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 溶解度知识点总结经典

合集下载

溶液知识点总结归纳

溶液知识点总结归纳

溶液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溶液的定义和特点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混合物。

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而溶剂是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

2. 溶液的特点:(1)溶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并未完全破坏,在溶液中仍然存在;(2)溶质和溶剂分子之间形成了新的相互作用力;(3)溶质和溶剂之间达到了平衡状态;(4)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物理性质并未改变,而化学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

二、溶解度和溶解过程1. 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

通常用溶质的摩尔浓度或质量浓度来表示。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一般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但对于不同物质来说,情况可能不同。

(2)压力:对于气体溶解在液体中的情况来说,压力会影响溶解度。

根据亨利定律,溶解度与气体分压成正比。

3. 溶解过程:溶解过程可以分为溶质分子离开晶体表面、在溶剂中扩散和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等阶段。

溶质溶解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即溶解和析出同时进行。

三、溶液的分类1. 按溶解度来分类:(1)可逆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可以完全溶解在溶剂中,而且在溶液中具有一定的离子活度。

例如盐类溶解在水中的情况。

(2)不可逆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溶质不能完全溶解在溶剂中。

例如饱和溶液。

2. 按溶剂的种类来分类:(1)气体溶液:气体可以溶解在液体中形成气液溶液,也可以溶解在固体中形成气固溶液。

(2)固体溶液:固体溶质可以溶解在液体或者另一个固体中形成固液溶液或者固固溶液。

(3)液体溶液:液体可以与其他液体形成混合物。

四、溶液的浓度和表示方法1. 溶液的浓度:溶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一般有摩尔浓度、质量浓度、体积分数、体积百分比等。

因此,浓度是评价溶液稀浓程度的重要参数。

2. 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c = n/V,其中c代表摩尔浓度,n代表溶质的物质量,V代表溶液的体积。

3. 质量浓度的计算公式:C = m/MV,其中C代表质量浓度,m代表溶质的质量,M代表溶质的摩尔质量,V代表溶液的体积。

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溶解过程溶解是指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的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逐渐均匀混合在一起的过程。

溶解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溶质分子逐渐脱离固体表面并进入溶剂中;2. 溶质在溶剂中逐渐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相互交错的状态;3. 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取代原来存在的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新的相互作用力。

二、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量的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量的溶质的数量。

溶解度与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对于大多数溶质而言,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也会增大;而一些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则与温度变化关系不大。

溶解度可以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溶解度积等表示。

三、溶解热溶解的过程是伴随着热效应的: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有的时候会吸收热量,这被称为吸热过程;有的时候则会释放热量,这称为放热过程。

溶解热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对于大多数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而言,溶解过程是吸热的;而对于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而言,溶解过程是放热的。

四、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在一定温度下,绘制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溶质质量或摩尔浓度的变化曲线。

在溶解度曲线中,通常会出现两种曲线:一种是随着溶质质量或摩尔浓度的增加而溶解度也相应增大的曲线,这种曲线被称为正向溶解度曲线;另一种是随着溶质质量或摩尔浓度的增加而溶解度减小的曲线,这种曲线被称为反向溶解度曲线。

五、溶解度积溶解度积是指在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离子浓度之积。

对于一般的化学平衡式,可以将溶解度积Ksp表示为:Ksp = [A+]^m * [B-]^n其中[A+]和[B-]分别代表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m和n分别代表其在溶液中的个数。

六、其他相关知识1. 溶解度规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多少取决于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2. 溶解度计算:根据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和溶液的成分比例来计算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3. 溶解度实验:通过实验方法来测定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了解溶解度与温度、溶质浓度等因素间的关系;4. 溶解度表:记录溶质在溶剂中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的表格,提供实验数据的依据。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一、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比例大小,常用的表示方法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等。

1. 质量浓度(C)的计算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计算公式为:C = m/V其中,C为质量浓度,m为溶质的质量,V为溶液的体积。

举例:若将10g的NaCl溶解在100mL的水中,求NaCl溶液的质量浓度。

解:C = m/V = 10g/100mL = 0.1g/mL2. 体积浓度(C)的计算体积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体积,计算公式为:C = V1/V2其中,C为体积浓度,V1为溶质的体积,V2为溶液的体积。

举例:若将20mL的乙醇溶解在100mL的水中,求乙醇溶液的体积浓度。

解:C = V1/V2 = 20mL/100mL = 0.23. 摩尔浓度(C)的计算摩尔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计算公式为:C = n/V其中,C为摩尔浓度,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举例:若将0.5mol的NaOH溶解在500mL的水中,求NaOH溶液的摩尔浓度。

解:C = n/V = 0.5mol/0.5L = 1mol/L二、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溶解度是指溶质在给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物质的量,通常用单位质量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来表示。

1.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温度: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对于部分物质如Ca(OH)2等,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压强:对固体和液体溶质影响较小,但对气体溶质有较大影响。

- 溶剂的性质:不同溶剂对溶质的溶解度有差异。

- 其他:如溶质的结构、溶液的饱和度等。

三、浓溶液的稀释计算浓溶液的稀释是指通过增加溶剂的体积来降低溶液的浓度,使其达到所需浓度的过程。

1. 稀释计算的公式根据稀释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稀释后溶液的浓度:C1V1 = C2V2其中,C1为初始溶液的浓度,V1为初始溶液的体积,C2为稀释后溶液的浓度,V2为稀释后溶液的体积。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解析溶液与溶解度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解析溶液与溶解度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解析溶液与溶解度溶液是在溶剂中溶解了一定量的溶质的混合物。

在化学中,溶解度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程度的重要参数。

了解溶液与溶解度的相关知识对于理解化学反应、溶解现象和溶液中的平衡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解析溶液与溶解度的相关知识点。

一、溶液的概念和组成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其中溶剂是溶解度较大的组分,而溶质是溶解度较小的组分。

比如我们常见的盐水,其中水是溶剂,盐是溶质。

二、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也有所差异。

以下是影响溶解度的几个主要因素:1. 温度:在一定压力下,大多数固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 压力:只对气体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

3.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如极性、分子大小等因素也会影响溶解度。

极性相近的物质通常具有更高的相容性,溶解度也相对较大。

三、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此时溶解度达到了最大值。

过饱和溶液是指在饱和溶液的基础上,通过方法调节,使溶质的溶解度超过了饱和溶液的溶解度。

过饱和溶液相对不稳定,会因为微小扰动而发生结晶。

四、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溶液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剂中溶质的含量。

常用的溶液浓度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1. 质量分数:指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2. 体积分数:指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3. 摩尔浓度:指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的体积之比,单位为mol/L。

4. 摩尔分数:指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中所有组成物的摩尔数之和的比值。

五、溶解过程和溶解热溶解是一个吸热过程,其中需要消耗热量,称为溶解热。

不同物质的溶解热也有所差异,溶解热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

溶解热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初二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二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二溶液知识点总结一、溶解的基本概念1. 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液体中扩散分子、离子或其他微粒的过程。

2. 溶质是指溶解在溶剂中的微粒,溶剂是指将溶质溶解的物质。

3. 溶解是一个平衡的过程,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并且在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停止溶解。

二、溶解度与饱和溶液1.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2.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已经溶解了最大量溶质的溶液。

3. 当加入的溶质的量超过了溶解度时,就会出现未溶的溶质,并且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会再增加。

三、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一般来说,溶解固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溶解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 压强:溶解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与温度不同。

3. 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溶质和溶剂是两性的化合物时,相互吸引力大,溶解度就大。

四、浓度与稀释1. 浓度是指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占据溶液的总质量或体积比例。

2. 可以通过加入溶剂或者加入溶质来调节溶液的浓度,这就是稀释。

3. 溶质的浓度可以用质量百分比、摩尔浓度等方式来表示。

五、溶解过程的特点1. 溶解过程会产生热,称为溶解热。

有些溶质溶解时需要吸热,称为吸热溶解;而有些溶质溶解时则放热,称为放热溶解。

2. 溶解过程具有可逆性,即溶质可以从溶液中析出并重新结晶成晶体。

3. 溶解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即溶质同时在溶液中溶解和析出。

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1. 若向饱和溶液中加入新的溶质,进一步溶解或析出的过程将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称为添加过饱和度。

2. 当向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其他物质,可以诱导溶质析出,使得其成为不饱和溶液。

七、溶液中的主要物质1. 酸碱盐的离子溶液。

2. 金属离子或者非金属离子的溶液。

3. 有机物质的溶液。

八、溶液的应用1.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洗涤、煮饭熬粥、饮食等。

2. 工业中的应用:化工、药品制造、电镀、镀金等。

化学中的溶液与溶解度(化学知识点)

化学中的溶液与溶解度(化学知识点)

化学中的溶液与溶解度(化学知识点)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状态,它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在化学反应和研究中,溶液的溶解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介绍溶液和溶解度的相关知识点。

一、溶液的定义和分类溶液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均匀体系,其中溶解物质称为溶质,溶解介质称为溶剂。

溶液可以分为固体溶液、液体溶液和气体溶液等多种类型。

溶液的形成是由于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中的分子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

二、溶解度的概念与影响因素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溶解度可以用质量分数、摩尔分数和摩尔浓度等方式来表示。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1.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使溶质和溶剂的分子运动加快,从而增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利于溶解过程的进行。

但有些物质的溶解度在升温过程中会出现异常变化,例如碳酸钠在25℃时溶解度最大,超过该温度后溶解度反而下降。

2. 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对于固体和液体溶质来说,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而对于气体溶质来说,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根据亨利定律,气体溶质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3.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对溶解度的影响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溶解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互作用力较强的溶质和溶剂能够更好地相互吸引,从而有利于溶解。

例如极性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往往较高,而非极性溶质则偏好溶解于非极性溶剂中。

三、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当溶剂已经溶解了尽可能多的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是恒定的,并且在一定温度下与溶质的种类无关。

相反,如果溶液中含有超过饱和度的溶质,称为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常常需要某种条件,例如快速冷却或加入适量的其他物质。

四、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积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溶质在单位体积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溶质浓度变化的曲线。

溶解化学知识点总结

溶解化学知识点总结

溶解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溶解度1. 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溶剂中溶解物质的最大量。

溶解度受温度、压强和溶剂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大多数固体在增加温度下其溶解度增大,但对有些固体的溶解度则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2)压力: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非常显著,呈直接比例关系。

(3)溶剂种类:不同溶剂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3.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情况下,溶解度用溶质在100g水或g溶剂中的溶解量表示,单位是g/100g水或g/100g溶剂。

4.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单位溶剂中的溶解量随溶剂中溶质溶解比例的关系曲线。

二、溶液的稀释1. 稀释液的定义在化学中,稀释是指将一个浓度较高的溶液加入适量的溶剂,使溶液的浓度减小的过程。

2. 稀释的原理添加溶剂到溶液中时,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相互作用,使得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从而使溶质分子的浓度减小。

3. 稀释公式根据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稀释后的溶液浓度:c1v1=c2v2。

三、溶解的过程1. 溶解的过程溶解是指溶质和溶剂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使得溶质分子散布在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的过程。

2. 溶解的热效应(1)溶解吸热:当溶解的过程中吸收了热量,溶解过程即是吸热的过程。

(2)溶解放热:当溶解过程中释放了热量,溶解过程即是放热的过程。

四、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1. 离子的电解当离子型物质溶于水时,其分子将分解为离子,这个过程被称为电解。

2. 电解实验通过电解实验可以发现,在电解质的溶液中,会在电极上产生气体和发生化学反应。

3. 离子浓度变化(1)阳离子的浓度增加:阴极处发生还原反应。

(2)阴离子的浓度增加:阳极处发生氧化反应。

五、溶液的浓度1. 溶液的浓度定义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2. 溶液的浓度计算(1)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体积分数:溶质的体积与溶液的体积之比。

溶液的总结知识点

溶液的总结知识点

溶液的总结知识点关于溶液的知识点有很多,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一、溶解的过程1、溶解的定义:溶质和溶剂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溶质分子或离子散布在溶剂中,形成均匀混合物的过程称为溶解。

2、溶解的条件:溶解是受到温度、溶质的性质、溶剂性质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增加,溶解度会增加;不同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性质也会影响溶解度;部分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也会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对于固体溶解度来说,通常情况下随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也会增加,因为分子在高温下具有更大的热运动能力,能够克服晶体的结合力,使得溶质溶解。

二、溶解度1、定义: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溶剂中所能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

一般来说,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化学性质对溶解度有很大影响。

对于不同种类的溶质和溶剂,其溶解度也会有所不同。

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溶解度与温度密切相关。

通常来说,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溶质的种类: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在相同条件下可能相差很大,这与溶质的化学性质有关。

(3)溶剂的种类:溶剂的性质也会对溶解度有影响,比如极性溶剂通常能溶解极性溶质。

(4)压力:对于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来说,压力会影响其溶解度,一般来说压力越大,溶解度越大。

三、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溶解过程中伴随有热效应,主要包括溶解热和溶解热变化。

1、溶解热: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会伴随有放热或吸热现象,这就是溶解热。

一般来说,晶体溶解需要吸收热量,气体溶解则会放出热量。

2、溶解热变化:溶解热变化指的是单位质量溶质在某一温度和压强下被溶于溶剂中所需要或释放的热量。

对于普通溶质来说,其溶解一般是吸热现象,即溶解过程中吸热,这就是溶解热变化。

四、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已经溶解的溶质达到了最大溶解度,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的溶液。

饱和溶液的特点是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溶解量不再改变。

溶液知识点总结初中

溶液知识点总结初中

溶液知识点总结初中一、概念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混合形成的均匀的混合物。

溶剂通常是水,而溶质则是被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二、溶解过程1. 溶解的概念:是指将溶质分子或原子散布在溶剂分子中的过程。

2. 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被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代替,所以需克服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需向体系输入能量。

当溶解过程结束时,体系释放出的能量,正好等于克服相互作用力所需要的能量。

三、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量溶剂所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通常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来表示。

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一般溶解度会增大。

四、溶解度曲线1. 实验方法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并找出每个浓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以溶质的质量浓度作为横坐标,以溶质在饱和溶液中的质量作为纵坐标,画出一组实验数据点。

通过数据点可画出溶解度曲线。

2.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1) 水溶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2) 有些物质(如KNO3)溶解度与温度呈正比例增大;有些物质(如NaCl)则与温度无关。

五、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没有未溶解的溶质粒子,而且在这些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已达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再增大。

六、浓度1. 定义:指单位容积或质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

溶液的浓度通常是百分比浓度、质量浓度、摩尔浓度。

2. 计算:(1) 百分比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m/M)×100%;(2) 质量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m/V;(3) 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n/V。

七、稀溶液和浓溶液稀溶液是指溶质的质量分数较低的溶液;浓溶液是指溶质的质量分数较高的溶液。

八、溶液的稀释1. 定义:将一定量浓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入适量溶剂,改变溶质的浓度的操作。

2. 稀释液的浓度:常用公式为C1V1=C2V2。

即浓溶液的浓度乘以体积等于稀释溶液的浓度乘以体积。

九、溶解度实验1. 实验内容:测定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最新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最新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最新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化学溶液是指具有明确化学成分和一定体积的混合物。

根据溶质是否能够完全溶解,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下面将对化学溶液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溶解度和饱和度1. 溶解度:指单位温度下溶液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

通常用溶质在100g水中的质量或在100ml水中的体积来表示。

2.饱和度:指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程度。

二、溶解过程和溶解热1.溶解过程:溶质的颗粒在溶剂中逐渐分散并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溶解体,即溶液。

2.溶解热: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当溶解热为正值时,表示溶解过程是吸热的,即溶解是吸热反应;当溶解热为负值时,表示溶解过程是放热的,即溶解是放热反应。

三、浓度和质量浓度1.浓度: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可用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等表示。

2.质量浓度:用单位体积(通常为1L或1m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来表示。

质量浓度的计算公式为:质量浓度=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四、稀释和溶液配制1.稀释:将浓溶液或溶液与溶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降低溶质的浓度的过程。

2.溶液配制:根据给定的浓度和体积,用溶质和溶剂配制出所需浓度和体积的溶液。

五、溶液的溶质和溶剂的选择1.溶液的溶质选择:根据需求和实际条件选择适合的溶质。

例如,若要配制含有Ca2+离子的溶液,可选择CaCl2、Ca(NO3)2等。

2.溶液的溶剂选择:通常水是常用的溶剂,因为水溶性好、安全无毒且廉价。

但在特殊情况下,如需要溶解有机物,可选择有机溶剂,如醇类、酮类等。

六、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关系的图线,可以用来分析其中一种溶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溶解度曲线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水溶液中晶体溶解曲线、固体-液体共享曲线和气体溶解曲线等。

七、共沉淀和背景反应1.共沉淀:在溶液中含有两种或多种溶质时,在沉淀生成前,其中的一些离子结合形成共沉淀物质。

化学反应中的溶液浓度与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溶液浓度与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溶液浓度与溶解度知识点总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参与者。

溶液中的溶质的浓度以及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对于化学反应的进行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溶液浓度和溶解度的相关概念进行总结,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一、溶液浓度的概念与计算溶液浓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或浓度的量化表示。

常见的溶液浓度计算方法包括质量百分比、摩尔浓度、体积百分比和溶度等。

1. 质量百分比(w/w%):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w/w% = (质量溶质 / 质量溶液) × 100%2. 摩尔浓度(mol/L):表示单位体积(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量。

计算公式为:C = (物质的摩尔数 / 溶液的体积)3. 体积百分比(v/v%):表示溶质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计算公式为:v/v% = (体积溶质 / 体积溶液) × 100%二、溶解度的概念与影响因素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物质量。

溶解度不仅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还与温度、压力和溶液浓度等因素相关。

1. 温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 压力的影响:对固体和液体的溶解度影响较小,但对气体的溶解度有较大影响。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3.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溶解度越大。

溶质溶解度还受晶体结构、溶剂的极性和溶剂离子性等因素的影响。

4. 溶液浓度的影响: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升高,能逆转某些溶解反应,降低溶解度。

而溶液过饱和时,溶解度被超过,可出现析出现象。

三、溶液浓度和溶解度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溶液浓度和溶解度对于化学反应的进行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溶液反应、酸碱中和以及沉淀反应中的应用。

1. 溶液反应:溶质的浓度决定了反应的进行速度和平衡位置。

较高浓度的溶质会增加反应物之间的碰撞频率,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重点知识点溶液的溶解度与溶解过程的热力学

高中化学重点知识点溶液的溶解度与溶解过程的热力学

高中化学重点知识点溶液的溶解度与溶解过程的热力学溶解度与溶解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从溶解度的定义、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过程的热力学性质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溶解度的定义及浓度表示方式溶解度是指单位体积溶剂在一定温度下溶解溶质的最大量,通常用溶质溶解后在溶液中的物质的质量、摩尔量或体积百分比表示。

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增加温度可以提高溶质与溶剂的动能,促进溶质分子脱离晶格结构进入溶液中。

2. 压力:对于固体溶质,在常温下,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但对于气体溶质,压力的增大会导致溶质分子在溶液中的分压增大,从而增大溶解度。

3. 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极性与溶解度有密切关系。

常规来说,极性溶剂溶解极性溶质的能力较强,非极性溶剂溶解非极性溶质的能力较强。

4. 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有利于溶质的溶解。

例如,溶质和溶剂之间存在氢键、氢键、离子键等强相互作用力时,溶质的溶解度较高。

三、溶解过程的热力学性质1. 熵变:溶解过程可以理解为固体溶质通过破坏晶体结构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进入溶液的过程,这是一个无序程度增加的过程。

溶解过程的熵变通常为正值。

2. 焓变: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包括解离、配位、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等。

这些相互作用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会导致焓的变化。

3. 自由能变:溶解过程的自由能变可以通过自由能变的公式ΔG = ΔH - TΔS来计算。

当自由能变ΔG为负值时,溶质的溶解过程是自发的;当ΔG为正值时,溶质的溶解过程是不自发的。

综上所述,溶解度与溶解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是相互关联的。

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溶剂的性质和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溶解过程涉及熵变、焓变和自由能变,其中熵变和焓变的正负值决定了溶质溶解过程的自发性。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酸碱溶液的溶解度与离子平衡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酸碱溶液的溶解度与离子平衡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酸碱溶液的溶解度与离子平衡酸碱溶液的溶解度与离子平衡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们对于理解溶液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酸碱溶液的溶解度和离子平衡进行归纳总结和详细解析。

一、酸碱溶液的溶解度酸碱溶液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液中的最大溶解量。

溶解度与溶质的种类、溶剂的性质、温度和压强等因素密切相关。

1. 酸的溶解度酸的溶解度与其酸性强弱有关。

强酸在水中能完全离解生成大量的H+离子,溶解度较高。

而弱酸在水中只部分离解生成H+离子,溶解度较低。

例如,盐酸(HCl)是一种强酸,其溶解度很高;而乙酸(CH3COOH)是一种弱酸,其溶解度较低。

2. 碱的溶解度碱的溶解度与其碱性强弱有关。

强碱在水中能完全离解生成大量的OH-离子,溶解度较高。

而弱碱在水中只部分离解生成OH-离子,溶解度较低。

例如,氢氧化钠(NaOH)是一种强碱,其溶解度很高;而氢氧化铝(Al(OH)3)是一种弱碱,其溶解度较低。

3. 盐的溶解度盐的溶解度与其晶体结构和离子性质有关。

有些盐可以完全离解,形成单个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溶解度较高;而有些盐只能部分离解,生成聚合离子,溶解度较低。

例如,氯化钠(NaCl)是一种完全离解的盐,溶解度很高;而磷酸钙(Ca3(PO4)2)是一种部分离解的盐,溶解度较低。

二、离子平衡离子平衡是指在酸碱溶液中,溶质的离子在离子间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

离子平衡对于酸碱溶液的稳定性和化学反应的进行起着重要作用。

1. 酸碱中的离子平衡在酸溶液中,H+离子和溶质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达到离子平衡。

例如,HCl溶解在水中时,会与水反应生成H3O+离子和Cl-离子,离子方程式为:HCl + H2O → H3O+ + Cl-。

在强酸溶液中,离子平衡倾向于向右移动。

在碱溶液中,OH-离子和溶质之间也会发生化学反应,达到离子平衡。

例如,NaOH溶解在水中时,会与水反应生成Na+离子和OH-离子,离子方程式为:NaOH + H2O → Na+ + OH-。

化学反应中的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中的溶解度和溶液浓度是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溶解过程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化学反应中与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相关的主要知识点。

一、溶解度和饱和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溶剂中最多可溶解的溶质物质的量。

通常以溶质物质的质量(g)或摩尔数(mol)来表示。

溶解度与溶质和溶剂种类、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有关。

饱和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剂中所能容纳的最大溶质物质的量。

当溶质物质的添加超过饱和溶解度时,会出现剩余物质无法溶解的情况。

二、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质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的关系曲线。

通常以图像的形式表示。

溶解度曲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溶质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在溶解度曲线中,饱和溶解度点可以确定溶质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解度。

曲线的斜率可以反映溶质物质的溶解度随溶质质量或摩尔数的变化速率。

三、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溶解度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可以总结为: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由于在较高温度下分子的动能增加,使得溶质分子能够克服相互作用力而更容易分散在溶剂中。

但是,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

例如,某些溶解反应是伴随着释放热量(放热),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某些溶解反应是吸收热量(吸热),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四、溶解度和压力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溶质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与压力无关。

但是,一些气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与压力存在一定的关系,即亨利定律。

亨利定律表示气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与其压力成正比。

亨利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C = kP,其中C表示溶质气体在溶液中的摩尔浓度,k为亨利常数,P为溶质气体的分压。

五、溶液浓度的表示方式溶液浓度是指单位容积或质量的溶剂中溶质的含量。

常用的溶液浓度表示方式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溶解度等。

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计算知识点总结

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计算知识点总结

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计算知识点总结溶解度和溶液浓度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以及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含量。

正确理解和计算溶解度和溶液浓度对于化学实验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总结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一、溶解度的定义和计算溶解度是指溶质在一定温度下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时的溶解质量。

其计量单位可以是克/升(g/L),摩尔/升(mol/L)等。

溶解度与溶质的溶性和温度相关。

通常情况下,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对于部分溶质来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溶解度的计算方法:1. 溶解度可通过实验测量得到。

实验中,取一定量的溶剂,逐渐加入溶质,直到观察到溶质无法再溶解为止。

记录此时溶质的质量,并按照溶剂的体积计算溶解度。

2. 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公式计算溶解度。

例如,钙离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利用下式计算:溶解度 = [Ca2+] × V其中[Ca2+]表示溶液中钙离子的浓度,V表示溶剂的体积。

二、溶液浓度的定义和计算溶液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含量,可以通过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剂的体积来计算。

常见的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包括质量浓度、摩尔浓度、体积分数等。

1. 质量浓度(或称质量百分比浓度)表示单位体积(一般为升)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质量浓度 = (溶质质量 / 溶剂体积) × 100%2. 摩尔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摩尔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 / 溶剂的体积3. 体积分数是指溶质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其计算公式如下:体积分数 = (溶质的体积 / 溶液总体积) × 100%三、其他相关知识点1. 溶解度曲线:表达了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使用溶解度曲线可以预测随温度变化时的溶解度情况。

2. 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无法再溶解更多溶质的溶液。

溶液部分知识点总结

溶液部分知识点总结

溶液部分知识点总结1.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是指溶质在给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量。

通常用单位质量溶剂中最大溶质量来表示,单位是mol/L。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溶质种类等因素影响。

在溶解度与温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减小。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情况多见于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则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当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并达到一定的饱和值时,再升温不会再增大溶解度,而会出现饱和溶液变成过饱和溶液的现象。

溶解度曲线是描绘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通常在温度和溶解度坐标系中绘制。

溶解度曲线的形状通常与该溶质的性质有关,常见的有对称型、不对称型和温度不变型等。

对称型的溶解度曲线常见于一些晶型变化规则性较好的化合物,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研究物质晶型结构的变化。

不对称型的溶解度曲线则多见于各种不同晶型形成菱形相图的化合物。

温度不变型溶解度曲线则见于常见的无机化合物中,特别是在溶解度曲线的中间部分温度范围内。

2. 溶液的稀释与浓缩溶液的稀释是指在保持溶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入更多的溶剂以减少溶质的浓度。

溶质的质量不变,但是溶液的体积增大,浓度减小。

稀释常用于化学实验中,通过稀释可以调整溶液的浓度,使实验过程更好地进行。

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溶液的浓缩是指在不加溶剂的情况下,增加溶质质量以增大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增大时,溶质的质量也增加。

浓缩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蒸发法、结晶法等。

浓缩是化学工业制备一些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也是溶液处理和回收的重要手段。

3. 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吸热现象是指溶解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进行的现象,这样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使溶液温度下降。

而放热现象则是指溶解过程中放出热量的现象,这样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使溶液温度升高。

吸热和放热现象对于控制溶解过程和预测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溶液及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溶液及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1) 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1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2 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3 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4 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5 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6 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

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1、 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溶液和浊液的区别项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溶解性溶不溶不溶分散在水里的物质状态固、液、气固液分散在水里的粒子分子或离子许多分子的集合体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外观通明均一浑浊、不均一浑浊、不均一久置后的变化稳定不变沉淀分上下两层不稳定【考点3】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和溶解性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和溶解性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和溶解性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一种均匀混合物。

在化学中,溶液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溶解性和溶解过程。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与溶液和溶解性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概念解析1.1 溶质:指在溶液中溶解的物质,通常是固体或液体。

1.2 溶剂:指在溶质中溶解的物质,通常是液体或气体。

1.3 溶解:指溶质在溶剂中分散形成溶液的过程,溶质分子逐渐与溶剂分子混合。

1.4 溶解度:指溶质在一定温度下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1.5 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

1.6 浓度: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通常以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或摩尔浓度表示。

1.7 稀释:指向溶液中加入溶剂,使溶液的浓度减小的过程。

1.8 离子:指溶质在溶液中解离成为带电离子的物质。

二、溶解度与饱和溶液2.1 溶解度与温度: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会增加;反之,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会减小。

2.2 溶解度与压力:对固体溶质而言,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较小;对气体溶解质而言,随着压力的增加,溶解度也会增加。

2.3 饱和溶液的判断: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质在溶液中的含量达到其溶解度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三、物质的溶解性3.1 固体溶解性:大部分固体溶解性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也有例外,如氯化铁等。

3.2 液体溶解性:一般来说,液体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好,特别是互相相似的液体。

3.3 气体溶解性: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四、溶液的浓度计算4.1 质量分数:表示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占溶液总质量的百分比。

4.2 体积分数:表示溶质所占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4.3 摩尔浓度: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摩尔数。

4.4 离子浓度:对于离子溶质,可以通过溶解度和摩尔浓度来计算。

五、影响溶解的因素5.1 温度:温度升高对固体和液体溶质的溶解度有利,但对气体溶解质来说则相反。

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大全

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大全

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溶液的定义和特点1.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稳定混合物,在其中溶质分子被溶剂分子包围并逐渐稀释。

2. 溶液具有均匀、透明、稳定、具有电导性等特点。

二、溶解度和饱和溶液1.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能溶解溶质的最大量。

2.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已经溶解了最大量溶质的溶液。

三、溶解过程和溶解度规律1. 溶解过程是指溶质分子被溶剂分子包围、分散、扩散的过程。

2. 溶解度规律包括三种类型:固体溶解度、气体溶解度和晶体生长规律。

四、溶液的浓度和计量单位1. 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相对量的度量。

2. 常用的溶液浓度的计量单位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百分浓度、以及摩尔分率等。

五、溶解过程的热效应1. 溶解过程会伴随热效应,当溶解过程吸热时,为热吸收过程,反之则为放热过程。

2. 溶解热是指单位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所需要或所释放的热量。

六、溶液的电导性1. 强电解质溶液在溶液中电导率较高,弱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较低。

2. 非电解质溶液不具有电导性。

七、共晶现象和挥发性1. 多组分溶液中会发生共晶现象,此时溶液的温度会低于混合物各组分的熔点。

2. 各组分在溶液中的蒸气压,取决于各组分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八、溶液的物理性质1. 溶液的物理性质包括沸点、结晶点、密度、黏度等。

2. 溶质溶解后会引起溶液的性质发生变化,如沸点升高、结晶点降低等。

九、溶质溶解性和溶解度变化1. 溶质的溶解度受溶剂性质、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2.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

十、凝固点和固液平衡1. 溶液在凝固过程中,固相和液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 凝固点降和凝固点升是指溶液相对于溶剂的冰点降低或升高。

十一、溶液的分离和提纯1. 溶质可以通过蒸馏、结晶、结晶析出、离心、吸附、析出等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2. 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和挥发性差异可以用于溶液的分离和提纯。

十二、溶液的作用和应用1. 溶解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溶解度学习知识要点总结归纳

溶解度学习知识要点总结归纳

溶解度知识概括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观点:一种或几种物质分别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固的混淆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点:均一性、稳固性注意: a、溶液不必定无色,如 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能够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剂;(2)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3)溶液中若有水存在,不论水的量多仍是量少,水都是溶剂。

(4)在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是水。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观点:饱和溶液:在必定温度下、必定量的溶剂里,不可以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类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必定温度下、必定量的溶剂里,还可以持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类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要确立某一溶液能否饱和,只需看在必定温度下有没有不可以持续溶解的节余溶质存在,若有,且溶质的质量不再减少,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不然为该溶质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变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升温、加溶剂注:① Ca(OH) 2随和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降低②最靠谱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必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必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必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 4 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 H 2SO4溶解溶解没有显然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 在必定温度下, 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因素 :①条件:必定温度②标准: 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 NaCl 的溶液度为 36g 含义:在 20℃时,在 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 克 NaCl或在 20℃时, NaCl 在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 36 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部分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高升;如 KNO 3 少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NaCl很少量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总结经典一、溶液选择题1.请根据右图的溶解度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t1℃时,向20g a固体加入50g 水,充分搅拌后固体能全部溶解C.将t2℃时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b中含有少量a,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b【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只有在℃时两物质溶解度相等;B t 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6g,也就是说此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g a物质;C 从t2℃降温至t1℃时,两物质溶解度相等,且都为饱和溶液,因此质量分数相等;D a、b两物质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变化相差较大,因此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不可以用来提纯b。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粗心。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C.升高温度可将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详解】A、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故A正确;B、将等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故B不正确;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D、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故D正确。

故选B。

3.下表是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温度20304050/℃KCl34.0g37.0g40.0g42.6gKNO331.6g45.8g63.9g85.5gA.20℃时,KC1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C.40℃时,5gKCl中加10g水可得33.3%溶液D.50℃时,10g 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知20℃时,KNO3溶解度小于KC1的溶解度,A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温度在20~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有相同的部分,即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B正确;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下40g氯化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10g水中最多溶解4g氯化钾,形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g/14g ×100%=28.6%,C错误;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即该温度下45.8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2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9.16g,即50℃时,10g 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D正确。

故选C。

考点:溶解度4.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取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B.恢复至 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D.若继续降温至 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答案】D【解析】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受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c的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由于t2℃时,S a>S b=S c, 故溶质质量分数a>b=c;由于温度没有变,因此S不变,故恢复到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蒸发后,都有固体析出,因此还是饱和溶液;降温到 t1℃,c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C.t2℃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答案】C【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正确;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正确;C、由于不知道A和C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确定其中含有溶质的质量是否相同,错误;D、由t2℃降温到t1℃,C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A和B的溶解度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由图可知t1℃时B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因此B>C>A,正确。

点睛: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

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

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4.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6.NH4Cl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为NH4Cl B.t3应介于40℃﹣50℃C.55℃时,分别将两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得到固体质量甲>乙 D.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答案】C【解析】A. 据溶解度表可知,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乙是NH4Cl,正确;B、40℃时,Na2SO4的溶解度是48.4g,50℃时,溶解度变小,是47.5g,且t3℃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t3应介于40℃﹣50℃,正确;C、据溶解度表分析可知,55℃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2SO4的溶解度,故分别将两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得到固体质量乙>甲,错误;D、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从t3降温到t1时,溶解度变化相同,故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正确。

故选C。

7.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C.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是A>BD.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2【答案】B【解析】A、t1℃时,A、C两种物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A错误;B、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故B正确;C、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75g=1:3,故D错误。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8.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低于40℃时,KNO3的溶解度一定小于KCl的溶解度B .将等质量的KNO 3和KCl 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KNO 3大于KClC .将10℃时KNO 3、KCl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KNO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KCl 大D .将20℃时100gKCl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需要再加入11.5gKCl 固体才能使溶液恰好饱和【答案】B【解析】A 、在30℃-40℃时,两条曲线有交点,此时KNO 3的溶解度和KCl 的溶解度相等,故错误;B 、将等质量的KNO 3和KCl 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到20℃,KNO 3的溶解度比KCl 的溶解度变化大,析出晶体的质量KNO 3大于KCl ,故正确;C 、将10℃时KNO 3的溶解度大于KCl 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100%100g+ 溶解度溶解度可知,将10℃时KNO 3、KCl 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KCl 大于KNO 3,升温至60℃,KNO 3、KCl 的溶解度都增大,但溶液的成分都没有变化,KNO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KCl 小,故错误;D 、20℃时,KCl 的溶解度为34.0g ,60℃时,KCl 的溶解度为45.5g ,如果水为100g 饱和溶液从20℃时升温至60℃,需要再加入11.5gKCl 固体才能使溶液恰好饱和,但是题干中为100g 溶液,故错误。

点睛: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