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论诗》导学案.doc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教学对象:高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夜雨寄北》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意象分析。
2. 诗歌的情感解读。
难点:1.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2. 诗歌艺术特色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鉴赏法: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夜雨寄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意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夜雨”、“孤灯”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4. 情感解读: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孤独、思念等。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隐喻、象征等手法。
3. 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尝试运用所学的手法和技巧。
4.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五、作业与评价作业:1. 背诵《夜雨寄北》。
2. 写一篇关于《夜雨寄北》的鉴赏文章。
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3. 课堂表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创作等活动来评估其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终结性评价则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如背诵、写鉴赏文章等,来评价学生对诗歌的深入学习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李商隐的生平介绍资料。
2. 准备《夜雨寄北》的文本及其注释版本。
3. 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指导资料。
4.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诗歌和相关图像资料。
夜雨寄北优秀教案
夜雨寄北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夜雨寄北》;(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诗词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句理解和朗读;2. 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特点;3.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含蓄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课件;2. 相关资料:李商隐的生平介绍、古代诗词鉴赏方法等;3. 课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词的学习,分享学习心得;(2)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夜雨寄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学习心得;(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针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详细讲解;(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完成练习题;(2)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2)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词,进行拓展学习。
7. 作业布置(1)背诵《夜雨寄北》;(2)写一篇关于李商隐诗词的鉴赏心得。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夜雨寄北》的背诵情况;2. 学生对李商隐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4.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以及对李商隐诗词的拓展学习。
《夜雨寄北》 学历案
《夜雨寄北》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夜雨寄北》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并能够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疏通诗歌大意。
(2)把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2、难点(1)体会诗歌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理解其艺术效果。
(2)深入理解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复杂情感,并能够与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注释法:结合诗歌的注释,理解诗歌中字词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的大意。
3、想象法:根据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构建画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比较法:将本诗与其他同类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本诗的特点。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一个秋雨绵绵的夜晚,你身处异乡,思念着远方的亲人,这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去感受他在这样一个夜晚的所思所感。
(二)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模仿老师的语气和节奏。
3、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同桌之间互相纠正读音和节奏。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1)“君”:指诗人的妻子。
(2)“巴山”:泛指蜀地的山。
(3)“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4)“却话”:回头说,追述。
2、疏通诗歌大意。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也没有确定的日期。
此刻,我所在的巴山正下着秋雨,雨水涨满了秋池。
什么时候才能够和你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四)赏析诗歌1、诗歌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巴山,面对秋雨,心中思念远方的妻子,却无法给出归期的情景。
XX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之夜雨寄北、论诗
XX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诵读欣赏古诗二首之夜雨寄北、论诗夜雨寄北李商隐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
自主学习: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1、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2、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
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友人(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
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
(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2、理解诗意,感情朗读。
(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并探究(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________;[话]:__________(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 学历案
《夜雨寄北》学历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人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夜雨寄北》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帮助学生品味诗歌中的语言,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1)感受诗歌中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理解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优美语言和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雨声的音频,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2)提问学生:在这样的雨夜,你们会想起什么?会有怎样的心情?(3)引出课题《夜雨寄北》,介绍诗人李商隐。
2、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1)简单介绍李商隐的生平,重点强调他在晚唐时期的政治遭遇和坎坷人生。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诗人在异乡漂泊,写给远方的亲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归期的期待。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思考诗歌的主要内容。
4、精读诗歌,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重点解释“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君”的指代对象和“涨秋池”的意境。
(2)引导学生理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诗人对未来相聚的想象和期待。
5、品味诗歌,感受情感(1)提问学生:从这首诗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2)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异乡漂泊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渴望。
2023最新-《夜雨寄北》教案设计(优秀5篇)
《夜雨寄北》教案设计(优秀5篇)古诗是我们中学必背必学的,学好古诗有利于提高我们学习成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夜雨寄北》教案设计》,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夜雨寄北》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整体感知作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意蕴。
二、教学内容1.点提取:诗歌的意蕴2.点释意: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
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或者某种主旨。
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
诗歌鉴赏也要从这三个层面入手。
3.关键词:诗歌意蕴三、教学材料1.典型材料:李商隐《夜雨寄北》2.补充材料:卞之琳《断章》、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点导入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诗歌的意蕴。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直问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学习诗歌哪些方面呢?今天我们就讲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诗歌的意蕴(二)点强化1、作者介绍(知人论诗)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现存的诗有600余首。
他由于处在“牛李”倾轧的党争之中,所以受人排挤,很不志。
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
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2、文章脉络结构全诗有四句。
首句一开头抓住妻子的来信“问归期”来回答。
“未有期”三字,既是对妻子问的回答,又包含着自己宦途失意、羁旅穷愁,有家归不得的抑郁难堪之情。
“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似乎是在写眼前景物,实际上是写客怀离绪的惆怅之情,绵绵夜雨,涨满秋池,长夜难眠,孤灯听雨,诗人正是借写萧瑟之景,抒离索之情。
《夜雨寄北-李商隐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夜雨寄北-李商隐》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人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夜雨寄北》的背景和特点;2.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提升诗歌鉴赏能力;3. 掌握诗歌的基本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导学内容:1. 李商隐及其诗歌《夜雨寄北》的简介;2. 诗歌的内涵和意境;3. 修辞手法分析和鉴赏;4. 写作练习及展示。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学生在课前阅读《夜雨寄北》这首诗歌的全文,并回答以下问题:你对这首诗的标题有什么猜测?这首诗的主题可能是什么?你对李商隐这位诗人有什么了解?第二步:学习1. 学习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夜雨寄北》的背景和特点,了解唐代诗歌的文学风格和发展历程。
2. 分析诗歌的内涵和意境,探讨诗人借夜雨之景抒发的情感和议题。
3. 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点。
第三步:实践1.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仿照《夜雨寄北》的风格和结构,创作一首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诗歌,表达内心的感悟和情感。
2. 学生展示:学生互相交流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第四步:总结通过学习《夜雨寄北》这首诗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和独特性,提升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期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美学意义和艺术价值,提升自身文学修养和创作能力,培养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欣赏能力。
第二课时导学案题目:《夜雨寄北/李商隐》导学案导言:《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篇。
诗中描绘了一个离乡背井的诗人,在夜晚听着雨声思念远方的故乡和亲人的情景。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表现了诗人的孤寂和眷恋之情。
一、诗文赏析1. 诗题:《夜雨寄北》2. 诗人:李商隐3. 内容概要:诗人在远离故乡的北方听着夜雨声,思念家乡和亲人,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4. 诗句赏析:(1)明月不可白,河清不可浊,明明如月何曾河清,润之已极,转欲成河矣。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教学对象:高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夜雨寄北》。
2. 分析并欣赏李商隐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 理解诗中的情感表达,体会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4.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夜雨寄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诗中的情感表达。
难点:1. 诗歌中的意象运用。
2. 理解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诗意和艺术特色。
2. 引导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情感表达。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意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介绍李商隐的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商隐诗歌,如《锦瑟》、《无题》等。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朗读《夜雨寄北》。
2. 讲解诗歌背景和诗意。
3.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三、情感理解(15分钟)1.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孤独与思念。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四、诗歌创作实践(15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夜雨寄北》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2. 学生现场写作,互相交流分享。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0分钟)1. 复习《夜雨寄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
二、深入学习(20分钟)1. 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进一步理解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2. 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如何表达情感。
三、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意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2. 推荐李商隐的其他诗歌,供学生课后阅读和欣赏。
3. 鼓励学生继续创作,运用所学意象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夜雨寄北》的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意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创作诗歌的质量和情感表达。
六、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分享感受等。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夜雨寄北》诗意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夜雨寄北》《论诗》导学案
界首初中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一、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朗读、欣赏、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体味诗歌的感情。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内涵。
二、预习导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赵翼()冀州()风骚()搔首弄姿()涨秋池()涨红了脸()(2)了解作者李商隐,字,号,代诗人,和被称为小“李杜”。
《论诗》的作者,代诗人,著有《》等。
2.再读课文,初步了解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夜雨寄北》的主要内容《论诗》的主要内容三、课堂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学习《夜雨寄北》1.解题。
试题中的“寄北”,有的选本作“寄内”。
“内”即内人,妻子。
你的看法如何?2.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诗中两处“巴山夜3.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4.本诗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三)学习《论诗》1.“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从这两句看,诗人是不是在故意贬损李、杜?2.“江山代有才人出”中“江山”指什么?3.“各领风骚数百年”中“风骚”指什么?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你如何理解诗人的观点?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解释下列诗句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1)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________;话:__________2.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3.对“至今已觉不新鲜”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李杜的诗到了今天已经让人觉得不新鲜了。
B.李杜的诗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俗的、旧的、陈腐的东西了。
夜雨寄北教案设计
夜雨寄北教案设计【篇一:夜雨寄北教案设计】《夜雨寄北》教案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2.品读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回环美; 3.体会诗人思念亲友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1.品读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回环美; 2.体会诗人思念亲友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回环之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在唐代诗歌领域,有三位诗人并称为“三李” 。
他们分别是李白、李贺、李商隐。
今天我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小诗《夜雨寄北》。
二、朗读诗歌 1.齐读诗歌,认清字音字形。
2.再读诗歌,画出节奏,标出韵脚。
(指名上黑板给小诗划分节奏) 3.齐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
三、整体感知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从哪个词可以直接看出来?(学生齐答)明确:这首诗是写给北方的亲友的,从“寄北”一词可以看出。
四、品析诗歌 1.仔细观察这首诗,从字面来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指名发言。
)明确:这首诗有几处用了相同的字眼:“巴山夜雨” 、“期” 。
2.具体品析两个“期” (1)“君问归期未有期”中两个“期”有何不同?(学生思考并发言。
)明确:第一个“期”是指“归期” ,是亲友对诗人的期盼。
第二个“期”是诗人“未有期” ,没有回去的期限,暗含惆怅失落之意。
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
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
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2)指导朗读这句诗。
①指名朗读“君问归期未有期” ;②请学生点评;③再指名朗读;④老师范读;⑤请一学生模仿朗读;⑥全班齐读。
3.具体品析三个“夜雨” (1)标题中的“夜雨” (学生发言)明确:点名具体的时间和天气。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夜雨” ①这句诗中除了“夜雨”外,还提到了哪几个意象?(指名回答。
)明确:巴山、秋池。
“巴山”点明诗人所在的具体地点,“秋”字点明季节。
②请根据这三个意象想象一幅“夜雨”的画面,动笔写一写。
(学生在稿纸上写,接着小组交流,选出组内优秀的练笔,拿出来全班展示。
《夜雨寄北》教案(精选5篇)
《夜雨寄北》教案(精选5篇)夜雨寄北教案篇一一。
“窗”见证勤学苦读宋真宗赵恒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在古代,多少读书人的悲欢就在窗内窗外上演。
“十年寒窗无人问”写出了多少读书人的酸甜苦辣,“两耳不闻窗外事”道出了多少读书人的专注,那“萤窗雪案”的典故更诉尽了穷书生的辛酸。
有人“一举成名天下知”了,走上了飞黄腾达的仕途。
但也有很多“苦心人”失望了,像蒲松龄、张继,好在他们用另一种方式证明了自己。
正如台湾作家张晓风在《不朽的失眠》中所说:“1200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的那张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
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二。
“窗”体现丰富情感亲情、友情、爱情,思念、牵挂、孤独,在一扇扇“窗”前展现地淋漓尽致。
王维的“窗”道出了不尽的思乡情。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其二》)一个人对故乡的思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接在一起。
窗外寒梅、窗内人,这窗前的那株寒梅可能就蕴含着当年作者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则把相思的愁苦与甜蜜展现出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西窗剪烛”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何等的温馨!何等的甜蜜!李清照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则道出了无尽的凄苦。
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的她此时,窗内,零丁一人;窗外,看到的是“旧时相识”的雁、“憔悴损”的“黄花”,听到雨打梧桐的残声。
其处境是何等的凄凉!其心境是何等的凄苦!苏轼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江城子》)和贺铸的“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鹧鸪天・半死桐》)则让人感到两位诗人对亡妻无尽的思念。
赵翼论诗
[标签:标题]篇一:《论诗》赵翼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赏析一: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
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
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
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赏析二: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
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
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作者介绍:赵翼(1727~1814) 清代诗人、史学家。
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
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
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
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
他论诗也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
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
他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闲居读书作六首》之五)"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夜雨寄北》优秀教案(优秀3篇)
《夜雨寄北》优秀教案(优秀3篇)夜雨寄北优秀教学设计篇一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教学目标: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整体感知作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意蕴。
二、教学内容:1.点提取:诗歌的意蕴2.点释意: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
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或者某种主旨。
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
诗歌鉴赏也要从这三个层面入手。
3.关键词:诗歌意蕴三、教学材料1.典型材料:李商隐《夜雨寄北》2.补充材料:卞之琳《断章》、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点导入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诗歌的意蕴。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直问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学习诗歌哪些方面呢?今天我们就讲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诗歌的意蕴(二)点强化1、作者介绍(知人论诗)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现存的诗有600余首。
他由于处在“牛李”倾轧的党争之中,所以受人排挤,很不志。
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
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2、文章脉络结构全诗有四句。
首句一开头抓住妻子的来信“问归期”来回答。
“未有期”三字,既是对妻子问的回答,又包含着自己宦途失意、羁旅穷愁,有家归不得的抑郁难堪之情。
“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似乎是在写眼前景物,实际上是写客怀离绪的惆怅之情,绵绵夜雨,涨满秋池,长夜难眠,孤灯听雨,诗人正是借写萧瑟之景,抒离索之情。
三、四句写想象中夫妻二人共居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自己孤凄的生活,既是空间的变化,又有时间的推移,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
《夜雨寄北-李商隐导学案》
《夜雨寄北-李商隐》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人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夜雨寄北》的背景和特点;2. 理解《夜雨寄北》的主题和意境;3.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4. 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导学内容:1. 李商隐简介及《夜雨寄北》背景介绍;2. 诗歌全文赏析;3. 诗歌主题和意境分析;4. 诗歌修辞手法和意象解读。
导学步骤:一、导入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你知道李商隐是哪个时期的诗人吗?2. 你听说过《夜雨寄北》这首诗吗?3. 你对这首诗的标题有什么想法?二、进修李商隐及《夜雨寄北》背景知识1. 李商隐是唐代闻名的诗人,其诗风清新婉约,以写景抒情见长。
2. 《夜雨寄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诗人思念遥方亲友的情感。
三、诗歌全文赏析请学生阅读《夜雨寄北》的全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 诗歌中的“夜雨”指的是什么?2. 诗中的“北方”代表着什么意象?3. 诗人在写作这首诗时,心里的情感是怎样的?四、诗歌主题和意境分析1. 《夜雨寄北》的主题是“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遥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2. 诗歌意境清新婉约,通过描写夜雨和北方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心里的孤寂和忧伤之情。
五、诗歌修辞手法和意象解读1. 诗歌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 意象中的“夜雨”象征着孤寂和忧伤,“北方”代表着遥方亲友,两者共同营建了诗歌的意境。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夜雨寄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升了诗歌欣赏和鉴赏能力。
七、作业写一篇100字摆布的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八、拓展查阅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拓展诗歌鉴赏视野。
夜雨寄北导学案
夜雨寄北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诗歌,把握节奏。
2、理解诗歌大意,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
3、赏析诗歌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作者简介李商隐,字,号,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在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贺)。
他擅长律诗,绝句。
所作诗歌典雅华丽,形象鲜明,工于比兴,深于寄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代诗人及词人的影响很大。
主要名篇有:《无题》、《夜雨寄北》等。
作品背景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
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牛僧孺、李德裕)的朋党之争中。
852年随柳仲郢[Yǐng]入蜀,实属迫不得已。
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
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
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
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
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踌躇满志。
“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
”(《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
“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
”自主学习:朗读并翻译诗(自学5分钟)1、自由朗读,读出节奏。
(2分钟)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分钟)合作探究:(8分钟)1.本诗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那么妻子来信问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怎么知道的?2.诗人是怎么回答的?当时的天气如何?3、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4、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作者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描绘画面并赏析诗句(自主学习8分钟,小组合作5分钟)(方法指导:可从炼字、修辞、哲理、用典、表达感情等方面进行赏析)1、展开想象,描绘“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画面。
《夜雨寄北》 导学案
《夜雨寄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李商隐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3、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2)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团聚的期待之情。
2、难点(1)领会诗歌中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
(2)分析诗歌中时空交错的艺术手法。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商隐(约 813 年约 858 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
他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李商隐身处异乡巴蜀时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的妻子来信问归期,而诗人因各种原因无法确定归期,于是在一个雨夜写下了这首充满思念和期待的诗。
四、诗歌朗读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再读诗歌,读出韵味,体会情感。
五、诗歌解读1、“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开篇点题,妻子来信询问归期,而诗人却无法给出确切的答复。
“未有期”三个字,既包含了诗人的无奈,也透露出对妻子的愧疚。
2、“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描绘了眼前的景象,巴山的夜晚,秋雨连绵,池水上涨。
这一景象不仅烘托出诗人孤寂凄凉的心境,也为下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3、“何当共剪西窗烛”诗人由眼前的景想到未来团聚的时刻,那时将与妻子在西窗下一起剪烛长谈。
这是诗人对未来美好团聚的期待,与前两句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4、“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句是诗人想象与妻子团聚后,回忆起如今在巴山夜雨中的情景。
时空交错,将现在的思念与未来的回忆交织在一起,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六、诗歌艺术特色1、时空交错诗人将现在的巴山夜雨与未来的西窗剪烛相对照,使时间和空间相互交错,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的深度。
夜雨寄北语文教案
夜雨寄北语文教案夜雨寄北语文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在一千年前的一个秋雨绵绵的天气里,一位诗人收到他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
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于是诗人倚窗观雨景,吟成了这首传唱的古诗。
它就是今日我们要来学习的——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二、了解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知名诗人,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惋惜“运与愿违”,他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恋爱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三、解诗题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
而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四、研读课文、理解诗歌主旨1、让同学结合课下解释理解诗歌内容,口译诗歌内容字词:巴山——泛指巴蜀之地却话——重提、再说2、结合内容理解诗歌主旨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身的归期。
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
什么时候才略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的巴山夜雨呢?表达了对家中妻小的思念之情。
五、当堂落实基础1、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______和杜牧则有______之称。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________;[话]:__________3、《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将来团聚的憧憬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背诵并默写全诗。
夜雨寄北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的:一、引导同学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精准流畅地背诵。
《夜雨寄北》导学案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赏析这是一首抒情。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
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
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
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夜雨寄北》阅读答案《夜雨寄北》1、李商隐是的诗人,李白、杜甫在历史上有“大李杜”之称,李商隐合同时代的则有“小李杜”之称。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何当共剪西窗烛⑵却话巴山夜雨时3、本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4、本诗中“却话”一词照应了“”。
5、诗中蕴含羁旅他乡的抑郁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6、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7、对本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A、第一句中的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由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诵读、欣赏、背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夜雨寄北》
1、介绍诗人的住活经历、文学成就和写作背景
2、诵读诗文
3、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表达夫妻Z间的关怀、惦念,宦游人的乡愁
“巴山夜雨涨秋池”借凄凉的秋夜雨景烘托客愁旅况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吋"想彖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
4、背诵课文。
《论诗》
1、诵读诗文
2、理解诗歌所提倡的创新精神
3、背诵课文。
订正笔记栏
1. 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界首初中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授课
时间
主备审核统稿执教
班级学生姓名成绩
学习过程
一、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1、朗读、欣赏、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作甜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休味诗歌的感情。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内涵。
二、预习导学
(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
赵翼()冀州()风骚()搔首弄姿()
涨秋池()涨红了脸()
(2)了解作者
李商隐,字____ ,号______ ,_____代诗人,和_______ 被称为小“李杜”。
《论诗》的作者_____ , ____ 代诗人,著有《____________ 等。
2.再读课文,初步了解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夜雨寄北》的主要内容
《论诗》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学习《復雨寄北》
1.解题。
试题中的“寄北”,有的选本作“寄内”。
“内”即内人,妻子。
你的看法如何?
订正笔记栏
2. 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诗中两处“巴山夜 雨”所描写的场景
是否相同?
3. 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木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 是什么?
4. 本诗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三)学习《论诗》
1.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从这两句看,诗人是不是在故意 贬损李、杜?
2. “江山代有才人出”中“江山”指什么?
3. “各领风骚数百年”屮“风骚”指什么?
4.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你如何理解诗人的观点?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 解释下列诗句屮有关词语的意思。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 :话:
2. 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占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 “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 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3. 对“至今已觉不新鲜”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李杜的诗到了今天己经让人觉得不新鲜了。
订正笔记栏
B. 李杜的诗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俗的、旧的、陈腐的东西了。
C. 李杜的诗与现今社会现状不能扣合,缺少时代气息。
D. 李杜的诗篇尽管精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也会逐渐不 适合后世
读者的口味。
4. 名句默写
何当共剪西窗烛, ___________________ :' 江山代有才人出, 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课内阅读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 对赵翼的《论诗》,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 前两句是以李口、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口、杜甫的诗歌万口传诵, 无人能与之相比,
然而,如此伟人的诗篇,至今也己觉得不新鲜了。
B. 后两句是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 有几百年而已。
C. 诗人认为李白、杜甫的诗也有其时间的限制,流传一阵后就没有生命 力了。
D.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來把关于文学写作 的事叫“风骚”。
2. 诗中的“风骚”是指什么?联系整首诗的意思來看,作者是要表现什 么样的诗歌创作的主
张?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
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君问归期未冇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 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
B “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涨满秋池之景,作者没说 什么愁,而愁苦Z
情自然显现。
C. “何当共剪西窗烛”中“何当”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中引发而来,
“共剪”是对未來欢乐的憧憬。
D.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耒来 的乐反衬岀今夜
的苦,今夜的苦乂成了未来乐的谈话材料。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认为它为读者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订正笔记栏
五、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7题。
(共6分)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口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 •
A.“千里莺啼绿映红” 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岛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用屮” 一仙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 口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人白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
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 • •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准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岀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六、学后反思:
预习导学
1.Yi ji sao sao zhang zhang
2.你问我I叫家的LI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人用,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
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
现在读起來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
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课堂互动探究
(二)学习《夜雨寄北》
1.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释很合适,解为寄给住在北方的友人也可以。
2.还起着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不相同。
前一处是实写眼前的场景,后一处是虚写想彖中的和妻子团聚后烛光下共话当FI巴山夜雨的情景。
3.表达思念刖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4.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Z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三)学习《论诗》
1.不是。
这里所谓“不新鲜”,是从读者的审美感受的角度说到。
尽管李、杜的诗篇万口传诵,人们仍然需要欣赏新的作晶。
2.江山,这里指祖国河山。
3.“风骚”指诗经屮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泛称文学。
4.诗人认为,各个历史时代都会出现杰出的诗人,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李、杜Z后,白居易、李贺、杜牧、李商隐,宋代的王安石、苏轼、陆游等著名诗人,都以富有创造性的诗篇,开一代新
的诗风。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1)什么时候才能(2)再谈论
2. D
3. B
4.却话巴山夜雨时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课内阅读
1.C
2.诗中的风骚是指文学才华,联系幣首诗的意思来看,作者是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
3. A
4.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对■妻子的关切和爱恋,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体贴入微,情深意切。
五、拓展阅读
1. C
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