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服装教学课件大学中国服装史

合集下载

中外服装史--明代服饰

中外服装史--明代服饰

❖ b.常服
❖ 职官常服由乌纱帽、团领衫、革带三部分组成,是明代官吏一年四季 最常用的服装为常朝视事(常朝视事指职官在官署内处理公务)所用。
明代常服
明代补子
二、民服
❖ 明代一般男子服饰主要有直身、罩甲、 襴衫裤褶、曳撒等。多承袭前代,仅在色 泽、长短上有所变异。
❖ 1.直身 是一种长衣,闲居、礼见均可穿着。以纱罗苎丝制作才,大襟宽袖,
下长过膝,腰部以下有细裥。
❖ 2.罩甲 罩甲分两种:一,对襟,仅骑马者可用;二,不对襟,士大夫等可服。
较比甲稍长,无袖。
❖ 3.褶子 不分尊卑,均可穿着。其式或用交领,或用圆领,两袖宽大,下长
盖膝,腰部以下折有细裥,状如女裙。
❖ 4.曳撒 一般用纱罗苎丝制成,大襟、长袖。衣身前后形制不一,后为整片,
服装,形似僧人所穿的袈裟。
复原图——张亚绘
1:5复原衣——李瑞制
是直领,对襟、小袖,为普通妇女穿着
2.比甲 比甲是一种无袖、无领的对襟衣,通常采用直领对襟,其样式类 似后来的马甲,但比马甲长,下摆过膝,所用衣料以彩锦为多,有时还纳 以棉絮,多用于乍暖还寒之季。
3.裙 明代妇女下裳多穿裙,穿裤者甚少。时兴“凤尾裙”、“百褶裙”。
4.水田衣 明代水田衣是一般妇女服饰,是一种以各色零碎锦料拼合缝制成的
第一节 概述 明朝——服饰的回归
明朝立国不久,就下令禁 穿胡服,根据汉族的传统习俗, 上采周汉,下取唐宋。明代将 古代服装从多方面给予了巩固 和完善,使汉民族的传统服饰 得以保留和发展。

第二节 男子官服与民服
一、官服 明代文武官员服饰主要有朝服、祭服、
公 服、常服赐服等。麒麟袍为官吏的朝服。 其服装特点是大襟、斜领、袖子宽松,前襟 的腰际横有一下打满裥。所绣纹样,除胸前、 后背两组之外,还分布在肩袖的上端及腰下 (一横条)。另在左右肋下,各缝一条本色 制成的宽边,当时称“摆”。

明代服饰.ppt2

明代服饰.ppt2
· · · ·
1368 1368



明 代 服 饰
一·明代服饰特点 明代服饰特点
禁胡服 胡语 胡姓 废元服制 上采周汉 下取唐宋 公服和常服等, 明代文武官的冠服有朝服 祭服 公服和常服等, 明代文武官员的服饰完全受制度与规章的严格约 束,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与配饰来显示他们的地 位和级别。文官一般为禽类, 武官一般为兽类。 位和级别。文官一般为禽类, 武官一般为兽类。
直裰: 直裰:右衽 大袖的宽敞袍式 继承了宋代样式 背间中缝直通到底 。 罩甲: 罩甲:则是超短袖对襟或大襟 长度在膝下或足背 衣身紧窄样式, 之间 衣身紧窄样式,当时罩甲穿得极为广泛 ,黄 色的罩女子服饰主要有: 明代女子服饰主要有: 衫 袄 霞 帔 褙子 比甲 裙子等 衣服基本样式仿唐宋 ,一般为右衽 ,恢复汉 族的习惯。 命妇朝见皇后是的礼服, 命妇朝见皇后是的礼服,就由凤冠 霞帔 大袖衫 及褙 子组成。 子组成。 凤冠:是一种以金属丝网为胎,上缀点翠凤凰, 凤冠:是一种以金属丝网为胎,上缀点翠凤凰,并挂有珠宝流苏 的礼冠。 的礼冠。 霞帔:是一种帔子,其形象两条彩练, 霞帔 是一种帔子,其形象两条彩练,绕过头颈 ,披挂在胸 是一种帔子 前,下坠金玉坠子。
褙子:褙子样式继承宋代,到明代更流行, 褙子:褙子样式继承宋代,到明代更流行,一般有 合领和对襟两种,贵族和庶民都用。 合领和对襟两种,贵族和庶民都用。对襟大袖为贵 族妇女使用,凡对襟小袖都为普通妇女使用, 族妇女使用,凡对襟小袖都为普通妇女使用,纹样 与霞帔上的基本相同。 与霞帔上的基本相同。 比甲:即无袖无领的对襟马甲,比甲形似褙子,而无袖 比甲:即无袖无领的对襟马甲,比甲形似褙子, 比后来的马甲,坎肩要长。 比后来的马甲,坎肩要长。
水田衣:是一种以各色零碎织锦拼合缝制成的服装, 水田衣:是一种以各色零碎织锦拼合缝制成的服装, 因拼凑的布为水田型而得名。 因拼凑的布为水田型而得名。 与唐代不同,明代女装风格修长,窈窕, 与唐代不同,明代女装风格修长,窈窕,同样有着变化及 为丰富的衣服样式

中国服装史:明代服饰、清代服饰

中国服装史:明代服饰、清代服饰
裙装:清初的裙子都系在上衣之内。苏州妇女崇尚“百裥裙”其裙前面裙门绣花加花边 栏杆,左右打细裥,数目刚好为一百。
一裹团:妇女的便服四面不开叉者,叫做一裹团。男子亦有之,及前后不开叉者,如后 世的长衫。 裤子:清后期女子着裤子为常服日益盛行,裤子也更为华美,裤边亦有镶滚。
一扣钟:一扣钟又名“一扣衷”、“蓬蓬衣”,就是今天所谓的斗篷。为御寒所用,男 女都扣钟多 以鲜艳的绸缎为表,以裘皮为衬。
清早期皇帝及皇后朝服
三、清代男女服饰特征
(1)清在原有满族的基础上吸纳明朝服制的某些典章制度,制定了各种冠服制度的形制。 (2)其中皇室帝后的宫廷服饰日趋完备,沿袭了明代的服饰种类,如礼服、吉服、常服 以及象征皇权的十二章纹饰,但在服装形制上,仍保留满族有马蹄袖的右衽窄袖紧身直身 袍服形式。 (3)皇帝的袍服以龙为章,皇帝吉服用明黄色,织绣五爪金龙。满族钦定清朝冠服冠帽, 与中国前朝历代也有所不同。百官所穿的朝服、补服也随改满制,仅补服中保留补子以辨 品级。常服主要为褂、袍形制,满族袍为上衣连下裳形制,圆领或立领,衣襟有对襟、大 襟等,皆用纽扣系合;袍身较之汉族袍服紧窄,袍长一般至脚背。
四、清朝服饰纹样的审美特征
(1)清代染织工艺的空前发展,为面料的精细繁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将丝绸产 品的精致华贵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民间所有的面料制作也极为精美,而且种类繁 多,数不胜数。 (2)面料早期以花纹雅丽、色调清新为主,宫廷纹样配色多仿汉、晋、唐、宋各代而 加以变化。纹样在继承明代纹样的基础上,更为精致细密,甚至发展到堆砌雕琢的程度, 意蕴以富贵、吉祥、如意的含义居多。早期多用暗蟒、拱璧、汉瓦当纹、富贵不断、江 山万代等。后期纹样日趋写实。 (3)清代的服饰是中国服饰发展的顶峰,服饰图案在这时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登峰造 极的程度。如果说历史服饰图案都有一定的发展,都有尚可创造的余地,那么,到了清 代,服饰的装饰纹样就是繁杂堆砌。如果说清代服饰的发展与历代服饰也有不同的话,

单元八 明代服饰

单元八 明代服饰
2
二、男子服饰
(一)官服 • 建国后立即恢 复汉族礼仪, 调整冠服制度 • 对服色、图案 规定具体
• 民不得用:蟒 龙、飞鱼、斗 牛、玄、黄、 紫(万历年以 后禁令松弛)
穿斗牛服的明邢玠夫妇像
3
戴冕冠的皇帝
• 明太祖认为 古代五冕之 礼太繁. • “祭天地、 宗庙,服衮 冕;社稷等 祀,服通天 冠,绛纱袍。 余不用。”
燕居服
• 明世宗嘉靖年 间规定:
• 衣 1至3品 织云纹 • 4品以下 无纹 饰 芒青镶边 • 帽 铁丝框 外蒙乌纱 后竖 立两翅→忠靖 冠
士人服装的具体款式特点为斜大襟、大袖、 袖长一律过手、衣长至脚面,穿时腰系丝绦。 后有作民谣云:“二可怪,两只衣袖像布袋”,即指此衣
15
16
(二)民服
1.品类:袍、裙、短衣、罩甲 2.配伍 • 举、贡、临生:直缀(直身)蓝袍+黑 边,斜领大襟宽袖衫 袖宽、衣长变化很 大 • 皂隶、杂役: 漆布冠+青布长衣(下 截密裥)+红布织带 • 捕快: 小帽+青衣红马甲+青丝织带
40
凤尾裙(传世实物)
41
42
穿襦裙的乐女(传世绘画《汉宫秋》局部)
43
穿弓鞋的妇女( 山西宾宁寺明《水 陆画》局部) 穿襦裙及腰裙的侍女 (费晓楼《仕女精品》)
44
水田衣
• 似“百衲衣” 长方形各色布拼 接
45
裙与衣的变化规律(上下比例)
• 衣短→裙长 露裙身 裙带、色、花有特 色 • 衣长→裙宽 衣长至膝下,去地五寸,袖 宽四尺,裙少用装饰
• 幅:初六幅 后八至十幅,甚至更多 • 结构:腰间多有细缀裥数十条平面一片
39
• 款式
• 月华裙 浅色画裙 十幅 每褶用一色 轻描浅画, 色彩淡雅,风动色如月华 • 凤尾裙 绸缎→大小规则的条子,每条上绣花 鸟图纹,两边镶以金线拼成裙 • 百褶裙 整缎折以细道 • 襕裙(合欢) 江南水乡 后围向前 短裙

07明代服饰PPT课件

07明代服饰PPT课件
(一)、祭服 皇帝:祭天地、宗庙,服用衮冕。社稷等祭祀活动,服
用通天冠,绛纱袍。 官员:青罗衣、白纱中单,俱用黑色缘。赤罗裳用皂缘,
蔽膝,方心曲领。冠带、佩绶同朝服。
明代岐阳王李文忠冕服像









寿




鲁王九旒冕
(二)、朝服 戴梁冠,穿赤罗衣裳,着云头履。 以冠、革带、配绶、笏板来区别官 品高下。 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因朱即赤色,自 认为以火德王天下,即以赤色为国 家政权的标志,色仿周汉而尚赤, 是以有赤袍为朝服之制。
3.罩甲
形似现在的坎肩。下摆长至膝下,臀下开衩。衣襟有两 式,一种对襟,一种不对襟。
4.曳撒
源自蒙古人的质孙服,明初作为内廷侍卫服饰,永乐后 窄袖也逐渐变为汉服琵琶袖。
短袖或无袖者称袴褶,长袖者称曳撒。前身分裁,打马 面褶子,后身通裁,无褶,身侧有摆。
• 程子衣
SUCCESS
THANK YOU
无花
腰带
玉带 履带 金荔枝 金荔枝 乌角 乌角 乌角
(四)、常服 初时与公服相同,乌纱帽、团领衫、 束带,洪武二十六年后,在袍服上增 加区别品级的补子。
(五)、补子
职官常服用补子,即将不同的图案纹样绣于袍上.以别 官级品位。公、侯、驸马、伯用麒麟、白泽,其余文 官绣禽,武官绣兽。
体现了中华民族象征文化的丰富内涵。希望文臣品行、文采俱佳, 并运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主人)治理国家尽力。希望武官勇 猛,能令敌人胆寒。这是明时官服的一大特点。
2019/8/8
(三)、足服 明时男子足上所穿形制仍以履、靴、鞋为主。 官员一律穿皂靴,儒生也允许穿靴。 普通百姓可穿履或鞋,南方庶民穿蒲鞋。岭南庶民,不

中国明代服饰 ppt课件

中国明代服饰  ppt课件

1.朝服
朝服以袍衫为代表,戴梁冠,着云头履。朝廷的服制对佩绶、笏(hù)板也做了规定 (如表1-1所示)。
朝服为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颂诏开读、进表、传制时百官穿服,实际上是 一种庆典礼仪服,以冠和革带来区别官品高下。袍服俱为赤罗衣,白纱中单,青饰领缘, 赤罗裳青缘,赤罗蔽膝,赤白二色大带,革带,佩绶,白袜黑履。这种一律赤色的袍衫, 齐聚于盛会之中,十分耀眼,喜气洋洋,对比唐代的五色交映的场面,又是一种气派。 明代取法先秦的服色按五德之说,夏尚黑、殷尚白、周尚赤、秦尚黑、汉尚赤、唐尚黄, 明自认为以火德王天下,色仿周汉而尚赤,是以有赤袍为朝服之制。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因朱即赤色,即以赤色为国家政权的标志。这种以色彩象征某种政治和思想的观念,远 承周秦,近取唐宋而由明代再次表现出来。其中也掺入了民间对红色表示喜庆的习俗观 念,二者巧妙地糅合在朝服之中。
戴儒巾,穿大袖衫的士人
ppt课件
15
•四方巾
四方平定巾是以黑色纱罗制成,可以折叠,呈倒梯形造型, 展开时四角皆方,也称“方巾”,或称“四角方巾”。四 方平定巾初兴时,高矮大小适中,其后总在变化,到明末 则变得十分高大,故民间常用“头顶一个书橱”来形容。
•六合帽
前面讲了四方巾,明代也出现了六合帽,是清代瓜皮帽 的原型。有六合一统帽,平定四方巾之说。 六合一统帽,也称六合巾、“小帽”、“圆帽”,是以 罗缎、马尾或人发做的,裁为六瓣,缝合一体,下缀一 道帽檐,以“六合一统”为名,取意安定和睦,天下归 一。因为在政治上有一定象征意义,故也是由政府规定 令全国通行的帽式,通常多用于市民百姓,而官吏家居 时也常戴。
吉祥图案早在商周时期便已出现,用于玉雕和青铜器物之上, 春秋战国的铜镜、秦汉瓦当与画像石、魏晋南北朝的石窟壁 画、隋唐碑刻石雕、宋代陶瓷织锦都多有出现,至元代吉祥 图案广泛流行,除建筑、车舆和日用器物之上出现外,在服 装中饰以吉祥图案也成为一时风尚。这一习俗至明代已趋向 成熟中,形成很多搭配模式,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其符号功 能较为系统,因此某些动物飞禽花卉草虫都赋有了相对吉祥 的意义。吉祥图案在社会广泛的使用,使官服中的图案设计 在继承前代唐宋服制的基础上,创意出补子的形式,带进了 人们的审美心理和祈福愿望。如一品文官补子为仙鹤和水浪 构成,浪寓潮意,潮谐朝字音,取意为”一品当朝“。明补 子皆为红底金线无边饰,其喜庆之情与民间用于喜庆的颜色 颇为相似。文官鸟禽图案多为双鸟,与民间成双成对的祝愿 不谋而合。这些都表现了补子图案融入了民间吉祥的祈福心 理和审美意识。

第六章 明代服装

第六章 明代服装
明代注重对外交往与贸易,其中郑与七次下西洋,在中国外交史与世界航运史上写下了光辉得一页。对待少数民族部落,明王朝采取了招抚与防范得积极措施,如设立奴儿干等四卫,“令居民咸居城中,畋(tian)猎孳(zi)牧,从其便,各处商贾来居者听”,安抚并适应了鞑靼da、女真各部得发展。设立哈密卫,封忠顺王,使之成为明王朝酉陲重镇.利用鞑靼、瓦刺与兀良哈等三卫,来削弱东蒙古势力等。明朝近三百年中,也发生“土木之变”、倭寇入侵、葡萄牙入侵等动乱,但各族人民之间仍在较为统一得局面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明代冕服除非常重要场合之外.一般不予穿用,皇太子以下官职也不置冕服。朝服规定很严格。另有皇帝常服,一般为乌折上巾,圆领龙袍。
一、朝 服(插图)
朝服——以袍衫为尚,头戴梁冠,着云头履。梁冠、佩绶、笏板等都具体安排,如下
图:
品级
梁Hale Waihona Puke 冠革 带佩 绶笏 板

七梁
玉带
云风四色织成花锦
象 牙
二 品
六梁
犀带
云风四色织成花锦
象 牙
三 品
五梁
金带
云鹤花锦
象 牙
四 品
四梁
金带
云鹤花锦
象 牙
五 品
三梁
银带
盘雕花锦
象 牙
六七品
二梁
银带
练鹊三色花锦
槐木
八 九 品
一梁
乌角带
鸂鶒chi二色花锦
槐木
二、官服(插图)
明代官服上还缝缀补子,以区分等级,似源于武则天有袍纹定品级之始。明代补子以动物作为标志,文官绣禽,武官绣兽。袍色花纹也各有规定,盘领右衽,袖宽三尺之袍上缀补子,再与乌纱帽、皂革靴相配套,成为典型得明朝得官员得服式。补子与袍服花纹分级简表如下:

八章明代服饰课件

八章明代服饰课件

明代斗牛纹织锦袍
麒麟服为官吏的朝服,所绣纹样 以麒麟纹为主,将头绘成龙首并 有两角,尾绘成狮尾。麒麟是古 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象鹿, 全身有鳞甲,后人将它作为吉祥 的象征广泛用于各类器物的装饰。 明代官服绣麒麟,不限四、五品, 职位特殊的锦衣卫指挥侍卫等也 可服用。
麒麟袍展示图
男子的便服,多用大襟、 右衽、宽袖袍衫,下长过膝。 贵族男子的便服面料以绸 缎为主,上绘有纹样。袍 衫上的纹样,多寓有吉祥 之意,比较常见的团云和 蝙蝠中间,嵌一团型“寿” 字,意为“五蝠捧寿”。
二、女子服饰
明代妇女衣裳的基本样式 一般为右衽,主要有衫、 袄、霞帔、背子、比甲及 裙子等。服饰形制多仿自 唐宋。女服服色,规定贵 族妇女用大红、鸦青、黄 色;士庶妇女只能用紫、 绿、桃红等浅淡的颜色, 不许用金绣。礼服也只能 穿紫色粗布,凡命妇所穿 的服装,都有严格的规定, 大体分礼服及常服。
公服是文武百官每日早晚 上朝奏事及侍班、谢恩、 见辞及在外官员每日处理 事务时服公服。其服制为 身穿盘领右衽袍,袖宽三 尺;头戴漆纱展角幞头, 展角长一尺二寸;足登皂 靴。以服色、花纹、衣服 长短和革带来区分官职等 级。
戴展角幞头、穿织金蟒袍、 系玉带的官吏
明代文武百官常朝视事 均穿常服。常服与公服 都是头戴乌纱帽,身穿 团领衫,束带。
第一节 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
一、社会背景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都南京,国号
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
二、服饰制度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
以后,恢复汉制,禁止穿胡服,姓胡姓, 讲胡语。根据汉族的习俗,上采周汉,下 取唐宋,对服饰制度作了重新规定。
明代的服饰体现岀等级制度的严格。明朝 官吏戴乌纱帽,穿圆领袍。袍服在胸背缀有补 子,并以所绣图案的不同来表示官级的不同, 文绣禽武绣兽;官员的腰带也因品级的不同而 在质地上有所不同。明代男装儒生所着大袖衫, 其特点是宽袖、皂色缘边,青圆领、皂绦软巾 垂带。百姓则着青布衫裤,青布巾,上衣沿宽 边,足着草鞋。

明朝服饰 优质课件

明朝服饰 优质课件

水田衣
明代水田衣是一般妇女服饰,是一种以 各色零碎锦料拼合缝制成的服装,形似 僧人所穿的袈裟,因整件服装织料色彩 互相交错形如水田而得名。它具有其它 服饰所无法具备的特殊效果,简单而别 致,所以在明清妇女中间赢得普遍喜爱。 据说在唐代就有人用这种方法拼制衣服, 王维诗中就有“裁衣学水田”的描述。 水田衣的制作,在开始时还比较注意匀 称,各种锦缎料都事先裁成长方形,然 后再有规律地编排缝制成衣。到了后来 就不再那样拘泥,织锦料子大小不一, 参差不齐,形状也各不相同,与戏台上 的“百衲衣”(又称富贵衣)十分相似。
服饰回归
平明这民朝个则立时穿国候短不出衣久现,,了戴就一小下种帽令六或禁瓣网穿、巾胡八。服明,朝 女恢瓣子复布髻了片式唐缝也朝合颇衣的多冠小,制帽且度,常,看在法起额服来上与很系常兜服子, 名又像“得剖遮以成眉并半勒行边”了的。。西衣法瓜裙服。近大本似体来宋同是元於仆两唐朝朝,, 但祗役内是所衣进戴有贤的小冠,圆改但领成是,了因颈梁为部冠戴加,起纽并来扣增很。加衣了身 较忠方长静便,冠,缀、所有保以金和就玉冠普坠等遍子冠流,式行外。起加官来云吏。肩戴、乌比 甲纱这(帽就大,是背穿清心圆代)领「等袍瓜。。皮袍小服帽除」了的品前色规 朱定身元外。璋,统还一在天胸下背,缀明有代补开子始,整并体以上其大 致所明恢绣代复图的汉案贵人的妇衣不多冠同是,来穿从表红唐示色代官大吸阶袖收的的了不胡同人, 习不袍惯独子以唯,后此一,,般发官妇展员女出的只的腰能汉带穿人也桃衣因红冠品、。级的 明不紫代同绿的而及男在一装质些,地浅大上淡人有的多所颜穿不色青同。布。平直故日身有的明宽 大一常长代穿衣的的,服是头饰短上特衫戴点长四主裙方要,平体腰定现上巾岀系,等着一级般限平 民制绸穿的带短严,衣格裙,。子裹书宽头生大巾多,。穿样直式裰很或多曳,撒,

中国服装史唐宋元明清近代 ppt课件

中国服装史唐宋元明清近代 ppt课件
鲜艳颜色 2幅巾 a 文人、儒生以裹巾为时尚 b 幅巾形式变化很大,名目繁多 因样式而定:圆顶巾、方顶巾、琴顶巾 因材料而定:纱巾、绸巾 因人名而定:东坡巾、程子巾
3 公服:古代官吏在衙役处理公务时所穿的服装,形 制相对简单,无挂佩及蔽膝,后来以颜色区分等级, 礼节上轻于朝服
4 常服(宴服):即生活服
(1)圆领袍衫:圆领右衽,领、袖、襟 处有缘边,衣长及足踝或及地,足登乌 皮靴
(2)缺胯袍:两侧开衩,便于行动,多 为军装
(3)裙:麻织或毛织,上着短衣,下着 长裤
(3)软角幞头:用柔软的质料制成,两角插在脑后
硬角幞头:幞头两角硬挺,内有金属丝,使其有弹 性
(二)鞋:普遍穿皮靴,居家穿丝履
第二节女子服饰
一 首饰
1 幂篱:初唐时期,一种大幅方巾,由轻薄透明的纱 制成,戴时披体而下,障蔽全身
2帷帽:(席帽)高顶宽沿的笠帽,周围有面纱,下垂 至颈
3胡帽:较厚的锦缎或乌羊毛
(2)中晚唐至五代:传统的宽袍大袖,长裙、丝履开 始流行,此时女子以肥胖为美,服饰趋向宽大、袒露 ,材料日趋轻薄
(3)五代时期宽衣大袖渐为窄衣合体,裙腰基本落于 腰间
四 女服样式
1 襦、袄、衫、袍、裙是女子的日常服饰
特点:a有织纹或绣纹
b领口样式较多,圆领、方领、斜领、鸡心领、
双弧领、翻领等
后有铭纹,根据品级高低和文武官级不同,具有不同
纹饰
4 袍的颜色:天子黄袍
文武官:
三品以上服紫 四品深绯
五品浅绯
六品深绿
七品浅绿
八品深青
九品浅青
四 首服与鞋
(一)幞头
1幞头与幞巾的区别: 幞头四角有带
幞巾四角无带
2唐代不同时期幞头形制不同:

第六章_明代服装

第六章_明代服装
第六章 明代服装
第一节

概述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王
朝,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专
制,对中央和地方封建官僚机构,进
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恢复汉族
礼仪,调整冠服制度,禁胡服、胡姓、
胡语等措施。

对民间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移民屯田,奖励 开荒,减免赋役,兴修水利等,使封建经济得以 很快发展。1399年,建文帝朱允坟推行“削藩” 政策,燕王朱棣公开反叛,以“清君侧”的名义 率军南下,发生了一场明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皇 位争夺战,历史上称为“靖难之变”。朱棣考虑 到北京是他多年经营之地,而南京总为偏安王朝, 难以控制北方游牧部落,于是在1421年正式迁都 北京。自此,北京成为全国政治、军事、经济、 文化的中心。
皇帝常服 金冠——折上巾
补子

明代官服上还缝缀补子,以区分等级, 似源于武则天以袍纹定品级之始。明代补 子以动物作为标志,文官绣禽,武官绣兽。 袍色花纹也各有规定。盘领右衽、袖宽三 尺之袍上缀补子,再与乌纱帽、皂革靴相 配套,成为典型明代官员服式。补子与袍 服花纹分级简表如下:
穿补服、戴乌纱帽的官吏 (明代谢环《杏园雅集图》局部)
子、比甲、裙子等。普通女子服饰多以紫花粗布为衣,不许 金绣。袍衫只能用紫色、绿色、桃红等色,不许用大红、鸦 青与正黄色,以免混同于皇家服色。

背子
比甲
裙子
头饰

背子
明代 背子,用 途更加广 泛,但形 式与宋大 致相同。
穿窄袖背子的妇女

比甲

本为蒙古族服式,北方 游牧民族女子好加以金 绣,罩在衫袄以外。后 传至中原,汉族女子也 多穿用。明代中叶着比 甲成风;样式主要似背 子,无袖,亦为对襟。比 后代马甲又长,一般齐 裙。

明朝服饰简介教案资料47页PPT

明朝服饰简介教案资料47页PPT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明朝服饰简介教案资料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姓服装
h
36
第三节 女子冠服与便服
一、冠服
大凡皇后、皇妃、命妇,皆有冠服,一般为真红色 的大袖衫、深青色的背子、加彩绣帔子、珠玉金凤 冠、金绣花纹履。
h
37
冠服
凤冠:明代女子服制中最为庄重的一种礼冠。以 金属丝网为胎,冠上装饰凤凰,并挂有珠宝、流 苏。也有用漆纱做的,加饰珠翠。凤冠有两种形 式:一为后妃所戴,冠上缀有凤凰、龙等装饰。 另一种为普通命妇凤冠,不缀龙凤,仅缀珠翟、 花钗。
h
4
吉祥图案
五福捧寿
h
5
龙凤呈祥
h
6
喜上眉梢
h
7
松鹤延年
h
8
四季平安
h
9
第二节 男子官服与民服
一、官服
官服以袍衫为尚,头戴梁冠,着云头履。梁冠、佩 绶、笏板等都有具体安排,见表1:
h
10
品级 一品 二品
梁冠 七梁 六梁
革带 玉带 犀带
佩绶 云风四色织成花锦 云风四色织成花锦
三品 四品 五品 六七品 八九品
h
70
本章重点、难点问题:
1.试述明代官服的特征和等级标志。 2.说说明代女子服饰的基本样式有哪
些?其风格特征是什么?
h
71
h
26
《顾梦游肖像》明 曾鲸
❖ 曾鲸,字波臣,福建莆 田人。明清时期,肖像 画领域出现了流派纷呈 的局面,并且第一次出 现了以个人命名的风格 流派“波臣派”,这一 绘画流派影响了明末以 来直至清末中国肖像画 的发展。
穿衫子、戴儒巾
h
27
《徐渭像》
❖ 徐渭(1521- 1593),字文 长,号天池山人, 晚年号青藤道士, 或署名田水月。 山阴(今浙江绍 兴)人。他是文 学家兼书画家, 诗文、戏曲著作 丰富。
h
18
穿补服、戴乌纱帽的官吏
h
19
着 补 服 的 明 代 官 员
h
20
补服
h
乌纱帽
21
二、民服
明代一般男子服式主要有:直身、罩甲、襕衫、裤 衫、裤褶等,多承袭前代,仅在色泽、长短上有所 变化。而作为明代男子主要首服的巾帽,则有很大 发展,特点突出。
h
22
罩甲
❖ 超短袖对襟或不对襟,长度在膝下到足背之 间,衣身紧窄的式样。但明政府下令只有骑 马之人才可穿用对襟罩甲,一般军民步卒不 得穿用。另一种为不对襟,士大夫可以穿着。
绣 龙 袍 的 皇 帝
h
13
戴乌纱折上巾、穿绣龙袍的皇帝(《明太祖坐像》)
h
14
皇帝常服 h
金冠——折上巾
15
戴 貂 蝉 笼 巾 、 佩 方 心 曲 领 、 穿 朝 服 的 官 吏
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
系戴 白展 玉角 腰幞 带头 的, 官穿 吏织
金 蟒 袍 、
h
17
戴 乌 纱 幞 头 , 穿 织 金 蟒 袍 的 官 吏
h
56
比甲
无领无袖的 对襟马甲, 较后代马甲 长,一般齐 裙。
h
57
穿 比 甲 的 妇 女
h
58
裙子:主要有晔裙、百褶裙、凤尾裙、合欢裙。 头饰:主要有包头、头箍、珠箍。
包头又名额帕,一般用乌绫为之,夏季则用乌纱,斜 折后裹于额上,在脑后交叉后再向前作方结。
珠箍则需裁剪后缝制而成,内夹衬较厚的锦帛,外缀 金玉珠宝,用时不需缠裹,直接裁即可。初为贵妇所戴, 后下层女子亦用。
武官 狮子 狮子 虎 豹 熊罴 彪 彪 犀牛 海马
h
服色
绯色 绯色 绯色 绯色 青色 青色 青色 绿色 绿色
花纹
大朵花 径五寸 小朵花 径三寸 散花无枝叶 径二寸 小朵花 径一寸五 小朵花 径一寸五 小朵花径一寸 小朵花径一寸
无纹 无纹 无纹
12
(戴 南乌 熏纱 殿折 旧上 藏巾 《, 历穿 代盘 帝领 王、 像窄 》袖 ),
第六章 明代服装
h
1
第一节 概述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在政治上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专制,对中央和地方封建官僚 机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恢复汉族礼仪, 调整冠服制度,禁胡服、胡姓、胡语等措施。
h
2
郑和下西h洋路线图
3
影响明朝时期服饰文化的主要因素:
❖ 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明朝是封建社会的后期,其封
建意识趋向于专制,趋向于崇尚繁丽华美,趋向于诸多 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之风——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意识, 在装饰图案上的表现尤为突出。
❖ 纺织业的发展:“休养生息”政策——采取垦荒、屯
田的方式,重视棉、桑、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明代 中叶以后,在我国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产业的苗头,染织业在江南地区出现了空前发达的盛况。
h
50
便服
背子:明代背子,用途更广,但形式与宋大致相同。 一般分为两式:合领、对襟、大袖,为贵族妇女礼 服;直领、对襟、小袖,为普通妇女便服。
h
51
明代背子
宽 袖 背 子 穿 戴 展 示 图
h
52
窄 袖 背 子 穿 戴 展 示 图
h
53
明背子
h
54
穿窄袖背子h的妇女
55
❖ 比甲:本为蒙古族服式,后传至中原,汉 族女子也多穿用。明代中叶着比甲成风, 样式主要似背心无袖,多为对襟,比后代 马甲又长,一般齐裙。
五梁 四梁 三梁 二梁 一梁
金带 金带 银带 银带 乌角带
云鹤花锦 云鹤花锦 盘雕花锦 练雀三色花锦 练雀三色花锦
笏板 象牙
象牙
象牙 象牙 象牙 槐木 槐木
h
11
品级
一品 二品 三品 四品 五品 六品 七品 八品 九品 杂职 法官
补子 文官 仙鹤 锦鸡 孔雀 云雁 白鹇 鹭鸶 鸂鶒 黄鹂 鹌鹑 练雀(鹊) 獬豸
的便帽。以黑色纱罗制成,可以折叠,展开四角皆方,又称 “四角方巾”,规定为职官、儒士所专用。
❖ 六合一统帽:即俗称的“瓜皮帽”,用六片罗帛拼成,多用 于市井百姓。
h
25
李日华像
❖ 李日华(1565-1635)明文学家。 万历进士,官至 太仆寺少卿。能 书画,并善于鉴 别。所作笔记, 内容亦多评论书 画,笔调清隽, 富有小品意致。 著有《味水轩日 记》。
h
28
明 徐渭《四季 花卉图》
h
29
明 徐渭 《梅花雪蕉图》 画取梅花太寂寥, 更添两叶烂芭蕉。 老夫即是王摩诘, 掺雪堆将尺五高。
h
30
徐渭《墨葡萄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h
31
戴四方平定 巾、穿大襟 袍的男子
h
32
五蝠捧寿纹大襟袍
h
33
直身袍
h
34
儒巾
明代盘领大袖衫
h
高筒毡靴
35
h
66
金 玉 簪 钗 ( 传 世 实 物 )
h
嵌 宝 珠 翠 发 簪 ( 传 世 实 物 )
67
玉 挂 佩 ( 传 世 实 物 )
h
68
簪珠翠发饰 的贵妇及挂 玉佩的侍女
h
69
水田衣
水田衣是一种以各 色零碎织锦料拼合 缝制成的服装,形 似僧人穿的袈裟, 因整件服装织料色 彩互相交错形如水 田而得名。
h
42
戴凤冠、穿霞帔的明朝皇后(h南熏殿旧藏《历代帝王像》)
43
霞 帔 展 示 图
h
44
霞帔示意图
h
三龙双凤冠
45
明《中东宫冠服》所绘中宫大衫龙纹霞帔
①正面 ②反面
h
46
穿补服的贵妇
h
47
明 太 宗 孝 文 皇 后 像
h
48
大袖衣
h
49
二、便服
命妇燕居与平民女子的服饰,主要有衫、袄、 霞帔、背子、比甲、裙子等。普通女子服饰多 以紫花粗布为衣,不许金绣。
h
59
襦裙
h
60
穿襦裙的乐女(传世绘画《汉宫秋》局部)
h
61
明代妇女的襦 裙,与宋代无 甚差别,只是 在年轻妇女中 间,常加一条 短小的腰裙 (有些侍女丫 环也喜这种装 束),以便活 动。
h
62
凤尾裙、布鞋
h
63
明代女子头饰
h
64
金 玉 挂 佩
h
珠 玉 发 簪 及 发 钗
65
金 玉 珠 翠 发 簪 ( 传 世 实 物 )
h
38
凤冠虽然早在秦汉就 已出现,但现在所能 见到的完整实物却大 多属于明代。北京定 陵发掘出的凤冠,是 万历皇帝两个后妃生 前所用之物,总共出 土四顶。
龙凤珠h翠冠(北京定陵出土实物)
39
霞帔:是一种帔子,它的形状像两条彩练,绕过 头颈,披挂于胸前,下垂金玉坠子,早在南北朝 时已出现。隋唐以后,人们称赞这种披件美如彩 霞而得名“霞帔”。到了宋代,已正式将它作为礼 服所用,明代沿袭了这一服饰。用作命妇礼服, 颜色纹样也有规定。 见表:
h
23
罩甲
h
24
首服
❖ 乌纱帽:用乌纱制作的圆顶官帽,其式样与晚唐五代的幞头 略同,黑纱所制,其形制前低后高,两边各插一翅。
❖ 网巾:是一种束发的网罩,多用黑色细绳、马尾、棕丝编织
而成,造型类似鱼网。出来束发,它还是明代男子成年的标 志。
❖ 四方平定巾:明代读书人的一种头巾,是一种缝制成四方形
h
40
品级 一、二品 三、四品
五品 六、七品 八、九品
霞帔图案 蹙金绣云霞翟纹 金绣云霞孔雀纹
绣云霞鸳鸯纹 绣云霞练鹊纹
绣缠枝花纹
背子 蹙金绣云霞翟纹 金绣云霞孔雀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