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声材料隔声性能内容]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不同玻璃的隔声性能比较
声波的穿透力比较强,厚实的墙体其隔音性能较好,但门窗的玻璃往往成了阻挡噪音最薄弱的环节。
下表列出了一些市场产品的隔音性能对比数:不同玻璃的隔声性能比较:注:BER玻璃为全频段隔声材料中空玻璃其实不隔音一般人们常认为中空玻璃的隔音性能好,其实是一种误解.中空玻璃不是真空玻璃,常用的中空玻璃由两块3-6mm厚的玻璃相距5-12mm组成,小的中空玻璃使得两玻璃间的空气层呈现为较强的”刚性”,没有起到空气弹簧作用,丧失了一般双层板构造的优点.同时,由于双层结构存在共振,小的中空距离使共振现象产生在中﹑低频,致使隔音量有所下降.另外,目前市场上的中空玻璃在制作上多用铝条将两片玻璃粘在一起,铝条的”声桥”作用也使隔声性能变差.所以,中空玻璃结构的隔声性能比单层玻璃好不了多少.当然,不可否认,中空玻璃的保温性能是很好的,这一点在寒冷的北方地区有优势,但在炎热的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不大的情况下,中空玻璃的保温功能就失去了其价值.各种平板玻璃平均透射损失:注:镶嵌方式:方木框,腻子固定。
(A为空气层)中空玻璃与墙体的隔音性能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Copy目录1发展历程2主要工作3分类构成4基本要求5工作范围6文案写法7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古代,文案亦作" 文按"。
公文案卷。
不同玻璃的隔声性能比较
声波的穿透力比较强,厚实的墙体其隔音性能较好,但门窗的玻璃往往成了阻挡噪音最薄弱的环节。
下表列出了一些市场产品的隔音性能对比数:产品名称中空玻璃3+6A+3(12mm)频率(Hz)100125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000隔声量(dB)282621232326211924273033BER隔音玻璃(8.8mm)频率(Hz)100125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000隔声量(dB)4230.434.031.633.339.341.335.840.941.744.545.5中空玻璃3+6A+3(12mm)频率(Hz)1250160020002500315040005000隔声量(dB)36404446393445BER隔音玻璃(8.8mm)频率(Hz)1250160020002500315040005000隔声量(dB)44.245.843.741.637.941.446.3不同玻璃的隔声性能比较:样品类别频率(Hz)125250500100020004000北环大道环境噪声72.374.872.172.669.161.7普通中空玻璃隔声量23223339.53943三玻中空玻璃隔声量28.325.832.838.943.644隔声中空玻璃隔声量2932.5384042.547.5真空玻璃222731353731 BER玻璃隔声量3439.340.945.543.741.4注:BER玻璃为全频段隔声材料中空玻璃其实不隔音一般人们常认为中空玻璃的隔音性能好,其实是一种误解.中空玻璃不是真空玻璃,常用的中空玻璃由两块3-6mm厚的玻璃相距5-12mm组成,小的中空玻璃使得两玻璃间的空气层呈现为较强的”刚性”,没有起到空气弹簧作用,丧失了一般双层板构造的优点.同时,由于双层结构存在共振,小的中空距离使共振现象产生在中﹑低频,致使隔音量有所下降.另外,目前市场上的中空玻璃在制作上多用铝条将两片玻璃粘在一起,铝条的”声桥”作用也使隔声性能变差.所以,中空玻璃结构的隔声性能比单层玻璃好不了多少.当然,不可否认,中空玻璃的保温性能是很好的,这一点在寒冷的北方地区有优势,但在炎热的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不大的情况下,中空玻璃的保温功能就失去了其价值.各种平板玻璃平均透射损失:注:镶嵌方式:方木框,腻子固定。
材料隔声性能
材料隔声性能
材料的隔声性能是指材料抵抗声波传播的能力,对于建筑材料来说,隔声性能
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好的隔声性能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内外的噪音传播,提高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因此,研究和改进材料的隔声性能对于建筑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材料的密度和厚度是影响隔声性能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密度越大、
厚度越大的材料,其隔声性能越好。
因为声波在材料中传播时会受到材料密度和厚度的阻碍,从而减少声波的传播。
因此,在选材时应该尽量选择密度大、厚度大的材料,以提高建筑的隔声性能。
其次,材料的结构和材质也会影响其隔声性能。
例如,多孔材料由于内部空隙
较多,能够有效地吸收声波,因此具有较好的隔声性能。
此外,对于金属材料来说,其分子结构紧密,声波在金属材料中传播时会受到较大的阻碍,因此金属材料也具有较好的隔声性能。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隔声要求选择不同结构和材质的材料,以达到最佳的隔声效果。
此外,材料的表面处理也会对隔声性能产生影响。
例如,在建筑中常用的隔声
板材料,其表面通常会进行特殊处理,以增加其表面的粗糙度,从而增加声波的反射和散射,提高隔声效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对材料的表面进行合理的处理,以提高其隔声性能。
总的来说,材料的隔声性能是一个综合性能指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实
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密度、厚度、结构、材质和表面处理等因素,以选择合适的材料,提高建筑的隔声性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隔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课件
在你的方法中你将控制哪 些变量不变?
同样的声源、同样厚度的隔声 材料
1、将闹钟放在鞋盒的中间,并用衣服塞满鞋盒, 盖上鞋盒盖子,渐渐远离鞋盒,直到刚好听不到 声音为止,并测量出人与声源间的距离记为L1。 2、分别用报纸、锡箔纸、塑料袋、泡沫塑料等 其他材料按步骤“1”中的做法,测量出刚好听 不到声音时的人与声源间的距离,并分别记为 L2、 L3、L4、L5等。 3、分别比较L1、 L2、L3、L4、L5的大小,其中 最 (填“大”或“小”)的所对应的隔声 小 材料的隔声性能最好!
4、你学得小华做此实验应在 (选 “比较安静”或“比较吵”)的环境中进行。
探究活动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某探究小组同学想探究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 三种材料隔声性能的差异。现有衣服、锡箔纸、 泡沫塑料、小闹钟、音叉、刻度尺等器材,请你 帮助这位同学设计一个探究以上三种材料隔声性 能差异的实验。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 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 叉、机械闹钟。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机械闹钟 _______;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 想了下面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比较好的是_____ B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 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 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 泡沫、锡箔纸、衣服 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即,距离越近隔声性能越好!
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声性 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如下: 1、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 塑料袋、袜子; 2、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 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声音,记下此时 人离盒子的距离; 3、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以上 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混凝土材料的隔声性能分析
混凝土材料的隔声性能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给人们的健康和安宁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建筑设计中,隔声性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对混凝土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分析,以探讨如何通过混凝土材料改善建筑的隔声性能。
一、混凝土的隔声机理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隔声性能主要通过吸声、反射声和传导声来实现。
首先,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可以吸收部分声波能量,从而降低声音的强度。
其次,混凝土表面的几何形状可以反射部分声波,使其不进入建筑内部。
最后,混凝土的质量和材料厚度会对声波的传导产生影响,厚重的混凝土材料会阻挡声波的传播。
二、影响混凝土隔声性能的因素1. 混凝土密度:混凝土密度越大,声波在其中传播的速度越慢,从而提升了隔声效果。
2. 材料厚度:混凝土的厚度越大,声波通过的路径越长,隔声效果越好。
3. 材料质量:混凝土密实度越高,材料内的孔隙越少,隔声效果越好。
4. 表面形状:混凝土表面的形状、平整度等因素同样会对声波的反射产生影响,不规则表面能够有效地削弱声波的反射。
三、混凝土隔声性能的测量方法1. 隔声量测量法:该方法利用声源和接收器,通过测量声压级的差值来评估隔声性能。
常见的测量参数有声传递损失等级、隔声指数等。
2. 声阻抗测量法:该方法通过测量材料对声波的阻抗特性,即材料的反射、传导和吸收声波的能力来评估隔声性能。
常见的测量参数有声阻抗、声传递损失因子等。
四、混凝土材料的隔声改进方法1. 降低结构共振:混凝土结构在声波作用下容易产生共振效应,从而降低隔声性能。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增加隔音层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共振效应。
2. 增加材料密度:提高混凝土的密度可以增加材料对声波的阻隔能力,从而改善隔声性能。
可以选择高密度的骨料和适当掺入添加剂等方法来提高混凝土的密度。
3. 引入吸声材料:在混凝土结构中引入吸声材料,如玻璃纤维、泡沫塑料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吸声性能,从而改善隔声效果。
初二物理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日期:20XX
2 -
目录
CONTENTS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结论
初二物理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1
在初二物理中,我们学习了不同材料 对声音的隔绝能力
不同的材料对声音的传播有不同的影 响,有些材料可以很好地阻挡声音,
而有些则不能
2
3
了解材料的隔声性能在日常生活和工 程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建筑隔
3
料来提高隔音效果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观看
XXXXXXXXX
音、噪音控制等
PART.1
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
比较材料的隔声 性能通常通过" 隔音测试"来进 行。这个实验的 基本步骤如下
实验方法
选择几种不同的材料样本:
例如纸、棉、泡沫、玻璃 1
等 将这些材料样本放置在一
个开放空间中:例如一个 2
房间或一个实验室 在材料样本的一侧放置一
个声源:例如一个扬声器 3
或其他噪音产生器
在材料的另一侧测量声音
4 的强度或声音分贝值
5 重复这个实验多次:以确
保数据的准确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比较不同材料对声音的隔
6 绝效果:通常以分贝值的
差异作为衡量标准
PART.2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 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差异
很大
一般来说,密度大的材料 对声音的隔绝效果更好
例如,金属和混凝土等密 度大的材料具有很好的隔
音效果
而像纸或布这样的轻质材 料隔音效果较差
此外,一些特殊的隔音材 料,如泡沫或隔音板,也
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将所学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3.从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控制噪声的效果,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重点:用控制变量法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难点:用控制变量法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三、教学资源教师准备:秒表、米尺学生准备:纸盒、毛巾、报纸、塑料袋四、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噪声污染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污染一样,也是环境污染的一部分。
在1979年联合国召开的世界环境保护大会上,将噪声列为当代人类最不可容忍的灾难之一。
防治噪声有各种方法,其中“隔声”是控制噪声污染的重要方法之一。
采用性能好的隔声材料是控制噪声、减少噪声影响的一种措施。
哪些材料的隔声性能好,哪些材料的隔声性能差?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二)观察将秒表放在鞋盒内,不盖盖子,聆听秒表指针走动时的“嚓嚓”声,注意它的响度和音调。
盖上盒盖,声音有什么变化?(响度变小)(三)预测收集各种阻隔声音的材料,预测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排序。
(四)设计为了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用尽可能相同的方式阻隔秒表声音的传出,你认为可以怎样做?(将不同的材料取代盒盖,蒙在或盖在鞋盒上)设计一种合理的,能比较不同材料隔声性能的方法(确定刚好听不见秒表声音的位置,测量这个位置到鞋盒的距离,记录并比较这些距离的大小,距离越小,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好)比较不同材料隔声性能时,应保持哪些条件不变或者说哪些条件应当一样?(材料的厚度、声源、听的人)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五)进行实验(六)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将不同的材料按隔声性能从好到差的顺序排列。
(七)交流你认为隔声性能好的材料有哪些特征?(松软、多孔)(八)结束新课,布置作业上网查找目前使用广泛且隔声性能更好的材料,并将你的发现与大家分享。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实践与思考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实践与思考作者:陆海霞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4年第05期新的苏科版物理教材的最大特色之一是每章末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有一定的综合性和较大的开放性.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科知识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如何把每章的综合实践课活动上好是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索,现以《声现象》这章的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1 以景生情,唤起思考,激发学生探索隔声材料的兴趣教师介绍“国家环境噪声标准”:(1)在繁华市区,室外的噪音,白天不能超过55分贝,夜间不能超过45分贝;(2)一般居住区,白天不能超过45分贝,夜间不能超过35分贝.学生思考自己居住的环境是否达标?教师跟进一步,介绍噪声病:失眠、神经衰弱、烦躁不安,容易疲劳,注意力不易集中,反映迟钝等.学生思考“长期居住在不达标环境下的危害”.以景生情,唤起思考,激发学生探索隔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兴趣.[TP5CW27.TIF,Y#]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解读图1的漫画.学生议论:左边的居民是因为住在特殊处理过的隔声房里,飞机的噪声对他没有影响;但右边的居民由于住的是普通房子,有可能已经得了“噪声病”.可见“隔声”是降低噪声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追问:隔声房的材料该如何选择呢?如果是你设计,你应该如何选择呢?以景生情,激起追问,引出课题——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2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个体实践和小组合作实践的原则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汇报自己小组课外的实践成果.(1)你所选用的声源是什么?你为什么选它?(2)如何来比较隔声性能的好坏,你有哪些方法?(3)换用不同材料实验时,应当尽可能用相同的方式阻隔声源发出的声音.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多个小组分别口头汇报实践成果.选两组“比较隔声性能的好坏”方法不同的小组上讲台用自己准备的器材做给大家看.全班讨论交流刚才两组在操作中的优缺点,并完善得出最优方案.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比较有的可矢,参与度会比较高.有了学生课外的实践,课堂的综合实践汇报就有了保证,这样的课题就有了意义.哪怕学生的课外实践是失败的,但作为参与者来讲他或她定有不小的收获.尤其在培养实验能力方面肯定比教师授课的满堂灌效果好.3 整合合理的方案,在实践中感悟科学方法的作用在“声现象”一章设置“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这一综合实践活动,重在让学生通过简易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探究设计的基本要素.实验中要渗透比较的“公平性”的理念,也就是要逐步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复杂的多变量问题.教材把此活动分为观察、预测、设计、比较(实验)、交流几个步骤,就是希望通过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推理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换用不同材料实验时,应当尽可能用相同的方式阻隔声源发出的声音.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在汇报自己的课外成果时,结合以上问题都能考虑到在用不同材料包裹声源时,要做到声源的响度不变,声源的摆放位置固定(包括每次考虑喇叭的位置朝向固定),听者固定,用不同材料包裹声源的方式相同等等细节.但有一点是不同材料包裹声源的厚度要相同,学生很容易忽视掉.对于这点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很容易通过实验或生活体验感受到材料的厚度对隔声有影响,在相同条件下,隔声材料的厚度越大,隔声性能越好.笔者发现不是学生没有考虑到材料厚度对实验的影响,而是他们虽然考虑到了这个因素,但想不到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的隔声材料都是从生活中找出来的,比如旧衣服、塑料、报纸等,而这些非专业化的材料很难找到厚度一样的,可实验要进行下去,于是他们自然就把这个因素给忽略了.这点恰恰反映出我们的学生还没有掌握控制变量的思想,或者反映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很弱,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帮他们一把.在“厚度”这点上笔者是这样处理的:用不同的材料把声源包裹住,然后分别放入同一个盒子,盖上盒子的盖.每次用不同的材料把整个盒子塞满,则不同材料的厚度基本上就相同了.通过本活动的尝试,明显感受到学生对“控制变量”这种科学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4 实践活动的思考这堂课是综合实践,显然重在学生的实践.要想比较好地使学生有所收获则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准备,自主进行.课时可以安排在某个周末之后,学生可以利用周末两天好好实践.学生在课外实践时,教师不要太多干涉,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培养能力.4.1 建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有一定的综合性和较大的开放性.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科知识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只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项活动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2 设计实验、检验假设时,可对学生做适当的方法指导具体有两个主要问题需要指导:一是要控制声源发出声音的响度.因为人耳对于响度较小的声音的变化较为敏感;而声音比较响时,发生同样的变化人耳反映不太灵敏.这就是教材中在本实验采用听秒表走动时微弱的“嚓嚓”声,而不去听闹铃铃声的原因.但考虑到我们实验的环境噪声还是比较明显的,用秒表走动时微弱的“嚓嚓”声比较难以听清楚,尝试下来感觉用手机铃声作为声源是不错的选择.使用手机铃声作为声源要注意使用手机中单调的铃声,最好不要用歌曲.如果选歌曲的话前后响度不同,对实验的影响比较大.单调铃声的音量也要在实践中协调好,不要太低也不要太响,以在班级内能完成为好;二是如何比较隔声性能的好坏.方法一是通过测量可听声的距离(声源到耳朵正巧听不到手机铃声的位置的距离)来比较隔声性能的好坏.这个距离越远,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差;方法二是声源固定,人站在离声源一定的距离,改变隔声材料,听者通过耳朵听声音的强弱来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听的声音越强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差.开始,学生对第一种方法的优势还感受不深,等学生演示过后,学生自然体会到第一种方法好,它让所有同学眼见为实,实实在在的看到这个“最大可听距离”的存在,马上能辨别出这个距离的大小,并能通过尺直接测出具体的大小.这是实践的成果,让学生认识到“要找方法需躬行”.活动时,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研究方法,特意要求学生设计一张表格,将他们对有关材料隔声性能的预测情况和测量结果记录下来.4.3 在实践活动中可以拓展知识,让物理更加贴近生活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查阅和隔声材料相关的资料以拓展知识.比如隔音门和隔音耳塞等.学生经过调查发现房门的隔音效果主要取决于内芯的填充物.内芯填充纸基的模压隔音门,能达到29分贝的隔音效果.内芯使用优质刨花板的门,隔音效果能达到32分贝.实木门和实木复合门,越是密度高、重量沉、门板厚,隔音效果越好 .墙体和门的隔音也可以通过加环保吸音棉.吸音棉板用途:隔音门、隔音墙等屏障式隔墙式夹层.通过这些调查,让学生发现物理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是有用的,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护是大有益处的.“知识只有运用才有能量,否则就是堆积在身上的脂肪.”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贵在实践.在实践运用中可以感受方法,养成态度,培养兴趣.这是靠做习题永远也得不到的成果.我们教学一线的广大老师务必把每章的综合实践活动上好,多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教学设计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一、教学目标:1.了解隔声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隔声性能的评价指标和测试方法;3.了解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及其应用领域;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二、教学内容:1.隔声的定义和重要性;2.隔声性能的评价指标:隔声量、隔声等级;3.隔声性能测试方法:声传递路径法、声透射损失法;4.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比较;5.案例分析:不同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隔声性能对比。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隔声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隔声性能的兴趣。
2.理论讲解(30分钟)(1)隔声的定义和重要性;(2)隔声性能的评价指标;(3)隔声性能测试方法。
3.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不同材料在隔声性能上的表现,引导学生掌握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方法。
4.实验操作(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声传递路径法和声透射损失法测试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并记录实验数据。
5.实验结果分析(3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6.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拓展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隔声性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手段:1. 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2.实验仪器:声传递路径法实验装置、声透射损失法实验装置;3.实验材料:不同隔声材料样品;4.计算器、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评价:1.实验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能力评定实验成绩;2.学生表现评价:根据学生有效参与讨论、理解隔声性能等方面评价学生表现;3.学生问答评价:根据学生在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馈:1.教师将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2.教师将定期进行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隔声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隔声性能的评价方法和测试技术,并能够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综合实践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综合实践一、教学内容1. 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2. 掌握声音的强度和分贝的概念;3. 学会使用分贝仪进行声音强度的测量;4. 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5. 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知道声音的强度和分贝的概念;2. 学会使用分贝仪进行声音强度的测量;3.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原理,分贝的计算方法,控制变量法的运用;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分析能力,隔声性能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贝仪,不同材质的隔音材料(如泡沫、海绵、木板等),实验桌,椅子;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笔,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电影院内的隔音效果,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2. 讲解: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介绍分贝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讲解控制变量法的运用;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分贝仪测量不同材料之间的隔声性能,记录实验数据;4. 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6. 练习: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传播原理;2. 分贝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4. 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比较。
七、作业设计1. 实验报告:描述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2. 思考题: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差异的原因;3. 练习题:计算一个特定声音的分贝值,解释其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思考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2. 学生拓展延伸: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探究其他影响隔声性能的因素,如厚度、结构等,进行小研究。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均包含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要点。
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吸声材料——共振吸声材料
共振吸声结 构材料的微 穿孔吸声体 组成了许多 并联的亥姆 霍兹共振器。
二、隔声材料
隔声材料能用来阻断噪音的材料,而几 乎所有的材料都具有隔音作用,隔音量遵 循质量定律原则(隔音材料的单位密集面 密度越大,隔音量就越大,面密度与隔音 量成正比关系)。
隔音材料在物理上有一定弹性,当声波 入射时便激发振动在隔层内传播。
发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较 ,而后两 设计要求:①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要用尽可能相同的方式阻隔闹钟声音的传出。
多孔吸声材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主要有有机纤维材料,无机纤维材料,泡沫材料和吸声建筑材料四大类。 隔声材料能用来阻断噪音的材料,而几乎所有的材料都具有隔音作用,隔音量遵循质量定律原则(隔音材料的单位密集面密度越大,
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 性能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各种不同材料 对声音的隔声性能不同;
2、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学会科学探究 的基本方法;
3、培养乐于探索敢于探究自然现象和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 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噪声源也越来越多, 所产生的噪声也越来越强,造成人类生活 环境的噪声污染日益严重,为此人类正在 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人们需要一些可以控 制噪声及噪声危害的新型材料。
次的声音也有 之分。即不同的材料 隔音量就越大,面密度与隔音量成正比关系)。
隔音玻璃制作工艺成熟,质量稳定,易维护清洗,保温性、透光性、节能性都较好。 ●你是否想到了其它更好的方法?
隔音效果并不相同,请你根据这一现象提 共振吸声材料——单个共振器、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薄板共振吸声结构、薄膜共振吸声结构。
观察:把闹钟放入一只盒子中,听听它的指 三、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报告篇一:1.5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施教日期:_______月_______日篇二: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__实验: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江苏丰县初级中学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不同。
2.尝试寻找一种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感悟控制变量法的意义。
实验原理:1.响度的大小与人耳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因为声能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分散,所以响度逐渐减小。
2.为了比较不同测量的隔声性能,应该确定一个比较隔声性能的方法。
例如,从靠近声源处慢慢远离,会听到声源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小,直到听不到声音。
测出此时的位置与声源间的距离(简称“最大可听距离”),比较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判断出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实验器材:闹钟、卷尺、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等。
实验步骤:1.先预测你所收集的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并按照你预测的结果将它们排列起来(隔声性能好的排在前面)填入下表。
2.把闹钟放在桌面上,上紧发条,闹钟会发出“嚓嚓”的声音。
如果把它放在包装盒内,我们听到的声音就会变小,这是因为包装盒起到了隔声的作用。
3.分别用厚度一样的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报告)板、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盒子,把闹钟分别放入盒子中。
4.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直到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在这个位置做好标记。
5.用卷尺测量标记处到放置闹钟处的距离。
6.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7.按照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下。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不同。
2.尝试寻找一种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感悟控制变量法的意义。
实验原理:
1.响度的大小与人耳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因为声能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分散,所以响度逐渐减小。
2.为了比较不同测量的隔声性能,应该确定一个比较隔声性能的方法。
例如,从靠近声源处慢慢远离,会听到声源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小,直到听不到声音。
测出此时的位置与声源间的距离(简称“最大可听距离”),比较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判断出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实验器材:
闹钟、卷尺、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等。
实验步骤:
1.先预测你所收集的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并按照你预测的结果将它们排列起来(隔声性能好的排在前面)填入下表。
2.把闹钟放在桌面上,上紧发条,闹钟会发出“嚓嚓”的声音。
如果把它放在包装盒内,我们听到的声音就会变小,这是因为包装盒起到了隔声的作用。
3.分别用厚度一样的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做。
新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知识点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1.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控制噪声的.2.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把声源用不同材料包裹好放进鞋盒里,小明逐步远离声源,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应该选用音叉做声源B.鞋盒可以有效地控制不同材料的厚度相同C.实验中测得的距离越远,对应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好D.该实验对周围环境的声音没有要求3.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泡沫塑料板、衣服、锡箔纸)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____.(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填字母).你不选择另一种方案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后退,直至听不见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小5.“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够传声的同时又对声音的传播有________作用,从而使听到的声音变小;临街的窗户采取双层玻璃结构,这样的隔声效果________(选填“好”或“差”).6.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中:(1)小明和小强在家中开展探究,他们准备通过用人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选用了手机铃声作为声源,实验过程中他们应将手机铃声响度________(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手机铃声响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________(选填“远”或“近”),实验在家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时手机铃声响度应___________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2)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①根据所得的数据可知,表面粗糙的材料比平滑的材料隔声性能________(选填“好”或“差”),其原因是表面粗糙的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________(选填“强”或“弱”).②由表格中数据可知这些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教师详解详析1.响度在传播途中在人耳处2.B3.(1)机械闹钟(2)B凭感觉根据声音的响度判断隔声性能的好坏是不可靠的(3)泡沫塑料板、衣服、锡箔纸[解析] (1)做实验需要声源体能够较长时间发声并且响度稳定,音叉的发声会随着振动幅度的衰减而不断变小,故不适宜做声源,应选闹钟.(2)要比较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需要将隔声性能好坏转化为好测量的物理量来表示,如一段距离.(3)比较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距离越小,隔声性能越好;反之就越差.4.C5.阻隔好6.(1)调小大远保持不变(2)①好强②羽绒服。
建筑隔音材料种类及性能
建筑隔音材料种类及性能一、引言建筑隔音是指在建筑物内部或外部,通过使用隔音材料有效地减少传递声音的过程。
在建筑设计中,隔音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对建筑物的声学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建筑隔音材料的种类及其性能,以帮助设计师选择适当的材料。
二、隔音材料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材料特性和用途,隔音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硬质隔音材料硬质隔音材料包括石膏板、石棉板、玻璃棉板等,它们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刚度,可以有效地阻挡声音的传播。
这种材料适用于需要高隔音性能的场合,如电影院、录音棚等。
2. 软质隔音材料软质隔音材料包括泡沫材料、棉花、绒毛等,它们具有良好的吸音性能,可以有效地吸收声音。
这种材料适用于需要减少噪声的场合,如办公室、教室等。
3. 复合隔音材料复合隔音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具有多种隔音性能。
例如,由石膏板和玻璃棉制成的复合板,既有硬质材料的阻隔能力,又有软质材料的吸音效果。
三、隔音材料的性能隔音材料的性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评估:1. 隔声量隔声量是指隔音材料在一定频率下减少声音传播的能力。
隔声量越大,材料的隔音性能就越好。
2. 吸声性能吸声性能是指隔音材料吸收声音的能力。
吸声性能越好,材料的吸音效果就越好。
3. 密度密度是指隔音材料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密度越大,材料的隔音性能就越好。
4. 厚度厚度是指隔音材料的厚度。
厚度越大,材料的隔音性能就越好。
5. 燃烧性能燃烧性能是指隔音材料的燃烧性能。
隔音材料应具备良好的燃烧性能,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四、不同种类隔音材料的性能分析1. 硬质隔音材料硬质隔音材料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刚度,可以有效地阻挡声音的传播。
例如,石膏板的隔声量可达到50dB左右,可以使声音几乎完全被阻挡。
但硬质隔音材料的吸音性能较差,容易产生回声,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
2. 软质隔音材料软质隔音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音性能,可以有效地吸收声音。
例如,泡沫材料的吸声性能较好,可以减少室内噪音。
[隔声材料隔声性能--内容]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隔声材料隔声性能--内容]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第一部分降噪研究一、概述通过前一阶段对南京依维柯A3010车内噪声的研究和分析,对降低该车车内噪声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根据建议,南京依维柯公司在机舱吸声隔声的基础上,对A3010汽车又进行了局部改进,主要改进措施有:1.在暖风机的外表面粘贴阻尼材料;2.在原进气口的夹层空腔处增设了隔离结构,将进气通道与夹层空腔隔开;3. 在变速器盖板下面增设一层吸声垫层;4.设计了新的排气消声器。
下面就将采取上述措施之后的汽车噪声情况作一介绍。
二、车内噪声情况1.暖风机外表面粘贴阻尼在暖风机的外表面粘贴阻尼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暖风机外壳的隔声性能,减少了通过暖风机传入车厢的发动机噪声。
表一列出了发动机以一定的转速运转、汽车停在原地的工况下测得的车内噪声。
2.进气口增设隔离结构在进气口的夹层空腔内增设隔离结构,破坏了原夹层空腔的声学特性,也减少了经此空腔传入车内的进气噪声。
测试结果列于表2。
在变速器盖下面加吸声垫层的情况下,对车内噪声的测试表明,尽管加垫层使变速器盖附近的近场声有所降低(约0.5dBA),但对驾驶员耳旁和其他座位处的噪声均效果甚微。
样车装上新消声器后的噪声测试表明,新削声器使车外噪声有所降低,但对车内噪声几乎没有影响。
3.效果评价为了考察采取各项降噪措施后的效果,将原样车、机舱吸声隔声、暖风机包阻尼、进气口装隔离结构等状态下,发动机以不同转速运转时测得的噪声值列于表3-表6。
表中的“原状”指未采取任何措施,隔声指采取机舱吸声隔声措施。
“暖风”指暖风机外表面包阻尼材料,“进气”指进气口装隔离机构。
必须说明,各项措施是依次采用的,采取后一种措施时,前一种措施并未撤除,也就是说,后一种措施的效果是在以前措施的基础之上取得的,是各项措施的综合效果。
由上述各表可见,采取各项措施后,车内噪声依次有所降低。
特别是采取暖风机包阻尼和进气口装隔离结构,使车内噪声明显下降。
建筑隔声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建筑隔声材料及其性能研究建筑隔声材料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隔声材料的作用是将噪音减少到一定程度,使室内的声音得以遮蔽或隔离。
在城市生活中,噪音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所以对隔声材料及其性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建筑隔声材料的类型和特点。
常见的隔声材料有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两种。
吸声材料主要是通过吸收声音能量来减少噪音的传播,如海绵状吸声材料。
隔声材料则是通过阻挡声波的传播路径来减少噪音的传递,如隔音板。
这两种材料在不同的环境和场合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建筑隔声材料的性能参数。
常见的性能参数有隔声量、吸声量和传播损失等。
隔声量可以衡量隔声材料对声音的阻隔能力,一般用隔声量的负值来表示。
吸声量则是衡量吸声材料对声音的吸收能力,一般用吸声系数来表示。
传播损失是指隔声材料在声传播过程中引起的损失,用于评估材料的传声性能。
这些参数的决定因素包括材料的密度、厚度和结构等。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些常见的建筑隔声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石膏板是一种常见的建筑隔声材料,它具有较好的隔声效果。
研究表明,在一些特定的构造下,石膏板可以有效地减少噪音的传递,尤其在住宅区域使用非常广泛。
此外,玻璃纤维板也是一种常见的吸声材料,它可以吸收多余的噪音,提高室内的声学环境质量。
除了这些常见的材料外,近年来,一些新型的隔声材料也开始崭露头角,如多孔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它们具有更好的吸声和隔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当中。
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些实际问题。
虽然建筑隔声材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材料的成本问题。
一些高性能的隔声材料价格昂贵,对于大面积的应用来说,成本较高。
其次是材料的可持续性问题,隔声材料的生产和处理过程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需要考虑如何以更加环保的方式来生产和处理这些材料。
综上所述,建筑隔声材料及其性能研究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声材料隔声性能内容]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第一部分降噪研究一、概述通过前一阶段对南京依维柯A3010车内噪声的研究和分析,对降低该车车内噪声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根据建议,南京依维柯公司在机舱吸声隔声的基础上,对A3010汽车又进行了局部改进,主要改进措施有:1.在暖风机的外表面粘贴阻尼;2.在原进气口的夹层空腔处增设了隔离结构,将进气通道与夹层空腔隔开;3. 在变速器盖板下面增设一层吸声垫层; 4.设计了新的排气消声器。
下面就将采取上述措施之后的汽车噪声情况作一介绍。
二、车内噪声情况1.暖风机外表面粘贴阻尼在暖风机的外表面粘贴阻尼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暖风机外壳的隔声性能,减少了通过暖风机传入车厢的发动机噪声。
表一列出了发动机以一定的转速运转、汽车停在原地的工况下测得的车内噪声。
2.进气口增设隔离结构在进气口的夹层空腔内增设隔离结构,破坏了原夹层空腔的声学特性,也减少了经此空腔传入车内的进气噪声。
测试结果列于表2。
在变速器盖下面加吸声垫层的情况下,对车内噪声的测试表明,尽管加垫层使变速器盖附近的近场声有所降低(约0.5dBA),但对驾驶员耳旁和其他座位处的噪声均效果甚微。
样车装上新消声器后的噪声测试表明,新削声器使车外噪声有所降低,但对车内噪声几乎没有影响。
3.效果评价为了考察采取各项降噪措施后的效果,将原样车、机舱吸声隔声、暖风机包阻尼、进气口装隔离结构等状态下,发动机以不同转速运转时测得的噪声值列于表3-表6。
表中的“原状”指未采取任何措施,隔声指采取机舱吸声隔声措施。
“暖风”指暖风机外表面包阻尼材料,“进气”指进气口装隔离机构。
必须说明,各项措施是依次采用的,采取后一种措施时,前一种措施并未撤除,也就是说,后一种措施的效果是在以前措施的基础之上取得的,是各项措施的综合效果。
由上述各表可见,采取各项措施后,车内噪声依次有所降低。
特别是采取暖风机包阻尼和进气口装隔离结构,使车内噪声明显下降。
具体说来,采取各项措施后,怠速时(见表3)的驾驶员耳旁(E1)噪声降低了3dBA,其它各点噪声的下降幅度也比较大;发动机转速为2000转/分(表4)时,车内噪声下降非常显著,驾驶员耳旁(E1)噪声下降了 7.3 dBA,降噪幅度最大的E2点下降了10.3dBA,降噪幅度最小的E3点也下降了5.4dBA。
发动机转速为3000转/分(表5)时,驾驶员耳旁(E1)噪声下降了4.2 dBA,E2点下降了5.4 dBA,E3点下降了2.9 dBA,降噪效果也很明显。
发动机转速为3800转/分(表4)时,驾驶员耳旁(E1)噪声降低幅度最小,只有2.2 dBA;E3点下降较多,降了5.9 dBA。
相对于耳旁噪声来说,J1、J2、J3三个测点处的近场噪声在各转速下的降低幅度都比较大。
上述是对车厢内的前半部各测点(E1-E4,J1-J3)噪声的测试结果。
为了考察车厢内后半部各测点(E5-E8)处的噪声,在采取机舱吸声隔声、暖风机包阻尼和进气口装隔离结构等措施后,发动机转速分别为2000转/分、3000转/分、3800转/分的情况下,对这些测点处的噪声进行了测试,表7列出了这些测点处的A计权声压级,并于原状态下的相同测点处的噪声值进行了对比。
表中的“进气”是指采取了机舱吸声隔声、暖风机包阻尼材料、进气口装隔离结构等措施。
由表可见,发动机转速为2000转/分时,E5、E6两个测试点处的噪声分别降低了3.4dBA和3.5dBA,E7、E8两个测试点处的噪声分别下降2.3dBA和1.4 dBA;发动机转速为3000转/分的情况下,E5、E6两个测试点处的噪声分别下降2.7 dBA和4.4 dBA,而E7、 E8两处的噪声降低较少;发动机转速为3800转/分时,E6、E7两个测试点处的噪声分别下降3dBA和1.4dBA,而E5、E8 两个测点处的噪声则有所增加。
总的说来,发动机转速为2000转/分、3000转/分的情况下,E5、E6两个测点处的噪声下降较多,E7、E8两个测点处的噪声降低较少,而3800转/分的情况下,几个测点的降噪效果不太理想。
总的来说,采取上述降噪措施后,车内中前部降噪效果良好,而后部(特别是后开门附近)降噪效果不如前部。
其原因是前部车身与车架的连接采用的是弹性连接,而后部采用的是刚性连接,发动机的振动经车架传给后部车身,是其产生较大的振动辐射噪声,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这一现象特别明显。
三、车外噪声情况为了考察采取降噪措施后的车外噪声,对样件在暖风机包阻尼和进气口装隔离结构的状态、和装新消声器的状态下,分别进行了车外噪声测试。
为便于将测得的结果与无降噪措施和采取机舱吸声隔声两种状态下的车外噪声进行对比,把各种状态下的车外噪声列于表8。
由表可见,安装新削声器之前的各项措施的综合效果使车外加速噪声降低了1.9dBA,车外均速噪声降低了2.3dBA;装上新削声器后,降噪效果进一步增加,车外加速噪声又降低了1.5dBA,匀速噪声又下降了0.4dBA,四、结论与建设根据上述测试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下述结论:1. 暖风机是发动机噪声向车内传输的重要途径,改善暖风机的隔声性能,对降低车内噪声很有好处。
2. 发动机进气噪声对车内噪声具有重要影响,阻断进气噪声向车内的传播通道,对降低车内噪声非常有利。
3. 对暖风机和进气口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可以使车内噪声明显降低,发动机中速运转时效果非常显著;只是车内前部降噪效果很好,而后部(后开门附近)效果不是太好。
4. 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后开门附近的车身振动辐射噪声较大,其主要原因是车身后部与支架之间的连接采用了刚性连接,这也是造成车内后部降噪效果不如前部的主要原因。
5. 排气噪声对车内噪声影响不大,因而样车装上新的消声器后,对降低车内噪声收效甚微。
结合本次和以前多次的测试分析结果,对完善以前的降噪措施和进一步降低A3010汽车的车内噪声提出下列建议:1. 暖风机是发动机噪声向车内传输的主要途径,为了减少通过暖风机传入车内的发动机噪声,其隔声性能必须提高。
为此,应当增加暖风机的壳体壁厚或采用其它相应措施,并加强其密封性。
2. 进气口的隔离结构经改进完善后可以用于实际,以减少进气噪声对车内的影响。
3. 发动机舱内还有一些空闲表面,可以再布置一些吸声材料,以增加机舱内的吸声效果,减少传入车内的发动机噪声。
4. 车架与车身的连接处应全部采用弹性支承,以减少车架传给车身的5. 应当进一步提高车厢内及车身的吸声性能。
为此,可在车身和车顶棚的夹层空间内堵塞多孔吸声材料,也可在车内侧隔壁面和顶面上布置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
6. 为增强车厢地板的隔声性能,可在原车厢地板上粘贴沥青阻尼材料,上面再覆盖一层钢板或铅板。
7. 进一步增强发动机舱与车厢之间的隔声性能。
隔声板结构可采用钢板、阻尼材料和吸声材料组合构成的复合结构。
8. 应当进一步提高后开门的密封性和隔声吸声性能。
9. 车内地板上的变速器盖板应当加厚,以增强其隔声性能。
车内噪声降噪效果比较怠速2000转/分3000转/分3800转/分第二部分隔声材料隔声性能测试分析一、试样隔声材料试样由南京依维柯公司提供,共有八种,其中五件是由钢板或钢板和阻尼材料组成的复合板,三件是压缩程度不同的毛毡吸声材料。
为了便于测试和记录,实验之前,对试样进行了编号。
隔声试样与吸声材料编号情况如下:1号—钢板2号—钢板,一面贴有沥青阻尼材料3号—中间钢板,一面贴有沥青阻尼材料,另一面涂均匀的PVC阻尼材料4号—钢板,一面涂均匀的PVC阻尼材料5号—钢板,一面涂有不太均匀的谁溶性阻尼材料A—未完全压实的毛毡 B—压实不均匀的毛毡 C—完全未经压缩的毛毡二、测试隔声材料的隔声性能测试载专门研制的隔声性能装置上进行。
测试时,声源以三分之一倍频程中心频率发声;试件用1—5号板件分别与A、B、C三种不同压实程度的毛毡进行组合,分别测取各种组合板件的隔声性能。
测得的隔声量(dB)分别列于表9—表13。
为直观起见,在各表的下面给出了与之相应的三分之一倍频程隔声性能曲线。
70[1**********]00400500630隔声量(dB)[***********]031504000 频率(Hz)[**************]400500630800频率(Hz)隔声量(dB)[***********]504000 60隔声量(dB)[1**********]400500630800频率(Hz)[***********]504000 [**************]400500630800频率(Hz)隔声量(dB)[***********]504000 60隔声量(dB)504030xx[1**********]0频率(Hz)[***********]504000由以上图表可以看到,各板件与毛毡的不同组合,其隔声性能在不同的频率处都有变化,但每一种组合的隔声性能随频率的变化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但考虑到车内噪声的主要能量位于2000Hz以下的频段(见南京依维柯A3010整车噪声测试分析),所以载确定选用哪一种试件组合时,应主要考虑相应频段的隔声性能,并兼顾其它频段的隔声性能。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我们认为(3+A)和(5+A)这样的组合隔声效果比较好。
因为这两种组合不仅载2000Hz以下频段具有较好的隔声性能,而且在其它频段的隔声性能也相当好,综合隔声效果比较好。
11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