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言实词的几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文言实词的几种方法

安徽省太和一中王勇

我们学习文言文需要积累,但不能死记硬背,而应该掌握一定的规律,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考试中如何判断文言文段中实词的含义呢?这里向大家介绍五种理解文言实词的方法。

一、根据字形推测词义。

即通过分析字形结构并结合语境来推断词义的方法。汉语的造字法(尤其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为我们推测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如:“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促织》)一句中,“造”的义符为“之”,下文“庐”(房屋,表地点),不难推测与地点相关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它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又如:“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这一句中的“趣”的义符为“走”,下文“利者”(有利的方面),我们可以推测这里的“趣”的含义是“奔赴”的意思。“趣利者”意思是“向有利的方面奔赴”。

二、根据读音推断词义。

即利用发音找到通假关系,以解释词语的含义,通假基本是同音代替,可按下列三种情况尝试推测词义:(1)完全同音。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勾践灭吴》)中的“免”字,可想到同音的表“分娩”意的“娩”。(2)声母相同。如“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的含义,可想到“毋”,二者声母同,可构成通假关系,它的含义是“不要”。(3)韵母相同。如“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奉”的含义,联系上下文并根据韵母相同即可通假这一规律,就可推断“奉”通“捧”,为“捧着”之意。

三、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

即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如李白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这样一句“势拔五岳掩赤城”。这里的“拔”怎么理解呢?大家都知道成语“出类拔萃”中的“拔”的意思是“超过”,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势拔五岳”意思是“山势之高超过五岳”。再如:“所识穷乏者德我欤?”(《孟子鱼我所欲也》)这里的“穷”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联想到成语“穷且益坚”中的“穷”指“处境不好,困窘”的意思。那么“穷乏者”指“处于困窘的人”。

四、借结构、句式抓对应义。

即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或整齐句式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推断词语的含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这两句话句式比较整齐,且前后语意基本相同,由此,可由“用”的含义推测出“以”的含义。又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有”的意思也应相对,当“无”讲。另外,有时亦可借助整齐的句式,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如“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的“固”的含义,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

推出“固”也应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五、借语法结构来分析理解词义。

如果说以上几种方法只能起辅助作用,这种方法则应是通用的。同学们应该着重掌握借助语法结构推断词义。首先,我们要分析整个句子的主干成分,再理清枝叶部分,这样就可确定这个词的位置,由它所在位置进而可以推测它应该是什么词性,最后就可以确定它的意义。这三步可简称为定位、定性、定义。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句中第一个“食”在句中作谓语,应该是动词“吃”的意思;第二个“食”在句中作宾语,应该是名词“饭食”的意思。这种方法还能帮助我们搞清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问题。如,“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这里的“继”在句中作主语,应该是名词,而“继”本来是动词,可见这里的“继”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是“继承人”的意思。再如:“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这句中的“致”在句中作主语,应该是名词,“致”作名词的意思是“情致、情趣”。而在另外一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中“致”作谓语,结合后面所带的宾语“千里”可以判断“致”是“到达”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