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打造武汉经济新亮点
武汉以后的发展前景
武汉以后的发展前景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论述武汉未来的发展前景。
首先,武汉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便捷的交通条件。
市内有较完善的轨道交通系统,以及三大铁路干线和三大高速公路交汇于此,使得武汉成为长江中游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交通枢纽。
随着国家交通一体化的推进,武汉将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交通优势,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铁路物流中心等,为国内外交通运输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同时,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将以长江为依托,强化水陆空多模式交通联动,打造更加完善的交通网络,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其次,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
武汉地处湖北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四季分明、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为农业、养殖业、渔业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武汉还是湖北省的科教文化中心、医疗中心,拥有大量知识和技术资源,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武汉还是世界知名的大学城,拥有多所高校,为城市注入了活力和智慧。
在产业方面,武汉将继续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升级,发展以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再次,武汉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武汉将加大农业现代化建设力度,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农业科技和农业科普,提高农业品质和产量,打造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
通过农村旅游、乡村文化等方式,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武汉还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最后,武汉还将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将充分利用长江经济带的优势,与沿线城市开展更紧密的经济合作和互利共赢。
同时,武汉还将积极吸引外资,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和高校的合作交流,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武汉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文案
武汉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文案武汉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武汉作为中国内地的中心城市,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武汉的发展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分析武汉的发展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经济中心,近年来,其GDP持续增长,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武汉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汽车、钢铁、化工等行业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武汉也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
2. 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市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能源、信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武汉长江大桥、汉口火车站等交通枢纽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
同时,武汉还积极推广智能城市建设,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支持。
3. 教育与科技:武汉是中国重要的教育城市之一,拥有多所著名高校,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这些高校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也孕育了许多科技创新企业。
武汉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以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4. 生活品质提升:随着城市发展,武汉居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城市的绿化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也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此外,武汉还注重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
二、未来趋势展望1. 产业升级:武汉将继续推进产业升级,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和培育。
在新材料、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武汉将加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力度,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和技术水平。
2. 区域协同发展: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武汉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交通、能源、产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格局,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武汉将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地。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构建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武汉的经济发展趋势如何
武汉的经济发展趋势如何武汉,这座位于中国中部的城市,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
那么,武汉的经济发展趋势究竟如何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武汉拥有着深厚的工业基础。
在近代,它就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汉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武汉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特别是在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武汉的“光谷”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光通信产业基地,拥有众多的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
这不仅提升了武汉在国内的科技地位,也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在交通方面,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网络发达,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流支持。
这种便捷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吸引国内外的投资和促进贸易往来,进一步推动了武汉经济的增长。
武汉的服务业也在蓬勃发展。
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行业发展迅速。
众多金融机构在武汉设立分支机构,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金融服务。
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武汉的电商产业也日益壮大,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武汉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每年都为社会输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留汉创业就业。
人才的聚集为武汉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然而,武汉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一些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可能会出现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和人员失业的问题。
另外,与一些沿海发达城市相比,武汉在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武汉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汉投资;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展望未来,武汉的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长江经济带是指什么
长江经济带是指什么长江经济带是指什么长江经济带战略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江经济带是指什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指沿江附近的经济圈。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区位优势,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
最新统计显示,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2018年共实现生产总值402985.24亿元。
在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11省市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地方两会上纷纷提出新的举措,其中金、绿、蓝三种“色彩”尤为引人关注。
2、长江经济带意义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
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武汉长江新区总体方案
武汉长江新区总体方案I. 引言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竞争力,各地相继推出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作为中国内陆重要城市和交通枢纽,武汉长江新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新区,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遇。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背景,目标和规划,以及落地实施等方面,对武汉长江新区的总体方案进行详细论述。
II. 地理位置与背景武汉长江新区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地区。
区域总面积为385平方公里,包括江岸区、江汉区和汉阳区的部分地区。
长江新区自2016年开始筹建,旨在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城市。
该新区濒临长江,依托其交通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有利于开展更多的中外交流与合作。
同时,新区紧邻中国著名的长江桥梁和高铁站,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此外,武汉长江新区还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机构,为新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III. 目标和规划武汉长江新区的总体目标是建设成为长江中游地区的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生态高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区制定了以下规划:1. 产业发展:新区将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和高端服务业等。
同时,新区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协同,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2. 创新驱动:新区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
新区还将鼓励和支持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吸引和培养高级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 生态保护:新区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绿色生态城区。
通过加强水源保护、生态修复和环境监测等措施,保护和提升新区的生态质量。
4. 文化和旅游:新区将展示和传承湖北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和旅游推广,新区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IV. 落地实施为了确保总体方案的顺利实施,武汉长江新区将采取以下措施:1. 政策支持:新区将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和扶持企业发展。
政府将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鼓励创新创业,推动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城市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城市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1.02•【字号】鄂政办函〔2016〕104号•【施行日期】2016.11.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城市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函〔2016〕104号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武汉城市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11月2日武汉城市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13号)、《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的函》(商政函〔2016〕215号)精神,为扎实有效推进武汉城市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体要求,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采取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构建武汉城市圈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以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战略为契机,深入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探索对外经贸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新体制为重点,建设武汉城市圈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内陆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步伐,实现“率先、进位、升级、奠基”总体目标。
二、工作目标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形成适应市场配置资源的管理服务新体制,不断优化经济运行模式,积极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全面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工作,初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举措。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以“四个加快”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以“四个加快”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9.09•【字号】武政办〔2021〕100号•【施行日期】2021.09.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以“四个加快”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武政办〔2021〕10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以“四个加快”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9月9日以“四个加快”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贯彻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决策部署,以“四个加快”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加快扩大经济规模(一)细化落实产业地图。
以产业地图为指引,细化制定招商地图、创新地图、人才地图,相互支撑、同向发力。
牵头部门履行好统筹协调责任,加强对各区(含开发区,下同)的政策指导和精准支持,推动各区根据实际发展新产业,精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动区级经济错位竞争、特色发展。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招商办、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市招才局〉,各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管委会,下同〉)(二)全力推进“一区一表”。
实行每月一调度、双月一交流、每季一总结、半年一讲评、全年一考核的“五个一”推进机制。
各区明确各主导产业发展的“一谱一策三清单”,即制定产业发展图谱,出台促进产业发展政策,梳理形成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3张清单。
突出项目支撑,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加强要素保障和审批服务,确保每年新开工600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市级重大项目投资2400亿元以上。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区人民政府)(三)建立产业链“链长制”。
实施“一链一策”,各牵头部门对标先进城市制订实施方案,明晰产业链发展目标、路径,建立健全精准化、个性化政策供给。
武汉调研试题及答案
武汉调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武汉位于中国的哪个省份?A. 河南省B. 湖北省C. 湖南省D. 江西省答案:B2. 武汉的别称是什么?A. 江城B. 泉城C. 春城D. 羊城答案:A3. 武汉长江大桥是何时建成的?A. 1955年B. 1957年C. 1960年D. 1965年答案:B4. 下列哪一项不是武汉的著名景点?A. 黄鹤楼B. 东湖C. 武当山D. 武汉博物馆答案:C5. 武汉的市花是什么?A. 牡丹B. 荷花C. 梅花D. 桂花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长江流域的重要______中心。
答案:交通枢纽7. 武汉的气候属于______气候类型。
答案:亚热带季风8. 武汉的著名小吃热干面的主要原料是______。
答案:碱水面9. 武汉的东湖是中国最大的______湖。
答案:城市内10. 武汉的黄鹤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其名字来源于诗人______的诗句。
答案:崔颢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武汉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中国的重要性。
答案:武汉位于中国中部,是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被誉为“九省通衢”,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
12. 描述武汉的历史文化特点。
答案:武汉历史悠久,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黄鹤楼、古琴台等,同时也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发生地。
13. 武汉有哪些特色美食?答案:武汉的特色美食包括热干面、豆皮、汤包、鸭脖等,这些美食不仅深受本地人喜爱,也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
14. 武汉在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哪些角色?答案: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科教中心,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同时也是中国中部地区的金融、商贸和物流中心,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5. 论述武汉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对全球疫情防控的启示。
长江中游产业趋势
长江中游产业趋势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长江中游地区的产业趋势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创新科技等方面分析长江中游地区的产业趋势,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农业产业趋势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拥有广阔的耕地和优质的农产品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的压力,长江中游地区的农业产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1. 产业结构升级长江中游地区的农业产业正逐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传统的粮食种植逐渐减少,而果蔬、畜牧、水产等特色农业产业正不断发展壮大。
同时,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改进,绿色、有机、智慧农业逐渐兴起。
2. 农产品品质提升长江中游地区的土地和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农产品质量优良。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成为众多农业企业亟需解决的难题。
长江中游地区的农业企业正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和生产管理力度,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3. 农村旅游发展长江中游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
近年来,农村旅游在长江中游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新亮点。
农民通过发展农家乐、民俗表演、农产品销售等形式,提高了农村的文化内涵和经济收入。
二、制造业产业趋势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制造业大省,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产业基础。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长江中游地区的制造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1. 产业结构调整长江中游地区的制造业正逐渐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传统的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正逐渐减少,而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高科技制造业成为发展的重点领域。
2. 技术创新驱动长江中游地区的制造业正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政府加大对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力度,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同时,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学研合作,加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重大发展战略及其地理背景(课件)高一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2022必修第二册)
11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是在长江流域开发的基础上提出的。长江流域开发经历了三个阶段: 20世纪70—80年代,依托岸线资源开发滨江产业的阶段——形成滨江产业带;20世纪 90年代,进入依托沿江资源开发产业阶段——形成沿江产业带;2013年,将沿江产业 带拓展至长江经济带,并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11
11
11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1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 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 的空间格局(图5.22),建立区域 协同合作机制,更好地推进长江上 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
“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 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
“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 输通道;
“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 和成渝三个城市群;
“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 城市的支撑作用。
11
11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 社会经济基础
11
交通
长江经济带具有通江达海和多式联运的优势,已 经基本形成由水运、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 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截至2017年, 长江经济带公路总里程达208万千米。近年来, 重庆、武汉、南京三大内河航运中心及沿江港口 建设有了新的发展,沿江高速公路网、沿江高铁 网和民航机场网加快建成,一些综合交通枢纽已 实现功能升级。
11
主题11 重大发展战略及其地理背景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单元 区域发展战略
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作者:谢高波来源:《党员生活》2022年第07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湖北要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必须用足用好区位和市场优势,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现代物流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具体来说,这次党代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安排:一是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湖北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通道的中心枢纽,是连接全国“铁水公空”交通大动脉的中心结点,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
因此,党代会报告提出,一方面,全面融入国家綜合立体交通网络主骨架,加快建设沿江高铁武汉—宜昌段、呼南高铁襄阳—荆门—宜昌段,形成省域高铁大环线;加快启动荆州—岳阳高铁,构建江汉平原高铁大环线,完善“九纵五横四环”高速公路网络,推进“一主两翼”交通结构由“Y”型升级为“△”型,加快构建东西南北四向拓展、人物资信四流融合、铁水公空四网互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另一方面,提升铁、水、公、空、管、邮等通道承载能力和运输效率,完善集疏运体系,发展多式联运,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
二是打造全国重要物流枢纽。
物流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湖北作为我国主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立足中部腹地和战略纵深,能够辐射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市场规模。
因此,党代会报告把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将重点实施高质量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平台,围绕通道、枢纽、网络、企业等重点环节,构建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经济便捷、智能绿色、融合联动的现代物流体系,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生产节点、流通节点、消费节点。
三是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
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需要交通、物流等硬件基础设施高标准联通,也需要市场制度规则体系的不断完善。
汉口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汉口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汉口,作为中国四大特大城市之一,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城市功能和经济中心的角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汉口也面临着产业发展的转型和升级的任务。
本文将从汉口未来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出发,探讨汉口未来可能出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前景。
一、汉口产业发展现状1.1 主要产业结构汉口的主要经济板块包括工业、物流、金融、信息技术、旅游等行业。
工业方面,汉口拥有一大批重点工业企业,如武汉钢铁集团、华中电力等,工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较大。
物流方面,汉口位于长江经济带上,拥有一个国家级物流枢纽,是货物和人员流动的重要节点。
金融方面,武汉市是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
信息技术方面,武汉市是中国重要的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拥有一批著名的高科技企业,如华为、中兴、九城等。
旅游方面,汉口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1.2 发展瓶颈和挑战尽管汉口在上述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瓶颈和挑战。
首先,传统制造业在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和技术变革的挑战时,面临着产能过剩和低附加值的困境。
其次,汉口的金融业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国一线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金融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较低。
再次,信息技术产业虽然有着较快的发展势头,但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此外,汉口的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对旅游资源和文化活动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
二、汉口未来产业发展趋势2.1 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随着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汉口作为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的优势将越发凸显。
首先,汉口在信息技术领域已经拥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和研发机构,如华为、中兴、九城等,有着雄厚的技术基础和创新能力。
其次,武汉市政府也在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创新引才政策。
加快三大航运中心建设 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
加快三大航运中心建设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作者:叶红玲来源:《中国水运》2018年第07期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长江实地考察长江经济带建设,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
航运中心是现代航运体系的核心支点,也是让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益,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
1“三大航运中心”建设提速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是新时期党中央确定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
《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一轴”就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纲要》明确,发展现代航运服务,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培育高端航运服务业态,大力发展江海联运服务。
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指出,推进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建设是引领长江水运发展,提升黄金水道功能的关键性举措,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司长费志荣表示,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发挥黄金水道优势关键在于发展航运中心。
长江经济带航运中心建设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绿色化理念、综合化布局、高端化服务、一体化发展。
上海、武汉、重庆、南京、舟山是长江经济带航运发展的“五心”,要加强区域互动合作、协同创新,积极探讨沿江合作机制。
荆岳大桥建设历时四年
荆岳大桥建设历时四年。
2006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2010年11月18日通过交工验收,2010年12月9日通车试运营。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刘汉泽通讯员柳潇)经过4年的建设,今天上午,世界跨径最大的高低塔斜拉桥荆岳长江大桥将正式通车。
荆岳长江公路大桥是随岳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是首座连接鄂湘两省的长江大桥,位于洞庭湖与长江交汇处的下游13公里处,起于监利县白螺镇,跨长江后止于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道仁矶镇,建设总里程5.419公里,总投资23.42亿元。
桥面为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荆岳长江大桥系超大跨度不对称混合梁斜拉桥,主跨816米,是高低塔斜拉桥世界第一大跨度。
南、北主塔塔高分别为224.5米和265.5米,宛如八九十层高的摩天大厦高耸入云。
荆岳长江大桥将有效改善长江中游的过江交通条件,促进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交流,促进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资源整合,结束两岸民众千百年隔江相望的历史。
2010年是湖北公路桥梁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
9月28日,主跨926米、位居同类桥梁世界第二、内陆第一的鄂东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12月9日,主跨816米、被誉为高低塔斜拉桥“世界第一跨”的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一年间两座世界级桥梁建成通车,无论是规模、质量、效益,还是建设能力、创新实力,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志着我省从桥梁大省向桥梁强省迈进的新跨越。
长江汉水,造就桥梁大省湖北山川众多、江河纵横,长江横贯东西,汉水蜿蜒南北,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决定了湖北桥梁数量多、跨径大,无论是建桥技术,还是桥梁数量都处于全国乃至世界领先地位。
1957年,我国集全国之力,在我省建成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华夏儿女千百年来跨越天堑的梦想得以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长江沿线经济的高速发展,我省掀起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前所未有的新高潮,长江大桥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修建起来。
迄今为止,湖北在长江沿线建成了17座特大桥(其中,交通公路部门建成9座),在建3座,规划建设13座,平均每隔32公里就有一座长江大桥,长江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桥梁艺术的“长廊”。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长江经济带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重庆7个省市,总面积达到6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4亿。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成果以及未来展望,是业内人士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发展现状1.重点经济区域,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其经济规模和发展潜力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
2019年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已超过30万亿元,超过全国GDP的三分之一,其中上海、江苏、浙江位列前三。
2.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果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果,重化工业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轻工业、服务业转型升级。
如浙江省传统纺织、制鞋等领域的企业,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成功升级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
3.环保观念不断提升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普及,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企业和政府开始重视环境问题。
2018年,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的PM2.5浓度同比分别降低20.5%、16.6%、14.3%,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
二、未来展望1.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创新升级未来长江经济带将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升级新战略。
通过科技创新,提升长江经济带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重点领域技术研发和产业转移。
同时也需要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和人才加入到创新创业中来。
2.着力疏解非首都功能近年来,政府已经着力推动疏解非首都功能区,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也在积极响应。
目前,上海已开展千亿级产业转移,并在崇明引进高精尖产业;重庆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等产业;合肥加强生态修复,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未来,长江经济带将加速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城市协同发展。
3.环境治理继续加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与日俱增。
未来,长江经济带将继续加强环境治理,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加快完善环境监测、警示、评估、治理机制。
武汉未来十年的的发展趋势
武汉未来十年的的发展趋势
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可以预测如下:
1. 经济发展:武汉将继续加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
武汉将努力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2. 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交通、能源、水务等方面的投资。
特别是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武汉还将加大港口和航运设施的建设,以提升物流网络的效率和覆盖面。
3. 教育和科研:武汉拥有众多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未来十年将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
武汉将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并加强与企业、产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产业的发展。
4. 生态环境保护:武汉将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力度。
通过推动绿色发展,加强水源、土壤等资源保护,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 文化旅游:武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
未来十年,武汉将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旅游景区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总体来说,武汉在未来十年将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努力,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成为一个更加现代化、宜居宜业的国际化城市。
全面理解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促进湖北“两圈一带”协调发展
全面理解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湖北“两圈一带”协调发展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继续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发展战略,是对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进一步完善,是我们党不懈探索区域发展之路的科学总结,更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重大突破。
未来五年,我国“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这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全面认识和理解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对于我们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促进我省“两圈一带”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全面认识和理解区域发展总体战略1.什么是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
――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强化交通运输枢纽地位。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发挥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实行地区互助政策,开展多种形式对口支援。
――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
――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2. 为什么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三十年中,沿海地区依靠扩大开放,依赖国外市场,大幅度提高了自己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但同时,由于过度依赖外部市场,忽略自身产业结构提升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改造步伐,使得东部地区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始终处于产业结构的末端,其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东部地区的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经济发展的环境、资源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但由于地区之间缺乏合理的分工,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良好的互动发展格局没有形成,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及资源加工型的产业不能合理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加快发展。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落实湖北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方案任务清单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落实湖北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方案任务清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8.07•【字号】武政办〔2024〕83号•【施行日期】2024.08.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落实湖北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方案任务清单的通知武政办〔2024〕8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武汉市落实湖北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方案任务清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认识。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和市委工作安排,坚决扛牢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化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聚焦重点问题,开展集中攻坚,持续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加快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换为绿色发展优势。
二、加强组织领导。
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统筹,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园林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等市级牵头单位按分工落实牵头抓总职责,明确专项行动年度任务、措施、责任清单,强化督促指导。
各区履行属地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年度安排,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加强市区纵向联动和部门横向协同,落实落细工作举措,形成工作合力。
三、加大宣传力度。
及时报送工作信息,选树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做法。
创新宣传方式,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壮大志愿服务力量,畅通群众监督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营造全社会共抓长江大保护的良好氛围。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8月7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打造武汉经济新亮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继“中部崛起”战略后,湖北、武汉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
临空港开发区地处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两带”融合之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平台功能丰富多元,体制机制富有活力,必须牢牢把握此次机遇,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实现嵌入式发展,在区域发展战略中有所作为,引领临空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面临着重大机遇1.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
当前,国际资本转移和沿海产业转移的两大浪潮加速推进,并在中国内陆地区汇合,呈现出规模扩大、范围拓宽、层次提升的强劲势头。
武汉地处长江经济带中间位置,是《指导意见》确定的三大航运中心之一和三大城市群之一的中心城市,东联沿海、西接内陆,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和“黄金水道”的交通优势,可率先接受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资金、技术和产业转移,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2.扩大内需政策带来的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家长期实行的优先外向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重视内需型发展模式,这一战略性调整也包含着区域经济发展从过去偏重沿海转变为沿海内陆协调发展的调整,增大了对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力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誉为“九州通衢”的武汉,具有明显的国内市场接近性优势,必然成为扩大内需主战场之一。
3.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带来的机遇。
今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武汉成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是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核心区之一,中部唯一。
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承担过一系列国家战略使命的武汉,再次成为引领中部直至全国的创新改革排头兵。
创新改革试验区意味着重大改革措施可以先落地,部分法律法规可以暂时调整,支持和允许试错、容错和纠错,这些政策和发展环境上的利好,无疑将利于武汉进一步打造中部地区国际性综合服务平台。
4.中部崛起战略深入推进带来的机遇。
2009年9月,国务院原则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提出了中部地区建设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其中第一条就是“沿长江经济带”,湖北占据中部“沿长江经济带”干线通航里程的72.6%,而以武汉为首的武汉城市圈又是湖北战略的龙头,可以说是湖北建成支点的“支点之点”,必将成为“两横两纵”经济带开发的重中之重。
5.“两带”融合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
湖北省提出,要在“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下,推进“两圈两带”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配套衔接和资源整合利用,实现两带深度融合、两带共赢发展。
根据《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大纲》,汉江生态经济带定位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增长极,武汉沿汉江流域包括开发区(东西湖区)在内的6个行政区将作为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主发动机”,带动湖北省汉江流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省内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必然会倒逼武汉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必须面对的挑战和问题1.区域合作机制不健全。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必然要依托城市群的建设。
但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基本上还是分割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在各自省域范围内独立运作,一体化程度较低。
各城市间、区域间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准入、质量技术标准等形式的地方保护,严重阻碍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2.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过去地理区位上的优势在互联网背景下正在消除;传统产业发达地区的领先地位正在被新兴产业崛起地区赶超替代;传统制造业和商业服务业正在面临以3D打印和电子商务的巨大冲击,产业形态正在从过去“1”到“N”的线性增长演变为从“0”到“1”的裂变增长。
开发区发展速度与新城区比、与其他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比,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居中,有些差距还比较大。
3.资源环境制约日益加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开发区可持续发展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
能源资源承载力不断弱化,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凸显,主要依土地等资源粗放消耗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难以持续。
在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过程中,避免产业转移带来污染转移的任务也越发艰巨。
4.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当前,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基础设施缺乏有效的统合,部分交通设施不对接、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受到很大制约;城际高等级公路纵通横不通,一体化的公路网络尚未形成;内河航道和港口建设滞后,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尚未完全互联互通,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不够,缺乏平台支撑,等等。
这些都严重阻碍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三、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临空港开发区必须有所作为武汉临空港开发区作为武汉临空与沿江双向开发的国家级开发区,在推动区域东、中、西联动发展格局中有巨大潜力,必须要有大的作为,要紧紧围绕万亿倍增目标,确立工作新目标、新任务,谋划发展新产业、新项目,拓展城市建设新空间、新功能,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突破、新亮点,力争成为武汉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开展“四新”建设的主战场之一。
1.融入战略大局,争做区域发展领跑者。
开发区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
从地方区域来看,我区处于长江、汉江交汇的扇形区,是武汉市扩大城区空间的第一圈层,也是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必然是省市里重点发展的区域。
从宏观大局看,我区处于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汇点,可兼取两大经济带的东风。
特别是,作为武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开发区做大做强大临空经济区,建设产城融合临空港新城,打造武汉经济重要增长极,实现区域经济“千亿倍增”,要求开发区做万亿倍增主战场和创新驱动引领者。
近期万市长调研我区,还特别指出,开发区不要满足于在省市层面走在前列,要放眼全国、比肩东南部的开发区。
为此,我区要积极争做引领区域发展的领跑者。
在湖北省临空经济区建设中,要成为当之无愧的核心区;在申报武汉内陆自由贸易区方面,要成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在武汉新区规划建设中,要争取将东西湖都市发展区全域纳入,成为新区主体与核心;在汉江经济带建设中,要当之无愧地做“主发动机”,成为推动省内腹地与沿江区域联动开发的桥头堡。
2.加快开放开发,发展外向型经济体系。
对于区域发展与竞争而言,谁抢占了开放高地,谁就占据了发展高地;谁率先建成完备的开放功能,谁就能实现率先发展。
特别是这种开放优势具有独占性,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
为此,一定要立志于抢抓长江经济带上的开放高地。
临空开放优势是我区特色优势之一。
我区要积极对接全球速度经济时代和航空都市时代的来临,发挥武汉临空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功能和作用,在临空经济发展上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以产业链为纽带,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抓手,以保税物流、口岸服务、多式联运等各类服务功能为平台,辐射带动“两市三区”共同发展,通过统一规划、共同招商实现错位竞争和差异化发展,使武汉临空经济区成为中部地区发展最好、功能最强的临空经济区,引领长江中游与中部地区发展,打造内陆地区面向国际的开放高地,打造“中国中部孟菲斯”。
同时,依托“汉新欧”这条中部地区至欧洲陆上货运大通道,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及对外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3.科学谋划布局,做强做实产业基础。
做好促进产业转型和承接产业转移两篇大文章,是推进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抓手。
开发区要面向未来国家级新区,着重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和京津冀非首都功能项目转移,吸纳西部地区优质资源要素,在推动区域东、中、西联动发展格局中壮大自身的产业,加速推进百亿园区成长工程和千亿产业培育工程。
同时注重做好“十三五”规划,规划一批大产业,策划一批大项目,利用沿江、临空双向开发机遇,争取国家和省市在我区布局更多产业项目。
规模化发展先进制造业。
食品烟草医药产业以全国最大食品加工区为目标,率先建成首个千亿产业。
机械电子信息产业以高端装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实现集群式发展。
航空制造业以引进航空制造企业为重点,建设中部最大的通用航空制造基地和无人机产业基地。
高端化发展服务业。
物流业向电子商务和智慧物流方向发展,积极申报武汉新港空港综保区和自贸区,打造中部地区国际物流集散中心。
以泛金银湖总部经济集聚区为依托,重点发展商贸商务、创意设计、新兴金融以及总部经济,打造武汉临空经济区核心服务区。
休闲旅游业突出近郊、生态田园湖泊风光特色,打造假日休闲新空间。
创新性发展现代农业。
强化科技对农业的驱动作用,推进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建设。
推动“一产三产化”,促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4.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创新链。
积极抢抓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政策利好,把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核心,以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营造产业创新环境为主攻方向,培育部署创新链,积极建设创新型开发区。
适度超前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紧紧围绕培育经开区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大力培育新的战略增长点,力争在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和信息技术方面主动作为,为全市作出贡献,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以“互联网+”为重点加快产业升级。
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推动产业升级,打造新的增长点。
集聚创新资源构建创新平台。
以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形成协同创新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继续大力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
尽快成立科技投资基金,提高对高科技企业的支撑力。
5.加强规划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基础设施决定区域发展的承载力。
国家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涉及交通、航运等诸多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要借势争取更多政策、资金和项目。
具体而言,要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铁水联运方面,加快建设舵落口港、青锋港两个港口,疏浚辖区内的36公里的汉江航道,争取将全国铁路集装箱武汉中心站通达阳逻港,真正实现铁水联运。
在城区对外通道方面,要打通开发区惠安大道、东吴大道与硚口区沿河大道、解放大道的连接,形成从汉口核心区到东西湖再到汉川的大通道,实现汉江湾与综保区连通,促进硚口、东西湖一体化发展,切实推动汉江经济带建设。
同时加快跨府河大桥、机场二通道金银潭匝道和姑李路匝道建设,积极争取在硚孝高速建设中同步建设东西湖匝道,实现东西湖、黄陂、孝感等地互联互通。
在城区轨道交通方面,加快轨道交通1号线径河延长线建设,将地铁6号线向东西湖腹地延伸,与轨道交通1号线连接换乘,解决金银湖、径河近30万人的出行问题,实现临空港经开区核心区域与主城区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