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人教版万有引力定律-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万有引力定律完美版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完美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5c9aa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a.png)
07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课件内容回顾与总结
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和数学公式
01
详细阐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公式和适用范围,使学生全
面理解该定律。
引力常量的测定及意义
02
介绍了引力常量的历史背景、测定方法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
性,加深了学生对引力常量的认识。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03
通过实例分析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对万有引力定律的验 证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为未来的空间探测和科学研究提 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手段。
广义相对论对万有引力定律修正与发展
广义相对论简介
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1915年提出 的一种描述引力的理论,它认为引力是 由物质和能量在时空中弯曲而产生的几 何效应。这一理论对万有引力定律进行 了修正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刻、 更全面的引力理论。
了学生运用该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万有引力定律在科学和技术中重要性
天文学领域
万有引力定律为天文学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持,是研究天体运动和 宇宙演化的关键。
航天工程领域
万有引力定律是航天工程设计和实施的重要依据,如卫星轨道计 算、太空探测等。
其他领域
万有引力定律还对地理学、地质学等其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公式
F=G(m1m2)/r^2,其中F为两物体之
间的引力,m1和m2分别为两物体的
质量,r为两物体之间的距离,G为万
有引力常数。
科学家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的生平与成就 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物 理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万 有引力定律。
高中物理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课件)
![高中物理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c62b5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9.png)
1.普遍性:它存在于宇宙中任何客观存在的两个物体之间。 2.相互性:任何两物体间的相互引力,都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符合牛顿第三定律。 3.宏观性: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天体 间或天体与天体附近的物体间,它的作用才有实际的物理意义。 4.独立性:万有引力的大小只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有关,与其他的 因素均无关。不管它们之间是否还有其他作用力。
【练习6】根据天文观测,在距离地球430ly处有两颗恒星,它们的质量
分别为 11031kg 和 6.4 1030 kg ,半径分别为 4.86 1010 m 和 2.4 109 m ,它们 之间的A.距在国离际为单位7制.5中7 ,1引012力关m常于。量引在力能数常否值量上,用等下万于列两说有个法引质正量确力是的定1是kg律(的质直点接)相距计1算m时它万有们引之力的间大的小万有
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B.时在,不同引的力单位常制量中,的引值力常是量不的数同值的是相D同.的著名的“月—地检验
C.计算不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时,引力常量的值是不同的
”是在已知引力D常.著量名的的“数月—值地后检验才”是进在行已知的引力常量的数值后才进行的
【参考答案】A
课堂练习
【练习2】对于质量为m1和质量为m2的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表达式 F=G m1m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五、牛顿的观点
牛顿在前人对惯性研究的基础上,
开始思考“物体怎样才会不沿直线运
动”,他的回答是:以任何方式改变速
度,都需要力。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需
要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应该就是太阳
对它的引力。
能不能求出这个引力的大小和方向呢?
第二部分:行星与太阳的引力
一、行星所受向心力的方向
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匀速圆 周运动,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 到一个指向圆心(太阳)的引力,正 是这个力提供了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 向心力,由此可推知太阳与行星间引 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连线。
【练习6】根据天文观测,在距离地球430ly处有两颗恒星,它们的质量
分别为 11031kg 和 6.4 1030 kg ,半径分别为 4.86 1010 m 和 2.4 109 m ,它们 之间的A.距在国离际为单位7制.5中7 ,1引012力关m常于。量引在力能数常否值量上,用等下万于列两说有个法引质正量确力是的定1是kg律(的质直点接)相距计1算m时它万有们引之力的间大的小万有
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B.时在,不同引的力单位常制量中,的引值力常是量不的数同值的是相D同.的著名的“月—地检验
C.计算不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时,引力常量的值是不同的
”是在已知引力D常.著量名的的“数月—值地后检验才”是进在行已知的引力常量的数值后才进行的
【参考答案】A
课堂练习
【练习2】对于质量为m1和质量为m2的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表达式 F=G m1m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五、牛顿的观点
牛顿在前人对惯性研究的基础上,
开始思考“物体怎样才会不沿直线运
动”,他的回答是:以任何方式改变速
度,都需要力。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需
要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应该就是太阳
对它的引力。
能不能求出这个引力的大小和方向呢?
第二部分:行星与太阳的引力
一、行星所受向心力的方向
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匀速圆 周运动,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 到一个指向圆心(太阳)的引力,正 是这个力提供了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 向心力,由此可推知太阳与行星间引 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连线。
万有引力定律课件PPT
![万有引力定律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cf70a7402d276a201292ebc.png)
一、月—地检验
检验目的: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吸
引力是否与地球吸引苹果的
力为同一种力.
r
检验原理:
R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
“月——地”检验示意图
一、月—地检验
地表重力加速度:g = 9.8 m/s2
地球半径:R=6400×103m
r
月球周期:T =27.3天≈2.36×106 s
月球轨道半径:r≈60R=3.84×108m
万有引力具有相互性
B.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 现的
C.地面上自由下落的苹果和天空中运行的月亮,受 到的都是地球的万有引力
D.F
G
m1m2 r2
中的G是一个比例常数,是没有单位的
G的单位是
3、那么太阳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又是多大呢?(太阳
的质量为M = 2.0×1030 kg,地球质量为 m = 6.0×1024 kg,日、地之间的距离为r= 1.5×1011 m)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 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 和 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2、方向: 在两物体的连线上
★3、表达式:F
G
m1m2 r2
F=G
m1m2 r2
两物体的距离r指“哪两部分距离”?
★4、r的具体含义:
R
求:月球绕地球的向心加速度 ? 即证明
“月——地”检验示意 图
一、月—地检验
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有:
即:
=2.72×103m/s2
r
R
“月——地”检验示意图
数据表明,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 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与太阳、行星间的引 力,真的遵从相同的规律!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万有引力定律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万有引力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91ba934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9.png)
1.知道万有引力存在于任意两个物体之间, 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不仅存在于太阳与行星、地球与月球之间,宇宙间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这种相互吸引的力
万有引力不仅存在于太阳与行星、地球与月球之间,宇宙间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这种相互吸引的力
地面上的一般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比较小,与其他力比较可忽略不计,但在质量巨大的天体之间或天体与其附近的物体之间,万有引 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如图所示,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绕太阳运转,思考下列问题: 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地面上的一般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比较小,与其他力比较可忽略不计,但在质量巨大的天体之间或天体与其附近的物体之间,万有引 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和它们间的距离有关,而与它们所在空间的性质无关,也与周围是否存在其他物体无关 万有引力不仅存在于太阳与行星、地球与月球之间,宇宙间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这种相互吸引的力 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和它们间的距离有关,而与它们所在空间的性质无关,也与周围是否存在其他物体无关 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不仅存在于太阳与行星、地球与月球之间,宇宙间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这种相互吸引的力 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课时检测 素养评价”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地面上的一般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比较小,与其他力比较可忽略不计,但在质量巨大的天体之间或天体与其附近的物体之间,万有引
《万有引力定律》PPT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bb30f9bb68a98270fefa3e.png)
2021/8/17
2
当时牛顿提出了万 有引 力理论,却未能得出万 有引力的公式,因为公 式中的“G”实在太小了 ,因此他提出: F∝mM/r^2。直到1798年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 利用著名的卡文迪许扭 秤(即卡文迪许实验) 较精确地测出了引力恒 量的数值。
2021/8/17
3
1、牛顿并不是发现了重力,他是发现重力是「万有」的
。每个物体都会吸引其他物体,而这股引力的大小只跟物
体的质量与物体间的距离有关。
2、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说明:每一个物体都吸引着其他每 一个物体;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正比于两物体的质量, 会随著两物体中心连线距离的平方而递减。
3、不管距离地球多远,地球的重力永远不会变成零;即 使你被带到宇宙的边缘,地球的重力还是会作用到你身上 ;虽然地球重力的作用可能会被你附近质量巨大的物体所 掩盖,但它还是存在。不管是多小还是多远,每一个物体 都会受到引力作用,而且遍布整个太空,正如我们所说的 「万有」。
2021/8/17
4
例:设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 据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论述人造地球 卫星随着轨道半径的增加,线速度变小,周期变 大。
答:根据万有引力和牛顿定则F向=GMm/R2和F向 =mv2/R,由此变形GM/R=V2,R增大G和M是常量,所 以速度V在变小.同理,F=mRw2=mR4π2/T2, T2=4π2R3/GM,其中只有R在变且变大,故周期T变 大.
在最高点:mg+F1=mω2r ① 在最低点:F2-mg=mω2r ② 电机对地面的最大压力和最小压力分别出 现在铁块m位于最低点和最高点时,且压 力差的大小为:ΔFN=F2+F1 ③ 由①②③式可解得:ΔFN=2mω2r
2021/8/17
万有引力定律ppt优秀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4461394afe04a1b071dedb.png)
a r 2 2 ,T
a
4 T
2r
2
4 3 .14 2 3 .84 10 8 (27 .3 24 3600 ) 2
m
/
s2
0 .0027 m / s 2
g 9 .8 3600 a 0 .0027 r 60 R a R2 1 g r 2 60 2
让数据说话,用不可辩驳的事实印证猜想
➢ 将苹果延伸到月球那么远,苹果还受理》必修
设计意图:通过再现牛顿当年 由苹果落地而引发思维遐想,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苹果的运 动,借鉴牛顿的思维在一层 层递进和深入的问题启发下,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进而大胆猜测,突破难点。 使接下来出现的“月--地检 测”自然而合理。
问题2.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与 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3.可以根据哪些已知规律 推导出推出太阳与行星间 的引力遵从的是什么样的 规律?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三个回忆性问 题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 所学的太阳与行星间引 力规律,回顾万有引力 定律“发现之旅”前半 程。
3万有引力定律
人教版《物理》必修
又是什么力使得地面的物体不能 离开地球总要落回地面呢?
3万有引力定律
人教版《物理》必修
问题预设: 更大胆设想:是否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这样的力?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 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 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间的距离r的二次方成 反比,即
F G m1m2 r2
万有引力常量测定
卡文迪许 扭称实验
同时牛顿的大胆而敏锐的想法也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与想像力。
创设情景 月地检验
r月 R地
月--地检验过程展示
已知:重力加速度g =9.8m/s2;地球的半径R =6.4×106m ; 月-地的距离r =3.84×108m;月球的公转周期T =27.3天
《万有引力定律 》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d0fe5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5.png)
02
详细描述
万有引力是一种自然现象,存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无论它们的质 量大小、距离远近,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 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
总结词
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是F=G(m1m2)/r^2。
详细描述
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是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的数学表达式。其中,F 表示两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G是自然界的常量,m1和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 质量,r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
现代科学的万有引力推导方法
广义相对论
在现代科学中,爱因斯坦的广义 相对论提供了另一种理解万有引 力的方式。它描述了质量如何弯 曲空间和时间,从而产生引力。
量子力学
尽管量子力学与万有引力理论在一 些基本原则上存在冲突,但它也为 理解宇宙的基本结构提供了框架。
宇宙学模型
现代宇宙学模型,如大爆炸理论和 暗物质模型,都基于万有引力定律 ,帮助我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
地球重力的计算
总结词
地球重力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地球表面的具体表现,通过计算地球重力,可以了解地球的质量、赤道半 径、地球自转角速度等重要参数。
详细描述
地球重力是指地球对地球表面物体的吸引力,它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通过测量地球表面不同位置 的重力加速度,结合地球的几何参数,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赤道半径、地球自转角速度等重要参 数,这些参数对于地球科学、气象学、海洋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05
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
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01
02
03
促进天文学发展
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天体 运动规律,为天文学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推动物理学进步
《万有引力》课件
![《万有引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9248c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3.png)
行星轨道偏心率
行星轨道的偏心率表示轨 道形状的离心率,偏心率 为0表示轨道为圆形,偏心 率为1表示轨道为椭圆形。
04
万有引力与生活
万有引力对地球的影响
维持地球自转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使地球能 够保持稳定的自转。
维持地球轨道
万有引力使地球能够沿椭圆轨道绕 太阳运行,保持稳定。
形成气候
万有引力影响大气层的分布和运动 ,形成不同气候带和天气系统。
03
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天体运动的规律
01
02
03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 ,周期为24小时,形成昼 夜交替现象。
地球公转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周 期为一年,形成四季交替 现象。
天体轨道
天体按照椭圆、抛物线或 双曲线等轨道运动,遵循 开普勒三定律。
月球与地球的相互作用
月球引潮力
月球引潮力引起地球潮汐现象,对地 球上的海洋、湖泊、河流等产生周期 性涨落。
VS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是指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吸引 的力。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力 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 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万有引力是宇宙中最 重要的力之一,它对天体运动和宇宙演化 起着重要作用。
探索宇宙的未知领域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指充溢于整个宇宙的微 波辐射,它是宇宙大爆炸后留下的余辉。通 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科学家们可 以了解宇宙早期的状态和演化过程。
暗能量
暗能量是一种充溢于空间的能量,它占据了宇宙中大部分的能量密度。暗能量的作用机制也尚不清楚 ,但它对宇宙的加速膨胀起着关键作用。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暗能量的性质和作用机制,以揭示宇宙加 速膨胀的奥秘。
《高一物理万有引力》课件
![《高一物理万有引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ef919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4.png)
雷达测距
向月球或更远的天体发射雷达信 号,通过测量信号的往返时间可 以精确计算出天体与地球之间的 距离。
计算天体的质量
环绕天体运动
通过测量环绕天体的运动轨道和周期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计算出中心 天体的质量。
重力加速度法
在地球上测量不同纬度处的重力加速 度,结合地球半径和地球质量,可以 推算出其他天体的质量。
详细描述
牛顿出生于1643年,他是一位英国物 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 。他在科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总结词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和他们的研究成 果。从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人类对宇宙的理解不断深
宇宙的起源与万有引力
大爆炸理论
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极度高温和高密度的状态,被称为 大爆炸。在此之前,物理定律可能不再适用。
宇宙的演化
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经历了急剧的扩张和冷却过程。万有引力在 宇宙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影响了星系的形成和宇宙的扩张速度 。
宇宙的未来
由于宇宙的加速扩张,未来宇宙的命运仍不确定。万有引力与宇宙的 其他基本力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助人类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
天文观测
通过研究万有引力,人类能够更准 确地预测天体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提高天文观测的精度。
宇宙演化
万有引力还影响了宇宙的演化过程 ,通过对它的研究,人类可以更深 入地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历程。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地球自转
航天工程
地球自转是由于地球自身受到的万有 引力作用,这种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 的现象,影响人类的生活节奏。
向月球或更远的天体发射雷达信 号,通过测量信号的往返时间可 以精确计算出天体与地球之间的 距离。
计算天体的质量
环绕天体运动
通过测量环绕天体的运动轨道和周期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计算出中心 天体的质量。
重力加速度法
在地球上测量不同纬度处的重力加速 度,结合地球半径和地球质量,可以 推算出其他天体的质量。
详细描述
牛顿出生于1643年,他是一位英国物 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 。他在科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总结词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和他们的研究成 果。从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人类对宇宙的理解不断深
宇宙的起源与万有引力
大爆炸理论
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极度高温和高密度的状态,被称为 大爆炸。在此之前,物理定律可能不再适用。
宇宙的演化
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经历了急剧的扩张和冷却过程。万有引力在 宇宙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影响了星系的形成和宇宙的扩张速度 。
宇宙的未来
由于宇宙的加速扩张,未来宇宙的命运仍不确定。万有引力与宇宙的 其他基本力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助人类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
天文观测
通过研究万有引力,人类能够更准 确地预测天体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提高天文观测的精度。
宇宙演化
万有引力还影响了宇宙的演化过程 ,通过对它的研究,人类可以更深 入地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历程。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地球自转
航天工程
地球自转是由于地球自身受到的万有 引力作用,这种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 的现象,影响人类的生活节奏。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6.3 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6.3 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53fe28910ef12d2bf9e7ad.png)
A、G m1m2 r2
C、
G
m1m2 (r1 r2 ) 2
B、G m1 m2
答案:D
r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G
(r
m1m2 r1 r2
)2
r1
r2
r
三、引力常量的测量——扭秤实验 (1)实验原理: 科学方法——放大法
卡文迪许实验室
卡文迪许
(2)实验数据
G值为6.67×10-11 Nm2/kg2 G值的物理含义: 两个质量为1kg的物体相距1m时,它们之 间万有引力为6.67×10-11 N
•
T H E E N 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上午11时5分57秒上午11时5分11:05:5721.3.18
谢谢观看
例题2 估算两个质量50kg的同学相距0.5m 时之间的万有引力约有多大?
答案:6.67×10-7牛
(3)卡文迪许扭称实验的意义 ①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使万有引力定律 进入了真正实用的时代; ②开创了微小量测量的先河,使科学放大思 想得到推广;
四、学习思考
纵观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你觉得科学发现的一 般过程是什么?你能概括一下吗?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2 1.3.1821.3.18Thursday, March 18, 2021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11:05:5711:05:5711:053/18/2021 11:05:57 A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1.3.1811:05:5711:05Mar-2118-Mar-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1:05:5711:05:5711:05Thursday, March 18,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1.3.1821.3.1811:05:5711:05:57March 18, 2021
万有引力定律ppt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69596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3.png)
量子引力理论 尝试将万有引力定律与量子力学相结合,发展出 量子引力理论,如弦论、圈量子引力等。
3
修改引力理论
通过对万有引力定律进行修正,以适应不同尺度 和环境下的引力现象,如MOND理论、f(R)重力 理论等。
未来研究方向和前景展望
深入研究暗物质与暗能量 揭示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以及它 们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定律的公式
• F=(G×m1×m2)/r^2。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1×m2)/r^2,即 万有引力 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的负11次方单位, N·m2/kg2。为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定律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 G为引力常量,m1和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 体间的距离。万有引力定律公式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在宏观物体间由于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所以通常把 物体看做质点,此时该公式适用。而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小 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此公式就不适用了。
03
CATALOGUE
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物质 和能量之间的深刻联系,为原子 能、宇宙学、粒子物理等领域的
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对论的提出和发展对于推动现 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不可估量
的作用。
06
CATALOGUE
万有引力定律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定律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弱引力问题
01
在极弱引力环境下,万有引力定律的预测与观测结果存在偏差。
卫星轨道设计
万有引力定律是卫星轨道设计的 基础,通过计算地球对卫星的引 力,可以确定卫星的轨道参数。
太空探测任务
3
修改引力理论
通过对万有引力定律进行修正,以适应不同尺度 和环境下的引力现象,如MOND理论、f(R)重力 理论等。
未来研究方向和前景展望
深入研究暗物质与暗能量 揭示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以及它 们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定律的公式
• F=(G×m1×m2)/r^2。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1×m2)/r^2,即 万有引力 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的负11次方单位, N·m2/kg2。为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定律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 G为引力常量,m1和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 体间的距离。万有引力定律公式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在宏观物体间由于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所以通常把 物体看做质点,此时该公式适用。而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小 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此公式就不适用了。
03
CATALOGUE
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物质 和能量之间的深刻联系,为原子 能、宇宙学、粒子物理等领域的
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对论的提出和发展对于推动现 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不可估量
的作用。
06
CATALOGUE
万有引力定律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定律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弱引力问题
01
在极弱引力环境下,万有引力定律的预测与观测结果存在偏差。
卫星轨道设计
万有引力定律是卫星轨道设计的 基础,通过计算地球对卫星的引 力,可以确定卫星的轨道参数。
太空探测任务
万有引力定律ppt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3e729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05.png)
星的质量m成正比,与r2成反比。
m
F 2
r
2.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m
F 2
r
行
星
F
F′
太
阳
M
F 2
r
'
太阳和行星的引力是相互的,行星和太阳的地
位对等的,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质量成正
比,由类比法可得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的
质量成正比。
m
F 2
r
类 牛
比
法 三
M
F 2
r
牛三
Mm
F 2
r
Mm
当时,已能准确测量的量有:(即事实)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
g = 9.8m/s2,地球半径:
R = 6.4×106m,月亮的公转周期:T =27.3天
≈2.36×106s,月亮轨道半径: r =3.8×108m≈ 60R
2
4
r
2
a r
T
a 2.69 10 3 m / s 2
1
该就是太阳对它的引力。
知识点二: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
行星
行星
太阳
太阳
a
r
简化
(1)匀速圆周运动模型:
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的轨迹的两个焦点靠得很近,行星的运动轨迹非常接
近圆,所以将行星的运动看成以太阳为圆心的匀速圆周运动。
(2)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看做匀速圆周运动,行
F=G 2
r
'
F 和F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F的大小既
和太阳质量M成正比、也和行星质量m成正比。
m
F 2
r
2.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m
F 2
r
行
星
F
F′
太
阳
M
F 2
r
'
太阳和行星的引力是相互的,行星和太阳的地
位对等的,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质量成正
比,由类比法可得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的
质量成正比。
m
F 2
r
类 牛
比
法 三
M
F 2
r
牛三
Mm
F 2
r
Mm
当时,已能准确测量的量有:(即事实)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
g = 9.8m/s2,地球半径:
R = 6.4×106m,月亮的公转周期:T =27.3天
≈2.36×106s,月亮轨道半径: r =3.8×108m≈ 60R
2
4
r
2
a r
T
a 2.69 10 3 m / s 2
1
该就是太阳对它的引力。
知识点二: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
行星
行星
太阳
太阳
a
r
简化
(1)匀速圆周运动模型:
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的轨迹的两个焦点靠得很近,行星的运动轨迹非常接
近圆,所以将行星的运动看成以太阳为圆心的匀速圆周运动。
(2)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看做匀速圆周运动,行
F=G 2
r
'
F 和F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F的大小既
和太阳质量M成正比、也和行星质量m成正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有引力定律
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向心力
是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F
m日m行 r2
卫星绕行星公转的
向心力是行星对卫
星的引力
F
m行m卫 r2
地面上物体所受重
力来自地球对物体
的引力
F
m地m
r2
一切物体间都存在引力
F m1m2 r2
一、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引 力的方向在他们连线上,引力大小跟它们的 ____质__量__的__乘__积_成正比,跟它们的__距__离__的__平__方____ 成反比.
A.离地面高度 R 处为4mg
B.离地面高度 R 处为 1 m g
9 C.离地面高度 2R 处为
1
m
g
D.离地面高度 1 R 处为42mg
2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变式、宇航员在某星球表面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 个物体,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已知该星球的半径 为R,且物体只受该星球引力作用。 (1)求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如果要在这个星球上发射一颗贴近它表面运行的 卫星,求该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周期。
可知,当两物体之间的
距离趋向于0,则物体之间的引力为无穷大,
这种观点对吗? (物体将不能再看成质点)
4、设想把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地球的中心,问 物体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为多少?
把地球分割, F 利用对称性。
例2:半径为R,质量为M的均匀球体,在其内部挖 去一个半径为R/2的小球,在距离大球圆心为L处 有一个质量为为m的小球,求此两个球体之间的 万有引力.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和引力常量的发现,下面 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 ) A.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引
力常量是由伽利略测定的 B.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引
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 C.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引力
B.
大于G
m1m2 r2
C
C.
小于G
m1m2 r2
D.无法判断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r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2. 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mg,近似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关于物体在下
列位置所受万有引力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公
式
:
F
=
G
m1m2 r2
,
其
中
G = 6.67×10 - 11
N·m2/kg2,它是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年
后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实验测出的.
1、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旁边同学的引力呢?
下面我们粗略地来计算一下两个质量为50kg,相距 0.5m的人之间的引力?(为什么说是粗略?)
F=GMm/R2=6.67×10-7N
F
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 力,一个分力为重力。
②在南北极:F万 G
③在赤道:
FG
万
不考虑地球自 转,万有引力等
F 万 G ' F 随 地 球 自 转 的 向 心 力
于重力.
④重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⑤由于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很小,在地球表面 的物体,则F万≈G 随着地球自转加快,地面上的物体会不会飞起来?
A、G
m1m 2 r2
C、
G
m1 m 2 (r1 r2 )
2
B、G
m1m2 r12
答案:D
D、 G m1m2
(r r1 r2)2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r1 r
r2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2、物体在一行星表面自由落下,第1s内下落了9.8m,
若该行星的半径为地球半径的一半,那么它的质量是
地球的
倍.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课堂练习
3. 操场两边放着半径为r1、r2,质量分别为m1、m2 的篮球和足球,两者的直线间距为r,这两球间的万
有A.引力G大m小r1m2 为2 ( )
常量是由胡克测定的 D.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引力
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例题1如图所示,r虽大于两球的半径,但两球的 半径不能忽略,而球的质量分布均匀,大小分别 为m1与m2,则两球间万有引力的大小为( )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1、下列关于万有引力公式 F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G
m1m2 r2
A.公式只适用于星球之间的引力计算,不适用于质
量较小的物体
B.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于
无穷大
C.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也符合牛顿第三定律
D.公式中万有引力常量G的值是牛顿规定的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6、一物体在地球表面重16N,它在以5m/s2的加速
度加速上升的火箭中的视重为9N,则此火箭离开地
球表面的距离是地球半径的 ( C )
A.1倍
B.2倍
2、那么太阳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又是多大?
已知:太阳的质量为M=2.0×1030kg,地球质量为 m=5.9×1024kg,日地之间的距离为R=1.5×1011m
F=GMm/R2=3.5×1023N 说明:引力在天体与天体间,天体与物体间比较 显著,但通常物体间的引力可忽略不计.
3、 由
F=G
m1m2 r2
C.3倍
D.4倍
解: G=mg=16N
F-mg′=ma mg′=F-ma = 9-1/2mg = 9 – 8 = 1N ∴ g′=1/16×g GM/(R+H) 2= 1/16×GM/R 2 ∴H=3R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
•
• • • • • • • •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1.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化不规则为规则——先补后割(或先割后补), 等效处理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思考与讨论:重力与万有引力一样吗?
O1 F向
O F万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地表上的物体:
①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提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例题:
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恒量为G,用 以上各量表示,地球质量M为多少?
解:由于G Mm mg
R2
所以,地球质量M: R 2 g
G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2.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 位水体 该鱼的 产量有 可能相 同
3.物体的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则 它们的 合运动 一定是 直线运 动 4.若两个互成角度的分运动分别是匀 速直线 运动和 匀加速 直线运 动,则 合运动 一定是 曲线运 动 5.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 验研究 中发现 ,低浓 度的生 长素促 进细胞 的伸长 ,但生 长素浓 度增高 到一定 值时, 就会促 进切段 中乙烯 的合成 ,而乙 烯含量 的增高 ,反过 来又抑 制了生 长素促 进切段 细胞伸 长的作 用。 6.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 验研究 中发现 ,低浓 度的生 长素促 进细胞 的伸长 ,但生 长素浓 度增高 到一定 值时, 就会促 进切段 中乙烯 的合成 ,而乙 烯含量 的增高 ,反过 来又抑 制了生 长素促 进切段 细胞伸 长的作 用。 7.先用低 倍镜找 到叶肉 细胞, 然后换 用高倍 镜观察 。注意 观察叶 绿体随 着细胞 质流动 的情况 ,仔细 看看每 个细胞 中细胞 质流动 的方向 是否一 致致。 8.内质网 以类似 于“出 芽”的 形式形 成具有 膜的小 泡,小 泡离开 内质网 ,移动 到高尔 基体与 高尔基 体融合 ,成为 高尔基 体的一 部分。 高尔基 体又以 “出芽 ”方式 形成小 泡,移 动到细 胞膜与 细胞膜 融合, 成为细 胞膜的 一部分 。 9.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 境。在 物质的 运输与 交换及 信息传 递中起 决定性 作用。 10.核糖体普遍分布在原核细胞和真核 细胞中 ,因此 根据核 糖体的 有无不 能确定 这些生 物的类 别。 11.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也含有无机 盐和尿 素等物 质。酷 暑季节 ,室外 作业的 工人出 汗多, 水、无 机盐被 排出, 造成体 内水、 无机盐 的含量 减少。 失水过 多,会 脱水而 危及生 命。生 物体内 无机盐 离子必 须保持 一定的 比例, 这对维 持细胞 内的渗 透压和 酸碱平 衡很重 要,这 是生物 体 进行正常 生命活 动必要 的条件 。大量 出汗后 ,除补 充水分 外,还 应该补 充无机 盐,所 以应喝 盐汽水 。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向心力
是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F
m日m行 r2
卫星绕行星公转的
向心力是行星对卫
星的引力
F
m行m卫 r2
地面上物体所受重
力来自地球对物体
的引力
F
m地m
r2
一切物体间都存在引力
F m1m2 r2
一、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引 力的方向在他们连线上,引力大小跟它们的 ____质__量__的__乘__积_成正比,跟它们的__距__离__的__平__方____ 成反比.
A.离地面高度 R 处为4mg
B.离地面高度 R 处为 1 m g
9 C.离地面高度 2R 处为
1
m
g
D.离地面高度 1 R 处为42mg
2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变式、宇航员在某星球表面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 个物体,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已知该星球的半径 为R,且物体只受该星球引力作用。 (1)求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如果要在这个星球上发射一颗贴近它表面运行的 卫星,求该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周期。
可知,当两物体之间的
距离趋向于0,则物体之间的引力为无穷大,
这种观点对吗? (物体将不能再看成质点)
4、设想把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地球的中心,问 物体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为多少?
把地球分割, F 利用对称性。
例2:半径为R,质量为M的均匀球体,在其内部挖 去一个半径为R/2的小球,在距离大球圆心为L处 有一个质量为为m的小球,求此两个球体之间的 万有引力.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和引力常量的发现,下面 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 ) A.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引
力常量是由伽利略测定的 B.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引
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 C.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引力
B.
大于G
m1m2 r2
C
C.
小于G
m1m2 r2
D.无法判断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r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2. 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mg,近似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关于物体在下
列位置所受万有引力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公
式
:
F
=
G
m1m2 r2
,
其
中
G = 6.67×10 - 11
N·m2/kg2,它是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年
后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实验测出的.
1、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旁边同学的引力呢?
下面我们粗略地来计算一下两个质量为50kg,相距 0.5m的人之间的引力?(为什么说是粗略?)
F=GMm/R2=6.67×10-7N
F
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 力,一个分力为重力。
②在南北极:F万 G
③在赤道:
FG
万
不考虑地球自 转,万有引力等
F 万 G ' F 随 地 球 自 转 的 向 心 力
于重力.
④重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⑤由于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很小,在地球表面 的物体,则F万≈G 随着地球自转加快,地面上的物体会不会飞起来?
A、G
m1m 2 r2
C、
G
m1 m 2 (r1 r2 )
2
B、G
m1m2 r12
答案:D
D、 G m1m2
(r r1 r2)2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r1 r
r2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2、物体在一行星表面自由落下,第1s内下落了9.8m,
若该行星的半径为地球半径的一半,那么它的质量是
地球的
倍.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课堂练习
3. 操场两边放着半径为r1、r2,质量分别为m1、m2 的篮球和足球,两者的直线间距为r,这两球间的万
有A.引力G大m小r1m2 为2 ( )
常量是由胡克测定的 D.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引力
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例题1如图所示,r虽大于两球的半径,但两球的 半径不能忽略,而球的质量分布均匀,大小分别 为m1与m2,则两球间万有引力的大小为( )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1、下列关于万有引力公式 F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G
m1m2 r2
A.公式只适用于星球之间的引力计算,不适用于质
量较小的物体
B.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于
无穷大
C.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也符合牛顿第三定律
D.公式中万有引力常量G的值是牛顿规定的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6、一物体在地球表面重16N,它在以5m/s2的加速
度加速上升的火箭中的视重为9N,则此火箭离开地
球表面的距离是地球半径的 ( C )
A.1倍
B.2倍
2、那么太阳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又是多大?
已知:太阳的质量为M=2.0×1030kg,地球质量为 m=5.9×1024kg,日地之间的距离为R=1.5×1011m
F=GMm/R2=3.5×1023N 说明:引力在天体与天体间,天体与物体间比较 显著,但通常物体间的引力可忽略不计.
3、 由
F=G
m1m2 r2
C.3倍
D.4倍
解: G=mg=16N
F-mg′=ma mg′=F-ma = 9-1/2mg = 9 – 8 = 1N ∴ g′=1/16×g GM/(R+H) 2= 1/16×GM/R 2 ∴H=3R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
•
• • • • • • • •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1.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化不规则为规则——先补后割(或先割后补), 等效处理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思考与讨论:重力与万有引力一样吗?
O1 F向
O F万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地表上的物体:
①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提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例题:
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恒量为G,用 以上各量表示,地球质量M为多少?
解:由于G Mm mg
R2
所以,地球质量M: R 2 g
G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
2.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 位水体 该鱼的 产量有 可能相 同
3.物体的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则 它们的 合运动 一定是 直线运 动 4.若两个互成角度的分运动分别是匀 速直线 运动和 匀加速 直线运 动,则 合运动 一定是 曲线运 动 5.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 验研究 中发现 ,低浓 度的生 长素促 进细胞 的伸长 ,但生 长素浓 度增高 到一定 值时, 就会促 进切段 中乙烯 的合成 ,而乙 烯含量 的增高 ,反过 来又抑 制了生 长素促 进切段 细胞伸 长的作 用。 6.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 验研究 中发现 ,低浓 度的生 长素促 进细胞 的伸长 ,但生 长素浓 度增高 到一定 值时, 就会促 进切段 中乙烯 的合成 ,而乙 烯含量 的增高 ,反过 来又抑 制了生 长素促 进切段 细胞伸 长的作 用。 7.先用低 倍镜找 到叶肉 细胞, 然后换 用高倍 镜观察 。注意 观察叶 绿体随 着细胞 质流动 的情况 ,仔细 看看每 个细胞 中细胞 质流动 的方向 是否一 致致。 8.内质网 以类似 于“出 芽”的 形式形 成具有 膜的小 泡,小 泡离开 内质网 ,移动 到高尔 基体与 高尔基 体融合 ,成为 高尔基 体的一 部分。 高尔基 体又以 “出芽 ”方式 形成小 泡,移 动到细 胞膜与 细胞膜 融合, 成为细 胞膜的 一部分 。 9.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 境。在 物质的 运输与 交换及 信息传 递中起 决定性 作用。 10.核糖体普遍分布在原核细胞和真核 细胞中 ,因此 根据核 糖体的 有无不 能确定 这些生 物的类 别。 11.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也含有无机 盐和尿 素等物 质。酷 暑季节 ,室外 作业的 工人出 汗多, 水、无 机盐被 排出, 造成体 内水、 无机盐 的含量 减少。 失水过 多,会 脱水而 危及生 命。生 物体内 无机盐 离子必 须保持 一定的 比例, 这对维 持细胞 内的渗 透压和 酸碱平 衡很重 要,这 是生物 体 进行正常 生命活 动必要 的条件 。大量 出汗后 ,除补 充水分 外,还 应该补 充无机 盐,所 以应喝 盐汽水 。
物理必修2人教版 6.3万有引力定律 (共18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