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湖南醴陵制作的釉下五彩瓷更具收藏价值

合集下载

淡雅至美——醴陵釉下五彩的工艺成就

淡雅至美——醴陵釉下五彩的工艺成就

淡雅至美——醴陵釉下五彩的工艺成就
刘劲松
【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卷),期】2014(0)11
【摘要】釉下彩是彩绘瓷的一种工艺。

其常见手法是,先用色料在素坯上绘制纹饰,然后罩以透明釉,再经过高温烧成。

釉下彩的特点是纹饰在釉下,由于釉的保护,色彩历久弥新。

我们常见的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都属于釉下彩系列。

其中,创烧于醴陵的釉下五彩,是最具代表性的工艺。

【总页数】4页(P36-39)
【作者】刘劲松
【作者单位】醴陵新世纪艺术馆 4122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醴陵釉下五彩双勾混水渍色法装饰工艺 [J], 吴声波
2.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醴陵市瓷艺堂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约合作研究项目“醴陵釉下五彩技艺传承研究” [J],
3.醴陵釉下五彩的工艺技法研究 [J], 魏楚斌
4.醴陵釉下五彩陶瓷工艺特征结构化模型研究 [J], 王贞;何雨薇
5.手工艺技艺类非遗在高校工艺美术专业中的教学策略
——以醴陵釉下五彩为例 [J], 汤新星;李凯文;王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醴陵釉下五彩瓷,“红官窑”和平民瓷合体

醴陵釉下五彩瓷,“红官窑”和平民瓷合体

醴陵釉下五彩瓷,“红官窑”和平民瓷合体作者:雷虎来源:《旅游世界》2022年第08期中国是一个以CHINA为英文名的国度,但是站在现代瓷艺之巅的却不是中国,而是曾经以中国为师的日本;1904年,抱着实业救国梦想的清朝官员熊希龄(后任北洋政府总理)考察日本,以日本为师改造的首选竟是china,于是曾经只产粗瓷的醴陵诞生了全新的瓷种——釉下五彩瓷;醴陵釉下五彩瓷一出世,就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质名扬海内外,为醴陵赢得“瓷都”之誉;而后集全国之力制造的“毛瓷”更为其博得“红官窑”之名。

计划经济时代远去,举一国之力生产一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醴陵的各大国营瓷厂巨大的厂房内长起的荒草和拍卖市场有价无市的现代官窑“毛瓷”形成鲜明的对照;而醴陵瓷器市场上熙来攘往的瓷商,以一元一个甚至更低的价格把数以亿计的日用瓷运往世界各地。

醴陵瓷游走在贵气与屌丝之间:瓷有百美千宠,你选哪一种?在长沙和一帮茶友聚会,我左一口安化黑茶,右一杯古丈毛尖,一边慢吞吞地说我的茶器寻访计划:先过景德镇寻青花,再下宜兴访紫砂!“然后呢?”湖南茶友看着我眼神满是期盼。

“以后,还有第三者?”朋友怒了:“你眼前的妹子是长沙生的,喝的茶是安化产的,盛茶的杯是醴陵烧的,但你要寻访的对象却和湖南没半毛钱关系,全国三大瓷都你独漏了醴陵,你是成心来砸场子的?”慑于朋友的“淫威”,我敢怒不敢言,把杯中茶牛饮而尽后,目不转睛地盯着这盛茶的瓷杯。

第二天,半推半就地被湘妹子押到醴陵,开始寻访以前闻所未闻却声名日隆的醴陵釉下五彩瓷。

被茶友领着,到醴陵后,当然先访茶馆。

车停在一家名为“陆如轩”的茶馆门口。

但推开馆门,不似入茶室,却像进入博物馆:地上蹲的是瓷质画缸,墙上挂的是瓷盘瓷画,橱窗则摆着各式梅瓶。

近百平米大的空间,竟然有各式瓷器上百件,绝大部分瓷器和茶没有任何关联。

唯一体现茶馆特质的是临街几个包厢。

每一个包厢中都布好了一桌茶席,而茶席上则摆满了一水儿的瓷质茶器。

当代国瓷:醴陵釉下五彩瓷

当代国瓷:醴陵釉下五彩瓷

鉴赏15 Sept. 2015醴陵,位于湖南东部,与江西接壤,其东、南、北三面为罗霄山脉所盘纡,独西境为平野。

渌水横贯东西,奔泻入湘。

此地瓷土资源丰富,加之林木繁茂,燃料充足,是制瓷的理想场所。

醴陵窑因创烧釉下五彩瓷器而声誉颇著,是湖南继长沙窑后的又一名窑,也是中国彩瓷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后起之秀醴陵制瓷起步较晚。

雍正七年,广东人廖仲威向沩山寺僧智慧赁山设厂,并邀来同乡技工陶、曾、马、樊等20余人制瓷,成为醴陵瓷业之篙矢。

嘉庆年间,形成以沩山为中心的方圆数十里的产瓷区,赤竹岭、老鸦山、王仙观口、大小林桥、瓦子山、塘口山等地都有窑址分布。

光绪十八年至光绪末年,是醴陵早期制瓷的鼎盛时期。

早期醴陵瓷质量与景德镇相去甚远,皆为粗瓷。

拉坯、绘图系一人为之,作坊内尚无明确的分工。

长沙等地瓷商称醴陵等窑的碗为“土瓷”,而称景德镇碗为“镇瓷”,售价也大不相同。

醴陵制瓷的真正崛起,并在中国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当归功于产品革新。

在此过程中,光绪末年的熊希龄及文俊铎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熊希龄,字秉三,湘西凤凰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

幼入私塾,14岁中秀才,17岁入湘水校经堂深造,同年中举,年20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三十年随湖南巡抚端方东赴日本考察宪政,见京西、大阪、濑户等地产瓷精美,羡慕不已,回湘后决心振兴湖南瓷当代国瓷:醴陵釉下五彩瓷吕 埴编辑|薛续友鉴赏15 Sept. 2015业。

民国二年辞去湖南瓷业公司总经理职,时有“第一流人才内阁”之称。

熊希龄一生致力于实业和教育事业。

文俊铎,字代耕,醴陵东堡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举,以一等知县候补湖北,后相继主管发审局、硝磺局和来凤厘局。

中日甲午之战,随吴大澂出关抗击日军,因计谋不被采用,辞归乡里。

光绪二十一年,赴京应试,各省举人相约公车上书,力主变法,湖南由文俊铎首署。

谭嗣同在湘成立南学会,由文领衔。

戊戌变法失败后,避隐家乡,致力于公益事业。

光绪三十年冬,与熊希龄同赴日本考察教育与实业。

集众所长,乃成至高品质——谈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包容性

集众所长,乃成至高品质——谈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包容性
后 ,光洁细腻 ,轻 薄透明 ,色彩绚 丽 ,画 工精美 ,质地精 良 , “ 薄如 纸 ,白如 玉 ,明如 镜 ,声如磬 ” 具有较 高的艺术 价值
和使用价值 。
1 1 年 ,醴陵釉下五彩 瓷在 巴拿马 万国博览会 上与国酒茅 台同 95
获全奖 。 0 8 , 陵釉下五彩手 工技艺入选 国家非物质文 化 20年 醴
工 艺与实 践
GONG YI YU HI I S JAN 2 O. 8 O1 0
集众所长 ,乃成至高 品质
— —
谈陵 41 2 0 0 2
“ 天下 名 瓷出醴 陵 ”

醴 陵 瓷尤 以釉 下五 彩闻 名 ,素有
“ 国瓷 ”美誉 。其 釉面 与色 彩浑 然一 体 ,经高 温烧 制
2、高温颜 料 。釉下 颜料对烧 制釉下 五彩瓷至 关重要 。最初醴 陵 窑瓷器使用单 一的氧化钻作彩饰 原料 ,烧成釉下 青花瓷 。上世纪 初引进 日本的制 瓷成套设备后 ,经 过反复研制 ,制造 出适合用于 釉下 的高 温颜料 。虽 只有玛 瑙红 、海 碧 、草绿 、艳黑 、赭 色五 色 ,但釉下彩绘 工艺 效果显著提高 ,令世人耳 目一新 。而近代无 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给 醴陵釉下五彩 瓷颜料的研制带来 了契机 ,经 几代醴陵瓷业 人的苦 心钻研 ,终于 研制出了釉下五彩 所使用的高
盖石 灰釉入 高温 窑烧成 。上 世纪5 年代 末开 始 ,醴 陵釉 下彩除 O
特殊产 品仍采用 “ 三烧制 ”外 ,大部分改用 “ 烧制 ”。将施有 两
长石釉 的坯 胎经低温素烧后进 行彩饰 ,再在其表 面喷一层薄釉 即
入高温窑烧 成 。长石釉始熔温 度较高 ,表面张力较 大 ,比传统石 灰釉 白度高 ,釉下 色料 的艳度好 ,装饰效果清新 、明快 。

清末民初醴陵釉下五彩瓷

清末民初醴陵釉下五彩瓷

清末民初醴陵釉下五彩瓷素有“瓷城”和“第二瓷都”之称的中国醴陵,远在东汉时期就有大规模的陶器作坊。

清雍正七年(1729年),广东兴宁移民廖仲威在醴陵沩山开设瓷厂,以手工拉坯,松柴为燃料,龙窑烧制。

产品以碗、碟等粗拙土瓷为主,此为醴陵制瓷之始。

同治元年(1862年),当地瓷业开始分为做坯、画坯、制泥“三帮”。

同治二年,刘近兴在城南道姑岭设厂,扩大生产。

清光绪十八、十九年时规模最盛,瓷厂480余家,龙窑100余座,年产800余万件。

光绪三十年(1904年)初,政府官员熊希龄考察醴陵瓷业,亲自策划呈请政府拨款,提出“立学堂、设公司、择地、均利”四项办法。

次年,他与举人文俊铎在醴陵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

他们从国外引进制瓷机械和技术,还从国内外广聘良师筹建了湖南瓷业公司,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制出釉下五彩瓷器,也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为挽救和振兴中国瓷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五彩瓷器自明代创烧以来,一直以釉上五彩或釉下青花彩的传统形式烧造。

到了清代康、雍、乾三朝时,虽有五彩加金、加蓝和粉彩等工艺,但均没有突破以釉上彩为主的局面。

醴陵瓷制作突破了历史局限,从材质、技术加工、造型、装饰和烧成多方面,首创了中国釉下五彩瓷器的新品种,开创了我国釉下五彩瓷的先河。

在近代制瓷史上,清末民初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器,无论在制瓷技术和瓷器装饰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据民国31年(1942年)12月出版的《醴陵瓷业调查》(湖南省银行经济研究室编)一书介绍,自光绪三十二年熊希龄等人开创醴陵瓷业细瓷生产以来,“其所发明之釉下器及釉下颜料制造方法,当时且为景德镇所不及。

”醴陵釉下五彩瓷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器形美、彩饰美于一体,是我国陶瓷中一枝奇葩。

醴陵釉下五彩瓷风靡一时,受到国内外各界一致赞誉。

清末,醴陵釉下五彩瓷器获得金奖后,熊希龄曾亲赴京城将瓷器贡呈慈禧。

据传闻,慈禧得熊希龄所呈醴陵细瓷后,目视原所陈列之景德镇瓷,问:“这可是你们湖南瓷业公司出产的?”熊希龄答道:“出于湖南醴陵县也。

联拍讲堂|清末民初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器

联拍讲堂|清末民初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器

联拍讲堂|清末民初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器近代制瓷史上, 醴陵瓷异军突起, 洁白如玉的瓷质和柔和俏丽的彩绘, 足以和景德镇瓷分庭抗礼。

清末民初创制的醴陵釉下五彩, 在釉彩工艺和绘画造诣上都达到很高境界, 但若深谷幽兰, 久未被陶瓷界普遍认识。

清醴陵釉下五彩花鸟纹瓶故宫博物院一近代酸陵艺术瓷的崛起醴陵地处湘东。

清初时广东人廖仲威在醴陵沩山发现瓷泥, 于雍正七年向沩山寺僧智慧赁山采泥,开窑烧瓷。

沩山瓷土质地良佳, 开采又易, 几年之内便有数十孔瓷窑相继升火, 产品转运各地, 供不应求。

清釉下五彩镂空葡萄纹瓷瓶湖南博物馆清咸丰三年太平军道经湖南, 军行所至, 瓷品滞销, 致使窑业萧条。

太平天国失败后虽瓷业一度复旺,但清末政局不稳, 又使生产衰退。

从清初到光绪中, 醛陵瓷业几度兴旺且产量巨大, 但工艺落后仅烧日用土瓷。

近代醛陵瓷业的复兴,熊希龄功不可没。

清釉下五彩花卉瓷瓶湖南博物馆熊希龄字秉三,湖南凤凰人, 与沈从文、黄永玉是同乡。

熊曾是清朝官僚, 辛亥革命后出任过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作为清府官员的熊希龄赴日考察, 见到日本瓷精致优良, 而制瓷技术又自中国, 逐萌发振兴中国瓷业的决心。

熊希龄回国后和大学士文俊铎(醴陵人)共赴沩山实地查看, 采集瓷土样本送日本试验, 证明可制上等瓷器。

熊拟了万言书呈请清政府在酸陵创办瓷业公司和瓷业学堂, 改良醴陵瓷业。

次年光绪三十二年, 清政府批准熊氏呈文, 拨库银一万八千两创办湖南瓷业学堂。

后经招集商股,又创建了湖南瓷业公司。

瓷业学堂和瓷业公司的创立, 是醴陵瓷由土瓷向精瓷转变的标志。

清釉下五彩葫芦形瓷瓶湖南博物馆在醴陵制瓷技术变革的过程中, 集中了多方智慧。

瓷业公司聘请的彩绘艺人均系湘地书画名流。

因“ 江西景德镇私规最严, 不准工人用于外省。

又俗传景德镇承办御窑, 所用红绿颜色, 他省不准仿办” , 在此情况下, 熊希龄毅然邀请日本技师来协助研制釉下五彩,并获成功。

“釉下五彩”是集大成之陶瓷艺术

“釉下五彩”是集大成之陶瓷艺术

“釉下五彩”是集大成之陶瓷艺术作者:郭芳华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28期[摘要]“釉下五彩”是湖南省醴陵市首创于清末的汉族传统名瓷,是在半成品素胎上运用国画双勾汾水或写意彩绘创作之后再施釉进入高温窑炉经“三烧”焙烧而成,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品质著称于世,这在陶瓷领域是独一无二的。

“釉下五彩”在色彩运用上突破了釉下单彩的传统技艺,运用蓝、绿、红、黄、黑五种原色料(故谓五彩)制成,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晶莹透亮,永不褪色,令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釉下五彩大成陶瓷艺术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8-0365-01正文:(一)“釉下五彩”之“大浪淘沙,风潮所布”自“釉下彩瓷”成为我国一种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历史是早在公元八世纪的中唐时期,湖南长沙铜官窑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的新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至清康熙年间,醴陵创制了一种釉下三彩(红、蓝、青三色),又称釉里三彩,即“窑彩”。

其中,红和蓝分别利用了铜红色料和钴料着色,花青为氧化铁着色,使釉下色彩更搭配加丰富。

1907年,时任民国政府总理的熊希龄在醴陵姜湾创立湖南瓷业学堂以培养技术人才。

在历史的飓风夹杂着军阀、民主和科学的“云物惨然”扫荡整个九州之后,醴陵“釉下五彩”顷间失传!解放后,是醴陵湖南陶瓷研究所的元勋们“煞费苦心──掘地三尺──三顾茅庐”才找到并请出时年八十三岁高龄人称“寿公”的湖南瓷业学堂陶画班最后一名学员:吴寿祺老人。

几经轮回,醴陵“釉下五彩”技艺才得以死而复生,流传现世而大放曙光。

1909-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先后参加了武汉、南洋劝业奖进会以及意大利巴拿马世界博览会,湖南瓷业公司釉下五彩瓷扁豆双禽瓶与国酒茅台同获金牌,享誉“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在20世纪70年代初唯一未受绿色贸易壁垒禁令限制的,就是湖南醴陵生产的釉下五彩瓷器。

“釉下五彩”瓷器不仅瓷品细腻温润、图案淳风仁美,而且色料中不含铅等添加剂,在瓷器表面有一层晶润透明的保护釉层,使瓷器中彩绘颜料等毒性物质无法析出,从而使“釉下五彩”瓷清雅明快,无铅毒,耐酸碱,防磨损,永不褪色,尤其是餐具成为名副其实的“无公害餐具”备受各国青睐,国际陶瓷市场上一度出现了中国釉下五彩瓷器热。

国瓷瑰宝│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艺术魅力

国瓷瑰宝│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艺术魅力

国瓷瑰宝│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艺术魅力醴陵釉下五彩瓷出现于清末,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因时局动荡而暂时停烧,持续了仅仅短短的二十多年。

但是它却对整个中国陶瓷的历史和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醴陵地处湘东一隅,于清雍正时期实兴瓷业,然产品皆为粗瓷,自清末釉下五彩瓷的出现,始以制瓷业而兴旺起来并扬名中外。

至今醴陵仍以陶瓷为支柱产业,号称“第二瓷都”。

历史如此短暂的一个彩瓷品种,便能支撑起一座享誉中外的名城,可见它必有令世界惊艳之处。

诚如知名作家何立伟所描述的:“中国醴陵釉下五彩瓷如同流星,一闪而逝。

但其窑火釉光的瑰丽奇迹,则照亮了中国制瓷历史的天空。

好比春日的樱花,花期短促,而灿烂炽热,让人惊叹生命最炫最美的迸放。

”釉下五彩花卉纹瓶清高29.5cm款识:大清宣统二年湖南瓷业公司醴陵釉下五彩瓷是指先在半成品的素坯上彩绘图案之后,再施一层透明釉进入高温窑焙烧而成的。

包括有釉下五彩、釉下绿彩、釉下墨彩等多个品种。

晚清、民国时的醴陵釉下五彩,烧造用的是“三烧法”。

即首先在第一次烧成的素坯上彩绘,绘画完成后入窑第二次焙烧,使彩料与胎体紧密结合,然后再施一层透明釉后第三次入窑高温烧成。

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显得晶莹透亮、柔和淡雅。

在最初的时期,醴陵窑瓷器使用单一的氧化钴作彩饰原料,烧成了釉下青花瓷。

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和瓷业学堂陶画班,经过反复研制,采用自制的草青、海碧、艳黑、赭色和玛瑙红等多种釉下颜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瓷质极为细腻,图案画工精美,五彩缤纷,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醴陵釉下五彩瓷具有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

在器形方面,以各种造型的瓶最为常见。

其他的还有盘、盖盒、盖罐、茶壶、香炉、洗、水盂、印章、印盒、帽筒等,还有一些象生的器形和瓷板画、人物瓷塑等。

既有陈设器,也有日用器、文房用器等。

在瓶子的造型中,小口硬折肩直身瓶、葫芦形瓶、小口束腰梅瓶等是醴陵的特色。

薄施淡彩——醴陵陈扬龙釉下五彩的艺术成就

薄施淡彩——醴陵陈扬龙釉下五彩的艺术成就

薄施淡彩——醴陵陈扬龙釉下五彩的艺术成就作者:王焕来源:《艺术评论》 2016年第12期王焕“醴陵釉下彩早期称‘釉下五彩’,清朝雍正年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泥釉粗糙,色泽灰暗,装饰简单,时人称为‘土瓷’。

”[1]较其他古窑口而言,醴陵釉下彩的历史其实并不长,还曾历经沧桑。

“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醴陵制瓷(白瓷)从粗瓷向细瓷发展中,湖南官立瓷业学堂设立,开创出前所未有的釉下多彩装饰工艺,当时只有绿、赭、黑、玛瑙红和青花五个颜色,醴陵釉下五彩也因此而得名。

釉下五彩瓷创始难能可贵,瓷艺作品晶莹淡雅,别具风格。

至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宗师吴寿祺的《扁豆双禽图》作品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奖章,醴陵釉下五彩瓷才得以名扬天下。

经历了20世纪初短短的一二十年发展期后,受多次战争影响,釉下五彩生产开始下滑,醴陵百余家瓷厂停产,醴陵瓷业日渐没落,釉下五彩工艺濒临灭绝。

1955年,政府决心重振醴陵瓷业,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下,醴陵成立了湖南省陶瓷研究所。

”[2]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的成立对研究和恢复醴陵釉下五彩陶瓷生产技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醴陵釉下彩瓷的发展,在现代陶瓷基础工业对原料、釉料、色料的综合科研与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取得了质的飞跃。

醴陵釉下彩瓷艺术的发展成熟,带动了湖南陶瓷产业的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兴的醴陵陶瓷,列为中国当代七大陶瓷产区之一,成为我国南方当代硬质瓷生产发展中,与景德镇齐驱的艺术瓷、日用瓷、家用瓷基地。

1964年醴陵白瓷釉下彩兰海棠餐具,于国庆15周年起始,入选人民大会堂国宴庆典用瓷。

它与1974年周总理主持工程、新北京饭店用瓷——釉下兰牡丹纹餐具,共获1979年国家经济建设委员会授予陶瓷行业的首枚质量金奖。

湖南省醴陵陶瓷研究所不仅是醴陵釉下彩瓷的科研基地,也是釉下彩瓷艺术的创作中心。

陶瓷研究所第一批学徒共有十人,陈扬龙便是其中之一。

出身于陶瓷世家的陈扬龙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他暗下决心:愿意为陶瓷事业服务一辈子!从陈扬龙走进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开始,才逐渐接触到“艺术瓷”,并被其深深吸引,终其一生都在研究艺术瓷的创作。

醴陵釉下五彩瓷收藏之我见

醴陵釉下五彩瓷收藏之我见
代 艺 术
家 们 更 善 于 扑 捉 其 各 种 题 材 的 东 西 , 传 统 与 现 代 结合 在 一起 ,产生 新 的作 品 。 图案 、【 I l 水 风 景 、 诗 文 佳 句 、雕 刻 与 釉 下 五 彩 结 合 , 色 釉 与 釉
下 彩 结 合 .釉 下 五彩 与 其 它 民 窑 结 合 , 案 与 色 釉 结 合 等 等 ,只 要 你 想 得 出 的 ,都 可 概 念 就 是 东 西 的 完 好 与 否 ,有
二 、釉下 五彩瓷 的收藏
1 、关 于 收 藏 者 分 类 。
艺 = 术 家 的 艺 术 魅 力 ,及 他 们 创 作 出 的 醴 陵 釉 下 兀 彩 瓷 优 秀 作 品 吸 引 了 一 大 批 中 外 艺 术 爱 好 者 来 研 究 与 交 流 。观 赏 和 收 藏 , 同 时 也 吸 引 了 一 些
作 品
的 双 耍 求 。
《 东 方丽 人 》邹国 华
3 5 c m× 2 3 c m 釉 下 五彩综 合装 饰作 品 直锥 瓶
2 、经 典 三 烧 制 工 艺 醴 陵 釉 下 彩 瓷 通 常 采 用 “ { 烧 制 ” , 也 有
二 烧 制 ,即 先 以 8 0 0 X : { L  ̄ 温 烧 成 素 眙 , 然 后 进 行 彩 绘 , 为 使 画 面 上 的 黑 线 及 色 料 中 的 有 机 物 和 杂 质
陶 中 见 瓷 , 瓷 中 有 陶 , 中 同 材 质 ,外 艺 术 家 理 念 ,部 分 中 外 艺 术 家 共 同 打 造 的 作 品 更 是 内 含 丰 富 ,独 具 特 色 , 一 些 新 的 艺 术 表 现 形 式 在 醴 陵 釉 下 五彩 瓷 中 显 现 出 来 ,给 人 以 不 一 样 的 视 觉 盛 宴 。 都 在 共 同 推 动 着 釉 下 无 彩 陶 瓷 艺 术 的 向 前

论醴陵釉下彩五彩陶瓷艺术特色与价值

论醴陵釉下彩五彩陶瓷艺术特色与价值

论醴陵釉下彩五彩陶瓷艺术特色与价值摘要:醴陵釉下五彩瓷器是清末宣统年间出现的一种新式彩瓷,是湖南醴陵窑生产的,它与明清两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五彩和釉上五彩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

作为一个地方的瓷窑,醴陵窑在全国瓷业衰退之时,能改革制瓷工艺,在传统制瓷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制出釉下五彩,并取得很大成绩,为挽救中国瓷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将主要针对醴陵釉下彩五彩陶瓷艺术特色与价值进行论述。

关键词:釉下五彩瓷器;艺术特色;价值瓷器釉下彩绘,包括青花、釉里红和釉下五彩这三个最主要的品种。

因为三者都是釉下装饰工艺,所以它们的特点有共同性。

但由于几种釉下彩绘使用的色料不同,装饰的技法也不完全一样,因之就形成了各自的特点[1]。

一、醴陵釉下彩五彩陶瓷艺术特色从实用与欣赏两个方面而言,釉下五彩瓷器的主要特点和构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无毒、耐酸、耐碱、耐磨损,永不褪色。

它的这一特点是烧造工艺和颜料性能两个因素所决定的。

釉下五彩的基础颜料,是用各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盐类为着色剂,掺合一定量的硅酸盐原料所制成。

这种颜料不像釉上颜料那样需要采用含铅的熔剂来帮助发色和降低焙烧温度,也不需要用低温熔剂为结合剂而使彩料固着在制品上。

釉下彩料之所以能牢固地附着在瓷器釉层的下面.是因为在高温烧成的过程中,彩料中的熔融物与已熔融的坯釉互相粘合着,同时也是釉层覆盖的作用。

这样不仅不存在铅毒和其它毒性物对人体的危害,而且由于釉层的保护作用,还能抵抗自然酸碱的侵蚀,同时在使用中又能耐磨损。

只要瓷器的釉层不受到强力破坏,花色就能永保清晰、鲜艳和明亮。

故釉下釉瓷是一种理想的日用器皿[2]。

第二、唾面平滑光亮,晶莹润泽,清雅明快,具有饱满的水份感;亮晶晶的、水灵灵的,能给人一种美感享受。

这种富于韵味的装饰效果,除彩饰技巧外,也是釉层的作用。

覆盖在纹饰上的这层釉,通过高温烧成后,变成了一种玻璃质薄层。

由于这个薄层具有莹润、光洁、透明的特点,彩色缤纷的画面就能通过它而显现出来。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发展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发展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 上接2 页 ) 0 当代陶艺是纯艺术形态 。当代陶艺已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 与人们 的 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工艺美术而存在 ,也不是仅仅 “ 实用 ”、 “ 美观 ”、 “ 经济 ”、 “ 大方 ”的观念便能涵盖得 了的。它已经 以其独特的诉求和表达能力参与到观 念艺术运动 中 ,成为艺术家 表达 自己的思想 ,进行文化批判的利 器 。余洪斌 的当代艺术 陶艺
三 、规 模效应与庞大的产业集群
近十 年来 ,醴 陵釉下五彩瓷进入了新的辉煌时期 。传统技艺得到 较好的恢复发展 ,并被发扬光大 ,陶瓷产业在国内外具有突 出地 位 ,日用瓷产 品远销 国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 断扩大 ,市场得 到全面拓 展 ,逐步 形成庞大 的陶瓷产业 集群 , 2 1 年全市 实现陶瓷 产业产值21 亿元 。各生产企业加 大力度 0 0 0
力的陶瓷艺术品牌 。它在发展历程 中显示 出强大的生命力。
雅用色的表现手法 ,采用双勾分水 的独特技法 ,近于写真效果 ,
水灵 通透 ,清 新雅丽 ,给人 以身心愉悦之 感 。制 作成功的釉 下
五彩 瓷花纹透过釉导溢于瓷表 ,晶莹润泽 ,具有很高的洁白度 、 透明度和釉面硬度 。釉下彩瓷使瓷器上的花纹有着看得见 、摸 不
的不 公正 。我们要表达的是怯懦的无生的死亡?还是坚强生存争
取 自 由的 意 义 ?
通过 以上对 中国陶瓷艺术所作的历时性描述 、分析和 阐述 ,我们 不难得 出结论 :开启了继承与创新为主题的陶瓷艺术创作随着国 家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 ,精神力量 的需求注定陶瓷艺术成为历史上 最繁荣 时期 。和 以景德镇陶瓷学 院为代表的陶瓷教育事业 ,在选择 和改造 陶艺语言方面是在传统 工艺狭义媒介的基础上 ,不断向广 义媒介扩延 。同时学术理论在 选择和改造媒介上对艺术观 念建构 的意义 ,即不断扩延的物质媒 介使得 陶艺家的艺术观念 、精神活动得以完整表达 。

醴陵釉下五彩瓷茶具

醴陵釉下五彩瓷茶具

中国是瓷的故乡,长沙窑是高温釉下彩的首创者,湖南的另—瓷品“酪陵釉下五彩瓷”则是中国瓷器的另一颗鲜艳夺目的明珠e据考证,长沙窑当时有在白釉下画绿彩的,有在黄釉下面褐彩的,也有在青釉下画褐绿彩的,也有在青黄釉下画褐、据、绿三色彩等品种。

钽电容在瓷器的纹饰上,除了各种各样的图案外,还大量使用了花乌、走兽、人物等题材,大量运用了诗词、书法,并直接以绘画的手法来美化瓷器,开创了陶瓷史上的先例,是陶瓷装饰技法的新创造。

此后宋代著名的磁州窑和其他北方民窑中的黑褐彩给,以及元、明、清各代的青花、釉里红这些釉下彩瓷工艺,都可以说是在长沙窑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井为釉上彩绘开辟了道路,使中国的彩资艺术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享誉世界。

l咖多年来,长沙窑的釉下彩瓷工艺也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湖南瓷业的发展,到清末,醋陵瓷业的发展成为期南瓷业的代表。

酸陵位于湘东,罗宵山脉北段西沿,湘江支流禄水流域,是湖南省的一个大县。

此地与江西吉安、安源等地接壤,水陆交通便利,制瓷原料丰富,瓷土优良,具有发展陶瓷业的优越条件。

据《酪陵县志》记载,从清代雍正七年(1729)醋陵开始烧制粗瓷,发展到清光绪年间(1875—1N9)为鼎盛时期,全县有瓷厂480多家,窑场主要分布东北二乡,并形成了以东乡伪山为中心的酸陵瓷区。

然而,从雍正己酉年(1729)到光绪丙午(19M)的178年间,所有这些瓷厂均只能烧选民间生产、生活常用的粗瓷,其产品以碗为主打的釉下青花瓷器。

醋陵开始烧造细瓷并创造出釉下五彩瓷这一装饰工艺,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并与近代湖湘一个著名人物熊希龄有着直接的关系。

熊希龄(1870一1937),字秉三,湖南风凰县人。

清光绪年间先中举人,继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结业后分发湖南,1897年与谭嗣同等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任提调(校长),参加维新运动,次年戊戌变法失败,熊道革职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后经瑞方(1861—1911)推荐,出任出国考察宪政五大臣二等参赞,返国后任奉天(辽宁)盐运使。

毛瓷釉下五彩梅瓶------ 中华收藏品

毛瓷釉下五彩梅瓶------ 中华收藏品

非凡的来历,不一样的身价,让我们更加的珍惜它!它,白如玉晶莹剔透;它,明如镜光可照人;它,声如磬余音袅袅。

1915年,巴拿马世界万国博览会醴陵釉下五彩名扬四海;1949年,醴陵釉下五彩做为毛主席专用瓷入住中南海。

从此,毛瓷以中华第一瓷的身份,赠外宾、展世博,享誉海内外。

毛瓷至尊釉下五彩梅花对瓶,40年来第一次面向公众公开发行。

毛瓷至尊,为主席贺寿,为百姓祈福。

★毛瓷至尊釉下五彩梅花对瓶,传承40年毛瓷精髓,严格按毛瓷原官窑、原大师、原瓷土、原工艺四大标准烧造,官方原版再现至尊毛瓷!★毛瓷至尊,瓶身绘制主席最为钟爱寒梅报喜!梅花盛开,吉祥富贵;喜上梅梢,四季安康。

以吉祥寓意为主席贺寿,为百姓祈福!★毛瓷至尊,只求精品,不计成本。

以苛刻的烧造要求,展现醴陵釉下五彩神韵。

首度使用暗记工艺,主席头像,主席诗词,主席手书福寿,三大独特暗记,任何瓷器均无法仿制!★毛瓷至尊,官方发行,品质保证。

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监制,中国消费者保护基金会全程保真。

烧制地:中国瓷城、红色官窑醴陵工艺:和创造过亿拍卖纪录的“扁豆双禽瓶”同为千古卓绝的釉下五彩工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传承人邓文科,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李文钟“毛瓷釉下五彩梅瓶”出身于高贵的“红色官窑”醴陵,由毛主席用瓷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邓文科和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李文钟联袂创作,采用创下过亿拍卖纪录的釉下五彩工艺,将毛主席最喜爱的梅花盛艳、六鹊迎春图案绘于瓶身,耗用大量心血创作而成。

红色官窑瓷、天价工艺瓷、国宝大师瓷、吉祥富贵瓷、迎春接福瓷五大价值点为“国瓷釉下五彩梅瓶”的身价飙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顶级大师强强联手毛瓷梅瓶世代传承“毛瓷釉下五彩梅瓶”由毛主席用瓷的主要设计者之一邓文科和中国工艺美术师李文钟,湖南省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魏楚斌联袂创作,三位大师在“釉下五彩”工艺方面的地位之尊,无人能比。

醴陵釉下五彩瓷

醴陵釉下五彩瓷

醴陵釉下五彩瓷醴陵釉下五彩瓷《抱兔童子》,高23厘米《松鹤延年笔筒》,高14厘米,直径11.5厘米考古发掘和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表明,至迟在汉代,醴陵就已经开始烧造陶器,宋、元时期烧造青白瓷。

清末创烧成功的独具特色的高温釉下五彩瓷,则堪称中国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清朝雍正七年(1729)醴陵开始烧制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醴陵瓷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醴陵瓷器瓷质细腻,图案画工精美,尤其釉下五彩瓷器五彩缤纷,自古就有“天下名瓷出醴陵”之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1904年湖南凤凰人熊希龄(辛亥革命后担任北洋政府总理)与曾参与“公车上书”的醴陵举人文俊铎,本着实业救国的思想赴日本考察,学习先进的制瓷工艺。

第二年回国后,熊希龄经过实地调查,找出了醴陵瓷业生产落后的主要原因,并看到了醴陵进一步发展瓷业生产的有利条件,随即提出了“立学堂、设公司”等主张,得到了湖南官府的大力支持。

次年,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在醴陵成立。

公司聘请日本技师和景德镇技术工人,引进了当时日本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纪元,独具特色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出来的。

在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醴陵釉下五彩瓷获得金奖,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至此,醴陵瓷器蜚声海内外。

釉下五彩瓷在经历了短短的一二十年发展后,上世纪20年代末,受多次战争影响,生产开始下滑,醴陵百余家瓷厂停产,最早生产釉下五彩瓷的湖南瓷业制造公司也于1930年倒闭。

1949年,醴陵和平解放,奄奄一息的醴陵瓷业有如枯木逢春,迅速得到恢复并取得长足发展。

1959年国庆十周年,醴陵釉下五彩瓷被选为首都十大建筑中的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和工人体育馆用瓷,首都人民大会堂主席台用的胜利杯也是醴陵烧造的。

1964年的国庆十五周年,醴陵又成批烧制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国宴餐具和国家礼品瓷。

此后,毛主席专用餐具、天安门城楼用瓷、中南海和钓鱼台国宾馆用瓷都指定由醴陵生产。

(6)醴陵釉下五彩瓷溯源、“瓷都”醴陵制瓷历史前推700年

(6)醴陵釉下五彩瓷溯源、“瓷都”醴陵制瓷历史前推700年

(6)醴陵釉下五彩瓷溯源、“瓷都”醴陵制瓷历史前推700年清朝末年,中国封建社会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与之相伴,中国的陶瓷生产也日渐衰退,但在整体衰退的同时,却出现了几个闪光的亮点。

如光绪末年到民国初年的新粉彩、浅绛彩,宣统时期的青花瓷,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醴陵釉下五彩瓷也是在这个时候烧制成功的。

历史上的彩瓷工艺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基本方法。

釉上彩是明朝宣德时期发明的。

这时的彩瓷有青花单彩、青花双彩和青花多彩等几种。

用两次烧制的方法烧制多彩瓷,是中国也是世界彩瓷工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釉下彩在明朝宣德之前,只烧成了釉下单彩或三彩而无法烧成釉下五彩。

因此,醴陵釉下五彩的烧制成功,是我国陶瓷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由于釉下彩瓷的色彩隐于釉下,既特别鲜亮有不易磨损,虽历经百年仍鲜艳如新。

当年醴陵釉彩瓷以其洁白如玉的胎质和柔和艳丽的彩绘,不仅驰名中外,成为当时世界上的一流瓷器,而且足以和景德镇最好的彩瓷分庭抗礼。

笔者就有一件光绪年间烧成的醴陵釉下彩瓷笔筒,虽经百年,却仍然光彩照人靓丽如新。

醴陵处于湘东,清初广东人在醴陵山发现瓷土,创设瓷场。

由于沩山瓷土质地较好,开采又易,几年之内,醴陵瓷业有了相当的规模。

从清初到光绪中期,醴陵瓷业产量很大,供不应求。

但工艺落后,所产瓷器都是日用土瓷。

1905年清政府官员熊希龄赴日本考察,见到了日本的釉下彩瓷,其艳丽的色彩使熊希龄非常喜爱,便萌发了在中国烧造釉下五彩的念头。

次年,清政府批准熊希龄呈文,拨库银一万八千两,后又召集商贾,在醴陵创办了湖南瓷业公司和瓷业学堂。

瓷业公司聘请的彩绘艺人中,多为湘地书画名家,加上瓷业学堂速成班毕业的一批学员,还请了景德镇烧瓷艺人和日本瓷匠作知道。

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1908年光绪去世之前,烧制出色彩缤纷、晶莹润泽、清雅明丽的中国釉下五彩瓷。

清宣统二年,南洋劝业日报曾发表过一篇评论醴陵釉下五彩的文章,其曰:“前年春,偶游湘中,见该省所出釉下花瓷者,不仅青、红两种,且千门万类,各尽其长,不禁惊奇叫绝……其色泽之鲜明、绘画之精致,更较前进步,且多新发明。

醴陵釉下五彩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醴陵釉下五彩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说起醴陵陶瓷,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但醴陵瓷业真正的崛起还是在晚清民国时期。

当时醴陵以首创釉下五彩瓷而闻名世界,其釉色晶莹淡雅,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器形美、彩饰美于一体,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美誉。

技艺精妙:东方陶瓷艺术惊艳世界一捧瓷土,几色颜料通过烈焰的试炼,摇身一变成为晶莹通透、色彩斑斓的釉下五彩瓷,这一神奇的变化离不开醴陵独特的瓷土资源,但要烧制出光彩夺目的瓷器更重要的是靠制瓷匠人的一颗匠心和一双巧手。

釉下五彩瓷从原料制作到产品烧成要经过近100道工序,全部靠手工完成。

在色彩运用上,它突破釉下单彩的传统技艺,运用红、绿、蓝、黄、黑五种原色料,调配出丰富多彩的陶瓷绘画色料,艳“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芙蓉国里醴陵釉下五彩瓷:日之星……一连串重点实验室和项目落户,一系列荣誉加冕,使天仪研究院进一步奠定了自己在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

做最有价值的事情当国内同行都去攻占通讯和遥感这两个利润丰厚的市场时,天仪却选择了国家队和创业团队都不愿进驻的太空科研市场。

在很多人看来,太空科研市场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规模小、攻坚难、利润薄。

但在天仪看来,这却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对于许多从事太空实验研究的科学家来说,一辈子都很难有哪怕一次做太空实验的机会。

有一位天体物理学家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回国后,想在太空验证其理论研究成果,但由于已有许多研究项目在排队等候,他至少要等到2025年才有机会。

巨大的供求矛盾,更让天仪研究院坚定地选择了研发微小卫星平台的决心。

为从事太空科研的用户提供短周期、低成本、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既能投身科技强国,又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天仪研究院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2016年,天仪研究院完成了基于商业微小卫星的太空试验平台的研制。

该平台可以为全世界科研机构、双勾分水技法一九一五年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扁豆双禽瓶54而不俗,淡而有神,可根据创作需要表现各种效果,淡妆浓抹,无不相宜。

醴陵瓷器的收藏价值

醴陵瓷器的收藏价值

醴陵瓷器的收藏价值醴陵的陶瓷是世界釉下五彩瓷的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的所在地,陶瓷产业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是全国三大'瓷都'之一。

陶瓷产品涵盖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建筑瓷、新型陶瓷五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形成了以日用陶瓷、电瓷、釉下五彩艺术瓷生产为核心,集装备制造、新材料研发、陶瓷物流等配套产业于一体的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产品畅销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和南美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湖南有两个著名的窑厂,一个是唐代的铜官窑,另一个是清代晚期的醴陵窑。

醴陵窑开创了釉下彩工艺,是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的一大飞跃。

醴陵瓷器有如下几个特点:1、首先选用上等的优质瓷泥做胚胎,在成型前对瓷泥进行沉淀、滤渣、吸铁等工序,以保证瓷泥不参杂其他杂质。

而真正的成型着需要艺人将瓷体打磨的十分轻薄与平滑,其工序全凭艺人们的手感操作,非具有有十多年的制作经验方能胜任。

2、它的彩绘用色颜料来自于釉原料、稀土和有色金属矿物质,其中一些颜料中还含有黄金等贵重金属,十分珍贵。

3、由于釉下五彩瓷是直接在毛坯上作画,让色料饰于胎釉之上这对画师技艺要求就非常之高。

4、烧制前的祭奠窑神更是必不可少的仪式,因为绘制好的瓷体要经过1370℃左右的高温烧制而成。

由于是在高温下一次烧成,技术上很难把握,仿佛火中取宝一般,成品率不到70%。

即便如此目前还只有个别瓷场能够烧制。

制作成功的釉下五彩瓷花纹透过釉导溢于瓷表,晶莹润泽,具有很高的洁白度、透明度和釉面硬度。

5、釉下彩瓷使瓷器上的花纹有着看得见、摸不着、永不褪色,人一种尘嚣涤尽、心旷神怡之感,让瓷器达到了;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境界。

而且还具有瓷化强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强,无铅镉之毒,耐酸碱,耐磨损,花面永不褪色,经久耐用等特点,能同时满足人们对于审美和环保健康的双重要求,收藏和使用价值更高。

湖南醴陵瓷器,百年如新,健康无毒,色彩美丽,醴陵瓷器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我说收藏编辑发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湖南醴陵制作的釉下五彩瓷更具收藏价值醴陵釉下彩瓷的发展和历史(一)釉下彩瓷源远流长釉下彩瓷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

它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八世纪的中唐时期,湖南长沙铜官窑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的新技术。

据考古工作者对遗物的研究,当时有在白釉下画绿彩的,有在黄釉下画褐彩的,有在青釉下画褐绿彩的,还有在青黄釉下画褐、赭、绿三色的等品种。

在纹饰上,除了各种各样的图案之外,还大量使用了花鸟,走兽、人物等题材,直接以绘画的手法来美化瓷器。

这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个先例在装饰技法上也是一项新的发展。

自此之后,宋代著名的磁洲窑和其它北方民窑中的黑褐彩绘,以及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红这些釉下装饰工艺,都可以说是在长沙窑的影响下而发展起来的,并为釉上彩绘开辟了道路,使我国的彩瓷艺术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醴陵釉下彩瓷就是在上述基础上再创造成多色的釉下彩绘。

它的出现,突破了千百年来由唐代长沙窑创制的釉下单一彩瓷、以及元代景德镇青花、釉里红单色彩绘之风貌,而使釉下彩瓷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近二十年来,全国各产瓷区陆续以不同的制作规模和各自的艺术风格在烧造这种瓷器,它已成为瓷器釉下装饰工艺中最主要的一种,广泛地博得了国内外人民群众的喜爱。

釉下装饰艺术是我国瓷器艺术百花苑中一枝异花奇葩,它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形体美、彩饰美于一体,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本世纪初,著名人士熊希龄等积极推广"一立学堂、二设公司"的主张,引进人才、改良工艺,促成了醴陵多种金属氧化物的高火性釉下彩瓷颜料的研制,创造了釉下五彩瓷,它先用墨勾线,然后用桃红、海碧、金茶等几十种釉下颜料,采用"平混"、"接色"、"深浅"、"罩色"分水技法彩绘于坯上,罩釉高温烧成,烧后墨迹挥发,而呈现白线彩色花纹。

1909-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其质地精良、润泽清雅、色丰彩腴、艳而不俗的艺术特色,先后获武汉劝业会一等金质奖、南洋劝业会一等金奖、意大利博览会最优奖、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牌奖。

至此,醴陵釉下五彩瓷蜚声海内外。

1956年,原湖南省工业厅瓷器工业公司陶瓷研究所聘请名师,传授技艺,使停产25年之久的釉下五彩瓷得以恢复发展。

1959年国庆十周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器被选为首都十大建筑中的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和工人体育馆用瓷;首都人民大会堂主席台用的胜利杯也是醴陵烧制的。

1964年国庆十五周年,醴陵又成批精制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国宴餐具和国家礼品瓷。

尔后,毛主席的专用餐具、天安门城楼用瓷、中南海和钓鱼台国宾馆用瓷都指定由醴陵生产。

醴陵釉下五彩瓷已成为湖南陶瓷的象征。

人们通常所说的醴陵釉下彩瓷,就是指釉下五彩瓷器。

(二)釉下五彩瓷器的创制釉下五彩这一装饰工艺的创始、正好在醴陵瓷业由粗到细的转折点,也就是说,它是随着醴陵细瓷的烧造成功而出现的。

素称“瓷城”的醴陵,位于湘东,是湖南省的一个大县镇,此地交通便利,水陆相连,制瓷原料丰富,土质优良,具有发展瓷业的天然优厚条件。

据<<醴陵县志>>记载,从十八世纪初(清雍正7年)开始烧造瓷器,发展到二十世纪(光绪年间)的最盛时期,全县有瓷厂四百八十多家,窑户主要分布东、北二乡、形成了以东乡沩山为中心的醴陵瓷区。

然而从1729年(雍正已酉)到1906年(光绪丙午)的一百七十八年间,这些瓷厂均只能烧造粗瓷,其产品是以碗为大宗的釉下青花器。

本世纪初叶,著名人士熊希龄(字秉三、1866-1950年,湖南凤凰县人),鉴于两个世纪以来粗瓷生产的落后状况和为了抵制洋瓷的侵入,有志振兴湖南瓷业,于是他以出洋考察政治大臣的二等参赞官的身份东游日本,探索新的制瓷工艺。

回湘后,又与醴陵县人文俊铎等人共赴醴陵沩山等地进行实地调查,总结了当时危及粗瓷业生产的九个问题,弄清了发展醴陵瓷业的有利条件,提出了“一立堂、二设公司”(熊希龄禀请湖广总督端方要求设立瓷业公司的呈文,见<<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三辑,350-354页),1905年熊希龄呈文禀请湖广总督端方要求设立瓷业公司,得到端方的赞助,于1906年在醴陵城北姜湾创立官办“湖南醴陵瓷业学堂”。

学堂设陶画、辘轳、模型三科,分永久、速成(六个月一期)两班讲授,除本省的师资外,还大量聘请江西景德镇的制瓷技师以及日本技师安田乙吉、大凡理吉等为教员。

学习内容以专业为主,兼学文化。

接着熊希龄又招商集股,在瓷业学堂前购地建设厂房,装置机器,组织制瓷工厂,成立湖南第一家官办瓷业公司,定名为”官办湖南瓷业有限公司”,他亲自担任第一任总经理,锐意改良,专以制作上等瓷器为目的,当时很多的新式瓷器被选入皇宫为装饰品。

从此以后,醴陵瓷业遂由乡村发展到城镇,由粗瓷发展到细瓷生产。

多色的醴陵釉下彩就是在这个立学堂、办新厂、设公司、制造高级细瓷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开始色料都是从日本输入,1907年以后,方正式使用自己制造的颜料。

尽管当时的色料品种有限,色泽也不够鲜艳,但在九十多年前就能利用各种金属氧化物制成高火性的瓷用釉下颜料,并在颜料品种不多的情况下使釉下装饰效果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面貌,是难能可贵的。

(三)釉下五彩瓷清末民初时期的兴衰1906年设在醴陵姜湾的“湖南瓷业公司”,是当时我国一个比较突出的新式瓷厂(见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编:<<中国的瓷器>>,1963年版219页)。

瓷业公司到1913年改为官商合办。

该公司设有圆器厂、琢器厂和彩绘室,机械室、化验室,电气室等,规模较大,设备较齐,工艺较先进,制作严肃认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公司一开办,就极为重视在技艺上的精益求精。

当时瓷业公司的彩绘艺人中,多是湖南地区热爱工艺的书画名流,最著名者有张晓耕、彭筱琴等人。

张晓耕(亦名张逢年,江西萍乡湘东人)既是釉上、釉下彩绘的全能艺人,又是才华出众的书画名家,金石、书画和花鸟、人物,山水无不擅长。

同时他对刻瓷、微雕和指头画,也有很深的功力。

彭筱琴(湖南浏阳人)亦精通山水,花鸟,虽在技艺上稍逊于张晓耕,但由于他在醴陵的时间特别长,当时拜彭为师者甚多,所以其影响最为深远。

此外,还有吴寿祺、傅道惠、游先理等几批瓷业学堂速成班毕业的优秀学生。

可见当时瓷业公司的彩绘力量是非常雄厚的,他们对于醴陵细瓷的发展和釉下五彩的创造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由于瓷业公司在成立初期的几十年中,不惜工本制造上等瓷器(日用瓷仍多用青花装饰、陈设瓷则以釉下五彩为主)。

所以出品优良、画工精美。

尤其是釉下五彩陈设瓷,装饰效果别具一格,在当时就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1909年--1915年,先后参加了湖北武汉劝业奖进会、南洋劝业会,以及意大利,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均分别获得了第一等之奏奖、最优奖和金牌奖、自此,醴陵瓷器名声极盛,“风潮所布,举国若狂,各埠商贩来醴贩运瓷器者络绎不绝”,(见1911年4月6日<<时报>>文章:湘省瓷业进行始末记)这一由粗瓷到细瓷,再由高级细瓷到博得声誉、销路骤增的飞跃,既反映了当时瓷业公司的成就,了标志着醴陵细瓷业的第一个光辉的时期。

可是在旧中国,醴陵釉下彩瓷只是风行一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它的第一个兴盛时,前后只有二十三年。

1918年间湖南瓷业公司遭到北洋军阀以及日本军触意的破坏,厂房和机器设备几乎全部被捣毁,以至场务一度停顿。

后来由于整个醴陵瓷业日益凋令,到1930年前后,随着湖南瓷业公司和湖南模范窑业工场以及一些商办瓷厂的相继倒闭,釉下五彩瓷器也就基本上停止生产。

在那些岁月里,艺人们“老弱转于沟壑、壮者散之四方”,技艺濒于失传。

(四)醴陵窑建国以后的恢复发展1949年全国得到解放后,在党的一系列正确方针和政策的指引下,随着整个醴陵瓷业的迅速恢复,至1955年,醴陵釉下彩瓷也就像枯木逢春一样获得了新生。

为了继承我国陶瓷装饰艺术的优良传统,恢复这一釉下五彩名瓷的烧制,当时的醴陵瓷业公司和刚成立的陶瓷研究所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由于醴陵的釉下五彩瓷器解放前整整二十年停止了生产,因此缺乏传授技艺的人才,后来通过几个月的调查访问,才在醴陵一个偏僻的乡村找到了一位失业还家务农近二十年的釉下彩老艺人吴寿祺先生,这时他已经是年近古稀而幸存的老人了。

吴老先生被请出来之后,担任了陶瓷研究所的技师,专门研究和传授釉下五彩瓷器的制作工艺。

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与关怀下,吴老恢复了青春的活力,精神焕发,谦逊勤奋、把自己毕生的技艺传给了后辈,通过培训艺徒和举办业余训练班等方式进行教学,技艺队伍不断扩大,新生力量茁壮成长,这样就使醴陵釉下彩瓷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无论在生产工艺、制作规模、题材内容,装饰手法,艺术水平以及色料品种等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烧造工艺上讲,进行了种种改革,如柴窑改煤窑,三烧制改为两烧制等,大幅度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从制作规模上讲,自六十年代以来,不仅醴陵地区有专门生产釉下彩瓷的群力瓷厂,而且还有国光、星火、永胜、新民以及本省其它地区的建湘、洪江、界牌、新湘等瓷厂都有所发展,使湖南成了“釉下彩瓷之乡”。

从题材内容上讲,过去多采用花卉装饰,而现在的彩饰题材却是博采万物,诸如花鸟、山水、虫鱼、人物、走兽和传统题材中的龙凤、历史故事以及书法印章等,无不反映在釉下彩瓷的装饰中。

从装饰手法上讲,除了在勾勒的功力上较之过去的最高水平不免还稍有逊色外,其余在纹样的构成,色彩的处理、操作的技术等各个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历史的水平。

彩绘设计人员用自己的实践丰富了这一传统的装饰艺术,因而创造了各种形式风格的装饰纹样,使釉下五彩的装饰艺术呈现了一个崭新的面貌。

其产品既有各式各样的陈设瓷,还有符合现代生活要求的各种日用器皿。

这些产品,有的被选为国家用瓷和国家礼品瓷,有的远销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历年来还有不少精工产品参加了国内外艺术展览。

并多次获得了国家金质奖章。

为促进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中华发展民族增添了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