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解析

合集下载

潍柴并购案例分析

潍柴并购案例分析

潍柴动力并购湘火炬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控股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由单一的发动机制造商摇身一变成为了通用发动机供应商,并且成功切入了汽车制造终端领域。

一.并购前双方概况。

1.湘火炬是一家以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为核心业务、跨地区、跨国境的大型上市公司。

2004年因当时的大股东新疆德隆资金链断裂引发危机,由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受政府委托接管德隆股权,代位行使第一大股东的职权。

因此,需要尽快找到合适的新股东接替托管。

2.潍柴动力是中国大功率高速柴油机的主要制造商之一。

2005年8月2日潍柴动力与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以及龙口市金龙电器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潍柴动力(潍坊)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潍柴投资)。

当时,潍柴投资成为湘火炬的第三任大股东,成功控股湘火炬。

2006年潍柴动力全面收购潍柴投资其他股东的所有股份,潍柴投资成为潍柴动力的全资子公司。

二. 并购方案1.潍柴投资。

并购前,潍柴动力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潍柴投资持有湘火炬28.12% 的股份,是湘火炬的实际控制人。

如果潍柴投资选择换股,将导致交叉持股。

因 此,潍柴投资所持有的湘火炬股票不参加换股,也不行使现金选择权。

并购完成 后,注销潍柴投资原有法人资格,其全部资产、负债和权益悉数并入潍柴动力。

2. 株洲国资。

并购前,株洲国资持有湘火炬7.95%股份,是湘火炬的第二大 非流通股股东。

株洲国资在承诺放弃行使现金选择权,并向全体流通股股东每 10股送出0.35股的对价后,将所剩余股份按照3.53: 1的换股比例换成潍柴动 力新发行的A 股。

3. 流通股股东。

并购前,流通股股东占其总股本的63.93%。

流通股股东可以 其所持有的湘火炬股票按5.05元/股的价格全部或部分行使现金选择权。

并胸 方案实施时,首先,由第三方向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东受让湘火炬股份,并支付 现金对价。

然后,第三方连同未行使现金选择权的流通股股东在获得株洲国资的 送股对价后,将所持股份与潍柴动力发行的A 股进行交换。

汽车零部件行业并购重组成功案例分析

汽车零部件行业并购重组成功案例分析
C公司和D公司分别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C公司以汽车电子零部件 为主打产品,D公司则专注于汽车车身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
重组过程
C公司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了D公司的全部股权,并对其进行了业务整 合和重组。
重组效果
通过重组,C公司成功将D公司的车身零部件业务纳入旗下,进一步丰富了自身的产品线 。同时,D公司也借助C公司的上市平台,实现了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 了更多的资金支持。
竞争格局变化
并购可能改变行业竞争格局,引发新的竞争压力,如价格 战、市场份额争夺等。
客户关系维护
并购后需重新评估和维护客户关系,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 ,防止客户流失。
技术风险
技术整合难度
不同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存在差异,技术整合可能面临诸 多挑战,如技术标准不统一、技术转移困难等。
技术创新压力
并购后需保持技术创新以应对市场变化,但创新投入大、周期长, 存在不确定性。
研发能力提升
通过并购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可以 快速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增强企业 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化发展趋势
拓展海外市场
并购重组是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并购海外企业可以快速进入当地市场,获取市场份额和资源。
国际竞争力提升
国际化发展有助于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全球化战略布局。
术也为E公司的产品升级和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04
CHAPTER
并购重组成功因素分析
合理的战略规划
明确的发展目标
并购方和被并购方具有清晰、一致的发展目标, 确保双方在战略层面上达成共识。
市场定位准确
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双方在市场、产品和技术等 方面的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

6个成功的并购案例分析

6个成功的并购案例分析

6个成功的并购案例分析并购的实质是在企业控制权运动过程中,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作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

并购活动是在一定的财产权利制度和企业制度条件下进行的,在并购过程中,某一或某一部分权利主体通过出让所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获得相应的受益,另一个部分权利主体则通过付出一定代价而获取这部分控制权。

产生并购行为最基本的动机就是寻求企业的发展。

分析一些并购成功的案例,学习他们得到可借鉴之处,并加以运用。

一、吉利并购成功案例分析:看吉利如何“蛇吞象”近日,因2010年高调收购悍马一举成名的四川腾中重工又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掌门人疑似失联,企业或已破产,一家大型的民营工业集团也许就此陨落。

慨叹之余,人们不禁想起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另一起海外并购案——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蛇吞象”完美大戏。

四年来,从当日的步履艰难到今时的游刃有余,从当初外界赤裸裸的质疑到今日的赞许有加,吉利用心经营了一场“农村穷小子与欧洲公主”的“跨国婚姻”,在中国海外并购史上上演了一出“蛇吞象”完美大戏。

纵观国内外,企业意图通过并购的手段实现企业跨越发展的企业不在少数,跨区域、跨产业甚至是跨国的“勇士”很多,但是“烈士”更多,太多的企业书写着一个个“铁血并购”的教训。

跨国并购更是难以摆脱“70%失败”的魔咒。

在这个魔咒下,中国汽车行业的小个子吉利是如何成功逆袭的呢?“成功的并购”如何炼成深谋远虑的战略设想。

并购是企业实现战略意图的重要举措,任何一次并购,企业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为什么要实施这次并购”?即并购的必要性,并购行为应该服务于企业战略。

对于这个问题,吉利早在并购沃尔沃的前8年就给出了答案。

2001年,掌门人李书福曾经预言美国三大汽车公司10年内将倒闭。

次年,李书福萌发了收购世界品牌沃尔沃的梦想。

2004年,李书福提出了从低端品牌向中高端品牌转型的战略构想,陆续开发出多款中高端车型产品,逐步进军商务车和高端车。

中国汽车市场的并购案例

中国汽车市场的并购案例

中国汽车市场的并购案例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中国汽车企业纷纷进行并购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竞争力。

下面将介绍几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并购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汽车。

2024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公司宣布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核心资产,这是当时中国汽车企业最大的海外并购交易。

通过这次收购,吉利汽车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成功进军欧洲市场,扩大了海外销售网络,并且沃尔沃的高端品牌形象也提升了吉利汽车的形象和市场地位。

第二个案例是上汽集团收购通用汽车中国。

2024年,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上汽集团以12.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通用汽车在中国的50%股权。

通过这次收购,上汽集团获得了通用汽车在中国的生产技术和销售渠道,进一步巩固了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并且提高了其自主品牌的竞争力。

第三个案例是比亚迪收购瑞典夏普公司。

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以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瑞典夏普公司,这是中国汽车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并购交易。

通过这次收购,比亚迪进一步拓展了其电动汽车技术和产品线,加强了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

第四个案例是长城汽车收购戴姆勒AMG部门。

2024年,中国SUV制造商长城汽车以约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戴姆勒集团旗下的AMG部门的股权。

通过这次收购,长城汽车获得了戴姆勒集团在豪华汽车领域的技术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了自身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以上便是几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并购案例。

这些并购交易不仅有助于中国汽车企业提升技术和品牌影响力,还加快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进程,推动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壮大,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有影响力的并购案例出现。

汽车行业的战略合作与联盟案例研究和成功经验分享

汽车行业的战略合作与联盟案例研究和成功经验分享

汽车行业的战略合作与联盟案例研究和成功经验分享在当今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汽车制造商不得不积极探索各种合作与联盟的方式来提升竞争力、降低成本并推动创新。

本文将通过研究一些汽车行业中的成功案例,分享这些合作与联盟的经验,以期为其他汽车制造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大众集团与苏伊士集团的合作联盟大众集团与苏伊士集团是汽车行业中一次成功的战略合作与联盟案例。

两家公司在2018年宣布建立合作关系,目的是推动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

根据合作协议,大众将投资约16亿欧元,并购买苏伊士集团的电动汽车电池。

这项合作使得大众能够快速获取到世界领先的电池技术,并加速其在电动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苏伊士集团也通过合作得以进一步扩大其电动汽车电池的生产规模,提高产能和市场份额。

这次合作与联盟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目标明确。

大众集团确定了自己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领先优势的战略目标,并通过与苏伊士集团的合作实现了这一目标。

其次,互惠互利。

双方在此次合作中都获得了实质性的利益,大众获得了领先的电池技术,苏伊士集团则通过大众的投资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会。

最后,资源整合。

通过合作与联盟,双方能够整合各自的资源,共同推进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二、丰田与斯巴鲁的策略合作丰田与斯巴鲁的合作案例是汽车行业中的另一个成功经验。

丰田在2005年向斯巴鲁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资金投资,并成为斯巴鲁的最大股东。

通过这种战略合作,丰田与斯巴鲁共同开发了多款汽车型号,例如斯巴鲁BRZ和丰田86。

两家公司在技术、生产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相互合作,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这次合作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明确角色分工。

丰田在合作中扮演着技术支持和资金投资的角色,而斯巴鲁则负责生产和销售。

其次,共同创新。

双方在合作中共同研发了新的汽车型号,共享技术和创新成果。

最后,资源共享。

丰田与斯巴鲁通过合作共享了各自的资源,例如生产线、供应链等,提高了生产效率与竞争力。

汽车行业的市场调整探索汽车行业的市场调整案例如合并收购和企业重组

汽车行业的市场调整探索汽车行业的市场调整案例如合并收购和企业重组

汽车行业的市场调整探索汽车行业的市场调整案例如合并收购和企业重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市场调整的巨大压力。

为了应对这种挑战,许多汽车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市场调整的各种方式,包括合并收购和企业重组。

本文将探讨这些调整案例,并分析它们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一、合并收购案例1. 全球汽车制造商之间的合并收购在追求规模经济和资源共享的背景下,全球汽车制造商之间的合并收购案例越来越频繁。

例如,戴姆勒公司与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以及雷诺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的合并等。

这些合并收购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技术和创新的跨界整合,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2. 跨行业的合并收购为了获取新技术和市场份额,汽车行业也进行了一些跨行业的合并收购。

例如,一些汽车企业与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电动车制造商以及电池技术企业合作,共同推动汽车行业的创新发展。

这种合并收购形式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向智能、绿色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二、企业重组案例1. 传统汽车企业的产业链整合面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快速崛起,一些传统汽车企业正在进行产业链的整合,以适应市场变化。

他们通过提升自身技术能力和扩大产品线来实现企业重组。

例如,一些汽车企业在传统燃油车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到电动车领域,并建立起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这样的重组有助于传统汽车企业在市场调整中保持竞争优势。

2. 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资源整合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初始阶段往往面临技术创新需求和资金压力,因此资源整合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与资本方、大型汽车制造商以及科技公司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支持。

通过这种企业重组方式,新能源汽车企业能够加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创新能力。

三、市场调整对汽车行业的影响1.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市场调整给汽车行业带来了挑战,包括激烈的竞争、技术创新和消费需求的变化等。

然而,这些挑战也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机遇。

通过市场调整,企业能够加强资源整合,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满足消费者需求,拓宽市场份额。

试论我国汽车经销商集团并购案例分析

试论我国汽车经销商集团并购案例分析

试论我国汽车经销商集团并购案例分析引言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持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竞争力,许多汽车经销商开始考虑通过并购来实现快速发展。

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汽车经销商集团的并购案例,探讨并购对汽车经销商的影响和意义。

案例一:某汽车经销商集团收购小型经销商在这个案例中,一家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决定收购一家小型经销商,以拓展其业务范围和增加销售额。

该小型经销商专注于某一汽车品牌,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和一定的市场份额。

通过收购,大型经销商集团能够立即获得该品牌的销售权并扩大经销网络。

收购的影响和意义首先,收购可以帮助大型经销商集团迅速拓展市场份额,尤其是在该品牌的销售市场上。

通过整合两家企业的资源,可以更高效地运作和管理经销网络,提升销售效益。

其次,通过与小型经销商合作,大型经销商集团能够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和市场信息。

小型经销商所积累的客户群体和市场洞察力可以帮助集团更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和趋势,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此外,收购还可以为大型经销商集团带来品牌溢价效应。

小型经销商专注于某一汽车品牌,通过收购将其纳入集团经销网络,可以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

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常常会选择知名度和信誉度较高的经销商,因此品牌溢价效应将有助于集团增加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案例二:某汽车经销商集团与竞争对手进行合并在这个案例中,两家实力相当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决定进行合并,以实现资源整合和提升竞争力。

这样的合并将使新的汽车经销商集团更具规模和竞争优势,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

合并的影响和意义首先,合并可以实现资源整合,提升经销网络和销售能力。

两家集团的经销网络在合并后可以整合为一个更大的网络,覆盖更广的区域和更多的客户。

这将使新集团对市场的覆盖能力更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便捷的服务。

其次,合并还可以实现规模效益,提升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新集团将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分工合作,减少重复投资和浪费,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汽车并购法律问题案例(3篇)

汽车并购法律问题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并购活动日益频繁。

汽车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也迎来了并购的高潮。

然而,在并购过程中,由于涉及的法律问题复杂多样,往往会产生诸多争议。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汽车并购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案例概述某知名汽车制造商(以下简称“甲方”)拟收购另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以下简称“乙方”)的控股权。

乙方是一家具有核心技术和专利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甲乙双方经过多轮谈判,最终达成协议,甲方以1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乙方51%的股权。

在并购过程中,甲乙双方聘请了专业的律师团队进行法律尽职调查,以确保交易的合法性。

然而,在交易过程中,双方在以下法律问题上产生了争议:1. 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乙方在并购协议中承诺,其所有知识产权均归乙方所有。

但在尽职调查过程中,甲方发现乙方存在部分知识产权归属不清的情况。

2. 员工安置问题:乙方拥有数百名员工,甲乙双方在员工安置、薪酬待遇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

3. 债权债务问题:乙方存在部分对外债务,甲乙双方对债务承担及清偿方式存在争议。

4. 合同条款解释问题:并购协议中部分条款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甲乙双方对条款解释存在分歧。

三、案例分析1. 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在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上,甲乙双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要求乙方提供所有知识产权的权属证明,包括专利证书、商标注册证书等。

(2)对乙方提供的权属证明进行核实,确保其真实有效。

(3)在并购协议中明确约定知识产权的归属及使用方式。

(4)如发现知识产权归属不清的情况,甲乙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必要时可以寻求法院判决。

2. 员工安置问题在员工安置问题上,甲乙双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在并购协议中明确约定员工安置方案,包括薪酬待遇、工作安排等。

(2)充分尊重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员工在并购过程中得到妥善安置。

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解析

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解析

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解析中国与外国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一、上汽收购双龙:1、这次合作,堪称近三十年来汽车界最失败的一次。

2、收购失败的原因:主要源于文化差异,尤其是全球金融海啸的不可抗力。

在并购时机选择、自身管理、团队实力、危机处理能力方面尚有欠缺。

3、2004年底,上汽斥资约5亿美元,收购了经营状况岌岌可危的韩国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次年,通过证券市场交易,增持双龙股份至51.33%,成为绝对控股的大股东。

收购时间:2004年10月收购金额:5亿美元收购资产:双龙汽车48.9%的股权现状:在合资的几年里,上汽入股双龙时达成的技术转让协议并没有得到切实执行,上汽被迫决定停止继续注资、听任双龙汽车破产重组时,反倒落了个“窃取韩国汽车技术、违背当初投资协议”的罪名。

去年,双龙汽车宣告破产,上海汽车为此付出近20亿元学费。

教训:失败源于文化差异,韩国工会、自己的技术问题、境外资本运作和管理问题。

其体验值得借鉴:宁可高价收购技术、设备,也不要低价并购工厂。

(一)企业概况1、背景资料: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历史双龙公司创办于1954年1月,之初主要生产重型商务车和特殊用途车辆。

在1975年5月,双龙公司股票正式上市.自1983年接收东亚(DONG-A)汽车公司后,双龙迅速崛起,成为最可靠的专业四轮驱动运动型多用途车的制造商。

双龙集团在兼并了东亚公司后,改名为双龙汽车。

1988年,双龙推出SUV型KorandoFamily,其对本土消费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1991年双龙与奔驰公司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合作范围涉及汽油/柴油发动机技术转让和共同开发轻型商务车等方面。

其合作在韩国也被称为短期内实现技术转让最成功的案例。

1993年双龙推出MUSSO系列四轮驱动越野车,成为韩国四轮驱动越野车的代表。

同年,双龙公司看好韩国高级轿车市场(当时韩国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公司举债10亿美元进军高级轿车领域,引进德国奔驰轿车制造技术,生产双龙豪华运动轿车。

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XXX收购天津汽车

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XXX收购天津汽车

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XXX收购天津汽车1、天津汽车市场份额下滑,面临巨额亏损,需要寻找合作伙伴来实现业务整合和转型升级。

2、XXX在家用小型车市场方面一直缺乏明确规划,收购天津汽车可以填补该领域的空白,进一步完善其产品线,提高市场竞争力。

3、中国加入XXX后,汽车行业并购、合资趋势明显,XXX通过收购天津汽车可以加强自身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地位,扩大市场份额。

三、收购效果分析:1、XXX通过收购天津汽车成功进入家用小型车市场,弥补了自身在该领域的不足,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2、天津汽车的夏利平台为XXX整合低端家轿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持,夏利品牌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收购后的XXX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进一步加强了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地位和话语权。

四、启示:1、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和转型升级时,可以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来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2、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和自身产品线的缺口,及时补足短板,提高市场竞争力。

3、企业在进行并购时,需要考虑双方的行业地位和业务互补性,避免盲目扩张和资源浪费。

一、XXX进军低端家庭轿车市场作为XXX之一的XXX,长期以来在经济型轿车生产上没有取得太多进展。

现在,中国的家庭轿车市场已成为汽车厂家必争之地。

在众多厂家高喊要“打造中国家轿第一品牌”的口号下,XXX却因为产业结构的不完善而丧失了低端家庭轿车市场。

这对XXX来说是一个损失。

即使是中国的另外两大汽车集团——XXX和XXX,也没有在中国低端家轿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这个市场长期被核心三大汽车集团之外的XXX、天津汽车占据,甚至出身草莽的XXX等民营企业也成为低端家轿市场的后起之秀。

中国加入WTO之后,这个市场更热闹了,新面孔不断出现。

但是,低端市场始终缺乏一个领军者,XXX技术相对成熟,但是奥拓车除了在西南地区游刃有余外,其它地区市场很难进入。

因此,XXX此次收购XXX的夏利股份和XXX就有着高瞻远瞩的意义。

汽车零部件收并购案例

汽车零部件收并购案例

汽车零部件收并购案例一、案例概述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为了提高市场份额、降低成本、扩大规模,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收并购活动愈发频繁。

本文将以A公司和B公司为例,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收并购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二、案例介绍1.A公司概况A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汽车零部件制造的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等零部件。

该公司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产品线较为齐全,客户群体覆盖国内外多家知名汽车企业。

2.B公司概况B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汽车座椅、安全气囊等汽车被动安全系统零部件为主的企业。

该公司产品技术含量高,品质稳定,得到了众多汽车厂商的认可。

3.收并购背景随着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A公司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线完整性和技术实力,决定收购B公司。

而B公司也希望借助A公司的规模和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展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

三、案例分析1.战略匹配度分析A公司和B公司的战略匹配度较高。

首先,两者的产品线具有一定的互补性,A公司的零部件产品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底盘等主动安全系统领域,而B 公司则专注于被动安全系统领域,如座椅、安全气囊等。

这种互补性有利于A 公司完善产品线,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

其次,A公司和B公司在技术研发和品质控制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能够相互促进,提升整体技术实力和品质水平。

2.财务分析从财务角度看,A公司收购B公司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首先,B公司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其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可以为A公司带来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其次,收购B公司可以扩大A公司的规模和市场份额,提高其整体竞争力。

同时,通过收购B公司,A公司还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供应链管理等,从而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和价值链整合。

3.风险分析虽然A公司收购B公司具有一定的战略和财务合理性,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首先,在并购过程中,可能面临法律法规、监管政策等方面的限制和挑战,需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遵守相关规定。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首先,吉利汽车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一颗新星,迈过了一个个台阶,成功实现了从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的跃迁。

其先进技术、高品质车型以及全球化战略帮助吉利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然而,在追求高端市场的征程中,吉利汽车也面临着技术和品牌方面的瓶颈。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为了保持竞争力,吉利汽车必须加强技术研发和品牌推广。

在这个背景下,吉利并购沃尔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

其次,吉利并购沃尔沃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次并购可以为吉利提供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沃尔沃作为世界著名的豪华汽车品牌,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

通过并购,吉利可以获得沃尔沃的先进技术,帮助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其次,沃尔沃的品牌价值和国际化经验也将有助于吉利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和竞争。

吉利可以借助沃尔沃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自己在全球市场的份额。

此外,通过并购沃尔沃,吉利还能够加快企业全球化步伐,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吉利并购沃尔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吉利要成功并购沃尔沃,需要应对高额收购成本和整合难题。

沃尔沃作为一家著名的豪华车品牌,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和品牌溢价。

吉利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收购,并且在后续整合过程中需要克服文化差异和管理问题。

其次,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成功或失败也会对其品牌形象和股价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整合不当或者并购失败,将会给吉利带来财务压力和品牌负面影响。

吉利需要制定合适的战略并加强管理,以确保整个并购过程的顺利进行。

然而,吉利并购沃尔沃也带来了重要的机遇。

首先,沃尔沃作为吉利的子公司,可以为吉利提供更高档、更精品的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沃尔沃拥有全球范围的销售网络和渠道,这将对吉利的国际化战略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吉利并购沃尔沃还有助于提升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化形象和声誉。

吉利通过并购沃尔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实力和野心,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大众的国际并购案例解析

大众的国际并购案例解析

大众的国际并购案例解析案例解析:德国大众汽车收购斯柯达汽车引言:在全球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际并购成为众多汽车制造商快速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作为全球知名汽车品牌,通过一系列的国际并购案例,成功地拓展了自己的全球市场份额。

其中,收购捷克斯柯达汽车公司的案例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德国大众汽车收购斯柯达汽车的背景、动机以及实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一、背景介绍1.1 德国大众汽车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成立于1937年,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其业务涵盖乘用车、商用车和摩托车,并以大众、奥迪、斯柯达、保时捷等品牌在全球范围内销售。

1.2 斯柯达汽车捷克斯柯达汽车公司是捷克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成立于1895年,总部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

斯柯达主要生产中型和大型轿车,以高性价比和稳定性能而闻名。

二、并购动机2.1 开拓新市场德国大众汽车在全球市场份额较高,但在东欧市场的份额相对较低。

斯柯达作为东欧知名汽车品牌,拥有广泛的销售渠道和客户基础,收购斯柯达有助于德国大众汽车进一步开拓东欧市场。

2.2 优化产品结构德国大众汽车与斯柯达在车型定位上存在差异。

德国大众汽车主打中高端市场,而斯柯达以中低端市场为主,收购斯柯达有助于德国大众汽车优化产品结构,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2.3 共享技术和资源德国大众汽车与斯柯达存在技术和资源互补的优势。

通过收购斯柯达,德国大众汽车可以借鉴斯柯达的制造经验和技术,提升整体竞争力。

三、并购实施3.1 收购时机选择德国大众汽车于1991年与斯柯达汽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表现良好。

随后,在1994年,德国大众汽车宣布收购斯柯达汽车的计划。

这一时机的选择符合德国大众汽车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3.2 并购方式在并购斯柯达汽车时,德国大众汽车选择了全额收购的方式。

全额收购可以更好地整合斯柯达的资源和管理,实现更好的协同效应。

3.3 后续整合德国大众汽车在收购斯柯达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整合。

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公司并购案分析报告

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公司并购案分析报告

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公司并购案分析报告一、并购的背景和动机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公司并购案的背景是两家公司在汽车行业中的竞争激烈。

两家公司都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但在产品结构、市场份额和地理覆盖方面存在差异。

此次并购的主要动机是通过整合两家公司的资源,实现规模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并购案的影响1.经济效益:通过并购,两家公司可以实现成本的降低和资源的共享,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水平。

整合后的公司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和变化,提高盈利能力。

2.技术创新:两家公司在汽车技术和工程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研发能力。

通过合并,可以共享技术和专利,加快产品创新和开发的速度,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3.市场份额:合并后的公司将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了在全球市场上与其他竞争对手竞争的能力。

这将有助于提高销售收入,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4.地理覆盖: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重叠,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合并后的公司将能够更好地利用各自的地理优势,扩大市场覆盖范围,进一步增加销售和市场份额。

三、成功的因素和挑战1.收购整合能力:并购过程中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整合能力。

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公司在整合方面都有一定的经验和能力,但整合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2.组织文化差异:两家公司的组织文化和管理风格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导致合并后的公司在文化融合和员工管理方面遇到困难。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对整合的成功与否产生重要影响。

3.法律和监管风险:并购过程中可能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和监管风险。

包括反垄断法和竞争法的适用、环境和安全标准的符合性等。

两家公司需要充分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和规定,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

四、市场前景和发展策略1.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2.加强品牌营销和市场推广,提升品牌价值和认知度。

3.加大在新兴市场的投资和开发,抓住全球市场增长的机会。

4.加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措施,符合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并购案例

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并购案例

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并购案例一、案例主角:A公司与B公司。

咱们先来说说这个汽车融资租赁界的并购大戏里的主角。

A公司呢,是一家在汽车融资租赁领域已经摸爬滚打了好些年的企业。

他们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业务覆盖范围也还算广,主要就是帮助那些想买车但是手头资金不太充裕的消费者,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开上新车。

B公司呢,相对来说是个后起之秀。

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势头很猛,他们有一套非常创新的业务模式,在年轻消费群体里特别受欢迎。

这就像是汽车融资租赁江湖里的新门派,带着新功夫来闯荡了。

二、并购的起因:各有小算盘。

那为啥A公司要并购B公司呢?A公司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A公司发现自己原来的业务模式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B公司的创新模式就像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吸引着A公司。

比如说,B公司在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信用方面做得超级棒,这就能大大降低风险,提高融资租赁业务的效率。

A公司想啊,要是把B公司并购了,就可以把这些好东西直接拿过来用,让自己的业务焕发新生。

B公司这边呢,也不是被强迫的。

他们虽然发展得不错,但是毕竟根基还比较浅。

和A公司合并,就像是找到了一个大树依靠。

A公司有成熟的渠道、广泛的客户资源和雄厚的资金。

B公司想着,靠着A公司这棵大树,就能更快地扩大自己的业务版图,把自己那些创新的点子传播得更远。

三、并购过程:就像一场恋爱中的磨合。

这并购过程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就像是两个人谈恋爱,得有个互相了解、互相适应的过程。

首先是谈判阶段。

两边的高层坐在会议室里,就像两个武林高手过招。

A公司说:“我们出这个价,还能给你们这么多股份。

”B公司则不慌不忙地回应:“我们的创新模式可是很值钱的,这个价可不行,而且我们的团队得保留一定的自主权。

”就这样,你来我往,谈了好几个回合。

然后就是尽职调查。

A公司派人到B公司,里里外外查了个遍。

就像要把B公司这个宝藏箱子打开,看看里面到底有多少宝贝,有没有隐藏的风险。

并购案例分析-吉利并购沃尔沃

并购案例分析-吉利并购沃尔沃

• 瑞典沃尔沃
• 沃尔沃成立于1927年,总部设 在瑞典哥德堡,是瑞典最大的 工业企业集团,北欧最大的汽 车企业,也是世界20大汽车公 司之一。截至2009年6月底,共 拥有21000名员工,在全世界拥 有近2500家销售网点。自1927 年4月14口第一辆沃尔沃汽车出 世以来,“沃尔沃”这个品牌 已享誉全球八十余载,其品牌 汽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 车,是汽车安全的代名词。
3 吉利控股并购沃尔沃时,恰逢金融危机后期,股市低迷,股票价格很难真正反 映其内在价值。
2.3.2 吉利并购的资金来源
整个并购计划中,吉利控股至少需要融资180亿元人民币。而 2009年吉利汽车的销售收人为140亿港元,税后利润11.8亿港元,按 2009年利润计算,吉利汽车要积累15年的利润才能买下沃尔沃。那 么,可以预期吉利控股的并购资金大部分来自外部资金。
1.2 并购背景及原因
• 中国吉利
获得先进核心技术 增强品牌实力和市场力量 吉利发展战略的需要。进军国 际市场的需要。 学习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吸 收国外高端人才、吸收核心技 术。减少吉利重新建立豪华汽 车品牌的时间与成本。
• 瑞典沃尔沃
1999年,沃尔沃被福特公司收 购。福特从04年至08年累计亏 损390亿美元,已经把捷豹、路 虎等品牌出售。而沃尔沃自07 年起连续3年亏损,08年税前亏 损6.53亿美元,市场销量大幅 下降。
谢谢观赏!
3.3 吉利现金对价并购成功的原因
投行的运筹帷幄
洛希尔设计融资方案 洛希尔为吉利设计的融资平台,最终使使吉利控股以最低的出资额获得
50.62%的终极控股权,成为沃尔沃第一大股东。而且以吉利兆圆作为融资平 台,在吉利汽车和沃尔沃之间设立了一道风险隔离墙。一旦沃尔沃出现问题, 吉利汽车也不会被拖下水。

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解析

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解析

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解析近年来,汽车行业的并购案例屡见不鲜。

这些并购案例不仅改变了汽车行业格局,也对消费者和市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分析汽车行业的几个重要并购案例,并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戴姆勒与克莱斯勒的并购案例。

在1998年,德国戴姆勒公司以368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克莱斯勒公司。

这一并购案例被认为是汽车行业历史上最重要的案例之一、通过将德国与美国两大汽车制造商合并,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成为了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

并购案例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定位。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和管理问题,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终,在2024年,戴姆勒将克莱斯勒公司以5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私募股权公司Cerberus,结束了这次并购。

第二个案例是菲亚特与克莱斯勒的并购。

在2024年,意大利菲亚特公司以27亿美元收购了克莱斯勒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并在2024年全面收购了克莱斯勒。

这一并购案例非常成功,成立了全球第七大汽车集团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并购案例的动机是菲亚特希望通过与克莱斯勒的合并来扩大市场份额,并实现技术和资源的共享。

并购后,菲亚特克莱斯勒公司逐渐走上了复苏之路,实现了利润的增长和销量的提升。

第三个案例是沃尔沃与吉利的并购。

在2024年,中国吉利公司以18亿美元收购了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

这一并购案例被看作是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典范之一、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动机是为了获取先进的技术和品牌,以推动自身在国际市场的发展。

并购后,吉利致力于提升沃尔沃的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

并购案例的成功使得吉利成为中国汽车行业中最为国际化的企业之一最后,我们来看一下通用与PSA的合并案例。

在202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达成了一项合并协议,共同成立了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

该合并实现了技术和资源的共享,加强了企业在欧洲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合并后的企业还能够共同应对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挑战。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沃尔沃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沃尔沃

2021/6/21
2
一、并购类型——横向并购
沃尔沃,Vovle,瑞典著名汽车品牌,是目前世界 上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
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 20大汽车公司之一。创立于1927年,吉利联合大 庆国资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沃尔沃公司100%的 股权。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进入轿车 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 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140亿元。 连续六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连续四年进入中国 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
• 4、福特和沃尔沃这十年来花了上百亿美 元研究新能源技术
2021/6/21
5
• 吉利18亿美元买到了什么?
• (1)知识产权:发动机技术和三个主要平台
生产紧凑型轿车的P1平台;生产大中型汽车的P2平 台;D4平台;
• (2)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及品牌资产
• (3)沃尔沃的经销商网络:沃尔沃在全球100多个 国家的2500家经销商,其中60%和30%的经销商都 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市场。
2、主权转让合同主要谈判者,处理谈判后法律 问题
2021/6/21
10
公关公司
为收购方避免来自第三方的负面影响,保 证并购顺利进行
1、沟通工会 2、打消媒体和政府疑虑
2021/6/21
11
2021/6/21
08国际金融2班 王欣萌~
12
投资银行——核心团队 1、确定并购战略 2、沟通与谈判 3、安排融资
2021/6/21
8
财务顾问:
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 ——知识产权+股权+销售网络
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税务尽职调查 ——财务风险,税务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解析中国与外国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一、上汽收购双龙:1、这次合作,堪称近三十年来汽车界最失败的一次。

2、收购失败的原因:主要源于文化差异,尤其是全球金融海啸的不可抗力。

在并购时机选择、自身管理、团队实力、危机处理能力方面尚有欠缺。

3、2004年底,上汽斥资约5亿美元,收购了经营状况岌岌可危的韩国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次年,通过证券市场交易,增持双龙股份至51.33%,成为绝对控股的大股东。

收购时间:2004年10月收购金额:5亿美元收购资产:双龙汽车48.9%的股权现状:在合资的几年里,上汽入股双龙时达成的技术转让协议并没有得到切实执行,上汽被迫决定停止继续注资、听任双龙汽车破产重组时,反倒落了个“窃取韩国汽车技术、违背当初投资协议”的罪名。

去年,双龙汽车宣告破产,上海汽车为此付出近20亿元学费。

教训:失败源于文化差异,韩国工会、自己的技术问题、境外资本运作和管理问题。

其体验值得借鉴:宁可高价收购技术、设备,也不要低价并购工厂。

(一)企业概况1、背景资料: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历史双龙公司创办于1954年1月,之初主要生产重型商务车和特殊用途车辆。

在1975年5月,双龙公司股票正式上市.自1983年接收东亚(DONG-A)汽车公司后,双龙迅速崛起,成为最可靠的专业四轮驱动运动型多用途车的制造商。

双龙集团在兼并了东亚公司后,改名为双龙汽车。

1988年,双龙推出SUV型KorandoFamily,其对本土消费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1991年双龙与奔驰公司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合作范围涉及汽油/柴油发动机技术转让和共同开发轻型商务车等方面。

其合作在韩国也被称为短期内实现技术转让最成功的案例。

1993年双龙推出MUSSO系列四轮驱动越野车,成为韩国四轮驱动越野车的代表。

同年,双龙公司看好韩国高级轿车市场(当时韩国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公司举债10亿美元进军高级轿车领域,引进德国奔驰轿车制造技术,生产双龙豪华运动轿车。

1994年,双龙就在ChongWon(昌原)发动机厂生产奔驰发动机。

同年,推出新概念轻型商务车“ISTANA”,马来语意为“飞驰的宫殿”。

双龙又随后于1996年推出NewKorando。

双龙公司的顶级轿车主席(CHAIRMAN)于1997年推出,双龙开始进入高档车市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使韩元贬值近一半,到期债务共计17兆亿韩元(约合13.5亿美元),使双龙资金链发生断裂。

为偿还债务,双龙汽车不得不大量出售资产,如双龙商用车生产设备以6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上海汇众汽车有限公司。

明年双龙的轻型商务用车MB100(ISTANA)将在汇众汽车公司生产,车标也将换用汇众的标志。

2001年,双龙汽车销售量达到12.6万辆,同比增长8%,但其债务已达到30兆亿韩元(约合23亿美元),而双龙的资产仅有20兆亿韩元(约合15.3亿美元)。

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2001年双龙豪华SUV型“雷斯特”(REXTON)全面登场,2002年雷斯特的销量是822台。

同年双龙又在本土首次推出了SUT运动休闲卡车“MUSSOSPORTS”。

2003年11月份,历时两年开发完成的双龙新款“主席”在深圳登陆,开始了在内地的销售。

双龙汽车公司拥有员工7400多名,同时具有年产21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目前处于破产监管之下。

根据朝兴银行和其他主要债权人达成的协议,双龙汽车公司的运营将持续到2003年11月。

双龙目前在海外已经和92个独立的经销商签订了销售代理合同,代理商的分布有12家在西欧,8家在东欧,25家在中东和非洲,19家在拉丁美洲,还有28家亚太地区代理(包括5家中国地区总代理)。

另外,双龙还拥有9个KD组装厂,1个在中东,5个在亚太地区。

2、上汽集团简介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是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2003年上汽集团以合并销售收入117亿美元成功跻身世界500强行列,整车销量达78.2万辆,其中主导产品轿车销量达到59.7万辆,提前两年达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

通过多年发展,上汽集团形成了SAIC价值观。

SAIC既是上汽集团的英文缩写,也是上汽集团的价值观(即:S-Satisfaction from customer,满足用户需求;A-Advantage through innovation,提高创新能力;I-Internationalization in operating,集成全球资源;C-Concentration on people,崇尚人本管理)。

同时,上汽集团还提出了与价值观相匹配的集团“四大工程”(即:用户满意工程、全面创新工程、全球经营工程、人本管理工程)。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上汽集团将逐步发展成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业务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为上海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下属主要企业上海汽车集团(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汽车城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开发发展公司上海汽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通过多年发展,上汽集团形成了SAIC价值观。

SAIC既是上汽集团的英文缩写,也是上汽集团的价值观(即:S-Satisfaction from customer,满足用户需求;A-Advantage through innovation,提高创新能力;I-Internationalization in operating,集成全球资源;C-Concentration on people,崇尚人本管理)。

同时,上汽集团还提出了与价值观相匹配的集团“四大工程”(即:用户满意工程、全面创新工程、全球经营工程、人本管理工程)。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上汽集团将逐步发展成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业务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为上海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上汽集团概况: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是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2003年上汽集团以合并销售收入117亿美元成功跻身世界500强行列,整车销量达78.2万辆,其中主导产品轿车销量达到59.7万辆,提前两年达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

通过多年发展,上汽集团形成了SAIC价值观。

SAIC既是上汽集团的英文缩写,也是上汽集团的价值观(即:S-Satisfaction from customer,满足用户需求;A-Advantage through innovation,提高创新能力;I-Internationalization in operating,集成全球资源;C-Concentration on people,崇尚人本管理)。

同时,上汽集团还提出了与价值观相匹配的集团“四大工程”(即:用户满意工程、全面创新工程、全球经营工程、人本管理工程)。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上汽集团将逐步发展成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业务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为上海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下属主要企业上海汽车集团(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汽车城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开发发展公司上海汽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汽车报社上海汽车工业活动中心上海紫云宾馆深圳市上汽南方实业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电器总厂上海汽车铸造总厂上海合众汽车零部件公司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上海汽车有色铸造总厂上海离合器总厂上海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汽集团股份简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股份”)成立于2004年11月29日,注册资本257.6亿元。

它集成了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简称“上汽集团”)旗下与汽车产业链紧密相关的汽车主营业务、汽车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以及对未来持续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产业。

今后,上汽集团股份将围绕成本、技术、人才和机制加强管理与创新,做大国内国外两块市场,将上汽集团股份建设成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汽车企业。

领导班子:董事长:胡茂元总裁:陈虹副总裁:沈建华陈志鑫肖国普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主要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东岳动力总成有限公司上海通用北盛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上海幸福摩托车总厂上海拖拉机内燃机公司上海纽荷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上海彭浦机器厂有限公司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含:上汽股份仪征汽车分公司上汽股份汽齿总厂中国弹簧厂上海粉末冶金厂上海汽车配件厂)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上海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上海萨克斯动力总成部件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上海采埃孚转向机有限公司上海实业交通电器有限公司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上海法雷奥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上海申雅密封件有限公司上海皮尔博格有色零部件有限公司上海科尔本施密特活塞有限公司上海乾通汽车附件有限公司上海圣德曼铸造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锻造总厂上海联谊汽车拖拉机工贸有限公司华东泰克西汽车铸造有限公司大众汽车变速器(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上汽汽车模具应用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荻原模具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上海汽车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香港有限公司上汽北美公司上汽集团日本有限公司上汽欧洲有限公司*上汽汽车工程研究院*上海汽车工业培训中心(注:标*号为上汽集团股份分支机构)(二)收购目的:一是通过区域性兼并,尝试构筑全球经营体系;二是双龙的SUV以及柴油发动机与上汽的产品体系有较强的互补性,重组后,可以发挥双方在产品设计、开发、零部件采购和营销网络的协同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

双龙汽车公司具有技术和研发的优势,上汽集团拥有资金和市场的优势。

上汽集团收购双龙汽车公司部分股权,是中韩两国企业实行优势互补、资源互补的举动。

双龙汽车希望通过同外国商业伙伴建立战略同盟关系来进入国外市场,并借此获得一笔资本投资来达到升级现有产品、开发新品的目的。

考虑到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结构同韩国差别较小,且中国消费者的购买潜力极大,双龙便将目光锁定在了中国的企业。

上汽集团开此先河,首先可以迅速提升技术,加快实现自主品牌汽车生产的步伐,其次可以利用双龙品牌开始尝试开拓国际市场。

(三)收购协议汽集团将获得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并将保留双龙现有的管理层和员工,以及在韩国的工厂。

上汽集团还承诺今后几年将对双龙投资不少于10亿美元,以扩展产品线。

而双龙汽车也会把一些核心技术如发动机制造技术等转让给上汽集团。

在上汽并购双龙的过程中,双龙的工会一度采取强硬的抵触态度,但现在这一问题在协议中已基本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