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与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之差异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一)中国园林发源于商、周时期,最早的形式是囿,囿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圈围,并在其中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的场所,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审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
中式园林从“原始”状态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阶级对抗尖锐,政局复杂多变,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阶级的自信心遭到崩溃,理想幻火,并逐渐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淡泊为特征的人生折学与生活情趣,追求的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实无华的气质。
他们选择了“隐居” ,在山水花鸟的大自然中获得慰籍,但又不肯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所以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内建立自然山水花园,以实现理想的“隐居”,寄情于山水,隐身于山林,复归大自然。
正是此种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使艺术家产生了表现大自然优美的情感动力,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势必在文艺作品上打上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到园林艺术的创作。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思想活跃,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
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诗、画、书法、音律、园林等艺术形式有机融为一体。
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他们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
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
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
而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作的传统,力创新意,做出了很大贡献。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
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
中法园林的比较(全文字概述)
或“药圃”。为了农事便 利,将长方形平地划分成 若干方格,将作物规则的 种入其中,并在此基础上 植上灌木或绿篱,这就是 西方园林的雏形。受古希 腊哲学思想影响,人们本 能地将人与自然区别开来, 认清具体事物,清晰的将 其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 人大于自然,凌驾于自然 之上的价值观念。
自古以来,东西方园林以两种截然不同的造园 风格相互并存着。
中国皇家园林的特点
中国皇家园林起源
于“苑囿”,供人们进行
狩猎、通神、求仙、生产
等活动,后逐步转化为游
憩、观赏为主。受“天人
合一”的影响,注重对自
然的山林泽川等生态环境
的保护。
因此要求以自然为
审美对象,明确了园林风
景式发展方向,以表达人
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自然
园林与规划设计
中法园林的比较
引
中国园林建筑与法国园林建筑相比,由于
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 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 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 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 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 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
相处的发展关系。
颐和园
以北方皇家园林“颐和
园”为例,作为中国现存规 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 园林,它有着最明显的中国 式园林特点。
作为一个集中国各地园林 之大成的天然山水园,以“一 池三山”为基准,巧妙的利 用水利工程与造园相结合, 将自然式的布局方式发挥到 极致,本与自然,高于自然。
法国皇家园林的特点
凡
也而线泉方线蔽两断中严深线基是 尔
个轴 个线 妙大 趣道 横地 生小 。园子
不和 时雕 地像 有沿 所着 变纵 化深 ,轴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摘要:园林是在一定的空间里依照园林艺术原则,进行创作而形成自然美及人工美相融合的生活境域。
本文从三大方面论述了中西方园林艺术的不同及历史上的相互交流及影响,希望对我们有所启发。
关键词:中西;园林艺术;差异;影响纵观园林的发展史,当今世界园林艺术已形成了三大系统——中国、欧洲和西亚。
其中,中国园林代表了东方自然山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则是欧洲几何规则式园林的典型代表。
本文通过对两者园林艺术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希望对我国当代的园林艺术创作有所启迪,使之更好地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1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不同的社会背景造就了中西方园林艺术巨大的差异,形成了各自富有民族特色园林艺术。
本文主要从以下 3 点不同方面加以论述。
1. 1 园林布局的不同中国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是“山水画”式的,以山水为景区的主体,追求的是“林泉之趣”、“田园之乐”,遵循“山水为主,建筑是从”的原则。
园林中花木配合山水随意配置,道路回环曲折,穿插于山水之间,使得游览路线复杂多变,通过延伸游览时间来展示各个景区。
另外,中国园林的建筑体量以及在景物构成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很小,大都从属于自然山水。
建筑往往穿插、点缀在自然山水风景之间,达到“依山就势”、“自然天成”的效果,使自然美中融入人工美的气息,增添人们现实生活的情趣。
如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建筑尺度,一般都不大。
即使有些像灵隐寺等体量较大的建筑,也被有意识地隐藏于山麓林木之中,不让它去及自然风景争主角地位。
至于像颐和园万寿山南麓的佛香阁中央建筑群,虽然体量高大,人工气息浓重,但从总体布局上看仍是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的主体和中心。
它不但没有破坏自然风景的主体,反而丰富了万寿山平淡、呆板的形象,烘托、渲染了皇家园林所需要的艺术气氛。
总之,中国园林的整体布局力求景中有景、园中有园、峰回路转、曲折幽深,达到一种含蓄富有韵味的艺术效果。
西方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则是“几何形”式的,以建筑物为园林文化及历史景区的主体,在构图上特别强调园林的中轴线,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林荫道和放射形的小路,都围绕这条中轴线进行布置,以突出空间布局来缩短时间流程。
论述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论述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摘要:分别概述了中西方园林艺术特色,论述了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通过从历史起源、文化传统、哲学理念和宗教信仰、美学思想等不同背景和角度,分析中西方园林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特色、差异、一、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进程中,西方的园林由于文化传统,地域条件,经济发展的差异而形成了迥异的表现形式及风格,构成了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
下面通过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艺术特色概述,细看它们的差异性。
(一)中国园林艺术特色1.中国古典园林体现自然美与自然拟人化中国园林为典型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
园林中山环水抱,曲折多变,花草树木自然生长,建筑也顺应地形而参差错落。
受儒家道德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把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象征。
重视寓义于物,托物言志。
2.中国园林讲究意境美中国园林艺术在表象上体现形式美,更把自我放人自然中,将客观景致与主观情感相结合,借景物窥见心灵、触动情思,体现出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相,言有尽而意无穷。
”追求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的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西方园林的最大特点。
3.中国园林的布局构造中国园林在布局上因地制宜,强调有法无式。
呈现不规则的平面布局。
人们在二维园址上将整体空间分隔成不同形状、尺度、个性的多个空间,通过对其分割与联系的处理,形成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
同时配合借景、对景、分景、隔景、藏景等空间处理手法的运用,形成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园林艺术景观,以有限的面积创造出极其深远和不可穷尽的三维空间效果。
4.中国园林中的建筑特点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主体,园林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
作为四大造园要素之一的园林建筑布局灵活,与地形、水体、植物巧妙结合,人工美与自然美浑然一体,构成优美风景。
5.中国园林的景观配置“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园冶》的描绘说明中国园林中花草树木品种繁多。
完整版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说明
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说明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园林;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的园林。
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风格迥异的造园艺术。
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一、对古典园林布局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方面:以法国为代表西方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几何形分割,一览无余,给人以扩大、张扬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那么、实那么有矩。
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二、对园林建筑的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一套原那么手法从室内搬到室外。
在西方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
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一个组成局部,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一的构图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没有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确性和条理性。
而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那么常赋予园林建筑以无限的变化。
园林建筑为求得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
再者,对于一般建筑类型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角色,建筑与山石、水池、花木巧妙地结合。
三、对水的运用在西方园林中,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现。
常设置水池、水阶梯、跌水、瀑布、壁泉、喷泉,各种各样的喷泉与雕塑结合,或以喷水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还在喷水技巧上作改进,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音响效果的水景。
中国园林也十分注重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集中水面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绝大多数均呈不规那么形式。
分散用水特点是: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了互相连通的假设干小块,给人深邃清幽的感觉。
中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差异
东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差异一.东方园林古代东方有悠久灿烂的文明。
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诸流域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都在园林艺术方面有巨大成就。
古代西亚也有花园。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位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十分强盛,国王尼布甲里撒二世为他的妃子建造了巴比伦空中花园。
这座花园早已毁灭,但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博和狄奥多罗斯对它作了记载。
据说,该园建有不同高度的台地,越往上的平台越小,每个台层都有石拱廊支撑,并且种植各种树木花草,顶部设有提水装置,用以浇灌植物。
远处观看,它宛如空中花园,故人们称之为“架空花园”或“悬空花园”。
古代西亚园林被称为世界三大园林系统之一,与古希腊、中国园林相比较,西亚园林的辉煌时间较短,对后世的影响较小,今人对它的研究也不够。
古代印度对世界文化有卓越贡献,园林艺术也很有特色。
公元7世纪,中国的玄奘到印度曾见过一些花园。
古代中国园林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东亚、南亚各国园林的影响很大,堪称东方园林的代表。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遗产中,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完全不同于西方园林的空间原则和美学品味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不论是北方园林中的苍岩深壑、碧水浮天,还是南方园林的小桥流水、粉垣低蜿,都给人以不尽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院园林和自然郊野园林。
这四种园林虽然相互交织和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其中还是以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的地位最为重要,艺术造诣也最为突出。
皇家园林的地位显赫、规模巨大、气度非凡;私家园林的卜筑自然、诗情画意,构筑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史的活丹青……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的比较分析 ——以法国凡尔赛宫园林和中国颐和园为例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的比较分析——以法国凡尔赛宫园林和中国颐和园为例摘要:园林诞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但是由于其起源、功能、地域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不同,即使同一时期的园林,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其中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中国的自然风景式园林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文脉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法国凡尔赛宫苑;中国颐和园;园林艺术;风格;1、园林的定义及分类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而孕育而生的,与人类的发展相伴相生,中外园林中,都包含着土地,水,植物和建筑这四个要素,不同的布局也就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园林。
由此可以将园林类别分为以下四种:规整式园林、风景式园林、混合式园林、庭园。
2、中西园林造园艺术风格比较概述2.1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形成背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作为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其“伟大风格”的形成已经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民族、时代、地域的烙印。
水有源,树有根。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可以追溯到意大利 16 世纪中叶以后的园林,它继承了许多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园林的造园要素和手法。
如在构图原则上主张规则式造园、几何布局、中轴对称,造园要素包括水池、水渠、喷泉、雕塑、修剪植物和建筑等。
17世纪下半叶,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王权大盛。
路易十四时代,绝对君权达到顶峰,标榜“理性”的古典主义文化成为路易十四的御用文化,并成为17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化艺术的总潮流。
2.2中国传统园林风格的形成背景白居易有诗云:“引水多随势,栽松不趁行”。
描绘的景象气韵生动,充分体现出中国园林追求自然和曲折的造园思想。
“曲折”成为中国园林的重要表现手法,在园林道路中,一反宽畅、简便、捷达等常规,经常是宽窄多变,曲折有致,追求、迂回、幽深的变化,使园林道路成为导景、观景、品景、赏景的媒介。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中西方园林得异同世界各民族得园林各具不同得艺术风格,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有明显得特点与很高得成就,但概括地讲,以前两种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
一种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得几何园林;一种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得再现自然山水式得园林。
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风格迥异得造园艺术中西园林风格差异得原因1、、审美情趣得差异中国祟尚自然得美学思想来源于老庄哲学,对自然得认识包括三个方面:A.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得关系.人与自然界得友好与睦、相互依存,不就是去征服、破坏.而就是把自然作为自己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得美好环境。
B.把自然景物与景象作为欣赏、欢娱得对象,人得栽花养草、游山玩水、乐于景观、投身于大自然中,似乎与它合为一体。
c.人通过某种学习,使身心节律相吻合呼应,而达到“天人合一”得境界。
在它得影响下,中国古代得文人与士大夫追求就是一种文人所特有得恬静淡雅得趣味,浪漫飘逸得风度,朴质无华得气质与情操,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清静、淡泊为特征得人生哲学,她们遨游名山大川,以寄情于山水,更有人藏身于山林之中,过着隐士生活,在大自然中寻找安慰与共鸣。
这种崇尚自然得美学思想,在文学上产生了山水诗,田园诗以及山林文学,中国传统写意山水在魏晋南北朝已成为一个声势很大得独立画种,它与中国山水园林艺术有着非常密切得关系,对中国山水园林起了很大得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没有专门得造园家,大多就是有造诣得诗人、画家设计得.所以在园林中非常自然地表现出意味隽永得诗情画意,画论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园林设计得原理了。
因此,山水园林所遵循得原则就是山水画得原则,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虽然带有艺术家得主观因素,但它就是自然美景在真实空间里得艺术再现,并且以“理性”为基础。
西方得审美思想与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希腊人自古以来便在研究比例,其中尤以黄金比例最为有名,雅典帕特依神庙屋顶得高度与屋墚得长度便具有黄金比例,米洛得维纳斯雕像得重要尺寸得比例中亦含有黄金比。
中法园林对比概述
1、中国、法国自然美学观的比较园林是哲学和美学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集中反映出人们的自然美学观。
中国园林的美学观念是艺术既要客观的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从中提炼、提高,更典型更具普遍性的表现生活和自然。
在艺术中着重表现自己的思想和人格,寄情于景,移德于物,使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鹊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意境。
而法国的自然美学观深深的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影响,理性的能力在这里是至关重要的,自然之所以受到人们的赞美不再是由于它的色彩与媚丽,而是在于它“永恒的秩序”。
2、中国、法国园林文化的比较这个主要体现在中国程朱理学和欧洲理性主义之间的差异。
中国清王朝的造园艺术在继承完整以往模式的基础上,更注重追求蕴涵于审美主体和客体的深层韵律,追求事物物融入宇宙本体,反映出宋代理学的影响。
在造园时利用自然山水,融会传统风景名胜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颐和园除模拟“一池三山”的仙境之外,因为园林基地颐和园除模拟“一池三山”的仙镜之外,因为园林基地的山水地貌与杭州西湖相似而规划出昆明湖仿照西湖的方案,还有类型繁多的建筑物构成人文景观的主体,如寺庙、园林、集镇、山村、野居、亭、台、楼、阁、塔、码头、桥梁等,成为整个社会体系的浓缩。
所有这些人工意匠与天成山水浑然一体,犹如山水长卷,呈现一派万物适性、生机盎然的白然景象,使人感受到永恒而和谐的宇宙规律。
法国17世纪文化是文艺复兴文化的延续,崇尚理性、肯定人生、尊重科学的人文主义观念依然是社会思想和行为的准则。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唯理论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浓厚的理智色彩和规范化的思维方式影响了法国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其艺术准则主张清晰简洁、对称均衡。
凡尔赛宫苑的主体建筑凡尔赛宫,立于高坡之上,舒展开阔,表现了古典主义对整体美、均衡美的追求。
宫殿外形方正,垂直的线条和水平的线条构成平稳的节奏,石头材质的基础和对称构图更增加了稳重感。
以历史和神话为题材的雕塑使建筑显得古朴雅致,门楣、窗楣以及装饰性的柱体又使整个建筑在庄重中富于变化。
中法园林对比(图文对比)
第二页,共29页。
两种风格----两种哲理:
中国再现自然的美学思想深受儒家和道家精神的影响,儒家哲学强调天、地 、人中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道家崇尚自然, 追求自然,探求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最终将天人合一的道家精神融于 其中。
,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2)形式美与意境美。对于自然美的态度也各有侧重,法国园林虽不乏诗意但更 追求形式美,中国园林虽然也注意形式但是更注重意境美。在西方很早维特鲁威就 提出了黄金分割,黑格尔也以”抽象形式的形式美“作了高度概括,对诗歌绘画 建筑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样体现在了园林艺术上,而中国更受诗歌,绘画,文学的 影响,”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造园追求的就是意境。
造园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像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而法国古典建筑向上挺 拔,突出个体建筑。
建筑文化的主体上:中国传统建筑以宣扬皇权至尊·明伦示礼为中心;法国过古典
建筑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
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以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为基调。
法国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热与自然的对抗之美,宗教建筑的 空旷·封闭的内部空间
都要服从比例。
第三页,共29页。
中法造园艺术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审美价值观、造园的艺术风 格、园林建筑等方面:
1. 从审美价值观进行比较
(1)人工美与自然美。法国园林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树木都修得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与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之比较
当时的著名建筑有和谐广场(又译协和广场)和南锡市的市中心广场等。后者由在一条纵轴线上的三个广场组成:北为政府广场,长圆形;南为斯丹尼斯拉广场,长方形;中间是一个狭长的广场。广场群是半封闭的,空间组合富有变化,又和谐统一。广场上的树木、喷泉、雕像、栅栏门、桥、凯旋门和建筑物的配合也很恰当。
孚-勒-维贡府邸花园是古典主义园林的第一个成熟的代表作。这座花园展开在几层台地上,每层的构图各不相同。花园的最大特点在于把中轴线装点成为全园最华丽、最丰富、最有艺术表现力的部分。中轴线全长约1公里,宽约200米,在各层台地上有不同的题材,布置着水池、植坛、雕像和喷泉等,并应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最重要的有两段:靠近府邸的台地上的一段两侧是顺向长条绣花式花坛,图案丰满生动,色彩艳丽;次一个台地上的一段,两侧草地边上密排着喷泉,水柱垂直向上,称为“水晶栏栅”。再往前走,最低处是由一条水渠形成的横轴。水渠的此岸有一排小落水,从石雕的假面和贝壳中涌出,泻入渠中,彼岸有7个深龛,龛中设雕像。这一段水面叫""水剧场""。过了水剧场,登上大台阶,前面高地顶上耸立着大力神海格里斯像。它后面围着半圆形的树墙,有3条路向后放射出去,是中轴线的终点。中轴线两侧有草地、水池等。再外侧是林园。孚-勒-维贡府邸花园的布局清晰,富有变化。
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典型,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表现人工的创造。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强调自然美不是理想美,非经人工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反映。以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所呈现的便是人工美。它不仅布局对称规矩,而且花草树木也按人的意志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充分强调了几何图案之美。它还以近6000公顷的总面积,在法国北部的森林众多、河道缓流、起伏平缓的地景上,雕塑出平面几何构图的视轴、星状放射的路径和林中的各种花园、喷泉、雕塑和倒影池等。园中宽90米、长达1.6公里的运河,与全园中央的开放视轴相交,加之从宫殿到运河间以连续平缓的坡度降低后再向天际线延伸的轴线,显现出超大的尺度பைடு நூலகம்及人工改造自然的气势。
论述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Word版
论述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摘要:分别概述了中西方园林艺术特色,论述了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通过从历史起源、文化传统、哲学理念和宗教信仰、美学思想等不同背景和角度,分析中西方园林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特色、差异、一、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进程中,西方的园林由于文化传统,地域条件,经济发展的差异而形成了迥异的表现形式及风格,构成了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
下面通过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艺术特色概述,细看它们的差异性。
(一)中国园林艺术特色1.中国古典园林体现自然美与自然拟人化中国园林为典型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
园林中山环水抱,曲折多变,花草树木自然生长,建筑也顺应地形而参差错落。
受儒家道德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把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象征。
重视寓义于物,托物言志。
2.中国园林讲究意境美中国园林艺术在表象上体现形式美,更把自我放人自然中,将客观景致与主观情感相结合,借景物窥见心灵、触动情思,体现出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相,言有尽而意无穷。
”追求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的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西方园林的最大特点。
3.中国园林的布局构造中国园林在布局上因地制宜,强调有法无式。
呈现不规则的平面布局。
人们在二维园址上将整体空间分隔成不同形状、尺度、个性的多个空间,通过对其分割与联系的处理,形成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
同时配合借景、对景、分景、隔景、藏景等空间处理手法的运用,形成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园林艺术景观,以有限的面积创造出极其深远和不可穷尽的三维空间效果。
4.中国园林中的建筑特点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主体,园林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
作为四大造园要素之一的园林建筑布局灵活,与地形、水体、植物巧妙结合,人工美与自然美浑然一体,构成优美风景。
5.中国园林的景观配置“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园冶》的描绘说明中国园林中花草树木品种繁多。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是什么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是什么园林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它首先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东西方园林有着不同的产生、发展背景,也有着不同的哲学、美学基础。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欢迎阅读!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
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中国、印度、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建筑体系视为东方建筑。
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
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以法国宫廷花园为代表的由建筑师、雕塑家和园林设计师创作出来的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花园多采取几何对称的布局,有明确的贯穿整座园林的轴线与对称关系。
水池、广场、树木、雕塑、建筑、道路等都在中轴上依次排列,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常布置着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
造园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
中外园林区别
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 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 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 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由于风格粗犷, 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 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1 历史沿革
中国古典园林初期的“叠山理水”充满了原始崇拜的意味。在商周时代的苑囿中就建有土
筑的高台,即“鹿台”、“灵台”等,此时的台线条简单,体量庞大,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 景观,具有通神、望气、游观之功用。而周文王的灵沼不仅被称为“神池”,而且它围绕着 灵台,就象征了“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之意。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王献臣是其第一位主人。 他曾位居监察御史,即最高检察院检察
2.3 “意境”的创造
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的差异
从中国部分园林与凡尔赛宫的比较分析中西园林审美情趣的差异园林艺术创作实际上是按一定的功能和审美需要将山水植物建筑进行有机组合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而风格迥异,西方园林以法国古典主义为代表,特点是整齐、规则、对称,常以轴线做引导,东方园林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特点是不对称,以曲线做引导,成为自然式山水园,风格多样。
中西园林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人工美与自然美西方园林体现人工美,用人工方法改变自然状态,不仅布局对称,花草也修剪得方正,呈现规则的几何图案。
中国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无规律可循,花草树木结尾自然原貌,人工建筑也顺应自然,与自然交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从中西方园林理水方式也可见端倪,拿颐和园及凡尔赛宫比较,颐和园追求水体的自然形态,不强调几何形式,曲折婉转,似尽无尽。
凡尔赛宫的水景采用规则的处理来演绎恢弘的气势,显示浓厚的人工趣味。
形式美与意境美凡尔赛宫轴线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体现出了西方造园对借助理念将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的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提出了黄金律,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通过人体美来论证形式美。
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以来,由于文人和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伸手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诗画追求意境,使中国造园一开始就有浓厚的情感色彩,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意境通过“悟”获得,而“悟”是一种情感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出世与入世《圣经》中所描绘的伊甸园和中国人心中的仙山琼阁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随历史发展,西方园林从幻想走向现实,路易十四就在凡尔赛宫中园林中宴请宾客,表演戏剧,使得园中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天国乐园的超脱不再,一步步迈入世俗,成为“众乐园”中国对神仙的仰慕由来已久,秦汉帝王“开池筑岛”,与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称“一池三山”,魏晋以后,政治斗争、社会分裂,士大夫阶层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滋生“出世”思想。
中西方园林比较
中西方园林比较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
园林作为文化的体现,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在西方,则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典型。
前者着眼于自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后者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表现人工的创造。
伏尔泰说:“美往往是相对的。
在日本是文雅的,罗马就不文雅;在巴黎是时髦的,在北京就不时髦。
”其实,我们很难分出中法园林孰高孰低,但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各自的风格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一、人工美与自然美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提到造园,当然离不开自然环境,对自然美所持的态度则直接影响着园林所呈现的风貌。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强调自然美不是理想美,非经人工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反映。
以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所呈现的便是人工美。
它不仅布局对称规矩,而且花草树木也按人的意志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充分强调了几何图案之美。
它还以近6000公顷的总面积,在法国北部的森林众多、河道缓流、起伏平缓的地景上,雕塑出平面几何构图的视轴、星状放射的路径和林中的各种花园、喷泉、雕塑和倒影池等。
园中宽90米、长达1.6公里的运河,与全园中央的开放视轴相交,加之从宫殿到运河间以连续平缓的坡度降低后再向天际线延伸的轴线,显现出超大的尺度以及人工改造自然的气势。
相反,中国人更崇尚自然之美,推崇佛家与道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总结了这个时期文艺发展的丰富经验,将美学观点建立在“自然之道”的基础上。
这种思想也影响到后来园林造景的观念,庭园成为自然美景在有限空间里的艺术再现,尤其表现在南宋后江南兴建的多处私园。
这时园林的造园特点是,多以山池泉石为中心,饰以花草,环以建筑,其造园手法从此日趋精致。
论述中西方古典园林并剖析对比差异
论述中西方园林并加以剖析对比以中西方古典园林为例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园林景观艺术和园林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凝聚着文明的精华,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反应着朝代的兴衰。
可以说,集艺术、技术。
文化于一身的园林景观与园林文化,集中反应着人类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精神状态、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以及对于理想家园的畅想。
因此,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造园,其园林景观都寄托着当时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与理想,其物质内容与精神需求合二为一,是当时人们追求的理想家园。
前言:纵观东西方的园林构景要素。
总的归纳起来,不外乎山、水、植物、建筑四个基本要素,这些都是物质要素,但其内容和组合方式都是由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及文化审美思想所制约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景观的构景呢荣和组成方式也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朴而趋精致,各地区与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园林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总体来讲,大致分为规整式和风景式两类。
规整式园林往往具有明确的轴线与几何对位关系,重在体现园林景观的人工图案之美,表现出一种由人力所控制的、有序的景观。
而风景式园林景观的造景特点与规整式相反,自由灵动,呈现着一种自然美的风韵,特别是一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以对大自然风景的描摹和提炼,形成特有的自然风景式园林景观。
这两种不同的园林景观邢台,有着各自深厚的文化背景,其园林景观的构成形式可以说是各自文化背景的具体体现,在其各自的园林造景过程中,更加集中地反应了东西方文化的哲学、美学、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上的根本差异。
关键词:风景园林中国园林西方园林古典园林园林的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人们对眼前的世界总不大满足,因而有所向往,向往一个理想的地方,这地方最完美的,就生化成为宗教里的天堂。
论述中西方古典园林并剖析对比差异
论述中西方园林并加以剖析对比以中西方古典园林为例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园林景观艺术和园林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凝聚着文明的精华,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反应着朝代的兴衰。
可以说,集艺术、技术。
文化于一身的园林景观与园林文化,集中反应着人类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精神状态、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以及对于理想家园的畅想。
因此,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造园,其园林景观都寄托着当时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与理想,其物质内容与精神需求合二为一,是当时人们追求的理想家园。
前言:纵观东西方的园林构景要素。
总的归纳起来,不外乎山、水、植物、建筑四个基本要素,这些都是物质要素,但其内容和组合方式都是由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及文化审美思想所制约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景观的构景呢荣和组成方式也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朴而趋精致,各地区与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园林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总体来讲,大致分为规整式和风景式两类。
规整式园林往往具有明确的轴线与几何对位关系,重在体现园林景观的人工图案之美,表现出一种由人力所控制的、有序的景观。
而风景式园林景观的造景特点与规整式相反,自由灵动,呈现着一种自然美的风韵,特别是一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以对大自然风景的描摹和提炼,形成特有的自然风景式园林景观。
这两种不同的园林景观邢台,有着各自深厚的文化背景,其园林景观的构成形式可以说是各自文化背景的具体体现,在其各自的园林造景过程中,更加集中地反应了东西方文化的哲学、美学、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上的根本差异。
关键词:风景园林中国园林西方园林古典园林园林的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人们对眼前的世界总不大满足,因而有所向往,向往一个理想的地方,这地方最完美的,就生化成为宗教里的天堂。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摘要: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中、西方园林为何如此会循着不同的方向、路线发展呢?且不同的方面各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该文通过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中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对比。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西方园林;风格设计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发展的历史和人类知识的扩展而日益更新从而逐渐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上生活的享受和要求。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
提到园林,就不得不谈到中、西两大园林流派。
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但在某些表达方面却极其的相似。
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都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它们都具有园林艺术的共同特性,那就是补偿现实生活境域的某些不足,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理需要,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玩、居住的环境。
中外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
布局上来看,中国园林艺术风格由生态形式自由式布局,而西方园林艺术风格以几何形式规则布局。
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一般在进入一个较大的景区前常有曲折,狭窄,幽暗的小空间作为过渡,以收敛人们的视觉和尺度感,然后转到较大的空间,以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这是“先藏后露”“先扬后抑”的“抑景”手法。
比如扬州何园,苏州挫政园,无锡寄畅园无不选择了这一空间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差异的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差异的分析园林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改造、调整、加工、剪裁这些造景元素,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式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
前者按古典园林的建筑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而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
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誉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含蕴。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静物。
江南园林;南方人口密集,所以园林地域面积小,又因为河糊、常绿树较多,所以比较细腻精美。
特点就是淡雅朴素、曲折深幽、明媚秀丽,但是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这类代表多集中在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岭南园林:因为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较好。
其明显特征是具有亚热带风光,建筑物都比较高而宽。
著名的如广东的顺德清晖园、东莞的可园和番禺的余荫山房等。
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3、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4、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5、巧于因借的视阈扩展园林6、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7、小中间大的视觉效果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其构景手法有主配、层次(障景法、隔景法)、框景、借景(如杭州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浅议中西方传统园林差异一、起源的差异:中国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在几千年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出“中国园林”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圃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
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迅速发展的园林已具雏形。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人们尚未建构完全自觉的审美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
园林作为文化的体现,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在西方,则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典型。
前者着眼于自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后者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表现人工的创造。
伏尔泰说:“美往往是相对的。
在日本是文雅的,罗马就不文雅;在巴黎是时髦的,在北京就不时髦。
”其实,我们很难分出中法园林孰高孰低,但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各自的风格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一、人工美与自然美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提到造园,当然离不开自然环境,对自然美所持的态度则直接影响着园林所呈现的风貌。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强调自然美不是理想美,非经人工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反映。
以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所呈现的便是人工美。
它不仅布局对称规矩,而且花草树木也按人的意志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充分强调了几何图案之美。
它还以近6000公顷的总面积,在法国北部的森林众多、河道缓流、起伏平缓的地景上,雕塑出平面几何构图的视轴、星状放射的路径和林中的各种花园、喷泉、雕塑和倒影池等。
园中宽90米、长达1.6公里的运河,与全园中央的开放视轴相交,加之从宫殿到运河间以连续平缓的坡度降低后再向天际线延伸的轴线,显现出超大的尺度以及人工改造自然的气势。
相反,中国人更崇尚自然之美,推崇佛家与道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总结了这个时期文艺发展的丰富经验,将美学观点建立在“自然之道”的基础上。
这种思想也影响到后来园林造景的观念,庭园成为自然美景在有限空间里的艺术再现,尤其表现在南宋后江南兴建的多处私园。
这时园林的造园特点是,多以山池泉石为中心,饰以花草,环以建筑,其造园手法从此日趋精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如苏州的网师园是典型的城中私园,其面积虽小但园景丰富,精巧的亭廊、扶疏的林木、自然的泉石都以园中的一池碧水为中心,共同在这一小园中组成了错落有致、均衡秩序的园林景观。
中国园林的具体表现手法是挖池叠山,杂以园林建筑,用各种造景手段将自然山川美的精华浓缩于一园,这种集山水泉山于一园、模拟自然山水意境的形式是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色。
二、形式与意境法国造园遵循的是形式美的法则。
在西方,对形式美的追求由来已久。
早在罗马时期,维特鲁威即在他的《建筑十书》中提到了比例、尺度、均衡等问题,提出了“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的协调,均衡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的协调。
”形式美的法则,支配着建筑、艺术、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同时影响着音乐和诗歌。
其园林的设计和建设自然而然地也在这一法则的指导下,并更加刻意追求形式上的美。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对称的轴线、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构图,都充分体现了对形式美的追求和推崇。
[!--empirenews.page--] 中国造园则追求自然山水的美感,强调的是诗画的意境,这与中国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文人的追求和喜好左右着造园,因而中国的传统园林在实际意义上是文人园林,是与山水诗画相生相长、相辅相成的文化。
中国绘画一贯讲究“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绘画的美不仅在于形式的美、结构的美,而且在于形式结构中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世界。
反映到造园手法上,则以迂回曲折、曲径通幽的布局和情境,以对自然的模拟和刻画为目标,形成含义隽永、趣味盎然的人工自然环境。
园内空间或畅通或阻隔,路径变化无常,常常出人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借助于园林游览者的视觉、听觉和环境时令变化引起的感官刺激,结合其心理感受而达到诗画的意境,从而可以调动游者更多的想象和情感。
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与诗画同源的,自然山水的美感和神韵是造园者所神往的境界和最终的追求,因而“诗情画意”的景观是中国园林最根本的特色。
三、唯理与缘情古典主义是17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化艺术的最主要潮流,它的哲学基础源于自然科学早期重大成就所形成的唯理论哲学观。
唯理论的代表人物笛卡尔认为,艺术中最重要的是:结构要像数学一样清晰明确,合乎逻辑。
而且,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理论认为,古罗马的建筑就包含着这种
超乎时代、民族的绝对规则。
因而,古典主义者强调整齐划一、秩序、均衡、对称,平面构图上崇尚圆形、正方形、直线等几何图案和线形分割。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的美学思想下形成的,它体现的是一种理性的思想内涵。
和西方的情况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
由于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和经营,中国园林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为释道儒三家,儒家重人伦礼法,以仁和义为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佛家所宣扬的“修身养性、度己度人”和儒家的人伦礼学、道家的追求清静无为等思想境界,如出一辙。
它们的哲学思想之间并无尖锐冲突,而某些方面却又可以互补。
在这些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造园思想与西方唯理主义的因素相反,处处充满着生活气息并浸透着人的主观感情。
可见,中国造园的美学基础在于“缘情”。
以上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差异:前者在“唯理”的美学思想下形成,强调人工的自然美,反映人对自然的改造和控制,体现人的意志,追求的是形式美;后者的美学思想在于“缘情”,强调自然的人格化,撷取自然美的精髓,将人的意志融于自然之中,追求的是自然美。
总之,好的园林,无论是中国的还是法国的,都会使人赏心悦目,但它们有不同的侧重,有不同的美学基础,因而给人以不同的感官享受。
如果说中国古典园林意在“赏心”,那么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则意在“悦目”。