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星云湖保护条例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0.29•【字号】云政发[2007]165号•【施行日期】2007.10.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云政发[2007]165号)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有效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以及《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在水利部《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云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云南省2004年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划定了我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包括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现公告如下:一、重点预防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我省红河流域、澜沧江流域、怒江流域和伊洛瓦底江流域等西南诸河流域范围内,涉及红河、文山、普洱、西双版纳、大理、保山、德宏、怒江和迪庆9个州市的30个县市区。
其次包括滇池、抚仙湖、洱海、程海、阳宗海、异龙湖、星云湖、杞麓湖、泸沽湖等9大高原湖泊环湖区和松华坝水库水源区、渔洞水库水源区等重点水源保护区。
本区目前水土流失较轻、林草覆盖度较高,但存在水土流失加剧的潜在危险。
该区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建立健全管护机构,制定有力措施,强化监督管理。
要实施封育保护、生态修复等措施,限制开发建设活动,有效避免人为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二、重点监督区广泛分布在我省6大流域和16个州市,共涉及66个县市区。
本区目前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活动较为集中和频繁,损坏原地貌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危害后果较为严重。
该区要依法实施重点监督,加强执法检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法制观念,贯彻执行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制度,遏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云南省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和名录发布规定》的通知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云南省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和名录发布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24.08.09•【字号】云林规〔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9.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云南省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和名录发布规定》的通知各州、市人民政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云南省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和名录发布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8月9日云南省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和名录发布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湿地分级管理及名录制度,规范云南省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和名录发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省级重要湿地,是指在云南省范围内,在生态系统典型性、生态功能重要性等方面具有突出价值和意义,符合《省级重要湿地认定》(DB53/T626),经过认定并列入省级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
第三条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和名录发布,坚持公开、公正、科学的原则,严格标准和程序。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授权省级林业草原主管部门负责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和名录发布工作。
第五条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原则上采用申报制。
县(市、区)级林业草原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省级重要湿地申报材料,涉及跨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的人民政府协商一致后,共同组织编制省级重要湿地申报材料。
州(市)级林业草原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省级重要湿地的申报和信息更新工作。
第二章申报条件第六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湿地,可申报列入省级重要湿地。
(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定义的湿地。
(二)符合《省级重要湿地认定》(DB53/T626)标准的湿地。
第七条申报省级重要湿地时,应当组织对申报湿地的位置、分布范围、湿地类型及面积、生态状况、土地权属、保护管理情况等开展调查评估,形成申报材料。
云南星云湖南岸生态整治规划

星云湖地处东经 1 4’ ’ 12 8 5 一 Q ̄4 ’ ’, 北纬 4 1 ’2 ” 2 。2 ’0 ”之 间 ,属 中亚热 o 7 0 4 3 3
抚仙 湖相 联 。大 小入 湖河 流 1条 ,多 年平 均流 人 4
抚仙湖水量约2 O 万m O 。星云湖流域概况见表 4
tu s v l eT e p a n n o k t e sr tg fc mb n n o o t lw t o tm r a me tt e a i tt h e - u e in a d o r m a u .h l n ig to h tae y o o ii g t p c n r i b t i o h o t t n o r h b l a e t e e o f n t n e i o
张 琪 ,钟 晖
( 明理 工 大学 艺术与传 媒 学 院 昆明 6 0 2 昆 5 2 4)
摘 要 阐述 了高原湖 泊星云湖的 自然条件、 污染根 源和景观特 点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 项 目星云湖 南岸 ( 一期 )生 态整 治规 划,尝试在整个流域 范围内运 用G s I分析 生态湿地 建设 、农 业面源污染控 制和 重现 滨水空间等 ,改善 生态旅游价 值。规 划采 用顶 端控 制和 底端治理相 结合 的策略 ,恢复 星云湖流域 的生 态功
能,解决星云湖流域现有的突 出问题 。
关 键 词 高原 湖泊 景 观生 态 规 划 生 态 修 复 顶端控制 底 端 治 理
Ab t c T i a e e c i e h au a o d t n fp ae u l k - n y n L k ,p l t n s u c n a d c p sr t a h s p p r d s rb d t e n t r lc n i o s o lt a a e Xi g u a e ol i o r e a d ln s a e i uo f au e . c r i gt h c lgc lr h b l a in p a n i g o o t a k o n y n L k , t r d t s S a ay i,o sr c e trs Ac o d n o t e e o o ia e a i tt l n t fs uh b n fXi g u a e i t e o u e GI n lssc n tu t i o n i e o wel dc n r la rc l r o — on O r e p l t n a d r p o u e w t r o ts a e t r v h trq ai n c - c— t n a ,o t g iu t e n n p i t u c o l i n e r d c a ef n p c o i o e t e wae u l y a d e o o u S uo r mp t
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2018年修正)

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201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1.29•【字号】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3号•【施行日期】2018.11.29•【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2012年9月28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11月29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第三章综合保护第四章一级保护区第五章二级保护区第六章三级保护区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滇池的保护和管理,防治水污染,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滇池保护范围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滇池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昆明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是昆明市城市备用饮用水源,是具备防洪、调蓄、灌溉、景观、生态和气候调节等功能的高原城市湖泊。
滇池分为外海和草海。
滇池外海控制运行水位为:正常高水位1887.5米,最低工作水位1885.5米,特枯水年对策水位1885.2米,汛期限制水位1887.2米,2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1887.5米。
滇池草海控制运行水位为:正常高水位1886.8米,最低工作水位1885.5米。
第四条滇池水质适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外海水质按Ⅲ类水标准保护,草海水质按Ⅳ类水标准保护。
第五条滇池保护范围是以滇池水体为主的整个滇池流域,涉及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晋宁、嵩明7个县(区)2920平方公里的区域。
滇池保护范围分为下列一、二、三级保护区和城镇饮用水源保护区:(一)一级保护区,指滇池水域以及保护界桩向外水平延伸100米以内的区域,但保护界桩在环湖路(不含水体上的桥梁)以外的,以环湖路以内的路缘线为界;(二)二级保护区,指一级保护区以外至滇池面山以内的城市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以及主要入湖河道两侧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50米以内的区域;(三)三级保护区,指一、二级保护区以外,滇池流域分水岭以内的区域。
云南省水文条例

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8号)《云南省水文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0年3月26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0年3月26日云南省水文条例(2010年3月26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加强水文管理,规范水文工作,发展水文事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文站网规划与建设,水文监测与预报,水资源动态监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水文监测资料汇交、保管与使用,水文设施与水文监测环境的保护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将水文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省级财政预算。
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当地水文事业的发展,安排资金用于水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全省水文工作的主管部门,其直属的省水文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省水文机构派驻州(市)、县(市、区)的水文机构同时接受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文管理工作。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水文事业发展规划、流域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和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组织编制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征求省级有关部门及有关州(市)人民政府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省水文机构应当根据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水文站网建设、水文监测和情报预报设施建设、水文信息化建设等专项规划,征求省级有关部门意见后,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发展改革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修改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应当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六条在国家基本水文测站覆盖的区域,确需设立专用水文测站的,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之一:(一)总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水库;(二)总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上的大中型水电站;(三)承担城镇、重要交通干线等防汛任务的小型水库;(四)设计流量4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引水工程或者提水工程;(五)日取水量在3000立方米以上的水井工程。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21修正)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21修正)【发文字号】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3届〕第58号【发布部门】云南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9.29【实施日期】2021.09.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7年12月3日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11月29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21年9月29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条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自然保护区,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国家或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自然保护为目的,依法划出一定面积的陆地、水域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侵占自然保护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控告。
对保护、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以及在有关的科学研究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把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作为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
第六条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应当坚持“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方针;妥善处理好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自然保护区实施监督管理。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拟订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按照管辖权限组织相应的自然保护区建立、调整及规划的审查(审核);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查处破坏、侵占自然保护区的重大事件。
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16年修订)

【法规标题】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16年修订)【发布部门】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文字号】【适用区域】云南省【发布时间】2016-09-29【生效时间】2016-09-29【关键词】环境质量与基础,资源管理【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取代了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1994年发布)【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07年5月23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16年9月29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抚仙湖的保护和管理,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抚仙湖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抚仙湖保护范围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抚仙湖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统一管理、综合防治、全面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抚仙湖保护范围按照功能和保护要求,划分为下列两个区域:(一)一级保护区,包括水域和湖滨带。
水域是指抚仙湖最高蓄水位以下的区域,湖滨带是指最高蓄水位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00米的范围。
(二)二级保护区,是指一级保护区以外集水区以内的范围。
第五条抚仙湖最高蓄水位为1723.35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最低运行水位为1721.65米。
抚仙湖水质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Ⅰ类水标准保护。
第六条玉溪市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抚仙湖保护工作,将抚仙湖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长期稳定的保护投入运行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
澄江县、江川区、华宁县 (以下简称沿湖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抚仙湖保护工作。
沿湖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抚仙湖保护工作,并应当指定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
星云湖径流区生态现状与治理措施

2015年第2期现代园艺星云湖径流区生态现状与治理措施张凤兰(云南省江川县林业局652600)在了解星云湖径流区生态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提出了6项生态治理措施。
星云湖;生态现状;治理措施用不同的造林措施。
加大星云湖近山、面山造林绿化和森林景观建设的力度,因地制宜,分片实施。
“见缝插针”,点状绿化、线状绿化、块状绿化相结合。
尽快改善近山面山林业生态环境条件,提高森林防护效益,减少水土流失,逐步改善星云湖径流区的生态环境。
2.3强化治理措施优先开展湖岸、环湖大堤、湖滨公路两旁造林绿化,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草则草。
综合整治沟河、退塘还湖、清理湖岸垃圾等,在岸边种植柳树、苇丛、茭草等。
采用爆破、挖大塘、换客土等工程措施,攻克星云湖近山面山1050.2hm 2的轻度、中度石漠化难造林地,完成673.3hm 2的宜林荒山、无立木林地的造林绿化。
对现有云南松纯林进行补植补造,配植适当数量的阔叶树种,逐步改善林分结构,增强林分的抗病防虫的能力。
2.4加强生态治理技术支撑结合江川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开展树种驯化、良种选育、造林模式及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森林病虫害综防技术,提高造林绿化的质量和成效,提高森林生态效益,遏制云南松小蠹虫等危害、蔓延,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
2.5加强林地管护进行治安综合治理,严禁人、畜践踏幼树和其它损害;坚决打击乱砍滥伐、偷砍盗伐行为,严禁毁林开荒、毁林种地;严格执行林地审批程序,禁止非法占用林地;规范林地、林木流转交易程序,严格管理木材采伐、运输和经营;加强林区用火管理,防止森林火灾发生;逐步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能力,防止森林病虫害大面积的发生、蔓延,切实保护好星云湖径流区现有森林资源和林地资源。
2.6多渠道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从森林资源公益性质的特点考虑,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农民投入为辅的融资机制。
云南省星云湖保护条例-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63号

云南省星云湖保护条例正文:----------------------------------------------------------------------------------------------------------------------------------------------------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63号)《云南省星云湖保护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9月29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7年9月29日云南省星云湖保护条例(2007年9月29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加强星云湖的保护,防治水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星云湖保护区范围内从事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星云湖保护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综合防治、全面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星云湖最高蓄水位为1722.5米(黄海高程,下同),最低蓄水位为1720.8米。
星云湖水质按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Ⅲ类水标准保护。
第五条星云湖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为星云湖水体及星云湖最高蓄水位沿地表外延100米以内的范围。
二级保护区为除一级保护区以外的径流区。
一级保护区的界线由江川县人民政府划定并设置界桩。
第六条玉溪市人民政府对星云湖保护工作进行协调和监督管理。
江川县人民政府负责星云湖的保护工作。
玉溪市、江川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星云湖保护利用规划,逐步建立湖泊保护投入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
第七条星云湖水资源调度由玉溪市人民政府负责。
第八条玉溪市、江川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将星云湖保护列入工作计划,做好湖泊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防治水污染。
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

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004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利用和保护各种自然资源,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我省环境保护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结合云南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湖泊、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制定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对策与综合措施,并付诸实施。
第五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有责任采取必要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遵守当地人民政府保护环境的有关规定,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六条全省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切实将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将保护环境的费用纳入各级人民政府和部门的预算,确保其实施。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依靠科技进步,推广无污染、少污染、低消耗、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和科技交流。
第九条各级环保、工交、农林、水利、科技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组织领导,推广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制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规划和计划。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把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列入教育规划和教学计划。
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应当按有关规定,设置环境保护专业或者课程。
各级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和监督。
第十条对保护和改善环境做出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2023年)

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2023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1.30•【字号】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4届〕第15号•【施行日期】2024.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十五号《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23年11月30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11月30日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2023年11月30日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保护管理职责第三章规划与管控第四章水污染防治第五章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第六章绿色发展第七章保障与监督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滇池保护,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滇池流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以及各类生产生活、开发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滇池流域,是指以滇池水体为主的集水区域,主要涉及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区和晋宁区。
第三条滇池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创新驱动、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优化、调整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流域生态系统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第四条滇池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昆明市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是昆明市城市备用饮用水源,是具备防洪、调蓄、灌溉、景观、生态和气候调节等功能的高原城市湖泊。
玉溪市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水生生物放生活动管理规定

玉溪市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水生生物放生活动管理规定(听证修改稿)第一条为规范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以下简称“三湖”)水生生物放生活动,防止外来物种对“三湖”水生生物和水域环境的侵害,维护“三湖”生物多样性,确保“三湖”水域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云南省星云湖保护条例》、《云南省杞麓湖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放生活动,指单位、团体或个人在“三湖”一级保护区及其入湖河道投放符合规定物种的活体水生动物的活动。
第三条任何单位、团体和个人都有保护“三湖”水域生态环境安全的义务。
禁止在“三湖”一级保护区及其入湖河道非法开展放生活动。
第四条放生活动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合理计划,严格质量、种源纯正,形式合法、保障到位的原则。
第五条在“三湖”一级保护区及其入湖河道进行放生活动的,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六条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负责“三湖”放生活动的监督管理、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各大队具体负责其辖区内放生活动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三湖”管理处、综合行政执法各大队和澄江县、江川区、通海县渔业行政执法部门应当积极开展水生生物资源保护重要意义,以及无序放生活动对“三湖”生态安全危害等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保护“三湖”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意识,确保放生活动科学有序、安全规范。
第八条单位、团体和个人可以通过认购“三湖”放流物种、捐助资金、参加志愿者活动等多种途经和方式依规参与“三湖”增殖放流活动。
第九条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及其入湖河道内可以放生的物种为抚仙湖土著鱼类。
如鱼康鱼良白鱼、抚仙金线鲃、云南倒刺鲃等土著鱼类。
星云湖、杞麓湖一级保护区及其入湖河道可以放生的物种为:杞麓鲤、大头鲤、鲫、鲢、鳙等鱼类。
第十条在“三湖”一级保护区及其入湖河道禁止放生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安全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常见物种如下:(一)巴西红耳龟、美国青蛙、牛蛙等外来两栖类、爬行类物种;(二)食人鱼、革胡子鲶(俗称江鳅)、大口鲶(俗称清道夫)、鳄雀鳝等大型肉食性鱼类;(三)草鱼等大型草食性鱼类;(四)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福寿螺等甲壳类物种;(五)太湖新银鱼、麦穗鱼、棒花鱼、中华鳑鲏、食蚊鱼、间下鱵鱼(俗称箭鱼)、黄黝鱼、子陵栉鰕虎鱼、波氏栉鰕虎鱼、黄颡鱼等外来物种。
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9.26•【字号】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三十号•【施行日期】2024.1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三十号《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4年9月26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9月26日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4年9月26日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第四章污染防治第五章绿色低碳发展第六章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保障公众健康,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以美丽云南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系统治理、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负责。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明确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机构,配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人员,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要求。
鼓励和引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方式,协助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水行政、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林草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的决定(2016)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的决定(2016)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6.09.29•【字号】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9号•【施行日期】2016.09.29•【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立法工作正文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的决定(2016年9月29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一、将第五条改为第三条,修改为:“抚仙湖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统一管理、综合防治、全面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将第四条改为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抚仙湖最高蓄水位为1723.35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最低运行水位为1721.65米。
”三、第六条第二款修改为:“澄江县、江川区、华宁县(以下简称沿湖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抚仙湖保护工作。
”第三款中的“各镇人民政府”修改为:“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第四款修改为:“玉溪市和沿湖县区(以下简称市、县区)人民政府公安、国土、环保、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抚仙湖的保护工作。
”增加一款,作为第五款:“鼓励抚仙湖保护范围内的村民委员会(社区)和村(居)民小组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等方式,组织和引导村(居)民参与抚仙湖保护。
”四、将第八条、第九条改为第七条,修改为:“玉溪市人民政府设立抚仙湖管理机构,对抚仙湖实施统一保护和管理,履行下列主要职责:“(一)宣传和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二)组织编制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抚仙湖水量年度调度计划,由玉溪市人民政府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三)制定抚仙湖保护管理措施,报玉溪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四)执行年度取水总量控制计划,管理海口节制闸和隔河调节闸,在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发放取水许可证,征收水资源费;“(五)制定抚仙湖渔业发展规划、捕捞控制计划,规定捕捞方式和网具规格,登记、检验渔业船舶,发放捕捞许可证、垂钓证,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六)发放非机动船入湖许可证,负责水上安全管理工作;“(七)组织抚仙湖保护、治理、开发、利用的科学研究;“(八)配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建立抚仙湖水质监测、预警制度;“(九)在抚仙湖一级保护区设置界桩、标识标牌;“(十)在抚仙湖一级保护区集中行使水政、环保、渔政、水运及海事等部门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其实施方案由玉溪市人民政府拟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湖泊法实施条例2023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湖泊法实施条例2023修正版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促进湖泊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湖泊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 第二条湖泊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家依法管理和保护。
* 第三条湖泊的利用、保护和管理应当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湖泊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第四条国家对湖泊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建立湖泊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长效机制。
* 第五条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在湖泊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
* 第六条鼓励开展湖泊环境保护和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提升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 第七条加强湖泊保护意识的培养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湖泊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第三章湖泊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八条设立湖泊管理机构,负责湖泊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
* 第九条湖泊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湖泊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湖泊的变化情况。
* 第十条湖泊管理机构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湖泊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合力。
第四章法律责任和监督* 第十一条对违反湖泊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行为,相关部门应当依法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 第十二条对湖泊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职责、滥用职权等行为,相关部门应当依法进行监督和管理。
* 第十三条加强对湖泊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监督,及时纠正和整改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附则* 第十四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第十五条本条例解释权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湖泊管理机构所有。
以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湖泊法实施条例2023修正版》的主要内容,旨在进一步保护和合理利用湖泊资源,促进湖泊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的恢复。
保护湖泊资源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我们应当共同努力,形成保护湖泊的良好氛围。
星云湖

(三)以削减主要入湖污染物总量为核心, 加快工程治理
一、是实施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 二、是实施退塘退田还湖及生态修复工程。 三、是实施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四、是实施底泥疏浚工程。 五、是实施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 六、是启动星云湖防洪截污大堤建设。
(四)开展流域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各项治理
星云湖的地理位臵
• 星云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境内,地理位臵为东经 102045′,北纬24017′,南与杞麓湖相邻,北与抚仙湖相 通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的源头湖泊,为滇中高原陷落性 浅水湖,是抚仙湖上游的唯一湖泊,两湖由一条长2.2km 的隔河相连,海拔高程1722m,湖面面积34.7km2,湖岸线 长36.3km,当水位1722米时,最大水深9.5米,平均水深 5.91米,水面34.71km2,湖泊容水量为1.84亿立方米。出流 由人工闸门控制,湖水经隔河流入抚仙湖,多年平均入湖 水量约为4000万m3。
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环境科学概论》
星云湖的污染问题及其治理
主要内容
简 介 地理位臵 资 源 水质情况 污染程度 治理措施
简介
• 星云湖—是由断层形成的湖泊,主要是燕 山运动,喜马拉雅山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的 结果,第四世纪晚期,云南高原不断运动, 因其底断裂及断裂的强烈运动,致使夷平 面解体在江川、澄江、华宁及周围新断裂 沿线,局部拉张了断陷盆地出现沼泽、湖 泊环境。星云湖为高原断层湖,呈肾形, 淡水。
江川县标本兼治治理星云湖
一、是着力实施“环湖截污治污、环湖面源污染控制、环湖生 态修复、环湖林业生态、入湖河道治理、湖泊内源污染控制、 两湖流域环境监管”七大工程,坚持不懈地治理、保护星云湖, 努力实现星云湖水质的明显好转。 二、是建立打捞清理水葫芦的长效机制。 1.是加大投入,将打捞清理水葫芦工作经费纳入2009年度财 政预算,配备专项经费; 2.是制定出台打捞清理星云湖水葫芦工作方案及考核奖惩方 案,严格考核奖惩,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在2007年、2008年全面打捞清理的基础上,划定区域, 购臵专门船只、设备,明确专人进行打捞清理; 四、是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及督查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 导和督促检查,对开展工作不力的将实施行政问责。
江川星云湖治理方案

江川星云湖治理方案1. 背景介绍江川星云湖位于中国云南省江川县境内,是一片国家级自然湿地保护区。
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星云湖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保护和恢复星云湖的生态环境,制定了本治理方案。
2. 治理目标•恢复星云湖水体的清洁度,减少水污染源;•保护星云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提高星云湖周边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动。
3. 治理措施3.1 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监测站点,监测星云湖水质、底泥等参数;•针对污染源进行管控和治理,防止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进入湖泊;•推行河湖长制,加强水域巡查和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污染事件;•开展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引导社区居民和游客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
3.2 生态系统保护•制定湖岸带保护规划,划定湖岸带保护区域,严禁非法采砂、填湖等破坏行为;•加强水生植物保护,恢复湖泊中的湿地植被,提供栖息地和食物供给;•大力开展水生生物保护和繁育工作,保护星云湖内特有的鱼类、鸟类等物种;•建立湖泊生态修复基地,进行湖泊水质净化和湿地恢复试验。
3.3 社区环保行动•开展环保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技能;•宣传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社区居民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社区环保组织,组织居民参与湖泊周边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活动;•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湖泊旅游经济,提高环保的经济效益。
4. 治理成效评估为了了解治理措施的效果和湖泊生态环境的恢复情况,将进行定期的治理成效评估,重点监测以下指标:•湖泊水质指标,如COD、氨氮、总磷、总氮等;•湖泊生物多样性指标,如鱼类种群数量、鸟类迁徙数量等;•湖岸带植被覆盖率、种类等指标;•社区居民环保意识和行为的调查等。
根据评估结果,对治理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
5. 资金投入和保障为了实施江川星云湖治理方案,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
资金主要来源包括:•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环保专项资金;•社会捐赠和募集资金。
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

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2.11.25•【字号】•【施行日期】1992.11.25•【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1992年11月25日云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1992年11月25日公布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在云南省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必须遵守《水法》和本办法。
跨省河流、湖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国家有专门规定的,执行国家规定。
第三条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修建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属于集体所有。
农民家庭和个人及合伙人所修建的塘坝、水池、水窖和饮水井中的水,属于家庭和个人及合伙人所有。
第四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按统一规划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各项事业,保护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加强水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水质。
第七条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有偿用水。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约用水的管理。
各单位用水应当采取节约用水的先进技术,降低水的消耗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对水资源和水工程供水实行有偿使用。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第八条全省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省水利水电厅是省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
云南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云南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1992年11月25日云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 12月 3日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订十五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2004年 6月 29 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和废止16件涉及行政许可的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本条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结合云南省实际而制定。
条例包括总则、环境管理机构和职责、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法律责任和附则七章共六十三条。
《云南省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08年3月28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已由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1年7月28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环境保护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已经云南省环境保护局2003年7月10日第五次局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现予发布。
云南省环境保护局、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云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云南省监察厅、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云南省司法厅、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云南省2005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云环发[2005]374号《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2001年10月16日省人民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规定是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结合云南省实际制定的,共有十七条。
《规定》明确了省、市、县环保部门的审批权限: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审批的总投资不满200万元的工业建设项目和总投资不满500万元的非工业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由县、市、区环保部门负债审批。
云南省星云湖管理条例

云南省星云湖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6.03.29•【字号】省八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2号]•【施行日期】1996.05.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省八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2号)《云南省星云湖管理条例》,已经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1996年3月29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1996年5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6年3月29日云南省星云湖管理条例(一九九六年三月二十九日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江川县星云湖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星云湖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星云湖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统一管理,综合防治。
第三条星云湖最高运行水位为1722.5米(黄海高程,下同),最低运行水位1721.5米。
星云湖水质的保护按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执行。
第四条星云湖的湖区属国家所有。
星云湖的湖区岸线(包括湖堤)由江川县人民政府勘定,并设立界标。
第五条星云湖水域及沿岸枣园至新西大河口段公路以下、头咀道班至自来水厂段二级公路以下、大凹红石岩一级抽水站取水口至红坡脚村南段最高水位线外水平距离20米内,其余沿岸最高水位线外水平距离100米以内,为星云湖的管理范围。
星云湖径流区为保护范围。
在星云湖管理、保护范围内从事生产、生活及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应遵守本条例。
第六条江川县人民政府对星云湖实行统一管理,并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和实施星云湖综合治理规划。
星云湖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由江川县人民政府会同玉溪地区行政公署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星云湖保护条例
【法规类别】法制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3号
【发布部门】云南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07.09.29
【实施日期】2008.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
(第63号)
《云南省星云湖保护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9月29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7年9月29日
云南省星云湖保护条例
(2007年9月29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了加强星云湖的保护,防治水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星云湖保护区范围内从事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星云湖保护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综合防治、全面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星云湖最高蓄水位为1722.5米(黄海高程,下同),最低蓄水位为1720.8米。
星云湖水质按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规定的Ⅲ类水标准保护。
第五条星云湖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为星云湖水体及星云湖最高蓄水位沿地表外延100米以内的范围。
二级保护区为除一级保护区以外的径流区。
一级保护区的界线由江川县人民政府划定并设置界桩。
第六条玉溪市人民政府对星云湖保护工作进行协调和监督管理。
江川县人民政府负责星云湖的保护工作。
玉溪市、江川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星云湖保护利用规划,逐步建立湖泊保护投入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
第七条星云湖水资源调度由玉溪市人民政府负责。
第八条玉溪市、江川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将星云湖保护列入工作计划,做好湖泊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防治水污染。
星云湖保护区范围内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星云湖的保护工作,并指定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
第九条星云湖保护范围内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星云湖的野生动植物以及周边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名木古树和渔沟的保护。
第十条星云湖保护和管理经费纳入玉溪市、江川县财政预算。
征收的水资源费、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依法上缴江川县财政。
玉溪市、江川县人民政府应当从有关规费中安排一定资金,扶持保护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具体办法由玉溪市人民政府按有关规定制定。
第十一条星云湖的水环境质量状况由江川县人民政府定期向社会公布。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星云湖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湖泊、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