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江西财经大学以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为抓手,不断深化“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着重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学生主体地位欠缺、学习自主性欠缺和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体轻合作等问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潜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逐步形成“两基四段案例牵引”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国税制;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国税制”是高等院校财政、税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税收制度的发展完善,“中国税制”课程必须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和理念

1. 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

“中国税制”是江西财经大学历史最悠久的课程之一。但是,与其他一些课程一样,“中国税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两个欠缺”和“四重、四轻”问题日益突出。所谓“两

个欠缺”,即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欠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欠缺;“四重、四轻”,即教学活动存在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体轻合作等问题。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为抓手,以打造品牌教材为基础,以培养教学名师为引领,以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为核心,围绕“两建一创”(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品牌教材,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扎实推进课程教学改革,重点解决上述“两个欠缺”和“四重、四轻”问题。

2. 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是主体,教师的职责是通过教学去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实现意义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倾听者、交谈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因而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主导的,学生是主动的。为此我们在“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强调:

第一,要通过创设教学方式、创设课堂环境、创设教学进度和步骤来营造有意义的税制理论教学情境。

第二,要以问题引导作为教学设计的重心,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去探索和解决涉税实际问题,并形成相应观念。

第三,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先备知识,要求教师教学活动

的开展必须紧密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及感受。

第四,有意识将教学时空由课堂内的理论教学向课堂内实践教学延伸;课堂内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向第二课堂(校园学术活动与校外社会实践)延伸;教学内容从教材内向教材外延伸。

“中国税制”是经典理论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理论与实务并重的课程。依据建构主义下的双主体教学理论,为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达成,使学生“会学”、“学会”、“会用”,我们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中坚持做到五个“有效契合”和五个“有机统一”。第一,在教学目标上,坚持问题导向与情境创设的有效契合,教师“预设控制”与师生“互动生成”的有机统一,突出“生成性”。第二,在教学内容上,坚持税制经典理论与税制改革进程的有效契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的有机统一,突出“实践性”。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契合,教师“系统讲授”与学生“自主建构”的有机统一,突出“建构性”。第四,在教学时空上,坚持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契合,激活“第一课堂”与拓展“第二课堂”的有机统一,突出“联动性”。第五,在教学评价上,坚持多主体合作与多形式考核的有效契合,尊重“权威标准”与体现“平等多元”的有机统一,突出“多元性”。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着力解决学生主体地位

欠缺、自主性学习不足、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体轻合作等问题。

二、课程教学改革核心内容

近年来,我们依托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等项目和平台,在“中国税制”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和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基于建构主义的“两基四段案例牵引”教学模式

在上述教学改革理念指导下,我们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设计了包含“案例激活”、“案例解读”、“案例演练”、“案例总结”四环节的“两基四段案例牵引”教学模式。

所谓“两基”是指:“中国税制”教材内容要贯穿税制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中国税制”教学要讲清税制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四段案例牵引”是指:围绕税制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将教学过程分为“案例激活:问题导入与情境构建”、“案例解读:理论阐述与问题延伸”、“案例演练:知识运用与能力实践”、“案例总结:核心凝练与教学反思”四个阶段(环节),每个阶段(环节)均通过教学案例来牵引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第一阶段:问题导入与情境构建。这一阶段的教学

目的是通过案例来激活教学的问题意识和创设教学情境。这一阶段为教学前准备环节,包括三个步骤:一是任课老师在课前就教学案例相互进行交流、协商和集体备课,提炼出更具代表性的案例;二是根据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和学生在授课前共同搜集整理典型的教学案例;三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为课堂教学做足准备。通过案例导入和情境创设,引领学生进入相应知识节点的“教”与“学”。

教学第二阶段:理论阐述与问题延伸。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案例解读来浓厚学习兴趣和梳理理论知识。这一阶段为教学中的理论传授阶段。结合案例,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授清楚税收、税收制度、税收法律关系、税制结构、税收征管、税收优惠等税制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让学生打牢理论根基。重视教学中的三个环节,即“一听、二问、三思”:“一听”,是指学生认真听取主讲教师对相关问题基础知识的讲授;“二问”,是指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随时发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样的举动带动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思考;“三思”,是指就事先准备好的理论和实务方面的案例进行分析,采用分组讨论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思辨过程。

教学第三阶段:知识运用与能力实践。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案例演练来强化学生的意义学习与动手能力。这一环节为教学中的实践模拟阶段,即结合理论讲解和案例教学,积极开展实验和实践教学。为此我们引进模拟财税管理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