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四章第2节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2节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基本概念,包括:1. 理解质量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读数和记录数据。

3.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以及注重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1. 重点: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

2. 难点:正确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包括调节平衡、正确放置物体和砝码等操作步骤。

三、教学准备为了顺利进行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教室准备:摆放好实验桌和实验器材,如天平、测量皿、实验样品等。

2. 学生准备:要求学生预习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准备好笔记本和笔等学习工具。

3. 教师准备:准备好教案、教学课件和实验指导书等教学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阶段1. 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首先可以借助日常生活场景,如超市购物称重等情境,与同学们展开对话,讨论“质量”这个概念。

这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质量”这个概念,并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 提出本课主题:在引出质量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学习“质量的测量”。

此时可以简单介绍一些即将用到的工具和仪器,如电子秤、砝码等。

二、新课导入1. 讲解质量的定义及测量的重要性:首先向同学们介绍质量的定义,并强调质量测量的重要性。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

2. 演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电子秤、砝码等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质量的测量。

同时,可以强调使用这些工具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三、实践操作阶段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测量任务和工具。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品供学生测量,如书本、文具等。

2. 观察与记录:学生在进行测量时,需要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数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品的外观、重量等特征,并记录在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2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公开课

4.2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公开课

4.2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质量的测量在实验室和工厂化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常用仪器是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出示图片:托盘天平、物理天平1. 托盘天平的结构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调平把天平放在水平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或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幅度相等,这时横梁平衡。

注意: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反之向左调;视频:托盘天平的调节(2)称量①测量前,先估测;②测量时,物体放在左盘中,用镊子按“先大后小”的顺序依次向右盘试加砝码,若添加或取下最小砝码后,天平仍不平衡,则需要用镊子调节游码,直至天平的横梁恢复平衡。

③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示数就等于左盘中被测物体的质量。

④测量结束后,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线。

(3)使用时要注意:①每台天平能够测量的最大质量叫做天平的称量。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②天平调好后,左右盘不能互换,也不能移动天平的位置;③取放物品、添加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要把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④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

不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锈蚀。

⑤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或砝码,取放砝码时要用镊子,游码也要用镊子拨动。

⑥在测量过程中,不可调节平衡螺母;⑦读数时注意标尺的最小刻度值;读游码左侧所指的刻度值。

视频:托盘天平的使用二、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观察并了解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说出这些结构的基本功能。

A.托盘:左物右码B.游码C.指针D.分度盘E.平衡螺母:调节横梁平衡F.标尺:读出游标的读数2. 观察托盘天平的称量,调节天平。

(1)该天平砝码盒内装有砝码_______ 个,镊子1把。

最大砝码的质量是_______ 克,最小砝码的质量是_______ 克,砝码的总质量是_______ 克。

质量的测量教案

质量的测量教案

质量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2.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质量的概念和单位–质量的定义–质量的单位:千克、克、毫克、吨等2.质量的测量方法–直接称量法–间接称量法–天平的使用方法3.实际问题的解决–质量的换算–质量的比较–质量的混合三、教学过程1. 质量的概念和单位1.引入: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质量?质量有哪些单位?2.讲解: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是物体所包含的物质的多少。

质量的单位有千克、克、毫克、吨等。

3.练习: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千克等于多少克?–1克等于多少毫克?–1吨等于多少千克?2. 质量的测量方法1.直接称量法:将物体直接放在天平上进行称量。

2.间接称量法:通过其他物体的质量来推算出所需物体的质量。

3.天平的使用方法:讲解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3. 实际问题的解决1.质量的换算:将不同单位的质量进行换算。

2.质量的比较:将不同物体的质量进行比较。

3.质量的混合: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混合在一起,求出混合后的总质量。

四、教学评估1.练习题: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题:–1千克等于多少克?–1克等于多少毫克?–1吨等于多少千克?–请用直接称量法和间接称量法分别测量一张A4纸的质量。

–请比较一支笔和一本书的质量大小。

–将100克的盐和200克的糖混合在一起,求混合后的总质量。

2.实际问题解决:请同学们自行寻找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质量的概念和单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质量的测量方法。

但是,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一些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年级上册科学《质量的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科学《质量的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在之前的数学课程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测量知识,如长度、面积等,这为他们学习质量的测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然而,质量的测量涉及到更为精细的操作和观察,学生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操作不规范、读数不准确等。
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需要学会沟通、协调和分工,这对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设想三: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质量测量实验,如测量小石子的质量、比较不同液体的质量等,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细节,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想四: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加深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学生需描述观察到的质量测量过程,分析其使用的测量工具和方法,以及可能存在的误差。
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质量测量实验,如比较不同种类水果的质量,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方法、结果和结论,以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料,查找质量测量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并进行简要介绍。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使他们认识到质量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质量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精神,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探究欲望。在学习《质量的测量》这一章节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如物体的基本性质、简单力的作用等。但质量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对学生而言仍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耐心引导。

《质量的测量》教案

《质量的测量》教案

《质量的测量》教案姚安县大龙口中学王振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的测量的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介绍杆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介绍杆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出示一个苹果,问同学们它有没有质量?有多重?想知道吗?引人课题质量的测量。

二,质量的测量1、质量的测量工具——秤秤包括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 实验室称质量工具:天平2、托盘天平的使用(1)、结构(2)、使用方法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③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加减)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指针 横梁④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里所有砝码的质量再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

(3)为了保持天平测量精确应注意事项:①不能超过最大秤量。

用镊子往盘里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②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不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锈蚀。

二、练习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测出铜、铁、铝柱体的质量和其他轻小物体的质量三、思考1、如何测量课本一页纸的质量?2、怎样测量液体的质量?四、作业1、某托盘天平的全部砝码及标尺如下图所示,此天平的秤量(即称量范围)是 g。

若将此天平调节平衡后测一物体的质量,物体应放在盘。

当加人一定量的砝码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再加入最小的砝码,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应该,直至天平平衡。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质量的定义和单位,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精确和负责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质量的定义和单位。

2.质量的测量方法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如何进行质量的测量,掌握操作技能,并能准确分析和判断结果。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解一些实例,引起学生对质量的思考,引入质量的测量主题。

2.知识讲解(15分钟)a. 质量的定义与单位:讲解质量的定义及其与重量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固有属性,且不随地球引力变化而变化。

介绍质量的单位,千克(kg)。

b.质量的测量方法:介绍质量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称量法和间接比量法。

讲解直接称量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作演示(2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演示,给每个小组分发物体和天平,让学生通过直接称量法进行质量的测量。

老师在操作演示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天平,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积累总结(10分钟)让学生交流并总结质量的测量方法和操作技巧,归纳出测量质量的规律,并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5.拓展运用(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组实验数据表格,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质量的测量,并将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然后,让学生比较并分析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并找出造成差异的可能因素。

6.归纳概括(10分钟)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包括质量的定义和单位,质量的测量方法和操作技能。

7.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展示对质量测量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结合实验操作演示以及拓展运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探究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4.2质量的测量(1)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4.2质量的测量(1)教案
三、学习质量单位
回忆: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重量(质量)时,常用哪些单位?
千克(kg)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t),比千克小的单位克(g)、毫克(mg)。
注意: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但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科普:质量单位的由来
最初,规定4℃时1000立方厘米的蒸馏水质量为质量的单位,称为“千克”。
1878年用铂铱合金制成了“国际千克原器”。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批准以国际千克原器作为质量标准,沿用至今。
四、质量单位的换算
五、常见物体的质量
作业设计
1、课件题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②一本书从讲台移到课桌,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③容器内的一块冰全部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水再全部变成水蒸气呢?
④同一铁块,冬天与夏天的质量一样吗?
结论:
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拓展:
宇航员在太空中人会变轻,是重力变小,质量不变。
《质量的测量》(第一课时)教案பைடு நூலகம்
时 间
月 日
执教人
集体研讨
辅备人
课 题
质量的测量(1)
教学目标
1.知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知道质量的单位和测量质量的工具
3.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4.掌握质量单位换算
5.知道常见的物体的质量大小
教学重点
1.知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一、学习质量的科学概念
举例说明:铁钉和铁锅都含铁,含铁的多少不同。含铁多的,质量大。

《第2节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2节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的定义,掌握应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应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培养实际操作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周密的科学态度,树立质量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应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正确应用天平并获得准确的数据。

三、教学准备:1. 天平一台;2. 砝码、小物体若干;3. 实验表格;4.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让学生回答小学科学课中关于质量的内容,如什么是质量?怎样用天平测量质量?2. 教师介绍质量的观点和天平的基本构造和应用方法。

(二)探究活动一:应用天平1. 教师演示如何应用天平,包括放置天平、调节平衡、放置物体、读取读数等步骤。

2. 学生分组实验,应用天平测量不同物品的质量,包括硬币、小石子、纸张等物品。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应用天平。

3. 学生交流讨论测量结果,总结应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三)探究活动二:探究质量的测量1. 教师提出问题:质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哪些常见的因素?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影响因素。

2.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例如:材料、形状、体积、位置等。

3.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标、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记录数据和处理实验结果。

5.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影响质量的因素。

(四)知识应用与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天平测量物体的总质量以及不规则物体的质量,如石头、小刀等。

2. 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如一瓶矿泉水、一袋大米等,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估测。

3.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科普读物,了解质量在物理学中的其他应用。

4. 安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尝试应用天平测量物品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七年级科学《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提升工程2.0)

七年级科学《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提升工程2.0)

《质量的测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质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本题考查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科学上的质量与平时说的产品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科学上的质量概念指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而日常生活所说的质量是指产品的好坏优劣.答案: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产品的好坏优劣3.常见物体的质量出示图片:一个鸡蛋大约50 g;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150g;一本科学课本约350克;一头大象可达6t;地球约6.0×1024kg;太阳约2.0×1030kg;月亮约7.3×10²²kg阅读磅和盎司英、美等国现在还经常用“磅”(符号为lb)作为质量的单位。

1 磅=0.4536 千克。

国际黄金市场上交易的黄金,其质量的单位为“盎司”(符号为oz)。

1 盎司为1/16磅。

1 盎司=28.3495 克。

二、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1)一盒太空食品从地球上带到太空中,质量变化吗?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了改变,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质量不变。

学生思考讨论学生观察图片回答学生思考回答了解科学中所说的“质量”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质量”是不同的掌握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掌握质量是物体(2)铁锭被轧钢机轧成铁板,质量变化吗?铁锭被轧钢机轧成铁板,形状改变了,但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质量也不会变。

(3)一块冰温度升高,直到熔化成水后,质量变化吗?一块冰温度升高,直到熔化成水后,其温度和状态变了,但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质量也不会变。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针对练习关于物体的质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块铁,做成铁锤质量大而做成铁管质量小B.一块铝熔化成液体后,质量变小了C.一块铜在地球上时质量比在月球上时质量大D.一块铜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温度、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答案:D三、质量的测量1.在商店、市场和工地上,经常可以见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台秤、电子秤、案秤、杆秤,以及测量载重汽车的质量时用的电子地磅秤等。

4.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4.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4.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质量的测量。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定义,对物质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质量的概念,了解质量的测量方法,以及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质量的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2.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是常用的质量测量工具,通过比较物体与标准砝码的重量来确定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单位: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和吨(t)等。其中,1千克等于1000克,1吨等于1000千克。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
1.质量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明确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测量工具:介绍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单位:讲解质量的常见单位,如克、千克、吨等,并让学生熟悉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质量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称重、制作食品时的配料等。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环节的回答情况、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等。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讨论的深入程度、合作意识等。教师应评价各组的讨论成果,强调团队合作和共享成果的重要性。

质量的测量教案

质量的测量教案

质量的测量教案【引言】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为了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在本次授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天平和一些常见的测量单位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目标】1. 了解质量的概念和定义;2. 掌握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3. 熟练使用常用的质量测量单位。

【教学过程】一、质量的概念和定义(10分钟)1. 向学生简单解释质量的概念,即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质量是一个与物体本身相关的特性,不会因物体的大小或形状而改变;3.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测量。

二、天平的使用方法(25分钟)1. 分发天平,并向学生详细介绍天平的组成和使用方法;2. 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包括调整天平的平衡、将物体放在天平盘上、记录测量结果等步骤;3. 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际操作,亲自体验如何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4. 强调准确记录测量结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三、常用的质量测量单位(25分钟)1. 简单介绍常用的质量测量单位,如克、千克、吨等;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3.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常用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4. 提醒学生在实际测量中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避免数据混淆和不必要的计算。

四、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质量测量方法和单位换算知识;2. 收集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批改和评价;3. 对于掌握不够熟练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教学总结】1. 回顾本次授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质量的概念与定义、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常用的质量测量单位;2. 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3. 强调质量测量的准确性和重要性,要求学生在实际测量中严格遵守步骤和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质量的测量教案质量的概念和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天平的使用方法- 调整平衡- 放置物体- 记录测量结果常用的质量测量单位- 克、千克、吨【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和练习巩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常用单位的换算。

质量的测量教案

质量的测量教案

质量的测量教案教案标题:质量的测量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属性之一,可以通过测量进行量化。

2. 掌握质量的常用测量单位和工具。

3. 进行质量的测量实验,培养学生的测量技能和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合作实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常用质量测量单位和工具。

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和学习质量测量的方法。

2.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标准质量单位和质量测量工具。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白板、黑板和彩色粉笔。

3. 可重复使用的测量实验装置,如天平、托盘、小砝码等。

4. 学生测量实验记录表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引入课题,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是质量?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测量质量?”以激发学生思考。

探究活动:2. 分组进行探究活动:a. 每个小组配备实验装置和测量工具,并分配一些具有不同质量的物体。

b. 学生通过使用天平和砝码等工具,测量给定物体的质量,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c. 学生之间分享测量结果,讨论其中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d. 整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测量的结果和归纳的规律。

概念讲解:3. 在黑板或幻灯片上呈现质量的定义和常用测量单位(如千克、克、毫克等)。

4. 讲解不同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原理,如天平的使用、读数和注意事项等。

巩固练习:5. 配发练习册或工作纸,要求学生:a. 解答测量相关的选择题。

b. 根据给出的物体质量和单位,进行质量的转换计算。

c. 对一些真实生活中的测量场景进行案例分析。

d. 完成质量测量实验记录表,总结实验结果和规律。

总结:6. 通过回顾课堂讨论和活动,概括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确保学生对质量测量的理解。

7. 提出质量测量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继续应用所学知识。

拓展活动:8.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不同物体的质量特征,并尝试用天平和砝码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2节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2节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的定义,了解质量的测量方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天平的应用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树立周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天平的应用方法,学会测量物体的质量;2. 教学难点:理解质量的定义,正确应用天平进行测量。

三、教学准备:1. 天平一台;2. 砝码、小物体(如小石头、小纸片等);3. 实验台及实验器械;4. 黑板、白板、笔等教学用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请同砚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2. 引入观点: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 展示实物:请同砚们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

教师分别请几位学生回答,并强调需要用天平测量物品的质量。

(二)探究活动1. 讲解应用方法:请同砚们认真阅读天平的应用方法,教师进行演示并强调注意事项。

2. 学生实践操作:每位同砚应用天平测量一个物品的质量,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讨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教师提问并总结:请同砚们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天平的正确应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教师对同砚们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强调误差问题。

(三)知识应用1. 阅读材料:请同砚们阅读教材中提供的相关材料,了解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判断题:教师出示一些判断题,请同砚们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3. 小组活动:请同砚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质量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汇报讨论结果。

(四)小结与作业1. 小结:请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的基本观点和测量方法。

2. 作业:请同砚们回家后复习本节课内容,完成课后作业,并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的定义,掌握应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质量的测量教案范文

质量的测量教案范文

质量的测量教案范文教案:质量的测量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和定义。

2.质量的测量方法。

3.质量的单位。

教学难点:1.质量与重量的区别。

2.如何使用质量的测量工具。

3.学生实验中的误差控制。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计算器、天平、示范实验器材(玻璃钢块、螺栓、螺帽、砝码等)。

2.学生准备:笔、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教师介绍质量的概念、定义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遇到过测量质量的情景?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测量质量?”3.学生回答并教师进行引导。

Step 2:质量和重量的区别(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质量和重量有什么区别?”2.学生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

3.教师进行概念解释和补充:“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不随地球引力变化而变化;重量是物体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所受的力大小。

”4.教师通过示例和图片进行解释。

Step 3:质量的测量方法(15分钟)1.教师介绍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如天平、弹簧测量器等。

2.教师进行实物示范:使用天平测量几个物体的质量,并记录结果。

3.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学生讨论和总结质量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Step 4:质量的单位(15分钟)1.教师介绍质量的单位,如千克、克、毫克等。

2.教师进行示范:使用天平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并将结果转化为标准单位。

3.学生进行实践:使用天平测量几个物体的质量,并将结果转化为标准单位。

4.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质量的单位和换算方法。

Step 5:学生实验(20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实验: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物体,使用天平等工具测量其质量。

2.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3.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和结论。

Step 6:解决问题(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测量质量可能有哪些误差?”2.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质量的测量教案

质量的测量教案

质量的测量教案质量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的概念,能够进行不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2.了解测量质量的仪器,能够说出两种以上生活中用来测质量的仪器。

3.学生能够说出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地理位置等改变不会影响物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于各种不同物体的质量的了解,感知物体质量的数量级。

2.注意物体的测量的操作规范及结果,初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质量的概念;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难点: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取两包同一品牌同一口味的一大一小的薯片,提问:如果让你挑一包,你会挑哪一包?理由?学生回答:大的,因为它里面的薯片多。

教师:在科学里面,我们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为质量。

二、层层引导、研究新知一)、质量1、质量概念:教师活动:要测量物体的质量,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质量:(板书一、质量)课件上呈现的两张体积不同的矿泉水的图片,学生思考讨论哪个重,通过什么来判断?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所含物质越多,质量越大。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把物体放在水下、地面或者宇宙,都不会影响物体的质量。

判断正误:1.铁比木头质量大。

2.一个漂浮在水面上的玻璃杯质量不会变小。

3.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的重量相同。

4.一千克木头所含物质比一千克铁多。

2、质量的单位:国际制单位:千克;符号Kg,较大的符号有吨,较小的有克、毫克等。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3、质量的测量仪器:教师活动:我们知道了质量的概念及单位之后,那我来问问大家这本教材的质量是多少?一只鸡蛋的质量是多少?一枚硬币的质量又是多少?根据生活经验,我们书本的质量约为200克、一只鸡蛋约为50克、一枚硬币约为5克,现在大家对质量的大小有没有大概的认识了,那么我们要准确地知道一个物体的质量要用到特定的仪器,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2)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2)

《质量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单位;知道天平平衡的原理以及使用;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天秤测量物体的质量,学会准确无误地使用天秤测量物体的质量。

情感与态度目标:称量过程做到仔细、规范,养成一丝不苟的实验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测量原理及注意事项;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质量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引出质量在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测量物体的质量,那么什么是质量?多媒体展示:1.通过两张图片(包装盒的标有的净含量、信件计费方式)引出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那么,什么是所含物质的多少呢?2.引出“一杯水”和“一桶水”的事例,推论到“所含物质”这个概念。

(二)感受质量通过图片展示:一只苹果的质量约是千克(㎏),一只铅球的质量约是4千克(㎏),一头大象的质量约是6000千克(㎏),一头鲸的质量约是*10^5千克(㎏),地球的质量约是*10^24千克(㎏)……教师提问:同学们的质量是多少千克?从以上内容,学生学会估计某一物体的质量,知道质量的单位,单位的符号(通过讲述单位的由来:质量的单位最初是由米得到的,即1000立方厘米的水的质量;以及最先测量质量的仪器——国际千克原器)。

教师引导:一一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质量会不会随着形状、状态、温度或者地理文职的改变而改变呢?物质是由本身决定的。

多媒体展示:各种测量质量的仪器:电子称、电子分析天平、托盘天平等等。

(三)称量质量以上,我们发现有许许多多仪器来测量物质质量,今天我们要学习质量的实验室测量工具。

多媒体展示:图片显示托盘天平,观察天平的整体结构;在逐一介绍托盘天平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形成性练习:图片显示天平,请学生一一回答各个结构及其作用;教师讲解:天平的称量原理;实验演示:边讲解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边演示实验。

(四)学生分组实验在观察、知道天平使用的大致步骤之后,安排学生分组实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跟着老师的思路和步骤,自己动手尝试天平的调平、称量、计算等过程。

质量的测量教案

质量的测量教案

质量的测量教案【篇一: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2节质量的测量教案浙教版】质量的测量设计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快乐、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是本教学设计的宗旨。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将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该过程中寻找和领会方法和规律,逐步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质量的初步概念,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本节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通过多举例子,让学生区分物体和物质,使学生建立起质量的概念。

对于质量的单位,通过列举一些物体的质量并进行单位换算,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对于质量有大体的概念后,通过估计物体的质量并进行测量,学习用天平的测量质量。

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思考,掌握正确的操作。

2、学情分析本节的内容主要通过事例和实验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形成质量的知识体系,为以后学习密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说出质量的初步概念以及单位。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列举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4重点难点1.质量的概念。

2.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

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昨天去超市买水果,你知道我是根据什么来付钱的。

(价格及重量)其实我们生活当中讲的重量,在我们科学中用质量来表示,那什么叫质量? 二、启发诱导,进行新课提出问题物体如铁钉、桌子、棒棒糖、饼干等,这些物体有哪些成分组成1.质量的概念学生观察,分析回答:⑴铁钉是物体,铁是物质,铁钉由铁这种物质构成⑵桌子是物体,木头是物质,桌子是由木头这种物质构成(3)棒棒糖由糖这种物质构成(4)饼干(物体)由小麦粉和牛奶、食盐、糖等物质组成师生讨论归纳得出: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平阳县南雁镇初级中学庄文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

2.知道质量大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了解托盘天平的使用维护方法。

4.学会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5.尝试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质量估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体验和观察,感受物体质量,了解测量质量的初步含义。

2.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练习托盘天平的使用,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形成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实事求是和用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养成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渗透STS教育,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中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讲授、直观演示和体验学习的教学法
【教学器材准备】
一包薯片、一个大桔子、一个小桔子、一个熟鸡蛋、一袋方便面、一包巧克力、一根铁丝,讲台和每两人课桌上有一架托盘天平和砝码、一架电子秤、多媒体课件,天平的使用的视频等。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出示大小桔子,请学生比较这两个桔子的轻重。

学生可以上来掂量一下,得出大桔子重,小桔子轻。

教师问:为什么这两个桔子有轻有重?引导学生得出:
桔子是物体,物体内含有物质,大的桔子里含有的物质多。

分析归纳:所以物体含有的物质是有多少的,科学上用“质量”的概念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上。

举例说明(教师把实物拿在左右手,让学生有更直观更形象的比较):大桔子比小桔子含有的物质多,我们说大桔子比小桔子质量大。

小瓶矿泉水比大瓶矿泉水,组成他们的物质都是水,可小瓶矿泉水里所含的物质少,我们说小瓶矿泉水的质量比大瓶矿泉水的质量小。

一个大铁块跟一小根铁丝所含的物质虽然都是铁,但铁块所含的铁比较多,所以铁块的质量比较大。

因此科学上,我们用质量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一、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
教师在此纠正日常生活中说的“轻、重”,描述的是质量而不是重力。

质量在科学里讲大小,不讲轻重。

教师:课前老师用电子秤称这个桔子,结果显示如下:
现在桔子被老师带到教室来了,再用同一个电子秤称一下,发现什么?原来电子秤显示的数字是0.085,现在还是0.085。

教师问:
桔子从办公室被带到教室,变化了,没有变化。

矿泉水被冷冻,变化了,没有变化。

矿泉水被冷冻,变化了,没有变化。

铁丝弯曲变形,变化了,没有变化。

进一步阐述概念:之所以他们所含的物质多少没变是因为组成他们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质量也就不变。

教师:何种情况下,这个桔子的质量会发生变化?
学生:咬掉一口,吃了……那质量就变化了,变小了,因为物质减少了。

二、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完全有物体本身决定,不会因为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空间位置等的改变而改变。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观察,找出电子秤上数字的单位,学生找出质量的单位:千克。

教师问:你还知道有哪些单位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质量单位的教学)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的单位是斤、两,这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引出质量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质量的单位:千克克斤两吨
1千克=1000千克, 1斤=10两, 1斤=500克,1千克=2斤
(学生发言,教师纠正)
我们再来看看生活中其他的有关物理量,展示已知身边物体的质量:一个鸡蛋50克、一个苹果150克、一位中学生约50千克、一本科学书0.25千克、一只鸡2千克、一头大象5吨
学生活动:
把事先让学生回家准备的每位同学的质量在班上做个交流,选出质量最大和最小的同学,把数据填写在空格处,随机选取8位同学的质量数据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求出平均值并记录。

引导学生进行估测:
我们对质量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接下去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活动,请同学们同学们估测,比一比,看谁的估测能力最好:
一袋方便面、一包薯片、一条巧克力、一个熟鸡蛋(这些可以让学生先不看包装,自己先估测,然后对照一下),学生自己的学习用品如铅笔盒、书包、橡皮擦等质量是多少。

四、测量
我们已经对身边的物体有一定的质量感知,那么倘若我们要精确的知道测量的数据就需要使用测量工具,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有:
1、测量工具:图片展示各种测量工具,简单介绍几个常见的:磅秤、杆秤、电子称、体重秤等;展示弹簧秤,通过单位了解这个不是质量工具。

从而纠正生活中经常混淆的质量与重量。

2、实验室常用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认识天平结构:(大家有没有觉得托盘天平与我们生活中的跷跷板比较相似,跷跷板我们经常见到,所以今天我们就借助跷跷板一起来认识托盘天平。

)介绍天平结构,让预习过的学生上来识别天平的结构并说出名称,其他学生纠正、补充完善。

教师结合多媒体,把个部位结构名称表达出来,增强直观性。

着重说明:我们再来近距离看看这个砝码和标尺,谁能介绍一下砝码和标尺?
(砝码的质量,标尺的零刻度、最小刻度、量程。


观看视频:通过多媒体,形象地展示托盘天平的整个使用过程。

教师再强调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进一步追问:天平能称量老师的质量吗?为什么?
我们已经认识了天平,现在我们要以天平为助手,称一称你手头的桔子,实验之前我们必须先设计实验步骤,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3分钟,先写下实验步骤。

3、学会天平使用:
学生活动:首先4人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步骤,称量桔子。

设计单投影展示,教师加以补充纠正,完善实验步骤,并且板书概括。

1):“放”:天平放平
2):“归”:游码归零
3):“调”: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哪边轻往哪边移)
4):“称”:左物右码、先大后小、最后移游码
5):“读”左盘=右盘+游码
6):“收”:物码归原
试试学生对天平的正确读数。

学生体验:称量你手上的桔子
学生活动过程中观察典型错误,用相机及时抓拍,错误呈现,让学生纠正错
误。

五、课堂小结
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托盘天平的使用。

六、课后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