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课(第3课时)

合集下载

2020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练习课(第3、4课时) 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练习课(第3、4课时) 含答案

第5课时练习课(第3、4课时)1.列竖式计算。

2.8+3.7= 12.3-9.6= 15+3.9= 4-2.1=2.按规律填数。

(1)7.3,6.9,6.5,6.1,( ),( )。

(2)0.5,1,1.5,2,( ),( )。

(3)2.3,3.3,6.3,11.3,( ),( )。

3.海月小区有两块花圃,一块种植杜鹃花,面积是14.4平方米,另一块种植月季花,面积比杜鹃花少4.8平方米。

月季花的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校园科技周期间,三年级同学制作了一个大纸船,可承重5.6千克。

(1)最大的两块石头能同时放在纸船上吗?(2)先把②号、④号石头放在纸船上,③号石头还能放上去吗?5.把一根竹竿的一端竖直插到水底,浸湿的部分是1.6米,再反过来把另一端竖直插到水底,这时竹竿未浸湿的部分比竹竿的一半还多0.5米。

这根竹竿有多长?第5课时练习课(第3、4课时)1.解析按照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注意:小数点要对齐。

2. (1) 5.7 5.3 (2)2.5 3 (3)18.3 27.3解析 (1),可以知道本题的规律是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大0.4,依次写出后面两数,分别是5.7,5.3。

(2),本题规律是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小0.5,依次写出后面两数2.5,3。

(3),本题规律是相邻两数的差依次是1,3,5,7,9,…,依次写出后面两数18.3,27.3。

3. 14.4-4.8=9.6(平方米)答:月季花的种植面积是9.6平方米。

解析已和杜鹃花的种植面积和月季花的种植面积比杜鹃花少的量,求月季花的种植面积,用减法计算,列式是14.4-4.8=9.6(平方米)。

4.(1)3.5+2.6=6.1(千克)6.1>5.6答:最大的两块石头不能同时放在纸船上。

解析最大的两块石头分别重3.5千克和2.6千克,两块石头共重3.5+2.6=6.1(千克)。

而大纸船能够承重5.6千克,6.1>5.6,显然,最大的两块石头不能同时放在纸船上。

2022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课(第1-3课时) (2)教案与反思

2022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课(第1-3课时) (2)教案与反思

练习课(第1-3课时)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44~46“练习九”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每组一份0~9的数字卡片,加号和减号磁性教具(与数字卡片同样大小)。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算一算,说一说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自主完成,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笔算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3、5题。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重点说一说加、减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小结: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3.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再连线。

此时注意交流算◎教学笔记【教学提示】交流算法,巩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提示】想一想怎样法。

预设2:学生根据被减数和减数百位及个位的数字就做出了判断。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检验。

注意运算过程要写得整洁和有序。

4.完成教科书P45“练习九”第9题。

将计算卡片发给学生,小组合作以游戏形式进行,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的小朋友是好朋友。

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你是怎么快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的?【学情预设】预设1:直接计算。

预设2:先看个位,若不能区分,再继续看十位。

学生没有出现第二种预设情况,或者只看个位就直接连线时,要及时纠正。

课件展示两种方法,巩固练习内容,培养学生数感。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算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改正学生不良的表达习惯,进一步规范表达和书写过程。

二、重点剖析,培养数感完成教科书P46“练习九”第13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时 练习课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时 练习课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3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5、6、7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1.初步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初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特征。

【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出示下图:师: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生1:1号是圆柱。

生2:2号和6号是长方体。

生3:3号是球。

生4:4号和5号是正方体。

生5:7号叫三棱柱。

师:这些图形与我们前一节课学习的图形有什么不同?生1:这些图形是立体图形,前一节课学习的是平面图形。

生2:从这些图形中可以找到前一节课学习的平面图形。

师:有道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出示课题:立体图形的面)【新课讲授】1.观察图形,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出示下列图形:师:你能从桌面上的这些立体图形中,找出这样的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同桌之间说一说。

(2)引导发现。

师: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图形它们的家是安在哪里?(3)课件演示——面在体上。

2.自主探索。

(1)从立体图形中找平面图形。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在立体图形上,你能独立想方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住在纸上吗?学生独立思考。

小结:画、印、描、折。

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出的办法比书上的小朋友的还要多,真棒!(2)动手操作(画一画)。

①提要求。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要求:小组合作完成。

a.每组至少用两种方法来制作。

b.每组图形至少要有2个。

c.每组都有一叠纸,每张纸只描或印一个图形。

d.请小组长先分工,再动手做一做。

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好。

②小组合作。

③全班交流。

④小结。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小组合作,帮助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安到了纸上。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练习课人教版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本单元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2. 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和练习。

3.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4.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复习巩固教师带领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3. 讲解重难点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知识,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共同解决问题。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难点知识,提醒学生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进行测试,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参与度。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本节课旨在巩固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重点环节,以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提升:1. 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时练习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时练习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单选题1.秦朝的政令暴虐,激起了人民的反抗,等_▲_后,此起彼伏的农民大起义迅速蔓延开来,最终把秦王朝推翻。

▲ 处的农民起义是()A.黄巢起义B.李自成起义C.黄巾军起义D.陈胜、吴广起义2.在地方管理上,从商朝附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制度,再到秦汉实行郡县制度,这一发展轨迹()A.推动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向B.意味着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C.使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得到遏制D.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3.秦统一后,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并规定:农村不许同姓聚居。

秦朝的这一举措()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B.有利于抑制地方豪强势力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大大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4.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

下列属于秦朝采取的措施有()①确立皇帝制度①户籍制度①设立中朝①三公九卿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5.下图分别为战国时期秦国的杜虎符和秦朝的阳陵虎符,这两件文物()杜虎符铭文: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才(在)杜。

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

燔燧(点燃烽火)之事,虽毋会符行殴(也)。

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A.表明了调兵方式的严重弊端B.说明地方将领无任何用兵权C.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延续发展D.凸显了秦朝太尉的军事权力6.秦统一后,将原六国贵族、强宗约20万户迁至咸阳,另有一些迁至南阳、巴蜀等地;迁内地3万户至北河、榆中屯垦戍边,迁50万人至五岭戍守。

上述举措()A.取消了贵族特权B.维护了政治稳定C.激化了民族矛盾D.促进了经济发展7.下表为秦汉时期统治者采取的部分措施,这些举措说明了秦汉时期()A.迁徙大族主要意在聚集财富B.对豪门大族推行怀柔的政策C.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关中地区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加强8.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推广,耕作、施肥、灌溉等技术的提高,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有较大提升,进而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达。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3课《月是故乡明》(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3课《月是故乡明》(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3.月是故乡明一、填空题1.按要求写词语。

写近义词:永远____( )____闪烁____( )____存心____( )____写反义词:偶尔____( )____慈祥____( )____凉飕飕____( )____2.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yā】烤____ 乌____【zhí】____树____日【píng】____果____比【yì】友____愿____3.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①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第①句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界各地月亮的________________(用句中的四字词语回答)。

第①句多运用____字词语,写出了朗润园的________。

结合全文,我们发现作者借这些语句表达了_______________之情。

4.辨析组词穗_( )_矮_( )_瓢_( )_拔_( )_惠_( )_倭_( )_飘_( )_跋_( )_二、连线题5.把词语和相关的意思用直线连起来。

烟波浩渺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乐此不疲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巍峨雄奇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三、语言表达读句子,完成练习。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6.“小月亮”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我永远忘不掉”它的原因是__( )__。

A.“小月亮”代表着故乡B.“小月亮”与别的地方不同,令人难忘C.“小月亮”只属于“我”7.对“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理解错误的是()。

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3课时练习课(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3课时练习课(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第3课时练习课(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材第15~16页的内容。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发展。

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使学生比较熟练、准确地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课件、卡片。

师: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不错。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1.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5题。

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3.教材第16页“练习二”第7题。

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4.教材第16页“练习二”第8题。

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5.教材第16页“练习二”第9题。

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6.教材第16页“练习二”第10题。

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

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

7.教材第16页“练习二”第11题。

(1)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2)说说题意,该怎么买?有几种买法?独立列式。

(3)独立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计算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实现。

教材上的练习题比较少,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就太有限了。

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学生在基础知识、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

练习课(第1~3课时)优秀教学案例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练习课(第1~3课时)优秀教学案例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2.合作探究:在课堂拓展环节,我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例如,设计一个圆形图案,并解释设计思路。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评价:在课堂结束时,我对各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了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完成讨论后,我组织了一个总结归纳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和心得体会。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的最后,我布置了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我提醒学生要注意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应用和拓展。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开始了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讲授。我首先讲解了圆的定义,然后通过多媒体演示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新知识后,我设计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解答。这些题目既巩固了学生刚刚学到的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在讨论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3.教师评价:我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同时,我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了评价,鼓励学生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教师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轮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与圆有什么关系。接着,我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圆的周长和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练习课-同步作业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练习课-同步作业

第3课时练习课
一、填空题。

(1)把一个面积是20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就能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3)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扩大4倍,面积扩大()倍。

二、选择题。

(1)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面积也相等。

三角形的底是8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①4厘米②16厘米③12厘米
(2)下面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比较,()。

①左图大②右图大③一样大
三、一块三角形菜地,底是50米,高是20米,每棵白菜占地2平方分米,这块
菜地一共可以种多少棵白菜?平均每平方米菜地能收白菜15千克,这块菜地共能收白菜多少千克?
答案:一、(1)10 (2)6 (3)16
二、(1)①(2)③
三、25000棵7500千克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好词好句。

2022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第1~3课时)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2022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第1~3课时)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练习课(第1~3课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教学内容教科书P35~36“练习七”中第7、8、11、12、13、14、15、16、17*题。

▶教学目标1.在练习中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算理,并能够正确计算;能利用分数除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通过专题训练,体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喜欢数学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分数除法和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分数除法和分数混合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梳理旧知识。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与分数除法相关的计算,并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关于分数除法,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预设1: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这两个数互为倒数,且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预设2: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预设3: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教学提示】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梳理前面学习的关于分数除法的知识点,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相互补充。

预设4: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①一个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者只有加、减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③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对分数除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对前面所学的分数除法的知识进行练习和巩固。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分数除法的知识,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这节练习课打下基础。

二、基础练习1.课件出示习题。

()×15=1165×()=1()×32=34()×18=92(1)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第三课时_用字母表示数(练习课)

第三课时_用字母表示数(练习课)

3、我能对号入座。 (1)小东有a元,买了一本书后还剩b元,买书用 了(② )元。 ① a+b ②a-b ③b-a (2)比X的一半少2的数是( ③ ) ① (X-2)÷2 ②X-5-2 ③X÷2-2 (3)小明把3X-6错写成3(X-6),结果比来 ( ① ) ① 少12 ②多12 ③少6 ④少6 3(X-6)=3X-3×6=
76年才出现一次的哈雷彗星,公元 s 年出现后, 76+s 再一次出现在星空将是公元 ( )年。
1、小冬看一本书,前4天平均每天看x页,第5天 看了36页。他已经看了( 4x+36 )页。 2、四年级二班有男生26人,女生x人,平均分成 8小组。每组有( (26+x)÷8 )人。
3、粮店原来有x袋大米,又运来y袋。如果每袋大 米重25千克,粮店现在一共有大米( 25(x+y) ) 千克。 4、商城运来m台彩电,总价7200元,平均每台 ( )元。 7200÷m 5、四年级有a名学生参加体育节,参加的家长人 数是学生的3倍少28人,四年级有(3a-28 )家 长参加体育节
a+a =2a
y×y×y =y³
1×y×7 =7y
a+a+a =3a
直接写出结果。
n×n= n2
78b-13b= 65b m+m= 2m 2.5a+3.5a= 6a 45.5×x= 45.5x
36c-17.5c= 18.5c 3.1m-m= 2.1m 92= 81 n×87.24= 87.5n d+d= 2d
在括号里填写含有字母的式子。
⑴一件上衣a元,一条裤子比上衣便宜12 元。一条裤子( a -12 )元。
⑵小刚每天看课外书15页,a天看了 ( 15a )页。 ⑶一辆公共汽上原来有35人,到大北路 站下去x人,又上来y人。现在车上有 ( -x+y)人. 35

练习课(第3-4课时)

练习课(第3-4课时)
练习课
R· 一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感知数的序数含义,并会解决相关问题。 2.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并会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学会使拼成图形的周长最短的方法。
一、知识回顾 知识点1:几个和第几。
第 1个
第2个
第3个
第4个
第5个
遮(zhē)住的是第 3 个和第 4 个,遮 住了 2 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知识点2:分与合。 5只 要飞进2个 ,每个 样多的 吗?圈出正确答案。
能飞进同
二、达标检测 1. 从右数大客车是第 4 辆。
(1)大树挡住了( 3 )辆车。 (2)一共有( 5 )辆车。
2. 把5 只小鸟放进下面两个笼子里,有 ( 4 )种放法。
3.
(1)把左边的 4只小鸟圈起来。 (2)从左边数,给第 4 只小鸟涂上颜色。 4 (3)从右边数的第1只小鸟飞走了,还剩□ 只小鸟。
4. 这个游戏公平吗?
怎样才能使这个游戏变得公平?
三、课堂小结
1.谁能说一说2、3、4、5各数的组成?
2.自由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了“几个” 和“第几”的区别以及 5 以内数的分与合。知识 点 2 的例题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呈现关于 5 的组成 的练习。题目呈现方式比较独特,有利于提高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数的组成是进行加、减 法计算的基础,因此更应重视数的组成的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 练习课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练习课主要针对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包括但不限于:整数的加减法、乘除法、混合运算等。

2. 通过练习题目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第四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整数的加减法、乘除法、混合运算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二、课堂练习1. 教师发放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练习题目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发放巩固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 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练习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和不足。

2. 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巩固练习,评价学生对第四单元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延伸:1. 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课后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注意事项:1. 教师在讲解时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练习课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复习和巩固第四单元知识点的过程中,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3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3课时 练习课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3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第3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第3单元的知识点,包括:两位数的加减法、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几何图形的认识等。

2. 进行练习题的训练,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第3单元的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第3单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二、练习题训练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讨论解题方法和思路,教师适时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强调解题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醒他们要注意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2. 学生提出自己在课堂上的疑问,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四、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学生按时提交作业,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第3单元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课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第3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答他们的问题。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在课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和反馈学生的作业,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评价和指导。

通州区二小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妙第3课时练习课时分秒教案新人教版

通州区二小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妙第3课时练习课时分秒教案新人教版

第3课时练习课(时、分、秒)教材第6~8页的内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正确地进行换算。

2.进一步学习各种形式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会灵活地计算经过的时间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课件、钟表。

1.1分=( )秒,2时=( )分。

2.上午第一节课( )时( )分开始,一节课是( )分。

3.张小琴跑60米的成绩是9( )。

1.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

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

(1)大约每天睡9( )。

(2)系红领巾大约需要20( )。

(3)煮好米饭大约需要25( )。

2.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3题,学生做,交流汇报。

3.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5题,学生做,交流汇报。

4.4时=( )分3分=( )秒5时=( )分 8分=( )秒5.在( )里填上“>”“<”或“=”。

48秒( )1分1秒( )60分1时( )60秒1时( )55分 3分( )3秒 2分( )120秒6.教材第7~8页“练习一”第6~11题,学生做,集体订正。

今天我们练习了简单的时间换算和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

通过这节练习课,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谈谈你对时间的看法吧!在教学这节练习课时,我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多观察、多动手、多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尽情的解放,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第三单元测量,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以及利用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学习,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同时增加了运用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一知识点,更好的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同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选择恰当的单位,会运用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3课时 练习课(1)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3课时 练习课(1)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3课时练习课第3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第73--74页练习十一第8-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用“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填空1、王大妈买了3只鸡和1只鹅,已知1只鸡的价钱是一只鹅的1/3。

如果把鸡都替换成鹅,那王大妈的钱可以买()只鹅。

如果把鹅都替换成鸡,共可以买()只鸡。

2、张师傅和王师傅合作加工一批零件,王师傅做3小时,张师傅做4小时,张师傅每小时比王师傅多做5个,如果按王师傅的效率算,总个数就减少()个;如果按张师傅的效率算,总个数就增加()个。

二、解决问题1、王强家买来3大瓶果汁和5小瓶果汁,一共有3000毫升。

每个大瓶中的果汁比每个小瓶中的果汁多200毫升,每个小瓶中装有多少毫升?2、一只羊和四只兔子一共重48千克,一只兔子的重量是一只羊的1/4,一只兔子和一只羊各重多少千克?指名板演,集体练习、评讲。

3、做练习十一第9-12题。

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后指名说一说解题思路。

三、创新练习1、一次数学竞赛共20道题,规定做对一题得5分,做错一题倒扣3分,不做的题不得分。

小华在这次竞赛中全部题都做了,总分84分,她做错了几题?2、甲数比乙数多8,甲数的5倍与乙数的7倍一共是772,甲数和乙数各是多少?以上创新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练习,不作为统一要求。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第8、13、14题。

教学反思: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张师傅,王师傅,李师傅和孙师傅合做一批零件,张师傅做的个数与其他三人零件总数比是1:4,王师傅做的个数与其他三人零件总数比是2:3,李师傅做的个数与其余三人零件总数比是3:5,孙师傅做了90个零件.张师傅做了多少个零件?2.佳惠超市按商品标价的80%进行促销。

2020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练习课(第1、2课时)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练习课(第1、2课时)含答案

第3课时练习课(第1、2课时)1.列竖式计算。

21×23= 43×22= 12×13= 11×36=( )>( )>( )>( )>( )4.小明每天跳绳锻炼身体,一组跳90次,每天跳4组。

(1)小明每天跳多少次?(2)小明一周(7天)跳多少次?5.一套《神奇校车》图画书共11册,每册定价是12元。

小海在网上花98元买了这套书,节省了多少钱?6.李帅家住12楼。

一天停电,李帅只好爬楼梯回家。

每相邻两楼层之间的台阶都是14级,他回到家一共要爬多少级台阶?第3课时练习课(第1、2课时)1.解析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笔算,笔算时注意: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时,积的末位要与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2. 144 462 504 1023 352 882解析乘数×乘数=积,把每列的两个乘数相乘,算出得数,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

3. 33×22 63×11 32×13 23×12 12×21解析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笔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把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再根据得数排列的情况把算式依次填写在括号里。

4.(1)90×4=360(次)答:小明每天跳360次。

(2)360×7=2520(次)答:小明一周(7天)跳2520次。

解析每组跳绳90次,4组就是4个90,列式是90×4=360(次)。

一周按7天算,就是7个360,列式是360×7=2520(次)。

5.11×12-98=132-98=34(元)答。

节省了34元。

解析这套书共11册,每册定价12元,可以先求出总共需要多少钱,即11个12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列式是11×12。

而小海只花了98元就买了这套书,求节省的钱就是求98比11×12的积少多少,应该用减法计算,列式是11×12-98=34(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7~98“练习二十一”第2、4、5、6、7、8、9、10、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利用公式解答相关梯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2.熟练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3.培养自助和互助的水平,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提升自己提问求助以及指导别人的水平。

▶教学重点
熟练使用梯形的相关知识求梯形的面积以及底和高。

▶教学难点
提升整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准备
课件、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梯形。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梯形,什么是梯形?
师:谁来说一说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师:在梯形中,比较特殊的梯形是什么?(出示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纸片)
2.梯形的面积。

师:我们在上一节课里利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的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课件出示)
师:举例说一说在生活中能够见到哪些含有梯形的物体。

【设计意图】了解哪些学生知道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哪些学生不但知道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知道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从而协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新的收获。

二、基础练习
1.完成教科书P97“练习二十一”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即时纠正。

(2)指名板演,再讲解。

2.完成教科书P97“练习二十一”第4题。

【教学提示】
教科书P97“练习二十一”第2题是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题,注意关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规范使用。

让学生在读题中理解题目的含义。

求机翼的面积,能够先求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2;也能够根据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经验,把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底长(100+48)mm,高250mm的平行四边形,求出它的面积。

【设计意图】从最简单的使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到求机翼的面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原理。

三、指导练习
1.完成教科书P97“练习二十一”第5题。

学生独立试做,教师巡视。

师:在求涂色梯形面积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不知道第二个图形的下底长度,也不知道第三个图形的上底的长度。

师:那该怎么办呢?
【学情预设】预设1:虽然没有告诉我们第二个图形的下底是多少,但是我们能够根据题目所给出的相关数据求出来,用5-2.3=2.7(cm),就是这个梯形的下底的长度了。

预设2:第三个图形的上底的长度也能够列算式求出来:7.2-2.2-1.6=3.4(cm)。

师:谁能听懂他们的意思?
【学情预设】预设1:第二个图形中的梯形加上小三角形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2.3cm加上梯形的下底长正好等于梯形的上底长5cm,所以,我们能够用5-2.3=2.7(cm),求出梯形的下底的长度。

预设2:第三个图形中的梯形加上两个小三角形就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2.2cm加上1.6cm再加上梯形的上底长正好等于梯形的下底长7.2cm,所以,我们能够用7.2-2.2-1.6=3.4(cm),求出梯形的上底的长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求出了梯形的上底、下底,还知道高的长度,我们就能够求出梯形的面积了。

师小结: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思考,我们也能够利用各图形的特征,合理分析,算出我们想要的数据。

2.完成教科书P98“练习二十一”第6题。

注意让学生观察图示找到计算所需条件。

花坛一面靠墙,三面围篱笆,形成一个直角梯形。

20m就是它的高,用46m减20m能够得到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

3.完成教科书P98“练习二十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全班集体订正。

4.完成教科书P98“练习二十一”第8题。

师:观察这堆圆木的横截面,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提示:横截面是梯形,所以能够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圆木的总根数。

【教学提示】
提醒学生做完后,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计算验证。

师:圆木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各对应梯形的哪一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圆木顶层根数对应梯形的上底,底层根数对应梯形的下底,层数对应梯形的高。

5.完成教科书P98“练习二十一”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习题。

汇报交流,全班集体订正。

四、自主练习
1.完成教科书P98“练习二十一”第9题。

(1)学生汇报自己测量的数据和计算结果。

(2)集体交流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

2.完成教科书P98“练习二十一”第11题。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比赛,看谁的方法最多。

(3)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首先要考虑如何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

应该是以梯形上底长度为底长的平行四边形。

剩下的是三角形,能够用两种方法求面积。

方法一:用梯形的面积减剪去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得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积。

(2+3.5)×1.8÷2-2×1.8=1.35(cm2)
方法二:用梯形的下底长减去梯形的上底长得到剩下三角形的底长,乘梯形的高,
再除以2,得到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积。

(3.5-2)×1.8÷2=1.35(cm2)
【设计意图】这道题又是对上一题的补充、拓展,同学们都能用分割法把这道题解出来,但是用添补法到底能不能解决这道题,同学们就会有疑问,不过当教师适当地实行点拨之后,就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直接求出三角形的底,然后再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这不但是对这道题的一个有效的补充,同时也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一扇窗,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点,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水平。

五、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哪些方面有了提升?
▶教学反思
增强知识梳理是练习课的途径,完善认知结构是练习课的核心,有效查漏补缺是练习课的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不但让学生尝试梳理本单元相关的知识点,还要在梳理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点,从对图形的表象理解上升到对本质特征的理解。

同时,为学生搭建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平台,在思辨中清晰各个知识点,并对已学的知识实行查漏补缺,适度拓展应用,提升熟练水准。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59第一至三题。

【教学提示】
可以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也可以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梯形剪一剪。

一、这块梯形钢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二、常青小学购买了1200块如图所示的正六边形地砖,一共能铺多少平方米的地面?
三、科技组有一块梯形果树试验田,上底为25m,下底为32m,高是20m。

如果每棵果树占地6m2,这块试验田能够种多少棵果树?
参考答案
一、(50+36)×18÷2=774(cm2)
二、(15+30)×(26÷2)÷2×2×1200=702000(cm2)
702000cm2=70.2m2
三、(25+32)×20÷2÷6=95(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