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19张PPT).ppt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19张PPT).ppt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元曲,领略一下元曲那醉人的风采。
知识储备
作者简介
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与关汉卿、郑
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元初作家中散曲流传得最多的一个。作
品豪放清逸,在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
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为“秋思之祖”。杂剧以《汉宫秋》
文本学习
合作学习
1.第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 到怎样的作用? 3.第三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小令中起何作用? 5.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本学习
合作学习
枯藤老树昏鸦
1.第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融情于景的写法,渲染了凄凉、萧
几根枯藤缠绕着一棵棵秃树, 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 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 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 秋景。
文本学习 用 自 己 的 语 言 描 述 你 读 出 的 画 面
整体感知
示例2: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 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 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 向远方踽踽( jǔ)而行。
天 净 沙
·秋Biblioteka 思马 致远
新课导入
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是在民间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可以配乐 歌唱的长短句歌词,以后文人相继大量写作。散曲分小令与套数两 种。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套数又叫“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 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一套至少两支曲子,多的可达三四十曲,没 有定数限制,但必须是同一宫调,而且要一韵到底。在结尾有“尾 声”,以表示首尾的完整和音乐的终结。散曲的长短句形式较词更 为灵活自由,最短的有一字句、二字句,最长的可有二三十字为一 句的。句中可以有衬子,使唱词生动、通俗、口语化。

《天净沙·秋思》PPT【优秀课件】

《天净沙·秋思》PPT【优秀课件】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萧瑟 荒凉

温馨 安适 恬静
比 反

凄凉 冷清
孤寂 愁苦
思 乡

断 肠
诗的写作手法 枯藤老树昏鸦
正面: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侧面:小桥流水人家
对比反衬手法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 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 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 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 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 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 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心中都要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有什么样的眼界和胸襟,就看到什么样的风景。你的心有多宽,你 局有多大,你的心就能有多宽。我很平凡,却不简单,只要我想要,就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羡慕别人不如自己拥有,现在的努力奋斗成就未来的自己。人生要学 存了一次丰收;你若努力,就储存了一个希望;你若微笑,就储存了一份快乐。你能支取什么,取决于你储蓄了什么。没有储存友谊,就无法支取帮助;没有储存学识 储存汗水,就无法支取成长。想要取之不尽的幸福,要储蓄感恩和付出。人生之路并非只有坦途,也有不少崎岖与坎坷,甚至会有一时难以跨越的沟坎儿。在这样的紧要 再向前跨出一步!尽管可能非常艰难,但请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你的人生会无比绚丽!弯得下腰,才抬得起头。在人生路上,不是所有的门都很宽阔,有的门需要你弯 必要时要能够弯得下自己的腰,才可能在人生路上畅通无阻。跟着理智走,要有勇气;跟着感觉走,就要有倾其所有的决心。从不曾放弃追求,从不愿放弃自己的所有, 风景,领略太多的是是非非,才渐渐明白,人活着不只为了自己,而活着,却要活出自己你不会的东西,觉得难的东西,一定不要躲。先搞明白,后精湛,你就比别人 不舍得花力气去钻研,自动淘汰,所以你执着的努力,就占了大便宜。女生年轻时的奋斗不是为了嫁个好人,而是为了让自己找一份好工作,有一个在哪里都饿不死的 收入。因为:只有当你经济独立了,才能做到说走就走,才能灵魂独立,才能有资本选择自己想要伴侣和生活。成功没有快车道,幸福没有高速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的努力和奔跑,所有幸福都来自平凡的奋斗和坚持。也许你要早上七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日复一日,踽踽独行。但只要笃定而动情地活着,即使生不逢时,你人 器晚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受到什么伤害,都不要放弃和抱怨。放弃,再也没有机会;抱怨,会让家人伤心;只要不放弃,扛下去,生活一定会给你想要的惊喜!无 么伤害,都不要放弃和抱怨。放弃,再也没有机会;抱怨,会让家人伤心;只要不放弃,扛下去,生活一定会给你想要的惊喜!行动力,是我们对平庸生活最好的回击。 就在于行动力。不行动,梦想就只是好高骛远;不执行,目标就只是海市蜃楼。想做一件事,最好的开始就是现在。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只要你 悄酝酿着乐观,培养着豁达,坚持着善良,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只要你不颓废,不消极,一直悄悄酝酿着 着善良,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社会美好,自己坦荡才能感受生活喜悦,自己成功才能感悟生命壮观! 退的理由却有一百个。每条路都是孤独的,慢慢的你会相信没有什么事不可原谅,没有什么人会永驻身旁,也许现在的你很累,未来的路还很长,不要忘了当初为何而 现在,勿忘初心。每条路都是孤独的,慢慢的你会相信没有什么事不可原谅,没有什么人会永驻身旁��

《天净沙·秋思》精品课件24张

《天净沙·秋思》精品课件24张
1.最后一句还是在描写景致吗? 2.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品析
1.最后一句还是在描写景致吗?
抒情
诗歌品析
2.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
思乡——面对昏鸦归巢,小 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 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 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 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 远的他乡。
难点突破
将“我”的境况和别人的生活进行对比, 更能衬托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心情。
诗歌品析
2.“瘦马”改成“骏马”好 不好?
不好。因为“瘦马”是 用以马之瘦来衬托人之瘦 (衬托游子奔波的困苦和疲 倦),而“骏马”则显出马 的强壮有活力(衬托人的精 神抖擞),二者意境不同。
诗歌品析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 处坐落着几处人家。
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 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 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诗歌品析
枯藤老树昏鸦,
1.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 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2. 这句话创设出了一种怎样 的氛围?
诗歌品析
1.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 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你 认为这样写有何妙处?
这首小令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 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 “惜墨如金”, 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 香、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 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 互不相干的事物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 深细。

6.大部分的记叙文平铺直叙,语言啰 嗦乏味 ,缺少 灵动性 的语句 ,不会 运用各 种表达 方式, 逻辑错 乱,这 样的文 章基本 都被判 为四类 下。

《天净沙·秋思》ppt课件

《天净沙·秋思》ppt课件
22
课后习题
1.
有感情的朗诵本诗,并细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
思想意蕴。
2.
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李白 《静夜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渡荆门
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
山下》
23
课后习题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2
合作探究 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 抒情的?
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
3、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字。 4、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系? 5、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3
3452、、给前第写这三二景幅句的图写句画景子拟与分个后一别恰两、写当句三出的抒句了名情写景字是景物。什是什么什么关么特系关点?系??抒这情样的写语有句什抒么发作了用什?么样的情? 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 抒情的?
静景与动景相映
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 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 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 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 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 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 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相互映 衬的妙用。
简约与深细 相依
静景与动景 相映
景色与情思 相融
15
简约与深细相依 •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
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处。《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炼,也可 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全篇仅五句,二十八 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 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 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 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 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 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 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天净沙秋思-精PPT共35页

天净沙秋思-精PPT共35页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精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21张PPT).ppt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21张PPT).ppt

寓情于景
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 “枯藤、老树、昏鸦、西 风、瘦马、夕阳”等景物 中,充分表达了漂泊天涯 的孤寂愁苦之情。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 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 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 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 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 术特征。 表达了作者孤寂愁苦、 思念家乡之情。
意象并列 用九种景物并列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 整的画面,没有动词、关联词,给读者 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多的想象自由。
为什么马致远的小令似乎更能打动人?
因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情绪、情感特点(惆怅、忧愁、悲苦)鲜明,这 和曲中的一系列富有这类情调而且妙合无痕的事物有着密切关系。其他三首比 较模糊,甚至不统一,如白朴描绘的画面色调与抒发的情感大相径庭。“断肠 人在天涯”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其他三首没有这么醒豁的“诗眼”。而且这一 句使全曲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深度,其他三首基本上或较多地停留在 视觉图景的表层。
原文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
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
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 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 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 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 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 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 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 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课件(61张PPT)

《天净沙·秋思》课件(61张PPT)

古道西风瘦马
西风,指秋风。 古,破旧之意。 道,象征人生之路。
人 比 黄 花 瘦 宋 。
· 李 清 照
帘 卷 西 风 ,
莫 道 不 消 魂 ,
唐 李 商 隐
东相 风见 无时 力难 百别 花亦 残难 。,
·
古道西风瘦马
瘦,实际上写 人,表现了旅 途生活的艰辛。
古道西风瘦马
凄 苦 之 景
曲中前三句共描写了几种景物?情调 氛围有何异同?在文中有何作用?
天 净 沙
·
秋 思
枯小古夕断 藤桥道阳肠 老流西西人 树水风下在 昏人瘦 天 鸦家马 涯
以诗作画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 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 道上缓缓前行。只见,缠满枯藤的老树上, 几只归巢的乌鸦在盘旋;潺潺流动的小溪上, 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人家;苍凉的古道上, 那孤独的游子将要飘到何方?太阳就要落山 了,想着那遥远的征途,浪迹天涯的游子不 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结句点明了什么?
处在这种环境下的人是天涯游子,并直抒胸臆:因思乡 愁已断肠

此时此刻,太阳 ______正西沉,撒下凄冷的 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 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人 在天涯 “ ______”,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 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 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 能不柔肠寸断 ______ !
教学难点:
悲凉的意境分析
教学内容: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作品内容分析
三、艺术特色分析
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 代大都人,著名的杂剧和散曲 作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 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有 文场“曲状元”之称。杂剧有 《汉宫秋》、《荐福碑》、 《青衫泪》等十五种,散曲有 辑本《东篱乐府》一卷。因为 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众多自然景 物的罗列,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有情有 景,情景交融。因此,被后人称赞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秋思》精编版课件(共32张PPT)

《天净沙秋思》精编版课件(共32张PPT)

• 18.请你举出一两首表现思乡的诗。
• 答①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 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 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2010年四川省南充市)
• 7.诗词鉴赏(3分)
• 天净沙 秋思
• 马致远 •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天边,极远的地方,相对于故乡较远的地
[天涯] 方
细细品味
枯藤∕老树∕昏鸦
•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黄昏时的 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
•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渲染了萧瑟悲凉的意境。
小桥 流水 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
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
拓展延伸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比较阅读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 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1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道]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黄粱梦》等15种。

4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2张PPT).ppt

4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2张PPT).ppt

思考探究
《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 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 有怎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 这首散曲的语言富有特点,基本上是名词的连排(只有
最后一句的“在”例外),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 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这些意象的共同之处在于衰败、 荒凉,缺乏生气、活力,作者由此写出了“断肠”的凄切心情。
品一品
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 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 些景物都是扣着什么来写的?
前者描绘了一幅凄凉深秋晚景图; 后者描绘了温馨恬静的景象; 情。
赏一赏 1.诗人为什么要写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
以乐景写哀情, 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和思乡。
元曲 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
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 金元时期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
体,用于写景、叙事、抒情。包括小令和散套两 部分。小令是单个的曲子,跟现代的歌词大致相 近,是按曲调创作的,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 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课文中所选的 元曲,就属于这种形式。
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
译 鸦,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古旧的 文 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形容悲伤到极点。Biblioteka 天边,指远离家 乡的地方。
译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文
诗词品读
“枯”“老”“昏”等词营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气氛,
色彩之妙:“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这几个词,色彩明丽,景色清和,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3张PPT)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3张PPT)

枯藤/老树/昏鸦,
8、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枯萎的藤。 “断肠”一语,为全篇主旨所在。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已经朝着)西方落下,(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
思乡——面对昏鸦归巢, 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
此马句致写 远出了元诗人对戏温曲馨的家庭的首渴句望。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枯萎的藤。黄昏时的乌鸦
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 烘托出长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自主学习
解题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此曲是元代小令中的 名篇。
自主学习
注释
1、天净沙:曲牌名 2、秋思:曲题 3、枯藤:枯萎的枝蔓。 4、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黄昏, 傍晚 5、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 家庭的渴望。 6、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公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夕阳/西下,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了旅人凄苦的心境。
8、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6、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公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断肠人/在天涯。 9、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游子,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天净沙·秋思》PPT6 图文

《天净沙·秋思》PPT6  图文
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 情。 •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 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 乡,越发感到孤独。 •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 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 “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 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 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天 净 沙
马秋
致 远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基本内容
• 枯藤老树昏鸦
• 深秋的黄昏,缠着枯藤的老 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 地啼叫
小桥流水人家
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 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 着晚餐,炊烟缕缕。
听这位老友,絮絮叨叨地讲述老 旧的故 事,试 图找回 曾经的 踪迹, 却渐渐 明白了 流年, 懂得了 时光。 过去的 沟沟坎 坎,风 风雨雨 ,也装 饰了我 的梦, 也算是 一段好 词,一 幅美卷 ,我愿 意去追 忆一些 旧的时 光,有 清风, 有流云 ,有朝 露晚霞 ,我确 定明亮 的东西 始终在 。静静 感念, 不着一 言,百 转千回 后心灵 又被唤 醒,于 一寸笑 意中悄 然绽放 。
•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 是( )(2分)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
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 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 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 答案:依次: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可是摆脱当时的社会环境再看这明朗的秋 日又分明有着无限美好与活力。
• 以此可以感受作者所追求的远离仕宦、悠 游于山水的理想生活。
.
20
理解难点
• 这些景物中“飞鸿”是比较特别的? • 画面中的“一点飞鸿”暗喻作者本人。 • 白朴不愿意在朝廷中谋职,只希望自己像
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 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 意、有生机的乐土.
过。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
10
一起来了解《天净沙·秋》:
写作背景:
这首曲子写于1261年,作者36岁时所作。 白朴,出身于金的一个官僚[liáo]士大夫家庭。 元建立后,统治者对老百姓进行残暴的统治,
这些行为使他对朝廷充满着厌恶的情绪。因
此,他放弃了仕[shì]途。元世祖中统二年(1 261)河南宣抚使入中枢[shū]的史天泽推荐 白朴出仕,被拒。从此白朴弃家南游,寄情
这些景物中透着秋日黄昏孤寂萧瑟的氛围, 有一点暗淡和冷清。 •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青绿白红黄 五种颜色,山水草叶花五种景物,五彩缤 纷,鲜艳明丽,开阔明朗,充满活力生机。
.
18Biblioteka 思考• 秋景为何在此人眼中会有这样不同 的特点?
• 景物中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 情?
.
19
明确
• 作者眼中的秋景是萧瑟、冷清、孤寂的, 这份感受与其说是在写秋日倒不如说是在 写当时的社会环境。
中的秋的“活力”。)
2、“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这幅秋景图给人最强烈 的A• 、印凄象苦是悲__凉C___B?、沉郁浩荡 C、明丽斑斓 D、轻快自然
• 3、最后两句,作者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给我 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 (颜色)
• (绚丽多姿、五彩缤纷、色彩斑斓……这就是秋的绚
丽多姿。)
大家安静 我们开始上课了
.
1
听歌儿 用心听,用心感受,
从音乐,画面中 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
2
我们是不是能感受到: 秋天美丽的景色、 和多姿多彩的颜色。
.
3
• 你能回忆起有关秋天的古诗吗?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
4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
21
中心
• 本诗通过描绘一幅景色从萧瑟 、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 。抒发了作者寄情于山水,在 孤寂中享受美景的情致,表达 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 处世态度。
.
22
• 1、第三句写的鸿雁有什么有什么特点? 从大雁的这些 特点你体会到了什么?
• (一点:说明远,高;影下:说明速度快。) • (大雁在振翅高飞,大雁的动感美等。这就是冷清之境
.
13
•白朴巧妙地运用了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萧 瑟冷清的画面:
•太阳渐渐西沉,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 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 的村庄是那么的孤寂,那么的落寞,拖出长 长的影子。炊烟淡淡飘起,几只乌鸦栖止在 偻佝的老树上,时不时发出几声令人心寒的 啼叫。
.
14
• 映着夕阳的余晖,一个黑色的雁影,在天 幕中疾习而下。 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 破了静景的观感,使人心为之一动。“一 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 更显速度之快!
.
8
学习元曲小知识:
大家都知道,古诗词有词牌名。那么 元曲有什么呢?
答:是有曲牌名。 那么曲牌名是哪个呢?题目是什么 呢?
答:天净沙:曲牌名 秋:题目 这首元曲属于小令
.
9
天净沙①·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②,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④。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残霞:晚霞。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④飞鸿影下:雁影掠
于山水之间,更以此表达他永不当官的决心。
.
11
诗文主旨: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图,真 切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 调低落,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 一定的社会意义。
.
12
学习小令:
• 小令是词的一个种类。套数:由两个以上的 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的 套曲。原是民间的小调,元时宋词渐渐凋 零,伶人多向民间小调寻求突破。文人的 小令多半较典雅,民间的小令语言俚俗。 小令以描写为主,比起唐、宋诗词通俗生 动,确有一番独特风格与精神。一般以58 字以内为小令。
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作杂剧16种,以《梧桐雨》为代表作。 白朴也是元代有成就的散曲作家之一。 散曲内容大多是叹世、咏景和闺怨之作。曲词秀丽
清新,有些小令颇有民歌特点。 白朴的词流传至今100余首,大多为怀古、闲适、 咏物与应酬之作,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不少怀古之作,寄
托了故国之思。
.
7
• 他先后经历了金和南宋的灭亡,后在蒙古 的统治下,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的 情绪,早年兵荒马乱中母子相失,使他常 有山川满目疮痍之叹,更感到为统治者效 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 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以词赋为专门之 业,用歌声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积。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5
天净沙·秋
元 白朴
.
6
【作者简介】
作者:白朴(1226~1306以后)元代戏曲作家、词人。
字太素,号兰谷,“元曲四大家”之一。(元曲四大家 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 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
• 语速要稍微加快,显示出大雁飞行的速度 之快,表示转折。
.
15
动动你的小脑筋
想一想:
作者以“秋” 为名 ,曲 中那些字、词能直接点明秋意?
白草红叶黄花
.
16
思考
想一想: 除了描写有着明显秋意景物外,
还描写了哪些景物?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 寒鸦、飞鸿、青山、绿水
.
17
思考
• 这些景物描写体现出秋的什么特点? •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
23

《天净沙·秋》(元·白朴)
4.“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幅秋景
图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_色__彩___绚__丽___ 。
5.在这首小令中,以动感打破画面沉寂的句
子是( C )
A 孤村落日残霞
B 轻烟老树寒鸦
C 一点飞鸿影下
D 白草红叶黄花
.
24
五、写作特色
•全曲结构新颖别致,即“铺排静景——中介飞鸿 动景——铺排静景”,规范而不呆板; •其次,章 法上动静结合,变化而不单调; •再次,如果说此曲前两句秋景不免显得清寂、清 冷,作者用一点飞鸿影下,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 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使赏心悦目的秋 景成为曲子的主旋律,第三句的意境转换,显的更 加清疏、清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