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燕霞教学设计-杠杆第一节

合集下载

“杠杆”教学设计(第1课时)

“杠杆”教学设计(第1课时)

“杠杆”教课方案(第 1 课时)【设计理念】从学生生活中熟习的很多工具杠杆谈起,经过学生主动察看、剖析、猜想、研究,进而获得杠杆观点及其均衡条件。

教课要表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的基本理念,尽量切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进而激倡始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育学生的研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目标: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观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察看和实验,认识杠杆的构造。

经过研究,认识杠杆的均衡条件。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过学生的研究实验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互相协作精神。

【教课重、难点】经历科学研究过程,概括杠杆均衡条件。

【教课器具】1.学生自备的工具。

(剪刀、直尺、木棍等)2.分组实验器械:铁架台、杠杆、钩码等。

3.杆秤、水果、汽水瓶、多媒体、光盘等。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问学生怎样翻开汽水瓶盖,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生活中使用的各样工具”的话题。

让学生展现自带的工具,说明它们的用途和气处。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展现:生活中常常使用的工具(比如扳手、羊角锤、订书机等) 。

教师发问: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见过大型机械吗?能否认识它们的用途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鼓舞,并利用多媒体展现:生产中常有的机械。

介绍:我国古代就有了使用各样机械的先例。

指出,固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勤奋的人民用自己的聪慧才华制造的各样简单工具,改良了生产条件,方便了生活。

多媒体显示:古代天平、桔槔、舂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使用情况。

教师总结并指出:生活和生产中的这些机械和工具实质上就是利用了“杠杆”的知识。

教师发问:为何使用这些工具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利处?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课研究杠杆的共同特点,认识杠杆:学生活动 1让学生察看桔槔(多媒体显示)。

学生活动 2学生察看教师用木棍撬重物的过程。

学生活动 3学生议论。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及其分类。

2.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 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杠杆的定义及其分类。

2. 掌握杠杆的五要素,并能正确画出各种杠杆的五要素。

3.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的分类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杠杆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翘板,来引入杠杆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翘板的工作原理,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杠杆的五要素(1)讲解支点: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讲解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讲解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讲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讲解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在讲解过程中,配合PPT和杠杆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五要素。

3. 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通过PPT展示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4. 讲解杠杆的分类(1)一类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如撬棍。

(2)二类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如天平。

(3)三类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如剪刀。

通过PPT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杠杆的分类。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

七、作业设计(1)撬棍(2)天平(3)剪刀答案:(1)一类杠杆,因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2)二类杠杆,因为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3)三类杠杆,因为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2. 题目:一个学生用5N的力撬起一块重30N的石头,石头离支点1m,学生的手离支点0.5m。

第1节 杠杆优秀教学设计

第1节 杠杆优秀教学设计

初级中学物理学科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学生预习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钉在木板上的图钉,想出办法怎样可以将其拔出来?2、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省力?3、观察开瓶起子、衣服夹子使用时的特点。

4、指出用上述方法时,有什么共同之处?二、探究释疑(吃准课标,吃透教材,通过讲解示范,再拓展、变式)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杠杆的概念。

二、认识杠杆1、得出杠杆的定义在_______的作用下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称做杠杆。

2、关于杠杆的名词:支点:杠杆可以绕其__________的点,符号是________。

动力:_______杠杆转动的力,符号是________。

阻力:_______杠杆转动的力,符号是________。

动力臂:从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阻力臂:从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什么叫力的作用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杠杆示意图的画法:例题:画出用木棒撬石头的杠杆示意图。

方法:先找支点O;再确定动力、阻力的作用点;判断动力、阻力方向,画出动力、阻力;再画力臂,标出力臂的符号。

力臂的画法有两种:一种用带箭头的细线表示,另一种用虚线加大括号表示。

讨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和“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是一样的吗?(可画图说明)练习:1.画出图1中力F1、F2的力臂l1和l2。

2.画出图2中力F的力臂。

3.画出图3所示的扳鱼网的杠杆示意图,并标出动力和阻力臂。

二、探究释疑(吃准课标,吃透教材,通过讲解示范,再拓展、变式)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讨论:什么叫杠杆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1节 杠杆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1节 杠杆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第一节杠杆(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理解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五要素(3)通过实验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和演示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来自于生活的,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杠杠力臂的确定;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杠杆支架、钩码、刻度尺、线、展示用的各类杠杠(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介绍各类简单机械,通过ppt展示各种杠杠。

引入杠杆一节的学习内容。

二、什么是杠杆?出示一些实物,象瓶起子,剪刀等并演示如何使用。

请学生归纳其相同点(使用时绕着某个固定点转动)。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向学生介绍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杠杆。

要点:(1)硬棒(2)绕着固定点转动三、几个名词1、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12、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23、支点:绕着转动的那个点O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 1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 2PS :力的作用线指的是经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学生练习:目的增强对力臂的理解,掌握力臂作图的方法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介绍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称为杠杆的平衡。

2、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猜想与假设:根据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猜想平衡条件。

(3)展示实验研究方案,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器材进行研究(4)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强调注意事项:为什么在实验时,要通过移动钩码所在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5)分析与归纳: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F 1l 1= F 2l 2 或=F1F2l 2l 1即:力与力臂成反比五、例题分析学生练习六、作业。

第1节 杠杆-人教八下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第1节 杠杆-人教八下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通过实物或 图片分析,帮助 学生认识省力杠 杆、费力杠杆的 特点及其在生活 中的应用。
A.使用动力臂长的杠杆省力 B.使用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省力 C.使用阻力臂长的杠杆费力 三、巩固 D.使用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费力 练习 2.如图所示,一轻质杆 OA 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 可绕 O 点转动,已知 OA=0.3 m,OB=0.2 m,在 A 点处悬挂一重物 G,重力为 20 N,若在 B 处施 一竖直向上的拉力 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 时拉力 F 为多少牛? 练习 思考、
1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杠杆的五要素及杠杆力臂画法;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生活中的省力杠杆和费力 杠杆; 难点:杠杆力臂的画法;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 探究法、讲授法、实验法 方法 使用 器材 课时 带钉子的木板、螺丝刀、羊角锤、钳子、钓鱼竿模型、镊子、理发剪子、裁纸刀、 食品夹子、筷子、带刻度的杠杆、铁架台、钩码 1 课时
1. 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教学 目标 过程与 2.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科学归纳的 方法 能力。
1.通过杠杆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到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体会 情感态 学习物理的价值; 度与 2.激发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乐于发现其中的各种杠杆,具 价值观 有利用杠杆方便生活的意识。
3
考,激发学生兴
通过学生亲 身体验,帮助学 生认识并总结杠 杆的共同特征, 体会杠杆的作 交流、 回答、 观察 用,为后续教学 做好铺垫。
回答
(3)杠杆是最简单的机械之一。 3.生活中的杠杆 展示:古代建筑时用到的杠杆、桔槔 猜想
讨论、 实验、 汇报 展示:单杠杆:钓鱼竿、杆秤、跷跷板 提问:这些杠杆是怎样工作的? 展示:双杠杆:剪子、食品夹子、镊子、钳子 讲授:双杠杆的工作原理 提问:从古至今,人类为什么要使用杠杆呢?请结 思考、 合你的实际体验来谈一谈。 4.杠杆的五要素 展示:撬棍的五要素 思考 回答 通过课件帮 助学生认识杠杆 的五要素。 回答 给学生提供 丰富的素材,恰 当运用变式,丰 富学生对杠杆的 认识。

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杠杆是一种能绕固定点(支点)转动的硬棒,根据力与力臂的关系,杠杆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动力大于阻力,省力杠杆;一类是动力小于阻力,费力杠杆;还有一类是动力等于阻力,等臂杠杆。

2. 力臂的概念:力臂是力的作用线与支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3.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是判断杠杆是否平衡的重要依据。

4. 杠杆的应用:了解并掌握杠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撬棍、剪刀、钳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定义、分类和杠杆的平衡条件,能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力臂的画法。

2. 教学重点:杠杆的分类,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模型、教学挂图。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等)、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工具,如撬棍、剪刀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工作原理。

2. 概念讲解: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力臂的概念,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动手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并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的定义:能绕固定点(支点)转动的硬棒。

杠杆的分类:1. 省力杠杆:动力 > 阻力2. 费力杠杆:动力 < 阻力3. 等臂杠杆:动力 = 阻力力臂:力的作用线与支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 动力臂 = 阻力× 阻力臂七、作业设计1. 选择题:A. 剪刀B. 钳子C. 撬棍D. 天平(2)若动力臂与阻力臂长度相等,那么该杠杆属于()。

杠杆教案(第一课时)

杠杆教案(第一课时)

杠杆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想法:先带一些生活中的工具让学生对机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通过对工具的操作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杠杆,然后直接告诉杠杆的五要素并以习题加以巩固。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杠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是杠杆,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2、认识杠杆的五要素,并会在实物上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器材:起子,图钉,开瓶扳手,夹子,木块
重点:理解杠杆的五要素
难点:画杠杆的五要素,特别是在有力臂让画力的情况。

教学过程:
教后记:。

初中物理教案 杠杆 第一课时

初中物理教案 杠杆 第一课时
(通过思考、交流学生回答:这样便于测量力臂)。
(生亲手做实验,并记录数据,师巡回指导、点拨)
次 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2
3
(提出要求)同学们把几组数据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看一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有什么关系?
互动方式:
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探究、讨论。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第一课时

杠杆(第一课时)




1、知识: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能力:通过探究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展示方式:
多媒体大屏幕或小黑板
重点
认识杠杆五要素,了解杠杆平衡条件
展示方式:
生动手做实验小组Leabharlann 作、交流。师巡回指导、点拨。




1、(出示题目,学生自主解答后小组间交流展示)
练习题:如图所示,OA=25cm,OB=20cm,OC=20cm,AC=15cm,B点所挂物体重为45N,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36N B、45N C、50N D、60N
(分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就可以求出F,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是OC而不是OA。
学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再观察实物,小组讨论后找出杠杆的共同特征。
学生活动1、学生观察跷跷板、抽水机(课本)
学生活动2、学生观察教师用木棍撬重物的过程。
(生讨论归纳、总结)得到杠杆的概念……
教师出示几个杠杆的挂图。
学生指出图中的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杠杆》第1课时教学设计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杠杆》第1课时教学设计

《杠杆》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杠杆的定义,会识别生活中的杠杆(2)认识杠杆“五要素”(3)会画力臂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构造。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力臂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重点是了解杠杆的五要素;2、通过实验获得力臂的概念。

【教学难点】力臂概念的形成【教学资源】木棍、书包、自制圆形杠杆支架钩码(分组,6人一组)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曹冲称象的图片教师提问:左图为古代版,用到了什么知识;右图为现代版,又用到了什么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勾起他们的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1、杠杆的定义:活动一:模拟曹冲称象:一根木棍、一个线圈、一个书包,让学生从模拟中体会杠杆的特点活动二:回忆生活中的现象并模拟(1)、用木棍撬石头(用手中的刻度尺撬笔袋)(2)、跷跷板(用刻度尺做个跷跷板)(3)、活塞式抽水机抽水的过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模拟实验,培养合作意识,从模拟中归纳出杠杆的特点。

教师多媒体展示三个动画,进一步突出杠杆特点。

(板书: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找支点、动力和阻力,给出三者的定义板书:1、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活动三:我会找支点、动力、阻力,让学生找出下图中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小组成员在下面画,点三名同学在黑板上画,然后小组成员相互讨论纠错,再对黑板上的三位同学进行评价。

最后提示学生注意:1、动力和阻力是指杠杆受到的力,作用点在杠杆上。

2、当两力在支点同侧时方向相反,异侧时方向相同。

小学科学《杠杆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杠杆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杠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杠杆上的三点,会利用杠杆尺探究杠杆的作用。

2、能够收集数据、利用数据并能作出解释。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体验、探究杠杆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实验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课件、字典(当重物)、尺子、杠杆尺、钩码、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1、谈话: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刚遇到什么难题?(请看大屏幕)一块大石头挡在了马路的旁边,由于石头太大,几个人都也无法搬动它,给交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你能想个办法把大石头移到马路的旁边吗?学生说说自己的办法。

2、出示杠杆的图片,揭示课题。

二、认识杠杆上的三点1、游戏体验: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习用品制作杠杆撬重物的实验,并提出要求:杠杆工作时哪些地方起了作用。

2、学生利用字典、小木块(可以用橡皮代替,如果能准备更好)、尺子等材料制作杠杆,模拟撬石头。

师巡回指导,肯定性评价。

3、学生在小组内操作制作的杠杆装置,体验杠杆上的三点。

4、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结合课件解释在杠杆上有三个看不见的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对杠杆用力的点叫做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重点。

并强调这三点都作用在杠杆上。

6、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杠杆,在组内分别指出杠杆上三点的位置。

7、课件:练习找杠杆上的三点三、实验探究杠杆的作用(一)、游戏引入回顾杠杆的作用提问:生活中很多物品使用了杠杆原理,人们为什么要使用杠杆呢?所有的杠杆都省力吗?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引出老朋友杠杆尺,回顾杠杆尺的特点。

为了更准确地测定出力的大小和杠杆省力的规律,我们把杠杆尺支点的左侧作为重点位置,那么我们在支点右侧力点上悬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来测定力的大小。

(二)、实验探究杠杆的种类1. 找出杠杆尺上的重点、支点、和力点。

《杠杆》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杠杆》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教具
木板、木块、图钉、羊脚锤、尖嘴钳、螺丝刀
铁架台、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互动与反馈
一、初步认识杠杆
1、提出问题:
(1)展示木板上的图钉,想出办法怎样可以将其把出来?
(2)观察开瓶扳手、衣服夹子使用时的特点。
(3)指出用上述方法时,有什么共同之处?
2、得出杠杆的定义:
并发出了“给我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的豪言壮语。
三、杠杆的应用和分类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平衡时,动力小于阻力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平衡时,动力大于阻力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平衡时,动力等于阻力
以上诸条先让学生归纳总结,再举出应用的实例。
练习:对课本P5的常见器具进行杠杆分类,并说出分类原则。
先找支点O;再确定动力、阻力的作用点;交待判断动力、阻力方向的方法。
说明力臂的画法有两种:一种用带箭头的细线表示,另一种用虚线加大括号表示。
指出什么是力的作用线。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介绍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杠杆。
2、讲清:
¢Å什么是杠杆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转动。
¢Æ调节杠杆平衡的方法:左沉右调
筷子、理发剪刀等
天平
最省力的方式是力臂最长。
¢Ç钩码数量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保持不变,改变钩码的位置,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
4、让学生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补充实验:让动力和阻力位居同侧,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杠杆和斜向上拉动杠杆,比较拉力的大小是否相同,想一想为什么?
5、指出: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首先总结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杠杆》优秀教学设计(20210112020321)

《杠杆》优秀教学设计(20210112020321)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杠杆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以杠杆的泄义、杠杆的 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和杠杆的类型为基础,以探究性学习为主,本节内容的重点放是学生进行科学探 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上。

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 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方法尤为重要。

教材的编排从生活中常见的现彖入手,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验 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考虑。

杠杆问题的生活性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吸引力,易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 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易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易于锤炼学生的物理素养。

【教学目标】(2)认识杠杆的五要素。

(3〉熟知杠杆的平衡条件。

(4)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1)从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寻找杠杆的原理以及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介作精神。

(2)把杠杆与人类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有关杠杆的物理知识和实际应用,且能用物理知识解释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 响,真正的体会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

【教学重点】1、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1、杠杆五要素的作图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灵活解题。

【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讨论交流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静为动。

与之对应的学法有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猜想和归纳总结法。

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杠杆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而得到发展和提高。

同时,通过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1、知识打技能(1〉了解杠杆的圧义。

2、过程与方法【教学资源】纸箱9个、铁罐9个、小铁盒9个、剪刀9把、钢终钳9把、螺丝刀9把、三角板一个、杆 秤一个、杠杆10个、钩码10盒、学案、实物展示台、多媒体展示仪. 【教学过程】1、(作图演示)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②动力③阻力 1、完成学案上的填空。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节 杠杆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节 杠杆

第1节杠杆[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注重科学探究,重视实验教学,注重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结合本节课杠杆的特点,让学生从生活中的杠杆入手,轻松进入课程,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教材分析]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中考的热点和难点!本节主要设计了两个重要的考点:1. 画杠杆力臂!2.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特别是杠杆平衡条件,可以和重力、浮力压强、电学等知识相联系,出现高难度的题目!因此一定让学生吃透力臂的确定方法和画法,特别是领会透平衡的含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的杠杆的使用。

(2)乐于在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生活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1)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并运用它分析有关问题。

(2)能准确找出并画出力臂。

难点:力臂的寻找与绘画。

[教学方法]杠杆知识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高于学生的生活,建议教学时从学生的对杠杆的感性认识入手进行教学,教学中注意科学探究的运用及数据归纳的练习运用。

[仪器材料]每组学生配备:杠杆和支架及钩码(5个),羊角锤、钉子、木板。

[教学流程设计]一、引入新课我们人类的肌肉力量是有限的、渺小的,如何产生巨大的力来改造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呢?如何用较小的力产生巨大的力呢?阿基米德曾发下豪言壮语:“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阿基米德又是如何产生巨大的力的呢?根据学生回答,引入学习§12.1杠杆(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好奇,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一、杠杆》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

《一、杠杆》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

第一节杠杆(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杠杆。

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杠杆、支架、钩码、测力计。

2.演示材料——钳子、剪子、起钉锤、镊子等杠杆类工具,以及木板、钉子等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把一根钉子钉错了地方,想把它拔出来,利用手里的这些工具拔出来。

二、学习新课㈠认识杠杆⒈讲解:使用这些工具可以更方便地拔出钉子。

我们称它们为机械。

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

(板书课题)在杠杆上有一点:被垫着的那块木块支撑着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板书“支点”),杠杆两端是围绕支点转动的。

驱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⒉提问: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分别在图上指出。

3.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杠杆?用手搬不动大石头,用杠杆能撬动。

……我们利用撬棒撬石头时,阻力很大,但是动力臂较长,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㈡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的平衡物理学中,杠杆处于静止或缓慢地匀速转动称为杠杆的平衡。

2.设计实验方案提问: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出示杠杆及支架)。

⒊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有自重,对实验有影响,怎么办?讨论: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消除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时杠杆即使不在水平位置静止杠杆还平衡吗?讨论:平衡但是,杠杆的力臂不在杠杆上,如何测量力臂?是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力臂刚好在杠杆上,方便读数。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实验要多做几次,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通过改变勾码的数量改变力的大小;通过改变勾码的位置来改变力臂的长短。

如何设计实验表格?分组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弦示目标
1. 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
2. 知道杠杆平衡条件.
T杠杆的组成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76成和77面,完成下面问题:
1. 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该硬棒围绕转动的点叫支点,
用字母0表示,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2•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用字母—F1表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用字母
F2_表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动力臂,用字母_ 1_表示;从支点到阻力
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阻力臂,用字母_L?_表示•
•小组讨论
1•在用起子起瓶盖时,你能找出它的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并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吗?试一试,对照下图,说说杠杆力臂示意图的画法(课件示范)。

2•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的大小为零,试着画一下,你能得岀什么结论?
•教师点拨
1•杠杆七要素:三点(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两力(动力、阻力)、两臂(动力臂、阻力臂)•
2•力臂画法:一找点,二画线(力的作用线),三作垂线段•
•跟踪训练
1. 如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时的示意图,0为支点,F1表示手对钓
鱼竿的作用力,请在图
中画出鱼线对钓鱼竿拉力F2的力臂L2;
解:
2. 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用力
F使其翻转,请画出物体重力示意图和
力F的力臂。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77面、第78面,完成下列填空:
1•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 静止 状态或 匀速转动
状态。

2.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动力X 动力臂 =阻力X 阻力臂 。

•小组讨论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步骤:
① 把杠杆支在支架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
在水平方向 平衡;
② 把三个钩码挂在杠杆两侧 (左边2个,右边一个),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
平衡(下图)•把支点左方的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 (等于钩码受的重力)当作阻力,把支点右方的 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当作动力,将动力 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的数值填入表
中•
③ 在左方钩码下再增加 2个钩码,位置不变,移动右方钩码位置, 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 衡,将实验数据也填入表中•
④ 在杠杆两侧挂上个数相同的钩码, 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将测得的力和
力臂记在表中•
⑤ 如下右图所示,把钩码挂在杠杆一侧,用弹簧秤在同侧竖直向上拉住杠杆, 使杠杆在水平
位置平衡,把钩码拉杠杆的力当作阻力, 把弹簧秤拉力当作动力,将力和力臂的数据填入表
中•
实验次数
动力(N)
动力臂(cm)
动力X 动力 臂
(N • cm)
阻力(N)
阻力臂(cm)
阻力X 阻力 臂(N • cm)
1
2
3
4
杠杆的平衡条件
平衡条件是: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教师点拨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要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这样便于直接从杠杆
上读出力臂长•
•跟踪训练
1.如图所示,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则( A )
图甲
小明通过观察以上实验装置,并分析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乘以动力作用
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乘以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小华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小华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只将图甲中的F l改用弹簧测力计来拉,实验中改变拉力的丄向,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比较拉力的大小,即可证明小华的观点是否正
确.
(2)某同学利用身边的塑料直尺和硬币若干来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如图乙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他测出从支点0到硬币边缘的距离作为力臂L i和L2的大
小,他测力臂的方法是错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如果将两边的硬币
以相同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的过程中,
则杠杆向左倾斜(选填“仍平衡”、
“向左倾斜”、“向右右倾斜” )•
图乙
⑥算出四次实验中动力X动力臂及阻力X阻力臂的数值, 比较计算结果,归纳可得:杠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