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强度与音量的关系及变化规律研究

声音的强度与音量的关系及变化规律研究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不同的强度和音量萦绕在我们的耳边。
然而,声音的强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研究的话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声音的强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其变化规律。
一、声音的强度与音量的定义声音的强度是描述声音的物理量,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能量。
而音量是我们对声音的感知,是人耳对声音强度的主观感觉。
声音的强度与音量之间存在一种紧密的关联,但并非完全一致。
二、声音的强度与音量的关系声音的强度与音量之间存在一种正比关系。
当声音的强度增加时,音量也会相应增大。
这是因为强度越大的声音所激发的耳膜振动幅度较大,使得听觉系统感知到的音量增加。
换而言之,声音的强度越大,所感知到的音量也就越大。
然而,声音的强度与音量之间并非完全线性。
根据史蒂文斯-斯蒂文斯定律,声音的主观感觉与声音强度的增益并不成比例。
在低强度下,随着声音强度的增加,音量的感知效果会逐渐上升。
但当声音强度达到一定阈值后,增加的声音强度对音量的感知影响将逐渐减弱。
也就是说,随着声音强度的继续增加,音量的感知增加效应会趋于平缓。
三、声音的强度与音量的变化规律声音的强度与音量之间存在不同的变化规律。
首先,当声音的强度逐渐增加时,音量的感知将呈现出递增的趋势。
这是因为在低声音水平下,人耳对声音的敏感度较高,即使是微小的声音变化也能被人耳察觉到。
因此,声音强度每增加一定幅度,音量的感知效果也会相应增强。
然而,随着声音强度的不断增加,音量的感知增加效应将逐渐减弱。
这是因为在较高声音水平下,人耳对声音的敏感度变得较低,对于相同的声音强度增加,产生的音量感知效果不再像低声音水平下那样显著。
也就是说,声音强度在较高水平时,音量的感知增加效应受到限制,呈现出饱和的趋势。
另外,声音的频率对于音量的感知也有一定的影响。
高频声音相对于低频声音在相同强度下被感知为较大的音量。
这是因为人耳对于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敏感度,对于高频声音更加敏感。
《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相同的物体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3)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1)掌握基本的观察实验方法,学会用语言描述和文字记录听到的各种声音。
(2)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3)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逐步养成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求真的态度,。
(2)乐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区分、鉴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加以归类。
教学难点:对声音的高、低、强、弱加以区分和鉴别。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1)游戏“猜猜我是谁?”(2)引出课题。
(听听声音)(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入手导入新课,可以放松学生紧张的情绪,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活动(一)倾听、感受声音。
(1)你安静地全神贯注地倾听我们教室内外的声音吗?(2)交流:你刚才听到哪几种物体发出来的声音?你还知道哪些声音?(3)为声音分类。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周围环境入手,经历对周围的各种声音进行观察的过程使学生感觉生活中离不开声音;通过学生模仿声音让学生更直观的接触声音。
)(二)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
(1)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声。
(2)你能用桌子上的不同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吗?我们分组来玩玩,在玩的过程中要想办法让它们发出不同的声音来。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边说边做)(5)小组活动给声音分类。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声音分别是由哪些物体发出的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液体、固体、气体(6)汇报,小结: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设计意图:经历使固体、液体、气体发出声音的设计和观察过程,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方法对各种物体产生的声音进行观察。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第一课(P2)一、1.闻、听、尝、摸放大镜2.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二、×√√三、B B四、略第二课(P5)一、1.树冠、树干、树根2.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二、√×三、B C四、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白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突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第三课(P7)一、1.生命体2.高矮、粗细、形状3.一年二、√√√三、1.BA 2.ABC四、樟树狗尾草茎粗、硬、高大细、软、矮小叶椭圆形扁长果实大、少小、多第四课(P9)一、1.根茎叶水分阳光空气2.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二、√√三、AB ABC四、因为水葫芦叶柄部位有膨大的海绵状的气囊结构。
第五课(P11~12)一、1.生命活力活死2.叶片叶柄叶脉3.共同二、×√×三AB C C四、注意:收集到植物的叶要先清除表面杂物,然后夹在书本中压平整,阴干。
第六课(P13)一、1.大小 2.颜色二、×√三、略第七课(P15~16)一、1.水生、水生 2.水分空气阳光营养3.生命周期二、×√√×三、C C C四、1.植物都有生命周期。
2.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也是自然规律,应该正确认识它。
第二单元第一课(P18)一、1.多样环境2.保护环境二、×√三、1~4 D C C B四、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
2.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3.注意安全,不在危险的地方活动。
第二课(P20)一、1. 2 短 2.触角身体二、√√√×三、B C四、略第三课(P22)一、1.放入水中 2.吃食排泄二、√√三、C A B四、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当蜗牛的身体扭动时,就能看到壳的上部出现一个小孔,这就是蜗牛的呼吸孔。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知识与能力训练》上册答案

第一单元溶解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探究起跑线面粉在水中的状态与沙相似2.不能通过滤纸的是:沙、面粉;能通过滤纸的是:食盐水3.依据是:微粒是否看不见了;分布是否均匀,放置后是否沉淀;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在水中能溶解的是食盐;不能溶解的是沙、面粉探究接力棒一、两内壁玻璃棒低二、1.×2.√3.×4.√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探究起跑线1.(1)黑紫色,颗粒状。
(2)水中有紫色的“彩带”从上往下飘动(扩散)。
(也可画图表示)(3)整杯水变成了紫色的,高锰酸钾的颗粒看不见了。
(也可画图表示)(4)不会5)不能2. 相同点是:.颗粒都变小,最后看不见了;.分布均匀,放置后不会沉淀;. 用过滤的方法不能把它们与水分离。
不同点是:食盐溶解后,水的颜色无变化,但有味道的变化;而高锰酸钾溶解后水的颜色有变化。
探究接力棒1.√2.×3.√4.√5.×6.√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探究起跑线探究接力棒1.√2.×3.√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探究起跑线1.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记录1.×2.√3.√4.√5.溶解的快与慢探究起跑线1.略探究接力棒一、搅拌加热把物质弄碎二、略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探究起跑线1.20(或50)用尺子量出一平勺(或称出1克1克的)完全溶解2.略探究接力棒1.√2.×3.×4.√7.分离盐和水的方法探究起跑线1.方法:再加水结果:略2.方法:蒸发水分(加热、风吹、晒等)结果:略探究接力棒一、1.外焰内焰焰心外焰焰心2.火柴酒精灯3.灯帽重盖用嘴4.未完全蒸发二、1.√2.×3.√4.×5.√三、提示:先用过滤的方法把尚未溶解的糖分离出来;再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把已溶解的糖分离出来。
单元测试一、1.沙子溶解2.均匀稳定过滤3.搅拌加热水把物质弄碎4.外焰内焰焰心外焰焰心二、1.×2.×3.×4.√5.√6.√7.×8.×9.×10.√三、1.A2.B 3.C4.C5.B四、答题要点:先用过滤的方法,去除混合物中的沙,留下滤液。
小学生科学实验探索声音的传播和变化

小学生科学实验探索声音的传播和变化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感知和交流方式,了解声音的传播和变化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科学实验探索。
通过实验,孩子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声音的特性,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声音实验,并提供一些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
一、实验一:声音的传播速度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孩子们将探索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
材料:空气,水,钢球,木制棍子,计时器步骤:1. 在教室或室外选择一个空旷的地方,确保没有任何干扰声音传播的噪音。
2. 将一个孩子站在一段距离内,拿着木制棍子,并敲击钢球。
3. 另一个孩子负责计时,当他听到声音时开始计时,直到他听到声音的第一次回声。
4. 通过重复上述步骤,我们可以测量声音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传播速度。
结果分析: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发现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他们可以观察到声音在水中传播得更快,因为水是一种更密集的媒介,能够更有效地传递声波。
而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较慢,因为空气的分子比水的分子稀疏。
二、实验二:声音的变化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孩子们将通过改变声音源的特性来观察声音的变化。
材料: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如杯子、罐子),水,音叉,弹簧,吹管步骤:1. 孩子们可以选择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将水注入到容器中。
2. 使用音叉或弹簧等物体,敲击或拉动它们,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
3. 将这些声源放入不同的容器中,并观察声音的变化。
4. 可以通过吹气或改变容器内的水的量来进一步改变声音。
结果分析:孩子们可以观察到,声音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中会发生变化。
当声音通过大的容器传播时,声音会变得更加深沉和低沉。
而当声音通过小的容器传播时,声音会变得更加尖锐和高亢。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理解声音的波动性质,以及形状和大小对声音的影响。
他们可以在实验中亲自感受声音的变化,并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得出结论。
三、实验三:声音的传播路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孩子们将探索声音传播时的路径和障碍物对声音的影响。
(完整word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教科版2018年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四年级上册郑重说明:浙江省各小学使用的科学作业本,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编写,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浙江各地新华书店发行,一直是我省小学科学老师进行教学的得力助手,能有效记录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之前,我们组织了一批科学老师担任志愿者,编写出3-6年级作业本参考答案供大家使用。
近几年,该作业本数次修订,原有的参考答案和作业本题目出现许多不一致的情况,已不便继续使用。
为此,我们再次招募科学老师编写2018年上册科学配套作业本参考答案,在此罗列本次志愿者名单,并表示衷心感谢。
三上:姚力军、杨荣华四上:孙小宝、张淑飞五上:陈晓吉、陈亚飞六上:朱建英、曹建清统稿和审查:陈建秋、刘竹英本册作业本参考答案主要由孙小宝老师和张淑飞老师负责提供,大家在使用中若有异议可联系这两位老师进行交流,也可到小学科学教学论坛发贴讨论。
《天气》单元1.我们关心天气活动记录:1.下雨、刮风、有霜、多云等2.今天是晴天,天边有一些淡淡的云。
早上比较冷,要穿厚厚的外套。
有微风,能看见国旗在飘动.课堂练习:3.感觉特别寒冷的天气晴天要带雨伞出行的天气雪天适合野炊郊游的天气雨天4. 填图.大雨——穿雨鞋、带雨伞、不能晒衣服、小河流水急、凉、潮湿。
2.天气日历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3。
填空题(1)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2)记录、观察天气预报4。
选择题。
(1)C(2)B(3)C5。
(略)3。
温度与气温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测量记录,略课堂练习:判断题.(1)C(2)A(3)A4.风向和风速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测量记录,略课堂练习:2.填空题。
(1)吹来、八(2)风速(3)强风3.选择题.(1)B (2)A(3)A (4)C5。
降水量的测量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测量记录,略课堂练习:1.填空题。
(1)雨量器(2)毫米2.选择题.(1)C(2)B(3)C(4)C(5)A6.云的观测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测量记录,略课堂练习:1.填空题.(1)云量(2)小水滴、冰晶2.选择题。
播音发声学

由肺呼出的气流,通过喉部,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咽腔达到口腔,在口腔内部受到各种节制而形成了不同的字音。这个节制的过程叫做咬字过程
2咬字器官:
在咬字过程中对声音起节制作用的各个部位,就是咬字器官,主要包括双唇,舌上下齿,上下齿龈,上腭(硬腭软腭)和下腭。唇舌最积极,作用最大
(二)吐字归音
是传统说唱艺术基于汉语音节结构特点总结出的一套吐字方法。核心理论是将一个音节分为头腹尾三个部分进行处理,以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
1吸气:
口鼻同时进气,吸到肺底,两肋打开,小腹控制渐强,腹壁站定
2呼气:
保持小腹的收缩感,以牵制两肋和膈肌,随着气流的呼出小腹渐渐有控制的放松,膈肌和两肋逐渐恢复自然
3在发声状态时,膈肌控制的强弱是随感情的变化而变化的六播音发声掌握呼吸控制要注意的问题课本60页
七胸腹式联合呼吸基本状态的训练
1体会日常生活中呼吸肌肉的配合与运动
3调节颈部姿态,竖起后咽部,发韵母a o e i u读时注意体会上下贯通的共鸣感觉
4改善u o的音色。唇齿靠近,减少凸起
(二)胸腔课本最后封面
1体会胸腔共鸣2适当增强胸腔共鸣
3音高练习4加强胸部响点的练习
(三)鼻腔课本最后封面
(四)三腔共鸣训练
1夸张四声练习
选择韵母音素较多的成语词语,运用共鸣技能做夸张声调的练习山——明——水——秀融——会——贯——通
2大声的xx练习
呼唤时注意控制气息,并延长音节,体会三腔共鸣
3绕口令
绕口令中间略微停顿,快速收气,进行补气训练,放慢语速,声音洪亮,体会共鸣效应
三共鸣的圆通与协调
整体感觉:
声音像一根弹性的声柱,由胸部的支持垂直向上,到口咽处流动向前,高,中,低部共鸣的配合和转换自如流畅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单元 声音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声音教学设计1、听听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倾听周围的声音,并用高、低、强、弱给这些声音进行分类,为后几节课学习声音打基础。
教学准备教师: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大小两个音叉或大小不同的铁钉(事先固定在纸制的鸡蛋盛放盒上)学生:课前听到声音收集表声音的名称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听起来怎么样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你可曾留意过身边的各种声音吗?静下心来,仔细地听一听周围的声音。
二、新课教授:(一)倾听周围的声音师:说说你们课前收集到的声音。
学生发言,教师用PPT将学生表述记入表中:声音的名称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听起来怎么样师:你还能制造出哪些声音?师:这些声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自由描述)(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1.教师拿出音叉,解释音叉的结构和音叉的用途。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选择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听听它们发出的声音。
①敲击同一个音叉:先轻轻的敲击,再重重的敲击,哪个声音强(响),哪个声音弱(轻)?(重复三次)②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哪个声音高,哪个声音低?(重复三次)3.用高、低、强、弱来描述听到的声音。
①按要求依次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和铁钉,听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实验器材敲击的力度相同大音叉小音叉实验器材轻轻击打时对声音的描述重一点击打时对声音的描述大铁钉中铁钉小铁钉②用高、低、强、弱来描述课前收集到的、自己制造的声音声音的名称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听起来怎么样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师生一起回顾总结本课的知识要点。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3《声音的高低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3《声音的高低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填空题1.耳机上的“+”、“-”可用于控制音量,当其超过__________时就会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2.控制噪声的方法有:在_________控制,在__________上控制,在__________控制。
3.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__________有关。
二、选择题4.音叉是我们研究声音的常用器材,下列关于音叉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不同的力去敲击同一个音叉,声音相同B.用相同的力去敲击小音叉和大音叉,声音相同C.用相同的力去敲击同一个音叉,声音相同5.小科发现有一根琴弦声音有些低,他应该()。
A.用力弹B.将这根琴弦调松一些C.将这根琴弦调紧一些6.为了研究尺子发出的声音,小科将一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另一部分压在桌面上,图中下压一根钢尺相同的高度,发出的声音最高的是()。
A.B.C.7.小科是一个吉他爱好者,他弹奏吉他时,右手拨动吉他琴弦,琴弦发出的声音越高,说明琴弦振动速度()。
A.越快B.越慢C.不变8.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按压在桌面上,另一端被压下一定高度后松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B.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高9.如用下面四根管子做笛子,发出乐音最高的是()。
A.B.C.D.10.物体振动的( )越高,音调越高。
A.频率B.幅度C.音色11.把声音的高低叫做_________。
A.响度B.音高C.音色12.下面()音叉发出的音高。
A.2000HZ B.410HZ C.256HZ13.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中我们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 ),音高( )。
A.越快越高B.越慢越低C.越慢越高14.下面不属于保护听力的做法的是()。
A.远离噪声B.控制声源C.多用耳机15.敲击下面的杯子,能发出高音的是()。
三3声音的变化- 共13页

观察比较水杯声音高低变化
杯号 预测
1
2
3
满杯水 大半杯水 半杯水
第一次实验
第二次实验
第三次实验
4 少半杯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lspjy
拨动像皮筋
绷紧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lspjy
放松
振动快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lspjy
振动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lspjy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1、轻轻拨动尺子 2、用力拨动尺子
*观察声音的强弱,以及振动的幅度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lspjy
振动幅度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lspjy
观察比较声音强弱变化
实验过程
描述听到的声音的强弱变化
轻轻拨动钢尺 振动幅度小 声音弱(小)
实验
用力拨动钢尺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强 (大)
发现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 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音高的单位:赫兹(Hz)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lspjy
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
docin/sanshengshiyuan doc88/sanshenglu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lspjy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分贝(dB)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lspjy
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用铅笔或小木棒敲击杯口,预测他们发 出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学会用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 Nhomakorabea1
2
3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3声音的变化》教案

新2024秋季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音高和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和幅度决定的。
2.学生能够描述并比较不同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音高和音量变化的原因。
2.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如音叉、橡皮筋等,来展示声音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音高和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和幅度决定的。
•能够描述并比较不同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三、教学难点•准确理解振动频率和幅度对声音高低和强弱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音叉(不同频率)、橡皮筋(不同长度)、吉他弦(可调节松紧)、水槽(装有不同量的水)、小鼓、鼓槌、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通过演示不同频率的音叉和橡皮筋的振动,让学生观察声音的变化。
•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音高和音量变化的原因。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和想法,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拓展。
六、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播放不同高低和强弱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变化。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不同?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变化。
•揭示课题:《声音的变化》。
2.新课学习•(1)音高和音量的概念•讲解音高和音量的定义,并举例说明(如高音调的笛子和低音调的钢琴)。
•提问:你们知道音高和音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吗?引导学生思考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2)探究音高的变化•演示实验:使用不同频率的音叉,让学生观察音叉的振动并比较声音的高低。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音叉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高低也不同?•分组实验:让学生使用橡皮筋或吉他弦进行实验,探究音高变化的原因。
•小组内讨论并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巡视指导并解答疑问。
•(3)探究音量的变化•演示实验:使用同一音叉,轻轻敲击和用力敲击,让学生比较声音的强弱。
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可打印)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1课《运动和力》1.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2.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
3.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举例:小球击倒矿泉水瓶,用锤子砸核桃,用石子击穿纸,用橡皮把沙堆砸出坑等。
4.依据运动的球能把瓶子击倒、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等事实,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就是在推理。
第2课《小球的运动》1.我们怎样让小球以不同的方式运动起来?对抛、平抛、自由下落等2.小球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怎样描述小球的运动?从小球运动的快慢、方向、轨迹等方面描述小球的运动。
4.给运动轨迹分类,可以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5.生活中,运动的物体随处可见,你能举个例子,像我们刚才描述小球的运动那样,说一说物体的运动吗?答:滑道运动:运动轨迹为曲线,是曲线运动;箱式电梯:电梯向上或向下运动,运动轨迹为直线,是直线运动;滑冰运动:运动轨迹有时为直线有时为曲线。
5.按照运动路线,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第3课《运动的形式》1.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等(滚动、摆动)2.通过观察木块上标记点的连线,可以判断出木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保持平行,如果连线始终平行,可以得出木块的运动形式为平动。
3.人用一只手将钢尺的一端用力压在桌面上,用另一只手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可以发现钢尺上红色的标记按一定的运动轨迹作往复运动,这说明伸出桌面一端钢尺的运动形式是振动。
4.用嘴吹动纸风车,纸风车转动时扇叶上的两个标记点始终围绕风车的轴心作圆周运动,得出风车的运动形式是转动。
5.手推车运动时,各部位的运动形式是不同的,车身在平动、轮子在转动。
落地扇运动时,各部位的运动形式不同,扇叶在转动,整个扇头在摆动。
摆钟运动时,各个部位的运动形式也不同,时针、分针和秒针在转动,摆锤则在摆动。
声音的频率音调高低的变化

声音的频率音调高低的变化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传达信息、引起情绪共鸣,甚至影响我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声音的频率和音调是声音特征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和感受。
本文将探讨声音频率和音调的变化,以及它们对我们的影响。
一、频率的变化声音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振动的次数,通常以赫兹(Hz)来表示。
频率的变化决定了声音的音高,即音调的高低。
当频率较低时,声音会更加低沉、深沉,例如低音乐器或男性的低音。
而当频率较高时,声音则趋向尖锐、明亮,如高音乐器或女性、儿童的高音。
频率的变化还关系到声音的感知。
通过改变声音的频率,我们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快速的频率变化能够产生嘈杂的效果,给人紧张和充满活力的感觉。
而频率稳定的声音则让人感到平静、安抚。
在音乐中,频率的变化也用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氛围,例如快乐、悲伤或紧张。
二、音调的变化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频率变化的结果。
音调的高低直接影响人们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
当音调较低时,声音会显得较为沉稳、庄重。
相反,当音调较高时,声音则更具活力和亮度。
音调的变化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汉语中的四声调是指声调的升降变化,它们给词语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同样地,英语和其他语言中的语调变化也用来区分词义或表达感情。
因此,音调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交流。
三、频率和音调的应用声音的频率和音调的变化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还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1. 音乐:音乐是频率和音调变化的艺术。
作曲家和音乐家通过调整乐器的频率和音调,创造出动人心弦的旋律和和谐的和声。
不同的乐器和音符的组合,使得音乐世界多姿多彩。
2. 语音识别:频率和音调的变化在语音识别技术中被广泛使用。
通过分析声音的频率和音调模式,计算机可以识别出不同的语音,并将其转化为文本或其他形式的信息。
3. 医疗和健康: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变化在医疗和健康领域也有应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声音》复习指导

传递振动到内耳 传递声波到中耳 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7.保护我们的听力
噪声是一类 引起人烦躁、或 音量过强而危害 人体健康的声音。
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 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 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伸出长度不变,振动幅度改变,音量改变。
伸出长度改变,振动幅度不变,什么改变? 尺子伸得桌面越长,音高会发生变化吗?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实验主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声音的高低有什么关系?
我的猜想: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高。
实验方法:将尺子伸出桌面8cm,拨动尺子。 将尺子伸出桌面12cm,拨动尺子。 将尺子伸出桌面16cm,拨动尺子。 将尺子伸出桌面20cm,拨动尺子。 把听到的、看到的记录下来。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听听声音
按照声音的来源分类:
序号
1 2 3 4 5 6 7
声音名称 给声音分类(打√表示)
鸟叫声 √○自然界声音 ○人活动时声音
车发动声 ○自然界声音 √○人活动时声音
鼓掌声 ○自然界声音 √○人活动时声音
流水声 √○自然界声音 ○人活动时声音
鸡叫声 √○自然界声音 ○人活动时声音
实验记录: 振动尺子——我能听到和看到的
尺子伸出桌面
我的预测
我听到的 我看到的 音高的变
长度(厘米) 音高 振动快慢 音高
振动快慢 化顺序
8cm 12cm 16cm
高 较高 较低
快 较快 较慢
尺子伸出 桌面越长, 振动越慢, 音高越低。
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3、声音的变化教科版知识点练习第五十篇

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3、声音的变化教科版知识点练习第五十篇➢第1题【单选题】弹琴时会发出“dou.1 ruai.2 mi.3 fa.4”等声音,期中音调最低的是( )A、dou.1B、ruai.2C、mi.3D、fa.4【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人们正常交流的音量在( )范围之内。
A、1~15B、40~60C、70~90【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用相同的力敲打盛水的玻璃杯子的杯口时,描述正确的是( )A、水越满,音越高B、水越满,音越低C、水的多少和声音的高低无关【答案】:【解析】:➢第4题【判断题】影响钢琴发音不同的条件是弹琴的速度快慢。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5题【判断题】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没有关系。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6题【判断题】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物体发出声音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小雷说昨晚下雨时的雷声很大。
这是对声音的描述。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9题【判断题】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高。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0题【判断题】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1题【判断题】噪声只会影响我们的听力,与身体健康没有多大关系。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2题【判断题】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3题【判断题】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4题【判断题】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5题【填空题】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声音______,这是因为______;拉得松,声音______,这是因为______;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______,轻轻拨,声音______。
为什么人可以听见声音

为什么人可以听见声音
听见声音是人类能力中最重要的之一,也是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那么,人们到底是如何听见声音的呢?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一有趣的科学
现象。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通过生物或物理方式产生的,它可以是动物发出的低频波动,
或是物体碰撞造成的高频振动,都会产生声音。
2、声音传播
从声源发出的声音会传播为一系列波动,这些波动可以通过气体、液
体甚至固体传播开来,而这些波动通过空气在受声者这端产生振动,
振动会激发受声者的器官,让人可以听见声音。
3、受声者的接收
受声者的接收系统通常有耳膜、颞骨、鼓膜等组成,受到声音的激励后,会产生微小的振动并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
化成声音的感觉。
4、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频率是可以变化的,人类仅可以听见20-20,000赫兹频率范围内的声音,而脊动物和一些水生动物可以听见某些特殊范围内的声音(例如蝙蝠可以听见8-120,000赫兹之间的声音)。
5、听见声音的感知
人类可以听见的声音会有着多样的感知:高的声音比低的声音飘扬及柔和,高的声音会轻快和欢快;低的声音则会萧索沉重。
以上就是人们为何可以听见声音的科普文章所要介绍的,人类听见声音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变化以及感知十分有趣。
通过了解相关知识,让我们更好地发现这个有趣的世界!。
声音的变化教学反思 声音的变化课后反思

声音的变化教学反思声音的变化课后反思声音的改变教学反思篇一《声音的改变》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学习听听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到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的改变的根底上,更详细为学生们供应视察振动产生声音的时机。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相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确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快慢确定的,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的内容支配比拟清楚,一个是对音量的探究,一个是对音高的探究并且围围着3个试验进展:尺子音量的探究;水杯音高的推测和结果;橡皮筋的音高试验。
试验一:视察比拟声音强弱的改变。
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来拨动钢尺,让学生听听尺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尺子的振动状态有什么不同,并让学生将听到的声音和视察到的尺子振动的幅度描述出来。
在反复的视察和描述中,学生将声音的强弱与尺子振动幅度的大小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的概念。
试验二、试验三的探究活动,都是为视察比拟声音凹凸的改变而设计的。
通过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让孩子们将试验现象和预料进展比拟,初步感知声音的凹凸改变,在这里孩子们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只能停留在外表现象,发觉杯里的水越少,发出的声音越高;杯里的水越多,发出的声音越低。
但振动的快慢是学生不能感受到的。
在第三个试验中,我指导学生尽量用同样的力度拨动松紧不同的橡皮筋,描述声音凹凸的改变;视察松紧不同的橡皮筋的振动状况有什么不同,并同发出的声音联系起来,初步建立物体振动得速度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的概念。
最终总结延长,联系生活,引导学生用声音的改变来解读生活中的信息,同时用学过的学问,利用身边的物品缔造奇妙音乐。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声音,生活中到处有科学,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探究科学的奥妙。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自我感觉整体比拟完整和流畅,思路也较清楚,能够较好完本钱课的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奇妙的声音(新)4 声音的强弱变化-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来描述。
【答案】音量【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变化。
【解答】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描述。
2.【答题】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
【答案】音高【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变化。
【解答】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3.【答题】音量的单位是(),音高的单位是()。
【答案】分贝赫兹【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变化。
【解答】音量的单位是分贝,音高的单位是赫兹。
4.【答题】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水越多声音越()。
【答案】高低【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变化。
【解答】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5.【答题】用相同的力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皮筋越松,声音越()。
【答案】高低【分析】本题声音的变化。
【解答】用相同的力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6.【答题】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琴弦越粗,声音越()。
【答案】高低【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变化。
【解答】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7.【答题】用相同的力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钉子越长发出的声音越()。
【答案】高低【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变化。
【解答】用相同的力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钉子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8.【答题】音量是由物体()决定的。
【答案】振动的幅度【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变化。
【解答】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9.【答题】音高是由物体()决定的。
【答案】振动的快慢【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变化。
【解答】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10.【答题】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变化。
【解答】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1.【答题】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变化。
【解答】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是:分贝(dB)。振动幅度越
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 越弱。
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1、1号杯盛满水,2号杯盛3/4水,3号杯 盛1/2水、4号杯盛1/4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口, 预测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 述它们的变化并记录。
活动记录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第三课
声音的变化
戴山学校赵秦华
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轻轻拨动钢尺,观察尺振动幅度的 大小和发出声音的强弱,并记录。
2.用力拨动钢尺,观察尺振动幅度的 大小和发出声音的强弱,并记录。
活动记录
振动幅度 轻轻拨动 用力拨动 声音强弱
小 大
弱 强
实验结论: 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描述,音量 是描述物体振动幅度大小的一个量,
• (1)敲击瓶口,瓶内的水越多,声音越低。 • (2)吹瓶发声时,瓶内水越多,声音越高。 • 因为敲瓶发声主要是瓶子和水振动产生 的,水越多振动越慢,声音越低;而吹瓶发 声主要是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瓶里水 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向热水瓶中倒水时声音为什么 越来越高? • 在倒水时,热水瓶中的空 气柱会振动,随着水位的升高, 空气柱越来越短,空气柱振动 越来越快,声音就越来越高,所 以根据声业(11月15日)
• 1、抄写课本P49-51所划出 的句子和记录的知识点一遍 在抄写本(B)上。( ) • 2、做全程P21-23练习三。 ( ) • 3、家长检查打勾签名____。
杯号 猜想 1 2 3 4 可能低 可能较 可能较 可能高 低 高 第一次 低 较低 较高 高
实验 第二次 实验 第三次 实验
低
低
较低
较低
较高
较高
高
高
实验结论:
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音高
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单位
是:赫兹(Hz)。振动越快,声音
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3.瓶子发声的音高跟瓶内水的多少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