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合集下载

痹症中医内科试题及答案

痹症中医内科试题及答案

痹症中医内科试题及答案痹证是中医内科中常见的一类疾病,表现为疼痛、麻木、沉重等症状,通常与寒湿、风寒、湿热等因素有关。

为了帮助学习中医内科的同学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痹证治疗知识,以下是一套痹证中医内科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痹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 请解释痹证的病因及其分类。

答:痹证的病因主要包括外感的风寒、湿邪、湿热等,以及内因导致的气滞、血瘀等。

按照临床表现特点的不同,痹证可分为寒湿痹、湿热痹、风寒湿痹等不同类型。

2. 请简述痹证的发病机制。

答:痹证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气机运行不畅、血液循环不畅有关。

外感邪气或内因导致气滞、血瘀,阻碍了经络的通畅,导致病症出现。

试题二:痹证的中药治疗原则1. 请列举常用的痹证中药治疗原则,并简述其应用特点。

答:常用的痹证中药治疗原则包括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等。

祛风除湿适用于寒湿痹,可选用葛根、羌活等药物;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瘀痹,可选用川芎、红花等药物;理气通络适用于气滞痹,可选用柴胡、香附等药物。

2. 请说明中药治疗痹证的常用方剂。

答: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乌药丸、活血止痛丸等。

乌药丸适用于湿痹病,包括寒湿痹和湿热痹等,具有祛湿化痰、活血化瘀的作用;活血止痛丸适用于血瘀痹,具有活血化瘀、祛痹止痛的作用。

试题三:痹证的针灸治疗1. 请列举常用的痹证针灸治疗手法,并简述其应用特点。

答:常用的痹证针灸治疗手法包括取穴、刺络、取刺相配以及调理饮食等。

取穴适用于活络通气,可选择肺俞、肾俞等穴位;刺络适用于活血化瘀,可选择足三里、合谷等穴位;取刺相配适用于寒湿痹、风湿痹等不同类型的痹证。

2. 请说明常用的痹证针灸方剂。

答:常用的痹证针灸方剂包括温经汤、活血通络方等。

温经汤适用于寒湿痹,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作用;活血通络方适用于血瘀痹,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试题四:痹证的调理方法1. 请列举常用的痹证调理方法,并简述其应用特点。

答:常用的痹证调理方法包括针灸按摩、物理疗法、饮食调理等。

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概述膝痹病是一种常见的骨关节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它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症状。

传统中医药在膝痹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和阴阳平衡来缓解病情,恢复关节功能。

本文介绍了膝痹病的中医护理方案,希望对患者的康复有所帮助。

二、中医诊断和辨证分型在治疗膝痹病之前,首先要进行中医诊断和辨证分型。

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和舌脉等情况,中医可以将膝痹病分为以下几种辨证类型:1.湿热蕴结型:主要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热感明显,舌苔黄腻,脉滑数。

2.气血不足型: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不灵活,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3.寒湿凝滞型:主要表现为膝关节酸痛沉重,寒湿感明显,舌苔白腻,脉沉滑。

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可以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以达到治疗膝痹病的目的。

三、中医护理方案1. 湿热蕴结型治疗原则:清热祛湿,活血止痛。

方剂推荐:参芪败毒散。

具体步骤:1.中药内服:每次口服10克,每日3次。

连续服用2周。

2.中药外敷:将参芪败毒散加水调成糊状,涂抹在患膝部位,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中医推拿:采用拍、揉、推等手法,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膝关节状况。

4.积极康复运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膝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

2. 气血不足型治疗原则:补益气血,活血止痛。

方剂推荐:四物汤。

具体步骤:1.中药内服:每次口服10克,每日3次。

连续服用4周。

2.中医推拿:采用揉、捏、拿等手法,促进气血运行,增加膝关节的营养供应。

3.膝关节保暖:保持膝部的温暖,可使用保暖贴或穿着保暖的袜子等。

4.中医养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调节饮食,避免久坐久站,保证充足的睡眠。

3. 寒湿凝滞型治疗原则:温经散寒,活血祛湿。

方剂推荐:四神汤。

具体步骤:1.中药内服:每次口服10克,每日3次。

连续服用3周。

2.中药外敷:将四神汤配成熏膏,涂抹在患膝部位,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中医推拿:采用搓、按、揉等手法,加强膝关节周围的局部温度,促进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

《中医内科学》_第二节 痹病_中医世家

《中医内科学》_第二节 痹病_中医世家

《中医内科学》_第二节痹病_中医世家第二节痹病痹病指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届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痹病的含义有广义、狭义之分。

痹者闭也,广义的痹病,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人,脏腑经络气血为之痹阻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痹病,包括《内经》所含肺痹、心痹等脏腑痹及肉痹、筋痹等肢体经络痹。

狭义的痹病,即指其中的肢体经络痹,本节主要讨论肢体经络痹病。

肢体经络痹病,为常见病,发病率甚高,有些甚为难治,求治于中医者多,疗效亦佳。

痹病在文献上有许多名称,或以病因、或以症状、或病因与症状结合命名,如风痹、寒痹、风湿、行痹、痛痹、着痹、历节、白虎历节、痛风等。

《内经》最早提出了痹病名,并专辟“痹论”篇,对其病因、发病、证候分类及演变均有记载,为后世认识痹病奠定了基础。

如论病因说:“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论证候分类说:“其风气甚者为行痹;寒气甚者为痛痹;湿气甚者为着痹也”。

仲景在《伤寒论》里对太阳风湿,在《金匮要略》里对湿痹、历节风进行了辨证论治,所创立的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等至今仍为治痹的常用效方。

隋·《诸病源候论》不仅对痹病的多种临床表现进行了描述,而且在病因学上提出了“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

唐·《千金要方》已认识到有些痹病后期可引起骨节变形,收集了许多治痹方剂,而且有药酒、膏摩等治法。

金元时期,《儒门事亲》对相似的风、痹、痿、厥、脚气等病证进行了鉴别。

《丹溪心法》提出了“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痛”的观点,丰富了痹病的病机理论。

明清时期,痹病的理论有较大发展和日臻完善。

《医门法律》对痹病日久,主张治疗应“先养血气”。

清代温病学的形成,对热痹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有更充分的论述。

痹病久病人络在这一时期受到重视。

.《医宗必读》对痹病治疗原则作了很好的概括,主张分清主次,采用祛风、除湿、散寒治疗,行痹应参以补血,痛痹应参以补火,着痹应参以补脾补气。

项痹病护理试题及答案

项痹病护理试题及答案

项痹病护理试题及答案(正文)痹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疾病,也称为风湿痹病。

针对这种病症,进行正确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项痹病护理试题及答案,希望能为护理人员和患者提供帮助。

试题一:痹病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答案:痹病最突出的特点是疼痛和僵硬。

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肌肉酸痛以及活动受限等症状。

病症多发生在四肢关节,如手、腕、踝等部位。

试题二:痹病的护理重点是什么?答案:痹病的护理重点是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维持生活质量。

护理措施包括中药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试题三:请列举一些痹病的护理方法。

答案:痹病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包括红花、羌活、秦艽等,能够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缓解疼痛和改善症状。

2. 热敷:适用于局部疼痛较为明显的患者,可以通过热敷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

3. 热水浸泡:可缓解关节僵硬感,舒缓肌肉酸痛。

浸泡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水温以舒适为宜。

4. 康复训练:通过针灸、推拿、物理疗法等手段进行肌肉的拉伸和关节的活动,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5. 心理疏导:对于痹病患者来说,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护理人员可以采取积极的沟通方式,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试题四:在痹病护理中,如何正确使用中药?答案:在使用中药治疗痹病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选择合适的中药: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适合的中药方剂。

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 控制用药剂量: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体质、年龄和病情来确定,不可随意增减。

过量使用中药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

3. 注重药物配伍禁忌:某些中药具有一定的配伍禁忌,不同中药的搭配应咨询医生或中医药师的建议。

4. 注意用药时间:中药一般在饭前或饭后半小时内服用,以保证药效的发挥和减少胃肠不适的发生。

(正文结束)本文针对项痹病护理提供了一系列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于痹病患者和护理人员有所帮助。

中医痹证教案

中医痹证教案
重点讲述各证型的证治方药。穿插讲述名老中医如朱良春、焦树德的经验用方。介绍痹病常用药如马钱子、川乌、草乌等的应用。
五、其它治法及转归预后一一5分钟
六、新进展5分钟
七、病案—10分钟
八、小结及出思考题。一一5分钟
教学
1、风寒湿热等外邪各自的致病特点。
互动
2病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及饮食等有密切关系;正虚卫外不固是痹病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病发生的外在条件;邪气痹阻经脉为其病机根本;病变多累及肢体、筋骨、肌肉、关节,甚则影响脏腑。以祛邪通络,缓急止痛为基本原则,重视养血活血;久痹正虚者,重视扶正;补肝肾、益气血是常用之法。


坚持7:3比例;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说明:1、每一章填写教案一张。
2、“课程类型”指必修课或选修课。
教具
多媒体课件、板书等

一、概述一一10分钟
1、讲述痹病的定义;2、历代文献介绍,列举代表性的文献;3、范围:展示各种痹病图片,简要讲述现代医学对痹病的认识及诊治。
二、病因病机(难点)15分钟
1、本病与正气不足及外邪侵袭有关。
2、风寒湿及风湿热邪是痹病外因。
3、外邪侵袭是杂至及合而为病的。
提问环节:风寒湿热等外邪各自的致病特点。
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
系部名称
临床医学院
学科组(教研室)
中医内科学科组
授课时间
3学时
课程名称
中医内科学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授课班级
20XX级针推康复1、2班
授课章节
痹病
教学目的
1、了解痹病的定义及沿革。
2、熟悉痹病的病因病机与病理转归。
3、熟悉痹病的诊断依据及与痿病的鉴别要点。

中医内科学:痹证

中医内科学:痹证
至今
元代 朱丹溪·《格致余论·痛风论》 ➢ 提出“痛风”病名
1.2 概说——沿革
明代 张景岳·《景岳全书》 ➢ 指出了痹证的寒热阴阳属性,但同时认为痹证是“寒证多而热证少”
清代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 提出“久病入络”之说,倡用活血化瘀及虫类药物,搜剔宣通络脉
1.3 概说——讨论范围
➢ 以肢体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属本病的范畴
——选用犀角散加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痛
4.3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3.寒热错杂 ➢ 临床表现:关节灼热肿痛,而又遇寒加重,恶风怕冷,苔
白罩黄;或关节冷痛喜温,而又手心灼热,口干口苦,尿 黄,舌红苔白,脉弦或紧或数 ➢ 证机概要:寒郁化热,或经络蓄热,客寒外侵,闭阻经脉 ➢ 治法:温经散寒,清热除湿
➢ 代表方:防风汤
➢ 方剂组成:防风、麻黄、杏仁、黄芩、葛根、秦 艽、肉桂祛风解表,通络止痛;当归养血活血通络; 茯苓、生姜、大枣、甘草健脾渗湿,调和营卫
4.3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 临床加减: 上肢疼痛明显者——加羌活、白芷、川芎、威灵仙
下肢疼痛明显者——加独活、牛膝、萆薢、防己
4.3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4.3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 代表方:独活寄生汤
➢ 方剂组成:独活、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除痹 痛;防风、秦艽祛风除湿止痛;细辛、肉桂温经通络;牛膝、 杜仲加强补益肝肾的作用;人参、茯苓健脾益气;当归、川芎、 生地、芍药养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4.3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 临床加减: 肾气虚明显者——加补骨脂、菟丝子、黄精、党参
4.3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 代表方:乌头汤
➢ 方剂组成:乌头、麻黄温经散寒,通络止痛;芍 药、甘草、蜂蜜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表,利血通痹

膝痹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膝痹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痹病能够充分发挥中医整 体调理和西医精准治疗的优势,提高治疗效 果。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通过中药内服、外 用、针灸、推拿等手段调整机体内部环境, 改善气血循环;西医则通过精确的诊断和有 效的治疗手段解决局部问题。
挑战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痹病也面临一些挑战,如 中西医理论体系的差异、治疗方法的选择与 配合、患者接受程度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 强中西医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索更为有效 的治疗模式。
04
中医康复与预防
康复训练与指导
膝关节功能训练
通过等速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 等,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改善 关节活动功能。
平衡与协调训练
步行与上下楼梯训练
指导患者正确步行及上下楼梯姿势, 避免膝关节过度受力。
利用平衡垫、瑜伽球等工具进行平衡 与协调训练,提高膝关节稳定性。
预防措施及建议
1 2
疼痛程度评估
通过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 关节活动度、步行能力等进行评估。
关节功能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疼痛评估工 具,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量化评 估。
总体疗效评价
综合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关节 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总有效率和显效率等指 标,对治疗效果进行总体评价。
膝痹病的病程演变
1
初期阶段
膝痹病在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膝关节轻 微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此时 病邪尚浅,治疗相对容易,应及时采取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等措施,防止病情 进一步加重。

2
中期阶段
随着病情的发展,膝痹病进入中期阶段 。此时膝关节疼痛、麻木等症状逐渐加 重,并可能出现关节肿胀、变形等情况 。治疗时应根据辨证分型采取相应的治 疗措施,如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或补益 肝肾等。

中医知识-痹证

中医知识-痹证

2021/5/4
40
方解:方中以独活、防风、秦艽、细辛、 肉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人参、茯苓、 甘草、当归、川芎、地黄芍药补益气血; 杜仲、牛膝、桑寄生补养肝肾。
2021/5/4
41
脏腑痹(心痹):
证候:心悸,短气,动则尤甚,面色少花。舌 脉:舌质淡、脉虚数或结代 。
病机:痹病日久,复感于邪,内舍于心
阻运

经行


不 畅
风湿 热痹
2021/5/4
10
病位:筋脉、关节、肌肉。 病变脏腑:肝脾肾涉及五脏。 总病机: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 。 病理性质:实证、虚实夹杂证。
不畅 痹 证 耗伤气血 日 久 复感于邪
2021/5/4
瘀血痰浊 阻痹经络
尫痹
气血亏虚的症候
距趾关节常为首发,局部红肿热痛,血尿 酸↑ ,X线检查可见累及关节骨质有虫蚀 样或透亮缺损。
骨关节炎—起病缓慢,多见于老年人,以
膝、髋等负重关节肿胀疼痛为主,活动时 加重,休息时缓解, X线检查提示骨质增 生等退行性病变。
2021/5/4
15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清寒热类型:以有无关节红肿热痛为
(4)海风藤,老鹳草,五加皮,常春藤,桑枝等 2021/任5/4 选1~3种,各9~12g,可用于风寒湿痹。 45
针灸:
推拿: 熏洗:
2021/5/4
46
【转归预后】
痹证初期的预后良好; 但病情缠绵,且感受外邪后易引起复发。 病久痰瘀痹阻,出现关节畸形,以及内舍
脏腑,引起心痹者,则不易恢复,预后较差。
2021/5/4
3
三、源 流
1、《素问·痹论篇》对本病的病因、发 病原理、证候分类及其演变等内容均有 论述,奠定了中医对痹证认识的基础。

中医痹病的护理方案

中医痹病的护理方案

配伍禁忌与不良反应监测
配伍禁忌
避免与相克药物同时使用, 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药物 组合。
不良反应监测
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等不适症状,应及时调整用 药方案。
个体化用药指导建议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体质、年龄 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 特殊人群,应谨慎选择药物,避 免使用具有明显毒副作用的中草
推拿按摩技巧培训和实践操作
推拿按摩
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达到疏通经络、推 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
培训和实践操作
针对痹病患者,培训专业推拿按摩人员,确保手法准确、力度适中。实践操作过 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手法和力度。
食疗方推荐及营养搭配建议
情感支持技巧培训和实践操作
01
02
03
倾听与理解
培训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 倾听患者情感表达,理解 其内心体验。
情感表达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感 ,释放内心压力,增强自 我认同感。
情感支持
提供情感支持,使患者感 受到关爱和支持,减轻孤 独感和无助感。
家属参与模式构建
家属教育
对家属进行痹病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其对患者病情的认知和理 解。
食疗方推荐
根据痹病的不同类型和症状,推荐具有祛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散寒、除湿、通络等功效的食疗方,如薏仁红豆汤、当 归生姜羊肉汤等。
营养搭配建议
痹病患者应注重营养均衡,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肉、蛋、奶、新鲜蔬 菜和水果等。同时,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中医内科痹病

中医内科痹病
邪气入侵
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而入,是痹病发病的 外在因素。这些邪气可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人体, 导致气血凝滞、经络痹阻。
脏腑经络气血痹阻
正气不足和邪气入侵相互作用,导致脏腑经络气 血痹阻,从而引发痹病。痹阻的部位不同,临床 表现也有所不同。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痹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肌肉、筋骨、关节的疼痛、麻木、重着、 屈伸不利等。根据痹阻的部位不同,还可能出现关节肿大、灼热等症状。
食疗方案
根据痹病的不同类型和症状,可选择具有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等功效的食物进行食 疗,如薏苡仁、赤小豆、木瓜、桂枝等。可咨询专业中医师制定个性化的食疗方案。
锻炼康复指导
锻炼方式
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太极拳 、八段锦、散步等,以增强体质,改 善关节功能。
康复指导
在专业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关节功 能康复训练,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 力训练等,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症状为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等,治法 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为主,可使用白虎 加桂枝汤等方剂加减治疗。
痰瘀痹阻
肝肾两虚
症状为关节肌肉疼痛、肿胀、僵硬等,治 法以化痰祛瘀、通络止痛为主,可使用双 合汤等方剂加减治疗。
症状为关节疼痛、腰膝酸软、乏力等,治法 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主,可使用独活寄 生汤等方剂加减治疗。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 性
学员们认识到,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 合,才能更好地掌握痹病的辨证施治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中医内科痹病诊疗技术的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医内科痹病的诊疗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如智能化诊疗系统的应用、新型中药制剂的 研发等,将为痹病的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手段。

痹病辨证要点

痹病辨证要点

发病原因及机制
正气不足
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是痹病发 病的内在因素。正气不足可导致脏腑 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使得机体 易受外邪侵袭。
邪气入侵
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而入,是 痹病发病的外在因素。这些邪气可单 独或联合作用于人体,导致气血凝滞 ,经络痹阻。
发病机制
痹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气血凝滞和经 络痹阻。气血凝滞可导致疼痛、麻木 等症状;经络痹阻则可导致关节屈伸 不利、肿大灼热等症状。
注意事项
在使用清热利湿通络法时,应注意药物的寒凉性质,避免过度使 用导致脾胃损伤。
化痰祛瘀通络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痰瘀痹阻,症见关节肌肉 疼痛、肿胀麻木、重着不移等。
常用药物
如半夏、天南星、桃仁、红花等, 这些药物具有化痰祛瘀通络的作用 ,能够缓解痰瘀痹阻引起的症状。
注意事项
在使用化痰祛瘀通络法时,应注意 药物的破血作用,孕妇及月经过多 者慎用。
度劳累和受风寒湿邪侵袭。
05
痹病预防与调护建议
避免诱发因素
风寒湿邪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阴冷的环境 中,以防风寒湿邪侵袭。
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以免耗伤正气,使痹病易于发 生。
饮食不当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避免过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以免损伤脾胃,加重痹病。
散步、慢跑
适当进行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 机体代谢能力。
注意运动安全
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意外损伤,以免加重痹病。
保持心情舒畅
调节情志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刺激,以免加 重病情。
娱乐活动
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如听音乐、下棋、绘画等,以愉悦身心,促进 康复。

中医内科学痹病

中医内科学痹病
治疗方法
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原则,采用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多种 治疗手段。
治疗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关节疼痛减轻,活动功 能恢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针灸治疗
针刺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 达到舒筋活络、止痛消炎的目的 。
灸法
通过燃烧艾条或艾绒,对穴位进 行温热刺激,以温经散寒、通络 止痛。
推拿按摩治疗
推拿手法
通过手法作用于患处,舒缓肌肉紧张 ,改善关节活动受限。
按摩疗法
通过按摩患处及周围组织,促进血液 循环,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03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强 大抗炎作用的药物,如泼 尼松、地塞米松等。
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 关节肿胀和疼痛,从而达 到治疗目的。
适应症
主要用于重度痹病患者的 治疗,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多发性肌炎等。
其他药物治疗
免疫抑制剂
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用于 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痹病。
生物制剂
如抗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B细胞 抑制剂等,用于治疗难治性痹病。
中医内科学痹病
目录
CONTENTS
• 痹病概述 • 痹病中医治疗 • 痹病西医治疗 • 痹病预防与调护 • 痹病案例分析
01
痹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痹病是指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热邪气乘虚而入,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的 疼痛、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肌肉力量训练
通过平衡与协调训练,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和协调性,减少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平衡与协调训练
通过肌肉力量训练,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有助于减轻痹病症状。

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第1篇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一、背景膝痹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关节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调理、辨证施护,通过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方法,能有效缓解膝痹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中医护理方案,为膝痹病患者提供全面、人性化的护理。

二、护理目标1. 缓解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2.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3. 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降低疾病复发率。

三、护理措施1. 辨证施护(1)寒湿痹阻型症状:膝关节冷痛,遇寒加重,得温痛减,关节肿胀,活动受限。

护理措施:① 中药治疗:选用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作用的中药,如附子、干姜、肉桂、独活等。

② 针灸治疗:选取局部穴位,如膝眼、阳陵泉、足三里等,采用温针法。

③ 推拿治疗:以温通经络、散寒除湿为原则,采用揉、捏、拍打等手法。

④ 食疗:推荐食用温性食物,如羊肉、狗肉、生姜等。

(2)湿热痹阻型症状:膝关节疼痛,局部发热,肿胀明显,活动受限。

护理措施:① 中药治疗:选用具有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作用的中药,如黄柏、苍术、牛膝、木通等。

② 针灸治疗:选取局部穴位,如膝眼、阳陵泉、曲池等,采用泻法。

③ 推拿治疗: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原则,采用揉、捏、拍打等手法。

④ 食疗:推荐食用清淡、利湿食物,如薏苡仁、冬瓜、赤小豆等。

2. 基础护理(1)保持膝关节温暖,避免受凉。

(2)合理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

(3)保持膝关节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4)指导患者进行适度功能锻炼,如股四头肌锻炼、直腿抬高锻炼等。

3. 健康教育(1)向患者讲解膝痹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增加营养,提高免疫力。

(3)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4)教育患者避免过度劳累、受凉、外伤等诱发因素。

四、护理评估1. 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是否缓解。

痹病

痹病

辨证要点
3.辨虚实:早期多实,后期虚实夹杂。 实:风寒湿热,痰浊淤血。发病急,痛势 剧,脉实有力;

虚:气血不足,肝肾亏损。病程长,痛势 缓,脉虚无力。
辨证要点
4.辨痰瘀:关节漫肿,结节,刺痛,强直畸 形,屈伸不利,舌紫暗、瘀斑,脉弦涩。
[诊治要点]
四、治疗原则: 祛邪活络,缓急止痛
祛风:防风、细辛、羌活、桂枝、桑枝。 散寒:细辛、桂枝、秦艽、川乌、草乌。 除湿:羌活、独活、苍术、苡仁、萆薢、黄柏。 清热:石膏、知母、黄柏、寒水石、羚羊角。
[病因病机]——实验痹症
[病因病机]——实验痹症
[病因病机]——实验痹症
8 7 6 5 4 3 2 1 0
CIA+SEB 风湿热CIA+SEB 风寒湿CIA+SEB
炎症积分
[病因病机]——流行病学
T:-40~-45 ℃ R:956/1000 T:-30~-35℃ R:945/1203 (78.5%) (95.6%)
活血通络:当归、川芎、鸡血藤、络石藤、松节、地龙 化瘀:乳香、没药、红花、丹参、穿山甲。
祛 邪 治疗 大法 活 络
[诊治要点]——治疗原则
扶正: 益气血,补肝肾。 上肢:桑枝、桂枝、羌活、姜黄。 引经:下肢:独活、牛膝、防己。 腰背:狗脊、杜仲、桑寄生。 颈项:葛根。 动物虫类药:龟版、鹿角胶、虎骨(狗骨)。 全蝎、蜈蚣、乌稍蛇、白花蛇、地鳖虫。
痹 病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治要点 分证论治
概述定Leabharlann 分类 别名 沿革 范围
概述
一、定义:
痹病(广义)——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 邪气乘虚而入,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 痹——闭 正常生理:经脉气血运行;脏腑气机升、 降、出、入。 病理:邪气闭阻气血运行,妨碍脏腑升 降出入——痹病。

痹病名词解释

痹病名词解释

痹病名词解释痹病是中医学上一种以肢体麻木、疼痛、僵硬、失用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其病因多与寒湿、风湿、痰浊等实证和气虚血瘀等虚证相关。

痹病可分为风湿性痹、寒湿性痹、痰湿性痹、血瘀性痹、气虚性痹等不同类型,中医治疗以调理气血、温通经络为主要方法。

常见痹病包括风湿痹、类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

风湿痹包括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中医治疗以温通经络、祛风湿为主要方法,可使用一些中药方剂如桂枝汤、越婢加术汤等。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关节肿胀、疼痛和僵硬等,中医治疗以调理气血、活血化瘀为主,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方剂如骨节痕新汤等。

颈肩腰腿痛多与经络阻滞、寒湿侵袭、气血不足等有关,中医治疗以温通经络、扶正固本为主,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方剂如四神汤、通脉四逆汤等。

总之,痹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类常见病证,针对不同类型的痹病,中医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施治。

中医治疗痹病的方法不仅包括药物治疗,还包括饮食调理、针灸、按摩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常用的中药有桂枝汤、越婢加术汤、四神汤等,具体选用应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等综合考虑。

2. 饮食调理:痹病患者应多食用温补、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羊肉、鸡肉、猪肉、龟肉、鲤鱼等。

同时应避免寒凉、生冷、油腻等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3.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痹病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作用是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流通,改善经络阻塞等。

常用的穴位有肺俞、肾俞、三阴交等。

4. 按摩治疗: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常见的按摩方法有推拿、捏揉、拨打等。

但需要注意按摩手法的力度和频率,过度按摩可能会加重病情。

总之,中医治疗痹病注重辨证施治,综合运用药物、饮食调理、针灸、按摩等多种方法,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固本的目的,从而达到治疗痹病的效果。

此外,中医治疗痹病还注重防病于未然、预防复发。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防方法:1. 科学合理的运动: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身体状态,但需要注意运动强度和频率,以避免运动过度导致肌肉劳损。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治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治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工作委员会《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2015 年版)。

(1)初起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常见中老年人。

(3)膝部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咔嚓声和摩擦声。

(4)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OA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

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粘稠,WBC<2000个/ml④中老年患者(≥40岁)⑤晨僵≤3 分钟⑥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关节OA 。

附: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0级:正常;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II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II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痹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2012-09-11 14:07 【大中小】【我要纠错】
本病为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故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因邪气杂至,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祛痰、化瘀通络等治法应相互兼顾,因邪气有偏胜,祛邪通络又各有重点。

正气不足是本病的重要病因,久病耗伤正气而虚实夹杂者,应扶正祛邪,且扶正有助祛邪。

风邪胜者或久病人络者,应佐养血之品,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寒邪胜者,应佐助阳之品,使其阳气旺盛,则寒散络通;湿邪胜者,佐以健脾益气之品,使其脾旺能胜湿;热邪胜者,佐以凉血养阴之晶,以防热灼营阴而病深
难解。

益气养血、滋补肝肾是虚证、顽痹的重要治法。

关键词】痹病;临床;中医;治疗
痹病与现在提出的风寒湿性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寒湿阻络证、瘀痰阻络证非常相似,现将其特点及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1 特点及病因
痹病起病缓慢,反复迁延不愈;以全身关节肌肉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

病因是各种原因所致人体虚损,在较长期感受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留于关节、肌肉,以致气滞血凝、血脉挛急,致使关节、肌肉气血痹阻而反复发作。

中医对痹病的认识是在《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按照《黄帝内经》的观点,凡是寒冷湿的因素作用于人体都可引起血脉、肢体、皮肤、肌肉的收缩挛急,而热的因素则造成松弛、伸张。

《内经》认为风寒湿之邪外袭人体,可以导致血气凝结,外邪与凝结的血气相搏结,就会导致寒性关节痛的发作;说明外邪是发病条件,关键还在于患者经常感受风寒湿邪,不能及时祛除外邪,为外邪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种观点已经与今天的西医学观点接近。

2 临床表现
初期多以小关节呈对称性疼痛、肿胀,好发于指关节或背脊,晨僵活动不利;中期病久受累,关节呈梭形肿胀,压痛拒按,活动时疼痛;后期关节变形僵直,周围肌肉萎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3 辅助检查
类风湿因子阳性;病变发作期血沉加快;X线摄片可见骨质疏松、骨刺改变等。

4 中医治疗
4.1 中医辨证分型痹病有风寒湿阻、风湿热郁、痰瘀互结、肾虚寒凝、肝肾阴虚、气血亏虚等证型,但临床常常是相互夹杂。

临床上以肾虚、风、寒、湿、痰、瘀兼杂致病者居多。

治宜祛风散寒除湿,益肾化痰祛瘀。

4.2 基本方用补肾祛寒治痹汤(《方剂心得十讲》)川断15 g,补骨脂12 g,淫羊藿12 g,独活12 g,桂枝12 g,制附片12 g,赤芍10 g,白芍10 g,苍术10 g,牛膝12 g,威灵仙15 g,骨碎补12 g,知母12 g,防风12 g,伸筋草25 g,熟地黄15 g,麻黄10 g,松节12 g,炙穿山甲10 g,自然铜12 g,以500 ml水煎服分早、中、晚三次服用,2日/剂。

4.3 辨证加减畏寒怕冷较甚,遇寒痛剧者,为寒湿重症加细辛、制川乌、制草乌等以散寒止痛;以上肢为主者去牛膝、独活,加姜黄、羌活、桑枝等引药入上肢;筋脉拘急较甚者,去苍术、防风、松节,加生薏仁、木瓜等以舒筋缓急;脊背强直、关节不利者,去松节加狗脊、鹿角胶、羌活等以利关节;挟痰瘀互结,兼见关节漫肿日久,僵硬变形,疼痛固定,痛如针刺,舌质紫暗,苔白腻者,加血竭、乳香、没药、苏木、红花、白芥子以活血祛瘀;若兼肝肾阴虚,而关节畸形,局部灼热疼痛,形瘦骨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去独活、桂枝、附片、苍术、松节等温燥之品,酌加山茱萸、生地、淮山药、黄柏、地骨皮、银柴胡、青蒿等滋阴清热;兼气血两虚而行动艰难,面色淡白,心悸自汗,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者,加黄芪、人参、当归、丹参等以益气补血。

邪郁发热,兼见关节红肿疼痛如燎或有发热恶风,有汗不解,口渴、便干、尿赤、舌赤、舌红苔黄、脉浮数者,去苍术、淫羊藿、松节、附子,酌加银花、连翘、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炙马钱子等清热解毒或致用泽补汤。

5 典型病例
患者,女,50岁,农民。

十余年来,开始时全身各关节疼痛且伴时有腰痛僵直感,弯曲受限,关节肿大;现弯曲受限程度增加,各手指呈梭形杵状指,右髋关节疼痛牵及右腰疼痛,外展受限,走路困难,疼痛发作时卧床不起,若遇冷水或吹风下雨天气而疼痛加剧。

经多处治疗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骨质增生,服骨刺平片、骨髂风痛片及中药具体不详,效果甚微;后又经住院补液理疗等症状好转后又复发。

于2004年2月来我院就诊见舌苔白厚微黄,略腻,舌质略暗,脉象沉滑,尺沉略细。

四诊合参诊断为痹病,辨证为肾虚风寒湿瘀兼杂,治宜补肾祛寒,散风除湿,化瘀通络。

处方用:补肾祛寒治痹汤加鹿角霜10 g,制附片10 g,海桐皮15 g,以450 ml水煎服,2日/剂。

三余剂后各关节痛略有减轻,上方略加减服用30剂后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腰痛减轻,僵直消失,再连续服用20剂后诸症消失。

临床随访两年未发。

6 按语
痹病为难治性疾病。

以本方治疗缓解后,应继续使用补肝益肾,益气血的方药,以培补正气,巩固疗效。

本病在治疗中常用雷公藤与马钱子。

二药均为剧毒之品,马钱子应用传统方法严格炮制后,谨慎使用,用丸散剂,每日用量一般为0.3~0.6 g,雷公藤的用法是随制剂的不同而异,入煎剂,带皮全根,每日用量为10~12 g,去皮根心木质部每日15~25 g。

腰椎病吃什么好,腰椎病发病时往往不是单一类型,而经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出现。

生了腰椎病可以出现上面所说的一些症状,这些症状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包括情绪、睡眠、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等;除此之外,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还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脑功能减退、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引起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甚至瘫痪。

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显示,临床上有70多种症状与腰椎病有关,因此,腰椎病还须早防早治,以免引起后患。

腰椎病吃什么好,腰椎病患者吃什么好呢?腰椎病患者的饮食是很重要的。

不管是治疗过还是从未进行正规的腰椎病治疗患者,这都是他们所关注的问题。

腰椎病患者由于生病而减少了必然的活动量,所以腰椎病患者的饮食摄入量应适当减少,特别是在急性期卧床的病人,除活动减少外,消化功能也明显降低,胃肠蠕动慢,所以腰椎病患者的饮食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及豆类食品,肉及脂肪较高的食物尽量少吃,因易引起大便干燥,排便用力。

腰椎病吃什么好,腰椎病患者的饮食要注意摄入钙,钙是骨的主要成分,所以要充分摄取。

成长期自不必说,成年以后骨也要不断进行新陈代谢。

另外,钙还有使精神安定的作用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钙含量多的食品有:鱼、牛奶、酸奶、芝麻、浓绿蔬菜、海藻类。

维生素B含量多的食品:粗米、精米、大豆、花生米、芝麻、浓绿蔬菜。

腰椎病吃什么好,蛋白质是形成肌肉、韧带、骨不可缺少的营养素,这是腰椎病患者的饮食重点之一。

蛋白质含量多的食品有:猪肉、鸡肉、牛肉、肝脏、鱼类、贝类、干酪、鸡蛋、大豆、大豆制品。

腰椎病吃什么好,腰椎病患者的饮食还要注重维生素E,它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流、消除肌肉紧张的作用,用于缓解疼痛。

维生素E含量多的食品:鳝鱼、大豆、花生米、芝麻、杏仁、粗米、植物油。

养血益气:
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香菇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红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
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兔肉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
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病情分析:常用的具有补肾益精作用的食物有:海参、牡蛎、鳖肉、鳆鱼、鱼鳔、黑芝麻,桑椹、牛奶、核桃仁,冬虫夏草、莲子、猪肾、人参、鹿肉等。

常用的具有补肝养血作用的食物有:枸杞子、何首乌、藕粉、胡萝卜、松子、桑椹,黑芝麻、葡萄和墨鱼等。

意见建议:中医讲究黑色入肾,吃一些黑色种皮的杂粮像:芝麻、黑米、薏米、黑豆,再辅以别的杂粮熬粥或蒸饭都是很不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