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专项教案(完整资料).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部分之文言特殊句式教案
一、考纲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题型:翻译题
1、翻译的程序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2、高考题展
例、(2004年全国卷四考题)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解析:本句中“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所以考生必须将本句译成“……是……”的格式,而且“者”前面的内容应在判断动词“是”之前,“者”后面的内容应在“是”之后。
译文: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
3、考点分析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一)、被动句
1、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归纳被动句式格式一: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
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2)、注意下面句子: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重为乡党所笑。
归纳被动句式格式二: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3)、翻译下面句子: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归纳被动句式格式三: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4)、注意下面句子: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归纳被动句式格式四:用介词“被”表被动
5)、翻译下面句子: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③城陷而虏
归纳被动句式格式五: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
2、随堂练习: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1)、( A )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2)、( A )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忠而被谤
D、受制于人
3)、(B )
A、行将为人所并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2005年广东高考)
答: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二)、倒装句
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
1、宾语前置句
1)、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③客何为者?
总结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归纳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随堂练习: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C )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2)、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总结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之”,它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归纳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否定词: 不、弗、无、勿、毋、莫、微、未、非、匪
随堂练习: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C )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
3)、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何陋之有?
③无乃尔是过矣?
④唯利是图。
归纳规律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随堂练习: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B )
A 子何恃而往?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
4)、注意以下句子
①何以战?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归纳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随堂练习:
①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C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②(06年广东卷)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A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③(06全国卷一)翻译句子:
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答案: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是近代未有的过的事。
④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
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翻译: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否定句中宾语前置)2、定语后置句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归纳规律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
归纳规律二:“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归纳规律三:“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4)、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归纳规律四:"中心词+数量词
随堂练习: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④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⑤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B
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⑥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D
A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3、状语后置句
翻译下列句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具告以事。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归纳规律: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短语后置句)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标志性词语:“以”、“于”、“乎”等。
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
随堂练习: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
①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公幸教晞以道。
④于其身,则耻师焉。
⑤得复见将军于此。
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主谓倒装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甚矣,汝之不惠。
”
“美哉,我少年中国。
”
不仁哉!梁惠王也。
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①君何以知燕王?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③豫州今欲何至?
④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⑤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⑥会于西河外渑池。
⑦未之尝闻。
⑧以为莫己若也。
⑨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⑩何以自托于赵。
2、指出这个句子有哪些特殊句式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资治通鉴》)
(三)、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关系。
2.要作出判断。
3.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
1、注意以下句子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
例:“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
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归纳规律一:用“者”或“也”表判断
2、注意以下句子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归纳规律二:用“乃”“则”“即”“皆”“为””是“等表判断。
3、注意以下句子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归纳规律三: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4、注意以下句子
刘备,天下枭雄。
刘豫州王室之胄。
归纳规律四:直接判断
(四)、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
不过,文言文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里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1、补充省略的内容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归纳一:省略主语
2、补充省略的内容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归纳二:省略谓语
3、补充省略的内容
与()坐谈,问之客曰
归纳三:省略宾语
4、补充省略的内容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赐之()彘肩。
归纳四:省略介词
三、高考真题示例
(11年全国新课标卷)原文节选: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
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答案: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解析:注意“乞入见、控守、西隅”的翻译,补充出“不许”的省略和整句句意。
(11年山东卷)原文节选: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
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译文:(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阻止百
姓。
(11年广东卷)原文节选: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
”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9.断句和翻译。
(10分)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②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答案】(罗提督)还(或:并且)邀请(或:延聘)文人(或:读书人)详细地(或:清晰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这种胸襟),
确实是个非凡(或:异乎寻常/奇特/奇异)的男子汉啊。
(3分。
历、洵、“洵奇男子也”句式,各1分)
【补注】洵,诚然,确实。
《诗·邶风·静女》:“洵美且异。
”
(11年四川卷)原文节选: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
一日,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
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5分)
答案:一天,{吕徽之)带上纸币到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大雪,站在门口,(那家)人不理睬他。
解析:采分点是,要补出省略的主语;楮币,纸币;易,交换,买;弗之顾,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前置,应为“弗顾之”。
(11年湖北卷)原文节选: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棺椁之作,自黄帝始。
13.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4分)
【参考答案】13.(1)古代埋葬死人,用柴草厚厚地把他包裹起来,将其葬于山野之中,既无封土堆,又不树立墓碑,后世的圣人用棺椁来替代这种情况
(10年广东卷)
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乃令千户吴玉守之。
9.断句和翻译。
(10分)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翻译: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
(10年山东卷)
已而瘗2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
刘翁资遣甫之京师。
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
常不见听信。
(3分)
13、【参考答案】
(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
注意“数”“以”,“见”表被动。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