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2节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基本概念,包括:1. 理解质量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读数和记录数据。
3.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以及注重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1. 重点: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
2. 难点:正确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包括调节平衡、正确放置物体和砝码等操作步骤。
三、教学准备为了顺利进行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教室准备:摆放好实验桌和实验器材,如天平、测量皿、实验样品等。
2. 学生准备:要求学生预习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准备好笔记本和笔等学习工具。
3. 教师准备:准备好教案、教学课件和实验指导书等教学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阶段1. 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首先可以借助日常生活场景,如超市购物称重等情境,与同学们展开对话,讨论“质量”这个概念。
这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质量”这个概念,并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 提出本课主题:在引出质量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学习“质量的测量”。
此时可以简单介绍一些即将用到的工具和仪器,如电子秤、砝码等。
二、新课导入1. 讲解质量的定义及测量的重要性:首先向同学们介绍质量的定义,并强调质量测量的重要性。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
2. 演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电子秤、砝码等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质量的测量。
同时,可以强调使用这些工具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三、实践操作阶段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测量任务和工具。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品供学生测量,如书本、文具等。
2. 观察与记录:学生在进行测量时,需要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数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品的外观、重量等特征,并记录在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初中化学质量的测量教案
初中化学质量的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物质的质量概念;
2. 掌握化学物质的质量单位;
3. 学会使用天平等工具进行化学质量的测量;
4. 进一步认识化学质量在实验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化学物质的质量单位;
2. 化学质量的测量方法及其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物质的质量定义;
2. 化学物质的质量单位;
3. 化学质量的测量方法;
4. 化学质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不同物质的重量来引出化学物质的质量概念;
2. 授课内容1:化学物质的质量定义及相关概念介绍;
3. 授课内容2:化学质量的单位介绍及换算方法;
4. 实验操作: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使用天平等工具测量不同化学物质的质量;
5. 实验结果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加深对化学质量测量的理解;
6. 总结:对化学质量的测量方法及其重要性进行总结,并展示实验中的应用。
五、教学资源准备:
1. 天平等实验工具;
2. 化学物质样品;
3. 教学实验操作指导书。
六、小结与作业:
1.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化学物质的质量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完成相关习题。
以上内容仅为初中化学质量的测量教案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愿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第2节__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的含义,了解质量对于物体惯性和重力影响的重要性。
2. 学习应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正确应用天平的方法。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应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教学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掌握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实验操作中的误差控制。
三、教学准备:1. 天平一台,砝码一盒,实验器械若干。
2. 设计PPT课件,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准备学生实验所需的物品,确保安全可靠。
4. 设计实验报告模板,方便学生记录和整理数据。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简述质量的观点: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 介绍质量的测量在平时生活、工业生产、科学钻研等方面的意义。
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实验器械展示1. 实物展示天平、砝码、镊子等测量工具。
2. 介绍应用方法,并强调安全操作。
(三)实验操作与质量测量1. 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学生应用天平、镊子等工具,尝试测量不同物品的质量。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操作,确保安全与准确。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发现质量的基本属性——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四)小组讨论与分享1. 小组内分享测量经验,讨论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汇总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解答。
3. 鼓励学生在班级内分享本组实验效果,提升学生的自大心和表达能力。
(五)知识拓展1. 介绍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干系,让学生了解国际单位制(SI)。
2. 展示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让学生感受质量的实际应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小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质量测量的重要性。
2. 安置作业:回家后继续练习应用天平,并尝试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天平的应用方法,能够正确应用天平进行物体质量的测量。
七年级上册科学《质量的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需要学会沟通、协调和分工,这对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设想三: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质量测量实验,如测量小石子的质量、比较不同液体的质量等,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细节,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想四: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加深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学生需描述观察到的质量测量过程,分析其使用的测量工具和方法,以及可能存在的误差。
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质量测量实验,如比较不同种类水果的质量,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方法、结果和结论,以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料,查找质量测量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并进行简要介绍。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使他们认识到质量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质量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精神,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探究欲望。在学习《质量的测量》这一章节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如物体的基本性质、简单力的作用等。但质量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对学生而言仍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耐心引导。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质量的定义和单位,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精确和负责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质量的定义和单位。
2.质量的测量方法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如何进行质量的测量,掌握操作技能,并能准确分析和判断结果。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解一些实例,引起学生对质量的思考,引入质量的测量主题。
2.知识讲解(15分钟)a. 质量的定义与单位:讲解质量的定义及其与重量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固有属性,且不随地球引力变化而变化。
介绍质量的单位,千克(kg)。
b.质量的测量方法:介绍质量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称量法和间接比量法。
讲解直接称量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作演示(2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演示,给每个小组分发物体和天平,让学生通过直接称量法进行质量的测量。
老师在操作演示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天平,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积累总结(10分钟)让学生交流并总结质量的测量方法和操作技巧,归纳出测量质量的规律,并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5.拓展运用(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组实验数据表格,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质量的测量,并将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然后,让学生比较并分析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并找出造成差异的可能因素。
6.归纳概括(10分钟)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包括质量的定义和单位,质量的测量方法和操作技能。
7.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展示对质量测量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结合实验操作演示以及拓展运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探究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2节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的定义,掌握应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应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培养实际操作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周密的科学态度,树立质量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应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正确应用天平并获得准确的数据。
三、教学准备:1. 天平一台;2. 砝码、小物体若干;3. 实验表格;4.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让学生回答小学科学课中关于质量的内容,如什么是质量?怎样用天平测量质量?2. 教师介绍质量的观点和天平的基本构造和应用方法。
(二)探究活动一:应用天平1. 教师演示如何应用天平,包括放置天平、调节平衡、放置物体、读取读数等步骤。
2. 学生分组实验,应用天平测量不同物品的质量,包括硬币、小石子、纸张等物品。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应用天平。
3. 学生交流讨论测量结果,总结应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三)探究活动二:探究质量的测量1. 教师提出问题:质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哪些常见的因素?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影响因素。
2.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例如:材料、形状、体积、位置等。
3.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标、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记录数据和处理实验结果。
5.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影响质量的因素。
(四)知识应用与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天平测量物体的总质量以及不规则物体的质量,如石头、小刀等。
2. 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如一瓶矿泉水、一袋大米等,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估测。
3.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科普读物,了解质量在物理学中的其他应用。
4. 安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尝试应用天平测量物品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3篇
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1三维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学习应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来抽取质量的概念。
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观念,培养并发展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产品说明书和上网查阅资料的兴趣,养成他们在多种渠道中,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
教材分析本节共分三部分: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单位,学习使用托盘天平。
物体的质量,采取分类比较的方法来抽取质量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关于质量单位,书中通过学生熟悉的一些物体的质量与一些质量单位的比较,让学生对质量的单位感性化;托盘天平的使用,主要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和应用过程,以达到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目的。
书中安排信息浏览“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会变得很大”。
意图有两个:一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二是帮助学生学习用辩证唯物的观点认识自然,即:人们认识自然是逐渐逼真的,真理是相对的,规律的应用是有范围和条件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对质量的概念的理解,难点是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教学用具托盘天平、乒乓球、篮球、硬币、烧杯等。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法,观察实验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现在用的课桌、板凳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谁用的材料多?谁的质量大?(让学生回答)。
我们这节课学习第二节。
板书:4.2测量物体的质量二、新课教学1、物体的质量指导学生观察P79的`图4-15,分别进行比较:一碗水比一盆水少,汽车轮胎用的橡胶比自行车轮胎用的橡胶多,篮球中充的空气比乒乓球中充的空气多。
由上述事例可归纳出:组成不同物体的物质有的多,有的少。
板书: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体的多少。
指导学生观察P80的图4-16,交流讨论,进行分析判断,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无关,并完成文中的填空。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年级8 学科物理课型新授课设计者*** 课题质量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质量的单位换算。
2.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
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能力观察天平的构造,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游码在标尺上任一位置所对应的质量数。
2.培养实验能力通过实验学会调节天平,学会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知道使用天平时应注意的问题。
3.培养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概括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处的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培养思维能力利用实物的对比,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出质量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2. 难点:质量是物体属性的认识。
引入课题教师出示:金戒指、金项链,金佛[教师提问] 我要用金戒指和其他三样交换,应该换哪个?[教师总结] 多数同学愿意换金佛,因为它也是金子做的,并且它看起来含的金子多些。
但是金佛真的一定比金戒指含的金子多吗?凭我们人体的感觉还真难准确的判断出来。
看来,人们既在乎物体是哪种物质组成的,也在意物质的多与少。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如何描述物质的多与少,和怎样测量物质的多与少的问题。
讲述质量1. 质量定义分析上述引入:我们愿意用金戒指换金佛,是因为我们认为金佛含的金子比金戒指多,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板书:一、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m)6—1质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单位换算。
(2)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4)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及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过程与方法: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高中物理质量的测定教案
高中物理质量的测定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掌握质量的测定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质量的实验测定。
教学重点:
1. 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质量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1. 掌握质量的测定方法。
2. 进行实验时的数据记录和分析。
教学准备:
1. 实验仪器:天平。
2. 实验材料:各种质量不同的物体。
3. 实验指导书。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
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导入课题,引出质量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讲解
教师向学生介绍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并解释质量的重要性和测定方法。
Step 3:实验操作
1. 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指导,使用天平进行质量的测定实验。
2. 学生需按要求选取不同质量的物体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Step 4:数据分析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对不同物体的质量进行对比和分析,总结质量的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Step 5:讨论
学生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深化对质量测定的理解。
Step 6: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和测定方法的掌握。
课后拓展:
1. 学生可通过自主实验,探究质量的影响因素。
2. 学生可设计不同的实验探讨质量的测定方法。
教学资源:
1. 实验仪器、材料和指导书。
2. 相关教学视频和资料。
评估方式:
1. 实验操作记录和数据分析。
2. 课堂讨论和提问回答。
《第2节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的含义,了解质量对物体性质的影响。
2. 掌握应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
3. 学会正确应用天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物体质量评估。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应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并理解其重要性。
2.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天平,以及在实际情况中进行物体质量评估。
三、教学准备:1. 天平一台2. 各种不同质量的物体(如硬币、钥匙、小石头等)3. 记录表格和评估指南4. 教室布局:将教室设置为一个科学实验室的氛围,便于学生实践操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识别物品的质量,并讨论如何测量物品的质量。
(二)质量的观点和单位1. 质量的观点: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可以用天平来测量。
2. 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还有克(g)、毫克(mg)等。
3. 质量的换算:让学生掌握质量的基本换算方法。
(三)天平的应用方法1. 认识天平的各个部件:托盘、横梁、刀口、砝码盒、游码等。
2. 应用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天平进行测量,包括如何添加砝码和挪动游码,如何平衡调节等。
3. 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应用天平的注意事项,如如何珍爱天平、如何保持天平的清洁等。
(四)质量的测量实验1. 实验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学会正确地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材料:学生自选物品(如水果、文具、玩具等),天平及砝码。
3. 实验步骤: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天平的应用方法,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总结: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并讨论如何正确应用天平进行质量的测量。
(五)教室练习1. 让学生完成一些教室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质量测量的掌握情况。
2. 学生互测质量: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质量互测,以达到稳固和练习的目标。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选择物品进行质量的测量,记录数据并计算单位换算。
5.2 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
在今天《测量:物体的质量》的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以下是我在教学反思和总结方面的思考。
首先,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在提问问题的设计上还可以更加深入和具有启发性,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此外,在课堂的互动环节,我需要更加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讨论和实验操作中来,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测量工具:介绍托天平、电子秤等常见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这些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
3.物体质量的测量: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利用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质量的误差与改进:让学生了解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学习如何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科普读物:推荐学生阅读《物理奥秘》等科普读物,深入了解质量测量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网络资源:介绍学生访问国家地理、科普中国等网站,了解质量测量相关的前沿科技和实际应用。
(3)学术论文:推荐学生阅读有关质量测量技术的学术论文,了解领域内的最新研究动态。
(4)实验器材:学校可以考虑购置更多种类的质量测量器材,如电子秤、分析天平等,以丰富实验教学资源。
(4)参与学术讨论: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学术讨论活动,如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等,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拓宽视野,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
(5)实践应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质量测量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购物时注意比较商品的质量,提高自己的消费意识和购物能力。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对于质量的概念和重要性的讲解可能还不够透彻,导致部分学生在理解上还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通过更多具体的案例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质量的概念。同时,我也要注意课堂节奏的把握,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提问。
4.2第1课时质量的测量练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4.2节“质量的测量”的教材,以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跟随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关于质量测量工具的发展历程的图片,以及一些质量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质量测量的相关知识。
0.2 kg = 0.2 / 1000 = 0.0002 t
3. 题型三: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题目:请举例说明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包括:
(1)购物时称重:在超市或市场购物时,使用秤称量商品的质量,以确定价格和数量。
(2)判断物体质量:在搬运或使用物体时,根据其质量来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
⑤ 实验:设计一个质量测量的实验,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句:
①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步骤:放置天平、调节平衡螺母、放置物体、加减砝码、读取质量值。
② 质量单位换算关系:1 kg = 1000 g,1 t = 1000 kg。
③ 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购物称重、判断物体质量、食品安全检测、药品质量控制。
(3)食品安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通过测量食品的质量来判断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4)药品质量控制:在药品生产中,通过精确测量药品的质量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4. 题型四:质量的测量误差
题目:请描述如何在测量过程中减小误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
答案:在测量过程中,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
(1)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选择质量好、精度高的天平或其他测量工具。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时将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培养其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其科学素养。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快乐、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是本教学设计的宗旨。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将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该过程中寻找和领会方法和规律,逐步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质量的初步概念,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本节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通过多举例子,让学生区分物体和物质,使学生建立起质量的概念。
对于质量的单位,通过列举一些物体的质量并进行单位换算,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对于质量有大体的概念后,通过估计物体的质量并进行测量,学习用天平的测量质量。
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思考,掌握正确的操作。
2、学情分析本节的内容主要通过事例和实验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形成质量的知识体系,为以后学习密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说出质量的初步概念以及单位。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列举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质量的概念。
2.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
五、【教学方法】实物演示法、引导法、谈话法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准备】橡皮泥、铁锤、铁钉、天平、冰、课件八、【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同学们逛过超市吗?请同学们观看这样一组图片。
你从中可以发现什么信息?教师进一步引导:900g、600g还指饼干和水果的什么?提问:对于质量你都知道些什么?你们想知道有关质量的一些知识吗?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质量的有关知识。
小学科学第3课测量质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3课测量质量(教学设计)测量质量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帮助学生了解到物体所具有的质量属性,并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来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
本篇文章将结合教学设计,以小学科学第三课中的测量质量为主题,探讨如何教学生正确测量质量,并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并明白质量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属性;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使用天平等简单工具正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运用测得的数据来进行比较和分析;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天平、不同质量的物体(例如砖块、书本、水果等);2.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彩色笔;3.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实践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引入学生的日常经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质量是什么以及如何描述物体的质量。
通过学生回答,激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讲解质量的概念(10分钟)通过示意图的方式,教师向学生介绍物体的质量是指物体所具有的重量大小。
解释质量与体积、形状等属性的区别,并与学生分析质量的变化与物体变化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质量是否随着其体积和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3. 操作测量质量(30分钟)a. 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师向学生展示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并强调测量质量的时候需要保持天平水平和稳定。
b. 分组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台天平和不同质量的物体。
让学生自己操作和观察,通过改变物体的重量来感受质量的变化,进一步巩固质量与重量的概念。
c. 记录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记录实际操作中测量到的数据,并在小组内共享观察结果。
d. 分析结果比较: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来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并思考物体重量与质量的关系。
4. 梳理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个实践过程,并对学生进行总结梳理。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总结质量测量的方法以及质量与重量的区别。
质量及其测量教学设计
质量及其测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质量的概念和基本单位;2.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和基本单位;2.质量的测量方法;3.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教学难点:1.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实验模型、实验记录表、实验报告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显示一个不规则形状的物体,让学生猜测它的特性是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来研究这个物体的特性?二、概念讲解(10分钟)1.介绍质量的概念,并给出质量的定义。
2.介绍质量的基本单位,并解释其含义。
三、示范实验(15分钟)1.展示一个简单的质量测量实验。
2.说明实验过程中所用到的器材和步骤。
3.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操作要点。
四、学生实验(2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量一个给定物体的质量。
3.给学生2-3分钟准备时间,然后开始实验。
4.检查学生实验的进行情况,并在必要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五、数据处理(15分钟)1.学生完成实验后,让他们整理实验数据,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计算出物体的平均质量,并填入实验报告纸中。
3.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六、实验报告(20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的内容,撰写一个实验报告。
2.报告中要包括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3.强调实验报告的格式和写作要求。
七、小结与反思(10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让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扩展活动:1.给学生提供一些质量测量的实例,让他们进行观察和分析。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质量的测量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概念讲解、示范实验、学生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和小结与反思等环节的设置,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4.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质量的测量。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定义,对物质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质量的概念,了解质量的测量方法,以及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质量的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2.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是常用的质量测量工具,通过比较物体与标准砝码的重量来确定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单位: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和吨(t)等。其中,1千克等于1000克,1吨等于1000千克。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
1.质量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明确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测量工具:介绍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单位:讲解质量的常见单位,如克、千克、吨等,并让学生熟悉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质量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称重、制作食品时的配料等。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环节的回答情况、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等。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讨论的深入程度、合作意识等。教师应评价各组的讨论成果,强调团队合作和共享成果的重要性。
八年级《质量及其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3.演示天平、电子秤等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强调测量注意事项,如保持测量工具干净、避免震动等。
4.结合实例,讲解质量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烹饪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准确地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
2.强化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测量准确性。
3.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时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
2.学生回答:可以通过称重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重量。教师追问:那么重量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3.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而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今天我们将学习质量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讲解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重量不同。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以下观点:
a)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如天平、电子秤等。
b)确保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如校准天平、检查电子秤的电量等。
c)按照测量步骤进行操作,如将物体放在天平的托盘上,读取质量数值等。
d)注意测量环境的影响,如避免在风力较大的地方进行测量。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总结出准确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5.教学关注点:
a)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姚安县大龙口中学王振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的测量的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介绍杆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介绍杆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教材分析】教学中让学生对照着实物认识天平的各主要部分和它们的作用。
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面两节课的基础。
【教具】铜柱体、铁柱体、铝柱体各1个、托盘天平和砝码1套【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出示一个苹果,问同学们它有没有质量?有多重?想知道吗?引人课题质量的测量。
二,质量的测量1、质量的测量工具——秤(同学们交流日常生活中所见过的秤)然后我给同学们展示图片,之后给同学们介绍实验室里所用的天平在展示图片。
2、托盘天平的使用(1)、结构(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讲解)(2)、使用方法(实物和多媒体相结和讲解)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③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加减)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④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里所有砝码的质量再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
(3)为了保持天平测量精确应注意事项:①不能超过最大秤量。
用镊子往盘里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②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不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锈蚀。
二、练习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测出铜、铁、铝柱体的质量三、思考1、如何测量课本一页纸的质量?2、怎样测量液体的质量?四、总结通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五、作业1、某托盘天平的全部砝码及标尺如下图所示,此天平的秤量(即称量范围)是 g。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2)
《质量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单位;知道天平平衡的原理以及使用;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天秤测量物体的质量,学会准确无误地使用天秤测量物体的质量。
情感与态度目标:称量过程做到仔细、规范,养成一丝不苟的实验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测量原理及注意事项;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质量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引出质量在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测量物体的质量,那么什么是质量?多媒体展示:1.通过两张图片(包装盒的标有的净含量、信件计费方式)引出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那么,什么是所含物质的多少呢?2.引出“一杯水”和“一桶水”的事例,推论到“所含物质”这个概念。
(二)感受质量通过图片展示:一只苹果的质量约是千克(㎏),一只铅球的质量约是4千克(㎏),一头大象的质量约是6000千克(㎏),一头鲸的质量约是*10^5千克(㎏),地球的质量约是*10^24千克(㎏)……教师提问:同学们的质量是多少千克?从以上内容,学生学会估计某一物体的质量,知道质量的单位,单位的符号(通过讲述单位的由来:质量的单位最初是由米得到的,即1000立方厘米的水的质量;以及最先测量质量的仪器——国际千克原器)。
教师引导:一一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质量会不会随着形状、状态、温度或者地理文职的改变而改变呢?物质是由本身决定的。
多媒体展示:各种测量质量的仪器:电子称、电子分析天平、托盘天平等等。
(三)称量质量以上,我们发现有许许多多仪器来测量物质质量,今天我们要学习质量的实验室测量工具。
多媒体展示:图片显示托盘天平,观察天平的整体结构;在逐一介绍托盘天平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形成性练习:图片显示天平,请学生一一回答各个结构及其作用;教师讲解:天平的称量原理;实验演示:边讲解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边演示实验。
(四)学生分组实验在观察、知道天平使用的大致步骤之后,安排学生分组实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跟着老师的思路和步骤,自己动手尝试天平的调平、称量、计算等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年级8学科物理课型新授课设计者***课题质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质量的单位换算。
2.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天平的构造,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游码在标尺上任一位置所对应的质量数。
2.培养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会调节天平,学会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知道使用天平时应注意的问题。
3.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概括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处的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培养思维能力
利用实物的对比,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出质量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难点1. 重点: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2. 难点:质量是物体属性的认识。
引入课题教师出示:金戒指、金项链,金佛
[教师提问] 我要用金戒指和其他三样交换,应该换哪个?
[教师总结] 多数同学愿意换金佛,因为它也是金子做的,并且它看起来含的金子多些。
但是金佛真的一定比金戒指含的金子多吗?凭我们人体的感觉还真难准确的判断出来。
看来,人们既在乎物体是哪种物质组成的,也在意物质的多与少。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如何描述物质的多与少,和怎样测量物质的多与少的问题。
讲述质量1. 质量定义
分析上述引入:我们愿意用金戒指换金佛,是因为我们认为金佛含的金子比金戒指多,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板书:一、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m)
6—1质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单位换算。
(2)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4)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及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过程与方法:
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天平的使用
教学难点:天平的使用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ppt课件、橡皮、烧杯、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周围的世界五彩缤纷,在这个精彩的世界里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教师出示课件:1.铁钉,铁锤、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是否相同?
3.水和铁可能含物质多少相同吗?如何得知?
4.如何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就学习《质量》,教师板书:6.1 质量
(一)质量
板书:1.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mass),符号:m.
物理学中的质量与“质量万里行”中的质量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物质的多少,后者是指物体的好坏.
(二)质量的单位
小学里我们学过重量的单位,都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质量国际单位:千克(kg)
质量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单位换算: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阅读课本p109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质量
课件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
(三)质量的测量——天平
我国传统称量质量的工具是杆秤,今天还常用台秤、磅秤、电子秤。
在实验室,称量质量的工具是托盘天平。
1、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天平
(1)教师出示:托盘天平
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学习托盘天平的用法。
(a)托盘天平的结构
由底座、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标尺和游码组成,每架天平配有一盒砝码,通常砝码盒中带有镊子.
(b)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称量。
(2)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要轻拿轻放。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C)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
1.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调: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左偏右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
3.测: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4.记: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把被测物体的质量记录下来,
测完后把砝码放回盒内,不许遗漏.游码移回零刻线
教师边讲边示范,同时指出容易出错的地方
教师指出:①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左调;
②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如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横梁也平衡;
③天平调好后,左右天平盘不能互换。
(d)测一测:
1.用天平称一个橡皮质量,教师进入学生中,观察、指导,总结
2.用天平如何测小瓶中水的质量,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总结
(四)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它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变化而变化
小结:找学生完成,师补充
1.质量定义
2.质量的单位
3.质量的测量
4.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五)练一练:ppt课件
(六)作业
板书设计 6.1 质量
1. 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符号(m)
2. 质量的单位:
千克(kg);克(g);毫克(mg);吨(t)
单位换算:1 t =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4、托盘天平的使用
①天平的结构②注意事项③使用步骤:放调测记
5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它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变化而变化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实验后讨论,归纳出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即培养了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巡查指导学生实验,让学生交换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结果分析和归纳,使学生从实验中寻找物理规律,培养学生从实验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
2.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天平的观察、实验和使用,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质量是表示_的物理量,用字母_表示。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3×105kg﹦_t=_g 2×104g=_kg=_mg
二、新课导入
现在,我出一个难题,谁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小明的
妈妈买了一个金戒指,很想知道质量是多少,你能想办法帮她测出来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质量的测量。
一、讲授新课
(一)质量的测量工具
问题:日常生活中买菜、买粮称出的都是货物的质量,你见过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
学生回答,课件展示常用的工具。
教师说谜底为天平的谜语,学生猜谜引入天平。
(二)天平的使用
1. 幻灯片出示天平,学生对照实物认识天平的构造。
2. 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学生看课本,总结回答:
a.为了保持天平的精确度,我们应做到哪些要求?
b.请同学们逐条讨论分析,如果不按照这些要求做,会出现什么问题?(三)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a.天平的调节
1. 天平的放置
2.调节横梁平衡
学生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天平的平衡螺母在什么位置?把游码拨到0刻度线处,观察指针的位置,应如何调整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横梁平衡的标志是什么?
﹝3﹞你用的砝码盒中,最小质量是多大?总质量是多少?标尺上游码的分度值是多大?
﹝4﹞如何读取被测物体的质量?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演示。
总结天平使用歌:
一放平,二调零,三转螺母成平衡,一边低向另一边转,针指中线才算完。
左物右码镊子夹,游码最后调平衡,砝码游码加起来,物体质量测出来。
3、学生用天平测出橡皮的质量。
投影友情提示:
(1)在称量质量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物体要放在左盘,砝码要放在右盘。
(3)称量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4)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所表示的质量。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操作错误。
﹝四﹞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上的“想想做做”
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活动,最后交流结果。
各小组交流,说出你们的发现。
教师总结: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的变化而变化。
游戏:传橡皮
拓展应用:
我国宇航员杨利伟把科研仪器带到太空中,仪器的质量改变了吗?由此你又有何新的发现?
谁能完整的总结出刚才发现的规律?
总结: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在各方面都一定有很多收获,下面大家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2、想一想,做一做,如何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