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对比阅读的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典雅教案二篇:《宋词二首》课堂教学实践

典雅教案二篇:《宋词二首》课堂教学实践

典雅教案二篇:《宋词二首》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实践近年来,语文课程在中国教育中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更能够锻炼自己的语文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词的美,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是每位语文老师所面临的难题。

本文将围绕着典雅教案二篇中的《宋词二首》,分享一些课堂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

一、课程介绍《宋词二首》分别是《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与《清平乐·别来春半》。

这两首词都是宋代文坛的代表作品,其所表达的意境与情感,都富有深刻的哲理意蕴与浓郁的时代特色。

通过对这两首词的学习,既能了解宋代文化,又能培养语文综合素养。

二、预习环节在领学这两首词之前,我们需要通过讲述宋代的社会背景,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这两首词的情感世界。

宋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时期。

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中,文艺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特别是在文学方面,宋代的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并体验宋代创作的独特风韵。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两首词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我们可以针对两首词的不同经典注释解释,加深学生对词的理解。

三、课堂环节1.学习词的基本知识我们可以以结构、对仗、语言风格等方面为切入点,把学习的目光集中到这两首词的构成和特点上。

我们要了解词的结构特点,分析好角色,掌握词的词牌、对仗、语言风格等基本要素;我们再进一步讲解词所传达的情感,以及对古代社会文化的影响力。

2.分析词的情感主题学习词的情感主题,可以让学生深入领会词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在了解情感主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词所表达的意境,进一步深入到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中。

对于《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作者的决心与坚韧;对于《清平乐·别来春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到离别之痛。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同一题材,别样情怀—《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比较意象,品味不同意境。

2.分析手法,体会历史兴衰。

3.倾情诵读,感受诗人情怀。

【教学重难点】比较意象,品味不同意境;倾情诵读,感受诗人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古典词大多表现乡土生活,描写城市的为数不多。

到了宋朝,文学重心下移,市井文化勃兴,描写城市的诗词开始涌现,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它们都以城市为写作对象,题材相同,但风格和感情却截然相反。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比较阅读,感受一下这两首词的不同之处。

二.初读,把握基调这两首词分别写了什么?读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明确:《望海潮》:写了杭州的繁华热闹,读起来感觉愉悦喜庆。

《扬州慢》:写了扬州的萧条冷落,读起来感觉伤感沉重。

三.再读,确定词眼1.两首词中哪一句最能直接体现各自的情感主旨?(包括小序)明确:《望海潮》:钱塘自古繁华《扬州慢》:黍离之悲2. 这两首词的字眼分别是什么明确:《望海潮》:繁华《扬州慢》:空城四.品读,深入探究1.这两首词分别选用了哪些意象,运用什么手法来描写“繁华"和“空城”?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就这两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具体要求是:①紧扣文本,抓住两首词中选用的意象进行比较,体会意境的不同;补充完善学案上的表格。

②组长主持讨论,组员积极发言,每组选派一名发言代表人进行展示。

③时间:6 分钟。

表格展示具体如下:2.小结:两首词在意象选取上不同,组合方式不同,所呈现的意境也截然不同:意象上,《望海潮》专门选取美丽富庶的景物,《扬州慢》则把眼前实有意象和古人诗词中的意象叠加,既描写了眼前的萧条败落,也提到了昔日的繁华兴盛;意境上,《望海潮》描绘了杭州的富足昌盛,营造出了国泰民安的盛世气象,《扬州慢》则描绘了扬州的残破荒凉,营造出哀婉伤感的意境。

宋词对比阅读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

宋词对比阅读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

宋词对比阅读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够把握悲愁凄婉的婉约派的艺术特点,领悟言情词的思想情感,进一步把握婉丽精致的言情词的艺术技巧,拓宽宋词的视野。

整个教学设计要围绕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体现“以学为主”,构建实用灵活、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一教学理念展开,努力体现实用灵活、开放创新的特色的课堂教学。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教学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

在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里,教师必然从学生身上获得了更多的信息。

那么教师如何从众多的信息当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教育信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预设目标呢?《宋词对比鉴赏阅读》的教学就是力图做到这一点。

Word 资料 ...课堂实录:课前音乐渲染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今天同学们的精神面貌都非常好,我相信老师接下来会与同学们展开一段精彩的宋词之旅。

首先问一下,同学们对宋词的印象如何?还记得你们曾学过的宋词吗?生:我记得,晏殊的《浣溪沙》。

师:还有吗?生:清照的《如梦令》。

(生齐读)师:词中的“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生:绿叶与红花。

师: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借代。

师:那么这是什么季节呢?“绿”指代“绿叶”,“红”指代“红花”,那么“红花”尽管很少,但也还是有的,绿叶正浓之时,那是什么时候?生:应该是夏天吧。

师:对了,准确来说应该是春末夏初。

这是清照早期的一首词作“少女思春”的词作。

因为词作风格清新,也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

其实宋词的风貌还远不止同学Word 资料 ...们刚才所背诵的这两首词。

下面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宋词,进一步感受宋词的风貌。

二、了解宋词的常识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宋词了解有多少?宋词大致上分为几类呢?生:我所知道的宋词是有两大派别,豪放派与婉约派的。

师:对了,那么这是按照什么来划分的呢?生:艺术特点。

《念奴娇_赤壁怀古》《永遇乐_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课堂实录

《念奴娇_赤壁怀古》《永遇乐_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课堂实录导学目标:1、品味词人抒发的情怀2、重点掌握怀古词的表现手法——用典3、能够体会词人营造的艺术境界,了解两首词的风格特点导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复习两首宋词,它们分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从题目看,这两首词均为怀古词怀古,即追怀古昔,因古而生怀,寄情怀于古迹、古人、古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唱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可见,“怀古”实在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所以,今天对这两首词的整合复习,我们确定了三个学习目标:1、品味词人抒发的情怀2、重点掌握怀古词的表现手法——用典3、能够体会词人营造的艺术境界,了解两首词的风格特点板块一:聚焦重点——用典赏析用典”是怀古之作重要的艺术手法作品中的“典”承载了丰富的感性和理性意义,“用典”,不仅能凸显,而且能有效地推进和发散作者的体验和思考分析作品的“用典”,对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有着的重要意义两首词作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很多,《念奴娇》着意刻画了周瑜的形象,而《永遇乐》更是运用了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等五个典故下面我们就围绕两个问题对两首词的用典加以赏析:(出示幻灯)1. 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典故?2. 从表情达意看,词中的典故有哪些作用?1. 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典故?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可能会有同学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看看两首词的标题就知道了,两位词人分别站在赤壁和京口北固亭怀古,当然会想到与这两个地方相关的典故啦是的,你们想得不错,但又不完全对苏轼游览赤壁为何只想到周瑜而非诸葛亮?辛弃疾站在京口北固亭为什么想到的是孙权、刘裕、拓跋焘而不是其他和此地相关的人与事?看来我们不仅要考虑“此地”,还要考虑“此时”以及“此时此地的作者”(两次出示幻灯)⑴与“此时此地”有关⑵与“此时此地的作者”有关先以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两次出示幻灯)。

李清照词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李清照的词作为文言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套有效的比较阅读教学方案,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从选材、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李清照词的比较阅读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选材在比较阅读的教学设计中,选材是关键的一环。

针对李清照词的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我们可以选择几首与之相关的词作为教学材料,比如《如梦令》、《如梦令细雨鱼儿出飞花》、《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等,这些词作品既具有代表性,又能体现李清照词的特点。

同时,也可以选取一些与李清照相关的其他词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二、教学目标比较阅读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对于李清照词的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我们可以设定以下几个具体目标:1.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如音韵、意象等;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3.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对比不同词作品的差异和共同之处;4.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已学内容,简要介绍李清照的词作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对李清照词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材料呈现:呈现选定的几首李清照词作品和与之相关的其他词人的作品,可通过幻灯片、图片或课件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每首词作进行阅读和理解。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首李清照的词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和讨论,比较不同词作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分析其中的意境、意象等艺术特点。

4. 总结归纳:请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李清照词及其他词人的作品。

5. 个人思考:要求学生个别思考,写下自己对于李清照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自由发挥,写下自己的创作或评论。

宋词的对比阅读教学——以苏轼、辛弃疾代表作为例

宋词的对比阅读教学——以苏轼、辛弃疾代表作为例

文言文教学40㊀2018 5每个小组将讨论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ꎬ学生可以针对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意见ꎬ最后由教师点评和总结ꎮ教师和学生之间㊁学生和学生之间构建了沟通的桥梁ꎬ教与学很好地连接在一起ꎬ学生之间相互讨论ꎬ在思想的交汇中碰撞出火花ꎬ帮助学生发散思维㊁开阔视野㊁提升能力ꎮ其次ꎬ教师与学生一同对文章进行细致的分析ꎬ既掌握了基础的文言知识ꎬ又理清了文章的记叙线索和记叙结构ꎬ了解文章所采用的记叙手法ꎮ三㊁多元化活动ꎬ巩固知识记叙式文言文最大的特征在于用纪实性的手法还原历史事件和塑造历史人物ꎬ为了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ꎬ进一步深入了解历史ꎬ领会人物形象特点ꎬ教师需要围绕文本设计扩展活动ꎮ如在班级内举办征文活动ꎬ围绕文章人物或主题写作文ꎻ举办班级辩论活动ꎬ以文中某一具体问题为辩论主题展开辩论ꎻ或者是举办课本剧改编ꎬ由学生担任编剧㊁导演ꎬ并分角色扮演ꎮ以«鸿门宴»一课的课本剧改编为例ꎬ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鸿门宴事件的起点㊁发展㊁高潮和结局ꎬ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本剧改编活动ꎮ每个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将文本改编成小短剧ꎬ并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排练ꎮ教师安排一至两节课的时间作为表演展示课ꎬ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打分ꎬ评比出表现最优秀的一个小组ꎮ举办多元化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ꎬ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ꎬ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中增强对文言文的热爱ꎮ综上所述ꎬ文言文教学虽然一直被视为语文教学中令人头疼的部分ꎬ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ꎬ教师需要找准方法ꎬ创造多元的教学情境ꎬ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ꎬ为文言文教学铺垫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ꎮ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ꎬ可以尝试从以上方面努力ꎬ进而更好地推动高中语文良性发展ꎮ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225500)宋词的对比阅读教学以苏轼㊁辛弃疾代表作为例包秋艳㊀㊀高中学生在学习宋词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是对于作品中一些典故不够了解ꎬ第二是无法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厚情感ꎬ第三是在整体感知能力方面有所欠缺ꎮ笔者认为ꎬ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处理ꎬ如采取对比教学的办法ꎬ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趣ꎬ读出情感ꎬ增强深度认知ꎮ一㊁用恰当的方法导入新课考虑到教学目标的要求ꎬ再加上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认知ꎬ教师需要安排更为恰当的引导方法ꎬ以便带领学生真正进入到课堂中来ꎮ比如在对比苏㊁辛词代表作之前ꎬ教师提出:古典诗词作品进行鉴赏时ꎬ一方面要注意到它意境的把握㊁形象的认知㊁手法的体会ꎻ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ꎬ这位词人的作品和其他词人的作品有什么区别ꎬ也就是作者独特的风格是如何构建出来的ꎮ总的说来ꎬ因为他们生活经历的不同艺术素养方面的差异ꎬ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格调与趣味ꎮ比如同样是唐朝的代表诗人ꎬ李白和杜甫的风格便非常不同ꎻ同样是宋词的代表作家ꎬ苏东坡的词ꎬ需关西大汉铜琶铁板唱大江东文言文教学41㊀20185去ꎬ而柳永的词则需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ꎮ这种对比不仅体现在豪放派和婉约派之间ꎬ就算是同为豪放派的苏东坡和辛弃疾ꎬ他们之间的区别也可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关注ꎮ二人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下来对他们的代表作品进行深入研究ꎮ用这种全面概述式的导入方法ꎬ能够让学生迅速接受对比阅读的策略ꎬ为接下来的正式教学奠定基础ꎮ二㊁用整体的感受进行把握«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可谓苏㊁辛二人的代表作ꎬ同时也是宋词中的名篇ꎮ它们同样具有感情丰沛㊁文辞优美的特点ꎬ但是因为年代久远㊁文辞古奥ꎬ高中生想要理解这些作品ꎬ难度非常大ꎮ教师首先应当做的便是对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进行简要介绍ꎬ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诵读ꎬ从整体上把握作品所蕴含的情感ꎮ当学生朗读熟练之后ꎬ教师给予适时点拨ꎬ明确诵读中的不同韵味ꎬ像 大江东去 乱石穿空 应当读得豪迈一些ꎬ 凭谁问ꎬ廉颇老矣ꎬ尚能饭否 应当读得深沉一些ꎮ教师指导完成之后ꎬ学生再次诵读ꎬ用有感情的诵读来再现作者的心境ꎮ数度诵读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ꎬ如默读㊁齐读㊁范读等ꎬ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对文本有一个直接的感悟ꎬ对两首词的对比ꎬ如意境上的区别㊁主旨上的差异产生认知ꎮ三㊁用深入的研讨进行认知为了保证学生在对比中深入认知ꎬ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ꎮ其一是对这两首词的开头部分进行阅读ꎬ比较相异与相同之处ꎮ该问题的设置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二者是用古代英雄怀想的办法开篇ꎬ而其目的和风格又有不同ꎮ其中ꎬ苏东坡的作品ꎬ依靠对长江奔流之势的描写ꎬ展现出豪放的一面ꎻ而辛弃疾则用古代有英雄映衬当时无英雄ꎬ形成一种感伤的格调ꎮ这样的感受毋庸教师的说明ꎬ学生自然可以感受得到ꎮ其二是诵读对古代英雄怀念的部分ꎬ比较二者的区别ꎬ此问题的安排ꎬ使学生明确同为描述古人ꎬ因目的与行文的不同ꎬ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ꎮ因为学生已经了解了两篇作品的创作背景ꎬ因此教师只要稍加回顾便可ꎬ问题的答案自然会在学生心中呈现出来:两首词的相同点在于均使得古代英雄的气度跃然于纸上ꎬ可是苏词更倾向于表达自身豪迈气概的反悔ꎬ而辛词则更倾向于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ꎬ因此前者豪迈而后者愤慨的结论自然呈现ꎮ其三是对两首作品的结尾部分进行深度感悟ꎬ此问题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风格之差异ꎬ在此问题带动下ꎬ教师需要用抓关键的引导办法ꎬ让学生对诗句进行理解ꎮ比如在苏东坡词中出现的 多情 华发 如梦 等关键性词语ꎬ在辛弃疾词里面出现的 廉颇老矣 等词语ꎮ在对关键词的两相比较以后ꎬ学生能够自然发现:它们都展现出了一种英雄老矣㊁壮志无由实现的感慨ꎻ所不同者ꎬ正在于二人叙事风格的区别ꎬ而叙事风格的区别ꎬ又根源于二人的表述目标之差异ꎮ最后ꎬ教师可以从用典的角度ꎬ帮助学生对两首词进行研究ꎬ实现二者用典的对比ꎬ这也可以说是难点所在ꎮ设计该问题能够使学生从更加宏观的视角对两首词进行分析ꎬ达到知其人㊁品其词㊁体其意㊁入其境的效果ꎮ两首词皆有用典之处ꎬ在教师引导下ꎬ学生从注释中基本了解ꎬ并通过资料引入的办法全面把握ꎬ接下来表述两首作品都写了哪些历史人物ꎬ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际遇是什么样的ꎬ由此学生更容易领会两首词的精髓所在ꎮ对比阅读是一种有益于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的绝佳教学引导方式ꎮ词肇始于隋唐ꎬ发达于两宋ꎬ展余韵于明清ꎬ是一种文情并茂的特殊文体ꎬ它既可以遣兴娱宾ꎬ也可以表达心声ꎬ小可以抒个人之思ꎬ大可以现家国之情ꎮ其中ꎬ高中时期会遇到的苏轼与辛弃疾两位大家ꎬ是宋词的代表性人物ꎬ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ꎬ可以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各自的绝妙之处ꎬ是一种良好的教学策略ꎮ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中学(225200)。

《宋词两首》说课稿

《宋词两首》说课稿

《宋词两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呈现一堂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宋词两首》。

在这堂课中,我们将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赏析两首具有代表性的宋词,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感受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瑰宝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这堂课的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本堂课的目标是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望海潮》和《声声慢》两首宋词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以及各自的艺术特点。

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词牌与词人背景;2.品读《望海潮》与《声声慢》两首词,感受词人的情感世界;3.探讨两首词的表现手法;4.分析两首词的艺术特色;5.总结宋词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步骤与教学方法1.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播放《望海潮》和《声声慢》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宋词的世界,感受宋词的音乐美。

随后,简要介绍词牌与词人背景,为后续的深入赏析做好铺垫。

2. 品读《望海潮》与《声声慢》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品读这两首词,感受词人的情感世界。

例如,《望海潮》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美丽风景和繁华生活的赞美;而《声声慢》则抒发了作者孤独、凄凉的情感。

3. 探讨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两首词的表现手法。

例如,《望海潮》运用了铺叙、夸张、渲染等手法,表现了杭州的繁华景象;而《声声慢》则运用了白描、叠词等手法,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4. 分析艺术特色通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词的艺术特色。

例如,《望海潮》以铺叙为主线,通过对比杭州与其他地方的不同,突显了杭州的繁华;而《声声慢》则以情感为主线,通过叠词的运用,表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

5. 总结宋词的独特魅力最后,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所学内容,总结宋词的独特魅力。

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载体,具有音乐美、情感美、意境美等艺术特点。

同时,宋词所涉及的主题广泛,形式多样,语言优美,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审美体验。

此外,宋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案例宋词二首课堂实录教案导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案例宋词二首课堂实录教案导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宋词二首》课堂实录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崔海鸿【设计说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并强调要“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借助关键词整体感知文章,找到阅读理解古诗词的钥匙,高效地完成大容量的课堂学习任务。

我把本课的重点设计为体会词人丰富深沉的思想情感,在比较阅读中把握诗词豪放之风。

创设形象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学习小组交流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享有充足的自我体验、探究、分享的思维时间和空间。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词,感受艺术形象,把握诗词意境。

2.熟悉怀古词的特点,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体会词人丰富深沉的思想情感。

比较同一流派的诗人情感的不同。

3.比较鉴赏主题不一、风格相近的两首宋词,体会豪放的词风。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师:(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大家听着这熟悉的旋律有什么样的感觉啊?生:雄浑生:激昂生:豪放生:好听(学生笑)师:是啊,我们都感觉到了雄浑豪放、意兴昂扬。

在这震撼心灵的乐音中,今天我们一起来诵读、品味并比较鉴赏两首极具豪放之风的两首宋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下简称“念”)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下简称“永”)。

(板书:宋词二首)师:下面请欣赏名家的朗诵录音。

(播放《念》《永》的配乐朗诵录音)(同学们发出赞叹声)师:在聆听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文本的美。

大家在诵读时一定要把握好字音、节奏、语气、语调等。

下面我们强调几个字音:淘táo 初嫁了liăo 英发fā纶guān巾樯qiáng橹lŭ华huá(通假字)发fà还huán(古音)酹lâi 榭xiâ胥xū佛bì(古音)狸lí师:下面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两首词,他们读完后请其他同学作评点。

宋词与元曲的表现手法对比教学方案设计

宋词与元曲的表现手法对比教学方案设计

宋词与元曲的表现手法对比教学方案设计1. 引言介绍宋词和元曲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艺术形式,探讨其表现手法的独特之处。

同时,提出本文的教学方案设计旨在比较宋词和元曲的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2. 教学目标- 了解宋词和元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 掌握宋词和元曲的表现手法的区别与共通之处;- 分析并比较宋词和元曲的典型作品;-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宋词的表现手法- 情景描写:借助景物、人物、事件等元素表达情感;- 感情表达:通过细腻的词藻和意境,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绪;- 对象描写:以自然或人物为对象,塑造形象;- 借景抒怀:利用自然景色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3.2 元曲的表现手法- 剧情情节:通过舞台表演展示人物关系、冲突和转折;- 对白独白:人物之间的对话和独白,揭示角色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曲调音律: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增加戏剧的艺术效果;- 象征意象:通过符号和象征物体,传递深刻的含义。

4. 教学步骤4.1 了解宋词和元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对宋词和元曲的产生和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

4.2 比较宋词和元曲的表现手法。

学生阅读并分析典型的宋词和元曲作品,以及相关的批评文章。

通过小组讨论和整体展示的形式,比较两者的表现手法的异同。

4.3 学生创作和表演。

分组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表现手法,创作并表演一段宋词和一段元曲。

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两种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4.4 总结与评价。

学生分析他们创作和表演中运用到的表现手法,并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给予评价和建议。

引导学生体会到宋词和元曲的表现手法对于情感传达和艺术展示的重要性。

5. 教学评价方法- 学生对宋词和元曲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宋词和元曲典型作品的分析与比较能力;- 学生创作和表演的表现手法是否符合要求,并能够有效传达信息和情感;- 学生对自我和他人作品的评价和建议是否具有合理性和洞察力。

《宋词二首》教学设计

《宋词二首》教学设计

《宋词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方法目标1、对比体会婉约词风与豪放词风的特点。

2、学会结合生活理解词作,从词作中汲取精神养分。

情感目标把握词的文眼,感受词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词眼赏析。

教学难点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词人面对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到柳永,你能想到他的哪些名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种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孤独、迷茫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倦地寻找美、享受美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这是天涯沦落人的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凤栖梧》。

二、复习宋词的常识。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

别名: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

形式:有词牌,有标题,一般都是两段(片),句子长短不一。

分类:按字数——小令、中调、长调。

按段落——单调、双调、三叠……派别: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秦观等);豪放(苏轼、辛弃疾等)。

三、教师范读两首宋词,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宋词中蕴涵的情感。

四、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许多歌伎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而身价大大提高。

宋词两首教学设计

宋词两首教学设计

宋词两首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如群星荟萃的诗歌史上,唐诗、宋词、元曲,无疑是最璀璨的。

我们学过的古诗多为唐诗,这学期新学的的10首古诗就有5首是唐诗。

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两首宋词。

请大家打开书本,自己读一读,注意把词读通读准。

二、自学词1、自读,读准读通(大声)2、读给同桌听一听。

指名读,男女生读3、比较两个题目,有什么发现?(都有词牌名,第一首没有题目。

)4、根据课文下的注释,同桌合作说说词的意思,疑难处做好记号。

指名说说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在屏幕上以红字体出示。

三、学习《浣溪沙》1、学习诗词,光理解诗句的意思是不够的,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学习诗歌的方法吗?(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边读边想象画面;熟读成诵;相同题材的诗比较着读)2、那谁先来说说对“苏轼”的了解3、简介苏轼及时代背景4、刚刚我们发现作者没有给这首词取题目,但相比其他诗词,这首词多了一个序言,我们一起读一读。

从这个小序中,你能了解到什么?(游玩的地点,溪水的位置及溪水的流向)5、作者为什么要先介绍溪水的流向呢?先不急着说,等我们理解了词的意思后,自然就会懂了。

现在我们再一起把这首词读一遍。

6、出示词的上阕。

这首词有上下两阙,上阕写的是什么呢?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7、从句子的意思我们可以知道,上阙写的是景,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三幅画面,是三幅怎样的画面呢?(兰芽浸溪、松间沙路、雨中杜鹃。

兰花发出了短短的嫩芽,浸在涨满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间有一条一尘不染的沙路,黄昏时潇潇细雨声中杜鹃在啼叫。

)这样的画面给人予什么样的感受呢?我们再一起闭上眼睛听一听,想象词句描绘的画面,用词语形容。

(爽人耳目、沁人心脾、优美洁净,又带有作者当时丝丝落寞之情。

清新优美,淡雅宁静)这样的景色真令人向往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美美地读一读。

词的上阕除了给我们描绘了三幅画面外,还告诉我们什么呢?(“山下兰芽短浸溪”兰花发出嫩芽正是早春时节,兰芽短浸溪又是“兰溪”名的由来,这一句不仅写景,还告诉我们游玩的时间及溪名的由来。

宋词对比阅读教学设计案例

宋词对比阅读教学设计案例

宋词对比阅读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目标:通过对宋词的对比阅读,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宋词的特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教学内容:1. 选取两首风格迥异的宋词进行对比阅读,分析其词牌、格律、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差异。

2. 引导学生探讨宋词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在对比中理解不同词作者的写作风格和题材选择。

3. 分析宋词与其他文学体裁(如宋诗、元曲)的异同,探究宋词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步骤:引入:1. 呈现两首选定的宋词,引发学生的兴趣。

不透露词作者和具体背景,只呈现纯粹的文学作品。

2. 向学生提问引导:你对宋词有何了解?你认为宋词的特点是什么?对比阅读:1. 学生独立阅读两首宋词,并思考以下问题:词作者的情感表达是什么?意境描绘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两首词的主题?2. 学生讨论并交流彼此的理解,引导他们发现两首词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3. 老师指导学生分析两首词的词牌、格律、修辞手法等方面的不同,并讨论这些差异对词的意境和表达效果的影响。

深入探究: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是因为词作者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还是其他原因?这种差异给我们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了什么?2. 老师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两位词作者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从中寻找答案。

3. 学生围绕两首词的主题、意境、情感表达等方面展开讨论,思考宋词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拓展延伸:1. 给学生提供其他风格迥异的宋词,让他们进行对比阅读,并总结出更多的异同之处。

2. 引导学生将宋词与其他文学体裁进行比较,如宋词与宋诗、元曲的比较,让他们理解宋词在不同文学领域中的独特性。

总结:1. 学生归纳整理对宋词对比阅读的收获和体会,并展示给全班。

2. 总结宋词的特点和地位,并表达对宋词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这个教学设计案例以对比阅读为主线,通过分析两首风格迥异的宋词,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宋词的特点,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教学过程从引入开始,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宋词的特点和了解程度,然后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发现和理解两首词的共性和差异。

唐诗宋词课堂实录

唐诗宋词课堂实录

唐诗宋词课堂实录据称,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唐诗宋词为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

这些诗歌经过千年的传承,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和传颂。

为了更好地探究唐诗宋词的魅力以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本文将进行一次唐诗宋词课堂实录的描述。

为了尽可能地还原课堂情景,本文以对话的形式进行。

以下为现场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1:老师,我一直对唐诗宋词很感兴趣,今天我们能学习哪一首吗?教师:当然可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不复返的思考。

请大家仔细听。

(教师开始朗读《登鹳雀楼》)学生2:这首诗真美!老师,您能重点讲解一下它的意境吗?教师:当然可以。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大自然的壮阔景色,给人一种开阔和豪情的感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更高目标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营造出了浩渺的壮丽景象,同时也传递了诗人对于人生追求的思考。

学生3:老师,这首诗的词句运用很巧妙。

诗人如何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来加深读者的感受呢?教师:好问题!通过对比手法,诗人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与诗人的追求相对照,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感。

此外,诗中还用到了拟人手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诗人将欲望拟人化,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学生4:老师,您刚才说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我怎么没有听出来?教师:很好的问题!其实,诗人通过表达“白日依山尽”暗示了时光流逝,而“更上一层楼”则意味着追求,这两句诗将时间与追求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不再回头的思考。

学生5:老师,这么多唐诗宋词,有没有对后世文学产生很大影响的?教师:当然有!唐诗宋词不仅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和写作技巧成为了后世文人创作的基础,对于后来的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许多现代作家和诗人都受到了唐诗宋词的启发,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古诗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创造出了有独特韵味的现代作品。

《柳永词二首》《望海潮》《雨霖铃》的课堂教学实录

《柳永词二首》《望海潮》《雨霖铃》的课堂教学实录

《柳永词二首》《望海潮》《雨霖铃》的课堂教学实录《柳永词二首》《望海潮》《雨霖铃》的课堂教学实录导入:北宋词人柳永,有人说他是浪迹江湖的游客,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人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那么,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柳永的《望海潮》和《雨霖铃》,走进他的情感世界。

首先我们来学习《望海潮》,走近青年时期的柳永。

传说金主完颜亮读罢这首《望海潮》,十分羡慕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入侵南宋之志。

请同学一齐朗诵《望海潮》,边读边思考这样个问题:词中的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南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学生齐读《望海潮》)师:请同学看一下屏幕上的思考题,(出示幻灯片:思考:词中的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南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哪位同学思考好了就可以发言。

生:我认为“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句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南宋的野心,因为大家都把珠宝陈列在市面上面,而且相互攀比自己家的富庶,就可以看出这里是多么富庶,是多么有钱,那完颜亮发现这里是如此富庶,他自然就起了入侵南宋的野心。

师:也就是物质生活的这种诱惑,家家户户是绫罗盈柜,珠宝玉石遍陈于室,人们都在比阔气,讲豪华。

非常好.生:还有哪位?来,你说说。

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句话描写当时杭州风景优美,地理形势很优越。

如果侵占之后,可以占据地理优势,应该可以勾起他入侵南宋的野心师:哦!我听出来了,他除了羡慕这里物质生活的富裕之外,还对这里风景的优美引起他精神上的愉悦所向往。

师:好,还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生:“千骑拥高牙,沉醉听萧鼓,吟赏烟霞”会引起他入侵的野心,因为高牙是个官,然后在这里过的这么悠闲自在,太舒服了,他如果统治了这里,就是这里最高的统治者了,所以他活的会更好。

师:治理有方,高牙并不是一个官,高牙是官员出行的仪仗队,那么也就是他十分羡慕这里的地方官。

他为什么羡慕这里的地方官,或者说这里的地方官为什么如此悠闲自在?哪位同学可以就他说的这句话深入地理解一下?生:我觉得他之所以羡慕这里的地方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钱塘也就是杭州这里历史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繁华的都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对比鉴赏阅读执教者:茂名市第一中学艳姝上课班级:茂名市第十六中学高一6班上课时间:2013年12月13日教学设计思想: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粤教版语文选修1教材第三单元“漫步宋词”中的“基本阅读”第13课“柳永词二首”中的《蝶恋花》以及“拓展阅读”第19课“言情词三首”中晏殊的《蝶恋花》,两首词牌名相同,风格相似,流派相同,因而整合教材,把两首词作对比阅读教学。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够把握悲愁凄婉的婉约派的艺术特点,领悟言情词的思想情感,进一步把握婉丽精致的言情词的艺术技巧,拓宽宋词的视野。

整个教学设计要围绕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体现“以学为主”,构建实用灵活、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一教学理念展开,努力体现实用灵活、开放创新的特色的课堂教学。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

在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里,教师必然从学生身上获得了更多的信息源。

那么教师如何从众多的信息源当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教育信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预设目标呢?《宋词对比鉴赏阅读》的教学就是力图做到这一点。

课堂实录:课前音乐渲染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今天同学们的精神面貌都非常好,我相信老师接下来会与同学们展开一段精彩的宋词之旅。

首先问一下,同学们对宋词的印象如何?还记得你们曾学过的宋词吗?生:我记得,晏殊的《浣溪沙》。

师:还有吗?生:清照的《如梦令》。

(生齐读)师:词中的“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生:绿叶与红花。

师: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借代。

师:那么这是什么季节呢?“绿”指代“绿叶”,“红”指代“红花”,那么“红花”尽管很少,但也还是有的,绿叶正浓之时,那是什么时候?生:应该是夏天吧。

师:对了,准确来说应该是春末夏初。

这是清照早期的一首词作“少女思春”的词作。

因为词作风格清新,也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

其实宋词的风貌还远不止同学们刚才所背诵的这两首词。

下面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宋词,进一步感受宋词的风貌。

二、了解宋词的常识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宋词了解有多少?宋词大致上分为几类呢?生:我所知道的宋词是有两大派别,豪放派与婉约派的。

师:对了,那么这是按照什么来划分的呢?生:艺术特点。

师:对了,艺术风格来划分的。

那么,宋词还可以按照什么类别来分呢?生:按照长短来分的。

师:噢,是的,长短。

那么长短是按照什么来划分的?生:按照字数。

师:对了,那么按照字数划分可以划分为什么名称的宋词类别呢?生:小令。

师:很好,那只有这一种类别吗?还有补充吗?哪位同学可以补充一下?生:长词。

师:长词?长词对不对?实际上是称为长什么?生:长调。

师:对了。

长调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什么?生:慢词。

师:对了。

同学们已经说出了两类了,宋词按字数划分只有两类吗?还有吗?既然有小令以及长调,那么应该还有什么?生:中令。

师:噢,猜对了一半,那还有一类就是中调。

其实,宋词还有一个段落的划分,分为上阕和下阕,也就是上片和下片。

好的,至此,我们已经大致复习了一下宋词的常识,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屏幕,完善一下我们对宋词的认识。

(展示大屏幕)师:那么我们刚才读的那两首清照和晏殊的词是属于哪一个类别的宋词呢?生:小令。

生:婉约派。

三、了解词牌名及作者,初步感知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同样是属于宋词婉约派风格的词人的两首名作。

一位是柳永,另一位是晏殊。

唉呀,这个名字怎么那么熟悉啊!生:那是因为老师的名字也叫艳姝。

师:对了,我姓,名艳姝。

我一介小女子也有幸与北宋的这位大文豪同名,小女子真是三生有幸啊。

不过,我是一位人民教师,不象这位北宋的大名臣晏殊一样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但是老师觉得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每天与你们一起成长,这也是老师此生的一种幸福啊。

(掌声)好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两首词一首是柳永的《蝶恋花》,另一首是晏殊的,也是《蝶恋花》,那么这两首词首先在题目上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生:都是《蝶恋花》。

师:这是标题吗?生:不是,这是词牌名。

师:好,有哪位同学说说对词牌名的了解。

说说《蝶恋花》代表什么意思?生:所谓的词牌名是指宋词的词格以及韵调。

取自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又称《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黄金缕》《江如练》等。

前、后片各五句,共60字;前、后片均于第1、3、4、5句押仄韵。

师:对了,词牌名不仅在字数上有严格的要求,还在声律上有严格的要求。

所以,这位男同学擅长使用手头上的资料,充实了对词牌的理解,很好。

那么这个词牌的词作是属于哪一类宋词呢?生:中调。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

(展示PPT)那么,我们还可以从词牌的容上了解到什么信息?生:儿女情长,是情诗。

师:对了,表达爱慕或相思之情的多数填写这一类词牌。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两位作者。

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这两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了解有多少?生:柳永是进士,生平仕途不顺,经常在歌伎间流连。

帮歌伎填写了大量的词,成为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

师:对了,这是一种职业,专业填词人,柳永应该就是这一职业的始祖了。

还有,他是一位风流才子,终日在歌伎当中,是有着儿女情长的痴情人了。

还有吗?生:柳永与他的父亲与兄长,被称为“柳氏三绝”。

师:这是这位同学课前扩充的知识,非常好。

所以说,柳永是出自书香门弟。

那么,还有吗?生:柳永是历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

师:好,这位同学关注到了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

慢词也就是长调。

那还有没有补充?生:柳永擅长用铺叙的手法。

师:对的,那么他的铺叙手法,你了解吗?生:不了解。

师:好,那么等会我们就进一步了解这种手法。

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屏幕,进一步完善对柳永的了解。

(展示PPT)其实,柳永还有一个官职的称谓,就是“柳屯田”。

而在文学上的造诣,同学们都找出比较详细的信息了。

好,下面我们来了解另外一位词人,晏殊。

相对来说,柳永是婉约词派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那么晏殊的生平以及他的文学成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生:他从小就很聪明,以神童著称,他是进士出身,官至宰相,他爱好文艺,创作了很多词作,有130多首。

师:很好,这位同学主要是了解了他的生平经历。

晏殊天赋极高,从小就是神童,那还有其他特点吗?生:对于晏殊来说,他能诗能文,但其主要成就还是在艺术上,“温润秀洁”四个字可以概括其艺术风格。

“造词工妙”是晏殊词作的特点。

师:对了,这是他的一种语言特色。

还有吗?生:他常用委婉的手法,去表现作品的主题。

师:是的,委婉的手法,其实可以换一个词去表达这个意思就是——生:含蓄。

师:好的,等会我们来欣赏一下晏殊的词当中是不是有含蓄的美。

下面请看一下大屏幕,补充完整对晏殊的理解。

(展示PPT)他是北宋婉约派“倚声之祖”,所以按照辈分来说,谁的更高?(生:晏殊)如果按照宋词的推广以及成就而言,谁的更好?(生:柳永)。

所以,他们是各有成就啊!四、吟咏诵读,整体感知师:下面我们将要进入两首宋词的境界当中了,那么同学们更喜欢哪一首呢?老师请这位同学当众诵读一遍,请他把同学们带入到这首宋词的意境当中。

生:我选读柳永的《蝶恋花》。

(示读)师:很好,读得铿锵有力啊。

(掌声)不过,能不能带出点婉约的味道呢?我感觉有点象读豪放派的词。

(笑声)好,又一位女同学自动请缨。

生:我选读晏殊的《蝶恋花》。

(示读)师:这位同学朗读时带有一定的节奏感以及前后情感起伏的变化,越往后,感情越细腻、深沉了!(掌声)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两位都是女同学示朗读,有没有男生自告奋勇?是不是这婉约派的词作风格导致男生不敢去尝试呢?好,我看到一位男生勇敢地站起来了。

(掌声)生:我选读柳永的《蝶恋花》。

(示读)师:很感谢这位男生的深情演绎,我仿佛看到了柳永的影子。

(笑声、掌声)好,我们欣赏了三位同学的朗读之后,同学们也应该跃跃欲试了。

请同学们带着情感朗读这两首宋词。

预备,开始!(全体学生齐读)师:好,同学们读得都非常有感情。

那么下面我们来听一下名家的演绎。

(播放名家朗读作品)五、入情入境,对比鉴赏师:我们说,人生的痛苦在于选择,有选择就会有痛苦。

那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有两首宋词摆在你们的面前,你们更喜欢哪一首呢?(生纷纷表态)好,我听到有不同的答案。

但是我需要你们的理由。

下面我们来进行这样一个探讨的活动。

以前后4位同学为一小组,合作讨论,具体地说说你更喜欢哪一首宋词。

那么,说到理由,有些同学就觉得有点困难了,也会说,爱需要理由吗?(笑声)其实,我们知道,鉴赏一首宋词,它的切入点在什么地方?生:情感。

师:很好,情感!那么这种情感是谁的呢?生:作者的。

师:是作者吗?一定是作者吗?生:词里面的人。

师:对了,词里面有一个说法,就是“抒情主人公“。

(板书)“抒情主人公”中包含的就是一种“情感”。

(板书)有些同学读诗词就是以感性认识为主的,往往就被这首词的情所感动了。

所以,情感也可以成为你的理由。

所以,鉴赏的切入点的第一个角度就是从“情感”的角度去切入的。

第二个角度是从“写景”的角度去切入的。

为什么?生:因为景很美,情景交融。

(板书)师:对的。

中国古典诗歌是含蓄的艺术。

它的常用艺术表现手法就是借景抒情。

所以,你更喜欢两首词当中的哪一种景物描写呢?那么,第三个角度就是比较高的要求了,就是从表达技巧的角度来分析的。

同样是抒情,哪一种表现手法你更欣赏呢?(学习小组讨论6分钟,老师在同学当中了解、释疑)师:好,哪一位小组的同学先拔头筹?生:我比较喜欢晏殊的《蝶恋花》。

我比较欣赏里面的“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这一句。

它大概的意思是说”明月不了解离别的痛苦,倾斜的光线照耀到每家每户。

师:能更进一步地说说,“斜光到晓”是什么意思吗?(笑声)生:就是说“月光从晚上一直照到早上”。

师:对了,也就是说抒情主人公一整晚都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

整夜未眠。

好,为什么喜欢这一句?生:因为这一句,把自己的情感都融入到景色当中。

师:那你说的理由的切入点应该就是从抒情主人公的角度的?那词当中哪个地方是写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的?生:离恨苦。

师:这句话出现了一个古诗当中常见的意象“明月”,在古诗当中,明月的涵就是“望月怀人”。

好的,那一轮明月啊。

这就是这位同学的理由,情景交融。

好的,下一位同学请发表意见。

生:我喜欢柳永的《蝶恋花》,从表达技巧来说,词中是用铺叙的手法,上片是以那个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为下文思念的“伊人”而日渐消瘦,是为下文作铺垫。

师:我们注意一下这位同学说的“下文”说得对不对?生:是下片或下阕。

师:对的。

好,那么,为下片作一个铺垫,实际上是为下片的什么地方作的铺垫?(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的,那么这是一句名句,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手法?生:直接抒情。

师:对了,在古诗当中叫做“直抒胸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