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自然科学成果与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自然科学成果与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发
展
【内容提要】具体科学是哲学生长的土壤,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创新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重视当代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尤其是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科学等所提供的关于意识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正确性,并且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论提供新思维和新方法。
【关键词】自然科学成果/马克思主义意识论/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展现其生命力。以对意识的本质、起源、内容、作用、意志与大脑的关系和意志与动物心理的区别等问题的研究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历史和现实提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客观的、迫切的要求[1]。在人类知识的海洋中,哲学通常与具体科学紧密联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的经典论断为指导,反思、提炼与运用当代自然科学最新成果,从不同侧面不断深化对意识的本质、机制与作用过程的理解,既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重要途径,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一、中西方意识论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时至今日,人们依然不能否认诞生于16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意识论是独特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意识论。但是由于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较少对意识进行专门论述,其关于意识的阐述多是原则性的。之后,在对这些经典论述的研究过程中,又出现许多理解和解释不到位甚至误读的情况[2]。发展到当代,在当代神经科学、心理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相关科学迅速发展的推动下,中西方关于意识的研究范围得到了一定程度拓展,认识水平获得进一步提升。
(一)意识论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西方意识论研究领域的一些哲学家结合现有科学成果,发展出行为主义、功能主义、解释主义、取消主义、心脑同一论等新的意识理论。许多当代自然科学家特别是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也积极加入到意识研究中。他们利用脑科学、生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深化了对意识的研究,提出了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理论,如艾克尔斯的二元论、克里克的“惊人的假说”、埃德尔曼的神经达尔文主义等。
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不少国内研究者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开始利用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等学科的成果,积极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热切关注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并借鉴西方研究成果中的合理部分,从而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发展,逐渐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研究的一大趋势。
(二)意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意识科学在西方已经获得主流科学界的肯定,
意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极大地拓展。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西方意识研究要么把意识现象、过程、事件归结为物理的现象、过程、事件,并用后者来解释前者,陷入还原论的理论困境;要么把意识现象、过程、事件指向一种建立在物理现象、过程、事件之上的功能属性,最终堕入属性二元论的桎梏[3]。当代西方意识研究陷入了进退维谷之境地。
相比之下,目前国内意识论研究的问题在于研究者们停留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没有联合起来开展跨学科研究,发挥集体智慧,同时在对待西方意识论研究成果方面也仅仅止步于翻译与介绍。国内意识论的研究与当代自然科学成果没有真正实现结合。
当前国内外关于意识问题的研究现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丰富、发展和完善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笔者认为,研究者们应该主动地吸收当代自然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更新我们对于意识的理解,从而对相关问题作出新的回答。
二、当代自然科学在意识论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启示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生长的土壤,要想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那就必须关注当代自然科学这一片土壤中关于意识论方面的研究情况。当代自然科学研究中涉及意识论的重大论题主要有物质微观结构、生命(宇宙)起源与进化(演化)、智能的本质和脑的工作原理等,研究者们在这些方面就意识的诸多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取得骄人成绩。本文主要针对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科学三个领域,介绍相关领域在意识方面研究的现状,探索其可能的对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发展的启示。
(一)认知神经科学中的意识研究及启示
脑是人类认识的物质基础,认识脑和心智的规律是一项吸引无数科学家孜孜不倦追求的事业。近代医学从解剖学入手,逐步认识脑的结构和功能,在研究中不断积累对脑的认知。现代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已经对脑的结构和功能做出了初步的描绘,对脑的基因、分子、细胞、突触联系、神经网络、脑区等已经有了相当多的了解。认知神经科学旨在阐明认知活动的脑机制,即人类大脑如何调用其各层次上的组件,包括分子、细胞、脑组织区和全脑去实现各种认知活动。
近年来,寻找意识的神经相关物的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为意识研究,特别是揭示大脑及其运行机制问题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相关研究试图采取通过分别研究各种有意识活动来定位各种意识经验产生时所对应的神经活动区域,逐步搞清楚每一种不同的意识活动在大脑里的对应神经区域,再整合所有的研究结果,尝试拼凑出一幅关于意识的整体图画,从而最终找到意识的神经相关物。
这一领域的先驱人物克里克认为“你的喜悦、悲伤、记忆和抱负,你的本体感觉和自由意志,实际上都只不过是一大群神经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集体行为”,“我们的精神(大脑的行为)可以通过神经细胞(和其他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行为加以解释”[4]。这一“惊人的假说”将“神经相关物”作为解释人类意识的关键,认为人的意识活动是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及神经相关物决定的。神经元是形态各异、功能复杂、所含化学性递质繁多的特化细胞,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人类通过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神经胶质细胞作为神经系统的支持结构能够给人类提供支持、保护、绝缘和供给营养等服务[5]。克里克的“惊人的假说”作为认知神经科学关于意识研究
的先锋,虽然只是初具模型并仍处于发展中,但它提供了许多认识人脑尤其是人脑内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方法,推动了研究者们用神经科学这一自然科学方法研究意识问题。
(二)认知心理学中的意识研究及启示
西方心理学在19世纪末建立之初,主要是以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意识心理学。到20世纪20年代则兴起了不承认意识存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而后出现了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标志着心理学对意识研究的回归的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去研究和说明人的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过程的科学。认知心理学家关注的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纽厄尔和西蒙[6]。
现代主流认知心理学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的信息加工。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息加工是对收集来的原始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生产出价值含量高、方便用户利用的信息增值过程。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
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理论主张在刺激的输入与反应的输出之间,一定存在中间的心理过程或内在的认知过程。该理论利用计算机类比技术力图揭示出存在于刺激的输入与反应的输出之间的内在心理机制。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计算机和人脑在功能上有类似之处,即二者都是原则一致的信息加工系统。这种系统把所处理的记号、标志、语言、文字以及它们所描述的事物、现象、规律、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