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单元3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教学目标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建构原则;

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层次结构;

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能根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和本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

二、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

能根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和本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

如何分解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4

第一课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1、社会发展的要求(外在依据)

2、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内在依据)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科的发展(操作性依据)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具体体现。要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几个方面来学习制定一定的目标。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

1、方向性与基础性原则:

内涵:方向性原则: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要有一定的思想与价值指向。

基础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应当是社会教育领域中最基础的启蒙性的目标。

作用:方向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

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何宜性

2、层次性与整体性原则

内涵:层次性原则: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是有层次的系列。

整体性原则:即建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时,要确立一种层次结构的整合观。

作用:层次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差异

整体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建构的综合系统性

3、科学性与动态性原则

内涵:科学性原则: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应当是一个符合幼儿自身发展与教育规律的科学体系。

动态性原则: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并不总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作用:科学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合理性

动态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纵向结构)

1、总目标:是社会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

是学前阶段社会教育任务和要求的总和是

对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最为概括的陈述是其他层

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

在此基础上,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为:(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总目标在各个年龄段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幼儿园各年龄班儿童社会性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

其主要特点就是将社会教育目标分化为不同的要求,形成对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幼儿逐步提高要求的具体目标,引导幼儿逐步达到社会教育的总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来自于社会教育的总目标,是社会教育总目标的具体和深入,而不同年龄阶段的目标之间应该是连续的、衔接的。

3、主题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

主题教学目标:

目前,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开展各种活动的时候,采取“主题活动”的方式。主题活动指:在集体性活动中,以一个主题为线索,围绕主题进行活动与交流。

与传统活动形式相比,主题活动的意义在于:

第一、主题活动贴近日常生活,幼儿兴趣高。

幼儿园的主题一般选择季节性、节日性以及幼儿的兴趣点为话题,这样的话题贴近生活,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幼儿也会比较感兴趣,而且由于贴近生活,更具有实用性,能够"学以致用",当幼儿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后,学习的兴趣会更浓。

第二、主题活动更具系统性。

相对于传统的分科教学来说,主题活动更具系统性。因为,主题活动是以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延伸的活动,这些活动仅仅围绕这个话题而进行,这个话题始终贯穿与主题活动的始终,小的活动构成一个小主题,几个小主题就构成最后的大主题

第三、主题活动更具灵活性。

相对与传统的分科来说,主题活动更灵活,它可以根据时间、季节、节日以及孩子的兴趣灵活地确定主题的内容,可以定一个大主题,几个月完成,也可以定一个小主题,一个月或半个月完成,这样的灵活的教学形式,是传统的分科教学所不具备的。

主题活动更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区域活动就是一大特色,每次主题活动时,都会相应地组织一些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主题教学的一部分,在主题活动中,幼儿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因此,有可能父母在某段时间会感到孩子不像分科教学那样学到很多知识,但是长久的您就会发现,孩子的能力再逐渐提高,而且知识面会很广,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

课时教学目标(一般是指一次具体的社会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幼儿园教师要具有把宏观目标落实到每一项教育活动中,落实到幼儿的具体行为上去的能力。教育活动的目标,作为教育活动的效果,应该是通过对幼儿行为的检验而得到体现的。

由于对儿童发展,社会需求以及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不同理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当中,体现出不同的价值观,从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目标取向。

概括地讲,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取向主要有:行为目标、生成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1、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来设计目标,它指向的是通过教育活动儿童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