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1重点

合集下载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传统发展管制以下的经济发展遇到了比较棘手的矛盾后,强化并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纠偏”和“引领”作用,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理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针对性仍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其所包含的丰富内容、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经济提供了科学指南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理论意义;现实意义;[正文]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又系统地阐述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战略口号所总结出来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党在今后时期内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贯彻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总思路、总策略、总方针。

这一理论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以胡锦涛总书记领导的新一届党中央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成果,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在新的阶段中提出的一个有关发展的行动纲领,因此,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实践中继承的又一新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

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内函、要义和本质等,是针对我国现行社会发展要求,较务实地提出来的,现实性十明显。

如要真正从理论上来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阐明发展的科学性,又必须更全面地从理性上来认识。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在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形成的。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把人民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注重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将人民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这种思想引导我们关注人们的美好生活,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使我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了民主、法制、人权、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的进步。

2.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指导我国在不断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和环境建设,避免了“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推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任务,在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态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大力整治,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3. 推动我国国际崛起。

科学发展观推动了我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加强人民群众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国防建设等任务的开展,在国内逐渐成为基础完善,同时加强与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让我国逐渐实现国际崛起,增强国际影响力。

总之,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正确把握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指南。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和指导意义,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我们必须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从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所说的“发展”,是指在生产力变革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观”是指对某个问题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

“发展观”,是指对发展问题的看法和基本观点;“科学发展观”,是指对发展问题形成的一系列科学、正确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胡锦涛同志曾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又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上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发展的实际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发展的实际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发展的作用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作为科学理论体系是建立在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立论基石之上的,是围绕着“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的,它的全部思想观点都是经过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修正、补充、发展的科学体系。

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

发展是体,科学是魂。

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作为科学理论体系是建立在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立论基石之上的,是围绕着“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的,它的全部思想观点都是经过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修正、补充、发展的科学体系。

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 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主要观点和思想[1]发展旗帜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发展道路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发展精髓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发展主题沦: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发展要义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发展核心论:以人为奉是党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发展要求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方法论: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发展中心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战略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动力论: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发展布局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发展布局;发展机遇论:抓住战略机遇期、用好发展机遇:发展路线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发展目标论: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论:协调发展、公平正义、建没和谐社会;和平发展论: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科学发展观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在今天的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旨在引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并实现社会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注重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之间的协调。

在今天的现实中,科学发展观具有以下几点意义: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人民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科学发展观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关注全体人民的利益,致力于解决贫困、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

社会发展应当注重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之间的关系。

在经济方面,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新型工业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在社会方面,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城乡发展、协调社会阶层关系、协调民族宗教关系、协调家庭和谐关系。

在生态方面,科学发展观要求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限制和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科学发展观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倡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主线”的发展思路,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的贡献率,实现从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的转变,推动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发展,提升国家的科学技术实力和竞争力。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制度和文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认为制度和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浅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浅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浅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浅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创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与时俱进的品格、有效整合与超越了当代世界的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而且,为我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全面重大的指导作用、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为我们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重大的现实实践意义。

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样一个重大问题。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继承和创新的集中体现,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正确认识和深入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确立,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的继承与创新。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综合的理念,它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在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

它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指导,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保证。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提出了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强调了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把科学技术发展放在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

其次,它提出了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统一,强调了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它还提出了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强调了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社会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而且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制定发展战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繁荣稳定。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对此,笔者认真研究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思索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总结了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希望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裨益。

一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是深入学习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来自于实践的呼唤、现实的要求,也是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深化。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全面把握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理解其内涵,正确认识其本质。

科学发展观是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内涵所作的最明确、最深刻、最全面的概括,是我们学习理解和科学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石。

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科学发展观突破了过去把发展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局限,强调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2003年,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后来又对这一理念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对此又做了深入全面的论述。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和相互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识科学发展观现实意义

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识科学发展观现实意义

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识科学发展观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之一,对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明确了中国发展的根本任务和发展道路,具有积极且现实的意义。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

科学发展观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关注人民群众的权益和利益,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的构建,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这种人民至上的发展观念,使社会主义社会不断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增加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其次,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强调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科学发展观明确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要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这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另外,科学发展观还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推动建设美丽中国。

这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最后,科学发展观注重坚定文化自信,强调文化建设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振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这对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1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1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如何才能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很多文章是从社会历史背景的角度阐发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武俊斌则选择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传承,相信会给广大读者以启迪。

《人应在竞争中开发自我》把“竞争”这一概念进行哲学化解读,带我们跳出对“竞争”的狭义理解,而从更宏观的层面把竞争看作是开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途径和方式,文思隽永,发人深省。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传统文化造福今日社会,应该是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有意识思考的问题。

庞原同志通过对经典文献的解读,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指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构有着非常深刻的文化学内涵,同中国人的心性一脉相承。

对民生问题既需要做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也同样需要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进行专题化研究,寻找到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的路径。

《我国社会保障发展趋势前瞻》提出社保体系建设应从重视“量”变为重视“质”,把有限的资源着重用在需要重点保护的人群上,不失为对建设社保体系颇有新意的探讨。

温家宝总理在刚刚闭幕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科技发展归根到底靠人才。

谁在人才上占有优势,谁就能在科技上占领制高点。

培养人才关键靠教育,而教师素质则是影响教育成果的决定性因素,在这方面下多大的力气都不为过。

万殿生的文章主要就21世纪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展开论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飞跃,是中国共产党人以深刻的战略思维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思考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新成果,是正确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批判继承前人的思想、深刻反思发展的历史规律、科学总结我国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成果。

它准确把握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现实国情,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了“怎样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体现出鲜明的真理维度。

浅析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浅析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浅析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浅析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作为新时代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来的新的执政理念,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和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而且对于中国目前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现代化;和平与发展引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它不仅是振兴中华、指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而且具有重大和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本文试从三个不同侧面论述这一问题。

一、对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意义科学社会主义从最广义的意义上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

它的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就是追求人的解放,是旨在使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到足以消灭工农、城乡、脑力体力劳动三大差别,足以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从而使世界无产者和全人类都能免除繁重艰险的劳动,摆脱自然和社会任何形式的奴役,达到每个人都能全面自由发展,最终建立“自由人联合体”。

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曾被一度扭曲过的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的纠正。

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实际上已从价值目标上把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放在了重要位置上,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更是明确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所阐述的科学发展观,更加直接、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的口号,这就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价值追求已经开始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应有目标和基本原则。

这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本质其次,“以人为本”主张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你知道吗?下面品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

欢迎大家阅读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作出的重要结论。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发展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

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

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强调:“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我们之所以能战胜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都与始终扭住发展这个根本问题密切相关。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深刻领会第一要义,始终贯穿第一要义,切实抓好第一要义。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世界范围内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

这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必须面对、不能回避。

历史一再表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实现发展的新跨越,走在时代前列;丧失发展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方法论,旨在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将发展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

这意味着要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2. 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将人的价值放在中心位置。

这包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人的自由、平等、尊严的实现,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即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这意味着要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的决策和发展,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

这意味着要注重科学研究和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帮助制定政策和决策,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 促进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 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发展观将生态环境的保护置于重要位置,提倡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4. 推动科技创新: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技术的决定作用,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国家的科技竞争力。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之一,也是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在今天的现实中,科学发展观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人的素质和能力是关键。

只有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强调要关注人的生态环境,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这对于应对当前环境问题、推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创新是赢得竞争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前沿技术研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这对于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促进协调发展。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各领域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只有采取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才能促进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因此,科学发展观在今天的现实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创新发展、促进协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

- 1 -。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作为新时代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来的新的执政理念,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和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而且对于中国目前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1.科学发展观对整个和平与发展时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进入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与发展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认识到这个与以往战争与革命时代不同的时代特征,并正确地提出了全党的中心工作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转向。

这正如列宁所说:“首先估计到区别不同‘时代’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历史上的个别情节),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

将近30年的发展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根据这个新的时代特征提出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由此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

与战争与革命时代的阶级斗争理论不同,新的时代要求一种新的理论。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顺应时代的要求,提出了著名的“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并带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重大转移。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关发展的种种理论与政策问题现实地摆在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前。

首先是发展的目的和本质的问题;其次是发展的方法、途径或道路问题;最后是发展的目标问题。

科学发展观全面回答了这三个涉及到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大理论问题。

具体说就是,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回答的是发展的目的和本质问题;它明确地告诉人们,中国发展的目的和本质是人的本身,而不是别的什么;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为了所有的人,即公民,而不是某一部分人;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增长。

“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讲的是发展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的目的和本质,中国就要切实解决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2010级MPA双证班陈志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观。

它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可以说是我国社会改革发展前进的一条主线。

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多变;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深化改革进一步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明显加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困难和风险的时期,是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时期,可以说在这个时候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包括了系统而丰富的内容。

科学的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含了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等。

科学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有: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往哪发展等问题。

1、正确看待发展与增长的关系,正确看待GDP不能把发展与增长混同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作用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作用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作用和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它强调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指导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发展。

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只有依靠科学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科学发展观强调科技创新,鼓励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进行前沿科研,推动科技的进步。

只有在科学的指导下,才能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实现均衡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在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发展的公平性,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缩小贫富差距。

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指在各个领域之间实现协调、平衡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关系。

在城乡发展中,要注重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在区域发展中,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地区间的差距。

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为后代子孙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强调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指导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它强调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中国梦,使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2019-07-26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党和国家的各项⼯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

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来看,多重⾓度深化和细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的理解,有利于坚持不懈地⾛科学发展道路,奋⼒开拓中国特⾊社会主义更为⼴阔的发展前景。

⼀、科学发展观是树⽴正确发展理念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创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内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是对我们党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先,科学发展观提升了发展的新境界、提供了发展的新坐标。

科学发展观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法论研究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深刻地阐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的内在关系,深刻地阐释了⼈与⾃然的共⽣、共融关系,深刻地阐释了经济与社会、⼈与⾃然相互作⽤的规律,这⼀发展观是对发展本质的新揭⽰、发展主体的新阐述、发展内涵的新界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发展⽬的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提升了发展的新境界,其⾸要价值在于以全新的视野审视世界各国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以新的理论概括凝炼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精华,整合了我们党对中国发展的认识成果和成功经验。

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的发展⽅向、改⾰开放的发展道路和⾛向现代化的发展模式融会贯通,并注⼊了鲜活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系列新思想和新要素,形成了⼀整套具有中国特⾊的发展理论,从⽽在更⾼层次上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系统⽽明晰的新坐标。

其次,科学发展观确⽴了发展的新理念、丰富了发展的新内涵。

“以⼈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强调“党的⼀切奋⽃和⼯作都是为了造福⼈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切⼯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民主体地位,发挥⼈民⾸创精神,保障⼈民各项权益,⾛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的全⾯发展,做到发展为了⼈民、发展依靠⼈民、发展成果由⼈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

加快现代化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真正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

当前,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我认为科学发展观有以下意义:1.科学发展观意味着: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指出:“未来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显而易见,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即自由个性社会是马克思追求的理想社会。

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就是要使个人从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发展。

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具体指的是:个人自身中自然潜力的充分发挥;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完善;个人需要的相对全面和丰富;相对丰富全面而又深刻的感觉;精神道德观念和自我意识的全面性;个性的自由发挥。

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的个性的丰富性和能力的多样性,它使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能应付自如,显示出自觉、自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达到自由个性。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追求的理想的人类生存状态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的结果,而在共产主义实现之前,只能是漫长过程中一个接续一个的发展阶段,且都是在不断趋向最终目标的。

达致最终目标以前,全面发展的内容、全面发展的水平和我们对于全面发展的认识都是需要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延展、丰富和提高的。

全面发展的个人是历史的产物,是历史的生成,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开放过程。

2.科学发展观意味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贯申于科学发展观的始终和各个方面,是社会主义实践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也是其内在的本质和不竭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如何才能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很多文章是从社会历史背景的角度阐发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武俊斌则选择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传承,相信会给广大读者以启迪。

《人应在竞争中开发自我》把“竞争”这一概念进行哲学化解读,带我们跳出对“竞争”的狭义理解,而从更宏观的层面把竞争看作是开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途径和方式,文思隽永,发人深省。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传统文化造福今日社会,应该是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有意识思考的问题。

庞原同志通过对经典文献的解读,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指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构有着非常深刻的文化学内涵,同中国人的心性一脉相承。

对民生问题既需要做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也同样需要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进行专题化研究,寻找到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的路径。

《我国社会保障发展趋势前瞻》提出社保体系建设应从重视“量”变为重视“质”,把有限的资源着重用在需要重点保护的人群上,不失为对建设社保体系颇有新意的探讨。

温家宝总理在刚刚闭幕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科技发展归根到底靠人才。

谁在人才上占有优势,谁就能在科技上占领制高点。

培养人才关键靠教育,而教师素质则是影响教育成果的决定性因素,在这方面下多大的力气都不为过。

万殿生的文章主要就21世纪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展开论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飞跃,是中国共产党人以深刻的战略思维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思考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新成果,是正确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批判继承前人的思想、深刻反思发展的历史规律、科学总结我国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成果。

它准确把握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现实国情,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了“怎样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体现出鲜明的真理维度。

要想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与内涵,除了要弄清科学发展观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即实践论基础外,还应该深刻领会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和历史传承,既认识论渊源。

一、科学发展观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唯物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结构理论、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社会有机系统理论是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根据。

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层次的因素组成社会的基本结构。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构成了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要旨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由它的各个要素因其固有的内在联系而构成的有机系统。

各个要素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和独立性,但它们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马克思明确指出:“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

”恩格斯认为,有机体经历了“从少数简单形态到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形态一直到人类为止的发展系列”。

生物有机体主要是由DNA的遗传特性决定的,而社会有机体则是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唯物史观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根据。

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

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恩格斯也精辟地分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二、科学发展观借鉴、吸收了世界发展理论的优秀成果纵观世界的社会发展理论,大体上经历了从“经济增长论”到“增长极限论”,再到“可持续发展观”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这一历史演进过程。

“经济增长论”是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历史进程的理论产物。

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以降的许多经济学大师,都在论证这种发展观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其展示的发展之路是: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唯一标志,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是衡量发展的重要标尺,实现工业化是发展的核心内容,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是发展的中心任务。

在这种发展观的指导下,人类创造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然而,随着食物匮乏、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社会两极分化、传统价值崩溃、战乱频仍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涌现,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的一维发展观,逐渐暴露出其不可克服的缺陷。

在经济领域,忽视自然资源的价值和环境与人口的限度,形成了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在社会领域,割裂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间的有机联系,破坏了社会有机、系统的和谐性与整体性,导致了社会和人的畸形发展,人自身变成了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和工具。

人与自然之间张力的极端化,造成了自然对人的强大反作用,并开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标志着人类极限意识的觉醒。

它在西方世界陶醉于高增长、高消费的“黄金时代”时,清醒地提出了全球性问题:(1人口问题,(2工业化的资金问题,(3粮食问题,(4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5环境污染问题(生态平衡问题。

认为这些问题呈指数增长的趋势,如果任其发展,这个星球的增长极限会在今后100年内的某个时候发生,将导致人类社会的崩溃和世界末日的到来。

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委托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制定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大纲从生态与自然资源保护的角度,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

这是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转折点,是可持续发展观正式诞生的标志。

可持续发展观既肯定发展的合理性又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把发展理解为人的生存质量及自然和人的环境的全面优化。

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三个命题:(1人的发展不能削弱自然界物种多样性生存的能力;(2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削弱另一部分人发展的能力;(3当代人的发展不能削弱后代人发展的能力。

随着对发展的实践检讨和理论反思,发展观的视角开始从“物”转向“人”,转向人的需求的满足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1983年佩鲁出版的《新发展观》是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的代表作。

他提出了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新发展观。

佩鲁明确地提出发展的核心不在于物,而在于人,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使人自身获得自由全面发展。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1990年首次提出“人类发展”这一概念。

该机构从1990年起,每年发表一份不同主题的《人类发展报告》,对世界各国的人类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和比较。

它着重于人类自身的发展,认为增长只是手段,而人类发展才是目的,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

它追求和倡导现代人文精神并以此作为社会发展问题的轴心,把突出社会发展的主体因素和关注人的终极目标作为文化转型和社会发展的恒久价值。

世界发展理论的历史演进是对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反映,是对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增长极限论”、“可持续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综合发展观”都体现了人类对现代化实践在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其中不乏人类在发展问题上科学探索的智慧结晶。

即使是经济增长论也并非一无是处,经济增长仍然是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是发展不能归结为单纯的经济增长。

科学发展观充分吸收了世界文明发展的积极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借鉴、吸收国外发展理论的积极成果,深刻阐释了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规律、协调发展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规律。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经济发展决定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会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在特定条件下还可以起决定性作用。

经济发展是其它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而其它社会发展又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保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协调发展要求在发展中保持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形成社会有机系统各要素的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促进社会有机系统发挥最优功能,实现社会有机系统的有序、健康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续发展。

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