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_雪》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讲解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13篇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4b54d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e.png)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13篇《沁园春·雪》教学反思13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沁园春·雪》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1《沁园春雪》第一课时,重在用朗读训练。
通过朗读,来让学生达到当堂基本背诵的目的。
另外,在课堂上,通过批注式阅读,学生会更好的明白诗词的内容,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学生预习的内容如果没有经过自己的脑子,没有主动学习的过程,对自己的提升还是有不利的地方。
另外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应该让学生更多的养成自己随时记笔记的习惯。
或者用批注式的阅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就学生不懂或者主问题设计,这样会好些。
应该更懂学习心理学,用积极的评价来对待学生。
让学生更加自信。
另外即使学生再做错,用一种更加温婉的方式,可以接受的方式让学生懂得自己错了,还能积极投入到教学中去,会更好!《沁园春·雪》教学反思2教学《沁园春-雪》时,我想尝试改变这两点。
首先是设计、组织形式多样的有吸引力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动起来。
“三分诗七分读”,诗词教学必须将朗读活动贯彻到课堂始终。
这堂课我运用了听范读、自由读、齐读、个别读、纠正读、模仿读、分角色轮读和评价自己及他人的朗读、设计朗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
在读中欣赏、领悟词的语言和意境,用读表现词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词的意境,很好得发挥了学生的阅读自主性,且能让学生深入诗歌内部有切身的体会。
请学生介绍词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紧紧围绕词的内容义有所延伸,既调动了一部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又勾起了其余学生获取未知的探究欲和课外拓展知识面的兴趣。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cfab209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4.png)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与反思第【1】篇〗沁园春雪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深入领会作品蕴含的崇高情感。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通过问答讨论,使学生在了解当时历史背景的情况下,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小组合作探究,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借辽阔景象表达的伟大胸怀、坚定的信心,获得诗词鉴赏的审美愉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本首词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诗词主旨,初步学会知人论世的阅读赏鉴方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教学难点:了解毛泽东的伟大功绩,体会诗词大气磅礴的创作特点源于献身国家、民族的伟大的人格与胸怀。
三、教学策略1.教学实践中不主张在一篇文本中面面俱到讲很多琐碎的知识点,无论是在学习方法、知识技能、情感价值的哪一方面,都要力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课有一得,突出重点。
2.由于本文产生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历史背景又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激发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
本课主要采用扩展思维的学法,调动历史课及日常积累的学习成果,贯通文、史、哲思维为语文课堂所用。
在朗读中不追求表面的抑扬顿挫,而是加大思考力度,赏读、评议结合,以真正的情感领悟自然地带动朗读语气,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今天学生对毛主席已经非常生疏的教学背景下,注重在课文解读中以知人论世的角度切入,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伟人、诗人毛泽东,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以及阅读毛主席诗词的兴趣。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精选9篇)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631f0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64.png)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沁园春·雪》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篇1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1、问题设计遵循了整体把握文本的原则,力图使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过程。
提问切中了作品的要害,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且具有清晰的层次感。
上阕围绕“为什么写景产生了壮美的效果”一问展开,下阕则以对比为支点,融评价历史人物与理解“风流人物”内涵于一体。
2、鉴于作品作为词的文体特点,仍关注了一些难点词句。
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须”“文采”“风骚”等。
3、备课时也把介绍意象和“诗品取决于人品”的论点定为教学目标,意在丰富学生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对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应该说是大有裨益的。
回顾备课过程,我意识到自己根本的立场是努力回答了一个问题: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以自己研读教材的体验为设计教学的立足点、出发点,在此过程中首先要求自己撷取精华,深刻透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实质及表达形式,希望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启发学生,自己的收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
二、对学生课堂活动的反思1、除了朗读、模仿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活动主要是停留在思考回答教师提问的层面上。
不能说这种活动完全是非自主的,但至少提出问题阶段的活动是非自主的。
依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也几乎认定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的探究价值是有限的,更不曾设想由此来组织课堂教学。
2、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看,我期待的效果是学生能认同自己研读教材的结论,而不认为学生具备自主完成较高层次的研读的知识储备。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学生课堂活动的基本表征是学生的表达,比如提出疑问,讨论问题,展示议论或独立思考的结果,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等等。
而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我也没有让学生用较多的课外学习(如查寻背景材料)弥补这种不足,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似乎难以展开,教师仍扮演了主角。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附点评).doc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附点评).doc](https://img.taocdn.com/s3/m/19edbf0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61.png)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附点评)《沁园春#8226;雪》课堂实录(附点评)执教:王秀娟整理:贾厚明导入显示《沁园春#8226;雪》书法作品,播放殷秀梅唱词。
待课。
师:老师希望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和一只只高举的手。
让我们都把手高高地举起来吧!显示毛泽东画像。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生齐说)。
他既是一位伟人,有胆有识,力挽狂澜,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在他的一生中写下了六十多首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的一篇经典佳作《沁园春#8226;雪》(板书)。
点评:唱词的播放、简洁、扼要的背景介绍,把学生带入了亢奋、欲学的状态。
第一乐章:诵读感悟(一)读得正确流畅1.师:这是一首韵律优美的诗。
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学习的第一乐章:“诵读感悟”。
(ppt)大家先把诗歌读一读,我提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畅。
生散读,师行间倾听。
2.师: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试一试的?生读。
师:嗯,声音响亮,正确流畅。
你为我们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谢谢你!3.师:有两个字的读音我要特别提醒同学们留心一下:竞折腰,读zhé;稍逊,这个字读shāo。
同学们把它在课文中注一下。
咱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读词语。
4.师:大家认为朗读诗词要达到哪些要求啊?生:读出感情。
生:读出节奏。
生:读准字音。
生:读得流畅。
点评:这个问题其实为下面的读出“音韵美”、读出“豪迈情”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课堂教学中,有时教师的方向引导很有必要,它能节省很多时间,让课堂沿着一个方向发展,从而为课堂的有效和高效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一种可能。
这样的引导很“给力”学生。
学生处于独立的主体,然处于学的地位;教师服务于学生,然处于教的位置,不是吗?(二)读出音韵美1.师:刚才有同学说到节奏,的确是这样,读准了节奏和重音,我们就能将诗歌读得抑扬顿挫,感受到它的音韵美。
2.师:(ppt出示前三句)大家看词的前三句,应该在哪里停顿呢?那么重音呢?哪几字作重音处理?生散说。
九年级语文上册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6408e6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3.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课堂实录教案编写者:教案编辑专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沁园春·雪》,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2.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把握,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诗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中的意象进行详细解读。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沁园春·雪》,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意象,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沁园春·雪》。
2. 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雪》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首其他描写雪的诗词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交流分享等方面。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思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尝试其他教学策略。
3. 反思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沁园春·雪》课堂教学实录
![《沁园春·雪》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dd88f0a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8.png)
沁园春·雪课堂教学实录引言:《沁园春 ·雪》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冬季的景象和人们对自然的感受。
本文将记录一节关于《沁园春 ·雪》的课堂教学实录。
一、课前准备在开始教学之前,老师提前准备了以下内容: - 诗歌原文《沁园春 ·雪》 - 诗歌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文学常识 - 教学课件和习题二、导入与问答环节教师首先进行导入,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询问学生对雪的印象及相关诗歌作品。
学生踊跃回答,讨论了如杜甫的《江雪》等著名诗句。
三、诗歌赏析与分析1. 诗歌背景介绍老师简要介绍了毛泽东以及《沁园春 ·雪》的背景,让学生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2. 诗歌解读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诗,注重音韵节奏的感受。
然后逐句解读诗意,涉及用词、修辞手法等内容。
学生积极思考,与老师一起分析。
3. 诗歌结构分析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韵脚和格律等方面。
学生通过分析,对诗歌形式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4. 比较与对比教师将《沁园春 ·雪》与其他描写雪的诗歌进行比较,并让学生找出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这样的对比能够增加学生的审美观点,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讨论与互动环节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提问学生关于诗歌的主题、情感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五、小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展开合作讨论与交流。
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诗歌中的意象、意义和感情表达,并形成小组报告。
六、总结与评价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评价学生们的表现。
同时,要提醒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沁园春 ·雪》这首诗的风格、意境和艺术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让诗歌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对文学的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精选7篇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bcfd0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d.png)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精选7篇沁园春·雪教学反思(篇1)在教学设计中,我是计划通过关键字的品读,让学生领悟诗歌的感情,进而指导诵读,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未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例如在品读上阕“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的滔滔”中的“惟”和“顿”字时,品读了作用情感,但没有即时指出该如何读。
在品读下阕“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几句中的“略”、“稍”、“只”几个字的作用和蕴含的感情时,也没有及时指出应该如何处理朗读时的重音与语速等问题,使朗读指导的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改进:1.进一步缩减教学内容,重点放在朗读上,并将朗读与关键词的品味有机结合起来。
例如在问题设计上少提一些问题,也没有必要引导学生从上阕说到下阕,而是将上下阕的品读任务分配给各小组,由他们先品再读,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引导的指导,我想这样的话,品和读会结合得更好,既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又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效果可能更好。
2.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
可以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先读先品,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品和读的实践,谈朗读处理,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会提高,学生由于有了说的实践,课堂发言可能也会积极和精准一些。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篇2)上课后经过我的认真反思,本节课在教学环节上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有意引入较多的有关秋景的诗句,与学生一起诵读、品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分析、鉴赏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读懂诗词的基础之上。
由此,我采用诵读方式,帮学生疏通字词,解决词意,让学生对本词先有一个整体的感觉。
2、抓住职高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提前预习,在上课时可以充分跳动他们的积极性。
3、通过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跟着范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沁园春 雪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沁园春 雪教案(含板书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cc9a27fa0116c175e0e4800.png)
《沁园春雪》【教学目标】1、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2、品味内容,获得审美愉悦。
3、感受诗人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
【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内容,获得审美愉悦。
2、感受诗人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峰、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大雪,大家能背诵几句吗?二.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三.写作背景《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他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的塬上视察地形。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
词里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论,上下几千年,气雄万古,风流豪壮,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四.解题:沁园春,词牌名。
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此调以此得名。
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
毛泽东一生写过不少诗词,其中我们熟悉的用“沁园春”填词的有《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五.预习:1.字音及词义2.朗读3.大意:千万里的大地都被冰冻封住了,大雪依然还在飘飞。
群山好像一条条白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大山高原)都在跳动,想要和老天比一比谁高。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e8c12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e.png)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解诗词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3、朗诵诗歌。
过程和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深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伙伴的交流,对诗歌语言、内容和形象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感受诗歌的内容、意境和想象,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教学难点: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沁园春雪》2、学生准备: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朗诵诗歌教学过程:教学预设教学调整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指导学生朗诵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1.正音:分娆逊数汗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二)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沁园春丶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沁园春丶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7a8e2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7.png)
《沁园春丶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篇一:《沁园春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像和联想进入诗歌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体会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丰富的表现力。
②捕捉形象,能联系背景说出情感体验。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个性化描述,感受诗人气魄雄伟、胸怀博大的超拔形象。
②一句话品味词语,多媒体感受意境。
3、思想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襟怀,培养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明方法、探诗境、味诗情、品诗语。
【教学难点】探诗境、味诗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毛泽东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诗人。
他一生留下七十多首诗词,每手都如一扇窗户,展示出他那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
今天我们透过《沁园春雪》,走近诗人毛泽东,感受伟人的诗才诗情。
整体感知:一、畅谈预习感受。
二、交流搜集资料:1、创作背景与发表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
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
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2、《沁园春雪》的影响l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l将介石看到《沁园春雪》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沁园春 雪》课堂教学实录2篇
![《沁园春 雪》课堂教学实录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b81091d0d233d4b14e6943.png)
课题:《沁园春雪》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3.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学习重点】1.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学法指导】《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豪迈之歌。
词中展现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表现了后来居上的英雄气概,感情奔放,胸襟豪迈。
学习本文应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2.解释下列词语。
3.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毛泽东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5.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学习研讨(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放朗读录音,让学生思考: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雪景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自由朗读课文,完成文章结构图解。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自读课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词的前三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千里”“万里”反映了什么?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词的上阙中作者用“望”字领起了哪几句?(2)上阙中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哪句?(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4)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4.归纳总结。
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谈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与反思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de56e653c1ec5da51e27027.png)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流程】A、激趣导入,感情奠基。
通过一首小诗,认知毛泽东同志。
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他就是会写诗的红色领袖毛泽东,他的诗词作品将古典高雅的旧体诗词同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紧密结合,残阳如血、战地黄花、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自是气吞山河的豪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拜读他的一首千古绝唱《沁园春?雪》。
明确:本文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B、诵读涵咏,体悟意境。
一、粗读:自由读这首词,同时交流正音;再读全词,做到读音准确,句读流畅。
二、听读:投影图像,配乐范读,学生初步感受词中的豪迈意境和磅礴气势。
三、品读:这首词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词中用哪一句将上下阕联结在一起?上阕:描写北国雪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下阕:评论历史英雄C、品析语言,体会精神。
一、品读上阕“江山如此多娇”1.上阕中哪些句子可以表现“江山如此多娇”?请你找出相关词句来品析。
师生互动,描绘形象。
……2.朗读上阕,体悟“江山如此多娇”。
如此壮丽山河怎能不令人心生爱恋,于是有了“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二、感知下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1.下阕中引出了哪些为江山“折腰”的历史英雄?请你选择其中你欣赏的一位简要介绍。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汉武帝:对内巩固中央集权,对外抵抗匈奴入侵,加强同西域的文化交流。
……2.扫除六合的秦始皇、平定匈奴的汉武帝、南征北战的唐太宗、结束纷争的宋太祖、纵横驰骋的成吉思汗……他们都是雄才大略的杰出帝王,中华民族的天之骄子。
而在毛泽东眼里,评价却只有一个字?(“惜”)“惜”是什么意思?一言以蔽之:战功赫赫雄才大略却文学才华欠缺文化建树不高。
“惜”能否改成“笑”?为什么?明确:“惜”中有褒,肯定他们的卓越再委婉批评其美中不足。
3.评古是为了论今。
九年级语文上册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fd5cf0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7.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课堂实录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的背景知识和主题情感的分析。
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3.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欣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作品《沁园春·雪》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认读生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背诵评价:检查学生对《沁园春·雪》的背诵情况,评估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1. 对比分析:让学生搜集其他描写雪的诗词,与《沁园春·雪》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自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f28e5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d.png)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沁园春·雪篇一《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积累《沁园春雪》中重点字词2、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2、以“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为题,收集资料,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课堂学习: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明确要求,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诵看课文,听朗读2谈听后的体会,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交流体会3组织朗读。
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交流4、组织评价学生评价5初步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记录疑问。
6组织交流、评价;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
交流,互评7组织朗读。
全班齐读第二块:小组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我所了解的毛泽东” 交流、补充2问题情境:这首词问世之初,就备受推崇,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它的发表也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分,蒋介石立即唆使其御用文人进行反扑。
学生听讲3、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词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要求从词的内容、主题及其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参与到各小组中进行指导。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4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5组织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习其他小组的长处6、对小组发言进行补充并板书。
听讲、记笔记第三块:语文活动:学唱歌曲《沁园春雪》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播放歌曲《沁园春雪》听歌曲学唱课后学习:收集描写雪的诗词、散文,选择其中一篇与《沁园春雪》中的雪景比较、分析,写200字左右的心得。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二云南省泸县第四中学张开芳一、导入:四大文明的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员辽阔;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有动物王国之称的云南;有肥沃辽阔的四大平原……这一切,无不如磁铁般的吸引着每个炎黄子孙的衷肠,无不使多少巾帼英雄为之倾倒;也无不使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在这块黄土地上争名夺利;也曾引来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国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这片黄土地的建设者呢?(揭示课文并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注: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1、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导语中所提出的问题。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47186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e.png)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5、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词精练优美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内容。
2.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3.设计问题,结合学生绘出的图画进行串讲,引导学生体会本阕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的豪迈情怀。
4.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对本阕词主题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2.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客观的功过观和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设想重点:1.学会词的朗诵方法,掌握正确的停顿,能够找出诗歌的重音。
2.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理解"诗化"形象的内涵。
3.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
难点:1.理解"封、飘、望、舞、驰、惜"等动词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2.理解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鉴,体会他豪迈的伟人情怀,并树立正确的历史人物观教学突破:1.运用语言和画笔,在音乐的陪伴下,师生共同描绘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2.引导学生通过诗画结合,感受诗人由近及远、借景怀古、实虚结合的写作技巧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设计(一)明确目标(二)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毛泽东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8c47f6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b.png)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一首著名诗歌,描绘了冬天的雪景和作者对祖国的深情之情。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这首诗歌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沁园春·雪》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或者是两者兼顾。
1.2 确定学生的课堂表现: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表现,避免目标过高或者过低。
1.3 确定评价标准:在设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也需要确定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2.1 确定重点内容:在教学《沁园春·雪》时,需要确定重点内容是诗歌的意境还是诗歌的结构,以便深入教学。
2.2 确定辅助内容:除了重点内容外,还需要确定辅助内容,如作者背景、时代背景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3 确定教学方法: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需要考虑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分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3.1 多样化教学方法:在教学《沁园春·雪》时,应该多样化教学方法,如讲解、分组合作、小组讨论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2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3.3 引导学生思量: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量诗歌的意义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的管理4.1 灵便应对:在教学《沁园春·雪》时,应该灵便应对学生的反应和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以确保教学效果。
4.2 有效组织: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教学效率。
4.3 注重反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赋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匡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66ea6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3.png)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沁园春雪》课堂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沁园春雪》课堂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文学教学也逐渐由传统的讲解文本转化为学生参与式教学。
在《沁园春雪》这篇课文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以下是一堂《沁园春雪》课堂的实录和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雪景,体会雪和春在唐诗中的重要意义。
2.掌握《沁园春雪》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3.分析诗歌的特点,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手法。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将题目为“冬天,我最喜欢的事情”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于冬天的喜爱。
引导学生谈到冬天的雪景,来引出今天要讲的《沁园春雪》。
2.阅读与理解先让学生快速通读全文,然后再给大家几分钟,让他们去理解文章中的一些生词和语言表现。
接下来,老师把全诗分成三个段落,分别解释和点拨,整体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情感表达。
此处给出第一段的讲解: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紧扣主题】诗人肯定了雪的美以及雪对白色的体现,那么他的美到底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美通过雪所产生的美感,细看雪,却不是一堆堆的冰,而是像一大堆盐撒在空气中,表现出雪的从容和柔美,这些美的效果,借由对雪的比喻而得到了做一种高度的肯定。
接下来老师问一下学生:“在第一句中,作者用了“何所似”的表述方式,其意味着是什么?”学生回答:表示作者要给读者一个比喻感受3.课文分析分析诗歌体裁、音韵、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掌握作品内涵。
4.课外拓展可以邀请学生利用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一篇题为“我眼中的雪景”作文。
三、课后作业让学生阅读整首诗,把收集到的诗歌语言和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用意予以总结。
并练习熟记、背诵整首诗。
四、教学总结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文学的教学意义越来越重要。
《沁园春.雪》教学实录
![《沁园春.雪》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c7e31a2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c.png)
沁园春.雪教学实录引言《沁园春.雪》是中国著名诗人毛泽东创作的一篇诗作,表达了作者对冬天初雪的喜爱、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一份涵养心灵的愿望。
本文将通过教学实录的形式,向您介绍如何有效地教授这首诗。
教学计划•课程名称:中国古代诗词欣赏•课时长度:1课时(40分钟)•教授对象:初中生(初一年级)教学准备在教授这首诗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课件:包含《沁园春.雪》的诗歌原文和汉语拼音注解,以及相关的图片素材。
•制作的雪花模板: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雪花模板,供学生使用。
•白纸和彩色笔:供学生进行绘画和写作练习。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与预习(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导入话题,引发学生对雪的联想,如冬天的景象、雪花的形状等。
然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观察并讨论一些与雪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朗诵与理解(15分钟)教师可以朗读《沁园春.雪》,然后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研读诗歌中的生字词,解释其中的生僻字和引申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三步:情感体验(1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
比如,可以请学生闭上眼睛,用想象力感受雪花的触感、雪花落地的声音等。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体验感受。
第四步:创作练习(10分钟)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沁园春.雪》为题,进行创作练习。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雪的描写或对自然美的赞美,并与同桌分享。
第五步:艺术创作(10分钟)在此步骤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学生可以使用刚才准备好的雪花模板,在白纸上绘制出自己想象中的雪花形状。
然后,学生可以用彩色笔为雪花着色,展示个人的想法和艺术天赋。
第六步:总结与分享(5分钟)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和分享。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写作作品和艺术创作成果,并互相评论和鼓励。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34fd5cb770bf78a6529549e.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及反思《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能准确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4、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重点难点分析1、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2、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3、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座的同学们大都是南方人,可你们看过雪景吗?好,请大家把形容雪景的词语写在你们的练习本上,如:纷纷扬扬看谁写得多(黑板写一个纷纷扬扬)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些词语下课的时候互相交换来看一下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名家笔下的雪景是怎么样的(展示图片)二、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3、介绍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8226;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三、教学新课(一)整体感知1、放录音,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2、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二)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叫同学上台标注)分( )外妖娆( ) 成吉思汗( )数( )风流人物今朝( )(三)课文分析(以问题引导,层层紧扣)1、学习上阕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划出来封飘莽莽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望”字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4)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5)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6)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学习下阕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2)“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3)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4)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5)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3、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四)布置作业1、写出你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帝皇的认识2、找出毛泽东同志的其他诗词3首,并摘抄下来3、背诵全词教学反思:古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诗歌内容的把握,整体领悟诗意朗读也不失为最有效的方法,教师的朗读是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的朗读训练是不文本的直接对话,能更好地理解感受诗歌丰富的意境,促进学生的联想与想像,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文学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当指导朗读,学生朗读训练,教师的评点,能让学生学会朗读,喜欢朗读,读来朗朗上口的诗歌呢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诗歌分析时我都贯穿以朗诵事实证明,这是诗歌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沁园春 雪》课堂教学实录
![《沁园春 雪》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2bd5214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a.png)
《沁园春雪》课堂教学实录【课堂教学实录】《沁园春雪》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沁园春雪》,了解现代诗人毛泽东的诗歌创作风格,感受雪的美丽和内涵,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课件、教材《现代文学阅读与鉴赏》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 老师挂上一幅描绘雪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雪的感受。
2. 老师给学生播放一段雪景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后表达自己的感受。
Step 2 集体阅读(15分钟)1. 老师带领全班集体朗读《沁园春雪》。
2. 学生逐句跟读,并解读生词和难句的意思。
Step 3 理解与分析(20分钟)1. 老师将课件上的《沁园春雪》的诗歌内容展示给学生,逐行进行分析解读。
2. 引导全班学生就诗歌内容进行讨论,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3. 老师辅导学生写出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进行个别讨论。
Step 4 创作(15分钟)1. 老师介绍毛泽东是诗人、政治家,他是首位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的人。
2. 老师要求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以雪为题材,写一首自己的小诗。
3.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诗歌创作。
Step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逐一上台将自己创作的小诗进行朗读。
2. 全班学生进行悦耳的鼓掌,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Step 6 总结(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心得体会。
2. 学生逐一发言,分享自己对《沁园春雪》的理解和创作的心得体会。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1. 老师要求学生回家读一遍《沁园春雪》,再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理解和创作经历,写一篇读后感并附上自己的小诗。
2. 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前进行预习。
教学反思:本次课通过集体阅读、理解与分析、创作、展示与分享等环节,培养了学生们对《沁园春雪》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创作环节,学生们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对雪的感受和内心的情感,体验到了诗歌创作的乐趣。
在学生们的分享中,每一首小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采和情感,展示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清徐东于二中郝步文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精练优美的语言。
3、培养热爱祖国壮丽河山和为之而献身的精神。
课堂实录:师:出示毛泽东主席画像。
提问: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生:齐答——毛主席。
师:我们都知道,毛泽东主席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著名的诗人,你会背诵他的哪首诗歌呢?一生:钟山风雨起苍黄,众生:(齐背)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生:赤橙黄绿青蓝紫,众生:(齐背)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一生: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众生:(齐背)五岭逶迤滕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学习毛主席的代表作《沁园春雪》师: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也从诵读入手,来领会全诗。
现在请同学们听配乐诗朗诵,要求听准每一个字音,并领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可以小声跟读。
播放电影朗诵。
生:观看、倾听、部分同学小声跟读。
师:初听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谁能来谈一谈?生:豪迈生:气势磅礴师:是的。
这首词风格豪放、气势磅礴、令人振奋。
我们齐读一遍再来感悟一下,好吗?生:齐读师(指名一位同学):你认为你们刚才读出感情了吗?生:不好,读起来缺乏力度,没有读出感情。
师:把握这首词的感情,还要从写作背景谈起。
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
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
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豪情激荡的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站在海拔千米的塬上,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色展现在眼前,心中会涌起一种怎样的感情呢?生:自豪、豪迈的感情。
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师:是的。
在朗读本诗时,要始终把握这种感情基调。
此外,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朗读技巧。
你知道诗歌朗读一般要注意什么吗?生:停顿、重音生:还有节奏、语调、语速等师:很好,请看前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应在哪里停顿?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生试读师:那么重音呢?应放在哪几个字上?生:千、万师:为什么?生:千、万只有作重音处理,才能让听众感受到雪景的广阔,作者的视野与意境的开阔。
师:说得有道理,那除了这些,还有需要重读的字吗?生:封、飘师:谈谈你的理由。
生:“封”有冰冻、封闭之意。
生:“飘”则突出雪轻盈的特点。
师:说地不错。
我们就按照理解把这三句读一读好吗?师范读、指名读、生齐读。
师:以此为例,你能把全词来自读一次吗?生:自己边圈点批注边朗读。
师:我们再把全词来朗诵一次。
生:齐读。
师: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主要写什么内容呢?生:描写北国雪景。
师:在上阕中有引出几句诗的字吗?生:(思考)有,“望”字引出以下七句。
师: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的?可分为几个层次呢?生:可分为三个层次:总写、具体描写、写想象。
生:作者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师:这里有两个比喻句很精彩,你能找出来吗?它们好在什么地方?生: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生:诗人这样写让山、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人精神奋发的感觉。
师:作者面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河山,想象到的却是雪后初霁祖国的艳丽美景,想要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生: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师:联系当时的革命形势,你认为作者还表达怎样的感情呢?生:坚信中国革命必定胜利的感情。
师:联系上下阕的内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词中起什么作用?生:承上启下师:正因为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诗人又是如何评价这些英雄的呢?生:惜秦始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师:你了解这些帝王吗?能不能介绍一下他们的业绩?生:略师:大家的发言很精彩,知识很丰富。
这些帝王都曾立下赫赫战功、风云一时,对历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既便如此,在伟人毛泽东的眼里,作为一国之君,他们仍有不少缺憾,都表现在那些方面?生:文学才华生:治国本领师:由哪个字领起?生:惜师:“惜”字包含哪些意味?生:这个字首先肯定了帝王们的丰功伟绩,是显赫一时的大英雄,也委婉的指出他们的缺点。
生:含有惋惜之意。
生:看出作者没有拜倒在前人的脚下,因为这样才能雄视千古,表现出诗人的自信。
师:从诗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生: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
1925年,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后,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他感慨万千,在《沁园春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11年后的1936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作出了有力的回答,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同学们想一想;谁主浮沉?生:毛泽东生:无产阶级领袖生;人民群众师: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下阕,作者通过评论历代英雄,赞颂今朝的风流人物,抒发了自己的抱负。
一齐朗诵下阕,注意把握激情。
生:齐声诵读师:同学们,毛泽东是一代伟人,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可他也成为了历史。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中国人在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走进了新时代,创出了举世瞩目的业绩,你能说一说吗?生: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富国强民的道路。
生:还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设想,在江泽民同志的领导下,香港、澳门相继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生:邓小平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
师;同学们说得精彩极了,真是激动人心。
那么,近几年呢?我们又有哪些震惊世界得成绩?生: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师:是呀,永远也忘不了那让每一个中华儿女热血沸腾得时刻!生:我们历尽阻难,2001年11月10日加入了世贸组织,生:还有神舟五号飞船飞天。
…… 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同学们,十几年后,你们也会成为新世纪的主宰者,会成为真正得风流人物,让我们满怀这种豪情,齐读《沁园春雪》。
出示毛主席手迹并配乐。
生:齐声朗诵。
教学反思:古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还有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对诗歌内容的把握,整体领悟诗意朗读也不失为最有效的方法,教师的朗读是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的朗读训练是不文本的直接对话,能更好地理解感受诗歌丰富的意境,促进学生的联想与想像,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
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文学的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当指导朗读,学生朗读训练,教师的评点,能让学生学会朗读,喜欢朗读,更何况是感情丰富、语言精炼、韵律谐美、读来朗朗上口的诗歌呢。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诗歌分析时我都贯穿以朗诵。
事实证明,这是诗歌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读到深处情正浓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湖北十堰外国语学校唐荷平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伟人,我们中国人民几乎无人不知道他,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他是谁?生:毛泽东(生齐答)。
师:对,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更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
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沁园春雪》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一。
请大家看课下注释一,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生:1936年2月。
(生纷纷答)。
师:1936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时期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1931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地区,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而此时,国放党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顺利以达陕北,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遣队准备东渡黄河,奔走抗日前线。
在渡河前夜,恰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
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茫茫雪景,毛泽东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让我们一起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下面请大爱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注意屏幕上的字音,要求读正确流利。
(生以自己的方式读文,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有的速度快,有的速度慢。
)师:读完了我们一起把屏幕上的字词朗读一遍。
(投影展示字词,生齐读,声音不够响亮。
)我们再来一遍,声音洪亮点。
(生再读,声音响亮)师:接下来,我们想请一位同学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生举手,读)师:好,这位女同学不但读的正确流利,而且注意了诗词的情感,确实这样,读诗词更重要的是读出…… 生:感情。
(生纷纷说)师:感情是发自肺腑的。
不过在朗读时还是有一定技巧的。
同学们知道朗读有哪些技巧呢?生1:要注意停顿、重音。
生2:还要注意语速语调。
生3:抑扬顿挫。
师:那我们试着注意这首诗的停顿、重音和语气语调,把词的情感读出来。
首先,我们提示一下,看屏幕,把这词的重音和停顿读出来。
(投影展示重音和停顿,生读)师:好,老师试着读几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请同学们根据老师读的节奏和重音来读一遍课文,注意突出节奏和重音。
(生看屏幕齐读)师:同学们读的很好。
只是有两句需要注意,节奏要更加明显点。
“欲与天公试比高”,“俱往矣”。
来再把这两句读一遍。
(生齐读)师:节奏和重音读出来了,但是情感还差点,其实真正的读出情感,还要结合诗词的内容来理解。
我想请同学说说,你通过朗读,你觉得这首诗词我们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呢?生1:豪迈,慷慨激昂。
生2: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生3:淋漓酣畅。
师:“淋漓酣畅”这个词用得好。
生4:我认为,还要读出“气吞山河”的气势。
师:不错,“气吞山河”的气势。
生5:我感觉还要读出自信,通过后面的这一段读出来的。
师:好,总结一下,就是读出一种赞美,读出一种歌颂,读出一种豪迈,读出一种自信。
下面我们分成两大组,这一组同学讨论一下,在这种总体感情基调下,上阕每一句话,我们该用什么样的的语气语调来读,才能有这种情感。
另一组同学讨论下阕该怎么读。
才能有这种情感。
一、三、五、七排同学向后转,小组讨论一下。
边读边议,边议边读。
(生分组讨论读法,师随机指导)师:首先请这一组同学说说上阕该怎么读。
生1:就是开篇写的是作者眼中的雪景,“千里”“万里”要表现它的长,语音要拉长一点,表现雪景的美丽。
师:这个长,我们用另一个词来换一下,就是非常“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