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中职教育的灵魂

合集下载

论工匠精神在中职学生养成教育中的渗透

论工匠精神在中职学生养成教育中的渗透

论工匠精神在中职学生养成教育中的渗透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专业精神和敬业精神,包括对工艺和技术的追求、对质量和细节的严格要求、对工作的耐心和执着等。

工匠精神作为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职业素养、工作态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工匠精神在中职学生养成教育中的渗透,以期为中职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一、工匠精神对中职学生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中职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而工匠精神正是实践技能的体现。

工匠对于技术的追求和对工艺的精益求精能够激发学生对技术的热情,促使他们在学习中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掌握,使他们具备成为优秀技术工人的基本素质。

2.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强调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这对于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

通过工匠精神的影响,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形成勤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他们在未来工作中更加自信和坚定。

3.鼓励学生注重细节和质量工匠精神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的品质要求,这对于学生在工作中注重细节和追求高质量的产出非常重要。

学生通过学习工匠精神,能够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培养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提高他们对细节和质量的要求,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有更好的表现。

1. 强化实践教学工匠精神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实践技能的追求和对工艺的精益求精,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中职学校应当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设计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性课程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提高,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

2. 开设工匠精神课程中职学校可以设置工匠精神相关的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学生灌输工匠精神的理念和要求。

这些课程可以围绕工匠精神的内涵、历史、典型人物和案例、现代工匠等内容展开,激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3. 实施工匠精神活动中职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工匠精神活动,如技能比赛、专业讲座、名师工作坊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工匠精神的魅力。

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在中职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种精神不仅关乎学生的职业发展,更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从中职教育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过程、方法和意义进行探讨,以期能为中职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中职教育的学生是为了获得一技之长,以此谋生计的。

在入学之初,就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明确自己要从事的职业领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技能和知识对社会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中职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让学生不断地进行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动脑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现实社会中,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中职教育中,应该从教育教学和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中职教育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方法:1.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中职教育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工作作风、教学态度等都会深刻地影响学生。

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人生观。

2. 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和实践活动。

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校内技能比赛和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能够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培养“工匠精神”。

3. 强化实习实训环节。

中职德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德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德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而中职生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在工作中力求完美,追求卓越,注重细节,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品质。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

那么,中职德育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呢?第一,营造浓厚的技能学习氛围。

中职学校是以技能培养为主的学校,因此学校要营造浓厚的技能学习氛围。

可以开展技能比赛、技能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

通过参与技能比赛,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技能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动力。

学校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到校指导学生技能学习,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条件,帮助学生掌握更高水平的技能知识和技能操作。

第二,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中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技能,因此学校要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实践教学是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增加技能实训时间,安排更多的实践操作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水平,培养他们细致、专注、严谨的工作态度。

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的技能知识和技能操作。

第四,鼓励学生参与技能竞赛,激励学生追求卓越。

中职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技能竞赛,激励学生追求卓越。

参加技能竞赛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技能水平,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

学校可以设置奖学金、荣誉称号等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技能竞赛,争取更好的成绩。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培训班,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帮助学生提高技能水平,追求卓越、追求完美。

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通过营造浓厚的技能学习氛围、重视实践教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学校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使他们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中职学生作为职业教育的受益者,其培养方向是为了将其培养成具有一定职业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

而技能型人才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具备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指具有高度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责任感的职业态度和精神状态。

本文将以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为话题,探讨中职学生如何培养工匠精神。

一、明确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源于古代手艺人,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体现了对技能、对职业的热爱和专注。

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创新、精益求精、执着、自我提升、责任感、团队合作等。

要让中职学生具备工匠精神,就要让他们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明确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到职业教育的培养之中。

二、提高学生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和自觉程度。

职业认同感高的人更容易去追求职业发展和专注于工作。

中职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实训教学以及实践课程,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所学技能的行业前景和重要性。

同时学生所学的技能与社会需求相对应,也能够逐步产生职业认同感,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中。

三、让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不断地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深刻地体悟其内在的含义。

中职学生通过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接触到真正的职业世界,并获得技能的磨练与提升。

在实践中,学生要做到一心一意、认真负责、勤奋努力,积极面对困难,不断追求技能的精益求精。

四、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创新。

中职学生应该具备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的意识和观念,鼓励学生在工作中进行创新,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竞争力。

可以在学校开展创新竞赛、创客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技创新实践。

同时,学校还可以搭建平台,将学生的创新成果展示给职业人士和企业家,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会和支持。

五、引导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职业教育培养的不仅是职业技能,更是团队协作精神。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中职学校“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其培养途径

中职学校“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其培养途径

中职学校“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其培养途径中职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而“工匠精神”作为培养中职学子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要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中职学校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对该精神的培养,采取一系列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培养途径这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工匠精神”的重要性1.1.塑造专业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具有专业技能和精湛技艺的工匠所具有的一种专业精神。

在中职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其职业成长的基础。

而“工匠精神”强调的正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具有极高热情和专业水准。

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必然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表现出非凡的能力和责任心。

1.2.培养创新意识“工匠精神”要求工匠在日常工作中持续追求卓越,不断推动技术创新。

这也正是中职学生所需要具备的素养。

培养“工匠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努力探索新的技术、新的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1.3.提升职业素养“工匠精神”还包括对待工作的细致、认真和负责。

在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他们养成一种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误差。

1.4.推进技能型人才培养当前,我国各行各业都急需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而“工匠精神”正是这类技能型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素养。

中职学校要培养“工匠精神”,不仅是为了满足学生个人的成长需求,更是为了推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从而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1.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中职学校要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学校可以通过职业指导、就业见习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激发对于技能工作的热爱和热情,树立对手工技艺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2.2.鼓励实践锻炼实践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关键环节。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技能实训课程、开展技能比赛等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锻炼他们的技能和专业水准。

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中职教育正是培养这些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如何在中职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务实创新的一种精神状态。

如何在中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下面就从教育方式、实践机会以及培养方式等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中职教育工作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基地,中职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只有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才能在技术领域有所突破,发挥出“工匠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比赛,提供各种实践机会,推动学生深入实验室和企业,参与真实项目的研发与实践。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

中职教育工作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

作为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中职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

只有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学生才能在技术领域做出卓越的成绩,才能发挥出“工匠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实践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专业精神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树立起责任感和专业精神。

还可以通过学生工作实习或者参与企业项目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技术工作的压力和挑战,从而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

中职教育工作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为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中职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技术领域,没有哪个人能独自完成所有的工作,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任务。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让学生从学校开始就学会与同学、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在工作中能够与他人良好地进行交流合作。

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职教育中,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如何在中职教育工作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当前中职教育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工匠精神”概述“工匠精神”,是指对自己的技能和职业的高度负责、严谨、专注的精神状态。

它包括追求完美、对技术要求严格、尽责、团队合作、创新求变等多个方面。

对于中职学生来讲,“工匠精神”更多地是指在学习技能技术时专心致志、追求卓越、注重细节、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的态度。

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各种实用性技术技能,而这些技术技能往往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实践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技术和职业素养。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可以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和技术有更高的责任感,注重细节,追求卓越,这有助于他们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现实工作中,很少有一项技术是由一个人完成的,而是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可以使他们在整个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向前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可以使他们在工作中保持创新意识,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中职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

下面主要从教师、学校和家庭三个层面来探讨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1. 教师角色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对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中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工匠精神的培养成为了中职学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培养呢?我们来谈谈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在岗位上追求卓越、注重实践、勇于创新、敬业乐业、追求卓越的一种精神状态。

在工匠精神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追求卓越。

无论是在普通的岗位上,还是在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中,工匠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追求更好的表现和更高的成就。

而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无疑可以极大地推动着整个社会前进。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这需要学校、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是学校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很多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已经积极探索,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不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他们勇于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验训练等方式,让学生在感受专业魅力的同时激发其对专业的热爱。

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社会也要给予中职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中职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选择走上技术工人或者技师的职业道路。

社会应该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

可以开设技能竞赛,搭建实践平台,给中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

只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工匠”。

除了学校、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之外,中职学生自身也需要有追求卓越的态度。

在学习和工作中,中职学生要勇于迎接挑战,保持敬业乐业的态度,不畏艰难,始终保持敏锐的触角和求知的心态。

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其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专注细节的职业态度和精神品质。

在当今新时代,这种精神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中职教育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引导学生树立“工匠精神”的意识培养“工匠精神”,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这种精神的意识。

在中职教育工作中,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开设主题班会、安排专题讲座、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向学生灌输“工匠精神”的理念和内涵。

并通过讲解现实生活中关于“工匠精神”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到这种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去培养和践行“工匠精神”的决心。

二、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工匠精神”是从对待学习的态度开始培养的,因此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学科竞赛、技能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学校还可以举办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如技能培训、工匠嘉年华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感受到精益求精、专注细节的学习态度的价值和意义。

三、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匠精神”最核心的特点之一就是对技能的追求和专注,因此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应当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技能实训、工程制作、实习实践等环节,激发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热爱和追求,从而逐步树立起对技能的专注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中职学校可以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入企业教学,让学生融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深刻体会到专注细节、追求卓越的精神。

四、鼓励学生参与技能竞赛,锻炼专业技能中职教育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通过竞赛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其对于技能的执着追求和卓越表现的渴望。

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技能竞赛培训班,引导学生参与国家级、省级的各类技能比赛,让这些学生通过竞赛的经历,感受到专注细节、精益求精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形成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随着“中国制造”品牌的不断推广,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它代表
着劳动者朴素、简单、勤奋、坚韧、愚公般的品质。

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中职教育的重要任
务之一,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一、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一技之长和百般修行,中职学生学习重点在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不
断锤炼基本功,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中职学生需要接触并参与到工业生产和社会服务中,
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专业素质,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工匠精神所需要的不仅是学生具备的技能,更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中职教育中,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
掘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培养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培养工匠精神不仅需要学生的自我努力,也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

中职教师应
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了解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方向,积极引导学生,帮助
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发展出工匠精神。

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中职学校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阵地之一。

学校应该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崇
工匠精神,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魅力。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与工匠精神相关的
活动,如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培训、技术讲座等,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中职学校劳动教育浅析

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中职学校劳动教育浅析

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中职学校劳动教育浅析劳动教育是“五育”之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已将劳动教育列入了中小学教育当中,全社会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我国劳动教育已上升至国家人才战略层面的新高度,各级各类教育都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开展劳动教育。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教育也要存在许多的不足。

对于承载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的中职学校而言,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劳动教育是中职教育贯彻落实劳动教育的特色所在,也是中职教育全面育人的应有之责,我们中职学校要通过劳动教育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一、劳动教育的概念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水平不高,很多人都停留在“体力劳动”或者“劳动改造教育”的陈旧观念上面,缺乏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檀传宝认为,“劳动教育”可以定义为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劳动价值观包括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等,劳动素养包括劳动习惯、劳动知识与技能、以及创造性劳动等。

因此,劳动教育不等于一般性的活动、实践、家务等,也不等于纯粹的劳动知识与技术的学习,而是培育学生的劳动认识、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情感、劳动品质的一种教育过程,它跟德育、智育、美育、体育一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中职学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我国后续劳动力质量水平和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发展。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但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职生中追求享乐的人越来越多,拜金主义、丧文化横行,部分中职生对劳动越来越不重视。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灌注工匠精神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灌注工匠精神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灌注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为工匠,以匠心独运、精益求精的精神,注重细节、追求卓越、追求完美。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是一种注重实践、懂得专业技艺、追求创新和发展、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注重细节
语文教学中的书写、阅读、讲解等细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细节,比如字迹工整、标点符号正确、掌握语文基本功等,这些
细节能够培养学生的认真细致的工匠精神,让学生懂得在细节中将信念和责任融入其中。

二、追求卓越
教师要求学生追求卓越,开创学习的前沿。

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科能力,从而引发他们对于语言和文化的热情和发现。

这不仅能体现工匠精神,也能够启发学生的
创新能力。

三、注重实践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实践课程、写作、朗读、辩论等各种形式来实现。

这样,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接触传统文化,也
能够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深度。

四、持之以恒
教师在教学中要追求持之以恒的精神,毫不放松的付出,刻苦耐劳。

带着敬畏之心为
学生和教育事业做出切实的贡献。

学生们也应该从中获得启发,在学习中持之以恒,不断
努力,追求卓越。

总之,灌注工匠精神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细致认真、专业技能等
方面的优秀品质,能够深化语文教育的内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在当前社会中,工匠精神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

工匠精神包括对工作的敬业和认真、追求卓越的精神、注重技术细节、不断学习和进步等方面。

这些品质是中职教育所要培养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工匠精神”正是这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中职教育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呢?中职教育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只有学生掌握了坚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具备站在高处俯瞰工作的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扎实的实践技能,才能具备深入一线的经验和技术。

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工匠精神”的品质。

中职教育要注重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职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

工匠精神注重技术细节、注重改进创新,这需要学生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中职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培养机制,通过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资料的分享和交流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同时提倡学生树立学习的态度,鼓励学生学习优秀的技术,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在实践中形成独特的技术风格和经验。

中职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要具备“工匠精神”,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积累经验、不断完善。

中职学校要注重实践教学,设置更多的实践性课程,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实践经验。

学校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技能竞赛,并且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指导,让学生有机会在竞赛中实践,全面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职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职业道德伦理的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多管齐下,中职学校可以培养出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

工匠精神在中职德育中的培养

工匠精神在中职德育中的培养

工匠精神在中职德育中的培养工匠精神是指那种对于自己的职业有着非常高的敬业精神和对工作有着高质量要求的一种专业精神。

在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工匠精神的内涵、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现状以及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是集中了工匠特有的品质和态度的一种专业精神。

工匠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工匠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敬业精神。

工匠对自己的职业有着无比的热爱和忠诚,不断地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为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2.专业技能。

工匠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解决实际问题,保证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3.精益求精。

工匠追求完美,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做到极致,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工艺水平,追求卓越。

4.职业荣誉感。

工匠以自己的成就和作品为荣,对自己从事的职业自豪,以此为动力继续前行。

5.工匠精神是一种敬业、精细和追求卓越的专业精神,是一种对工作、对技能和对职业的高度敬畏和热爱。

二、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现状在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学校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课程设置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更是忽略了工匠精神这种专业精神的培养。

3.缺乏系统的培养措施。

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方面缺乏系统的培养措施,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激励。

4.视野狭窄。

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对工匠精神等专业精神的深入挖掘和培养。

三、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为了培养中职学校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健全德育教育体系。

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把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到学校的德育教育目标中,从体制、政策、机制上给予支持。

中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中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中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摘要】中职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意义和可行性。

本文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内涵、中职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关系、培养工匠精神的方法与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中职教育如何在学生中培养工匠精神。

文章指出,中职教育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上具有必要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中职教育具备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强化实践环节来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结论部分强调了中职教育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上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以推动中职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中职教育、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必要性、可行性、内涵、关系、方法、途径、重要性、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工匠精神的需求日益凸显。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是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的体现。

当前我国中职教育系统存在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不足的问题。

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应试能力和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他们缺乏工匠精神。

深入研究中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从工匠精神的内涵、中职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关系、培养工匠精神的方法与途径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中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促进中职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1.2 研究意义2000字以下。

作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本研究工作的价值、意义和影响进行全面、深刻分析和阐述的内容。

本研究围绕中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展开,旨在探讨如何在中职教育中引入和弘扬工匠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研究工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中职生涯教育理念的转变。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中职学生作为未来的职业技术人才,需要培养一种“工匠精神”,即追求卓越、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下面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要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教育教学环节至关重要。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展现出对技艺的热爱和专业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技能的不断追求更高的标准。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勇于创新的品质。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工匠精神”培养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技能的魅力,增强对技艺的热爱和专注度。

学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培养“工匠精神”。

家庭和社会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的职业选择,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规划。

社会应该给予中职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设置奖学金、建立技能比赛等方式,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树立“工匠精神”。

学校还可以设置一些特色课程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可以举办技能大赛、技能展示等活动,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技能大师来校进行技能讲座和指导,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技巧。

这些举措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

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职业技术人才,推动国家技能实力的提升,促进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

希望未来在“工匠精神”培养方面能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步。

浅谈中职学校“工匠精神”教育

浅谈中职学校“工匠精神”教育

浅谈中职学校“工匠精神”教育浅谈中职学校“工匠精神”教育近年来,中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逐渐提升。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正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中职学校教育中,一种理念尤为重要,那就是“工匠精神”教育。

本文将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培养途径以及意义三个方面,对中职学校“工匠精神”教育进行浅谈。

首先,我们来探讨“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强调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和对品质的追求。

它要求职业人员在工作中展现出高度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感,精益求精,精确细致。

同时,它也要求职业人员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的理念,是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对工作的热情投入。

那么,如何在中职学校中培养这种“工匠精神”呢?首先,学校要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职业素养是指学生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中职学校要结合教育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职业态度,让学生从站好岗位、服从岗位、创新岗位的角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其次,学校要注重实践教学。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力量和价值,从而增强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

此外,学校还要注重与企业合作,营造具有工业氛围的实训环境,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下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工作的实际能力。

“工匠精神”教育在中职学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职业选择日益多样化,不同职业的就业前景也存在差异。

通过“工匠精神”教育,学生能够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坚定信心,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工匠精神”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中职学校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技能,提高操作水平。

最后,“工匠精神”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职业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148百家杂谈职业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张改清 李秀菊一、工匠精神的概念界定职业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其在教育教学中,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职业院校必须把工匠精神融入其中,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立足于他们的长远发展,将工匠精神内化为他们的一种思想,外化为他们的一种行为。

二、培养工匠精神的理论依据(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为学生方面。

在学习工匠精神时应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习者个体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应该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知识构建,使其成为学习工匠精神的主动者。

另一方面为教师方面。

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帮助者、引导者和启发者,有助于完善学生的品格和人性,使其达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使得工匠精神这一思想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的积极帮助构建,内化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外化为他们的一种行为。

工匠精神的培养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建构性地学习和掌握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实质,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规律,还有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动机理论动机是指激发、指导和维持行为的过程。

动机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指为达到某个目的而做一些事情。

该动机常常受外部环境和事物的影响,如奖励或惩罚。

内在动机是指为某事本身而做某事的内部动机。

在了解了动机理论之后,还需要了解其观点,共可分为以下四种,分别为:认知观点、社会观点、行为主义观点和人本主义观点。

其中认知观点强调目标制定、目标计划和监控对实现目标的重要性;社会观点强调归属及关系需求,与他人保持安全联系的动机;行为主义观点强调学生学习动机受外部激励和惩罚影响较大;人本主义观点强调学生个人的成长能力、思维品质和选择人生的自由。

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1. 引言1.1 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阶段,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是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推动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工匠精神”是指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专注细节、注重实践的职业精神。

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工匠的专属,更是每位技术人才都应该具备的素质。

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就是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引导学生树立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更能够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胜任各种挑战。

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意义重大,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

2. 正文2.1 意义和价值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工匠精神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

通过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工匠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现代社会,技术和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可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匠精神是塑造学生良好品格和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培养踏实勤奋、精益求精的品质,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中职教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可以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还可以塑造学生良好品格和职业素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2 培养目标在中职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这个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工匠精神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工匠精神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工匠精神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本文首先指出了中职语文教学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然后重点结合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以及多方面的教学过程分析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指出中职语文教师要深挖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拓展资源,还要结合现场教学、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工匠精神”素养,以期为推进中职语文教学课堂改革及“工匠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标签:中职语文;工匠精神;教学中职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融合“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大国工匠”的坚持、传承、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内核,结合中职语文教材的内容来看,其中很多内容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教学意识,为学生设计具有“工匠精神”特质的语文课堂。

一、中职语文教学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工匠的学校,汉语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中职语文教材内容中很大的比重是对工作中所需的各种能力、知识进行教学,包括应用文的写作指导。

这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建立执着专注、创新进取、淡泊宁静的工匠精神。

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要主动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其职业技能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假若能把工匠精神渗透到自己的工作中,学校的育人成果就自然会被广泛认可。

二、工匠精神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一)在教材和教学中挖掘“工匠精神”元素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教授给学生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内容,另一方面要聆听学生反馈的内容,努力做到教学相长,并且要注重挖掘教材内的“工匠精神”。

就当前来看,中职院校语文教材重新编修后,融合了职业教育的一些内容,所选取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指导学生实践。

比如在教学《国家的儿子》一课时,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认识罗阳同志为了祖国航空事业殚精竭虑,以身殉职的高尚情操,在教学中向学生深入介绍“工匠精神”,指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其产品的细致工作、追求完美和完美、坚持和追求高品质商品以及不断改进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匠精神”,中职教育的灵魂
——用心,培养未来工匠
工匠精神的价值在于精益求精,对精品的坚持和追求,专业、专注、一丝不苟且孜孜不倦。

这就是工匠精神,也是追求极致的精神。

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凡是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

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达到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

笔者认为,我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华丽转身,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的“大国工匠”已是当务之急。

作为中职学校眼视光与配镜专业的教师,要想培养出未来工匠,笔者认为中职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工匠精神。

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培养出大国工匠。

一般的小手作、一般的简单熟练工,不能称之为工匠。

工匠,应该是长期受到文明熏陶,训练、培育出来的一种专门人才。

这种专门人才,是在整个专门、专业活动中掌握技能、技艺和技术的人才,要达到一定高度才能称之为工匠。

在笔者看来,教师的工匠精神表现在:
首先是敬业,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享受自己的工作,才能像工匠一样做出高品质的艺术品。

其次是精业,教师要精通自己的专业。

专业水平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是创造财富的基本技能。

是要做到出类拔萃的程度。

第三是专业,工匠是专业的,他必须有精湛的技艺,作为眼视光与配镜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和精湛的眼镜专业知识。

第四是坚持,坚持把一件事做完,坚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工匠做一件艺术品要几十年才获得成功,对于教师这个特殊职业,更需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坚持自己内心的那份纯真。

做这份职业要坚持,培养未来的工匠(学生)也要坚持和耐心,因为这是一个长远的事业。

教师要坚持对学生严格要求,坚持对学生有所期望,坚持用自己的工匠精神去感染学生,那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学生。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告诉学生:近视镜、远视镜、老花镜、太阳镜、防紫外
光眼镜、防蓝光眼镜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特别是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学习竞争的加剧,青少年眼睛的负担越来越重。

学生中,近视人群逐年增加且呈低龄化趋势。

目前,医学界没有很好的治疗近视的方法,近视眼手术也只是起到矫正的作用。

现今,验光配镜成为人们矫正视力的首选。

为了培养未来工匠,在笔者看来,就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工匠。

工匠,是长期受到工业文明熏陶,训练、培育出来的一种专门人才。

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工匠的精神境界是有着独特的界定,通常讲,学生需要有跟工匠匹配的精神,首先,学生应该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在专业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其次,学生应该具备强烈的专业追求,把这种不懈的追求,贯穿自己的职业生涯,当作人生的一个目标;再其次,学生应该具备坚定的专业操守,为了自己的专业坚持,舍得放弃诱惑,坚持企业忠诚,把自己的精神生活寄托在对专业的奉献上,这才是工匠具有的一种精神。

在笔者看来,中职眼视光专业的学生要有工匠精神。

其原因是,眼视光行业为顾客提供的最主要服务就是验光配镜,眼镜并非一般商品,而是一种矫正视力的医疗器械。

验光更是一个科学、严谨的体检过程,验光的精准度决定眼镜的舒适度和矫正效果,是配好眼镜的前提。

因此,这是一项非常细致的专业技术工作,单纯验光就需要20~60分钟。

笔者在培养视光学生的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第一要有爱心。

爱心是眼视光的人文基础,眼视光失去爱心,就像一把冰冷的利器,在医好患者视力的同时,往往也伤害到患者的感受。

眼视光本应是一项仁术,千万不要把它只看作一项科学技术的传输,在患者感到病痛折磨而痛苦难耐的时候,眼视光医学是最能体现人道主义魅力的。

眼视光技师,每天面对的是眼屈光不正的患者,只有具有一颗仁爱之心,才能为患者排忧解难,做好验光工作。

第二要细心。

检影验光之前,验光师要对患者进行问诊。

问诊是一项仔细的工作,验光师要详细地了解患者的年龄、戴镜史:是否配戴眼镜;戴框架眼镜还是隐形眼镜。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通过分组,对学生进行实际场景的演练。

培养学生养成仔细观察患者,做到有的放矢的问诊。

第三要有耐心。

验光师问诊之后要为患者进行咨询,也就是要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在教学中,一方面,笔者要求学生要掌握患者经常提出的问题;另一方
面,笔者经常培养学生不急不躁,耐心地解答问题。

笔者通过对学生分组,从而进行实际场景的演练,比如向学生提出一些不宜回答的屈光不正方面的医学问题,请学生回答,以此来锻炼学生用通俗的语言、耐心地解答疑问的能力。

第四要精心。

眼镜验光仪器属于精密光学仪器,如电脑验光仪、视网膜检影镜、焦度计、综合验光仪等。

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学生静下心来仔细地、精益求精地练习。

尤其是视网膜检影镜验光需要:规范的动作需要“教师仔细、认真地指正学生的操作:学生反复练习手持视网膜镜的标准动作;反复练习双眼睁开进行观察视网膜镜窥孔的标准动作等。

”只有学生掌握了标准规范的手持视网膜镜的手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验光师需要对患者(练习眼)的屈光不正,要以精益求精之心仔细观察、分析顾客影动情况,通过反复练习、分析才能达到熟练检测出患者(练习眼)眼睛的屈光不正。

验光师要做到准确验光,还要到眼镜公司通过大量的对屈光不正患者的检影验光,大量的案例积累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准确无误地为患者开具处方。

第五要有责任心。

社会上只有两个职业后面是带着“德”字的,一个是教师,讲“师德”;另一个就是医生,要讲“医德”。

这个“德”字,主要是指责任,敬畏生命的责任。

因此,一位好的眼视光医师的工匠精神不仅来自于精湛验光技术,更来自于对患者疾苦的感同身受。

眼视光医师是个特殊的职业,责任心尤为重要,眼视光医师身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之重任,一旦眼视光医师人员缺失责任心,患者往往需要用眼睛视力出现健康问题的代价来承担。

第六要恒心。

做一件事情,要有持之以恒之心。

不忘初心,坚持到底,方能培养出未来眼镜验光的工匠。

验光之后,配镜则通常需要3~7天。

这是一个极其细致的过程,需要检测很多项目,如散光度、轴位、瞳距、瞳高等,至少需要10几个步骤。

此外,在装配阶段,从初检环节的镜片、镜架核对,到加工环节的制模、倒角、抛光、开槽、钻孔,再到上框后的调校、美容、自检,都是一个个复杂细致的过程。

每一个工序,学生都要反复练习、沉下心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这就是“匠心”,就是验光师需要的“工匠精神”。

在笔者看来,“工匠精神”应该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眼视光专业教育的灵魂,成为每一个接受眼视光专业职业教育的中专学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种崇高境界。


们对“工匠精神”要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和理解。

首先,工匠自身的技能、技艺和技术是眼视光专业中职学生的物质载体和最根本的职业生涯的追求;其次,眼视光专业中职学生与其相称的独特精神表现为,他们对自己的眼视光专业独特的职业态度,没有这种职业态度,他是不能将自己的专业变成自己生命存在的方式;再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工匠要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有不断创新能力,要有最终的社会人文关怀。

工匠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就是人文素养的培育,如果没有人文素质,就不可能有端正的职业态度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工匠精神”是眼视光与配镜专业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特征和灵魂。

只有这样去理解“工匠精神”,才能将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并落到实处。

所谓职业教育要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它的“德”,就应该包含着“工匠精神”。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每一次的进步和发展,都与工匠精神息息相关。

从古时候的庖丁解牛、鲁班学艺、四大发明等到如今的高铁飞驰、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天舟一号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无一不是“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我国是人口大国,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更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中职生面对生存就业的压力,更应该追求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活得有尊严的本钱。

在我国,千百年来,一个人要想掌握一门技艺,都要拜师学艺。

即使在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瑞士传统的手表制造业仍然历久弥新,靠的就是手把手的自然传承。

师傅带徒弟,传道授业解惑,在传授手艺的同时,一种可贵的“工匠精神”入心入髓、世代相传。

眼视光与配镜专业同样需要师傅带徒弟,传授手艺的“工匠精神”。

名师出高徒,严师出巧匠。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眼视光与配镜专业的教师要严格管理,对学生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患眼的检测,做到精益求精、反复推敲、达到万无一失。

教师要使学生具备工匠的潜质,最终成为眼视光行业的工匠,造福眼屈光不正患者。

作者:时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