记录过于简单。
待事后患方在某个环节上提出疑问时,缺乏原始的记录材料,反映不出就诊的全过程。
1.4 不注意场合,说话随便工作紧张时,医护人员全神贯注,无暇闲话。
一旦松懈下来,就会漫不经心,不注意场合,天南海北聊天,给正在治疗或等待检验报告的病人和家属一种不安全感,如事后出现医患矛盾,这些都将成为患方的投诉借口。
如何防范急诊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论文
如何防范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324-02【摘要】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多,病情伤情错综复杂,病种多样,甚至危及生命的患者,是医疗纠纷的易发地.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本文就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比较集中的场所,是医院的窗口单位,在医疗服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急诊护理工作中也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因此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质量监控,是把各项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护理差错、纠纷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的重要举措[1]。
我院在多年的急诊护理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管理经验,现介绍如下:1. 强化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为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组织护士学习《护士管理方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护士了解有关医疗过程中的法律法规以及自我保护措施,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安全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从法律的角度规范自己的言行,在为患者做好服务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合法利益2. 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并督导检查落实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护理部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由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组成。
各病区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病区安全管理小组职责,并开展工作,定期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议,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不断找出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实施护理质量的监控,及时上报,采取相应对策[2]。
3 . 加强对专业理论及技术操作培训全面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和专科技能,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可通过晨会提问、护理查房、定期考试、技术比赛等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做到以帮带教。
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及其防范对策急诊护理是一个医院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救治重症和危重病人的必要手段。
然而,由于急诊病人的突发性和危急性,加之医护人员的忙碌和工作压力,在对急诊病人进行护理过程中,病人的安全风险也是随时存在的。
为了保障病人的身体安全,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
首先,急诊护理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误用风险:在急诊过程中,往往需要给病人进行各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
但是,由于病人的情况复杂多变,医护人员在给药过程中容易出现疏忽,误用药物,甚至将药物输错给病人,从而对病人的身体造成危害。
2. 治疗过程中的感染风险:在急诊治疗过程中,由于病人情况的危急性,常常需要对病人进行操作,例如静脉注射、导尿等。
这样就存在感染的风险,如果操作不规范或卫生条件差,很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
3. 操作风险: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各种操作,例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
由于急性病人存在生命危险,如果操作不当或失误,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为了防范以上风险,在急诊护理中,我们可采用以下几种对策:1. 加强对药物管理的规范:医护人员需要按照规定的用药方式进行药物管理,并在记录、核对、签名等方面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药物误用的风险。
2. 加强卫生管理:在急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清洁卫生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手术器具和环境的卫生符合标准。
3. 提高操作技能: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提升在繁忙的工作环境下的操作能力。
4. 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遵循操作规范和标准,杜绝因个人失误导致的操作风险。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的安全风险很高,但是只要我们加强对于安全风险的规范管理、强化卫生管理、提高操作技能、严格执行操作流程等方面的对策,就可以有效防范风险,提高护理水平,保障病人身体健康和安全。
急诊急救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
2.2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低,安全意识不够时常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使用抢救仪器,救护技术不熟练等;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够。
2.3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不强
2.4意外事件如坠床、撞伤、窒息等,抽搐、酗酒和无主患者等,由于躁动不安可导致撞伤、坠床;喉头痉挛、大量咯血、呕吐可导致患者窒息;急症、重症患者在诊查、运送途中可能忽然浮现呼吸心脏骤停等。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因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可能发生的让患者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伤害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护患关系,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伤害和痛苦,给医院的声誉造成伤害,造成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损失。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者功能上的伤害、重要标志之一。急诊科室医院抢救生命的第一线,面对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及遭受意外的人群,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是高护理风险的部门。在急诊急救工作中,时常因护士自身素质、患者的意外事件、执行口头医嘱及抢救仪器的故障等而浮现的护理风险,针对以上风险种类,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使我科在护理工作中收到了满足效果,大大降低了差错、纠纷发生率。因此,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护理安全,已成为当今护理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2.5口头医嘱多抢救患者时,医生来不及开书面医嘱,口头医嘱多,执行时可能
医院急诊护理的风险因素和防范对策
医院急诊护理的风险因素和防范对策【摘要】医院急诊护理是医疗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素。
患者突发状况、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和医疗设备故障等问题可能会对急诊护理工作造成影响。
为了有效防范这些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如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医护人员培训和加强医疗设备维护保养。
加强医院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意识、持续改进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并确保医院急诊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少医院急诊护理中的风险,保障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医院急诊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应急预案、医护人员培训、医疗设备维护、风险管理、工作流程改进、质量、安全性、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突发状况、意识。
1. 引言1.1 医院急诊护理的重要性医院急诊护理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急诊护理在医疗救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快速应对患者突发状况,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医院中,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稳定患者情绪,有效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医院急诊护理对于减少患者疾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康复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急诊护理中,如果护理不当或者出现错误,可能会导致患者情况恶化,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医院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救治能力,保证患者得到全面、周到、及时的护理服务。
医院急诊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医院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只有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水平,加强急诊护理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才能确保医院急诊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社会。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医院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从而提高急诊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患者突发状况、医护人员心理压力以及医疗设备故障等风险因素的分析,我们旨在为急诊护理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引言急诊护理是医院中最为紧急、最需要高效应对的环节之一。
急诊病人的情况多变、症状突出,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急诊护理风险也相较于其他部门更为高发。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别对急诊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
风险因素一:脱水由于急诊病人常常在发病前未能做到足够的水分摄入、或是由于各种疾病影响了肠胃的正常功能,这些病人的身体常处于脱水的状态下。
尤其是在急诊中,往往由于疾病突发,导致病人可能经历大量的呼吸、出汗、发热等情况,从而加速了脱水恶化的速度。
风险防范措施1.护理人员要及时察觉病人脱水的情况,特别是病人的口唇、舌头等表面是否干燥,是否频繁喝水等情况。
2.给予足够的水分。
护理人员要及时为病人开水,借助各种方式让病人喝足够的水。
同时,在病人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要鼓励病人主动饮水。
3.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插管或者通过双腔管进行喂食。
风险因素二:休克急诊病人常常由于各种严重疾病,导致了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衰竭,休克的发生几率也因此变得更高。
而在急诊场景下,护理人员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也会变得至关重要。
风险防范措施1.快速反应。
一旦发现有休克的可能,护理人员应当立刻报告医生,调动急救力量,采取迅速有效的救护措施。
2.维持一般生命体征。
通过足够清晰的呼吸音和呼吸次数等观察,维持病人的基本生命体征稳定。
同时为了避免血压突然下降,也可以使用一些外周血管扩张类药物。
3.防止感染。
因为病人处于休克的状态下,抵抗力较弱,接受的治疗也较多,因此护理人员在处理病人休克时也要注意防止感染。
风险因素三:心脏骤停急诊场景下的心脏骤停处理一直以来是全国医务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在急诊中,心脏骤停往往代表了病人的生死关头,每一步操作都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存率。
风险防范措施1.快速反应。
心脏骤停需要在短时间内诊断和启动CPR操作。
最好在2-3分钟之内完成整个程序。
2.氧气供应。
急诊护理风险防范与危机管理
急诊护理风险防范与危机管理【摘要】目的:谈论对急诊科室施行风险防范,对于降低其不良事件的重要影响。
方法:此次研究对象筛取2020年11月开始,直至2020年1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急诊病人,依照急诊护理方式的不同归为两个小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小组内部存在43例。
对照组病人实行常规形式的急诊护理,实验组在前者的基础上,实行危急急诊护理风险防范工作,分下两小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医患纠纷、不良事件发生及生活质量。
结果:实验组病人得有效干预后护理满意度表现(93.02%)相对于对照组(83.72%)更高;实验组病人得有效干预后医患纠纷、不良事件发生相对于对照组更低,生活质量水平更高,组间对比表明(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
结论:对急诊科室的急诊患者实行危急急诊护理风险防范工作,利于给疾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增强其对医护人员及医院的支持。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防范;危机管理急诊室属于医院的重要科室,病情种类极多,且多数病情发作迅疾、复杂多病且具有不可预测性等特点,促使医护人员所承受的责任及压力众多,此属于能展现医院真实水准的一个科室[1]。
因急诊护理所取效果带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促使医患矛盾与纠纷极其容易出现,此会对急诊护理质量水平造成一定影响,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医疗纷纷,给患者、医院及社会带来重大危害,且会促使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对急诊科室里的急诊患者实行危急急诊护理风险防范工作,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水平,提升其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认可及支持,降低医患纠纷事件的出现率。
据此,为详细了解危急急诊护理风险防范工作对于急诊患者的影响状况,此文章就笔者所在医院从2020年11月开始,直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诊患者开展研究工作,详细研究报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筛取2020年11月开始,直至2020年1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急诊病人,依照急诊护理方式的不同归为两个小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小组内部存在43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防范
急诊急救;护理工作;风险防范
急诊急救医学是一门研究和治疗急危重病的学科,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急诊急救工作的对象是急危重病人,他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承担急诊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具有思维敏捷性,快节奏性、高技术含量性、高风险性,因此:在此项工作中如何做好风险防范,降低风险系数,保证病人安全,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是每个从事急救护理工作者所面对的重要课题。
所以我们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要不断的探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防止风险的发生。
1 增强急诊急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1.1 护理工作与法律密切相关,尤其在急诊科这个特殊的岗位中护理人员实施的每项护理活动都与法律密不可分如:对急危重病人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如果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漏记、随意涂改、字迹潦草、病情描述不确切,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医学术语不当、反应动态观察记录不及时、用药后果观察不及时、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等都埋下了纠纷的隐患。
1.2 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而急诊急救工作与生命息息相关,稍有不慎便可引起纠纷。
因此从事急诊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所做的每一项抢救措施必须准
确无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提升对医疗不当因素后果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从而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提高急救工作质量。
2 实施细节及风险管理
2.1 细节是认真的态度,细节管理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时间前的积极预防,护理工作者必须深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特别是护理工作的平凡使人产生厌倦和麻痹,造成人命关天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做到大事着眼,小事者手,小事做细,细事做精。
2.2 医院急救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密不可分,实施风险管理能不断识别急救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不仅把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投诉和纠纷,同时能提高急诊急救工作的整体水平,急诊风险管理应完全渗透到每位护理人员的意识中,体现到各项急救流程中,克服工作中漫不经心和随意行为,以有效地降低风险系数提高急救工作安全性。
3 提高急救业务水平
3.1 承担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掌握全面的急救理论知识,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业务的范围也不断地在扩大,因而对护士应具备的知识机构和修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在护校所学的医学专业知识已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承担急诊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
不断猎取新的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在工作中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最准确的判断,正确的对急危重患者实施抢救措施。
3.2 掌握娴熟的急救技术,医院急诊科是一个高挑战的岗位,护士具有技术风险,在急救工作中,娴熟的急救技术和过硬的基本功对抢救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否尽快实施抢救措施是决定生存希望大小的关键,当一个垂危的患者送到急诊室时护士在医生未下达遗嘱前即应采取救治措施的99%,所以我们平时工作中应加强基本功训练,练就一套紧急救治的基本功,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护理技术,是防止一切技术事故的关键。
4 加强急救人员的责任心教育
无论哪一种职业,从业者都需要具有责任心,特别是医院急诊急救护理工作,护士担负着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使命,她的职责就是全力以赴抢救患者的生病,救治急危重症过程中责任心缺失可直接导致患者痛苦和生命安危,会因失去有效的抢救时机而导致伤残或失去最宝贵的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当对生命高度负责,否则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同时自己也受到良心的谴责,终生感到遗憾和内疚,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保证急诊急救工作质量防止一切责任事故的关键。
5 加强与急诊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急诊病人的病情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在急救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则显得非常重要。
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很多纠纷的发生与护患沟
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主要是因护患沟通不足,不注意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忽视对患者的告知,不顾及患者在及家属的感受,使患者缺少信任感,从而引起不良情绪导致纠纷的发生。
对急诊病人的沟通要不失时机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切实为患者着想,使患者对护士有信任感、安全感,通过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解除心理压力,调动病人及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沟通还可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提升急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又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获得最佳抢救效果。
急救医学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和同行承认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速度迅猛,重要性也受到社会上更广泛和充分的理解,它涉及的法律范畴日益剧增,风险也贯穿于其全过程,做好急救的风险防范工作,可保证急诊急救护理工作质量,同时能提高急救工作的整体水平。
推动急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严.急诊护士护理风险防范.中外健康文摘,2011,1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