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9)现代中国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教文化(作业)
2019届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科技文化4+课时4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实验,安排了人造卫星的研 制。 (3)1958 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随后,中央政府各 部门和各地相继建立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 2.“双百”方针的背景 (1)新中国成立初期,受苏联及“左”倾思想影响,将学术问 题、思想问题当成政治问题进行批判,损害了知识分子的积 极性。
教育事 业的发 展
考点
“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方针的内容及意 义
(1)我国教育发展的历 程 (2)理解“国运兴衰,系 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考向及频率 6 年全国卷考向 频率
—— 6年
(1)(2017·全国卷 4 考 Ⅱ,T31)1977 年 恢复高考制度 与教育的复兴
考纲
教育 事业 的发 展
考向及频率
考点
6 年全国卷考向
频率
(1)我国教育 (2)(2017·全国卷Ⅲ,T31)扫盲
发展的历程 教育与绘画
(2)理解“国 (3)(2015·全国卷Ⅱ,T31)俄语 6 年
运兴衰,系 教学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4 考
于教育”的 (4)(2013·全国卷Ⅱ,T31)学校
深刻含义 教学与国家意识形态频率
1.从考查方式看,近 6 年全国卷高考考查较少,多
以选择题为主。未涉及非选择题。
2.从材料形式看,有文字材料、图片等,形式多样、
考情 灵活。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历史知识
分析 的能力。
3.从考查知识看,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与社
会主义建设的关系,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近六年未涉及。
考向 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7·高考全国卷Ⅱ,T31)1977 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
取新生 27.3 万人,至 1988 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 206 万人, 2001 年增长至 719 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 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文化、科技

专题质检卷十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文化、科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语词,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轨(track)等。
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2.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里的“孔子”所处的时期应该是( )A.明末清初B.洋务运动时期C.维新变法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3.(2015浙江湖州高一期末)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
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
”下列能体现上述思想的著作是( )A.《天下郡国利病书》B.《海国图志》C.《孔子改制考》D.《文学革命论》4.近代某学者指出:“天行者倡其化物之机,设为已然之境,物各争存,宜者自立。
且由是而立者强,强者昌;不立者弱,弱乃灭亡。
”下列属于该学者思想的是( )A.“欲自强,必先致富”B.“中体西用”C.“世道必进,后胜于今”D.“科学与人权并重”5.西方某史学家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派别时说:“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
”该派别应是( )A.洋务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6.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
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A.强国御辱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D.科学理性7.以下著作、杂志代表的历史运动中,最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是( )8.《新京报》曾发表过题为“《新青年》,一份永远值得纪念的媒体”的评论。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辅导: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辅导: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考情分析】1、近三年高考分值不多。
以选择题为主,但每年都有考题出现。
2、从考查的内容上看,近几年高考对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考查主要表达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国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实践结果、重大转折的事件与影响等。
但考查的形式不是直接考查理论,而是主要表现和实践。
3、从题型上看,主要以选择题的考查形式为主,但近几年将会出现材料解析题。
4、重点考查的知识主要是:开放改革30周年,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产生的几次理论飞跃等。
【知识交汇】【一】中国近现代中国形成的四大理论成果【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树立起的五面理论旗帜1、党的一大,树立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2、党的七大,树立起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3、党的十五大,树立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党带领人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逐渐进入小康社会。
4、党的十六大,树立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
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我们党继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5、党的十七大,树立起“科学发展观”的旗帜。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020版高考历史(含2019届新题):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综合提升

[对点训练]
2.(2019· 深圳模拟)孙中山认为, 共和是中国政治之
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 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 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
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C.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解析:选 C。根据“先哲之遗业”“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 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1924 年发展 向社会主义 发展 为新三民主 过渡时期得到 义 资产阶级民 地位 主革命纲 领,使中国 人民醒过来 进一步发展 指导新民主主
社会主义本 科学发展观、 和 质的新概括 谐社会理论
义革命和社会 指导改革开 新时期的指导 主义建设,使 放,使中国 思想, 引领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 人民富起来 迈向小康社会 来
遭受严 重挫折
改革开 放以来
全面 繁荣
(2)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 中小学教育和 高等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3)“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科研、艺术 出现全面繁荣的局面
[对点训练]
3.(2019· 福州质检)1978 年 10 月 31 日,中共中央 )
宣布,不再实行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提出来的对知识分子“团 结、教育、改造”方针。这是基于( A.重新确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认识 B.知识分子积极响应“向科学进军”号召的现实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需要 D.贯彻“双百”方针已达成了预期目标的判断
可知孙中山认为民主共和是中国的政治传统,意在为其民权主 义寻找历史依据,故 C 项正确。
三、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发展的阶段特征与主要表现 时间 阶段特 征 主要表现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检测.doc

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 •河南部分重点高中联考)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小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
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A.缺少近代化色彩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C.不够系统和完善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解析:依据材料“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可知《海国图志》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故B 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无涉及,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B2.(2018 •济南模拟)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说:“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
驭夷之道,贵识夷情。
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來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由此可知曾国藩()A.继承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B.认为应全面向西方学习C.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D.主张“屮体西用”思想解析:依据材料“ 口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
驭夷之道,贵识夷情。
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可以得出曾国藩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抵制外来的侵略,故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D两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A3.(2017 -邵阳模拟)“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 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
”梁启超这段话的主旨是()A.主张循序渐进变法改革B.反对完全照搬西学C.主张大力提高国民素质D.要求大力兴办学校解析:梁启超强调培养新民的重要性,主张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D两项在材料中无涉及,排除。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 现代中国的思想理论成果、科技、教育、文学和艺术

开放 度,提出“三个面向”, 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人才,促进
以来 优先发展教育
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深认知 一、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四次转折 1.第一次转折: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 教育的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建立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 跃,我国开始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2.第二次转折:实现教育为阶级斗争服务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 转变。这是教育工作重点的转移,是教育地位、作用的提升,我国走上了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道路。
练真题 1.(2019·全国卷Ⅰ)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 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 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3)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4)计算机 ①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高性能计算机“银河-Ⅰ号”。 ②1997年,“银河-Ⅲ号”巨型计算机使中国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5)载人航天: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我国成为世界 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解析 据材料“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 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核武器的试验成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 地位,进而影响到了世界政治格局,C项正确。
答案 C
4.1955年,《人民日报》社论说:“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 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 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 有力的表现。”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
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的思想理论成果与科教文化

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的思想理论成果与科教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20世纪三次巨变、三大伟人、三大理论(1)三次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
(2)三大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3)三大理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大理论成果侧重解决的问题不同(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寻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建立起社会主义的中国。
(2)邓小平理论的贡献主要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路。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贡献主要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建设和巩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1.科技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
2.现代中国的教育事业(1)三个阶段:①开基创业(1949~1966年):教育事业初具规模,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②混乱曲折(1966~1976年):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导致各行各业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③教育的复兴阶段(1978年至今):教育事业重获生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推动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
(2)四个经验教训:①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③从基本国情出发。
④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3.文艺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之一,也是科技进步的动力之一,只有发展教育才能改善科技发展的环境,应把发展教育看成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综合训练: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科教文化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科教文化1.(2018·大连二模)同盟会成立时,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在他辞去临时大总统进行演讲时指出:“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
”这表明孙中山(A)A.关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B.主要代表下层民众利益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较大D.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解析】材料“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表明孙中山强调一方面要促进经济的发展,促使国家富强,但另一方面处于国家长远发展的考虑,主张防止垄断局面的出现,可以得出其不仅关注资本家的利益,还关注国家的整体建设与发展,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与孙中山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不符;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主义的相关信息,C项不正确;材料所述是防止垄断,不是要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不正确。
2.(2018·菏泽期末)1928年2月,在《中央复广东省委信》中指出:中国革命事实上形成了“农民割据”的特殊方式,但这种割据的发展“必须取得”各区域内的较大城市,而工人阶级的领导权就要“在这上面”表现出来。
这实质上表明(D)A.革命重心转向农村地区B.广东率先实践“工农武装割据”C.民主革命获得实质进展D.“城市中心道路”占据主导地位【解析】材料“这种割据的发展‘必须取得’各区域内的较大城市,而工人阶级的领导权就要‘在这上面’表现出来”说明农村的格局必须建立在城市的基础上,该思想仍然含有“城市中心道路”,D项正确;此时工作重心仍在城市,A项错误;江西是率先实践“工农武装割据”,B项错误;民主革命思想仍然属于徘徊中,C项错误。
3.“小平同志晚年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思想,特别是他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南方谈话澄清的重大问题是(D)A.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C.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D.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课题四十二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讲义.doc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课题四十二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讲义课题四十二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领域成就意义“两弹一星”技术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3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2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开始进入航天时代载人航天工程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入太空1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先进国家行列2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更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的饥饿问题计算机技术1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21993年,成功研制出“银河-Ⅱ号”巨型计算机中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生物技术1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2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2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它是糖尿病治疗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背景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2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完成,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为调动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参加国内建设,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3.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4.初期成就1戏剧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等。
2小说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
2019届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科技文化3+课时3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四大成果: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 兴起国民大革命。 五大转变: 由从医救民到政治救国; 由和平改良到暴力革命; 由集中推翻清政府到全面反帝反封建;由依靠军阀到建立革 命武装;由资产阶级独立奋斗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易错提醒】
“平均地权”≠“平分土地”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 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 享。平均地权的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 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
1 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解 释了三民主义。关于民族主义,他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 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并明确提出“国民 党之民族主义,其目的在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 同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我们要能够联合 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指被压迫民族),就是提倡民族主义,自 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 同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指殖民者), 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 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
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科技文化
课时 3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
驱除鞑虏 “民权”
革命 封建帝制
国家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民族独立
1924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平民 “耕者有其田”
国共合作
考点二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可以讲世界主义。 ”孙中山在 1925 年 3 月逝世前夕,在致苏 联遗书中,更表达了与苏联携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自 由的理想。 2.孙中山设计的政治路线图 ——“军政、训政、宪政”三 部曲 (1)提出和发展:1905 年,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提出, 中国从封建专制走向宪政民主需要经过“军法之治”“约 法之治”和“宪法之治”三个时期。1906 年,他在《中国同 盟会革命方略》 中再次提出: 由“军法之治”经 “约法之治” 达“宪法之治” ,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富强、自由平等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押题专练)专题 18 现代中国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文化(解析版)

1.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但它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合理的社会,它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
”属于这种反思的包括( )①空想社会主义②马克思主义③三民主义④欧洲启蒙思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以下对历史概念的解读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D 【解析】三教合一为宋明理学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和更新,材料说三教合一严重“阻碍了儒学的复兴”,是错误的解读,凡是涉及①的选项都错误,D项符合题意。
3.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
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谨以此誓于国民。
”该誓词主要表明了孙中山( ) A.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B.任职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C.让位于袁世凯的必然性D.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妥协性【答案】A 【解析】孙中山的就职誓词,表明了他倾覆满洲政府,忠于民国,为民众服务的决心,也表明了孙中山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故A项正确。
4.1926年6月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记述:“看《法国革命史》,乃知俄国革命之方法、制度,非其新发明,十之八九,皆取法于法国,而改正其经验也,然而益可宝贵也。
”这表明蒋介石( )A.直接仿效法国大革命的经验B.对俄国革命持肯定态度C.遵循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D.准备与中国共产党分裂5.孙中山早期的革命同志冯自由写道:“……《民报》出世以前,世间尚无‘民生主义’之一名词。
孙总理与同志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时仍称社会主义,但曰吾所主张救济社会经济之宗旨及方法,实较目前欧美人所言之社会主义为广大云。
……”孙中山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答案】D 【解析】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是“社会革命”,符合“‘民生主义’之一名词。
2019最新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知识专题10中国现代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中外科技文化(考试专用)

训练10 中国现代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中外科技文化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鉴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现象,我们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这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 )A.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B.修改了“一五”计划的部分指标C.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D.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鉴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现象”可得出报告吸取了苏联农轻重比例发展不协调的教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D项正确。
2.“1984年我来过广东。
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
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
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
”邓小平的讲话推动了(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B.深圳作为90年代改革开放标志的形成C.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答案 C解析邓小平的上述讲话是在1992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故A项错误;上海浦东是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故B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故C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故D项错误。
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邓小平的这番讲话主要反映的是( )A.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答案 A解析材料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尝试,故A项正确;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在沿海经济特区进行试验,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经济建设的防“左”和反“右”的问题,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25 现代中国的思想理论成果、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

课时规X练25 现代中国的思想理论成果、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说: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
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这一论断( )A.阐述的是经济发展的方向问题B.解决的是经济发展的手段问题C.准确区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2.有学者认为:“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一思想。
”的“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 )A.引进外资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发展B.大力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C.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以减轻农民负担D.实行农业集体化3.说:“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
”的这段话( )A.奠定了拨乱反正的思想基础B.提供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依据C.阐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设想D.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4.(2018某某某某期末)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毕业的工科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
这一现象( )A.反映了中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B.说明了中国高校达世界先进水平C.反映了中国高校学科建设不均衡发展D.适应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需要5.右图是某人收藏的一份识字证书,作为史料,它可以用于说明( )A.“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B.“教育革命”在全国展开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D.《中华人民某某某某务教育法》的实施6.199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某某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现代中国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教文化一、选择题1.毛泽东在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演讲中,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鼓吹的“一次革命论”。
并指出:“依现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走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是行不通的。
‘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这就是问题的本质。
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制度。
”以上主张体现在下列哪一著作中( )A.《论持久战》B.《新民主主义论》C.《论联合政府》D.《论人民民主专政》【解析】选B。
根据材料该著作“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鼓吹的‘一次革命论’”“依现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可以判断该著作是毛泽东在抗战时期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根据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B正确;《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关于持久抗战的理论,不符合题意,A错误;《论联合政府》是关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理论,不符合题意,C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阐述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不符合题意,D错误。
2.(2018·苏州模拟)毛泽东说:“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这段话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十大关系》【解析】选A。
材料的主要信息是毛泽东论述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的战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内容应该出自《新民主主义论》,故A正确。
3.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
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
”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解析】选B。
题干中“1970年”是关键。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A错误;依据材料“1970年”“空间大国”等信息可知,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正确;2003年,中国才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C错误;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D错误。
4.(2018·扬州模拟)《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载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下子引起那么大的反应,说是‘砍旗’,这倒进一步引起我的兴趣和注意。
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议的意义大了。
”这表明当时 ( )A.“左”倾错误思想亟待消除B.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C.真理标准问题形成普遍共识D.媒体存在否定马克思主义倾向【解析】选A。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光明日报》认为是“砍旗”,意味着当时社会上存在否定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倾向,说明“左”倾错误思想影响依然存在,故A正确。
5.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此次教育改革 ( )A.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B.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解析】选B。
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A错误;1985年的教育改革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进行的,是为当时的经济建设培养人才,适应了经济改革的要求,B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C错误;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D错误。
6.(2018·苏州模拟)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的战略过时了,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
这是因为中国( )A.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B.发射了“东方红一号”C.培育出了杂交水稻D.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解析】选A。
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1965年5月”可知,影响到美国对华战略调整的尖端科技应是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核国家,故A正确。
二、非选择题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接受康有为的学说开始,梁启超的理想便是改革封建王朝,使之变成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国家。
1899年至1903年间的激进,与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和清政府的顽固保守,梁转而接受了孙中山的激进方案。
1905年他的政治态度复归保守,重新鼓吹起改良与立宪。
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关键时刻,梁却又拒绝诱惑、不怕威胁,坚决维护民主共和。
——杜先菊《梁启超一生中的“变”与“不变”》材料二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
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
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材料三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号召,他认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个表现中带着必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它,成为全党必须解决的问题。
”——姚中国《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1)材料一中梁启超一生中的“变”与“不变”指的是什么,概括梁启超政治思想多变的主要原因。
(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挽救民族危机的策略。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为践行“社会进化”思想进行的政治努力。
(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并依据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具体表现。
(4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一“梁启超的理想便是改革封建王朝,使之变成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国家”得出希望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之路;第二问,据材料一“变成君主立宪制”“接受了孙中山的激进方案”“重新鼓吹起改良与立宪”“坚决维护民主共和”得出中国采用何种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第三问,据材料一“与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得出中国近代政治局势的复杂多变等。
第(2)题,第一问,据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直接建立共和制度”得出发动革命,建立共和国;第二问,结合所学得出,发动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中华民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等。
第(3)题,第一问,据材料三“1938年”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日本侵华,民族危机深重;第二问,结合所学得出创立了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民主制度;通过三大改造,成功解决了落后国家如何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难题。
答案:(1)不变:希望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之路。
(1分)变:中国采用何种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
(1分)原因: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中国近代政治局势的复杂多变;中国近代的民主化进程;梁启超个人的际遇等。
(至少回答两点,2分)(2)策略:发动革命,建立共和国。
(2分)努力:发动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中华民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等。
(3分)(3)背景:日本侵华,民族危机深重。
(2分)表现:创立了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民主制度;通过三大改造,成功解决了落后国家如何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难题。
(2分)【备选训练】《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
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 )A.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C.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解析】选D。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所以说,“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D符合题意。
2.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解析】选C。
题干中并未提到航天业在经济行业中的地位,A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中国是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B错误;题干中提到航天业的发展将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中国打破大国对空间技术垄断的相关信息,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